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李白相關作文20篇

偶遇李白 篇1

國一作文 ,1704字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作為一個資深小吃貨,怎麼會錯過這個出去吃飯慶祝節日的好機會呢?媽媽卻說我已經是青少年,不再是兒童了,不同意帶我出去吃飯過節。我用我那三寸不爛之舌,企圖說服媽媽請我出去吃飯,可是,自始至終我得到的回答只有兩個字—“不行!”

正當我垂頭喪氣地準備回房間寫作業的時候,天空飄來六個字……

“出去吃飯可以……”

我瞬間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心地跳了起來:“真的假的?”

我?N瑟地想:哈哈哈,看來媽媽還是被我求到心軟了,感謝CCTV,感謝嘉佳卡通,感謝我的三寸不爛之舌……

“為了豐富你的寫作素材,下午六點前,寫完除隨筆之外所有作業,就帶你出去吃飯。”媽媽笑著說。

我瞬間像洩氣的皮球一樣,蔫了下去:“啊!這不可能啊!太難了吧!”

“這個條件你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媽媽壞笑著說。

我只好妥協:行吧,還是有點希望的,如果寫不完的話,再求媽媽。想到這兒,我就以飛一般的速度跑回書桌前,開始完成作業大計……

值得慶幸的是,寫完剛好5:57分!耶!差三分鐘!出去吃飯的計劃差點就要泡湯。

目的地在海雅繽紛城,到了那裡,我們開始漫無目的地尋找美食。從負一樓到四樓逛了一圈,還是沒有鎖定目標。正當我們犯愁的時候,我無意中抬頭一望,發現了一個戴著帽子的國寶熊貓,後面還跟著八個大字--李白熱滷现煮串串。哈哈,這個名字起的挺優秀的,不過我有一個問題:李白、熊貓、熱滷和串串,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媽媽迅速用“大眾點評”APP查了這家店的“底細”,我們竟然無意中偶遇了剛剛開業不久就獲得“寶安區火鍋熱門排行榜第一名”的“李白熱滷现煮串串”。我很好奇,它到底有多好吃,竟然把“海底撈”都比了下去?媽媽看到“串串”兩個字,就再也走不動了……

於是我們一拍即合,就它了!

在等叫號的時候,我研究起了選單。原來這是一家成都來的串串店,號稱:天生好(hǎo)吃,一串成名。這個口號跟我這個小吃貨簡直絕配—它天生好(hǎo)吃,而我天生好(hào)吃,哈哈。老規矩,憑直覺點餐,坐等上菜。

至於“品嚐李白”的味道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餐桌上放著一張教你點餐的“李白六招式”:第一招選鍋底,第二招點熱滷,第三招,拿串串,第四招,挑酒水,第五招,調油碟,第六招,香嘴巴。我們一步一步地照著做,唯一不明白的就是香嘴巴。後來我們發現桌上每人有一罐香油,可是也不知道怎麼把嘴巴弄香,也不好意思問服務員。

“這些細節就不要在意了啊。”我跟媽媽說。

“好吧!”

第一個上來的菜是小土豆,金黃金黃的小土豆上面鋪著一層紅彤彤的辣椒麵,最上面撒了一些綠色的蔥花,看起來誘人垂涎三尺。我夾起一塊嚐了一下,沒什麼特別的味道,但在我蘸了一點辣椒麵之後,再一吃,媽呀!真是人間美味,我從未吃過如此帶勁兒的土豆呢!

第二道上來的是熱滷豬耳朵,這道菜還要一段自信的廣告詞:“驕傲的是肉質,從來都是緊緻爽脆!”嘗一口,滿滿的膠原蛋白在嘴裡膨脹,脆骨嘎嘣嘎嘣脆。唯一的差評就是分量有點少,一份根本不夠我吃。

接著上來的是“糾結千層肚”,這是媽媽的菜。當媽媽吃完第一口,臉上出現了幸福的笑容,接著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突然聽見媽媽說了一句:“差評!差評!份量太少了,還沒嘗明白味道呢!”

哈哈,真是母子連心啊!

正當媽媽在埋怨抱怨千層肚太少吃不過癮的時候,一桶紅油微辣串串端了上來,各種葷素串串浸泡在紅油鍋底裡,散發出一陣一陣香麻的味道,媽媽瞬間放棄了抱怨,一頭扎進了串串堆,認認真真地跟串串們在交流著……我淡定地抓出了豆皮串串,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然後就辣出了天際……

正當我們母子倆辣得吸溜吸溜的時候,解辣神器--奧利奧冰湯圓甜品端了上來。冰沙上面鋪著香酥的杏仁片、軟糯的紅豆、雪白的冰湯圓,再加上這道甜品的靈魂--奧利奧餅乾。一勺入口,各種香甜、各種冰爽在舌尖迴盪,完美地化解了剛剛的勁辣。

“啊,真爽!下次一定要點兩份糾結千層肚!”

“啊,爆爽!下次一定要點兩份熱滷豬耳朵!”

……

為了弄明白什麼叫“李白第六招式香嘴巴”?李白、熊貓、熱滷和串串,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決定下次再來!

偶遇李白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714字

傳說“白公山”上有一個可怕的禁區,很多人都去救自己的兄弟,凡是進去的人都再也沒能出來。

我有一條獵狗,名叫小腦袋。我準備帶它去探險。於是,我和小腦袋來到了“白公山”。走著走著,我就迷路了。

這時我遇到了白公,白公告訴我:“往前100米,向左拐彎前進100米,就到禁區。另外,我看你這麼有勇氣,我這有一個禮物送給你。”原來是一個心型的棒棒糖。我歡喜地接過禮物,謝過白公,走進了禁區。突然,我感覺一股力量迎面而來,頓時,我和小腦袋像個氣球飄在天空,飛進了那一眼望不到底的門裡……

降到地面後,小腦袋嗅嗅地面,“旺旺旺”地叫著,讓我往前走,這時不遠處傳來“嘩嘩”的流水聲,空氣中瀰漫著霧氣和水珠,十分清新。

哇!原來是唐詩中描述的廬山瀑布啊!遠遠望去,廬山瀑布像掛在山前的一條大河。激流從很高的山崖飛瀉下來,時而又像晶瑩的緞帶,讓人覺得就像是銀河從九天飛落下來。這樣的風景真是優美啊!

再走進一點,耳邊傳來一陣陣吟詩聲“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竟然是李白站在船上吟詩。只見他戴著一個有雙耳朵的白色帽子,身穿雪白的“連衣裙”,腰間還繫著一根腰帶。最引入注目的是他握著一個酒壺,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全神貫注地盯著河面,吟著詩,頭還一搖一搖呢,很是陶醉……

“旺旺旺”一陣狗叫把我嚇了一跳,睜開眼,我躺在自己的床上。哦!這只是我的一場既刺激又充滿樂趣的夢啊!

偶遇小白狗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40字

我和狗好像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經常有一些我不認識的狗都會見到親人似的奔到我懷裡撒嬌。

那天,我遇到了一隻讓我終生難忘的小白狗,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它一見我就歡快地奔向我,坐在我身邊的小白椅上。白色的卷卷毛和椅子上的白漆融為一體,兩隻黑珍珠似的大眼睛就像兩顆烏溜溜的黑珠子,鑲嵌在白白的捲毛中,十分惹人喜愛。

我叫它小白,它瘦弱的身材,在風中瑟瑟發抖,“汪嗚汪嗚”地叫,雖然我聽不懂狗語,但心底有個聲音告訴我,它是在說:“我好冷啊!”我心疼地把小白抱在懷中,撫摸著那細膩的白毛,輕聲安慰道:“小白,別叫了,乖,乖!”小白似乎明白了,伸出舌頭舔了舔我的手,乖巧地躺在我的懷裡。

片刻後,小白狗儼然成了我的小跟班,我走到哪兒它就跟我到哪兒,見到大狗對我凶,小白就呲牙咧嘴地對大狗一陣狂吠,彷彿在說:“不許欺負我的朋友!”儘管大狗比它還高,但它卻毫不畏懼。

正當我和小狗玩得開心時,它的主人來了,那位阿姨把小白接走了,小白對著我汪汪地叫了幾聲,彷彿在和我告別。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心裡難過極了,雖然我們相處只有短短几個小時,但小白是我見過最好最乖的狗狗。小白的離開,彷彿帶走了我的整個世界,等我反應回來,我的身邊早已沒有小白的身影。

我順著小白遠去的方向奔去,希望能再見它一眼,可寂靜的小巷子裡沒有一個人,靜得讓人發慌,讓人害怕。一陣冷風從小巷盡頭吹來,彷彿在告訴我小白並不在這裡。

我失魂落魄地走出小巷,漫無目的地向池塘邊走去。路邊有一大片油菜花田,將近一米的油菜花金燦燦的,可這樣美麗的景色卻仍舊吸引不了我,我的心裡只有小白。突然,耳邊響起了那熟悉的叫聲,“汪,汪嗚汪”,我驚喜地轉過頭,一隻小白狗從油菜花田中跳出來,嘴裡咬著一株油菜花。

“小白!”我驚喜地叫起來,蹲下身去,接過它口中的油菜花,輕輕叨唸著:“小白,你別走好不好?下次還來這兒一起玩。”小白狗舔了舔我的手,發出稚嫩的“汪汪”聲,似乎答應了我的請求。

池塘畔,一人一狗。夕陽西下,血紅的霞光給小白雪白的衣服上染上了一層鮮紅。一路上我一直抱著小白,生怕一不小心它就從我懷中消失。天黑了,小白狗該回家了,我把它放在地上,輕聲說:“小白,快回家吧!你的主人該想你了”。小白似乎聽懂了我的話,三步一回頭地走了。

我的偶像李白 篇4

國一作文 ,1189字

一千多年前,唐代最鼎盛的時候,誕生了一個不凡的人。他戲劇的一生,創作了無數的詩歌;他豪放的風格,立起了輝煌的豐碑。他,就是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幼隨父遷居,年少便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他,雖被玄宗賞識,卻不予重用;傲視權貴的他,酒醉令高力士脫靴;身患重病的他,在晚年寫下《臨終歌》便逝世,享年62歲。

他的一生雖短暫匆匆,卻無比傳奇!活出了意義,活出了價值,令我敬佩不已。

一世詩篇

他被譽為“詩仙”,他的詩與裴?F的劍舞,張旭的狂草合稱為“唐代三絕”。他年少作詩,年少輕狂,許多都成了不可超越的經典——《將進酒》、《俠客行》、《行路難》……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出了他的豪邁;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了他的樂觀。

他的詩大多如雄瀑激流奔放激昂,大有一瀉千里的氣勢,可也不乏浪漫主義色彩的詩篇,他的詩在我們懵懂未開之時,便耳熟能詳。我們遨遊其中,快意其中。

一斗美酒

他愛酒,更愛飲酒。“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他是多麼的放蕩與瀟灑呀!可有時候想起朝廷腐敗、權貴奢侈、百姓困窘之時,他也會舉杯消愁,與酒分享他的愁苦。

雖一路坎坷,可他依積極樂觀,他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那自信的心態,怎能不使我崇拜?

一曲長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的長歌,如這飛瀑流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再難,哪能擋住他的腳步?

他一路高歌過來,飄逸無比,是他的長歌,使我知道了,面對挫折不要退縮,敞開心扉,高歌一曲,勇往直前!

一劍天涯

很多人只知道李白是詩仙,是文人,卻不知他還是一代劍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表現了劍客高超的劍術,而在現實中,李白的劍術也毫不遜色,僅次於裴?F,居唐朝第二。他的劍在詩歌裡懲惡揚善,在現實中也爐火純青——“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

一世詩篇,一斗美酒,一曲長歌,一劍天涯。他文武雙全:“酒入豪腸,七分釀成的日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他的詩裡,我品味出了他的放蕩;他的酒中,我咂摸出了他的喜愁;他的歌聲,我聆聽出了他的豪邁;他的劍氣,我驚覺出了他的光芒。

這就是李白,一個傳奇的人物,雖過千年,仍傲視風霜。在我心中,他依然對著明月船頭詠詩:左手提壺,右手拿劍,長歌一曲,仰天大笑。

他是我心中的偶像,唯一的偶像,永遠的偶像。

當蘇軾遇上李白 篇5

高二作文 ,1854字

黃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長陰。

天若有情天亦老,遙遙幽恨難禁。

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題記

秋日,風捲林梢,夾著些許涼意。扶過碧波,蕩起層層漣漪,雖是輕波微讕,卻足以蕩起綿綿秋意,只餘下惆悵三分,兩分失意,一分幽恨。

江晚亭邊,淫雨霏霏,蕩不盡離愁別恨;綿綿秋雨,落在指尖,令人寒意倍生。悽悽風雨,打在一張寫滿滄桑的臉上,打在一尾千年瑤琴上,卻落在席中一杯濁酒裡。他,憑欄而望,明亮的眸子卻慢慢黯淡了下來,是看到了大宋悲哀的前景而自己又無力迴天的惆悵,還是千年知己未到的嘆息?抑或,都有吧。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浪漫的歌聲伴隨著清脆的足音在霜風秋雨中顯得格外好聽,猶如一支小夜曲,輕緩,柔和,悠悠地迴旋在空際,飄進了憑欄人的耳中,他知道是故友的來臨,是自己等待了千年知己的到來。於是,蘇軾慢慢轉身,目光也漸漸明亮起來,但見李白襲一襲白衣而至,邊走邊歌。他,還是跟從前一樣,蘇軾心裡想著,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臉上的笑容如蓮花般在蘇軾面龐上緩緩綻放,仿若不曾有過哀傷和迷茫。他欣喜,因為李白的到來,因為知音的難求。他忙撐一把油紙傘迎上去,並向李白遞去,而李白卻將傘拋向空中,百轉千回,劃出一條靈動的弧線,而他卻仰天長笑,大步走向亭中,盡飲一杯中清釀,連聲讚道:“好酒!好酒!”

蘇軾慢慢走向亭中,惟恐亭外的秋雨浸溼一片衣袂。他細細端詳著李白那俊秀的面龐。他,還是從前長安街的遊俠,臉上盡顯不羈與豁達。“東坡兄,一別數十載,悠悠歲月難渡。聞君仕途坎坷,雖抱經天緯地之才,懷兼濟滄海之志,卻連遭小人陷害,不可謂不令人傷之。”李白的一席話將蘇軾拉回了現實,沉吟良久,才緩緩道:“唉,君之言是也。變法圖強固不可少,但仍循序漸進,否則,不但無益,反而生害。貶謫黃城,客居他鄉,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雖如此,終抱用世之心,豈惜衰朽殘年而不為國效力?”

李白慢慢斟上了一杯酒,隨手拈起一朵殘菊,放在鼻邊嗅了嗅,自言自語道:“人應若此。”蘇軾不解。

李白緩緩道;“菊,花之隱逸者也,向日淵明歸故里,多詠其以抒己懷,喻己之清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菊發於嚴寒之中,立於清秋之際,於獵獵西風中,臨霜獨立,傲視世間萬物,不為世俗所動,不被紅塵所染,寧可枝頭抱香死,又何曾吹落於北風中。落木飄零,殘菊猶立,片言無訴,將一縷清香溢於乾坤中,留於世人心房。休言舉世無淡者,解語何妨片語時。人若效之,當於青山綠水間吟詩作賦,臨古蹟而抒懷。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柳綠如煙中筆墨生香,若此,足慰平生。”

蘇軾聞之,默然無語,他想起了烏臺詩案,想起了那場穿越十年生死的依戀,想起了仕途黑暗的難容。也許,他一開始就錯了,他不應該出川,更不應該出仕。繼而,他仰天長笑,笑自己的往昔,笑政治的腐敗與無能,笑聖上不辨英才的愚昧。然而,他卻清醒地感覺到臉上有一股清涼的液體緩緩流下,沒錯,是從他的眼角溢下。是的,他有太多的放不下。他放不下天下的百姓,放不下自己已熱愛了幾十餘載的國家,放不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任。

他不是李白,他沒有李白的那份自信與浪漫。李白是天上的謫仙人,而他自己,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寒門仕子。李白,身處盛世大唐,而自己又生不逢時,偏逢內交外迫之際,而自己又抱一身經天緯地之才,怎能坐視國家衰亡而獨逍遙於天地之間?

“太白兄,君之言甚善。然軾身處國家動盪之時,焉忍著國覆而己之身存乎?值此國家危難之時,存亡之秋,雖芥末之士,猶思報國,而軾向以宋之士子自處,又豈能因國家禍亂而遠趨之?”

李白聽後,長笑不已,將手中的一隻殘菊拋入雨中,任流水悽風而逝。滿飲手中一盞清釀,越過小桌,端坐於琴前,撫一曲千年古曲,奏一首翠綠的歌,歌中有高山,有流水,有古亭,也有他自己。一曲終了,他踱至案邊,鋪開一卷素白如雪的宣紙,用鵝毛墨筆輕輕書寫:“筆纏情,墨牽魂,書畫琴文,共留萬代清風姿。”字跡如行雲,如流水。

寫畢,踏著一腳的清幽而去,邊走邊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他,也許只屬於青山綠水,蘇軾自言自語道。

蘇軾呷了一口手中的濁酒。踱至案邊,看罷,喟然長嘆曰:“識吾者,惟斯人矣。”他知道,這是李白在告訴他,為官處世應若菊花,千金不動其心,威武不移其志。想到此處,蘇軾嘴角泛起一絲微笑。

秋雨依舊,小亭依舊,人物依舊,而情卻不依舊。悽悽風雨,令人窒息,而亭中人目光如炬,琴聲悠揚…

歷史車輪滾滾西逝,流水,落花,人間,李白,蘇軾,也許不期而遇終!

當李清照遇上李白 篇6

高二作文 ,1561字

秋風帶著滿腔的愁緒殘落黃花一地,歲月磨去了她的稜角,留下滄桑的味道。往事不斷在腦海裡翻湧,淚水浸溼了眼角。倚窗望著迷濛的天空,希望天空有她找尋的珍貴的幸福。

突然,一陣疾風帶走了載滿回憶的絲絹,它是歲月的積澱,是她一生最珍貴的信物。她追啊,追啊,汗水讓她忘記了傷痛,壓抑的心得到了幾十年來唯一一次的釋放。終於,她在湖邊拾回了她的絲絹,卻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落日的餘暉撒落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河畔的金柳像夕陽中的新娘,美麗動人。悄然間,竟不知自己遺失了這麼多的美好。

隱約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歌聲,歌聲裡傳達出的是她很久都沒有感受到的快樂。她快步向前,只見一位男子身著白衣,舉杯痛飲。她心想:自古以來,文人雅士便借酒澆愁,卻往往是舉杯消愁愁更愁,他是否也跟我一樣,深陷愁緒的泥潭不可自拔,所以才想用酒水掩蓋淚水?

秋風帶著縷縷清香,吹醒了李白的酒意,看見眼前滿面愁容的女子,他便說:“這不正是恐雙溪的舴艋載不動她滿腔愁緒,人比黃花瘦的女詞人,李清照嗎?”她一臉茫然:“為何你認得我?”秋風在天空中盤旋繚繞,像李清照此時心中解不開的繩結。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空氣不知怎麼地變得沉悶,沉悶得讓人緩不過氣來,李白從酒意中清醒,迷茫的眼睛卻可以清晰地看出臉上的笑意,他又要舉杯飲酒,李清照卻道:“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李白大笑,揮一衣袖說:“我可不是借酒澆愁,自古以來,一個“愁”不知愁煞多少人,其實人生不該有太多的憂愁陪伴,儘管人生有太多磨難,當我們仕途不濟時,依然可以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當我們遇到坎坷時,我們依然自信地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是一種幸福而不是簡單的消愁。”李清照看著他堅定地目光,眉開眼笑,身上散發的氣息讓人感受到少有的快樂,那絕不是假裝什麼傷都沒有,不讓眼淚往下流。

面對眼前這個樂觀的賢士,使她在那一秒忘記了憂傷。她向他問道:“人生就像一條泥濘的道路,痛苦永遠多於快樂,不是嗎?”李白笑道:“是啊,人生是有太多的痛苦,所以我們更要學會自己找尋快樂,假如你錯過了皎潔的月亮,不要悲傷,否則你將錯過閃爍的星辰;假如你錯過了故事的開頭,不要悲傷,否則你將錯過完美的結局;假如你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不要悲傷,幸福最終會敲開你的門扉。”“真的嗎?這是真的嗎?”李清照反問著,“如果花兒凋零了,春還在嗎?如果人生的扁舟覆水,岸還在嗎?如果夢破碎了,幸福還在嗎?幸福屬於我嗎?”

時間是最偉大的治癒師,你又何必糾結於往事,而陷入愁悶之中呢?其實幸福很簡單,只要你敞開心扉去接受它。

突然,悠揚的簫聲從耳邊響起,明月也漸漸爬上枝頭,銀輝透過一片片樹葉,對映在草地上像一顆顆璀璨的星辰,一切是這麼的寧靜美好。她靜靜地躺在草地上,會心地笑了,她想:這應該就是幸福的滋味吧。簫聲像一首催人振奮的進行曲,激活了她身上每一個沉睡的細胞,不知不覺中,她舞動起來了,飄逸的羅裙在風的陪襯下,像一汪翻湧的湖水,靈動美麗。她好想時間永遠定格在這個幸福的時刻,原來幸福真的這麼簡單。

但時間永遠不會眷戀幸福,該分別了,但,是帶著笑意的分離,這次地相遇雖然只是漫漫人生中一個簡短的片段,卻是李清照一生都無法磨滅的回憶。臨行前,李白贈給李清照一句話:幸福離你並不遙遠,只要你願意去找尋。李清照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身影消失在盡頭。

李清照重新回到這個物是人非的地方,沒有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滋味,她清掃了滿院凋零的黃花,載上了美麗的向日葵,綠藤纏繞房屋。她時而在院中漫步,時而在窗前晨讀,時而跳動優美的舞姿,她覺得自己太幸福了,儘管回憶還在上演,但李白教會了她從痛苦中找尋幸福。

平凡的幸福需要我們珍惜,痛苦孕育的幸福更彌足珍貴,不要讓悲傷迷離了雙眼,幸福就在前方。

遇見李白 篇7

國二作文 ,592字

一個美麗的午後,我與你初次相遇。

那天我趁爸爸不注意,偷偷溜進了他的書房“探險”,我在那個舊舊的大書櫃前駐足。書櫃上全是一些老書,都是爸爸學生時代的摯愛,聽他說,這叫“經典”。空氣中瀰漫著好聞的油墨味道,一束陽光自窗間投下,連飄舞在空中的灰塵也帶些神聖的意味。我踮起腳,隨手抽出一本書,便是你。純白的封面,狂草書寫的兩個大字鳳舞龍翔,有種震撼人心的美。“李白”,初會識字的我喃喃念起,卻不知其中蘊含的深意。我只是驚奇於一向做事粗糙隨性的爸爸竟會單獨給一本書包上書皮。我好奇地翻了翻,可明明字差不多都認識,但就是讀不懂。

我不捨地把書放回原位,小心翼翼地,這些“探險”我沒有向任何人談起,但這本書卻在我心中生了根。我是如此急切地想要知道,“李白”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讓嚴厲的爸爸如此珍惜!

漸漸地,我知道了,李白是一個大詩人,寫了很多詩。我也學著去背詩,用心去感受詩情,用心去對話李白。我感慨李白曾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自信,也為他“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豁達灑脫而暗暗讚歎。

長大的我,讀李白,不僅僅是讀他的詩,更是在品他的人格魅力,生命格局。我佩服他的才華橫溢,豔羨他的放浪形骸、隨心所欲,有時也會為他的懷才不遇而暗暗揪心。是李白給了我面對挫折的正確態度,使我學會樂觀面對生活。與這位千百年前的古人隔空對話,莫名的,我總能靜下心來。

遇見李白,是我一生最美麗的相逢。

我與李白的相遇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6字

在安陸市西北的煙店鎮,有一座山,名叫白兆山。據說,這座山是太白金星的一顆棋子墜落人間幻化而成。山上樹木蒼翠,峰迴路轉,鳥語花香,甘泉流長,風景十分優美。唐代大詩人李白留戀於此,便住了下來,飲酒寫詩,娶妻生子。而我,也是在白兆山上,和李白三次“相遇”。

2009年,那年我四歲,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我第一次去白兆山。那時我還小,聽他們在車內談起李白,我不禁好奇地問了一句:“李白是誰呀?”惹笑了大家。車到山腳下停住了,媽媽指著一座青石像告訴我,那就是李白。爸爸還和我講起了李白的故事:公元727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落魄金陵。一個朋友跟他談起了雲夢古澤的綺麗,勾起了他的嚮往之情,於是他慕名來到了我們安陸……看著那個留著鬍鬚,衣袂飄飄的雕像,我記住了這個人,他就是李白,一個偉大的詩人。這是我和李白的第一次相遇,初聞李白之名。

2013年,那年我八歲,我和爸爸媽媽陪他們的同學第二次去白兆山。這次和我之前印象中的大不一樣,山腳下的那座李白雕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山頂上一座巨大的李白石像。他一隻手背在身後,一隻手握著身上的佩劍,目光如炬,深情地眺望遠方。他是在眺望遠方的故鄉,還是在遙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他是在想念那個桃花潭邊為他送行的汪倫,還是在思念那個“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好友孟浩然?或許都不是。他在凝望安陸。曾讓他酒隱於此,蹉跎於此,紮根於此的故地,又怎能不讓他駐足呢?這是我和李白的第二次相遇,靜觀李白之像。

2016年,這年我十一歲,與學校的老師、同學們一起,我第三次去白兆山。在安陸李白紀念館內,我瞭解到了李白的身世,知道了他和安陸的淵源。看著那些圖片和文字介紹,賞著那些栩栩如生的場景,李白彷彿就出現在我的眼前,引領著我閱盡他的一生風華。公元762年陰曆十一月,安徽當塗採石江上,李白醉在了江中的那輪明月中。他自然,他浪漫,他豪邁,他狂傲,他灑脫;他是遊俠,是劍客,是隱士,是詩人,是酒仙……原來,李白不僅僅是個詩人。這是我和李白的第三次相遇,品李白之人。

李白啊,我心中的青蓮居士,希望在我成年之時還能與你再度相遇。那時,我將與你推杯換盞,共敘萬丈豪情。

當李白與李清照相遇 篇9

國二作文 ,541字

傍晚,海上懸著一輪明日,李白坐在蘆葦蕩旁的石上,緩緩念道:“日如鴻光,勝似星辰千萬光輝。”他站起身,感嘆道:“烈日如此,萬千光輝融一物,永不熄,照輝長江千萬裡,實為人間之神物也。”

此時,在李白後面,傳來一陣嫋嫋歌聲:“婉約之輝,柔和似紗,輕撫萬千垂柳。似慈母,關懷萬物,柔情似水。”李白有些不滿道:“如此烈日,何來‘柔’字?它不失雄壯、巨集偉,勝過千萬光輝。”李清照一笑,道:“您是?李白大詩人?”李白撫了撫須,答道:“正是,久仰易安芳詞。”

李清照柔情一笑,輕豔萬物,美絕芳華。道:“傍晚時分,烈日之巨集已失。最烈時,應為正午。但此時,婉約之氣環繞,為甚。”李白指著江水,笑道:“看,因日之光輝,將此江水鍍上了一層層碎金,頗為有些耀目。如此景觀,怎不巨集偉?”

談論間,忽然,一個老者走來,將漁竿丟擲。太白走上前去,問之曰:“老人家,依您之見,此明日是為雄壯?還是婉約柔情?”他希翼地看著老者。老者盯著那輪即將沉沒的明珠看了一會,才說:“它既為雄壯,照耀無垠大海,但它亦可婉約柔情,皆為美。萬物皆有道,因果迴圈,又何來對錯之分?易安有婉約之柔美,汝有氣勢之俊朗,或明或柔,各有其光輝。”

李白恍然大悟,作揖曰:“太白受教了。”

從此,李白真正成為了一位心中有日月和大情懷的詩人。

遇見李白 篇10

國一作文 ,903字

我從一天的忙碌中抬起頭來,四肢有些痠痛,心裡十分苦悶,但找不到什麼來緩解。對於古代的詩人,我最崇拜的莫過於李白了。激昂豪邁的詩,如同他的性格,有時激情,有時浪漫。我於是順手翻開一本唐詩集,映入眼簾的便是李白那豪爽的背影……

天忽地轉晴了,我正站在一座豪華的宮殿旁邊,絲絲香氣拂面,我似乎曉得了那是另一個時代。“哈哈哈!”裡面傳來爽朗的笑聲,我偷偷摸了進去。明亮的殿堂上坐著威嚴的天子,左右侍衛持刀相襯,侍臣手執鳳扇。可一個人卻隨意散漫地坐在一邊,豪邁不羈的架勢與這宮廷的肅穆威嚴毫不相稱。那人與天子暢談一通,天子賜他一雙靴子。他卻吩咐旁邊的太監給他穿上。那太監滿面通紅,咬牙切齒地俯下身去……我靈光一閃,這不是李白蔑視權貴的那個經典場景嗎?難道這是唐代?莫非那個俊逸不羈,風骨清高的年輕人即李太白也?

我帶著疑慮走出宮殿。

幾天後,我來到一家酒館邊,巧的是又遇上了那個年輕人,正斜坐桌邊一碗碗喝著酒,時不時夾上一口鹹菜。他喝完最後一碗,便又將掛在腰間的一個葫蘆裝滿,拋下一貫銅錢,便上了路。“但願長醉不復醒!”他吟道,大步隱於暮色中。我敢肯定,這是因觸犯小人被罷官後的李白了。他那股豪邁的浩然之氣仍存,只是眼下借酒消愁罷了。

空間迅速轉換,我站在山腰的亂石上,身邊又隱約傳來有人吟誦之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一聲說得我心中明朗,它響亮,又隨性,還帶著些許笑聲,讓人感到它既像嘹亮的歌聲,又像柔和的小令。他正倚在一塊光滑的大石上,旁邊是小溪流水。他舉起葫蘆,一口飲完裡面的酒,一拂袖擦去酒漬,對天上一輪明月,吟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站在那兒,原先帶來的憂愁也隨之拂去了。我想走近跟他笑談一番,但不等張口,眼前情景便迅速模糊,時光迅速地前進……

我從書頁中抬起頭來,揉揉眼,心裡早沒了倦怠與煩惱,李太白那豁達豪邁的笑聲彷彿仍在心中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