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相關作文20篇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1

節日作文 ,525字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到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把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拿出來包粽子。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

據說,楚王聽信別人的謠言,連續多次放流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希望,便投河自殺。因為當時屈原很有名氣,所以許多百姓划船來救,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河裡的魚吃了屈原的屍體,便從家裡拿來米團,投入河中,漸漸地就演變成了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來到奶奶家,“新鮮的粽子來嘍!”只聽奶奶這麼一吆喝,我和媽媽頓時來了食慾,粽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等等,還有一些我說不出是什麼形狀的。不僅粽子的外觀千奇百怪,粽子裡面包的東西也多得五花八門,有臘肉,有鴨蛋黃,有綠豆,有紅豆……每個粽子都香氣逼人,讓人看見了就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想馬上咬一口的感覺。我剛吃完一口,情不自禁地說道:“好吃,太好吃了!”吃完粽子,我們開啟電視,啊!上面正播放著賽龍舟時的場景,那熱鬧的畫面緊緊地吸引著我,我們為勝利的隊伍喝彩和鼓掌。

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鹹蛋黃,黃鱔,雄黃酒,黃瓜和黃豆。聽媽媽說吃了五黃就會歲歲平安。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而古老的節日,這是我度過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度過的端午節又是怎樣的呢?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2

節日作文 ,581字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支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這首是宋朝詩人文天祥寫的,寫了當時發生在端午節的一件事。

說起端午節,它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吧,“從前在春秋時期懷王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力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這個文章的主人公屈原是怎樣的人呢?這個問題就留同學們一起討論吧!下面就讓我來講講我家過端午的習俗吧!

說端午節的時候吃粽子也是一種習俗,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我家是怎樣包粽子吧!

第一步:先將粽葉放入鍋內煮嫩,然後將五穀和糯米加在一起煮。

第二步:拿出已經煮好的幾片粽葉搭在一起,中間在放五穀和糯米。

第三步:將既有瘦肉也有肥肉的豬肉切好,放入五穀的中間(記住是橫著放哦)。

第四步:將缺口補好,用粽葉包好,並用繩綁好。

第五步:向鍋裡倒點水,用小火來煮,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煮好的粽子十分香,我家包的粽子不像別人包得像三角形。我家包的粽子從上面看,像長方形;從前面看,像三角形。咬一口味道香噴噴的。

我喜歡在家裡過端午節,更喜歡家裡的粽子!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664字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這樣的風俗呢?我在書櫃上剛好看到一本好舊好舊的書,是媽媽小時候看的《小學生助讀文庫民俗文化篇》。這本書裡應該有說端午的由來吧!翻開第一頁目錄,果然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原叫“端五”,端是起初、開始的意思,午是指五月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最初不吃粽子,而是往江裡投米紀念屈原。那為什麼會改成粽子呢?傳說米投進江裡,投著投著,屈原現身說:“你們投的米大部分被蛟龍偷吃了,你們以後用楝樹葉包裹米和食物,再用五彩繩綁起來投入江中,蛟龍怕這兩樣東西,它就不會偷吃了。”後來人們就這樣做了,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還有懸蒲插艾的習俗,我奶奶家門上就左右分別掛著一束,書上說這個習俗來自伍子胥。傳說楚平王見自己未過門的媳婦長得美貌非凡,便不知羞恥地納為自己的妃子。大臣伍奢對此直言相諫,楚平王不但不接受,還將伍奢和他的長子伍尚殺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吳國,幫助治理吳國。過了幾個月,吳國國富民強,吳國開始攻打楚國,楚被打得屍橫遍野。伍子胥對平民百姓說:“只要你們在門前插艾草、菖蒲就可以不被打擾。”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懸蒲插艾當做避邪消災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習俗真有意思,都是一個個好聽的故事。而且每到節日,家裡都有一大桌好吃的。媽媽問我有沒有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二月二芥菜飯、清明清明果、端午粽子、八月十五月餅……原來中國的節日還代表這一個個好吃的食物!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2460字

【篇一: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重大的傳統節日。在春節,一家人在一起十分開心,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奶奶家。

奶奶住在鄉下。鄉下和城市是截然不同的。城市的道路上到處都是車,鄉下處處都是牛,雞,鴨。白天是雞犬相聞,而不是汽車的鳴笛聲。鄉下的生活樸實簡單。春節中的鄉下伴隨著的都是鞭炮聲和孩子們歡聲笑語的聲音。

這天是到奶奶家的第二天。大家吃完了午飯都在尋思著下午和晚上幹什麼。爸爸出了個好主意撿柴燒火,趁著下午天亮的時候,我和爸爸爬上對面的小山丘去撿柴,雖說是小山,但還是有點陡峭的。爸爸在前面大跨步的走著。而我卻在後面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的走著,終於爬上了山頂,撿了些大柴小柴,還有野草,我和爸爸把這些勝利品放在地上。站在山頂望著對面清澈的湖泊,更高的山峰,風吹在臉上十分舒服,“走吧,爸爸說。”我回過神來,拿起柴下了山,接下來我和爸爸又爬到山頂撿了兩次柴。看著應該夠了就等著天黑了。

吃過晚飯眼看著太陽下山了,天也黑了,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燒火把白天撿的柴擺成一個金字塔狀。燃燒一把草,把草丟在柴上,火就順利地燃燒起來了,火勢漸漸大了起來,火星升上夜空,我們一家人拿著椅子圍坐在一起,火光照印在每個人充滿笑容的臉上。十分幸福。我和妹妹趁這些火放了煙花,過了許久柴都燒完了,火也熄滅了,我們拿了幾個紅薯悶在金字塔的空心的地方,等十五分鐘左右,將紅薯拿出來捧在手中吃了起來,雖然只是普通紅薯。但我卻覺得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紅薯。

我們一家無人在鄉下過的年可謂是年味十足,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都會覺得十分的與眾不同。

【篇二:元宵節】

我夢寐以求的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孩子最喜歡的節日了。

我過元宵節,第一件大事就是拿著錢,跑到大街上買花燈。兔子燈地上跑,龍燈天上飛,魚燈水裡遊,各種各樣,數也數不過來。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糖畫—它是用冰糖做成的模型糖,有大公雞,龍,羊……既好吃又好玩。

孩子們歡,大人們也忙。媽媽急急忙忙的炒菜,爸爸拿著錢到市場買來新鮮又美味的菜,給掌勺媽媽當下手。老人坐在椅子上吃著花生,看電視。

到了晚上,家家張燈結綵,這時,除了萬不得已,每人都要回家吃飯。吃好了飯,就要上街了,街上燈火通明,車水馬龍,可好玩了,我拉著鳥燈在天上飛來飛去。近處的煙花不斷地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朵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一顆顆滑落的流星,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家家戶戶的人都樂開了懷。

元宵節真熱鬧!

【篇三:清明節】

古人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一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都會回老家探望逝世多年的太奶奶和爺爺。

每年的清明節都會下起紛飛小雨,小鳥也不再吵吵鬧鬧,似乎也在思念去世的親人,我覺的有一股清淡,使此刻變得更加空寂無言,孤獨寂寞。雨停了,露出了少有的陽光,陽光雖然暗淡,卻也不缺少原來的美,天空也沒有往日那麼藍,好像還有一絲悲哀。

我們準備好物品,便向太奶奶和爺爺的墳墓走去,此時,我心想:以前都是我和爺爺去看太奶奶,現在呢?變成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太奶奶和爺爺了。踏過山間小路,穿過雜草叢生,順著山勢向上爬。便到了太奶奶和爺爺的墓地,大家都開始整理自己的手中的物品,只見爸爸把燒紙的盆子搬來,點燃火,我忙跑去要燒錢,我邊燒邊回憶往事:那時,爺爺對我很好,連自己的錢都要留下來給我當壓歲錢。每次,我做錯事情,他都是嚴厲的批評我,其實,我心裡清楚,他是愛我的,直到那一天,在病魔地摧殘下,使他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爺爺和太奶奶對我的照顧。

接下來就是上香了,媽媽幫我點好香,我望著爺爺和太奶奶的墳墓,想:爺爺、太奶奶,在天上要好好保護好自己。我閉上雙眼,說完心裡話,便起身離去,可天空不作美,又下起小雨來,彷彿在低聲哭泣。

這一次的清明節就在作文中結束吧!

【篇四:端午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我們家也不例外,全家人一起包粽子。媽媽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提議:每個人包三個特別的粽子,在其中一個粽子裡面放上與眾不同的餡料,比如:硬幣,大紅棗……等。吃到這些獨特配料的人就要給大家派發紅包。

你們猜,我放了什麼?告訴你們吧,我放了芥末。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談談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粽子燒好了,解開扎藤,剝開粽葉,粽子們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粽香,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

爸爸忍不住吃了一口,只見爸爸馬上皺起眉毛,伸出舌頭說:“辣死我了,辣死我了!”我跑過去,看了看粽子裡面,原來是我包的芥末餡兒,我哈哈大笑地說:“爸爸你破產了,要給我們每人一塊錢的紅包!”爸爸哭喪著臉說:“唉,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全家人一聽都哈哈大笑。

我想:家人們圍坐在桌子旁時,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樂呵呵地聊著天,那才是端午節該有的氣氛哪!全家人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篇五:中秋節】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元宵節……但是其中,我最喜歡中秋節了。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在自家的天井裡擺了一張小圓桌,上面有各種美食:有鴨子、毛豆、石榴、芋頭……當然還少不了中秋節的“主角”月餅了!我們全家圍在桌子旁,一邊品嚐著美味佳餚,一邊觀賞著又大又圓的月亮,我們談論著中秋節的故事。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天井。我宣佈大家來一場說關於月亮的詩句的比賽。

“我來,我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爸爸也不甘示弱。呃……媽媽突然愣住了,“忘記了,”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幫幫我吧,兒子!”媽媽小聲地說。“海上邀明月,天涯共此時。”我說道。

外公說:“月餅是源於唐朝,在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商人向皇帝獻餅祝捷,這就是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快快樂樂。我喜歡中秋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816字

【篇一:春節】

春節是一位中國人民都瞭解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傳統文化節,在春節時有許多習俗。

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一句詩中寫出了春節之中放鞭炮的一個習俗。在春節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家人在一起團圓吃年夜飯。並且還要在大年夜的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和守夜。

到了春節的第二、三天時,就會有許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們去親戚家去拜年,給親戚說一些祝福語。有時也會有其他的親戚朋友們來到自己家中來拜年,然後家裡的大人就去準備一些飯菜給親戚朋友們吃。吃完後就會與親戚朋友一起說一下話,玩一下牌。

在春節的第四、五天時,就會有家長帶著孩子去一些旅遊景點去玩耍,有時有的人為了有一點探險的感覺,就會帶上帳篷在外面的景區中開始一次露營,一直等到下一天的早上便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旅遊,順便再一次光顧一下風景。

到了春節最後的幾天裡,大人們就開始整理家中的一些十分亂的地方,整理完後就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而小孩們也是即將要迎來新一個學期的學習,長輩們也便開始迎來了新的一年的新生活。反正家裡的人都沒有什麼人會十分的悠閒了。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為春節是代表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而且舊的一年卻要即將離開,春節還可以讓遠方的家人回來家中一起吃一個年夜飯,所以它既重大也十分的重要!

【篇二:元宵節】

劉浩宇

中國有許多傳統而有意義的節日,如:辭舊迎新的春節、皓月閃爍的中秋節、必裡遲離的重陽節,而我喜歡的是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閤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在那一天,人們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正月十五的那天,人們都會去大街上買回麵粉、芝麻、肉餡,趕回家裡開始一天的忙碌。在那一刻我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開始揉麵粉、包餡,然而我便問媽媽為什麼是自己包湯圓而不是自己去大街上買一盒,媽媽說:“因為每當正月十五,漢武帝祭祀太一神,定為與民為樂,自己做的會更深刻。祝我們身體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805字

【篇一: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熱鬧的春節

春節這個喜慶而快樂的日子,每個人都盼望新的一年的到來。

每當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的,在大門上貼對聯,窗戶上貼窗花,放煙花爆竹,有一些人為了慶祝這個節日,還在街道或小巷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我還記得有一首歌,也是慶祝春節的歌,它是這樣唱的:“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

在春節裡,我們向長輩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這表示祝福,讓我們學習進步,天天健康!我覺得在春節每天都快樂,不過時間不等人,春節過的很快,轉眼就要開學,進入緊張的的學習階段,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年再過個豐收年!

【篇二: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它是個團圓的節日,也是吃湯圓、包餃子、猜燈謎、放煙花、表演舞獅的節日。

今天盧老師說:“下午家委的叔叔阿姨會來教我們包餃子、做湯圓。”我非常激動,因為我媽媽也會來。轉眼間下午到了,我像一隻兔子一樣跳也跳不停,我非常高興。叔叔阿姨在課桌上鋪了一層薄膜紙,給我們發手套,還給我們發包餃子的材料。開始學包餃子了,媽媽教我學包元寶餃子,我用笨笨的小手認認真真地學包餃子。曹老師和家長們辛苦地煮餃子,熱騰騰的餃子出爐了,我像一隻貪吃的小豬一樣吃也吃不停,真是太好吃了!我開心的說:“媽媽,您辛苦了!請吃。”我和媽媽一人一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這時,有的同學享受著吃餃子,我和部分同學開始學做湯圓。媽媽教我做湯圓,首先把麵糰搓圓壓扁、再放花生餡,然後包住餡搓圓,這樣大功告成了。一開始我把餡露出來了,慢慢的,我做出了一個完美的湯圓,這次我也有給媽媽品嚐了我們做的湯圓。我看見曹老師和盧老師在忙碌沒有吃,都在照顧我們,我想對你們說:“謝謝!”我也要謝謝叔叔阿姨和媽媽教我們做餃子和湯圓,辛苦了!

這次元宵我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學包餃子、做湯圓,讓我度過一個有意義而又愉快的元宵節。

中華傳統節日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1407字

【清明節】

段景博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很多英烈們的事蹟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當他們入土為安的時候,他們的故事就永遠告終了,剩下的只有讓我們懷念了!

據我所知,每年的4月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秋時期,流亡在別國的公子重耳,好幾天沒吃東西了,這時,重耳身邊一位臣民介子推偷偷地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重耳得知後對介子推十分感謝,回國登基後,重耳竟把功勞最大的介子推給忘記了,介子推卻沒有計較,而是回老家去了。直到後來,重耳才想起來了介子推。他想請介子推入朝為官,可介子推拒絕了。於是他放火點山,以為可以逼介子推走出來,結果發現介子推和老母親已死在一棵柳樹下。重耳悲傷之餘把這棵柳樹稱為“清明柳”,又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這一整天都不允許生火,只能吃前一天煮好的冷食,後來又和清明節合為一體就形成了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還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特有的悲傷、懷念的氣氛。

每到清明節,你會緬懷誰呢?

【端午節】

許梓豪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自古就有許多節日,春節、寒食……傳統節日:端午節十分有趣。

端午節的由來,要從楚國的大詩人:屈原說起。

屈原是楚國一個大詩人。他原本是朝廷大臣,由於別國入侵,百姓叫苦連天,楚王決定割讓幾座城池,希望不要滅掉楚國。屈原是一個敢於直言的人,他便直言諫告楚王。

楚王讀了奏章,勃然大怒,生氣地撕壞了奏章。屈原被貶為庶民,他看見楚國許多城池被攻破十分傷心,於五月初五那一天,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汨羅江自殺了。

鄉親們聞訊趕來,划著一葉小舟,尋找屈原,他們為屈原招魂:“屈大夫,你回來啊!”

後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骨,便把米飯糰丟到河裡,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屍骨。直到後來人們不斷改善,變成了現在的粽子。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有:吃粽子,門上掛艾草、蒲菖。是保佑自己全家幸福。還有大人們用艾草浸泡在水裡,為小孩沐浴。保佑小孩幸福、平安。有時人們還會舉行賽龍舟比賽。

這就是我的端午,你喜歡嗎?

【清明節】

孫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快到了。

每到清明節幾乎家家都要做青團。青團由艾草汁、麵粉加糯米粉揉成麵糰,然後在麵糰中放進餡料。青團的口味既有甜的,也有鹹的,我最喜歡吃鹹的。圓圓的鹹青團,頂上尖尖,像小姑娘可愛的小帽子;甜青團是扁扁的,用模具可以敲上各種花紋圖案,好看極了。青團做好以後是放蒸籠裡面蒸上半小時,蒸好出籠再用扇子扇一扇,表面會變得非常有光澤,碧青油亮的,彷彿一塊綠寶石。這個時候,我總是迫不及待拿起一個大青團咬上一口,清香宜人、甘甜美味,可好吃啦!

清明節的時候,大人們會還帶著我們去掃墓。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把各類祭品和芬芳的花朵放到先人的墓前,給逝世的祖先磕頭行禮,清理墳墓四周的雜草垃圾。

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提到春遊踏青,我班的同學們可興奮呢!大家帶上零食、飲料等,一起分享美味。同學們在草地上嬉鬧、奔跑、放風箏。看著風箏高高地飛在天空,都巴不得自己也變成一隻小鳥自由翱翔在藍天。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它特有的文化和意義,給我的童年也帶來一些有趣的回憶,令人難以忘記。

中華傳統節日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3314字

【快樂的春節】

林承創

“春節到,人歡笑……”春節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節日,當然,我也很喜歡。

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獸叫年,每當年肚子餓的時候,他就會去村莊吃人,直到一個勇敢的少年用煙花嚇走了年,因此人們都會煙花嚇走年。不過現在的春節放煙花為的是喜慶。

除夕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錦園新家,我一進錦園,人們都在放煙花,隨著“巨”的一聲,五彩繽紛的煙花點亮夜空,“啪”,煙花落下來了,好像下了一場彩色雨,這時,我想起了一首王安石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首詩配上美麗的煙花,真是讓人如痴如醉啊!放完煙花後,我又和爸爸媽媽去貼對聯,那幅對聯是我寫的,我本來以為沒什麼用處,沒想到,居然可以貼門口,這時的我高興極了。

吃年夜飯了,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旁。年夜飯可豐盛了:有年糕,媽媽說吃年糕,年年高;有糖醋魚,爸爸對我說魚代表著年年有餘;有五顏六色的,各種餡料的湯圓,寓意著團團圓圓;還有各種海鮮……

春節,好吃好玩又有趣,我真喜歡這個節日!

【熱鬧的春節】

邱建強

啊!我期盼已久的春節終於到了,爸爸開車帶我、媽媽、姐姐到鄉下外婆家過年。一到外婆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找表弟玩,因為我們有很長時間沒見面了。我們先玩的紙飛機,比誰飛的遠,我對錶弟說:“三局兩勝,誰都不準耍賴”。我們拿起自己折的“飛機”,奮力把飛機飛了出去,結果每次我都比表弟的飛得遠一點。接著我們還玩了捉迷藏、跳跳棋等遊戲,時間也不知不覺的到了晚上。

空氣中瀰漫著年味,外婆燒了一桌子的美味家餚,看著就讓人流口水,聞著這股氣味,我彷彿漂浮在美食仙境之中。我們坐在餐桌上,有說有笑的吃起了團圓飯,不一會兒,滿桌子的家餚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我還不禁打了一聲飽嗝。

吃飽喝足後,我們開始放煙花,小煙花點燃後就像陀螺一樣在地上轉了起來。接下來外公搬出大煙花,點上火

除夕夜的天空是最美的。讓我最興奮的是和爸爸一起守歲。整點的鐘聲敲響了,整個村子爆竹齊鳴,煙花怒放。我們也點燃了早就備好在院子裡的煙花,“嗖”的一聲,一個個小火球箭一般直衝天空,綻放出五顏六色的“花朵”。有的像盛開的菊花,有的像金色的瀑布,還有的像孔雀開屏……形態各異,絢麗奪目。

我歡呼著、跳躍著,迎接著新的一年到來!

【端午節】

田恬

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在門上掛艾草與菖蒲,飲雄黃酒……。

我們家每次過節時,爺爺都會給我們講個有趣的故事,爺爺這次講的是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勸楚王無果後,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便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糯米而不吃屈原的屍體,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哎!真是”萬古傳聞為屈原。’

剛聽完爺爺講的故事,從廚房裡傳來了聲音“大家快來吃粽子呀!”我和妹妹一聽到奶奶的叫喊就趕緊往廚房跑去,粽子的味道可多了呢!有淡黃味的、哈密瓜味的、還有肉粽……看的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我趕忙解開一個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肉粽,滿口的肉香濃密香!我們坐在旁邊吃著粽子,爺爺也津津有味地吃著粽子,他還慢慢的飲著雄黃酒,我對爺爺說:”爺爺我也想喝雄黃酒。”爺爺聽到我說的話忽然哈哈大笑起來說:“小孩子怎麼能喝酒呢!”我聽到爺爺說的話我就只好打消了喝酒的念頭。到了下午爺爺開車帶我和奶奶妹妹去看划龍舟,划龍舟的叔叔們用盡全身力氣拼命的划著龍舟可真精彩!

這個端午節真是我過得最有意思的節日!

【中秋佳節】

王梓淇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那一天,大家都和家人團聚,一起賞月和吃月餅。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全家人吃過晚飯,高高興興地坐在陽臺上,準備賞月。“哇!”我感嘆道:“十五的月亮好圓啊!”望著又大又圓的圓月,我想起了唐朝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突然,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我身邊有家人的陪伴。

這時,媽媽拿出月餅給我們品嚐,媽媽介紹說:“我這兒有好幾種不同口味的月餅,有紅豆餡兒、水果餡兒、抹茶餡兒……你們要什麼口味的呀?”我選了我最喜歡的紅豆餡兒月餅,弟弟選了他最喜歡的蛋黃餡兒月餅。我和弟弟一口咬了下去,真是香甜美味!我們異口同聲地說:“中秋節快樂!”

我很喜歡過中秋節,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中秋節嗎?

【我們這樣過清明】

吳上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吟誦著《清明》改編的小令,不知不覺,清明的腳步近了。

清明前一天,班裡沸騰了。你猜,我們要幹什麼?對了,包清明餅!老師請來兩位大廚教我們做。

“先把糰子揉圓,”金子軒媽媽邊做邊演示,“再用大拇指沿著邊緣按,成一個草帽的形狀,”她把“草帽”放在掌心裡,“然後在裡面放上餡,封口,搓圓,一個清明餅就完成了!”

就這麼好做?那為什麼我以前在老家都做不起來?我正想著,清明糰子就發下來了。我搓了搓,蠻黏的,淡綠偏白的糰子上面綴著深綠色的細條條,像極了枕頭上放大了的蟎蟲。我學著金子軒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地做了起來。不包不知道,一包嚇一跳!大功要告成時,“攔路虎”出來擋路了—封口封不起來!糰子如凝固了一般,硬不拉嘰的,和剛才的糰子判若兩人。好不容易把口子封好,我想把它搓圓,讓它看起來光滑漂亮些,可它就是不聽使喚,又一隻“攔路虎”嗖—衝來了。你猜,咋地?—露餡了!我趕緊從餅的其他部分扯了一點下來補上,可補好了“東牆”,“西牆”又破了。無奈,我只好叫旁邊的沁妤幫忙,她用她的青團幫我補救了破的地方,於是我做了一個大而笨重的餅,身上打滿了“補丁”。做第二個時,我熟練多了,有了前車之鑑,我可不敢放多的餡了,包了一個小巧玲瓏—“營養不良”的餅,安放在箬竹葉上。

餅進了蒸鍋。明明只蒸了30來分鐘,我們卻覺得過了3年。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出爐了!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色澤和入鍋前區別很大,墨綠墨綠,油亮油亮的。我戳了戳它,居然有彈性,箬竹葉墊著的那面可黏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哇!酸酸的鹹菜,軟軟的豆腐,脆脆的筍,肥肥的皮肉,滿口的油汁,怎一個“好吃”了得!奇怪的是,以前不吃皮肉的我,今天居然大口大口地吃了。很多同學說本不愛吃清明餅的,今天也吃了……總之,大家對自己做的清明餅讚不絕口。

“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轉眼間,清明過去了,但它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沒有雨紛紛,沒有欲斷魂,有的是小荷中隊的歡聲笑語,香氣嫋嫋。

【熱鬧元宵】

徐詩然

“吃湯圓嘍,吃湯圓嘍!”香噴噴的湯圓出爐了,正月十五鬧元宵,春節就算真正的過完了,我喜歡在元宵節做湯圓和放煙花。

做湯圓可有趣了!首先將湯圓餡和皮搓圓,要捏得像乒乓球一樣圓哦!再把湯圓皮按成薄片,把圓滾滾的餡兒放進去,一個個小湯圓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雪球。接著把它們一個一個放入熱水中,它們個個在鍋裡活蹦亂跳,好似在歡呼。湯圓出鍋了,香味四溢,我一次性就可以吃十個,吃完湯圓我就長大一歲嘍!

我還喜歡看五彩繽紛的煙花,各種各樣的花燈,在熱鬧的街上悠閒地逛逛。每次元宵佳節,我總會想到:“明月當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湯圓別樣甜,快樂常伴你身邊。”

【採摘棉菜】

胡行遠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天氣晴朗,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雲,陣陣和煦的春風輕輕拂過。趁著好天氣,我們準備去摘棉菜。外婆是農業方面的能手,可以教我如何識別和採摘棉菜。

我們一起來到了渭石的田野。沿著田間小路,我們來到一片潮溼的雜草地。外婆從草叢裡輕鬆地拔出一叢棉菜,對我說:“你看,這就是棉菜。”我細細打量了一番“棉菜姑娘”。發現它的莖細細瘦瘦的,莖上長著幾片又細又長的毛茸茸的葉子,頂端開著許多小小的黃色花朵,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圓的黃色小花球,看起來像是戴上了一頂小黃帽。原來棉菜長這樣的。我沿著外婆手指的方向,發現了棉菜生長的地方。棉菜喜歡生長在溼潤的草地上,藏身在一群雜草之中,若不細看,很難發現。知道了棉菜的樣子和生長的地方,採摘它可容易多了!我忙碌地穿梭在田間,自己動手採摘了一大籃棉菜。

我很高興,又認識了一種植物。

中華傳統節日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953字

【熱鬧的春節】

侯智宸

正月初一是中國最熱鬧的節日——春節。春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接下來我們看看春節放鞭炮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相傳古時候有一叫“年”的怪獸,每年正月初一的時候,它就從山上下來吃人,後來有一個白鬍子老爺爺說那隻“年”怕響、怕紅、怕光。於是人們按照白鬍子老爺爺說的,每次“年”一下山,人們就開始放鞭炮,貼春聯。“年”真的被嚇跑了。之後“年”就再也不來吃人了,這就是春節放鞭炮的來歷。

春節有很多習俗,不過我覺得包餃子是最好玩的了。

早晨,我和媽媽出去買了玉米、肉、餃子皮、韭菜、胡蘿蔔。買完材料後,我們回家開始做餃子了。首先我們先把肉、玉米、韭菜切碎,然後把它們攪拌在一起,再放上鹽,就做成餃子餡。然後再拿起餃子皮,用勺子取一些餡放入餃子皮中,再把餃子皮的四周沾上水,再對摺,最後再用手把餃子皮捏起來,一個半圓形的餃子就做好了。我就用這種方法做了好多個餃子。後面就是把它們放進鍋裡蒸熟,一盤香噴噴的餃子就出來了,看著這餃子心裡開心極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我應該努力學習認識更多的文化。

【熱鬧的中秋節】

黃菲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中秋節。

這個節日有這樣一個傳說,后羿為百姓射了九個太陽,得到了西王母的兩顆吃下去會長生不老的仙丹。他的傳弟聽說后羿得了仙丹。於是,他們趁后羿去打獵的時候,去跟他的妻子嫦娥搶仙丹,嫦娥沒有辦法就把仙丹吃了下去,然後就飛上了天,後來,後弈為了紀念嫦娥,每到中秋節的時候,就把嫦娥平時做的點心和喜歡吃的水果拿出來,對著月亮拜祭。

每到中秋節,我們家就會自己做月餅,我們先將做餅皮的麵糰分成小塊,用手搓圓後壓扁,接著把餡也搓圓包在做好的餅皮裡,然後再把它放在模具裡,用力壓下去,就成了一塊月餅,最後再把月餅放進烤箱裡,一個個美味可口的月餅就出來了,我們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品嚐一口,那可真是人間美味啊!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之一,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這些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4字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一個傳統的節日。說起清明節,就不得不說清明果。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人就會早早地起床,到野外踏青,折柳枝,順便找一種叫“茗”的野草(鼠麴草)。回到家裡,爸爸給我編了一個柳帽,又在門上插上楊柳枝,我感到很好奇,為什麼要把柳條插在門上呢?爸爸說:“插柳和吃清明果都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一位賢人介子推。”

據說當年介子推為了明志守節,不肯出山,最後被焚身在大柳樹下,第二年,一同被燒的柳樹居然死而復生了。從此以後,家家戶戶在清明節都要戴柳帽、插柳條,以此紀念介子推。

要做清明果了,奶奶把摘來的“茗”清洗乾淨,和糯米粉揉成麵糰,媽媽在廚房剁肉餡,接下來就該爸爸和爺爺上場了。他兩輪流上陣,不停地在石臼裡舂打,直到糯米糰變得翠綠翠綠的才停手。

這時候,媽媽把調好的餡料端了出來,全家人齊動手,包清明果……

夕陽穿過窗前的大樹,灑進斑斑點點的日影。一家人忙碌了一天,清明果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塊,頓時燙得我齜牙咧嘴。爸爸笑著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晾涼了你再吃。”我可管不了那麼多,一邊吹氣一邊吃。清明果軟軟糯糯的,很彈牙,那種味道美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全家人一邊吃著清明果,一邊天南海北地聊著,其樂融融,沉浸在快樂的時光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想,叫人“斷魂”的不該是酒,而是美味的清明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