中國文化的“巔峰”相關作文20篇

中國文化的“巔峰”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7字

盛唐,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高峻、最綿長的一條山脈,而李白無疑是這座山脈的“最高峰”。他如站立在喜馬拉雅之上的珠穆朗瑪,俯視著中國文化中的一切,也代表著這片天地中“最精華”的一切。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豪情。伏劍擊國,遊歷天下;散盡千金,揮灑光陰;結交八方豪士,縱覽天地無垠;萬里江山任由腳步踏遍,無邊江湖任由心靈馳騁。在李白的眼裡,自己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天地由我一人連。地雖廣闊,我也能恣意奔騰,天雖高迥,我也能盡情遨翔。李白的豪情,是西域的情調與中原的古典的融合,包羅永珍的盛唐甚至已經盛不下他的豪情,李白的豪情,理應存在於整個天下。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志向。李白一直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都想象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李白希望以自己的學識與才華,名震江湖,出入朝廷,整頓綱紀,兼濟天下,將這一最偉大的盛世延續至千秋萬代。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傲骨。李白不願意以科舉入仕,在他的眼裡,這樣會玷汙他的才華。而他最終也如願以償,憑著自己的才華進入了宮廷,到了唐玄宗的身邊,但他沒有科舉的背景,也就沒有入仕的資本,他有的只是皇帝的青睞。同時,李白並不滿足於成為一個御用文人,他想要有真正的權力,也想要以布衣之身謀求權貴的平等。可是經歷了“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呼來不上船”之後,無奈的李白只能吶喊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最終,賜舍放還,結束了他短暫卻傳奇的宮廷生活。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無奈。看似風風光光的賜舍放還,卻標誌著李白夢想的破滅。曾遊歷天下的他只能“欲渡黃河冰塞川”;曾胸懷大志的他卻只能“但願長醉不願醒”;曾一身傲骨的他只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是一個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但現實的世界與他的世界相差甚遠,即使是盛唐,也沒有讓他的世界發展壯大的土壤。

李白終究是屬於盛唐的,盛唐一去,詩仙也就跟著仙逝了。但李白的精神不會散去,因為它不只屬於盛唐,甚至也不只屬於李白,它屬於整個中華文化。在我心中,李白就是中國文化的巔峰。

中國,文化的古堡 篇2

國二作文 ,1084字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佔領了亞歐的東部,那是文化深厚的四大古國之一。

村頭的戲劇

每至新春之時,在村頭的一角,一個鋪著紅綢的戲臺便依約出現,彷彿是與新年簽訂了一場亙古不變的契約。

我總是纏著爺爺帶我去那裡聽戲,臺上是一張張花臉,他們“哇啊呀呀呀”地唱著我聽不懂的曲調,也咧嘴又瞪眼地演著我看不懂的故事。爺爺帶著個小馬紮,翹著二郎腿看得很是痴迷,而我看著這樣的爺爺滿眼焦急——爺爺什麼時候才能看完這場戲呢,那紅豔豔的糖葫蘆快被別人買完了!可是爺爺似乎醉了,陶醉於這並不華麗卻又華麗異常的表演中。

後來經過爺爺的講解我才知道,什麼腔是豫劇、什麼調是曲劇、什麼又是河南墜子。也知道了,這些文化經典就像甘醇美酒一般,醉了多少達官貴人或小老百姓的心。

方塊字組成的詩詞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文化之源,在晚上時,一縷月光散在床邊,不禁使我吟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是我最崇拜的詩人,他的灑脫豪邁更是令我敬佩,小時候,老師總是就叫背《古詩五百首》,這也令我頭疼不已,而爸爸對這很感興趣,說道:把這當成一次穿梭時空,而你便是那山峰中的詩人,每讀到“塞下秋風來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時,彷彿自己便站在邊塞上,秋日的風景在邊塞顯得十分奇異,望著飛往衡陽的大雁沒有一絲留戀之意,”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好似自己向那高聳入雲的方向前進,聽著北風的呼嘯,漸漸埋沒了戰馬的嘶鳴聲,而我對這浩渺宇宙,紛繁人生以及無常世事的感慨,”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使我以一位遊子,面對著煙波浩渺的大江,眺望遠方,深深思念自己的家鄉,有時,也渴望像陶淵明那樣隱居避世,不問世俗,在唐詩,每一箇中國方塊字都包含著不同的意思,而這,也是中國文化上妙處之妙了。

流傳千年的故事

孟姜女常常是在睡前在奶奶的故事中瞭解道的,這是具有浪漫愛情注意的傳說,在民間也令人常常向往,而長城,是歷史上古人建築最偉大之一,它蜿蜒綿延幾千裡,從空中望去,似一條龍橫臥在中國的大陸上,那是由秦始皇的帶領下,修築的風景線,堅硬的石壁抵得住敵人的炮火,腳下的石磚埋沒了多少農民的汗水與鮮血,毛澤東也曾說道: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的每一塊石磚似乎如同一個王朝,每一個階梯見證了復興與毀滅,它穿梭在各個山丘上,是中國文化悠久的建築。

中國文化的路途,是永遠也走不到盡頭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五千年文化沉澱過程中,為民族積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中國,是一座文化的古堡,它會隨著黃河生生不息,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的根 篇3

高二作文 ,2103字

樹木如果沒有堅固的根枝,怎麼會在狂風暴雨中屹立不動呢?人類如果沒有充實的精神家園,怎麼會在高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中堅守自我,保持初心呢?同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其特有的民族文明,又怎麼會在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中佔據一席之地呢?

習近平主席曾道:“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文明是中華各民族優秀文化所共同熔鑄的燦爛文明,是“禮儀之邦”的內涵,是中華民族特有的魅力名片,並且還是世界上古老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它是漫漫五千年中先人智慧的結晶,這結晶在當代社會仍能發揮出其耀眼的光芒。它賦予了中華民族上善若水的品性,溫文儒雅的品格,賦予了國家強大的精神動力。如今,我國已然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成為超級大國的路上,不僅要注重硬實力,還要注重軟實力。

中國的生存和發展不能拋棄中華文明。借用一句當下流行的話:“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那麼中國人的氣質在哪呢?當然是在中華文明裡。正是因為中華文明具有深厚的底蘊,獨特的氣質,才會讓這個古老的國度充滿神祕感。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身的個性——優秀文化熔鑄的民族文明,就會在異彩紛呈的世界裡變得黯然失色。在這個帝國主義文化四處蔓延的當代,抵制文化滲透,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中國的生存發展拋棄了中華文明而空談,便如同沒有地基的高樓大廈,一碰,瞬間倒塌。要知道,只有適宜的土壤上才能開出爛漫繁盛的花。

中華文明能增強中國人的精神力量。只要人們有正確的思想,才會做出正確的事情。正是因為有絢麗的中華文明,才讓我知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民之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執著追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豪情壯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之情,才會讓我知道在中百年屈辱史中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一種怎樣的誓言,梁啟超先生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是一種怎樣的期盼!“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所以我不會忘記“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是怎樣用一支小小的筆,來喚醒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我不會忘記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翻過雪山、強渡大渡河的共產黨人是怎樣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的!要知道,中華文明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它始終不竭為中華人民注入精神動力。

中華文明能夠建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從古至今,我國一直有著良好的重視讀書的風尚。無論是從狹義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還是到今天的“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都是因為人們以史為鑑從而深深地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僅能改變自身的命運,還能對社會、國家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文化大革命時期,知青紛紛下鄉上山,學校學制被改變,導致中國出現人才斷層,文化斷層的現象,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化、教育事業和文化遺產遭受滅頂之災,使得國民素質、經濟、科技水平同發達國家的差距更大了。中華文明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今我們提倡的核心價值也是在中華文明的基礎上而來的。要知道,中華文明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始終指引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中華文明能夠使國家富強。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求同存異、兼收幷蓄的包容性。正是因為有它,中華文明才會在向外交流的過程中吸收外來優秀成果,併為我所用。不斷豐富自我的中華文明,高度繁榮的中華文化反作用於我國的經濟建設。2015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就是個例子。“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三年以來,“一帶一路”使得中國經濟飛躍發展。只有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增強,才能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使國家繁榮富強。要知道,中華文明是一本富有內涵的書,它始終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習近平主席說:“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信仰,在當代我們我有個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夢想就不得不要求我們堅持中華文明,發揚中華文明,自覺投身於現代化建設中。而在當代,有些人熱衷於過“洋”節目,有些人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明,這些錯誤觀念是不值得提倡。我們青少年更應該樹立這種觀念,自覺做中華文明的弘揚者,使中華文明更進一步地發揚光大!

水立於源則長其河,樹立於根則繁其葉。中國只有“飲其流者懷其源”,不忘可鑑世的中國歷史,不忘可潤心的中華文明,才能使我泱泱五千年華夏,更加繁榮昌盛!

中國文化的精髓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4字

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書法。

一筆接著一筆,一點壓著一點,書法的每一筆都是這樣剛勁,這樣瀟灑,這樣端莊。在寫書法時,毛筆的筆尖下彷彿有著無窮無盡的奧祕。筆鋒隨意一揮,或隨意一劃,或輕輕一點,一張書法作品便完美無瑕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在眾多的書法作品中,我特別喜歡王羲之的行書。他的行書,每次我看到了都會浮想聯篇。王羲之的每一筆,都龍飛鳳舞、筆走龍蛇。他的《蘭庭集序》更是聞名中外。在這幅作品中,王先生運用他那入木三分的筆鋒,勾畫出了一幅又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

此外,我最喜歡的還是歐陽詢的楷書,我最喜歡寫的也是歐體字。歐陽詢有一本書,上面有他寫過的所有字和作品。他剛勁端莊的方塊字從古至今一直令我們稱讚不已。歐陽詢寫別人的作品也是可以寫出一篇截然不同的風格。歐陽詢寫的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筆畫粗,字形大。很多人認為歐體字好看,就是因為它有力。而更多的人認為歐體字很難,是因為它太大了。但歐體字是最能體現出中國人楷書的精髓的了——嚴謹工整,氣勢奔放。在歐體字面前,所有的楷書都顯得很無力。

剛勁端莊的書法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幻想與回味,每一筆、每一劃都叫人讚歎不已。書法真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上一顆璀璨耀眼明珠呀!

端午節的中國文化根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26字

我們是中國人,講著中國話,寫著中國字,做著中國事,講著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的血脈,是我們奮鬥的精神力量!我們應當珍惜,重視起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別像馮驥才感嘆如今青少年對中華文化漠視那樣:“春節過得沒意思,只想過情人節;不喜歡端午節,卻喜歡在感恩節裡吃火雞,雖然不知道感恩誰”,我們要尋根,尋找我們丟失的中國文化根!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本來是一個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這天想到這汙濁的塵世,雖自己不能挽救,但也絕不允許它玷汙了自己,因此懷石自沉,所以端午節就變成了追憶和紀念屈原的日子了。

粽子的香,是清新中帶著淡淡的甜香。

每到端午前夕,媽媽總帶我回鄉下取粽葉,洗粽葉,包三角粽,圓鼓鼓的頭,粽葉被棉線纏繞成了“可愛多”的樣子。粽葉雖然不及荷葉的濃郁,但也有竹葉的清香。裡面裹著家鄉本地產的糯米,白白亮亮的,晶瑩剔透,熟了以後,咬一口,清芬香甜。

艾葉菖蒲的香,是清新中帶著獨特的草藥香。

媽媽把兩把艾葉和菖蒲分別掛在大門的兩側,菖蒲的根處是白嫩白嫩的,葉子是翠綠扁長的,艾葉圓圓的莖上佈滿了綠綠的絨絨的葉子。掛了一段日子,那原本亮澤的綠變得黃綠,變得枯乾,隨之驅蚊的的艾草香瀰漫在空氣中。不僅如此,媽媽總拿一些艾草菖蒲來煮水給我洗澡,艾草香在滿身溢開。滿身的艾葉香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溫情。

雄黃酒的香,是清新中帶著回味的醇香。

雄黃是一種礦物,把它調和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端午節臨近酷暑,按古人的話來說,蟲類和一些細菌都會在這個時期紛紛快速繁殖,活躍起來。爸爸也仿效古人,端起酒杯把雄黃酒一飲而盡,為了解毒防疫。媽媽也拿著那雄黃酒在家裡到處灑,拿著桃枝,蘸上雄黃酒,在我的身上灑了幾滴,又在腦門上畫了個“王”字來驅毒避邪,一整天我都沉浸在這雄黃酒香中,昏昏欲睡時,彷彿回到了古代,不禁欣喜,醒後便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中國文化根,裹在溢滿鄉情的粽葉中,懸在滿含溫情的艾草菖蒲中,飄在回味的酒香中……

我們守住根,就是熱愛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讓我們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懂得傳承。傳承和弘揚我們的中國文化,正是祖先對我我們的希望和要求。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靈魂!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血脈!

守住中國文化根,就是守住了我們的精神力量!

讓我們一起守住中國文化根,創造中國文化的輝煌!

我身邊的中國文化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7字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服飾、錦繡、國畫、書法……其中,我唯與摺扇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小的摺扇,包含著多少奧妙啊!刷地開啟,又刷地合上,又是多麼威嚴啊!一把扇子帶在身上,人都攜著一種高雅的氣息。

上等的摺扇,做工是十分講究的。扇骨用的都是很好的木料,染了色,並刻出了對稱的花紋,散發著淡淡醉香。扇面蒙著的,或紗綢,或軟紙,或細布,都是質地極好的。面子上或題著佳句,或染水揉墨,或印工花朵,別樣美觀。家中收了兩把扇子,是黃金硬紙布底面的,分別畫著岳陽樓和清明上河圖,水墨印製,很有味道呢。

做工精緻的扇子,是注意細節的。串竹片兒的扣眼是鍍銀的,雕花。扇面鑲邊,扇墜用長長的紅絛結著玉如意等。不用的時候,就疊起來收在一個絲線繡的扇套裡。扇套上有根細繩,能系在裡衣上。

我酷愛收藏中國摺扇,如今已收集了十幾把,其中有兩把“招牌扇”。一把是我學習了課文《梅花魂》以後,心中愈加敬重那美麗的梅花,同時也開始突發奇想——擁有一把梅花扇!從國內到國外,從南邊到北邊,我一路尋找,終於在湖北恩施的一座古城裡看到了它——扇上印著一枝清梅,梅枝挺拔,梅花如血,大有傲雪迎霜之態,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從一堆摺扇中一眼就看到了它,心頭一燃,認定它就是我夢寐以求的那把梅花扇,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它,讓它陪伴我,並時時刻刻提醒我:要努力向梅花學習,做堅強刻苦的祖國花朵!

另一把是我的姨媽旅行給我帶回來的,扇柄彎曲,扇面呈圓弧形,印著一藤藤紅色、藍色、紫色的花兒,花瓣飽滿怒放,畫面大方喜氣,頗有中國風格。這兩把扇子我都很喜歡。

一角小小的扇子能裝裝下整個中國—水墨畫、唐詩宋詞、刺繡。所有古典文化的一切,歸於一隻小小的摺扇。

摺扇是一門獨特的古典藝術,我愛摺扇,透過摺扇,我瞭解到中國悠久的文化。我常常想,我之所以如此迷戀摺扇,是不是因為在前生和扇之神有過交會呢?

春晚中的中國文化 篇7

節日作文 ,529字

我一直特別喜歡春節聯歡晚會,不只是因為這是全國最壯大的文藝聯歡晚會,也不是因為這是在過節的時候才會直播的晚會,我喜歡的是這個聯歡晚會中濃濃的中國文化。我想只有春節聯歡晚會有這樣集中的主題了,我想只有春節聯歡晚會有這樣巨集偉壯觀的演出了,我想只有春節聯歡晚會是沒有架子的,是符合全國大眾所有人的口味的了。

今年春節聯歡晚會展示了很多中國故事,中國故事背後也有著濃濃的中國文化。兩岸演員一起表演的小品節目《回家》體現著海峽兩岸同胞濃濃的思念之情;《同喜同樂》這個幽默的節目中,我們能看到中外的友好相處,以及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陶醉。今年的這場春晚中,有一個欄目是國寶迴歸,一副長長的畫卷《絲路山水地圖》在全國人民的眼前慢慢地舒展開來,讓人驚訝國畫的魅力,讓人動容國畫的美,以及古人描繪地圖的心酸與艱難,每一個細節都是藝術,每一個畫面都彰顯著中國特色。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內涵,也是一個國家的潛力。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傳統的文化,又有新時代的文化。春節聯歡晚會很奇妙地將這些抽象的文化元素,結合到了歌舞以及小品相聲中,讓人們在看節目的同時,感受到學習到中國濃郁的文化。我想春晚會一直是人們最期待的文化演出,中國文化也將生生不息,被更好的傳承。我愛春晚中的中國文化。

無與倫比的中國文化 篇8

國三作文 ,988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直是中華民族的代表與驕傲,但近年來面對外國文化的入侵與衝擊,中國文化在有些地方確實受到了打擊,在青少年身上尤為明顯,有人不禁發問“難道外國文化真的比中國文化更有吸引力嗎?”

對於我而言,其實不是這樣的,外國文化在某些方面固然十分誘人,這是不可否定的,在文學方面如《哈利波特》、《冒險小虎隊》等,這確實是十分好看的圖書,對青少年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有一定吸引人的地方。但中國古詩的韻味與古文的風韻則是這些圖書永遠也無法比擬的。李白的《將進酒》是多麼有氣勢、李煜的《虞美人》又是多麼的悽楚動人、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飽含的思鄉之情是多麼深切,而這正是中華文學的光榮與驕傲。

再比如《西遊記》,雖然這只是一部電視劇,但影響了中國好幾代人,至今仍是口口相傳,原著則更是婦孺皆知的經典。楊潔導演的1986版《西遊記》距今已過去30多年了,可現在每當電視上播出的時候,我們仍不厭其煩,仍然看看津津有味。試問一下,我們能用這樣的心態和行動去看外國的電視劇嗎,他們又有幾個能與《西遊記》相媲美的,有幾個能讓我們津津樂道呢?2017年的主旋律電影《戰狼2》創下了60多個億的票房記錄,簡直成為了電影界的里程碑,看的我們是熱血沸騰,都想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中,為了理想信念而戰,為保家衛國而戰,為祖國榮譽而戰。這樣的文化理念還有很多很多,數不勝數,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中國文化比外國文化更有吸引力嗎?

2017年,國家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意見》指出,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國學教育。從國家層面也中可以看出,中國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我們青少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更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範,既要做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也要做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無窮,是指導我們青少年學習、做人、做事的標杆與方向。

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要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並將它發揚光大,要讓世界知道中國青少年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在強國的道路上,要讓世界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篇9

高二作文 ,1103字

中國,常被譽為一隻正在沉睡的巨龍。它沉睡在中國的大陸上,紅色的鎧甲在熠熠生輝的陽光下閃耀著不斷的光芒。是什麼讓它生生不息?是什麼讓它昂首屹立?是古老悠久的鎧甲!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巨龍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來自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巨龍由兩個重要的部分組成,一是堅固的鎧甲,二是它的靈魂。這兩個部分支撐了這條龍度過了數百年時間,從而使它的能量不減不老,並且一直不斷的成為世界上的一根不可獲缺的重要支柱。

龍的鎧甲是牢不可固的是讓人夢縈魂牽的。巨龍的鎧甲是由長期歷史發展中累計的傳統文化形成的。主要形式是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它們是中國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累而形成的,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鑄造加固這個堅硬的鎧甲。傳統習俗所產生的古代的風尚、禮節和習慣在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傳統建築被成為凝固的藝術,在世界建築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是展示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傳統文藝是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的。傳統文藝是由我國人民不斷的積累的經驗所凝結所形成的精華,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積極的影響。傳統思想包括長期歷史沉澱中形成得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巨龍的鎧甲也有脆弱的地方,傳統文化也有不好的地方。

“人非生而知之,熟能無惑?”它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強大,而相反的是在過去它也是弱小的。傳統文化也曾在過去受到打壓。原來的百家爭鳴的社會場景為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但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學術思想受到了壓制的最大話。這正是這條巨龍最脆弱的時候。到了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變成文化主流,私學風氣興起。於是,巨龍甦醒了,它的筋骨又增強了。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傳統思想的雙面性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窗花、剪紙等是精華為巨龍的成長提供了能量。酒桌文化等就是我們文化中的糟粕,阻礙了巨龍的成長。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辨證的分析來傳承。

巨龍的魂是屹立不倒的,是強大的。它是維繫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強大精華支柱。巨龍雖沉睡千年,但它經過千錘百煉後依舊銳氣不減反而鬥志更堅。巨龍的力量熔鍊於近代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後繼的奮勇鬥爭之中,是存在於輝煌的古代中華文化之中的。引領了我們創造出了偉大的文藝作品,傳承了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讓我們的創造精神前無未有的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的走在世界前列,凝聚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不斷髮展。

一株牡丹,在晨光熹微中,透露著生命的活力;一群辛勞的人,在昏黃的斜陽中,記錄下時間的傳奇;一條東方的巨龍,在朝陽的對映下,煥發蓬勃生機。

走進我心靈的中國文化 篇10

國一作文 ,719字

一首昆明小曲,一句北京評唱,一段江南平調,把我勾回了存在心靈中兒時濛濛的回憶裡。

記憶裡外婆最喜歡聽戲,獨愛其中的《楊門女將》有時屋門還未進,就聽見唱到“白白瀟瀟風沙浪……”我也便會跟著咿咿呀呀唱了起來。

有時,她會溫一杯薄酒,有時,會泡一杯花茶,伴著縷縷水霧,嗅著陣陣酒香。婉轉在西湖美景裡,聽白娘子訴痴情,看包公斷案的大快人心,想像著羅裳輕盈,笑靨明麗的昭君走在和親路上。

別人為那唐玄宗的明智而感嘆,只有我為那楊貴妃的無助而哭泣;別人為那屈原的自刎而嘆息,只有我為那頻頻可危的國家而擔憂;別人為那孟姜女哭倒十里長城而震撼,只有我為那建城人的血汗而悲傷;別人為那木蘭替父從軍的孝順而欣慰,只有我為她那女扮男裝時的無奈而揪心……

他們在我的記憶中,在中國文化之路上源遠流長,並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自小我體弱多病,很少吃西藥的我,最常光顧的便是中藥店。

看著那一方方熟悉的紅木盒子,一個緊挨一個,緊緊貼在牆上隨著店員的拉開閉合,拉開閉合,他們露出了“真面目”鹿茸,海馬,珍珠,西紅花,人蔘,靈芝……

伴隨著淡淡的藥香,它們被引入一瓦瓷鍋,一碗水,大火煎,小火熬,一碗濃濃的湯藥好像護身符一樣,保持著我常年的紅潤。

就像爸爸說的,人是吃五穀雜糧生長,而生了病,也要靠五穀雜糧來治,就像那中藥一樣。

兒時的湯藥,一滴滴,滴在我的記憶中,也一滴滴,滴在中國文化之路上,讓人們可以尋找到來自中國傳承的草藥王國。

中國文化,就像婉轉的戲曲,就像清悠甘苦的中藥,他們走進我心裡,讓我體會到,人生百態,盡在中國文化。

可愛的中國文化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0字

我們的祖國文化多姿多彩,龍的圖騰將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們心中;我們的祖國文化歷史悠久,中華兒女的一言一行流傳萬世;我們祖國的文化情感豐富,一件件史書和文物把古人的喜怒哀樂刻畫心間。

所謂文化,就是璀璨的文明遺留下的,傳承下的一種習俗、文物、風格、藝術。而中國的文化卻是遠不同於西方文化的,它散發出的那種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那燦爛東方文化的感染力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比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應將祖國先人留下的文化丟失,而是要傳承——永遠的傳承。

詩詞歌賦,那是古人留下的不朽祖風。在唯美的詩詞中,包羅這永珍:既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又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處事態度;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壯志凌雲,又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魂牽夢縈;既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蕭瑟,又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華麗。世間萬物,一曲詩詞包含其中。

亭臺樓閣,那是我們絢麗的民族文化。神州大地五十六個民族,各有各的風俗,隔幾裡地就換個樣。你若不喜歡蒙古包,你一定會喜歡徽派建築;你若不喜歡酥油茶,你一定會喜歡糯米粑粑。民風民俗的豐富多彩,也是各族先民的智慧結晶。

石器陶俑,那是華夏五千年文化的見證。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現代社會,五千年裡,不知道有多少件奇珍異寶。秦兵馬俑的巨集偉壯觀,青花瓷的冰清玉潔,這些文物猶如一位位老師,跨越千年,來為我們娓娓講述那光陰的故事,歲月的蹉跎。

泱泱華夏,五千年歲月的變遷改變不了十三億赤子之心。中國的文化仍在散發耀眼的光芒,方塊字依然書寫著傳奇。在不久的將來,我將對世界自豪地說:“這就是我祖國的文化,這就是可愛的中國!”

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 篇12

國一作文 ,708字

微風拂面而過,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勾起萬千思緒,走進了中華文化的世界。

閱詩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短短兩句,將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揮發出來,隨帶星星點點的憂傷,更有一種尋尋覓覓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離騷》中的屈原,嚮往美德,縱使九死一生也不後悔,粉身碎骨也永不變心。此堅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謀害而能改變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皎潔的明月之下,蘇軾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陰晴陽缺,好好珍惜大好時光,能與家人團圓便已足矣。

捧一卷詩書,陶醉其中,中華文化所釀之詩書,豈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於美酒之醇厚,不拘泥於樹葉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間之獨一無二。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閒暇時候沏杯茶,清香溢滿小屋。端起杯,輕輕吹去那漂浮的茶葉。輕啜一口,微微的苦澀,濃濃的清香,通體的疲倦蕩然無存,諸多的煩惱悄然遠逝,遐思也飄遠了。

此時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於茶之中華文化。

聽雨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自古詩人皆愛觀雨。廊下聽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細雨,淅淅瀝瀝的,別有一番風味。大千世界皆為一片天空,但中華之雨,其風趣乃獨一無二。

中華之雨伴隨中華文化,得其精華,隨詩書之朗讀聲,讓人置身於中華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中華文化之精華於其中。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樂在其中。

詩詞中華文化的瑰寶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6字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詩詞用於陶冶情操,由內而外的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同時,詩詞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無價的文化遺產。

“人生若只如初見”老師剛說出第一題,全場一片“寂靜”,我撓了撓腦袋,還是沒個結果,環顧四周,全場人都在發呆。

“剛剛才說過的。”老師一提醒,還是沒人能回答。幾個問題下來,一些詩看似熟悉,卻又陌生,我好似神遊於彷徨中。

“瀚海闌干百丈冰”,這句話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彷徨。“愁雲慘淡萬里凝”我立馬脫口而出。終於蹦出一首我耳熟能詳的詩,這首詩一下打破了沒人回答的慘狀。“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老師的另一句詩詞,也被我迎刃而解。

氣氛馬上就活躍了,隨著我的連答兩題,敵隊準備著反戈一擊。

“決眥入歸鳥的上一句”全場人慌了陣腳。對我這種不適合反向思維的人是種考驗。敵隊的人不知怎的,都不說話。全場人又回到了開場時的尷尬。

“這不是《望嶽》嗎?”旁邊的小潘支支吾吾了起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呃你,下一句是啥?”他一時語塞。

“哦!是蕩胸生層雲。”他思索了一會兒詩便從他的嘴裡蹦了出來。我們隊剛想慶幸一番,老師便直接澆了盆冷水。

“回答正確,可你們沒舉手啊?”全隊那想慶幸的念頭馬上被澆了個徹底。

幾輪下來,我們收穫的不只是那勝利的樂趣,同時還有那沐浴在詩詞中的快樂和藏在每一句詩詞中的獨特韻味。

弘揚中國文化 篇14

高一作文 ,717字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祀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皮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個民風民俗的背後都有著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儲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他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2008個勇士擊缶的恢巨集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懾服,張藝謀導演傾盡心力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鐘聲敲響,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裡我們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傳說。

到那裡,我們將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正通向光明。

中華文化的古與今 篇15

高一作文 ,1053字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刻在中華文化特徵上兩個熠熠生輝的詞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的精神力量,引導中華民族應付各種挑戰,適應形勢各種變化,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從這本書中我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層出不窮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輝的中華美德,世代傳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將戚繼光、精忠報國的岳雲;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英雄豪傑匡扶正義,為民族利益嘔心瀝血,為民族尊嚴獻身成仁,共同鑄成可歌可泣的中華歷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中,更令我心生欽佩的是三國丞相諸葛亮與中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

劉備去世後,丞相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事無鉅細,都必躬親,後寫了震撼人心的《出師表》。作為丞相,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德,難道不讓人由衷敬佩嗎?

毛澤東在中國即將存亡之際挺身而出,領導中國共產黨參與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壯美地成立。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他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困難迎刃而上,為和平解放不畏犧牲。

這些美德,這些精神,在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永不泯滅。

中華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遠流長地發展。在當下社會,弘揚並傳承中華文化已從娃娃抓起,從學齡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及與其同行的應試教育,《弟子規》《論語》等中華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國人的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孝順父母的最重要體現之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更是長輩對後輩從小的教導……但諸如兒女毆打父母等與“百善孝為先”背馳而行的做法著實令人費解與感到心寒。

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澱與洗禮,中華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贊可傳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後思想還需淘汰。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產生一定影響的重男輕女思想,在現在是不應傳承、不應追捧的。毛澤東說,繼承中華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繼承其民主性的精華”。所以,中華文化還需批判性地繼承。

他還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億萬中國人民正以新的風貌跨入新的世紀,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古燦爛輝煌,在今愈發生輝。當下,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努力。

中國文化 篇16

高二作文 ,774字

16歲的年紀,長髮披肩,柳眉鳳目,一身的詩意和書卷氣息,這是武亦姝。她在節目中紮實的語文功底,令人為之驚歎。她說古詩詞裡有許多現代生活給不了她的感覺。這感覺是什麼?是年少時被我們遺落的詩意。武亦姝像一杯梅酒,酒入清腸,照見那段漸行漸遠的少年時光,讓我們回憶起那文化,屬於我們骨子裡的中國文化。

詩詞文化,離我們學生並不遙遠,相反,十分地密切。每本語文書中有不少的古詩文閱讀,甚至改版的新教材新編入的古詩文越來越多。為什麼?因為,在當今中西文化碰撞中,年輕人更願意去享受外國的節目,而忽視中國文化。所以,才需要編入更多的中國經典文化,從思想上注入,形成一種中國氣息,呼籲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關注、傳承、發揚古詩詞文化。

其實,這些傳統文化亦可使我們愉悅當我們細嚼慢嚥,體味詩人、作者所要表達的愛恨情仇、酸甜苦辣,就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武亦姝亦是如此:“只要我還能夠享受詩詞給我帶來的歡樂,就夠了。”她讓我們意外地發現,苦悶的生活原來可以被千年前的詩歌所取悅。走進圖書館,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唐宋詩歌鑑賞》,拾起那年少時被我們遺落的詩意吧!

“中國風”近年來頻頻出現,它也組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在2017年蘋果新年賀圖中,一隻大公雞在身後一群小人物的奏樂中,歡快前行。圖片中的大公雞,色調,都是中國傳統風格,圖片一開啟,濃濃的中國風撲面而來。該畫不僅有中國傳統的新年元素,還與富有現代趣味的元素相結合,此畫作者為倪傳婧。極富中國風元素在她筆尖不經意間氤氳開來,使她塑造出獨特的風格。骨子裡的中國文化烙印令她的畫作充滿了神祕的文化意象,傳播東方文化之美。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筆下,讓我們執起筆來,生出美好的華夏文化之花。

如今,我們也願意去欣賞、感受那充滿中國特色文化的東西,因為這是我們骨子裡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傳承,發揚屬於我們的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6字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國。在生活中,我國的傳統文化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青花瓷器;我們喝的中藥、茶飲;還有我們彈奏的二胡、古箏……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漢字。

漢字,它不同於其他的字型,它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它有著中國人的豪邁骨氣,有著中國人的謙虛寬容,有著中國人的俏皮靈動。它的一撇一捺,大氣豪放;它的一橫一豎,優雅舒展。它們有著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外貌,它們都是最獨一無二的精靈。

你看那“月亮”,有著月光的高雅聖潔;你看那“太陽”,有著陽光的熱情開朗;你再瞧瞧那“星星”,它們多可愛,多靈動啊!

你且再隨我來,我們一起在句子中找到這些文字的韻味。

看!“清澈見底的湖面上,成群的鴨子在水面上嬉戲。”當你看到這句話時,眼前是不是就出現了一幅鴨子戲水圖,耳邊是親切的“嘎嘎”聲;聽!“瀑布,它那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此時,我們彷彿置身於瀑布前,免費欣賞了一首男高音獨唱,是不是該鼓鼓掌給它加油呢?再閉上眼,細細咀嚼“那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這秋雨中流動。”我們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一股富有生命力的暖流,流進我們的心田,溫暖著我們。

漢字,它是我國人民的驕傲,它凝聚了我國無數人民一生的心血。同時,它也給世界文化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為我國從古至今的對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紐帶作用。

看看當下,我國的科技水平日新月異,漢字已成為世界通用文字的一員。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傳統文化一定會譽滿全球。

中國文化習俗 篇18

國一作文 ,735字

新的一年又到了,我們也長大一歲了,也正所謂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也表示著我們應該更加懂事,也應該學會為大人們多做點事,多幫大人們排憂解難,按照中國的習俗我們每年都要放鞭炮、寫貼對聯、剪貼春花、吃團圓飯等等,我原來可是最喜歡放鞭炮,但是我今年長大了,要學會做更有意義的事,於是我開始寫對聯。

我和媽媽在網上搜到了好多對聯,都是對新的一年的祝福,也都是對新的一年的希望,最終我們還是挑了這一對—“萬里春光五彩畫,一聲雞韻九州春。”我拿起一張紅紙慢慢地平整的放在桌子上,又拿起毛筆,蘸了蘸墨水,仔細的蘊量著,憑藉我少年練毛筆的功底,我緊張了,我認為我寫不好,於是在,毛筆本上練了一下,但還是感覺狀態不佳,於是我和我媽一個人寫一個字,我小心翼翼的寫著“萬”,生怕有什麼差錯,過了大概2分鐘“萬”字終於正確端正的被我寫好了,我老媽寫的“裡”字也不賴,寫的又快又好,我開始寫“春”了,一會兒我上半部分已經寫好了,在我寫最後一筆時,鈍筆沒鈍好,又要重寫了,我又激動又難過,最後一次終於寫好了。

寫好了對聯,該輪到我貼了,我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的拿著對聯和透明膠,一步一步慢慢的貼了上去,我站在門口一看,心裡可樂開了花,心想這是我自己寫的,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樣做,也是第一次做這麼有意義的事。我不但喜歡寫貼對聯,還喜歡剪貼窗花。

我從抽屜中拿出許多彩色的圓紙,再把他們對著再對摺,在上面剪出你喜歡的圖片,我在第一張紅色的紙上剪出一隻小公雞在歡樂的叫著,也順應著在雞年應該闔家歡樂、幸福。在第二張紙上我想了很久,最終我剪了一個孩子在放煙花,這個剪得可花了有些時間,我也剪得最認真,剪好之後我對它也最滿意。

中國文化習俗是多麼的博大精深,我也是越來越喜歡春節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3字

9月1日,我坐在電腦桌前觀看《開學第一課》。

漢字是中國的文化之一,它促進了古人的溝通,它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漢子在文學當中,是極其重要的。

古時候有四種藝術:琴、棋、書、畫。首先上臺的是柯潔,他是世界圍棋冠軍,但是與“阿爾法圍棋”(圍棋機器人)比拼時,不幸失敗。雖然他沒能比過“阿爾法圍棋”,但是他很樂觀:“機器人沒有情感,他贏了也不會笑。”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爺爺將中國詩詞翻譯成英文法文,據說他一輩子的夢想就是弘揚中國文化,還鼓勵我們長大後把中國文化發揚光大;還有“鋼琴少年”和機器人“特奧”的鋼琴對決……

最令人難忘的是巴西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米斯巴的傳播中文的故事。在她年輕時,中國的常敬宇夫婦來巴西專門教授中文。由於楊老師與學生相處融洽,所以學生們覺得楊老師就像他們的母親。那時,會說中文的巴西人都是常敬宇夫婦教出來的學生。有時,楊老師會帶學生們到她在巴西的房子。在那裡,她會教學生們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如剪紙,包餃子。楊老師對學生說,凡在一起吃餃子的人,都是一家人,因為餃子把幸福包在了裡面。突然有一天,楊老師病倒了,原來是患了瘧疾。學生們都去看望她。大夫開了藥方,但搖搖頭說:“我的小診所裡沒有這種藥,只有距這兒幾十裡的另一家醫院裡才有。”常教授和米斯巴立刻開車出發去買藥。不料汽車輸油管堵塞,米斯巴費了好大勁兒才把堵住管子的異物吸出來,保證了及時買回藥品。可楊老師還是去世了。為了表示對楊老師的尊敬,學生們每年在中國的清明節時到她墳上獻花。米斯巴說,自己雖然已臨近退休,但是自己還會堅持傳播中國文化。不知不覺,《開學第一課》已近尾聲。通過觀看,我驚歎:中國傳統文化真是無奇不有、博大精深。中國,我為你感到驕傲。

中國文化之根——誠信 篇20

國二作文 ,765字

堅強是最美麗的外套,鑄就了一個驚心動魄的人生;誠信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散發出上下五千年醇厚的芬芳。

現實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臺上沒純粹的喜劇。老吳老來喪子堅持“子債父還”,為了還清債務,撫養孫女,他用瘦弱的雙肩挑起生活的重擔。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著一位普通百姓的誠通道德,最後用勤勞的雙手還清了所有的債務。為了不讓自己的良心受到譴責,他毅然地選擇了誠信,堅強地扛起了所有艱辛和辛酸苦楚。

有了誠信的信念,才有堅強的心。以誠待人,人人敬;以誠做事,事事成。誠信對人,是我們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也是一種道德品質。老吳堅守誠信,一分一釐的帳都不欠,迎來了眾多人的點贊。“曾子殺豬”中,曾子為了履行對兒子的諾言,殺掉了家中的唯一一條豬,他的言行不但維持了自己的誠信原則,也對兒子進行了誠信教育,樹立了榜樣。誠信是人與人交往之基礎。朋友之間言而有信,才能夠推心置腹;否則,就絕不會有真正的朋友。誠信無形,卻可以經天緯地;誠信無色,卻可以耀人眼目,誠信無味,卻可以散發出醇厚的芬香。

誠信是一種力量的象徵,他顯示著一個人內心的自重,那麼,這種力量從何而來,定少不了那顆堅強的心,唯有獨自戰勝挫折,成功才會真正屬於自己。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這個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懂得,微不足道的水滴能把石頭滴穿,柔軟的繩子能把硬邦邦的木頭鋸斷,說透了這就是堅強。“負債還錢,天經地義”誠信的心,不變的信念,為了這不變的信念,堅強的老吳起早貪黑,碌碌穿梭於天地之間,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恰是流水。如果一個人不能堅強的面對生活,這注定了他一輩子只能哀之在挫折之中,遭人踐踏。人的一生會遇上許許多多的不祥,當你遭受挫折時,請不要放棄,學會堅強。

老吳面對挫折時,正如風浪中的帆船,擁有了誠信的風帆與堅強的能耐,並且穩穩當當地將它們握好,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