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何以為家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1122字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

“為什麼”?

“因為他們生了我”。

故事的開頭以贊恩和法官在法庭上的對話展開,一個眼睛中透露著疲憊和冷漠的男孩,毅然將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是怎樣的境遇使他在本該肆無忌憚玩耍的年紀邁向了監獄,走上了法庭,步步堅定而又帶著不屬於自己年紀的成熟呢?我們從未真正思考過,只以為很遙遠,不是每個人的12歲都和我們一樣簡單美好。

我們常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可事實是你想象不出貧窮的生活,貧窮不是買不起大品牌,奢侈品,而是連喝上水,吃上飯的需求都不知何時,能實現不是他們懶惰而是戰亂帶來的苦難,而貧窮所帶來的是人心的黑暗。因為貧窮,因為生活,有多少父母生而不養,對自己的子女辱罵毆打甚至售賣毒品,這不是小說中為了奪人眼球而創造的情節,而是一個貧窮國家的普遍現象,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年紀裡,他們從父母那裡學會的是製毒,撒謊以及數不清的下流語句,可他們的父母卻不以為然。

我們擁有許多個與父母相伴的日夜,父親的肩膀是我們眺望的高度,母親的單車是我們邁出的腳步,我們總以為理所應當,卻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側,在無數個貧民窟中有多少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可人們似乎總是看不到自己擁有的幸福。在我們眼中似乎每個人都比自己幸福,都有值得羨慕的地方,殊不知我們也是無數個孩子們日夜羨慕的人,我們在他們的世界裡更像天上的星星,渴望而不可及。

如果說虎毒不食子,那人一定是一種比老虎還可怕的生物,贊恩在他父母的陰影下,被迫用一層層荊棘包裹自己,可這無法改變他內心的善良,他將內心的柔軟留給了妹妹薩哈,所以薩哈被賣造成了他永遠的傷痛,離開了這個所謂的家,在一番流離後幫助移民拉希爾,一位單身母親照看他的兒子約納斯,而拉希爾被拘捕,也開啟了贊恩和約納斯的求生之路,為了約納斯的食物贊恩去偷去搶,吃冰塊加糖來維持生命,誰能說他惡毒?被生活所迫,再次製毒,他飽受毆打和屈辱,這便是被戰亂扭曲了的世界。

可能你無法想象富人的生活有多奢侈,但你絕想象不出貧窮所帶來的悲慘,如果你只有一堆稻草,那就知足於它帶給你的溫度,如果你有一輛單車,那就知足於它迎面而來的風,如果你孑然一身,恭喜你可以擁抱整片河山,慾望永遠不能填滿,所以有了知足常樂。其實你的生命蘊藏了太多未曾被發現的美好,甚至可能一直被你厭煩的,父母的嘮叨。家中的飯菜都是贊恩的夢想,甚至你試卷上刺眼的紅叉也是他們從未觸及的夢想,有何不知足,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祕。

血濃於水也溶於水,只盼贊恩在未來的日子裡有所期待,擺脫陰暗,而我們去探索身邊的每一處美好,在哭過之後,微笑著擁抱爸爸媽媽。

願每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何以為家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1081字

七年級的道法書上有兩個故事:

一天,巡邏的警察發現了躺在街邊的人,他手中拿著沒喝完的酒瓶,一看就是已醉的不省人事了。警察走近了發現他是鎮上首富,他的別墅就在市中心,可引人注目了。

“您好,我送您回家吧!”警察小心翼翼地扶起富豪。

那個醉漢用朦朧又迷糊的雙眼瞥了一眼遠處的房子:“家?我沒家!”

“您可別開玩笑了,我們都知道您可是首富啊!”

“你看清楚,那只是我的房子,裡面空無一人!”

還有另一個故事:

正值戰爭時期,一名斷臂的父親在街邊發現了幾天前和自己走失的女兒,他狂奔過去,用殘存的一隻手抱住女兒,失聲痛哭:“我又有家了!”

這兩個故事的標題是“何以為家”。

城市裡一幢幢的公寓,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像是商店中的一盒盒巧克力,有苦有甜,但是你會發現,不是每一小塊巧克力中都有杏仁或乾果,就像不是每一個家中都有愛。

第一個故事中的富豪沒有自己的容身之所嗎?並不是。他有所有人都羨慕的豪宅,可是他沒有人可以分享他的喜悅,他的憂愁,他之所以流落街頭,不就是想找個人聊聊天嗎?不就是想感受一下家的溫暖嗎?

第二個故事中的獨臂戰士沒有家甚至連一個完整健康的人都算不上,可為什麼他會快樂得像個孩子那樣叫喊:“我有家了!”不就是因為他找到了與自己血脈相連,理解他,可以與他分享喜悅、痛苦的女兒嗎?女兒就是他心中的精神支柱。即使這個家的外表簡陋,就像含在嘴中的巧克力,外表黑色的濃郁褪去了,可剩下的那個核心比什麼都重要,是其它巧克力所欠缺的。

而那個遠在黎巴嫩的贊恩,他一出生就決定了他要一生做牛做馬維繫這家人的生存,許多人感嘆他了解這麼多知識,這麼小就會為家人操勞。

可是誰天生是這樣呢?誰又想天生就這樣?

他才是個12歲的孩子啊!想想你12歲在幹什麼?坐在亮堂堂的教室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接受教育;和父母玩遊樂場;一起品嚐美味的蛋糕雞腿。而那個小贊恩呢?在黑漆漆的,擁擠的房屋內飼養一家人;途徑遊樂場只能望而卻步,偶爾拿著自己的辛苦錢孤零零地坐在木馬上;吃一下僅能讓自己不感到飢餓的糧食。而豐富的知識與能力,是他生活的副產品。

他沒有家,沒有人理解他,那些個與他知心相交的人,親妹妹,黑人姐姐,他們也都葬送在了黑暗的社會中,離他而去了。

既然他沒有家,那支撐他生存的是什麼?是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和兒童獨有的好奇心,這會被這個世界帶給他的黑暗慢慢消磨去。

何以為家?家就是永遠不會被消磨的精神來源。

何以為家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664字

看完《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觸就是真實。這世界就是真實的,多彩的幻影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

《何以為家》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12歲左右的男孩扎因艱苦而悲慘的生活。扎因出生在黎巴嫩社會的最底層,父母因貧窮無力教養孩子,卻又一個接一個的生孩子。他們讓扎因喝其他兄弟姐妹幹活幫忙補貼家用。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太多平靜快樂的時光,總是對在生死邊緣奮力的掙扎。

原本我已經做好了在影片結束之後迎接一個哭得稀里嘩啦的自己的準備。可事實是,從影片開始到結束我並沒有留下眼淚,只是感覺心裡堵得慌。

扎因以最真純的內心不斷叩問這個殘酷的世界,不停地想要尋找世事為何如此的答案。當他遍體鱗傷地坐在牢裡,才知道沒有人能給他迴音。從一個12歲的男孩眼裡,我感受到了絕望。

可他原本是一個那麼善良,勇敢又有擔當的孩子。他擔心妹妹被賣給別人當老婆,為妹妹洗去沾滿血的褲衩,偷拿家裡的錢,準備帶著妹妹逃離,雖然並沒有成功。即使他在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的無比艱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堅持帶著小猶納斯,像俠客一樣行走在這貧瘠的土地上。他們苦中作樂,利用光學原理,將別人家的電視應到鏡子上,模擬配音,樂在其中。我喜歡扎因用自制小拖車帶著猶納斯的背影,那麼堅毅,勇敢。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所有所有的苦難。可是除了苦難,除了貧窮扎因心中還有著對妹妹猶納斯的愛和責任,讓我思緒萬千。

沒有戰爭,就沒有殺戮,就不會有像扎因一樣的流離失所的人們,所以,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沒有戰爭,就沒有殺戮,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家庭的溫暖,都能和我一樣快樂成長。

何以為家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784字

我是幸福的人

以前我總抱怨穿的不好看,食物不好吃,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何以為家》時,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戰亂隨家人逃到國外,過著艱苦的生活。雖然條件很差,但扎因的父母還繼續生著孩子,小小的扎因迫不得已承擔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賣果汁賺錢、買菜、送貨、帶弟弟妹妹……一天,扎因的妹妹被父母抵押給房東的兒子做童養媳,但不久後卻意外身亡。扎因十分氣憤,拿起刀捅向了房東的兒子……

我未曾想過在觀看影片時我會落淚,但這一幕卻直戳我的淚點:扎因把小尤納斯交給那位辦假證的人時,我從扎因眼裡看到了滿滿的不捨。可是他也沒辦法啊!若帶著小尤納斯,他們很有可能都會餓死。把小尤納斯交給別人,自己既有了錢又可以出去旅遊,小尤納斯也能找到更好的人家,且不是一石三鳥?當扎因走的時候,他無數次的回頭望了望小尤納斯,可謂是一步三回頭。當看著小尤納斯邊天真無邪地笑邊朝著扎因揮手再見時,眼淚像雨滴似的打了下來。扎因不知道那個人會對小尤納斯做什麼,也許是把器官割下來售賣,也許又轉賣給別人,或許……是我們不敢想的結局。

在影片的最後,扎因一臉平靜地在拍照片。這時,我的心不由得震了一下,難道扎因沒起訴成功?但接下來攝影師的一句話打消了我的念頭:“開心點,扎因。這是護照照片,又不是死亡照片。”然後,扎因第一次在影片中露出了笑容。

若扎因的父母對每一個他們生育的孩子都負責,並有一定能力的話,我想扎因他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這該是多麼幸福的一家!

我不會再抱怨任何物質上的需求,因為世界上有無數個像扎因一樣的孩子,跟他們相比,我是多麼的幸福,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同時我也希望,世界上每一位兒童都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寶貝當家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631字

暑假期間,電影院裡新上映了許多新電影,所以我就迫不及待的要媽媽和奶奶帶我去看電影。到了世紀影視城,我在幾部電影中,挑選了一部《寶貝當家》。我們買了三張電影票,又買了點吃的,就進去等待放映。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銀行家,他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名叫寶兒。因為爸爸媽媽經常出差,所以家裡就只有她一個人和他家的一個管家—琴姐照顧她。有一天,學校裡的老師教小朋友用彩紙給娃娃做衣服,寶兒做了一件很漂亮的連衣裙給娃娃穿上,放學後,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把她娃娃的衣服弄壞了,她心裡很難過,琴姐說我們去買布給娃娃做衣服就不會壞了。她們來到布店,琴姐讓她站在櫃檯旁等她,琴姐去和老闆聊天,就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一男一女的壞人看到了寶兒,就準備把她拐走。後來有三個小姐弟發現了這兩個壞人,就去幫助寶兒脫離危險,最終寶兒被救了下來。

明天就是寶兒的生日,可是爸爸媽媽又要出去,但是爸爸答應寶兒明天一定趕回來給他過生日。就在寶兒生日這天,她的爸爸因為車禍腿受傷,不能趕回來了。這天他們家又來了3個壞人想把寶兒偷走,可是琴姐是有功夫的哦,d但最終琴姐還是被他們打敗了。寶兒偷偷打電話給阿man和她的弟弟們,後來他們趕了過來,這四個小孩和壞人鬥智鬥勇,最終打敗了壞人!

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四個小孩不畏困難勇往直前,靠自己的聰明,機智戰勝了壞人,他們一起同心合一,永不放棄,這就是邁出勝利的第一步!三個好心的小姐弟不畏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寶兒,真是值得敬佩,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

《頭號玩家》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2791字

昨晚看了《頭號玩家》,總的感覺是彩蛋不斷,美好的結局,過程中充滿冒險的電影。

我的看法是:

1:現實與虛擬

我是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會出現電影所描述的虛擬現實的普及,現在離那個階段還是有一段的距離,就好比現在的無人駕駛汽車,也會在不久將來會實現,電影中男主他雖然是一個貧民窟長大的孩子,父母雙亡的現實世界中,但他在虛擬世界裡,沒人會知道他的現實處境。在虛擬世界可以,滿足各種,在現實世界無法實現的東西,瘋狂賽車、夜店,死亡星球、搶戰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天生愛玩的。虛擬世界正是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才得以持續發展,財富的積累是無數的玩家在“綠洲”的投入,形成了網路效應。

2:競爭冒險

電影的現實生活描寫不是太多,一是男主的帕西法爾(韋德)的家庭和他的阿姨生活,阿姨的男友對男主,各種的不滿和不爽的情緒面對現實殘酷,男主只能在虛擬現實裡面尋找自我安慰,在虛擬世界裡,男主角結交幾位好朋友,最好的朋友,艾奇,大東,修後來認識女主阿爾忒密斯。這幾個人和男主帕西法爾成為“綠州”的超級五俠。在現實世界中有一支叫101的尋寶軍團,是一個巨無霸公司,在虛擬世界裡不斷的尋寶,找彩蛋。這種尋寶活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是統治虛擬世界。這一支惡魔的般的軍團,最深層的動機和廣大的玩家的動機是一樣的,要成為這個虛擬現實的王,各種各樣的玩家在虛擬現實造成的競爭,101的競爭對手是各種玩家,這樣的競爭在“綠州”裡面顯得生機勃勃。

冒險是要找到鑰匙,冒險是要付出代價的。現實生活中冒險的代價太大,人們對安全感的保護實在太好,在自己的舒適區裡生活一輩子,在虛擬世界就不一樣,沒有什麼等級,沒有什麼限制,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事,只要你有足夠的冒險精神,而且冒險的成本很低,在冒險的過程中不斷的積累裝備,在遊戲世界裡,裝備是你唯一的壁壘,裝備足夠多,足夠精良。你通關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升,當然只是可能性的提升而然。在男主之前沒有一個人能順利的找到鑰匙。

3:黑客行為

101軍團有著巨大的財力物力,但還是沒有找到鑰匙,突破“綠州”哈利迪的設定,而男主獨自一人,從不組隊,反而找到第一把鑰匙。男主在虛擬現實世界所結交的好朋友,在我眼裡他們不是組隊的關係,他們是命運共同體的關係,他們身上的特質相互吸引,相互進步,他們是為了夢想前行的同路人。黑客是一種間諜行為,突破了一切的防禦體系,直搗黃龍。獲得自己所要的東西,黑客行為的本質是:快速解碼、直達核心。不管是談戀愛也好,還是任何交往也好,瞬間讓人對你產生好感,也都是一種黑客行為。這種黑客行為只不過是一種不犯法的行為。男主帕西法爾就是我眼中的黑客,是他找到第一把鑰匙,是他把女主征服,是他拯救了“綠洲”,為什麼男主會是黑客?反觀男主的現實世界,他最原始的“工作車間”就是粘滿“綠洲”創造者哈里迪的報道,證明男主對哈里迪那種沉迷,對哈里迪的瞭解和研究已經達到了不一般的程度,男主在虛擬世界裡查資料最多的是針哈里迪的,一個影像都看了無數遍,在這無數遍的過程中,他悟到了一些道理,還有他的認知更深。第一把鑰匙這是在查資料看影象的過所受到的啟發。後來虛擬世界資料館館主給的男主一個硬幣,這個硬幣所埋下的是另一個伏筆。男主得到啟發開動了黑客行為,他做了和平常人不一樣的舉動:開著車,開足馬力向後開,原來那裡有一條祕密的通道,直達終點,輕鬆獲得鑰匙。黑客行為是一種很高階的行為,但你想擁有黑客行為,你的能力的積累就要比平常人要多,要不是男主對哈里迪的深入研究,要不是男主對問題的反思思考,他是不會找到鑰匙的。

4:愛情與經歷

愛情在電影中相對突出,男主在虛擬世界見到女主第一瞬間就,喜歡上她,僅僅第一次見面,他就救了女主,就這場景有點像英雄救美的場景。其實男主對她是有一定了解的,看了女主的一些直播視訊他確實對她是有印象,她是個女俠,男主對女主那種傾慕之情早已有之。第一次見面,對女主發起了進攻,男主第一次試約,女主是不以為然的。後來男主獲得的第一把鑰匙,接著第一把鑰匙的提示,成功的把女主約出來了,他們去了一個酒吧,在裡面的舞池讓跳舞。女主對男主實行的另一種黑客的行為,通過了表情和肢體語言直接被男主征服了,身體的撫摸,激情的舞蹈。後來男主對女主表白了,而且把真實名字告訴給她:“我叫韋德”。女主就聽了真實的名字後才意識到他原來是認真的,女主一開始很迷茫,讓她想起了父親的往事,她父親是因為虛擬世界被害死,在女主內心,是十分討厭這個虛擬現實。

當男主說出了真名,這時候他的處境就變得十分危險,101軍團是不擇手段的,首先通過利益的誘惑,再到生命的威脅,現實世界裡101就是一個巨大的組織,可以實施逮捕,實行報復。男主的住所給炸了,男主的阿姨給炸死了,正因為男主說出了真名,虛擬現實的麻煩就轉移到了現實生活中。還好,現實世界的女主是反抗軍,把男主救了回來。在現實世界裡男主見了女主,他沒有對她產生偏見,他還是一樣喜歡女主。在現實世界101來逮捕反抗軍,讓男主逃了出來是女主做了決定的,讓他走吧,自己留下來,那就是被捕了。男主著逃出來之後,第一時間就是想如何救女主,因為他喜歡她。女主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她相信他是有能力找到,那三把鑰匙的。現實世界裡,男主逃出來了後來虛擬現實裡面的朋友給男主提供了幫助。那些虛擬現實的結交朋友,一起想辦法去救女主,一起努力,最後還是把女主拯救了。到這裡我就會有一個問題:就是說,虛擬現實的朋友在現實世界裡會不會,友好的相處?在男主的情境是可以友好相處的,虛擬世界的角色和形象,可能都是假的,與現實生活不一定符合。但人的本質有沒有變?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電影所描述的情景,也許是千千萬萬情景中最好的情景。

5:現實中的現實

現在我們有了網際網路,的微信,微博,QQ,陌陌等交友軟體,我們會相信網上的人嗎?前幾天谷歌釋出了一個“谷歌助手”,對話軟體,這個軟體可以通過圖靈測試,也就是說你分不清楚與你聊天的是真人還是機器。假如我一個新加的朋友聊天,聊的很投入,而且她動態是個大美女,我會不會因此喜歡上這個新加的“朋友”?那個新加的“朋友”是個真人,倒是無所謂,假如是個機器呢我該怎麼辦?

網上交友現在是很普遍的,不管是交異性朋友還是同性朋友,有學習的目的,有共同愛好的,有找男女朋友的目的的。聊得來挺好的,繼續聊,你所看到的他的動態,是經過篩選,精選出來的,你不瞭解他們,你只知道他/她片面。但不是說這些軟體就找不到真愛,有些網戀還真成了互相的真愛。相親放到網上,其實是一個挺節省成本的一個舉動。

反觀電影,電影的感官是更加直接,它是有一個觸感,通過感測器的衣服,你可以看到他的表情的動作,你可以抱著他,感覺到觸感,現在的技術還沒有這麼牛逼,我相信以後會有的,到了那個時候你還分得清哪個是現實世界?哪個是虛擬世界嗎?

夢裡老家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792字

“故鄉”這個詞,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故鄉”或許是從小到大生活著的地方;或許是青色的磚白色的瓦黑色的馬頭牆;或許是楮樹上落下的一片葉子,拾起它,想到落葉無法歸根的惆悵。夢裡迴音,千古傳唱,或許會有過離別,但每個人絕不能忘記的就是—故鄉。

劇情還沒開始,幾束燈光便出現在對面的山上,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一會兒簇擁在一塊兒,一會兒又各自擺成花朵狀,一會兒又如蝴蝶般飛舞,令人眼花繚亂。一個年長的人從山洞中走了出來,他的聲音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故鄉,是我們忘不了的地方。”他聲情並茂地說著,讓我聽著聽著入了迷。突然,全場的燈滅了。正在我猶疑之時,燈光“忽”地亮了起來,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子揹著書包,蹦蹦跳跳地來到了一幢十分經典的徽派建築前,撫了一下黯淡無光的一對紅燈籠,嘆了口氣,說道:“這最便宜的,恐怕也有孃的工錢一半兒貴了吧,”男孩發了會兒呆,就停止擺弄紅燈籠了。我入戲地點了點頭,小聲地自言自語道:“這個男孩很體諒他的母親啊!”這時,門開了,走出來的正是這男孩子的母親。她滿衣都是補丁,腰前繫著一條用到發灰的舊圍裙,臉上的表情不是喜悅,不是疑惑,而是嚴厲。她把孩子揪回屋裡,待那破木門再開啟的時候,男孩早已滿臉是淚。他得出去打工。

我心裡一驚。這可是在雪天,如果我沒估計錯的話,在劇中本是吃年夜飯的時候。回想起今年我與家人、長輩們齊聚一堂,歡聲笑語的時候,還從沒想過還有這樣家庭的—我心裡陡然一酸,換做是誰都不願意離開父母在這樣一個季節遠走他鄉。

劇雖結束了,我卻還在深深地思考著。“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雪中唯一有顏色的便是梅花了。要知道,只有頑強、堅忍不拔才能活下去。回首望,歷史上哪一個人沒有經歷過痛心的離別,離開自己親愛的故鄉,考取功名再回來驕傲地喊一聲:“故鄉,我回來了!”離別只是短暫的,只是一定別忘了回來看一眼永遠屬於你的故鄉!

山子的一家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80字

英國王子查爾斯說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就是責任。

他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裡,那裡除了碧水青山就是雲霧繚繞。沒有平坦寬闊的公路,也沒有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車輛,沒有城市裡一閃一閃的霓虹燈,更沒有聳入雲霄的高樓大廈……正是這塊貧窮的土地鑄就了他的擔當與堅強。

他是個年僅10歲的男孩,他的母親有精神障礙,時好時壞,但他並不以母親為累贅。為了母親的病,他的哥們幫他去“拿”書。被父親知道後痛打一頓,那時他體會到了再窮也要幹正事、走正道。但在一次事故中,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別人。兒子用一堆黃土送走了父親。從此,他那稚嫩的肩上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因為母親,他不惜去工地拆鋼筋,去田野捉蠍子……

他就是山子,他的名字平凡而偉大,他教會我堅強和責任。

我至今沒有忘記那天黑了我不肯回家,站在路邊哭泣的孩子。因為他要站崗到別的孩子早散了,可他卻為堅守崗位站著哭,因為這是他的責任。

責任的存在是上蒼留給是人的一種考應驗。許多人通不過這種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感受了,自己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失,但他們死了也還會活著,精神使他們不朽,使他們美麗。

責任不只應該該是我們人應具備的品質,責任使我們的境界變的可愛。

寶貝當家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637字

我早早地來到“小青龍電影院”,等待著電影的放映。終於,電影拉開了序幕,教室裡黑乎乎的一片,突然螢幕上閃過一陣光,電影開始了。

我們看的是《寶貝當家》。電影主要講主人公寶兒住在一幢豪宅裡,非常有錢。在一次綁匪追蹤中她認識了一群小夥伴:阿好、多多、阿man。後面寶兒過生日時,她父母因意外回不來了。大伯與綁匪盯上了寶兒家的錢,引起了一場混戰,劇情出現了兩次逆轉,改邪歸正的大伯和多多回來以及寶媽回來,但都是綁匪佔上風。最後大伯救出寶兒的小夥伴和小美,他反擊了,把綁匪們打得屁滾尿流,管家琴姨和機器人肥威也把壞人打得抱頭鼠竄。經過正派的一次次努力“戰鬥”,終於把被打得狼狽不堪的壞人送入了警察局。寶兒也補過了生日。

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其中最搞笑的是小姐姐阿好操縱飛機把殘忍哥的頭髮剃了。有一個環節讓人看得都覺得痛:死胖子的光頭被小美和大伯的高爾夫球棍打出了很多包包,就像平地上隆起了一個個山丘。劇中的人物非常浮誇,特別是死胖子的頭髮,那頭髮就頭頂中間有頭髮,而且頭髮還被染成像血一樣紅的顏色,更奇的事那頭髮還是假的。琴姨能把胖得如山的大山婆舉起來並扔出去。影片中最亮眼的是寶兒的豪宅十分大,非常漂亮。裡面的房間非常大,還有遊樂園,竟然還有一個游泳池,那池裡的水非常清、乾淨。

劇中的寶兒是個富三代,雖然非常有錢,但是時常會害怕,因為許許多多的壞人想綁架自己,而且沒有父母陪伴的幸福。所以我不想太有錢,只想做普普通通的人。

小鬼當家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671字

心像一雙溜冰鞋

前天看了《小鬼當家2》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十歲男孩凱文與家人走散後獨自在紐約時發生的各種奇事、趣事。最讓我受益的是凱文在公園裡與一位女人的對話。

劇中的女人原來也有家庭、有丈夫,可後來,她丈夫將她趕出家門,她從此流落街頭。女人因受到精神重創,從此不願與人交往,她不信任任何人,幾年內不說一句話,只在僻靜的公園與鴿子為伴。

凱文被壞人追逃,夜晚時躲入公園,看到行為和裝扮如此怪異女子後被嚇得半死,想逃卻發現腳被岩石卡住了。正在進退維谷時,女子彎下腰,抓住他的腳幫他拔了出來。凱文從驚恐萬狀到心生好感,他跟女子交談,得知了她的身世。女人說:“我不願再相信任何人,我害怕被欺騙,我不想再次心碎。”

凱文說:“我五歲生日時,爸媽給我買了一雙溜冰鞋,十分漂亮,我非常珍愛,捨不得穿,只在家裡的客廳裡穿了兩三次。兩年後,我再想穿時,卻發現早已穿不下了。”

女人說:“我懂你的意思,但我只願將心存放,不願再使用了。”凱文說:“我將鞋子存放,想穿時,卻穿不下。你不用心,又與心碎有何區別呢?”

是啊!因為怕受傷、怕心碎而不敢對人付出真心,這恰恰會讓人心碎。你將心存放,不願使用,可當你想用時,卻已無處安放。不願與人交往,就好比將鞋子儲存,想穿時卻太小了。當你感到孤獨,想與人交往時,卻發現已不會交往,只能孤獨終老。這才是真正讓人心碎的事!

心跟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用進廢退,你越不用,想用時便不能用了。

心像一雙溜冰鞋,將它用到該用的地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