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人像機器一樣思考相關作文20篇

假若人像機器一樣思考 篇1

國二作文 ,1117字

當今社會,資訊化、自動化發展極其迅猛—谷歌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在石、賓士辛德芬根工廠自動化高達98%、掃地機器人在各家各戶逐漸普及……而一個問題也開始被人們所提及:是否機器人會真的像人類一樣思考,從而統治人類呢?對此,一位該領域領軍級人物—蘋果公司CEO庫克作出了出人意料的解答:“我不擔心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我更擔心的是人類像機器那樣思考問題……”

機器是如何思考的?在機器的眼中,世間萬事萬物萬理,“0101”即可。簡單的“0”和“1”,“開”與“關”,“是”與“非”,“利”與“害”……在機器的思考中,彷彿就可處理好一切問題。在我看來,這是欠妥的,而庫克的擔憂也是正確的。先別疑慮,就讓我來大膽猜測一下—假若人像機器一樣思考,會如何呢?

假若人像機器一樣思考,“0101”,同情心喪失了。同情心是人對境遇不如自己的人所表露的感情,顯然機器並不具備這種情感。街邊落魄的乞丐,與我何干?我的救濟能徹底改變他的生活嗎?不能。我的幫助能讓我謀取什麼好處嗎?不能。我幫助他,是否要花費金錢?是否要消耗時間?是的。為了滿足自身的同情心,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我應該做嗎?不應該。“0101”。(機器人語言)當利害是非一次又一次被提起,被強調。這世間,也就此少了一份溫暖。

假若人像機器一樣思考,“0101”,價值觀扭曲了。我不是什麼哲人,社會上深奧的核心價值觀,以我之淺陋不敢妄加言論。所以就簡單的以生活中常見的相親來說吧:對於相親,“程式設計師”早早就把程式碼編在了人們腦子裡—車?房?工作?家室?經濟能力?……伴隨著這種價值觀,人類千百年前便瘋狂歌頌、讚美並嚮往的愛情沒有了。剩下的,只有逐名追利,眾叛親離—政治婚姻,財產婚姻;閃婚,閃離;離婚,又再婚……多可悲啊!婚姻的墳墓,也許,正是由“機器人”搭建起來的。

但是,沒有假若啊!老人倒地了,“他會不會訛詐我?”“0101”,一個一個冰冷的身影從一旁匆匆而過;醫患糾紛,“醫生拿著這份飯碗,不就應該救死扶傷的嗎?”“0101”,衝動的家屬向無辜的白衣人亮出了手裡的刀……“0101”,……“0101”。……“0101”!當人們還擔心著機器人是否會像人一樣思考,想要毀滅並統治人類時,當這一類設想一次又一次被搬上好萊塢,被搬上大熒幕,藉此警戒人們、引發共鳴時。另一方面的,鮮有人覺察的“0101”的一幕幕,也許還在上演,而最初的“大膽猜測”也已然成為了現實。

假如人像機器一樣思考,我們不會去考慮如何毀滅人類,因為出於顧慮,這個想法從未被編寫入我們的思想;而我們也不必去考慮如何毀滅人類,因為,人類,會自取滅亡的。

人類能像機器一樣思考嗎? 篇2

國一作文 ,889字

在阿爾法狗戰勝柯潔之後,大量媒體與百姓發出了驚恐的聲音,彷彿人工智慧已經攻下了人類自尊的最後堡壘。但是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而非擔心計算機成為人類。

這是對於時代問題的清醒認識:機器若為人也無非是人,但人若非人則世上將再無人類。

現在的心靈雞湯裡少不了理性,報紙媒體導向少不了理性,理性已然成為當前時代的朝向,不加上一點“理性”似乎就是大逆不道。這是在人類基本擺脫愚昧,初抵文明時是必要的—以防文明倒退。但是太過強調理性思考的後果是對感性的迷惑乃至喪失感性。而感性才是人類社會的基石,理性只是社會機器的潤滑油。

轉回人工智慧的話題,為什麼我們發明出了人工智慧?恰恰是因為機器可以比人更加理性—該說是百分百的理性思考。當然我們不能將一切都推到機器的任務表裡,但這至少肯定了我們沒有必要做到與機器一樣無情的絕對理性,機器已經在人類所不能及的理性高度上理性的思考問題了。

那麼人類所需的就很簡單明瞭了:保持人心。孔子曾經推崇的君臣階級制度以“禮”相約束,而“禮”的本質就是感情與愛。這種制度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虛偽的感情與愛使“禮”變成了一紙空談。在當今的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我們推崇古中國的文化,外國的社會學家們也為之吸引的原因就是我們重新定義了“禮”,將其從形式主義的代表變成了人性的外在表現。我們永遠不能也不可以像機器一樣用規則完全約束自己,能約束我們的只有人心中的準則,人類感性的準則。失去了人性的內涵,我們也不過是連機器也不如的行屍走肉罷了。

當然,即使我們應注重維持與完善我們自身的人性,使我們自己的人性達到更高的境界:我們也不可就此完全放棄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然無法解決未來所面臨的形形色色機器不能解決的新問題,無法在紛雜的資訊中找到人類未來的出路。在人類將走上的路上,我們要用感性團結社會的力量,用理性面對發生的問題。這樣下去,人類才能走得更遠。

機器永遠只能是人類的輔助與補充,而人類則必須。永遠都是人類,而不是被機器同化,被所謂“效率”與“理性”所迷惑。人類永遠不能,也不可以,像機器一樣思考。

當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 篇3

記敘文 ,829字

人類之所以能在長期進化中脫出,從原始獸性中脫出,因為我們擁有創造和改變世界的能力。人類,只有人類,擁有製造和熟練掌握工具的能力,不依靠外界環境來看改變自己的基因得到進化,而依靠自己的大腦去改變世界。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不斷進步,之所以有國的統一,法的制定,王朝之所以有興衰更替,之所以有革命、戰爭,時代被各方力量裹挾,卻終究朝前放邁進,我們的生活之所以走上更高領地,依仗人類的超自我觀點—一己私慾,實用應付以外,自成一套完備的價值觀擁有人類共同的情感。

如若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價值觀和這種可貴的情感開始模糊和淡化,後果會是怎麼樣的?沒有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沒有揭竿而起的革命者,我們顛倒黑白來為自己做辯護,模糊界限來掩蓋事實,社會上將沒有見義勇為、捨己為人,群情激奮的時刻將不復存在。號哭和吶喊找不來同情的目光,聲嘶力竭也叫不來援助的雙手。沒有崇高的追求,理想的種子,權利不是手段,成為目的。

當人類像機器一樣思考,死板,無情,追求個人目的,不擇手段,枉顧後果,我們的社會大抵如同喬治奧威爾《1984》中所寫的那般死氣沉沉—極權社會下,平和表象下的死亡。人類社會將停滯不前。

現在我們所處的社會,我身邊的社會,鼓勵個性自由,倡導人格品等,也時刻能讓人感到溫暖和力量。可平和表象下,也存在陰暗的角落,悄無聲息的干涉,改觀我們的思想—早些年的扶不扶問題,當舉手之勞帶來如此之大的麻煩和後果,人們的同情心是否不在堅定,黨個例發展成普遍現象,是否會造成人情冷漠?“追趕藏羚羊”事件,小小舉動釀成的後果因為網路和社交媒體被無限放大,“人肉搜尋”帶來的網路暴力鼓吹“以惡懲惡”,是不是也引導著大眾偏航。

可是我相信,我們具備這種“超自我”的判斷力,我們願意跳出自己的凡軀俗骨來審視自己的行為,鮮有人模糊正義公理為自己做辯護—扶不扶問題自有法律來權衡,網路暴力能被批判和遏制。我們要做的,是堅持心中的正義和公理,不為外物所擾。

像機器一樣活著 篇4

國二作文 ,703字

人活在這個世上可以重如泰山,可以輕如鴻毛。

但自從上了學之後,我便像機器一樣的活著,成為一具行屍走肉。

小時候,我曾對上學有著美好的憧憬,每天可以自由自在,活得像一隻可以無拘無束在天空飛行的小鳥。

但是我錯了。

也許別人的校園生活是這樣的,但我的卻是恰恰相反。

我媽媽說:“你在學校的任務是認真讀書,長大後可以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你現在玩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班上競選班幹部,參加學校運動會,參加班上舉行的集體活動……等等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她全都反對,理由是:你現在應該好好讀書,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二年級時,班上正在流行陀螺。我們班上一大部分的同學都有,並且下課時他們還經常用陀螺互相較量。我看到陀螺這麼好玩,便偷偷用零用錢買了一個,不料第二天就“東窗事發”了。

媽媽斥責我說:“給你零花錢,是讓你用來買書和文具的,不是讓你用來亂用,揮霍的,你一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回答:“我現在童年不可以玩一玩陀螺嗎?”

媽媽扇了我一巴掌,厲聲呵斥:“孔融四歲能讓梨,仲永五歲可寫詩,甘羅十二歲就能拜相了,你七歲了,還沒有一技之長,你就是個畜牲!”

我紅著臉含著淚回了房間,我始終在想,我活在這個世上就是為了給她讀好書嗎?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難道就是一定得以沒有了童年作為代價嗎?我難道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我難道就只能像一個機器一樣活著嗎?

我覺得,我活在世上不只是為了讀書,我星期一至星期五多做了作業,週末還被塞滿了補習班,僅存的下課的一點兒空隙,我也不能玩一會兒嗎?

我的校園生活從始至終都在像機器一樣活著,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娛樂時間。有的只是泰山高的作業和上不完的課。

像魚兒一樣思考 篇5

敘事作文 ,582字

在我九歲的時候,我和我爸爸都喜歡釣魚。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可以掉到很多魚,而我卻釣不到任何東西。於是我不停地問他為什麼。他卻總是回答說:“兒子,如果你想釣到許多魚,你就必須像魚一樣思考!”我百思不得其解,說:“我又不是魚,怎麼像魚那樣思考?”。爸爸總是笑一笑不說話。

我慢慢地長大,終於也開始懂得爸爸的意思。那一年,我上初一,剛剛步入初中的我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主宰整個世界,所有的人都要按照我的意思做事。於是入學沒幾天,我就成了班上臭名昭著的的“小霸王”,所有人都躲著我,沒有人願意和我交朋友。於是我在孤獨和寂寞的伴隨下生不如死的度過了初中的第一個學期。那年寒假,我又和爸爸去釣魚,我依舊問了爸爸那個老掉牙的問題,爸爸也依舊是那個老掉牙的回答。可就在那一刻,我彷彿懂得了什麼,也是在那一天,我成功的釣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條魚。第二個學期終於開始,我努力的把自己想象成班上的每一個人,厚著臉皮嘗試和他們道歉,與他們交往……慢慢地,我收穫了友誼。

我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工作,我依舊清楚的記得我的第一個老闆對我說的那句難以忘懷的話:“作為公司的一員,我們都需要像顧客一樣思考。”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父親的影子,也彷彿看到了那一段刻骨銘心的青春年華。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就請像學生一樣思考;如果你是一名警察,就請像小偷一樣思考……如果你想釣到許多魚,你就必須像魚一樣思考!

人不能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篇6

國三作文 ,952字

機器當然不能像人一樣思考,這才得以使人和計算機有所區別。—艾倫图靈

艾倫麦席森图靈,人工智慧之父,提出了“圖靈機”作為現代計算機的運算模型。二戰期間,他率領的破譯小組成功破譯了世上最“牢不可破”的密碼“恩尼格瑪”,拯救了至少一千四百萬生命。他還提出了數學生物學領域的“反應扩散模型”,在化學方面也有諸多貢獻。

然而,因他的同性戀傾向,“文明”的大英帝國對其處以“嚴重猥褻”的罪名,實行化學閹割。1954年,不堪痛苦的他在家中服毒自殺,年僅42歲。

多麼諷刺!圖靈提出了“計算機”的思想,為國家做出傑出貢獻,最終卻被“計算機”一般的制度和人折磨而死。這場人性的悲劇不由得發人深思。

是的,我們要討論的絕非圖靈一個受害者,也非英國一個“計算機”社會,而是人性和計算機之間該有或不該有的聯絡。

圖靈在他的著作中寫到:機器當然不能像人一樣思考……機器和人是不同的。我們允許人的思想有千差萬別,自然也不能否認這些由銅、電線和鐵構成的大腦。因此,從客觀事實上來講,機器和人是必然不同的。

但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必然也為其社會地位和條件而生存。正如西方人融合神性和獸性而為人一樣,人也會暴露其“獸性”的非道德但合乎理性的一面,我們稱其為“計算機”式的思維方式。在這一面,人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為自我條件不擇手段,正如當年的英國為維護其統治而將圖靈折磨致死。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極恐怖的人性災難。由於加速回報定律,技術、人口等的發展是指數級的,而時間、道德等的發展卻是線性的。這就必然導致人類價值觀落後於社會發展情況的問題,並且日益嚴重。我們僅能哀之嘆之。

然而,人類社會只能束手於此嗎?不是。我們完全可以進化出一套合乎道德的思想體系,以保證人和計算機間還有一絲區別,人的內心還有一絲同情和憐憫。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真正瞭解並尊重人在社會中發揮的地位,並留予其關懷和空間,為他人著想,愛人以仁。

圖靈的才能本應可以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但受“計算機”般的社會慘痛地壓抑而離去。我更希望,世界上能多一些“圖靈”,少一些“圖靈式”的悲劇和“計算機式”的體制和人心。價值觀和同情心,將人類和計算機區別開來,它們才應該是人性當中深藏著的最美好的品質。

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人類 篇7

國一作文 ,664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思考的方式變得格式化,漸漸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就像計算機一樣。

自從21世紀有了網際網路,各種APP隨之而現。出門不用再站在塵土飛揚的公交車站等車了,一個APP叫車就可以搞定;以前想聽歌,還得要跑去書店或者光碟店買磁帶或者光碟,拿回家後放在錄音機或者CD裡聽,如今同樣只需下載個聽歌軟體就可以足不出戶的聽到各種版本的歌;又說吃飯,以前總要排著長龍等座位,現在,一個電話,一個預訂軟體就可直接去吃飯……以此為例,多不勝數,人們越來越依靠網路,變成“低頭族”的一員,走在街上,只看著手上的手機,對周圍漠不關心。

猶憶起,窗外陰雨綿綿,正焦急的出門上學,在一個路口,車堵在了那兒,我不停地往窗外看著紅綠燈什麼時候跳,卻無意間看見一個輪椅上一個女人正抱著孩子吃力地轉動著車輪往路口走,而那個孩子正努力的撐著傘為母親擋雨,她們娘倆的身後,正有個男子呼嘯的騎車而過,耳朵裡還插著耳機正在聽歌,一見前面有個輪椅擋住了他,他破口大罵,女子的臉上滿含歉意,孩子愣愣的看著男子,驀地,她們哭了。周圍的人卻似沒看見,玩手機的玩手機,騎車走的走,兩個在輪椅山的就在那兒哭泣,男子見跳了綠燈,連忙從她們身旁穿過。看到此情此景,心裡感慨萬千。這就是現在的人們,將思維變成不關我的事,沒必要管的計算機模式。

再看看路邊的乞討者,嚴寒酷暑,他們無人問津,身旁行人匆匆而過,缺未伸出援手。他們或躺或坐在冰涼的水泥地上,怕是心裡也這般涼吧!

這就是現在計算機模式的人們,人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原本該有的同情心,這,何其可悲,又何其可嘆!

何必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篇8

國一作文 ,896字

我並不贊同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便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而罔顧後果。人類適當地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反而於人類社會有益。

眾所周知,計算機的思考方式,是根據其被輸入的二進位制數碼指令作單調判斷,只有“是”與“否”,絕對理智。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都是在走向絕對理智的道路上前進。舉“同態復仇”為例,古巴比倫文明將其鐫入法典明文許可,儒家亦曾高呼“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鼓勵手刃仇人,現代文明卻不約而同地逐漸反對這種原始的做法,用司法機關統一的量刑取而代之。這樣的改變從某個角度看來,豈不是變得像計算機一樣,無論加害者先前如何對待受害者,受害者都只能堅決執行“報警處理”,擯棄委屈、憤怒與仇恨?但它實際上增添了對可能只是一時失手犯錯之人的同情與包容,樹立了不以個人一時感受為計較而以公平客觀來評判對錯的更理智的價值觀。

除絕對理智外,邏輯周密也是計算機的思考方式所展現出的特點。當我們由“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推匯出“木之性日以離”時、當我們由“欹其直枝”“刪其繁枝”推匯出“梅皆病”時,我們焉能放任自己摧殘樹木梅花?若所有人遇事都先像計算機一樣循著程式執行步驟,將每種輸出結果推導一遍,哪怕許多人因此唯結果、利益驅動,社會便能減少許多衝動、短時帶來的禍患。

換句話說,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更有助於培養價值觀和同情心,更明確自己每個行為的後果。

事實上,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同時讓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正是目前社會主流所推崇的兩個方向。前者自不必贅言;後者,美國一位著名教授更提出了“計算思維”這一概念。我國目前鼓勵中小學生從課內至課外逐步培養應用“計算思維”的意識,既有研究問題時思路清晰、結論完備的意義,更旨在進一步推動人們在生活中像絕對理智與邏輯完備靠近。

當然,只有0與1、非是即非的決策可能會讓一部分最終做出好結果的人仍顯得冷血可怕,然而,很顯然,人類永遠無法拋卻與生俱來的情感而成為徹頭徹尾的機器。更何況,完全不具備“計算思維”,偏聽偏信便憑一腔熱血“替天行道”的“江湖任俠”,恐怕更是令人頭痛、害怕的現象吧?

總而言之,“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並沒有那麼可怕,何妨任其自然,又何必擔憂呢?

不能讓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篇9

國一作文 ,987字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人工智慧會使機器人擁有人類一樣的大腦。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他更擔心的是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這樣的擔心是有必要的。

的確,比起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可能性,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可能性更大。計算機的創造者是人類,被創造的事物,絕不會超越創造者。計算機是死物,它所擁有的僅僅是一段程式,沒有這段程式,計算機就只能是一塊廢鐵,毫無用處。而人類不一樣,人類的大腦是飛速運算著的,是活。故相比起死物,肯定是作為活物的人類更加先進和靈活。因此計算機只會按照自己被設定的程式去運作,而並不會被外界影響,但人類受到外界的影響是很深刻的。

人工智慧的發展使社會中許多過剩勞動力不復存在,緩解了社會壓力。但也更容易使社會變得機械化。比如,投放在餐廳裡的機器人根據程式只能做一些固定的勞動,不能像人類服務員那樣,對顧客噓寒問暖。再比如在售票處工作的機器人,只能做一件售票的工作,不能像人類服務員那樣一一解答顧客的問題。久而久之,社會就會變得機械化。社會風氣會被計算機影響,人類更會受其影響,從而變得機械化。

當今社會倡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並不是人際關係的疏離化,若人類發展到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麼必定會導致人際關係無法正常發展。人類是有靈魂的,有思想的,如果有朝一日變成了人類式計算機,那人類就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因此,在如此快速的發展之下,人類向計算機發展的態勢必須被消滅。其實就當下社會來說,已經有一批人向著機械化前進了。比方說有許多年輕人在各種場合都是做低頭族,對身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反而被計算機操控著生活。這樣的人已經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不顧後果,以自我的形態活著,不發展人際關係,把自己囚禁在牢籠裡,背離了正常人類的生活。

人工智慧的發展有利有弊,但我認為這樣技術的發展本身是沒有存在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人類自己。無法控制好操縱計算機的度的話,就會反過來被計算機操控。所以人類必須融入社會,而不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我希望有相關的政策出臺來預防這樣的情況發生。萬一有一天人類的思考模式變成了計算機的思考模式,那社會就不再叫社會,人類也不再是人類了。所以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同時,人類也要發展,去創造更和諧美好的生活。

人類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篇10

國二作文 ,800字

在這個人工智慧高度發達的時代裡,我們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到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讓計算機解決了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工作。這雖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引發了一個問題—人類是否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或許有人還會擔心計算機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取代人類。但我認為這個問題不用擔心,計算機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人類的智慧遠高於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裡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影子,計算機帶給了我們便捷,也帶給了我們影響。由於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人類十分有可能受其影響,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自己原先的思想。人類與計算機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人類是有生命有靈魂的,而計算機只是人工智慧創造出來的一個沒有生命的冰冷機器。如果人類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沒有了感情,試想一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人與人之間不再有溫情,世界上也沒有了溫暖,大家的交流僅限於資料的計算,這樣的地球是沒有顏色的,是無法生存的。

但人類身上的情感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會輕易地失去。雖然如今人工智慧非常普遍,但生活中仍舊有許多工作需要人類親自來完成,計算機無法替代。而計算機能做的工作人類也都可以完成,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人類並不是完全依靠計算機,也不是完全需要計算機。因此,人類所受到的計算機的影響並非每時每刻。並且人類每天都會思考,溝通,運用到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如此頻率的使用,也一定不會輕易失去,例如在日常的工作或交友中,人類一定會有開心或不開心的情緒,所以人類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情緒。

雖然人工智慧讓計算機很大限度地代替了人類的部分工作,但它並沒有完全代替人類,人類本身的情感也是不會輕易失去的,所以目前人類並不會變得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但存在很多年後,人類會真的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可能性,那樣的話,人類就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這將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所以,希望人類不要受到計算機的影響,堅持自己的想法,讓這個世界永遠充滿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