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身邊的龍文化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相關作文20篇

以我們身邊的龍文化為話題 篇1

國二作文 ,778字

龍,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之一,亦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龍,已深深紮根於所有中國人的心中。在古人心中,“龍”是一種抽象的,神祕的事物,但又被視為天下間最大的吉祥物。而在當今社會,“龍”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各方面的文化,少不了龍的蹤影。像元宵節時舞龍燈,二月二的“龍抬頭”,端午節的龍舟賽等等。

在中國古代,人們以龍為圖騰,他們雕刻把玉器雕刻成各種龍的形象作為禮器,還把龍刻在精美的青銅器上。龍文化在世界上也廣泛地得到了傳播,大家隨處可見很多古建築上的雙龍屋頂,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是如此;龍也是帝王的象徵,歷代皇帝都自稱“真龍天子”,還把“龍”字用到了各種事物上,例如:龍袍,龍椅,龍床等等。

在今天,“龍”依然存在,說到元宵節和龍,其實它倆本無關,而在元宵節這天必要的是舞龍燈了。每到這天的到來,每家每戶總會一起出去進行“穿龍燈”這項活動,一群人高舉著“大龍”,人們從下面穿過之後,再去龍頭那裡取一些“龍鬚”,系在手臂上幾天,這樣以後人們都認為這年就會吉祥如意。

在農曆二月二這天,我們將會迎來“龍抬頭節”,此時大地逐漸轉暖,民俗認為蟄伏一冬的龍正是在這一天抬頭活動的。在飲食方面人們會多吃麵條,而最忌諱的卻是吃米飯,這可能是因為迷信吧。

端午節又稱“龍的節日”,因為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龍舟賽了。這不僅是在中國和少數民族,還有其他國家也參與其中。說到關於我國少數民族的龍的節日,像“祭龍節”“龍潭祭節”等,雖然民族不同,時間和內容也不同,但都少不了“龍”。可見關於龍的節日風俗極為豐富,龍的傳統文化影響之廣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龍”無處不在,再說近一點,我們的服飾上也有“龍”的刺繡,噴繪等。不管是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節日文化還是詩詞文化等等各方面的文化,在今天,都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它—龍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以我們身邊的龍文化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篇2

國二作文 ,1392字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佳節到來的同時,遊子們的鄉愁也如約而至。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一張迅速走紅網路的“鄉愁地圖”。

“鄉愁地圖”走紅的同時也不禁令人懷疑:如此一張“鄉愁地圖”真的能反映億萬遊子們的鄉愁嗎?我認為不能。

這份鄉愁地圖調查了近幾年各省中秋禮品的銷售情況,以物質為調查的依據不免引起眾多不滿。鄉愁作為一種質樸且熱烈的情感,默默燃燒在每個遊子的心中,那在離別的車站藏起的淚水,那每一個輾轉反側的深夜,人們一遍遍地勾畫著記憶中的故鄉的一草一木,這才是鄉愁,最平凡的情感。也許節日的禮品也寄託著情思,但那單薄的包裝盒,又怎能裝下銘心刻骨的鄉愁?龍文化之鄉愁,非那平淡無奇的資料罷了。

首先,從現實情況來看,“鄉愁地圖”並不具備代表性。“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各個省份的節日風俗大相徑庭,並非各地區、民族都流行送禮這一習俗。且即便是送禮,人們在禮品的選擇方面也各有講究,有所差異。“鄉愁地圖”僅以某一產品的銷售資料為分析依據,製作者在這些問題的考慮上顯然有所欠缺。“鄉愁地圖”的調查資料不具備普遍性,得出來的結果自然也不具備代表性。以“鄉愁地圖”來反映各省鄉愁情況,顯然是不真實的。

其次,從情感方面考慮,數千年來一直困擾著遊子們的鄉愁是一張“鄉愁地圖”所承載不了的。“篋中有帛倉有慄,豈向天涯走碌碌”,古人迫於生計背井離鄉,時至今日也不例外。無數青年跨越了大半個中國湧向北上廣,尋求著打工賺錢的機會。如果說中秋對於一家團圓的人來說是種幸福,那麼對於有家卻不得歸的遊子來說無疑是種折磨。雖然在大資料時代下,他們能與遠方的親人視訊通話,但歡聲笑語間終究隔著一層厚實的螢幕,濃濃的鄉愁盤踞在他們孤寂的心頭。對離家的遊子而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愁緒是一切冰冰冷冷的資料所無法表達出來的。遊子的鄉愁既是他們關於故鄉的獨家記憶,也是他們被迫遠離故里的悲哀,這些都是無法與人述說的,而這些,“鄉愁地圖”豈敢承載,又豈能承載!

古有無數遊子對月長嘆,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嘆交通不便,家屬難寄,只得鬱郁低吟,遙寄愁思。如今科技騰飛,交通便捷,中國更是有最快的高鐵,回故鄉看看只是一張車票的距離,又為何還有如此多的人懷抱著鄉愁呢?是因為鄉愁是一種懷念,我們記憶中的故鄉也許只是家門口的桂花樹,傍晚衚衕巷裡的煙火氣,我們的鄉愁也許只是母親最拿手的菜,三月裡滿天飛舞的柳絮,在我們離開故鄉的那一剎那我們對於故鄉的全部記憶,都封存在腦海中。也許我們可以輕易回到故鄉,但舊時的景色再也找不回來。時間不會風化人們對於故鄉的記憶,那輪跨越了千年時光的明月,依然光華流轉,承載著無數遊子最純粹的思念。我們與古人,遙望同一輪明月。

鄉愁,是獨酌望月,是小徑徘徊,是入夜難寐;這山、這水、這月,盡是我遊子懷鄉愁思,而中國“鄉愁地圖”怕是載不動遊子的許多愁啊!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令我難以忘懷的仍然是故鄉的炊煙,和眯著眼睛往灶中塞柴火的爺爺,以及冷呼呼的冬天煮完飯後一股腦兒溜進灶臺口利用那一星半點兒的餘溫取暖的黑貓。如今的故鄉對我而言既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個走不出的地方。故鄉,是我心之所向的一片熱土。唯有那鄉愁,是我心中的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鄉愁,從不是一張單薄的“鄉愁地圖”和冰冷的資料所能承載的;那是一種魂,中國人的龍,那種牽掛著的龍文化,叫鄉愁。

以我們身邊的龍文化為話題600字 篇3

國二作文 ,634字

龍,古代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國人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我一直相信是有這種動物的:威嚴的龍鬚隨著風飄揚,金色的龍鬚在陽光下發出讓人敬畏的光芒,比象牙還要美麗的龍角那樣直直的立在龍首,就算是靜止不動的,也讓人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威壓。這就是古代人們最痴迷也最害怕的瑞獸--龍。

西方的龍是邪惡的,是負面的。東方的巨龍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這是一種信仰,亦是一種精神,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所崇拜的神明。外國人也許永遠不懂中國人為什麼把這種令人害怕的聖獸作為圖騰與象徵。中國的歷史是悠久的,曾經有無數的動物被視為圖騰,比如狼或鹿等,但是它們很快就被淘汰了。只有龍,這樣美麗的聖獸才經得住時間的沖刷,才經得住一代又一代的考驗,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的當之無愧的圖騰與象徵。

龍是中國人的一種觀念,從中國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大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相容幷包的多元文化觀。

龍文化的內涵實質上是中國的龍以東方神祕主義的特有形式,通過複雜多變的藝術造型,蘊涵著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觀念。

龍是一種理念,在中國龍的形象、龍的觀念後面,包含著中國人處理四大主體關係時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追求天人關係的和諧,人際關係的和諧,陰陽矛盾關係的和諧,多元文化關係的和諧。龍的精神多元一體,綜合創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這是中國龍的形象,龍文化的最深層方化底蘊。我們發掘中國龍文化的深層內涵有助於解決當代世界的一些文明衝突。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龍文化。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 篇4

國二作文 ,840字

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龍?說有,但沒有憑證,任何實證都沒有。說沒有,又有誰能想象繪製出如此完美的龍體、龍形?但我認為龍就在你我的身邊,就在你我的心裡。

成龍的一部叫“十二生肖的”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中有人要毀壞龍首,也有人為了保護龍首拼盡全力,不惜自己的生命。這是為什麼呢?

有一段時間,大街小巷都在傳唱“龍的傳人”這首歌,“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古龍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熱血沸騰。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人喜歡龍、熱愛龍,也尊敬龍、保護龍,都為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而自豪。龍已成為中華文明中的核心,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當我們弱小時,我們被壓迫被欺凌被掠奪,但我們現在強大了,我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信仰了。我們的龍文化是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團結奮鬥的文化。五千年延續至今,長盛不衰,始終煥發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也只有中華文明,是這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比擬的。正是中華民族這種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團結奮鬥的偉大精神,才使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和民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渡過一個又一個危機,而又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不斷地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在人類社會的風雨歷程中始終奮勇前行。

我們都沒見過真正的龍,但龍去實實在在的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的書上有龍,我們的畫作上有龍,我們的歌曲裡上有龍,我們的電影裡上有龍,我們的建築物上有龍,我們的服飾上有龍,也許你的家裡就有那麼幾隻龍也說不定呢?但最重要的是龍就在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我們心中對龍的理解雖然不一樣,但無論怎樣他都在那。

龍的文化是深厚的,龍的精神是偉大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寄託著中華民族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是中華龍文化流傳數千年至今的時代凝鍊、傳承和昇華。龍的傳人,就要把這一傳承龍的文化、弘揚龍的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念發揚光大。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 篇5

國三作文 ,676字

上古時代,龍是神獸之首。他有著高貴的龍角,色彩斑斕的身軀。從古至今,數不勝數的典籍和傳言,把龍描繪的神聖不可侵犯並充滿神祕色彩的神獸。古時候,中國就有許多關於“它”的傳說。龍擁有著強大力量。它變大可遮天,縮小可如螞蟻;它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翻攪五湖四海不費吹灰之力!

不管龍是否真的存在,但我們中國人都留著它的血液,它帶表奮鬥、堅持、拼搏並永不言敗的精神。記得那首《龍的傳人》火遍了大江南北,經歷了多少歲月依然再傳唱。傳說,龍曾經住在中國,所以中國人自詡為“龍的傳人”以至於鑄就了廣大的“中華民族”。

但它不是天生的強者。就像中國古時候。有騰飛,也有落魄。我們有過燦爛的文明:強漢、盛唐、富宋、開元……,我們還有長達萬里的長城、讓世界妙不可言的絲綢之路還有四大發明……我們也有辛丑條約、馬關條約等等這些屈服的時刻。

但在我們龍的傳人的靈魂已然在壓迫與逆境中“崛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等等不屈服、不放棄的聲音!中國正不斷崛起於世界的東方!

這!就是我國的“龍”文化。當然龍的傳人會努力並堅持把龍的精神傳出去!永遠!永遠……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鏡。中國就是一條騰飛的龍,不久的將來。“它”將咆哮於世界的頂峰!五十六個民族是中國龍的骨幹,只有團結一心才能緊湊而強大起來!

中國龍,加油!中國龍,騰飛!中國龍,雄起!

讓中華民族的“龍”的傳人把屬於我們中國的“龍”文化發散出去吧!

希望“龍”文化“流傳千古,用不泯滅。”

騰飛起來吧!“龍”!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作文 篇6

國三作文 ,960字

龍,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傳說中的動物,它能撥雲布雨,它能吞雲吐霧,它縮小如蠶蟻,伸展能遮天,有時顯露於雲端,有時隱形入深淵。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龍象徵著權勢、高貴與尊榮,同時又是幸運與成功的標誌。我們華夏民族有龍的精神,也有龍的氣魄,我們是龍的傳人,骨子裡流淌著龍的血液,代代傳承龍文化。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龍象徵著權勢、高貴與尊榮,同時又是幸運與成功的標誌。

龍文化與天地時間萬事萬物有著濃厚的聯絡。俗話說“望子成龍”,就是父母希望孩子能成為出人頭地,有作為的人。龍的文化,龍的氣魄“存活”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裡。龍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的屈原而由來的,每到這個節日,大家都包粽子、賽龍舟、舞龍燈,因此龍在人們心中便成了熱鬧的、祥和的象徵。

我們傳承龍文化不是指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要將龍文化滲透到我們的骨子裡,傳承在我們日常力所能及的,點點滴滴的事情中。龍文化告訴我們要團結,聽過團結就是鋼吧,含義是團體的力量大於一切,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大家把力量集中在一起,心往一處使,就會有奇妙的效果和強大的力量。團結真的很重要,如果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團結,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殘殺,怕是早就不會有現在的幸福生活了。龍文化告訴我們要助人為樂,互幫互助。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大小不同的麻煩,只要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大家能伸出一雙手;在他們迷茫無助時,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給他們力量,鼓勵前行。如果每一個人都互幫互助,世界就會少一點悲慘,多一些幸福。

龍文化還告訴我們要寬容,要與人為善。在街上,你扶起摔倒的老人,老人對你說謝謝,你回他一個微笑,那麼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不管內心多麼黑暗無助的人都會看到光明,都會發光,都會為這個世界的和諧、溫暖而點贊,為自己生活在這個華夏民族而自豪、滿足。記住,你對他人的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點關心,一些謙讓,一些寬容,以及一切為他人著想之心,都會暖化任何一座寒冷的城市,任何一個心灰意冷的人!不管他們有多麼失落,多麼黑暗,愛都將感化他們,滋潤他們的心靈!

龍文化讓所有炎黃子孫們團結了起來,友愛了起來……龍文化、龍氣魄、龍精神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裡生根發芽,用團結和友愛來澆灌它。龍文化,炎黃子孫們的永遠文化。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徵文 篇7

國三作文 ,1374字

文化是滲透在血液中的基因,即便遠隔千山萬水,也會讓人魂牽夢繞。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喧囂落幕,狂傲之心終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消磨,我們終將重拾文化,重拾傳統。中國龍乃中華民族的圖騰,亦是中華文化的象徵。在悠然與淡雅中,細細品味一杯清茶,一卷詩書,感嘆文化中蘊含的傳統美德—愛。

初秋的夜晚,依稀可見天空中的氤氳。整個世界被漆黑的夜幕籠罩著,萬籟俱寂。我收回不知何時飄離的思緒,合上練習冊,餘光掠過門窗,猛然發現一絲燈光透過門縫,又消失在黑暗之中,無影無蹤。推開房門,姥姥被驚醒,努力睜開惺忪的睡眼說到:“你快去睡吧,我還要給你媽做煎包呢!”雖然我已經習以為常,但感動卻油然而生。

門開了,媽媽回來了。姥姥起身去廚房,繫上準備好的圍裙,原本佈滿皺紋的臉,綻開了最美麗的笑容。姥姥激動地說道:“餓了沒?我給你做你愛吃的煎包。”媽媽連忙制止道;"晚歸已屬不該,又怎能讓您為我操勞呢?我還有點事,您快去睡吧,別等我了”姥姥嘆口氣,輕聲道:“那你早點睡啊,別忙太晚了!”為了彌補時間上缺失的遺憾,媽媽總是會託同事買一些補品給姥姥,給喜愛寶玉的姥姥買玉鐲子,過年過節時總給姥姥塞很多錢。可生活總是很奇妙,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真相。隨著時間的遊走,我慢慢發現姥姥並沒有因為媽媽的體貼和付出而開心,相反總是感覺姥姥的心頭上總有揮之不去的孤獨。姥姥依然在每個媽媽晚歸的深夜坐在昏黃的燈光下,依然會睡著,依然在媽媽回來後問著那永遠不會變的那句話:是不是餓了?我給你做煎包,以前你最愛吃。而姥姥得到的也依然是一次又一次體貼的拒絕。

有一天晚上我和姥姥一直等著媽媽歸來,我忍不住問姥姥,為什麼執著給媽媽做煎包?姥姥嘆了口氣,神情憂傷,聲音低沉地回覆我:人老了,能為兒女做的事兒越來越少了。可是為人父母,總想為自己的孩子做點什麼。姥姥想給你媽做煎包,一來是你媽從小就愛吃,二來啊,做煎包時間長,我可以和你媽媽拉拉家常。我很想知道你媽媽工作得開不開心,每一天都幹了啥,辛不辛苦啊。我知道你媽媽孝順,怕我受累,可是她還是不瞭解姥姥真正想要什麼。她給我很多錢,可是我也沒什麼花錢的地方;給我買玉鐲,我是喜歡,也高興,可畢竟只是個物件兒;姥姥真正需要的是你媽媽的陪伴,希望每一天你媽媽和我能多聊一會兒。說完姥姥長嘆了一口氣,我聽得出來姥姥內心的失落,也驚訝媽媽的體貼給姥姥帶來的深深的傷害。人至暮年,長輩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全家人能在一起,除了希望子女有成就,過得好,就是希望多一些陪伴,一家人能多說說話,瞭解一下家人都在想什麼。

聽過姥姥的一番話後,深深的感受到姥姥的用心良苦,就偷偷地把這些告訴了媽媽。媽媽瞭解後決定多陪陪姥姥聊天,聊些媽媽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高興的,不高興的事,姥姥喜歡聽。姥姥也喜歡旅遊,媽媽就在放假的時候陪姥姥一起出去玩。後來,姥姥臉上漸漸的多了笑容,看起來也比以前年經了,愛笑了。於是我們家的夜晚和以往的那些歲月啊,就有了一些不同:黑夜漫上天際,月光如銀揮酒,夜晚靜謐安詳。廚房裡面瀰漫著煎包的香氣,不斷在空中盤旋。在香氣之下,一個老人和她美麗的女兒在快樂地聊著天。女兒吃著開心,老人看著開心,原本皺如核殼的臉上就像吹起的氣球,變得渾圓紅潤。每每看到這一刻,我便深深的陷入了沉思,這就是中華文化傳統中的美德—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600字 篇8

國一作文 ,237字

龍文化不單單隻在歷史的滄桑中留下濃重的一筆,它同樣潛伏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馬路邊,一個身體殘疾的老爺爺在乞討,很多熱心人都伸出援助之手,紛紛都往裡扔錢,這時你會發現老爺爺露出感激的笑容。因為那些錢已化為善良偷偷溜進他的心裡!當你在公交車上,經常看到很多人都給老人和小孩讓座。諸如此類的事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見到!

龍文化何嘗不是寄託在人們心中的“溫暖"呢?龍有團結,不屈的精神品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這就是我身邊的龍文化!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作文1000字 篇9

國二作文 ,1068字

龍一直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標誌,也在我們的文化中傳承了近五千年,從遠古的圖騰、玉璧到之後各朝各代的龍袍、冠冕再到現在的龍文化,可以說龍的文化已經深深的烙刻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裡。但是相反的,龍在西方世界裡卻是邪惡和危險的象徵,而不幸的是,現在的很多西方國家仍然對我們中國的印象很模糊,甚至不願意瞭解我們自豪的龍文化。長此以往,我們為文化軟實力所做的努力不會有太大的成效,因為他們不接受我們的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們文化的發揚。但我仍然認為,龍文化從古至今就是中國的標誌,它應該是我們打向全球的品牌。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中,龍文化已經有八千年,在其中,我們的龍文化代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權勢、高貴、尊榮,幸運以及成功。中國人的和善是出了名的,中國的禮儀,謙讓在龍文化中都有著體現,換句話說,龍在中國文化中就像它自己一樣是一個優勢的集合體,這樣的和諧,我們必須要發揚,一定要我們的龍飛出去。龍在國人心中的位子就像上帝在美國人心中的位子一樣,本質區別就是,上帝是宗教,這對他們的政治都有很大影響,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正因為有這樣的影響,美國才會從一個“雜合民族”變成一個有信仰的民族,這樣的上帝文化在世界上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而我們的龍文化只是在中國有相當大的影響,而在世界上的影響還遠遠不夠,我認為,如果我們要改變中國龍在外國人眼裡凶惡的形象,讓龍成為中國的品牌,可以通過廣告、電影、文學故事等形式,譬如美國大片《怪物史萊克》中的大怪物,可以成為家喻戶曉,受人喜愛的可愛形象,而中國是否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改變龍在外國人心中的形象,要通過大力宣傳、挖掘和闡釋我們的文化內涵,形象的表達出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祥和理念與民族文化底蘊。

另一反面,對龍這一形象,外國人和中國人之所以有著不同的認識,不僅在於文化結構,認知結構以及歷史沉澱等不同,也在於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如何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我想,這就不是隻有宣傳能做到的了,一定要有真正的實力,加強各方面的建設才是關鍵。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我們的代表已經將龍文化申遺提上了日程,全國人大代表劉順妮曾建議加快“中華龍”申遺,建造華人永久精神家園,是啊!這是一種務實的做法。開展弘揚龍文化宣傳活動,對於提高民族形象是極其有意義的。這些不僅需要我們國人自發地支援,還需要各地政府的支援與投資。文化也是一項需要長期投資與建設的工程。

相信會有一天,中國龍會飛出中國,將他的那份高貴、和善和智慧傳播開來,成為中國在全球各個地方的縮影,讓全世界人重新認識、接受我們的這個品牌—中國龍文化。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作文600字 篇10

國一作文 ,783字

龍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奇動物,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龍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题記

第一段: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第二段: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歡騰雲駕霧又等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據說,遠古時代的龍,生活在陸地上,身強體壯,即會飛也會遊,所以當玉帝選十二生肖時,龍也相當屬相,聽說牛虎馬都爭著當屬相,這是他的小弟蜈蚣想出了一個主意,蜈蚣說:“龍大哥,如果你頭上有一對角,你不如來帶上,說不定會成功當選屬相的啊”這是個好主意,龍很開心,便和蜈蚣一起來到公雞家借公雞的角,公雞聽說龍要借角,公雞死活不肯,龍一見急了,對天發誓說:如果我不還你的角,就讓我這輩子都回不了陸地,蜈蚣也在一邊做擔保說:“如果龍大哥不還你的角,你就一口把我吃掉”於是公雞把他的角借給了龍

第三段:龍和其他動物都來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的威風,便下令,龍和虎,都做百獸之王,龍做水族之王,虎做森林之王,因為老虎之前立個大功,玉帝變讓龍排在老虎的後面做生肖,龍和虎都很滿意,他們一起回到了凡間,回來後,龍心裡想,如果把角還給公雞,水族見我沒了角,還能服我管嗎?龍想來想去,還是捨不得把角還給公雞,只好一頭扎進水裡,再也不出來了,就再也沒來到陸地上了。

第四段:公雞沒了角,也不會游泳,只好去找蜈蚣了,蜈蚣卻說:“你得去找龍要你的角,他不還給你的角,我能有什麼辦法呢?”公雞氣得滿臉通紅,到處去啄蜈蚣,蜈蚣從此鑽進了石縫中,直到現在公雞的臉還是紅色的呢!他見到蜈蚣就一口把它吃掉,並且一直在喊:“龍哥哥,龍哥哥,快還給我的角。”而龍呢,再也沒有到陸地上來了。

第五段: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龍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敬畏感,古代帝王都稱自己是龍之子,就連百姓都稱自己為龍的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