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父愛——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相關作文20篇

偉大的父愛——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篇1

讀後感 ,1165字

手中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嚼著,眼睛已溼潤了,淚花不停地在眼眶裡打轉,此時我不禁想吟誦一首小詩:“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偉大的父親,這種愛就叫父愛!”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感動無比,是愛創造出奇蹟,而這種奇蹟是來自偉大的父愛!文中講的是發生在美國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感人故事。讀著讀著,我被文中的父親這種偉大的父愛感動得流下眼淚。

“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的父親,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在廢墟不停地堅持挖掘38個小時。多麼堅忍不拔、決不放棄的父親!多麼偉大的父愛啊!“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這句話是父親對兒子鄭重的承諾,是凝聚著深沉的父愛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哪!父親,他成為一座大山,偉岸、堅強、執著!

文中父親這種深沉的愛一次次深深地感動我,使我思緒萬千……

一直以來,母愛為人們所讚頌。可父愛,又何嘗不值得讚頌呢?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要歌頌父愛的偉大更為強烈了。在我的成長的過程中,我的父親對我的愛像一盞明燈,在我碰到困難時,為我照亮前進的路程;它的愛更像一輪紅日,在我籠罩迷茫時,為我撐起一片藍天!曾一段時間裡,我的數學成績有所下降,父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不像其他家長一樣一味地批評、責打,而是耐心地分析、找原因,想方設法針對存在的問題為我講解,畫線段圖,舉一反三,不厭其煩地分析著,在父親耐心地輔導下,我進步了。當我滿心喜悅向他報喜時,父親告誡我要繼續努力。

我從小體質瘦弱,父親總是為我做可口的飯菜,還不時變換菜式,使我每餐都吃得津津有味。為了我的身體健康,他每天還抽出時間陪我運動,我知道父親為我的成長付出太多太多。然而,生活在甜蜜中的我,總是那樣理所當然的享受著父母的愛,從未想到“感激”二字,甚至有時還會因為父母的一兩句批評的話

而跟父母頂嘴賭氣,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覺得我們作為兒女太自私了。

父親的愛已融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或許只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或是衝你痴痴地傻笑,給你一個滿懷的擁抱,卻流露出不盡的愛。讀完《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文章,我感慨萬千!父親的愛無怨無悔、崇高而又偉大!

千言萬語難以表達父愛的偉大,我要獻上一首詩獻給父親,並祝願天下所有的父親都永遠健康、快樂長壽!“父親是一座山,胸懷寬廣,容納百川;父親是一把傘,為兒女遮擋風雨,使兒女遠離災難;父親是一艘船,載著兒女們,乘風破浪,駛向愛的彼岸……”我決定要好好學習,用我的成績,用我的行動來報答父親對我的愛!

讓我們永遠記住,在這世界上,有一種愛同母愛一樣最值得珍惜,最值得回味,它就是—偉大的父愛!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篇2

讀後感 ,376字

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讓我感受到了深厚的父愛。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是父親常常對阿曼達說的話。當地震發生時,“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不顧自己的生命,衝向他兒子的學校,他想起對兒子說的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讀著讀著,我彷彿看見了父親對兒子的愛,彷彿聽見了父親對兒子說的話。讀著讀著,自然想起了父母對我的愛。

平常爸爸場給我買很多玩具,可我很少玩。可爸爸還是一如既往的照例行事。除了這些,他還每個星期六送我去上英語課,不論是傾盆大雨,還是豔陽高照,他都會按時送我上課。他還會做很多好吃的東西,如手抓餅、蛋炒飯、滷雞蛋……我吃在嘴裡,甜在心裡,體會到了“父愛如山”。父愛是一座山,那兒女就是花草樹木,山擁抱著、養育著、保護著花草樹木。爸爸對我也是如此。

這篇課文通過一個真實動人的事情,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篇3

讀後感 ,501字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一起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感受頗深。

文中講述了在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地震之後,兒子不幸被坍塌的校舍掩埋了,父親化悲痛為力量,憑著自己的頑強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救出了連同自己孩子在內的十幾個小孩。

我深深地被這位父親的行為所震撼,在災難降臨的那一刻他能如此冷靜,如此堅持,這是一份怎樣的信任和默契支撐著他?又是一份怎樣的執著驅使著他?

還記得那年暑假,爸爸帶我去北京旅遊,在參觀故宮的時候,由於我好奇,不知不覺就和爸爸走散了,等我反應過來,茫茫人海哪看得見爸爸。我心慌、緊張、惶恐的不由哭了起來,我站在原地一邊哭一邊大聲喊著,好一會看見神色焦急的爸爸一邊四下張望,一邊不時的詢問路人,還時不時的大聲喊著我的名字,我看見了爸爸,顧不得

臉上的淚水,狂奔過去,爸爸欣喜的一把抱住我,連聲說:“都是爸爸不好,都是爸爸不好,別怕,爸爸來了。”一邊撫摸著我的後背安慰我。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我還那麼無知,根本無法理解這是一種愛,一種信任。想想平日裡還因為一些小事錯怪父親,甚至對父親抱怨,實在是慚愧。學了這篇文章之後,我覺得更應珍惜這份愛,這份信任。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篇4

讀後感 ,480字

最近,我反覆地在讀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因為它教會了我許多道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1949年發生在美國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

這篇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特別是讀到“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一句話時,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這句話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還是支撐父親不顧別人的勸阻,冒著巨大的危險,在瓦礫堆上挖掘至少38小時,不吃、不喝、不睡的動力來源。這句話給了兒子重生的希望,使他能在廢墟中克服了恐懼,並反過來安慰同學。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先想到的是“讓我的同學先出去吧!”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這對了不起的父子共創了神話般的奇蹟。

這不禁想起我的父親他也是這樣愛著我的。在我生病時,他在我身旁陪著我,安慰我;當我遇到困難時,他耐心地指導我,直到我懂為止;在我做錯事時,他鼓勵我勇敢地去改正……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父愛的偉大。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篇5

讀後感 ,505字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後,父母的愛令我震撼。

在地震中,文中的父親為了兒子的生命,不畏各種困難來救兒子,冒著生命的危險。儘管有很多人勸阻,儘管有餘震或大爆炸,儘管這位父親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令人震撼啊!38個小時中,父親不休息就已近很累了,再加上各種瓦礫、等破碎物品都有可能傷到父親,可是父親去不顧一切的去他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一次我看過的一片文章,在一次大洪災中,洪魔迅速的撲了過來,父親首先想到的是僅有一歲的女兒,把女兒放進了洗澡盆裡,但因自己腿上有傷,力不從心,所以只好順流而下,突然,父親發現了一個樹幹,是三角樹杈!父親把女兒卡在中間,以求暫時的休息,但是,洪水一直在不斷的上漲,父親想:如果再在這裡停留的話,我們父女必將葬身洪流!父親為了女兒的生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兒綁在樹杈上,自己犧牲了生命。

而在我的生活中,經常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是,學完這篇課文後,我的心徹底的被淨化了,以前,我總是讓媽媽幫我找衣服,現在我都是自己找衣服;以前都是媽媽幫我端飯,現在都是自己端飯。這篇課文,讓我們學會了孝敬父母,讓我們學會報答父母。

從中我學到了:生命是有限的,而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無限的。

讀《父與子》有感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881字

這幾天,我看了德國漫畫大師埃奥卜勞恩的《父與子》。這是一部風靡全球的漫畫,雖然沒有文字的描述,但那一幅幅小巧精湛、閃爍著智慧之光的畫面,幽默而又生動,溫馨而又感人,令多少人忍俊不禁,令多少人感慨萬分,令多少人深思動容。

我喜歡那個兒子的調皮、機靈、天真無邪,喜歡爸爸的開朗、寬容、充滿童趣。尤其是爸爸能用慧眼,發現小孩的閃光點,善於利用孩子的思維解決大人的實際問題,是多麼值得敬佩。

在《汽車出了故障》一篇中,父親帶著兒子去兜風。沒開多久,老爺車出了故障。父親急忙下車,一看,原來是發動機壞了。他東修修,西修修,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兒子再也等不及了。突然,他猛地跳下車,飛速跑回家。當他踩著滑板車一閃而過時,父親茅塞頓開,也學著兒子一樣,一隻腳用力地蹬著地,老爺車竟飛奔起來。呵呵,多有趣的畫面呀!作者雖然用了誇張的手法,但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遇到困難,用兒童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大人的問題,可能就會比較簡單、快捷、方便!

前不久,我在《意林》中讀過一篇文章:一位家長讓孩子拖地。由於地髒,又不想彎腰,那個孩子別出心裁地拿出玩具遙控車,在車頭綁上一塊抹布。他輕鬆地按著按鈕,指揮著汽車工作。這是多麼驚人的想法呀!原是一件要把人累得腰痠背痛的“苦力活”,在這個孩子的創意中,竟是如此的輕鬆,如此的愜意!看來,我們不必要把事情看得太複雜,只要換一種思考方式,就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有一次,我們去上海看病。乘坐10號線地鐵的時候,竟然人滿為患,座無虛席,乘了幾站,我已是腿腳麻木,頭昏呼呼的。我看了看爸爸,無意間目光落在他的右手上。啊,拉桿箱!又方又硬的拉桿箱,不正是一個絕好的“座位”嗎?我如獲至寶,立刻從爸爸的手中接過拉桿箱,坐了下來,頓時渾身輕鬆,似乎覺得腿不麻了,也不累了。爸爸輕輕地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你真會動腦筋,不錯!”

瞧,稍稍換一下思考方式,就變得又方便又完美。如果你遇到了複雜的問題,那你也可以試著用兒童的思維來解決吧,說不定,豁然開朗,柳暗花明,萬事都簡單了,都如你所願了呢!

讀《父與子》有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921字

四月—書香之月,大街小巷裡洋溢著一股濃濃的書香之氣。在這個神聖的月份中,我有幸拜讀了外國作家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的著作《父與子》。

《父與子》描寫父輩與子輩的衝突。這一衝突在屠格涅夫筆下批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扎羅夫代表了19世紀60年代的年輕一代—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當然,在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上,父輩中的人們態度各有不同:尼古拉表現得比較溫和,希望能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但是卻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已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於懷。父與子的衝突在狹義上表現為巴威爾和巴扎羅夫之間的對立。由此,在巴扎羅夫身上塑造了時代“新人”的形象。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感觸。深深地被文中的激進分子巴扎羅夫的思想言論所欽佩,但又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嘆息。我覺得,巴扎羅夫是精神上的強者。你看,他充滿自信,生氣勃勃,具有銳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爾卡狄家的僕人們和睦相處,可這並不妨礙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後迷信;他是行動的巨人,在抨擊貴族泛泛空談的同時,自己首先從小事做起;他注重自然科學研究,他的行動有價值取捨標準:“凡是我們認為有用的事情,我們就依據它行動。”

這就是巴扎羅夫,一個英雄般的人物,最終卻在愛情挫折的面前止步了。作家屠格涅夫讓他的主人公在面對愛情挫折後一味地消沉,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最終死亡。昔日那位在貴族莊園所向披靡的勇士竟無力使自己最終擺脫消極悲觀的情緒,而英雄垂暮。

讓我在無比惋惜之中深深折服於作家構思的真實、真情和真性。任何人都逃不開感情帶來的酸甜苦辣。英雄不也是人嗎?他更有著炙熱的兒女情長。書中讓我看到了“人無完人”這一面,再剛強的人,也總會有弱點—而巴扎羅夫的弱點,就是情感。

書的結局中,巴扎羅夫死了,可這又有什麼關係?他所做的一切,足以證明,他是一個“英雄”。巴扎羅夫身上儘管有瑕疵,但他仍以不同凡響的藝術個性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在俄國文學史上他是第一個俄國“新人”形象,率先傳達出平民知識分子已成為生活主角的時代資訊。

我覺得他們倆都是英雄,都是締造、捕捉新時代降臨的奮勇開拓者。一股源源不斷的正能源已在我心中沸騰起來!

讀《父與子》有感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2字

在這個月裡,我讀了一本幽默的書,名字叫做《父與子》,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對父子。這位爸爸體型胖胖的,是一個禿頭;兒子雖然沒有什麼特長,但是卻有著調皮、可愛的性格。在這一對父子的生活裡,到處充滿了詼諧,使人一看就會捧腹大笑。

這本書裡沒有一個字,但是,卻讓你一看就會明白。因為漫畫是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去修飾的,他還是很通俗易懂的,你一看就會明白的,一看就深深地愛上它的。

這本書裡有一幅畫面最讓我啼笑皆非的。

故事的情節大概是這樣的:一天,媽媽做好飯菜準備叫兒子吃飯,可兒子卻突然不見了,於是,就叫想要急著吃飯的爸爸,把正在書房裡看書的兒子去叫過來。爸爸把兒子叫到了餐桌上,可是自己卻不見了。兒子又走到書房,定睛一看,原來爸爸正帶著眼鏡,有模有樣地在看書呢!兒子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彷彿在說:“你叫我去吃飯,自己卻在這兒看書!”看到這一幅畫面之後,肚子都笑疼了。

在生活裡,我和爸爸也是很有趣的。記得有一次,老爸帶我去釣魚,我就突然說要和爸爸來一場釣魚比賽,爸爸欣然答應了。

這不用比就知道,我一個不經常釣魚的人,倘若和一個有空就去釣魚的專業選手比賽,結果肯定是很明顯的。如果是一般人的話,看到對手那麼厲害,肯定就放棄了。可我就是要來一場比賽,因為我已經想好了對策,怎樣才能讓這場比賽輕鬆獲勝。我神氣洋洋地對爸爸說:“爸爸,你就等著輸吧!”說完,還擼了一下自己的頭髮。

釣魚比賽正式開始了。爸爸正安靜地坐著,魚竿拿著穩穩地,等待著魚兒上鉤。而我卻悠閒地在一邊淡定地吃著東西,時不時地往兩邊看。

一條大魚往爸爸那邊游去了,我立馬站了起來,往旁邊拿了一大把石頭,向爸爸那邊扔去。那一條大魚一驚,往我這邊游來了。這樣,比賽我就輕鬆獲勝了。

漫畫裡的父與子和生活中的父與女,實在讓人趣意縱生。好多天,《父與子》這一本書,令我愛不釋手,看著看著,總是會久久地沉浸在幸福與快樂之中……

《父與子》,這本讓我歡喜讓我難忘的書,不愧是一部廣為傳閱,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

讀父與子有感 篇9

讀後感 ,468字

最近,老師讓讀一本名叫《父與子》的書,結果,書裡面的一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夜晚,靜悄悄的,但,整個小區都燈火通明,其中也包括他們家。

飯點到了,母親與父親都到了,唯獨兒子沒到。

父親瞪大眼睛,伸出無名指,指向兒子的座位,說道:“孩子他媽,兒子還沒到。“

”對,孩子他爸,你去叫他過來!”母親對父親說。

話音剛落,父親就大步流量星地走向兒子的房間。拉開門,見兒子正趴在地上,腿一上一下地擺動著,他雙手託著下巴,正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書。便走過去,大叫:“兒子!去吃飯吧!”

兒子沒辦法,只好走出門去,父親準備把書放好,卻不由自主地彎下身子去看書。

兒子和母親都坐在了位子上,飯騰出的熱氣飄蕩著,夜仍是靜悄悄的。

母親一臉茫然,伸出指頭,指向兒子的房間說:“兒子,去叫你的父親來吃飯!”

兒子麻利地起身,走向自己的房間,自己的父親正趴在自己剛剛看書的地方,津津有味地讀著自己的那本書,情不自禁地皺起了眉頭,隨即又啞然失笑了。

夜還是靜悄悄的,在月光之下,映著一間開著燈的房間。

這個故事,我看了又看,看了好幾遍,因為,我家也經常是這樣的。

讀《父與子》有感 篇10

讀後感 ,480字

在我的床頭總是放著一本我最愛的書,它就是德國漫畫家埃奥卜勞恩所作的《父與子》。

這本書雖然一個字都沒有,但是通過一幅幅幽默、滑稽而富有哲理的畫面,向我們講述了父親與兒子之間發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一個個故事幽默、生動、易懂,讓我愛不釋手。

每次開啟這本書,都不由的讓我想起和爸爸之間的趣事。在生活中,爸爸更像是我的朋友,我們一起玩,一起去植物園散步,一起去買菜,一起踢足球……

記得世界盃期間,我千叮呤萬囑咐老爸:夜裡不管多晚,我睡得多香,一定要把我叫醒看球賽,爸爸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便安心去睡了。

第二天一睜眼,天都亮了,可爸爸還在呼呼大睡,聽媽媽說爸爸昨晚看球賽到凌晨4點,讓我安靜些。可我早就按耐不住了,媽媽的話還沒落音,我就衝進爸爸的房間,掀起被子正準備找老爸算賬,爸爸卻翻了個身,一把把我抱住,暈呼呼地說:“兒子真……好……,來……來陪爸爸睡……睡會……”跟著又是鼾聲大作!我被老爸粗壯的胳膊圈住,動彈不得,也是哭笑不得。

我的爸爸可愛吧!

我非常喜歡《父與子》中幽默善良的爸爸,但我更愛在生活中陪我開心,伴我成長的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