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盜羅賓漢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俠盜羅賓漢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34字

《俠盜羅賓漢》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關於俠盜羅賓漢行俠仗義的故事。

羅賓漢出生在貴族家庭,可惜父母雙亡,可惡的國王亨利二世搶走了他的家產,把他送給了一戶窮人家,想要斬草除根。

後來他寄宿的家庭也被毀了,羅賓漢不得不逃到了夏伍德森林。而且在那裡結識了一群好兄弟,併成為了他們的首領。在這裡他們任意獵殺“國王的紅鹿”,盜取經過的,路德曼貴族的金銀財寶,並且分給那些窮人。

羅賓漢和綠林好漢們劫富濟貧的故事在百姓中廣為流傳,同時也讓新國王知道了,便來拜訪他。後來羅賓漢歸順了國王,並在戰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敬佩羅賓漢一手好箭法和好功夫,更敬佩他一身的俠義之氣,有著劫富濟貧,助人為樂的精神。

現如今,雖然已經不需要用劫富濟貧這個方法,但是羅賓漢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當今社會,雖已是和平社會,但仍然有人需要你的援手。比如,在別人迷路之時,為他點亮一盞明燈,指引方向。在老奶奶提重物時,替她分擔一些重量。……

哪怕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我們也因該伸出援手,俗話說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就這樣好事做多了,你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羅賓漢”。

《盜墓筆記》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077字

十年一瞬如滄海,誰人還逝藏海花—題記

《盜墓筆記》它確確實實就是一部網路小說,難登大雅之堂,但他在我心目中卻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整個故事的開端源於五十年前的血屍墓,隨著故事的發展,一連串的謎團顯現出來。老九門巨大的圈套,是一場無聲的硝煙,一切的一切,只源於人心的貪慾。貪慾讓人什麼事都乾的出來,如夢遊者一般敏感快速地做出各種反應,近乎瘋狂地做出喪盡天良的事。陰謀,伎倆,交織在人與人的交往之間。主人公吳邪的爺爺在他的筆記裡寫道: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吳邪,他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他不像另外一位主人公張起靈一樣,如神明一般。他普通得和我們沒什麼兩樣,起初我對他是有厭惡之感的,討厭他的敏感,討厭他的猶豫,討厭他的怯弱,但隨著閱讀的進展,我漸漸發現,正是這種種的缺點,使得他這個角色更真實。當風雨來臨時,他的毅力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儘管他之後被環境所迫,不得不戴上不屬於他的面具,不得不捲入一場陰險的角逐,但他仍然保持著他的良知,面具之下,仍然是那個“天真無邪”。

有人欺騙他,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有人欺騙他,則是為了保護他。巨大的謎團對吳邪的吸引力很大,也正是他的這種好奇心,使得他一步一步地走進這個深淵。吳邪的三叔—吳三省,深知這水太深,不是吳邪能淌的,為了讓他遠離這團黑霧,只能編出一個個故事,雖然最後還是讓吳邪識破了,但也讓人感慨:謊言背後,不一定全是陰險,也有可能是善意。

在這種環境之下,很多人一路行走一路懷疑,吳邪比書中的很多其他人物幸運就幸運在他找到了值得信任的人。吳邪,張起靈,王胖子—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世背景,不同的目標,不同的靈魂色彩,卻成了鐵三角,他們肯為朋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他們互相猜疑著,揣摩著,但當朋友遇險時卻能義無反顧地擋在其身前。鐵三角是什麼?是張起靈屢次在吳邪和胖子命懸一線的時候將他們解救出來,是吳邪千里規勸張起靈,是胖子不惜金錢幫吳邪涉險。

真正的友情是無所求的,它能使人們解讀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張起靈也曾說過自己是一個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但他卻從吳邪那裡找到了和世界唯一的聯絡。故事以張起靈替吳邪走進了青銅門結尾,十年之約,我相信吳邪不會忘記,只因為,他們是朋友。

故事的最後,仍然保留著很多謎團,我們很想推開青銅門,去看看“終極”是何物,解開這些謎團。交錯的時間和事件,被迷霧隔著的真相,幾股力量的博弈,無一讓人讀得直呼過癮;人心險惡,世態炎涼,與人性的真善美交織在一起,又讓人陷入沉思。

在我看來,人情冷暖和人之本性,是本書的經典之處,值得我們去好好品味。

貓俠與小王子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2640字

【篇一:貓俠與小王子讀後感】

毅力,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它可以克服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沒有毅力,就不能開啟成功的寶箱,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八尾貓》。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故事主人是小王子,他通過毅力克服了一路上的坎坷。他原本是至善國的未來繼承人,後來因被王叔追殺,掉進河裡,又被百獸園的園長八尾貓收養,還遇到了小青龍叔叔和饕餮嬸嬸,經過了一系列的冒險,終於坐上了國王的寶座,而八尾貓也成仙,變為九尾貓。不管是陰險至極的王叔,還是法力高強的九尾狐。他都一一擊敗了。由此可見,不管這件事多麼的難以克服,多麼的不可能,只要有毅力,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

讀完了這本書,我心裡五味翻雜。是啊,雖然毅力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但又有幾個人能夠堅持下來呢?海倫凯勒為數不多的人之一。她雖然生活在盲啞世界裡,但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嚮往,而是憑著自己的毅力摸讀盲文,努力學習,終於能夠開口說話。還創造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著作,讓我們打心眼的佩服。

我有一位朋友,她叫唐靜雯。唐靜雯雖然沒有海倫那樣驚天動地的大壯舉,但是她的毅力也值得敬佩。唐靜雯是學舞蹈的。當我們無憂無慮的嬉戲玩耍時,她卻在不停的學習舞蹈;當我們講著笑話,聊著八卦時,她卻汗如雨下的一遍又一遍地複習舞蹈……但是,她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每次有表演節目時,總能看到她優美的舞姿。她的家裡也擺滿了舞蹈比賽的獎盃。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有了毅力,一切的艱難險阻都顯得蒼白無力。

【篇二:貓俠與小王子讀後感】

奉獻,一個多麼神聖的字眼,讓我明白了許多,而《貓俠與小王子》這本書則向我詮釋了奉獻的真諦。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古時,有一個名叫知善果的國家擁有一個名叫“知善雙寶”的寶物,有一天,知善國政變,剛生下來的小王子流落到一個名為百獸國的地方,拜一個名為“八尾貓”的貓為師。最終,八尾貓因與邪惡的九尾狐對戰,身負重傷,小王子以生命的代價救回了八尾貓,八尾貓打敗了九尾狐,並又以轉世的代價救回了小王子。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不禁為八尾貓和小王子這種互相奉獻的精神而感動,更為九尾狐這萬惡不赦的罪行而痛恨。當我讀到小王子年紀親親就家破人亡時,不禁為之落淚,但當我讀到小王子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家庭重歸於好時,我轉憂為喜,不禁高興地笑了起來。

其實,世界上到處都充滿著奉獻的香味,比如說四川大地震,從人們知道了這恐怖的那一幕時,無數地區的援救之手伸向了四川的災區。人們紛紛向災區捐獻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愛心。學校也舉行了大型捐款,希望災區的人們重新過上好生活,孩子重返學校。這就是奉獻,無私的奉獻。

當我讀完《貓俠與小王子》這本書後,明白了奉獻的真諦,同時也為我以往的行為表示後悔。

一天,我到泰州遊玩,碰見一個乞丐,向我乞求給他一點錢。當我看到他那發黃的面龐,瘦瘦的身體時,我心一軟,準備掏錢,可我又轉念一想,我本來就沒有多少零花錢,最近又是“窮”得叮噹響。於是我心一橫,便走了。

現在想想,我那天的想法是那麼愚昧。要是,我給那個乞丐一點錢,那我或許就能體驗奉獻的快樂了吧。快樂,往往是你把幸福留給別人,別人把感激留給了你。

【篇三:貓俠與小王子讀後感】

你見過一隻長著八條尾巴的貓嗎?它就在楊鵬先生筆下的《貓俠與小王子》中的神祕貓俠—八尾貓。

故事就發生在一片神奇的大陸上。傳說,在願望還能變成現實的古代,有一片幻唐古陸,這裡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故事就從這裡開始……知善國的王子降生了,舉國歡慶,國王也歷險回來,一切似乎都很和平。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在第二章時,我們的反派角色出現了。國王同父異母的弟弟竟一直對他懷恨在心,在所有的故事中,反派角色總是醜陋陰險,在這兒也不例外,上天似乎把人世間所有優秀的品質都給了哥哥,卻將醜陋留給了弟弟,完美的人總會招來嫉妒,在國王滿心歡喜地迎接小王子時,一場陰謀正在向他襲來。王叔策反,王宮被燒,但這一切不僅僅是狠心王叔的利慾,故事中又出現了一個邪惡的反派角色—九尾狐。這個名字向來是心狠手辣的狐妖角色,接下來,小王子遭遇了滅頂之災,父親變成石像,母親被軟禁,大將軍帶著他瘋狂逃命,掉入河中,卻意外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門。小王子漂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地方—百獸園,相比遠處勾心鬥角,民不聊生的知善國,這裡是遠離人世糾紛的世外桃源,這裡沒有爾虞我詐,只有相濡以沫,沒有明爭暗鬥,只有淳樸善良。在這裡,小王子遇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一隻超凡絕俗,神祕莫測的八尾貓,他本清心寡慾,無奈小王子的出現卻攪亂了他內心的一池清水,為了修仙,他不能帶著人間的念想與情愫,但他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內心,總是情不自禁的接近小王子,對他好,幾次三番出手救他。相信印象最深的還是八尾貓喬裝暗中教授小王子法術,讀到這兒,我們不禁對八尾貓那份不善言語的愛所感動,真正讓小王子改變對八尾貓的看法,是在皎潔的月光,璀璨的星星,紛飛的花瓣,潺潺的流水,悠揚的笛聲中,小王子第一次真正走近這位外冷內熱,不善言辭的八尾貓,他們的心在慢慢靠近。八尾貓的愛讓小王子感受到了從未感受的父愛,在小王子心中,八尾貓就像他的父親,給了他小青龍和饕餮無法給予的父愛。

在一切都平靜美好時,至善寶珠的發光又給小王子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小動物的誤會,八尾貓的受傷,擂臺上的初露鋒芒,九尾貓的攪局……小王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得知自己身份後,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小王子決定去知善國,去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深淵中的無辜百姓,但無奈力量薄弱,不僅沒救出人民,還讓九尾貓火燒百獸園,師傅沉睡不醒,小王子用神葉笛喚醒了八尾貓,但為了拯救百獸園的動物,八尾貓捨生取義,選擇與九尾貓同歸於盡,最終,八尾貓變回原形,氣若游絲,小王子為了挽救師傅的性命,決定攀上神仙峰尋找願望精靈。面對這座無人攀過的仙峰,小王子毅然決然,最終他找到了願望精靈,原來想要攀越神仙峰不是看你是否清心寡慾,而是忘我精神,舍小我,成大家。八尾貓成功復活,並且成仙,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邪惡勢力終於被摧毀。八尾貓,哦不,現在是九尾神貓,卻選擇放棄自己的仙途,來換小王子的生命。小王子迴歸並當上了知善國的國王,八尾貓也重新降生。

他們用真心的付出詮釋的真諦,真正打敗九尾狐的,不是九尾神貓的仙力,而是大家捨己為人,無私忘我的精神。舍小我,才能成大家!

時光老人和流浪漢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58字

珍惜年華,前程似錦

這個暑假我讀了好多文章,其中《時光老人和流浪漢》這篇,讓我感觸特別深。

當我讀到書中這句“少年時代玩彈珠,青年時代玩撲克,中年時代玩麻將,家產全部敗光!如今我一無所有,我真後悔……”時,我的腦海總是不斷地會浮現出那個流浪漢晚年衣衫襤褸、沿街乞討的種種可憐的情景。

俗話說,可憐人往往有他的可恨之處。流浪漢的少年、青年、中年時光都虛度在“玩”上,他的老年時代怎能不悲慘呢?人的一生,時間,金錢,才華都十分重要。如果少年時代不珍惜年華,不多學知識和本領,青年時代不鍛鍊能力,中年時代不繼續努力,一生不學無術,只會吃喝玩樂,等待他的晚年可想而知—慘!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不過一百年,極其寶貴,十分短暫。少年是美好的,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我們為什麼不好好趁少年這段寶貴時間多學習,多掌握一些知識和本領呢?我發現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同學十分認真,勤學好問,他們即使遇見學習上的困難也不退縮,不逃避。我想這樣的求知態度和頑強意志肯定會促使他們在人生道路上學有所成,事業輝煌;但遺憾的是還有些同學,則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遇見困難就躲就逃,對老師的教導、家長的提醒不當回事。我這樣下去他們也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晚年也可能會像《時光老人和流浪漢》中的流浪漢一樣傷心地感嘆“如今我一無所有,我真後悔……”。

合上書本,我想:與其最終因一事無成而懊悔,不如今天認真聽取師長的諄諄教誨,好好學習,不虛度光陰,不浪費生命,不讓流浪漢的悲劇在我們身邊重演。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只有珍惜點點滴滴的時光,一絲不苟地勤學做事,將來,我們才能為祖國貢獻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只有珍惜年華,才能前程似錦!

盜墓筆記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62字

當我看到第九本時,已經是《盜墓筆記》的完結篇了。心中有萬分的不捨。在看這部小說,真的讓我由衷的敬佩南派三叔的寫作風格,寫作的很簡潔明瞭,看起來非常的舒服。包括裡面的搞笑語言。

三叔花費五年,寫出了這九本書。五年的拉力賽,在這其中有過許多對三叔的喝彩。激起了三叔的寫作得到了許多的慰藉。寫這本書,三叔最初是快樂的,和錢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將人物寫得淋漓盡致,從寫作者成為一個旁觀者。

吳邪,是一個普通人,正因為他是一位普通人,經歷了這一切,才讓人那麼的佩服,剛開始會因他的軟弱而討厭他,故事的不斷推進你會越來越喜歡他,他很單純,有一些小聰明,他懦弱,珍惜自己生命,他銘感,害怕傷害身邊的人。

悶油瓶是一個給人安全感的男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能讓人安心,他沒有言語,不會開心,不會悲痛,儘管如此他關心著你,也給你許多的安全感。這樣神一般的男人似乎與這世界沒有任何的關聯,孤立的存在這個世界中。

胖子看似是一個魯莽的人,其實我認為他是最細膩的人,他給人印象嘻嘻哈哈,總是闖禍,也有自己的臭毛病,但是他總是能在氣氛沉悶時站出來調節氣氛,對於這樣的人,他的愛是簡單的,喜歡就是喜歡,沒那麼多的理由,不需要那麼多相處。

吳邪,悶油瓶。胖子這三人的鐵三角的關係,最讓人羨慕,他們經歷了那麼多的危急時刻,但都聯手走了出來,鐵三角的關係最堅固。

時光老人與流浪漢讀後感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0字

今天,我讀了《時光老人與流浪漢》這篇文章。讀完之後,想起平時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禁羞紅了臉。

文章主要講了一名流浪漢小時候不好好學習,虛度光陰。長大後,他求時光老人再給他一回青春,可他還是執迷不悟,重蹈覆轍,最終又成為一名流浪漢。

我覺得這名流浪漢真是太愚蠢了。他是多麼的幸運,能夠遇到時光老人,擁有一次改過自新的寶貴機會。可他不好好珍惜,白白浪費這次機會。這可是很多人都求之不得的啊!

讀著讀著,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不就跟那名流浪漢差不多嗎?每天鬧鐘響起後,我都不想起床,直到媽媽來叫,我才慢吞吞地起床。寫作業的時候,我漫不經心,拖拖拉拉,連花園裡的狗叫一聲也想出去瞅瞅。一有時間,我就看電視、玩電腦。想到這裡,我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再這樣下去,我不會也變成一名流浪漢吧?猛然間,我真正明白了古人說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恨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詩句的含義,不禁驚出了一身冷汗。不行,我絕不能像那名流浪漢那樣虛度光陰,一事無成。從現在開始,我要珍惜時間,發奮讀書,為自己的前途負責!只有這樣,才不會留下終生遺憾。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我要珍惜分分秒秒,珍惜它,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時光老人和流浪漢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26字

最近,我讀了一篇叫《時光老人和流浪漢》的文章,裡面講述了時光老人讓流浪漢返老還童而流浪漢卻虛度光陰的故事。

讀完這一篇文章的一剎那,我覺得自己就像流浪漢一樣,不斷浪費時間,還不斷立下誓言。我們說過無數的誓言,可是我們卻都沒有做到。

有一次,我的考試成績有所下降,我自己對自己起誓:每一節課都要認真聽講。剛開始那一兩天還好,過了幾天,我又變回老樣子,上課還是會跟同桌講話。因為這樣,我的成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重回上游,不正是因為我說的“虛假誓言”嗎?不珍惜時間的人,時間又怎會給予香甜的果實?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時間是寶貴的,是無價的,即使千萬斤金子也買不到時間。可流浪漢卻又一次虛度了一生的美好年華,可悲可嘆可恨!

一位青年作家拿出自己的作品向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讓他不滿意的地方。“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羅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麼珍惜時間。現在能做的事情就別等以後,今天能做好的事就別等明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的詩讓我明白,發憤讀書要從現在開始,讓生命因為我們的努力而發光,讓時間因為我們的珍惜而變得有意義。

時光老人和流浪漢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50字

你有沒有虛度光陰?在你虛度的光陰裡,你在幹什麼?讀了《時光老人和流浪漢》的故事後,我才發現,我們失去的太多太多了,我們浪費的時光也太多太多了。

《時光老人和流浪漢》講了時光老人讓流浪漢返老還童,而流浪漢又虛度光陰的故事。看到流浪漢,我就像看到另一個我。我也有虛度光陰的時候,當別人在操場上奔跑的時候,我在一邊玩耍;當別人在用心表演的時候,我在臺下安心地當觀眾……我的行為跟流浪漢有什麼區別呢?不都在虛度光陰、消耗生命嗎?時間就像一面鏡子,鏡子裡可以清楚地看出你犯下的錯誤。虛度的時間換來虛度的生命,如果你不懂得珍惜,給你再多的時間也沒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了會善待他。李白小時候是很貪玩的,天天只想玩。有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河邊磨杵,便問:“老奶奶,您為什麼要磨杵?”老奶奶說:“把杵磨成針呀。”李白很疑惑:“這麼粗的杵怎麼可能磨成針呢?”老奶奶笑笑,說:“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成功!”李白聽了大受啟發,從此,他珍惜時間,刻苦讀書,長大終於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時光一去不復返。等你老了,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如果你虛度時間,沒有創造任何價值,那麼,你的一生將一無所得,毫無意義。

假如時光老人也給我返老還童的機會,我絕不會跟流浪漢一樣,我會好好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長大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盜墓筆記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66字

最近幾天,我迷上了一本由南派三叔寫的盜墓冒險小說——《盜墓筆記》,其在暢銷排名榜上名列前茅,是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的經典之作。

這套書講述了一群盜墓高手在盜墓的時候發生的許多詭異的事,陰森的光線,恐怖的古屍,離奇的失蹤……現在想起來還讓人感到後怕,古墓裡面機關重重,稍有不慎性命難保,可越迷惑越想看,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不可自拔。同時也被作者淵博的知識所折服,從文物鑑賞到歷史事蹟再到醫學知識,作者無不信手拈來,可以想像作者肯定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累構思素材,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完成了這部暢銷小說。

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件讓人毛骨悚然的小故事,一天晚上,我看到媽媽已經入睡了,於是我就在被窩裡偷偷的開啟手電筒翻起書津津有味的“品嚐”起來,“水底古墓裡發現了一縷頭髮,而且還能動,一般人馬上想到有鬼,幸虧中間隔著一塊石塊,它也衝不過來……”突然,門打開了,嚇得我猛得一合書,“奇奇,天這麼晚了,怎麼還不睡覺呀?”媽媽的話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現實中,害得我出了一身冷汗,還真是虛驚一場!

在看這套書的過程中,就連五歲的小表弟也來湊熱鬧,拿起一本書也學我的樣子讀了起來,“寶寶,你大字不識幾個,能看懂嗎?”舅媽風趣的說。“這不是龍……是屎………”表弟嘟著小嘴喃喃的唸到,大家頓時鬨堂大笑,原來他把“這不是龍蝨,是屍蹩”讀成上面這樣笑料百出的句子。

盜墓筆記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它真是我的“開心果”呀!

羅生門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47字

“最聰明的處事法,乃是既看清世俗,又活的與之不相矛盾。”只此一句,就將芥川龍之介的敏感性和通透性表露無疑。

芥川龍之介其人,若不知其小說家的身份,僅通過黑白照片拜見真容,或許很難想象這位天庭飽滿、相貌堂堂、目光深邃、氣質瀟灑的男子,會在由而立之年邁向不惑之年時不負‘龍’吟之威的文壇成就中主動赴死,只留下那些至今仍震撼世間、大大小小的華彩篇章,任由它們長嘯九天。

芥川自書中走入人生,在人生中見識到與書中理想相矛盾的現實,遂對現實產生思考,對當時日本社會文化的變革產生困惑和失望。在這篇小說的末尾,芥川借盧生之口表達出積極的人生態度∶“正因人生如夢,才需真活。人活一世,唯願此生精彩紛呈,方不辜負自己。”芥川經常對人生、對人性表示蔑視,同時,又常常對人生、對人性感到喜愛。他的通透也表現在參透生死輪迴、善惡禍福、因果報應的概念上。他的小說,不但追求挖掘深刻的立益,也注重打磨完美的技巧。

笛卡爾曾說∶“如果你想成為真正的真理探索者,那麼,只要有可能,在你的生命歷程中,你有必要對所有事物至少懷疑一次。”芥川本人亦在《小說做法十則》中闡述∶“對於任何事物,我都是一個懷疑者。”雖然芥川和笛卡爾的討論方向有些不一致,但大體上說,懷疑主義是這樣一個傾向∶它是工具,不是態度;它是手段,不是立場。

1950年,《竹林中》的故事被電影大師黑澤明搬上銀幕,並改名為《羅生門》。故事中的人物從竹林中移到了羅生門下,與另一篇《羅生門》做了完美融合。從大的方向上看,《羅生門》與《竹林中》一樣,都是冷靜的將人性和利己主義剖析出來,展示在讀者面前。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這位大文豪充滿了崇拜,進而主動通過他的其他作品細細品味他給人精神上帶來的震撼與啟發。一代文學“鬼才”已逝,然而他的作品,終究沒有像他預料的那樣“積滿灰塵、擺在神田一帶的舊書店角落裡,徒然等候著讀者光顧。”非但不是如此,他去世後僅八年時間,便以他的名字設立了“芥川文學獎”併成為純文學獎的代表獎項。若他泉下有知,或可得到一絲寬慰。作為讀者,不勝欣喜。

時光老人和流浪漢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71字

時間一去不復返

《時光老人和流浪漢》雖然只有幾百個字,但從語句中足以讓我體會到時間的珍貴和重要性。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流浪漢因為少壯不努力就很後悔。時光老人見他很可憐,就給了他一次返老還童的機會,可是他還是沒有改過自新,和以前一樣虛度時光。時光老人很生氣,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給某一個人多一分一秒……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平時吃飯總是不好好吃,有時會邊吃飯邊看書。媽媽總是嘮叨:“梓渲,別看書啦!你看看現在都幾點了?你都吃了半個多小時了、你要把飯吃完在看書……。”我每次一聽媽媽開始嘮叨,就會說:“知道啦!知道啦!”結果我每次吃飯都要40多分鐘。我覺得我之前真不應該吃飯看書,這其實是在浪費時間,這個習慣真不好呀!

當我讀到“從此,他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誰也別想多一分一秒……”我便想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名言。我的同桌江嘉航就是這樣一個愛惜時間的人,一下課,他就會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放學時,他總是會邊看書邊走出教室,我們都叫他“書呆子”。我也要向他學習,把時間“擠”出來。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光老人和流浪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把握住一分一秒。

盜墓筆記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1026字

“張起靈”這個名字像是一串解不開的密碼,從我開啟書那一刻起,就一直纏繞在我的腦海。三個普通的字,牽起了我們之間不可言說的緣分。每當輕聲念出你的名字,我都淚盈於睫。

你是個王者。那把沉重的黑金古刀是你的標誌,也是無敵的標誌。從旅途的最開始一直到結束,你用天神般冷酷強硬的姿態阻擋著所有致命的危險,無言地保護你的夥伴。你的雙手不知沾染了多少自己和敵人的鮮血,但眼中那份彷彿與整個世界毫無干系的神情卻像凝固了一般從未改變。還記得你的那句話:“如果你敢傷害我的朋友,那麼我一定會殺了你。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也會找到你。”這是一個守護者,在面對強敵的時候說出的最簡單卻最有力的誓言,擲地有聲。就在那時,你在我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一個無人可及的高度。

你也是個失敗者。過分的執著使你儘管不顧一切地想要完成使命,卻得不到上天的眷顧。一次次痛苦的失憶抹去了你與這個世界所剩不多的交集。於是我就這樣看著你不屈不撓地一次次從頭再來卻又一次次遍體鱗傷。我為你心疼,又為你感到惋惜:你為什麼不能放下呢?為什麼不肯做一個普通人呢?為什麼非要在一盤已然敗落的棋局裡掙扎呢?我無法回答自己,我想你也無法回答我。因為你那段被所有人冷落的童年是我沒有經歷過的,你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是我不曾感受過的,你那麼多出生入死的冒險是我沒有體驗過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我會一直支援你,哪怕你被所有人遺忘。

你更是一個傳奇。從西藏而來,往長白山而去,這樣的漫漫長路你獨自走完。家族幾千年來延續的神祕血脈使你揹負了重於泰山的憂愁。而你從無怨言,用你的一切去守護世界的終極。沒錯,你也曾彷徨過,迷失過,但你胸口上那隻青色的麒麟見證了你一直以來的努力。看著這樣的你,我感到由衷地敬佩:那彷彿比天地更重的使命壓在你單薄的肩上,我卻從未聽到你有一絲情緒,即使有,也只是稍縱即逝的無奈。在這趟似乎沒有終點的命運之旅中,你並非沒有夥伴:吳邪、胖子,解雨臣……但最終,你丟下了包括他們在內的所有,義無反顧地走進了那扇代表著終極的青銅巨門。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孤傲的背影、和無限希望的等待……

2005年,張起靈走進了青銅門;與吳邪許下十年之約;2015年,長白山人潮湧動,那麼多人在等待著王者歸來。雖然我沒能親眼目睹那樣的盛況,但我心中的波瀾亦久久不能平息。我也在等著你,等你再次閃耀!

張起靈,永遠不朽!

羅生門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90字

一間破殿,陳舊的牌匾,一場大雨,一個故事。人性就如此醜陋的被展現出來。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的代表作本身來自於佛教禪經中的故事。“薄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將正在等待雨的過去。”就是如此的簡潔更能突顯他凌駕於情節之上,讀者情緒之上的冷靜敘述。

《羅生門》尤其精短,在芥川先生的小說裡只有故事,讀來令人疑惑。不過,不可否認地,每次讀《羅生門》都會有種壓抑沉悶感:日落黃昏,陰霾密佈,陰雨連綿,斷壁殘垣,烏鴉在頭頂盤旋,腳邊是無人認領的屍體……一副瘡痍景象,為後繼危險的情節做了鋪墊。老婦在女子屍體上拔髮被一個從主人家被趕出的僕人撞見,僕人瞭解老婦用蛇幹充當魚乾賣錢謀生的故事後恍然大悟:兩人作惡撒謊都是為了生存,自己成為強盜又何嘗不可呢?於是搶了老婦的衣服逃走了。

無論是不積陰德的老婦,還是由“正義家”變成的強盜其實都一樣可悲可憐。天災人禍,生活所迫,這便是一切犯罪的藉口,也是致使人性變得渾黑的原因。“當人的基本生存都得不到滿足時,做什麼都可以原諒。”這樣的荒謬言論成了理所當然。可縱觀中國歷史,“不受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貧賤不能移”這些說法正好證明了這個世界上還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事——尊嚴。

社會複雜,善與惡都不是那麼容易定義的。更何況人心複雜,善惡觀更是取決於人們對社會認知的深度和個人的理想目標而決定的。作為普通人,一定會把自己往“善”考慮。

只有在衣食無憂,風氣淳樸的社會中,人們才會有尊嚴意識,會懲惡揚善。在溫飽都得不到保證的社會中,罪惡感會被消解,善良和正義成為藉口。

回過頭來,有軟弱的地方就有欺騙固然沒錯,然而軟弱從何而來?純然是慾望造就了軟弱。因為想保住現在自身的地位而軟弱從而欺騙他人。人們就是因為這種的思想而用謊言構築看似光鮮靚麗的海市蜃樓。

陣陣微風拂過羅生門,如同慾念難盡。人心中的羅生門,又要多久才放晴一次呢?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49字

當人們匆匆奔走在馬路上,甚至一路狂奔為了趕上一趟公交車的時候;當人們坐在電腦前,鎖著眉頭揮舞著手指頭,躲在世界的角落苦忙時,他們的心裡已經忘記了他們的小時候。他們的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曾經享受過樓前樓後、院裡院外的逍遙時光嗎?

是他們啊,那麼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

可是他們長大了,長大的速度快的驚人,似乎跨出家門的還是個小孩,再跨進時已變成了大人。

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彼得。潘。“小飛俠”彼得。潘已經差不多100歲了,可是他還是小時候的樣子,他永遠也長不大,還是一口乳牙。他和一群孩子生活在一個仙境裡。那個島嶼中的一切植物和動物青春長駐,那個地方的孩子永遠是絕對的主宰,他們不會長大,這樣一如既往的沒有煩惱,歡樂嬉戲。那是一個凡人去不到的仙境,那個地方叫永無島。

彼得。潘飛來飛去,帶著普普通通的英國小女孩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他們去荒漠野外探險,他們拿槍弄棒同海盜打鬥救出酋長的公主……彼得。潘是會飛的。據說每個孩子在很小時候都是有翅膀的,所以小時候我們老是會覺得肩膀癢癢的。溫迪在永無島玩得好開心,可是有一天,她說,她想媽媽了。永無島的孩子不知道媽媽是什麼。

溫迪走了。離開了永無島的她漸漸長大,成了婦人,自己也當了媽媽。而彼得。潘還是那個“飛舞著輕盈的翅膀,身著綠色樹葉般的衣服,口含一隻蘆管,馳騁在自由的天空,孩子般的微笑永遠掛在臉上,渾身散發著蓬勃生命力的快樂天使”。

“長大了並不可怕,人人都會長大,只要我們是快樂、天真、無憂無慮的,我們就可以飛向‘永無島’去”。

水泊幾許英雄志,梁山曾憶好漢歌——《水滸傳》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45字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梁山泊好漢劫法場、朱仝義釋宋江……此番種種,皆為義也。更有宋江於國之義,親遞毒酒與李逵;李逵亦有義,毫不眨眼服下。只一《水滸》,全繫於義。

第三眼著眼於社會風氣與民主。

琵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尋常巷陌,追效金戈鐵馬。本以華夏族人總溫婉和順、文質彬彬、老實如黃牛,忽聞《水滸》方知,咱華夏男兒也有眾多英雄好漢,提槍舞棍樣樣在行,更有綠林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實是志與日月齊明,意共天塹長流。風氣不再是忍氣吞聲,而是敢作敢為、敢作敢當。

皇權社會,常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百姓常是被百般壓榨奴役,大氣也不敢喘一聲。水滸中更是宋朝,重文抑武,百姓也多是文弱秀才,只知百般求得君主賞識。水泊漢子,多蔑視官府,從不買賬。這一百單八好漢一出,即有民主先聲之意,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本書:“《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道武俠之模範,使社會受其餘賜,實施耐庵之功也。”

誠然殺人放火、擾亂法度的行為是略有矯枉過正之意,但是仍有其進步意義。它使悶聲勞作的清朝百姓得以知道還可有這一種活法。

對水滸也只是粗讀,細節也未曾細細體會。但也有好處,便是全域性觀強。文尾,略寫幾字以記心得

舉薄酒而寄狂,吟短句而感慨。鵬飛樑山泊,冰心鐵骨伴取山間磐石;雲凌蓼兒窪,青山綠水留的風中豪氣!

《希臘羅馬神話》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157字

西方文明在整個人類文明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西方文明的核心是由“兩希”構成的,一個是希伯萊文化,也就是猶太人創作的《聖經》,它是西方文明程序的靈感源泉之一;另一個是比希伯萊文化更為古老的古希臘文化,輝煌燦爛的希臘文化成就很多,但這眾多成就的種子都包孕在它的神話史詩中。

希臘神話作為希臘文化的最大成就,在西方歷史甚至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有著至尊的地位。就象神聖羅馬帝國併吞了所有的希臘城邦一樣,羅馬神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整盤託收了希臘神話。(據說羅馬人相信所有的神,甚至對敵人的神也頂禮摩拜。當然他們是要敵人的神倒戈來幫助神聖羅馬帝國。)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羅馬人只是簡單地將希臘神改個名字,就讓他們成為了羅馬神。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希臘神和羅馬神是同人異名而已。

希臘神話世界文化瑰寶裡璀璨的明珠,數千年來,它成為詩歌、戲劇、繪畫和雕塑取之不竭的豐沛泉源,後世藝術家根據這些傳說,演繹出驚心動魄的史詩、悲劇,繪製出具有永恆魅力的藝術珍品。在豐富多彩的希臘神話中,積澱著歐洲文化諸多的符號祕語,它們通常以典故和詞語的方式仍然活躍在今天。《希臘羅馬神話》([美]託布爾芬奇著,楊堅譯,海天出版社)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全面深入地理解歐洲文化源頭的機會。希臘文化之於歐洲的地位,如同中國文化之於東方的地位,對希臘文化尤其是神話部分的深入瞭解,是一把開啟歐洲文化寶庫的鑰匙。

希臘神話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是多種民族的多種思想和多門語言共同熔鍊而成的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且打上現實主義時代特色的偉大的文學創作。

希臘神話譜系清晰、故事複雜、情節曲折、人物形象豐滿鮮明。人類程序中涉及的許多重大命題,像戰爭與和平、英勇與懦弱、愛情與詭計、美德與奸詐、忠誠與背棄等等,在希臘神話中都有深刻表現。所以,希臘神話能夠跨越時空限制,不受語言障礙的影響,成為世界文明的經典寶庫。

當我讀了《希臘羅馬神話》這本書之後,不禁佩服希臘人的想象力。他們把國內的最高山脈,即奧林匹斯變成眾神居住和生活的洞天福地;把各種自然現象視為神的指示本意,從中揭示未來的禍福;把祭供現場的實?而掩蓋其虛偽。雖然希臘神話主要是歌頌英雄的事蹟,但也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親情可以是很虛假的東西。今天還是你的兄弟,明天就可能成為你的敵人。愛情的不可靠容易使人想起易變質食品,難以長久儲存。私慾矇蔽了心靈,殺戮和復仇充斥著世間,殺戮造成復仇,復仇又重複殺戮。希臘神話稱得上是一部人性批判的寶典。人性的批判正是深深植根於這樣的土壤,所以批判才顯得深刻有力。

綜上所述,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多具備一些西方古代文化常識,是非常必要的。希臘神話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藝術修養。

《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448字

【篇一:一生的戒指—讀《李漢榮散文》有感】

慢慢地,接觸得多了,就覺得李漢榮的散文很玄妙,總之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與我之前讀的散文都不一樣。每個文字都富有靈性,每一文字看似樸實無華毫無詞藻的字眼組合起來竟是一篇深邃的文章,每一篇散文都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幸福的追求,對過去的追念,其中我很受感慨的是這一篇《頂針:一生的戒指》。

之前並不知道什麼是頂針,為此我還專門上網去查詢,令我吃驚的是,這個東西我家也有。

曾記得小時候好奇,經常跑到爺爺奶奶的房間玩,他們的針線盒,一個箍形不滿小坑的銀白色“戒指|”深深吸引了我,我問奶奶:“這是什麼呀”奶奶說:“這可是縫補工具呢!別看它小,作用可大了呢!像這樣子。”邊說邊用手比劃著什麼。現在,我才明白,那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縫補工具,還代表著一名普通婦女一生的辛勞,也是她們的自豪。在作者對頂針的描述中,令我感到的是一位不辭辛勞默默付出的母親。母親,是一位很普通的職業,是每一位女子必須經歷的,沒有當過母親的女子這一生終究是不完美的,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卻有著不一樣的偉大。你的腦海裡是否湧出來母親忙碌的背影?是否想起母親為你做的點點滴滴呢?

在奶奶的右手上,有兩枚戒指,一枚金光閃閃,詮釋著一位新娘的幸福,另一枚不滿小坑卻閃耀著光斑,表現著一位婦女的不辭幸勞。奶奶平常也喜歡縫縫補補,家裡哪一雙布拖鞋不是出自她的手,哪一床被子不經過她的“改良”家裡的處處不都是她的傑作嗎?作為一個女人,別人都認為這是每一位婦女應該做的,是預設的責任,但她們有沒有得到我們的誇讚呢?不管她們有沒有得到誇讚,她們都會默默做下去,默默地依舊為家庭做貢獻,他們不會說什麼,偶爾抱怨也是開一個玩笑,她們每做一件事都是為了得到孩子的肯定啊!

“在每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賢惠的女人“是啊!每一個女人都要照顧丈夫的起居,管理家中的瑣事,照料父母的生活,照看孩子的生活,每一件事都要做,每一件事都要保質保量,她們究竟做了多少?她們的苦楚又向誰道呢?

頂針象徵著她們的一生,時間伴隨著頂針走過無數殘念花白了頭髮,劃傷了臉頰。讓我們向所有為人母在背後付出的女子致敬!

【篇二:山中訪友—讀《李漢榮散文選集》有感】

於是,輕輕地招手,惜別了山中的眾朋友,不帶走一片雲彩,只帶回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山中訪友》

我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閱讀正文前先看目錄,讀這本《李漢榮散文選集》也不例外。所以,當我看完目錄後,感到萬分驚訝,然後花費幾個小時,讀完了這本書的一半。讓我驚訝的是,很少見到一部至始至終充滿鄉土氣息的散文集。

《山中訪友》是入選了小學課文的一篇散文,也是作者李漢榮的代表作之一。散文充滿了“李氏風格”,浪漫的想象,淳樸的氣息,優美的語言風格。若是拿來出閱讀題,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摘出來賞析。但這篇散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其灑脫的情懷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一個人,兩袖空空,只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山中訪友。“友”是誰呢?古橋,樹林,山泉,瀑布,懸崖……

心至明,則萬物皆為友。

不帶一絲雜念,沒有多餘的牽掛,僅是與青山做伴,綠水為依。與自然融為一體,何嘗不是所謂“至高無上”的境界呢?

一隻葫蘆,一碗竹葉茶,一枚頂針,一朵白雲……文章大多圍繞平凡無奇的物品來寫,同時在字裡行間浸滿作者對鄉村,對生活的感情。我是地道的城裡人,所見過的鄉村都是被城裡人精心佈置過的旅遊景點,做作而無生氣,因此對作者筆下的鄉村,或是大自然充滿敬仰之情。自然的溪水是會跳躍的溪水,自然的公雞是驕傲的公雞,自然的星空是清澈的星空,而不是被汙染的,被宰割的,被監控的。人類總是在不停地探究,想要開創更美好的生活,卻不知被我們所破壞的自然才是所有美好的本源。

區區溪水,公雞,星空,又有什麼關係呢?遠不及數棟豪宅,數萬金錢及無上的權力。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人類無情地掠奪自然資源。地球空了,還有無盡個星系,無法預知的資源在等著呢!現實中,我們看著漸行漸遠的鄉村,文中,我們看著作者捧著早已變質的泥土感嘆。

我也想如作者一般,帶著對鄉村,對生活,對自然炙熱的愛,走入山中,探訪好友。

【篇三:李漢榮散文讀後感作文】

這是一個通過動物眼裡看世界的作家,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世間萬物充滿敬畏,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得十分細緻。

《動物的眼睛》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看動物時,總是先觀察它們的眼睛,動物的眼睛同人一樣,也是心靈的視窗。作者見的最多的就是牛的眼睛,小牛的眼睛是透明的,猜想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一片碧綠的草場,它們的眼裡洋溢位的光亮是純真、自信的,除了母愛和好吃的東西,不知道什麼是負重、鞭子、屠宰場……馬眼是雙眼皮,雄馬英俊,母馬健美;羊的眼睛單純極了,是孩子的眼睛。篤誠,是驢給我們的印象,篤誠的眼睛是感動人的,至少是讓人信任的。人們總是罵勢利眼為“狗眼”,可見狗天生一雙勢利眼,如那些小人。但還有一句為狗平了反:“狗不嫌家貧。”比起忠實的狗,勢利的奴才們是遠遠不如的。

真是佩服作者如何把動物的眼睛觀察的如此仔細,經常都能與動物打交道的我竟然沒有發現這麼多奧祕,這便是作家之所以能寫出與眾不同的文字的原因吧,在我姑姑家,有一隻叫“可樂”的比熊狗,我是從它出生一直玩到大的,自從看了這篇文章,我也認真的觀察了一下狗的眼睛,看著它烏黑的像兩個葡萄似的眼睛,它以為我是看著它玩的,於是四目對視了一會兒,它又把視線轉移到了別的地方去了,但當它察覺我是認真的時候,又立即把視線轉移回來,一臉迷惘,我笑了。小狗真是可愛!過了一會兒,我覺得有一些對不起它,因為騙了它的忠誠,作為補償,我給它吃了一點“狗間美味”—火腿腸。它又歡快的搖擺著尾巴圍著我竄上竄下。

其實,我真想不通那些獵人如何下的了狠心將瀕臨滅絕的動物活生生的用槍打死,它們是那樣可愛、善良,也同樣是偉大的造物主精心設計的傑作,只是因為值錢、可以被人獲取利益就應該被殺害嗎?只是因為弱小就應該被殺害嗎?它們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動物,而人類卻利用腦子聰明那麼一點點的優勢去征服,去破壞大自然,去征服眾生,也許他們不知,動物也有感情,有眼淚,有吶喊!只希望獵人們能儘早放下獵槍,讓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

看李漢榮的作品,就如同一次心靈的洗滌,它彷彿讓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

【篇四:流淌於紙張上的樂章—讀《李漢榮散文集》有感】

李漢榮,一個看似粗獷的男人的名字出現在我眼前。我一向對那種大男人的寫作水平不抱太大希望;便也就翻開了書頁。他的照片被放在扉頁—是一張似笑非笑的臉,粗略一看甚至還帶些猥瑣的神情。“呵,這樣的人能寫出怎樣的好的文章?”我向他表示自己的不屑,而那張照片中他的神情卻又像在向我表達他的不滿。

目錄中一篇名為《國貿大樓48樓的七星將軍》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視線。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它的標題較為出眾吧。沒怎麼想,便就去一探文章究竟了。

讀完這一篇文章,我便對自己剛剛下的定論而感到荒謬。這流淌在紙上的文字是多麼的細膩、柔滑!只是因為一隻小瓢蟲而洋洋晒晒潑了三頁墨……竟會為了一隻小瓢蟲而感嘆生活的種種無奈……

七星瓢蟲在我童年時同鼴鼠、貓和老鼠一樣是我童年的夥伴,它們不間斷地出現在各種動畫片裡、各種有趣的圖畫書裡,一直是我童年的一片回憶。七星將軍,一個多麼帥氣、威風、豪爽的稱號,加在七星瓢蟲身上絕不為過,特別是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更加認同了。

在現代的所謂“現代化”皮毛下的只不過是更多的冰冷、無情、機械化;而屬於七星將軍的閒適、自由、明媚只是過去的一個縮影—現代人講究的是快節奏,誰還需要它呢!

但它如將軍一般,不向“現代化”這隻張牙舞爪的怪獸妥協;堅持爬上四十八樓這個令人生畏、令人膽寒的高度展現自我。或許路上它也被其他旅客察覺到,但那些旅客們與現代化合為一體,怎麼會因一隻蟲子的生死而停留自己的步伐?李漢榮大師卻用自己細膩的心織成了一張柔軟的網,將這隻將軍放在網中慢慢體會,感受來自大自然的最後一絲苟延殘喘。

讀至文章末尾,我竟會因這隻小蟲的命運而摒住自己的呼吸;會因這隻小蟲的“自殺”而感到一陣失落與惆悵—七星將軍死在了現代化的鼓掌之間。

這簡直是一個悲劇,莫大的悲劇!簡直像是自己的心愛之物在眼前被毀滅

一翻開書,你會發現根本停不下來。比柯某某代言的口香糖還要來勁!讀完整本書的我,只能告訴你:李漢榮的作品—真。此“真”並非周星馳的經典臺詞:“曾經有一成功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才後悔莫及,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如此”中的“珍”;也絕非“清蒸大蝦”中的“蒸”,而是本真的“真”。

文章中有動物的“真”。真得純潔、正直、尊嚴。它來自永恆又歸於永恆。每次當我看到《小白》這篇文章時,就不禁回想起已逝去的東西。在如今這個道德缺乏的年代,不免回憶,動物是否比人類更加像人?更加真?

《感念祖先》這是對生命和自然的深情感照。這一切造就和哺育了我們的血肉和靈魂。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情感,世界就只剩孤獨。我們要感恩我們的祖祖輩輩,懷念賦予了我們寶貴生命的祖先前輩。

李漢榮的“真”,不禁讓我想到同是作家的韓寒。韓寒雖然“真”,但是他“真”得和李漢榮不一樣。他明白自己喜歡啥,討厭啥。他敢愛敢恨。童言無忌,使他隨心所欲地活著。而李漢榮則是樸實無華。文體結構自由又隨意,文章處處記錄自己的心跳與心跡,純粹又生動。

像《一碗清水》這種感情緊密的文章,讓我似懂非懂。一碗清水映照著外婆的一生,包括她的尊嚴。她將一生的哀思寄託於這一碗清水。在她眼裡這一碗清水是神聖的,她希望自己能像這碗清水一樣清澈見底,透明澄清。而很多事情正是像李漢榮一樣在失去了外婆之後才能夠明白她生前所經歷、所承受的苦痛。

我記得李漢榮曾經說過:“人是一種樹,他的最高成就,是向宇宙提供思想的O2。”。我呼吸著他提供的O2,內心慢慢變得柔軟、舒展。他教我們保持內心的寧靜,拋開多餘的浮華,徹徹實實體會“真”。

以上這就是我對徐崢……啊不,我對李漢榮先生的散文的大致感覺。望李漢榮先生能繼續創造出本真的文章!

【篇六:老屋—《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老屋已經很老了。是本文的第一句開篇。本文先從老屋築造的年代講起。那時候封建統治時代仍然還在。緊接著講述了老屋的建築過程,是熱鬧的、神祕的、歡快的。在這座百年老屋的屋簷下,作者靜靜地回憶從前,感受到一種來源於古老的傳統與悠久的時間所賦予的一種責任感與敬畏。關於歲月、生命與血脈流轉。以前的先人們用一代代的青春延續了一個古老的家族。

這種故鄉所給予的一種思念追憶之情讓我聯想到,江南小鎮有方言“式微”一語。意思是說天色已晚。在天黑月明時走在古街小巷,腳邊流水淙淙,聽得一聲“式微咯,回家吃飯咯!”回首之間,看見有人倚門而立喚著遠方歸來的遊子,言語裡的溫馨與幸福讓人有瞬間回家的衝動。雖然明知喚的不是自己,但也有絲絲暖意湧上心頭。

人生長行寂寞,究其淡然卻少。有些人也許終其一生也只為等待一種像老屋給人以歸屬感的歸宿,一聲喚。若在天黑欲轉歸程時,得你一聲喚,喚我回家食飯,那麼我無論是行於露水之中亦或是泥濘之中,都可以找到家一般的安全感,然後抱住你,展顏一笑了。

一些事物存在的力量與美,其實在於它們轉達給我們內心的一種真理與堅定。因此獲得衝破時間空間禁制的力量。不同時代的人,一樣會在門外浮動著的遠山落日之下,感受著一代代血脈與故鄉流轉;一樣會在老屋前輕撫著微微腐朽的實木,感受著當年婚喪嫁娶的幸福;一樣會在有所思憶的時候,感受著遠方親人所滿含的關懷。

老屋已老,但它記載了四萬多個日月星辰變換的故事。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夠來到老屋前,我也必會吟出“式微,式微,胡不歸?”

它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天色已晚,遠方的人你為何不回來?

【篇七:《李漢榮散文》讀後感】

比之前看過的所有散文集都簡樸的封面。素白色,正中央是繁體的“李漢榮”三個大字,十分醒目。扉頁是李漢榮的簡介。

目錄,分了幾個大章節,我翻閱著,尋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來閱讀。在“心說”的章節下,我選擇了《心說》

翻到那一頁,只掃過第一句話,就知自己沒選錯。“人安靜下來,就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這篇散文寫的是“心”,尋找心,信仰心,牽掛心,守護心。在安靜的時候我們只剩下心。即使有手,腿,腦子。它們都只是心的附件,無知而無情。在峽谷穿行的恐懼,我們可以聽見那溫熱的,有利跳動的心臟。那為什麼,要尋找心?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心。峽谷深處生長著柔軟的野草和柔軟的心。任世界險惡,痛苦,危險,只要有心在,就有尋找它的人。

我無法領悟到作者那麼高深的境界,但我也願意,成為一個尋找心的人。

往後翻動幾頁,指尖便停在了《我們為什麼活著》。通常這種講論道理的文章我沒什麼興趣,匆匆之間瞥見以雪為開頭,反倒有些好奇地讀了下去。作者寫自然界中的雪,樹,草,飛鳥等存在世界上的意義,再談到人生活著的價值。說話很少感動別人也感動自己,是白說了;走路終究要回到家,做夢能走千山萬水,醒來卻還在床上。難道作者認為這些是無所謂的?這我倒不贊同了。人做每一件事並不一定要充滿意義與價值,交談中能增長見識鍛鍊口才,沒一定非要感動誰;走過的風景銘記於心,夢中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幻境去暢想?再往下讀,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給予的,非但不回報,卻常常加害於它,環境的汙染,樹木的砍伐,這一切結果的背後,是我們自己啊。既然無時無刻不在索取享受,那麼究竟為什麼而活。

用自己的全力去回報吧。樹為荒涼歲月撐起一片綠蔭,蠶用一生情絲結一枚繭,煤奮力燃燒自己,野花點綴一片燦爛。感恩和創造,才是我們人生的主題。

別忘了我們是誰,和那顆有力跳動的熾熱心臟。

【篇八:讀《李漢榮散文集》有感】

一個長相粗獷的北方爺們兒,竟會寫出如此細膩的文字,他留心觀察身邊的每個微小事物,哪怕是路邊的一隻螞蟻,又好像他時刻都在思考,思考著生命的意義,我們為什麼活著……

感恩,一個熟悉的詞彙,一個普通的的話題,小時候,爸爸媽媽就常教育我,要學會感恩,大家對你的好不能忘,以後也要對大家好。關於感恩的文章也看過不少,在作業中,也常寫到關於感恩的題,關於感恩的作文也寫過很多。

在我的心中,感恩就是向對我好的人,幫助過我的人作出回報,要感恩親人,感恩朋友……但讀完李漢榮的這篇《感恩》,讓我對這個詞會了新的認識。

其實生活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我們感恩的日子,我們應該感恩的,不止是身邊的人,還應該向土地感恩,向河流感恩,向動物感恩。土地帶給了我們豐富的物質,食物,如此溫柔懇切地呵護我們成長,又細心謹慎地守護我們的健康。河流從遠古、從雲霧深處一路走來,它摟抱著山脈、村莊和城市,摟抱著我們每一天的日子,我的生活離不開水,水同時也淨化著我們的心靈,有那麼多的作家詩人歌頌它。動物豐富著地球上的生命,裝點著這個世界,給這世間帶來許多生靈,也為這世間默默奉獻,牛負著重軛耕犁了幾千年的歲月,奶牛把乳汁交給人類,交給嬰兒的奶瓶,羊用它的毛守護著我們的體溫……

沒錯,我們應該向大自然感恩,向身邊的每一個細小的物質感恩,今天我們的生命如此精彩,都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有時感恩還能讓你覺得這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當嶄新的一天來臨,下床一隻腳碰到地面時,說一句“謝謝”感謝自己健康並心情愉悅地迎接這一天,當拉開窗簾,一束陽光照進你的房間時,說一聲“謝謝”,感謝這陽光就向一種力量,充滿全身,當走出房間,看見餐桌上的早餐時說一聲“謝謝”,感謝你身邊那些愛你的。

感激你現在所擁有的,當你開始想著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一切,你將會感到驚訝,能讓你感恩的事竟然多到數不完,你會發現這麼多美好的事物都是屬於你的,少一點抱怨,多一些感恩,這個世界處處都是美好。

《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6669字

【篇一:《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

散文的歷史很久遠,無論是對國家大事的一些評論,還是對生活瑣事的一種感悟,散文都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近期選讀的李漢榮作品的風格就是在細膩之中不乏一些男人應有的一種氣概。

總的感覺,李漢榮的作品凝練、灑脫,文章一氣呵成,細微之處可以見到作者的真功夫,他的文字功底雄厚,其作品在樸素的文字之中卻能給予讀者無限的感慨。當你在品讀文章之時,文字會將你帶去作者心中的桃花源,那裡“不知秦漢,無論魏晉”,那裡擁有著他兒時的自由、純真和快樂。

作者在文章中更多寫得是他的母親,可見作者的母親對其本身的影響之巨大,他對其身邊的一花一草、一鳥一石皆有細微地觀察,當然“格物”的確很重要,但真正的“致知”才是一篇散文的精髓,也是我們這些後輩們要學習的思想。作者用獨特的視角去詮釋著那些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以及人與人之間最普實的情感,在他的眼中,萬物都是有靈智的,這就像一位得道的高僧,反而比常人更加放低姿態去看世間百態,看到的往往比常人更多,所以說“站得越高,望得越遠”並不一定全對,最起碼做人不一定全對,只有切實地放低姿態,才能真正做到通地氣達天理。

說老實話,我其實最有感觸的是作者的外婆,一位在文化大革命受盡摧殘的地主婆,當一個人被永遠定性了之後,人就會對未來失去信心,更何況這種定性要牽連著一系列的打罵侮辱,到最後自然會身心俱疲。作者外婆心中難免會有成噸的苦水,就像孟子說過的“所惡有基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作者的外婆為了維護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選擇了死亡。

記憶最深刻的是文中曾寫到作者的外婆臨死前喝了一口清水,這水裡究竟有什麼值得作者的外婆留戀的呢?這讓我迷惘了很久。或許這僅僅是一朵將凋零的花對莖和葉的最後一絲眷戀吧。哎,我們要去珍惜身邊的親人,他們遲早會一個又一個的從我們身邊離去,我們該怎麼辦,親人的逝去是一種比死亡更恐怖的事,珍惜每一段時光,每一縷陽光、每一份緣份,千萬不要到了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珍惜!

人終究是人,要被七情六慾所控制,但這何嘗又不是件好事呢?這可以使人與人之間不再冷漠,同時藝術也因此而生。人生在世,無非就是緣,能活在世上已經不容易了,無論過程多麼精彩,結局終究是一杯黃土,想想當年豪言壯語,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帶走,就像一座山,無論怎麼都是山頂最吸引人,然而等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向上攀時,孰不知山頂上是亙古的嚴寒。

其實,我們只要在活著的時候留下什麼給後人,這就足夠了。李漢榮應該是想把他一生歷程的感悟留給我們讀者,讓我們更好地做人罷了。

【篇二:《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

初識此書,是素淨的封面,卻只見幾字寥寥,如—李漢榮散文選集。

由此可知,鉛華如水淡淡成。壓平了的紙張上,一行行天空樣的文字橫貫其上,文字不是因為它有多麼華麗而使你感動,而是文字中的一面如水明鏡,文字的澄澈,使你窺見你心中感動柔軟的角落,使你感動的是一顆有文字的心。

文字是真實的,它所擁有淺淺的呼吸都是它的每一個韻律,我喜歡他文字中的每一片天空,一葉菩提,一沙一世界,讀漢榮的文字有如陳時的月光的昏黃久遠是一幀過去的書信。《一碗清水》中印著一位老人窮盡了一生的執著,追求著水一樣的純淨的尊嚴。親人給的總是最貼心的溫暖,《外婆的手紋》中外婆便如一名藝術家會針織縫補,自然之景是從那雙巧手中呈獻而不同時代的人,自是擁有一門時代所給予的技巧,然,時代過了,人民熟悉的就變成陌生的,人民篤定的就變成懷疑的,李漢榮的文風大致便分成二類,一類抒情寫親人,二類嘆息大自然,人燈對自然的糟粕迫害便從義憤填膺的語言中流露而出,相較,我似乎還是偏於喜好溫暖的親情,像冬日的太陽,明亮又不熾熱,溫暖而又安寧。

想起一文《頂針:一生的戒指》突然想起一名廣告:女人,一天的公主,十個月的皇后,一輩子的操勞。日子就是這樣,一天天再難再也得咬牙渡過,所以才是過日子。頂針就是這樣與母親手中力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身上的傷是以光天之傷心承後天之痛,做活時那一枚小小的銅戒指又藏了幾分痛得執著,十指連心啊,頂針上一個又一個集合的密密的針眼,是母親多少次痛了,累了,苦了,欲淚了,又罷了,反覆吞嚥的情啊,心上扎滿了密密的針眼,卻裝作完好,痛對知苦對樂,頂針連著心,必其曉心之苦,天天地繞指而轉,像飛旋的螺,不斷奔走,奔出一個我們得以廕庇的世界,母親用溫暖的心把我們包裹起來,用足夠多的溫柔包裹我們內心的反叛,黑暗,任其爆炸,飛裂,仍以笑面對,華美的鑽戒戴了一生,卻只有一枚銅戒指能陪了一生久遠,痛卻不服,像一個反反覆覆的夢。

其文貌不揚,意卻濃,如一杯春茗,餘香久久未散,卻留得滿脣滿齒餘香。

【篇三:《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作文】

年末前的一週,我讀完了《李漢榮散文選集》。在2014年收官的同時,我一年的閱讀也圓滿的劃上了句號。

李漢榮,陝西勉縣人。著有詩集《駛向星空》、《母親》、《想象李白》和散文集《與天地精神往來》,還有多篇文章入選中學語文教材。

這本散文共91篇,分為6大章節,每個章世都有一個突出的主題。從文章上看,作者的寫作風格側重於語言描寫,但也兼顧了內容情節,更讓人感覺思想深邃。至於題材,那更是妙趣橫生卻又發人深省,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散文集,因此我幾乎每一篇都進行了較為仔細的品讀,但我依然要挑出幾篇與大家分享。

讓我感觸最深的文章應該算是《我們為什麼活著》。該文以白雪與古樹等景物為切入點(似乎與主題不著邊際),逐漸引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為什麼而活了?要知道,人之所以活著,當然靠自然與眾生的護持和養育(作者的觀點)。然而,我們可曾想過回報自然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人類的潛意識中,就已經認為向自然索取是天經地義的了。可是,人應該明白,如果索取“透支”的話,大自然將會報復人類,到那時人類將無法生存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對自然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敬畏大自然的一切。但擁有感恩的心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回報自然。永遠將感恩掛在嘴上的人和破壞者一樣可鄙,只有付諸行動才是真正的回報自然。愛護自然吧,就像它愛護我們一樣。

《為生靈哭泣》是一篇動物題材的文章,講述了幾種動物的悲慘下場(如羚羊、虎、錦雞、狐),讓人看了深受啟發。自然賜予了這些動物生命與生存的領域,而人類卻為了自己的貪慾不斷地“向外擴張”,逐步擠佔這些動物的生存空間,掠奪它們身上一切寶貴的東西。坐在金字塔頂的人類啊!殊不知自己正在將塔基的石塊一條條地抽掉。動物們依舊那麼慷慨,但這恰好助長了人的貪念,它們不知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而人類的高樓卻越來越多。這直衝雲宵的高樓,哪裡是混凝土堆成的,材料分明就是獵人的黃金,和動物的骸骨。

《生命何其不易》同樣是寫動物的不幸,然而與前一篇文章不同的是,這些動物不幸的命運在人眼中是十分合理的(如豬、牛、羊、狗等)。動物們身上的特點原本是它們生命的特色,然而這也成為了他們悲劇的源頭—人類看上了這些特點。從後半部分內容來看,作者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檢討”。(這其實是在抨擊人類的暴行)。我承認,為了人類自己的生存,我們必須要“犧牲”部分動物,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生存手段越來越利益化,這也導致了許多不應該有的屠殺浮現在人們面前(或者不為人所知)。人類正處於盲目的利己主義深淵之中,也許難以自拔了。但是,只要我們依舊心存善念,去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死亡,我們的心靈仍可以得到“救贖”。請記住:生命何其不易,人類沒有資格過度地掠奪它們。

作為人類,我們正處在這個世界的頂峰,可如果沒有自然與其它生物的存在,人類也將無法立足。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能永久地維繫下去。

【篇四:《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

“今天,我有太多的話要對那雙手錶達,但那雙手早已回到夜的深處。”

—題記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家境貧寒或是身份低下的人,內心卻埋藏著一份善良與真誠。

品讀李漢榮的散文,讓我更加懂得愛的真諦,以及在我們生命中的過客留下的美好記憶……

其中,《黑夜裡的那雙手》一文令我尤為感嘆。當我第一眼看到這篇文題的標題時,就不時聯想起鬼片中的刺激性的片段。正因為如此,我就帶著好奇與期待讀這一篇文章,最後才知道是自己錯了。

文章的內容主要是:“我”小時候,一個人走夜路,因為害怕而坐在石頭旁,這時地主婆王嬸拍拍“我”的肩膀,叫我不要害怕,並領“我”回家。

作者因此感觸很深。雖然王嬸並不是“我”的母親,也常被他人辱罵,捱打,但在“我”的心裡,王嬸是一個善良的人,就如同“我”的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文中花大量的筆墨對王嬸的手進行了描寫,以一雙握滿老繭的手從而來突出主題“這雙手傳達的是愛意和溫情。”

殘酷的生存給王嬸的是粗暴和凌辱,但她的善良換來的是我久久的懷念。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王嬸一樣處境的人有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嬸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默默奉獻的人應永遠懷念在我們成長中。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懂得懷念,懂得感恩的心,把他人給你留下的“記憶”好好珍藏於心中。在我們的生命中,就應該有這樣的“過客”,且行且珍惜,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命煥發光彩!

記得在我四五歲時,去了趟鄉下游賞,當地的鄉民都十分熱情,我注意到了一位老奶奶,身穿一身破舊的短衣裳,處處打著補丁,鞋子也是破的,但她面帶笑容,把手中的玉米遞給我,我連忙退了一步,“奶奶,還是您吃吧,我不餓。”奶奶還是強把它推進了我手中,令我

感觸極深……

如果每個人都能報著“感恩的心”,即使是貧窮落魄,我們也照樣能做到!

【篇五:《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

“語言是一個人皆可夫的妓女,而我卻要把她改造成純真的處女。”詩人奧登如是說。如果說作家的任務是為了體現語言的神聖性,那麼李漢榮無疑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李漢榮對時間與自然幾乎有著一種天生而發自內心的崇拜,我讀他的《我們為什麼要活著》,便清晰地表達出了他的這種感情。杜甫詩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歷經悠悠十載滄桑歲月,吐露出的文字自是優雅,想必李漢榮正是因此才寫了這篇文章吧。

的確,時間之流浩浩蕩蕩,相比之下人太過脆弱也太過渺小,“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恨不得掛長繩於青天,系比西飛之白日。”何不能說明千百年來世人對時間的珍惜,但很可惜的是時間有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一馳千里,絕不回頭。若是這世上有什麼人可以令時光回溯,那麼我相信,只要他提條件,絕對會有無數人為之赴湯蹈火。然而時間沒有彈性,一切總會有盡頭。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那麼我們又為何要生存下來?不,人是不會平白無故地到這塵世間走一遭的,何為人生?—人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無盡的事業,此之謂“人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確實短暫,若不倍加珍惜,無所事事而碌碌無為,這樣的人生已是喪盡了意義,而回首過去,也必是悵然若失,憾而無用了。所以說我們應趁此時大好時光,去做一些我等必做之事,這樣我等才不會“空悲切”。

人生有涯,活的有無價值,不在乎生命長短,而在於是否做了有意義的事。鄧稼先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殫精竭慮,吳孟超九十多歲仍征戰在手術檯上,王進喜為中國石油鞠躬盡瘁,他們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的時間卻換來了碩果累累,青史留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生命已然在紙面上得已延續下去,要我來說,這才是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壽比南山”,是真正的“長生不老”。

所以說,朋友們,千金難買寸光陰,何不以今日之努力換他日之嘆息?相信這樣我們才會度過一個充實而豐富的人生!

【篇六:《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

自然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對待?在這日益喧嚷的世界裡,鮮有人能夠敏銳地捕捉住它,甚至都難以給出讓自己信服的答案。正如許多文章中所感嘆的那樣: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之中,我們已離自然越來越遠。此時,我讀到了李漢榮的文章,他那清新還帶著一點童趣的語言深深吸引了我,跟隨者它,我似乎看到了更深邃,更瑰麗的自然……

在李漢榮的文章裡,他描寫最多的是那些看似簡單而又稀疏平常的事物。他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賦予了他們鮮活的個性。正如書中對狗尾巴草的描寫:“狗尾巴草,那麼天真地守在路邊,誰家的狗丟了尾巴?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萬載的孩子們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他把最普通事物的情態描摹得出神入化,讓人腦中不自覺地浮現出自然中的萬事萬物,似乎一切都渾然天成,自然之趣在他的筆下體現得淋漓盡致。

再次細讀,我發現李漢榮的的散文中散發著一種對自然的尊重和感恩—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在《為螞蟻讓路》一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螞蟻的隊伍前駐足的一件小事。當我們急著趕路時,我們是否會留意到腳下那一列小小的隊伍?我們又是否會停下急匆匆的步伐,只為等待他們平安通過?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螞蟻的生命太過與卑微,甚至卑微到常常被我們所忽略。但李漢榮注意到了,他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一切,而面對奉獻者,他也常常抱著感恩,乃至懷著愧疚之情,用心靈去與之交流—這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到底怎樣去面對自然?

在碧山綠水白雲之間,我們可以獲得一種深沉的愉悅。日常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無傷大雅的蠅頭小利,與這遼遠和純白相較,顯得太過狹隘。大自然教誨你,也修正你,使你對生存的理念,有了些許新的調整。

從李漢榮的文章中,我逐漸明白,自然的本質就是自然二字,大自然是一個整體,它不會刻意去改變什麼,也不會刻意去破壞什麼。四季更替,春華秋實,都只是遵循著自然的規律罷了。在人生的旅程中也是如此,有些不重要的東西,該放手就放吧,順其自然,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同時,我們要對周圍的事物心懷尊重和感激,人類與自然從來就不能夠分開討論,尊重自然,就是在尊重自己,感恩自然,也就是在感恩自己。

李漢榮的文章不長,但他以清晰、鮮活和易於領會的描述,最充分地展示了人類與大自然相親相近、密不可分的聯絡;並由此延伸,甚至改變了我們對於大自然乃至世界的印象,使你獲得生命最重要意義和價值的領悟。

【篇七:真實的心和眼—讀《李漢榮散文選集》有感】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看見夾頁上作者介紹中的一張照片,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人正眯著眼睛微笑著,給人一種人畜無害的感覺—儘管這麼形容一個人的確不太適合。

這麼一本厚厚的散文集,隨筆佔了許多,他的散文中也有許多是描寫農村的。字裡行間帶著一種懷舊,又蘊含著天真純樸的農人情懷,像是一大筆精神財富。整本選集分五大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節“動物的眼睛”。每讀完一篇,都實在難以相信作者是何以寫出這樣的文章,描寫的是牲口,卻讓人感覺像是真正的,與人類一樣富有智慧,甚至有著許多人類身上幾乎泯滅的特點。

在《動物的眼睛》這一章中,作者說,許多人說,動物沒有心靈,那動物的眼睛還是心靈的視窗麼?但他又否認了這個說法,因為他看見了動物眼睛後的心靈,作者通過那些動物的眼睛,看見了虔誠的心,懺悔的心,純潔的心。我確實是第一次閱讀這樣的文章,將動物同人類一般描寫,我也彷彿通過這些文字確確實實地看見了那些有心靈的動物。我曾疑惑,同樣有許多描寫動物的文章,但是為什麼唯有他的文字,真正讓我震撼感動呢?大約,是因為他真的看見了,真的感受到了。

也有一篇名叫《感恩》的文章,而這感恩卻同其他文章不同,因為這篇文章通篇不是感恩那些食物,用品,自然,而是感謝它們的來源—動物,蟲子,世間萬物的生靈。閱讀這些文字,作者彷彿是在描寫感恩父母,感謝朋友一般。還有那篇《為生靈哭泣》,一種即將滅絕的種族,一隻做成火鍋的公牛,一隻被做成皮衣的狐狸,一頭被做成虎骨陣痛貼的老虎,一直被做成佳餚的錦雞,及,一篇野味餐廳啟事。

我感到諷刺和噁心。

是的,人類便是為著些不知何的理由將他們殺害。為了吃?為了穿?大概,還有好奇心?亦或是虛榮。總之,以第二人稱視角中所描寫的那些動物的慘狀、下場,我感到的是罪惡感。還有真實—難道不正是如此?

正是如此,為了將他們殘殺,為了美,拔去他們的皮毛,為了健康,取他們的骨做藥材,割下他們的陽物壯陽。這正是真實的事,發生的事,被坦然接受的事。而我卻感到罪惡—大概字裡行間,我已將他們當做同類。又或許,是因為我正是那些吃著野味,穿著羊毛衫的人中的一員,卻假惺惺地在這寫著將他們當做同類。

我彷彿能看見,一隻披著人皮的野獸伏在臺燈下寫著什麼。

漢文帝待母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76字

不知哪位名人說過這麼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如今想來,此話一點也不假。《弟子規》這本書就讓我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其中《漢文帝待母》讓我最受感動。

故事說的是漢朝的時候,漢文帝雖然是皇帝,處理很多大事但他每天都要問候母親。有一年母親生病了,漢文帝日夜服待,從未睡過一個好覺,每次母親喝藥時,他都要親口嚐嚐,看看燙不燙。漢文帝就這樣待奉母親長達三年之久。

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漢文帝貴為皇帝,國事繁忙,但是他卻三年如一日,盡心盡責地照顧母親。這份孝心讓我很感動。

想想我自己,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爸爸媽媽都會準時接送我上學放學;為我買書從來不心疼太多太貴;為了讓我上好的學校,每天起早貪黑拼命地工作。對此,我卻從來沒有過任何想法,認為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每當星期天,媽媽都要在家裡大掃除,可我從不幫媽媽乾點什麼,只管玩我的電腦。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慚愧!爸爸媽媽給了我生命,並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我卻從來沒有在乎過他們的感受。

同時,還讓我想到了我的同齡人。他們能有幾個像漢文帝那樣孝敬父母的呢?他們惟我獨尊,家裡飯菜不合口味,就又哭又鬧,硬要父母重做;自己的紅領巾丟在家裡了,就打電話讓父母送來學校……在他們眼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奴僕!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也要像漢文帝一樣孝敬爸爸媽媽。每天回到家,自覺地學習,和媽媽一起做飯,幹家務活,減輕她的負擔,為她講故事、唱歌,讓她開心;爸爸回到家,幫他拿拖鞋,給他倒杯水,為他捶捶背,讓他回到家就感到無比的幸福。做一個像漢文帝一樣孝敬父母的人。

米開朗琪羅傳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60字

一個忠孝兩全的人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偉大的雕塑家,但越偉大的人,經歷的挫折就越多。但無論挫折有多大,始終改變不了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米開朗琪羅的家庭負擔全部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他的家人向他要錢,他即使沒有錢也因驕傲,而從不拒絕他們。他甚至心甘情願的把自己“賣掉”,也只為了滿足家人對錢方面的需求,所以他的確是個孝順的孩子,他對父母的愛,敢問世上能有幾人與他匹敵。但這樣的方式總是欠佳的,並且他家人還不瞭解他。

他健康開始因此受到影響:營養不良、經常受寒、勞累過度,住處潮溼……所有這些疾病開始損害他的身體,他患上了頭痛病,一邊胸腹部腫脹。而就在這時,他的父親卻沒有愛他關心他,反而指責他的生活方式,他在後來給父親的信中寫到:“我的一切痛苦,都是為你們而受的。我的一切憂慮,都是一位愛護你們而有的。”也許他的父親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孩子時多麼的愛他。

米開朗琪羅愛它的家人勝過愛它自己,它時一個令天下人敬佩的充滿小心的人。父母親剩我們養我們,我們怎能不尊敬我們的父母,眷顧我們的父母呢?烏鴉反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當小烏鴉嗷嗷待哺時,烏鴉母親含辛茹苦捕食餵養小烏鴉。烏鴉母親衰老後,它的“兒女”們,就會捕食贍養老烏鴉。多麼感人的動物母子情啊!不過,著之歌童話故事,米開朗琪羅孝敬父的事蹟,卻是真實的。現在,我們還只是青少年,我們的政府和人民為我們辛勤操勞,為我們提供了優裕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好,以實際行動報答我們的政府和人民呢?

學習米開朗琪羅吧,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