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歷史的聲音相關作文20篇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1

國三作文 ,844字

無垠的大漠,孤獨的駝隊,昭君是否會感到一絲不安與畏懼呢?高原屋脊之上,千年的積雪,文成是否會感到一絲冷悽與落寂呢?

—題記

浩瀚的大漠,一對駱駝孤獨行向遠方,一位花季少女,纖細的玉手撫著顫抖的胸口,落寞的輕嘆著,遙望無際的荒漠,狂風捲起漫天黃沙,身邊的侍從輕嘆著命運的無情安排。這少女眼睛半眯著,目視前方,心中那個又嚮往又畏懼的陌生國度是否就在前方?那昨日的夢土,那銀鈴般的笑容是否已越來越遠?思念夾雜著畏懼,少女柳眉一皺,雙脣緊閉,兩滴晶瑩的淚水在眼眸裡打轉,淚水卻忍不住順著緋紅的臉頰而下,滑入嘴裡,好苦!

那少女便是昭君,我不曾想過,她是否喜歡這種生活;我也不曾想過,她後來生活是否安好;我更不曾想過,她是怎樣帶著思念遙望著孤漠。

漫天大雪,掩埋了一抹枯綠,車上大大小小的袋子,裝滿了種子,更載滿了父王的心願。她受父王之託前來聯姻。父王對她說:“他是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他年輕有為,必能成就大事業,他不會讓她吃苦的。”可她卻又何嘗不知,父親的真正用意!讓她獨自一人,承載著整個國家的安定,獨自走向那片陌生的藍天。她卻又何嘗不想,生活在小家的溫馨裡,她不能自私!她只能選擇走向那一望無際的白雪!

傾聽歷史的聲音,我悶心自問:將國家的安定與富足的重任壓在弱女子身上,這樣會不會太過分?當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是以她人的幸福為犧牲時,這樣會不會太荒唐?舍她人之幸福,換自己之心安,這樣會不會太自私?我曾懷疑:古代女子是否註定沒地位?!

以史為鑑,還看今朝!“自古紅顏多薄命,”我們部曾經歷過;為國“聯姻”我們不曾見過。今天,我們可以同男同學一起坐在教室,假期我們可以徜徉於山水間,不再是足不出戶的“大家閨秀”!

傾聽歷史的聲音,方知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父母可以傾聽我們的呢喃,不必為生活而苦惱。面對如此優越的物質生活,我們應該努力為自己的學習創造條件,為祖國的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傾聽歷史的聲音,給我留下許多思考,也讓我明白了許多,更讓我懂得了凡事貴在珍惜!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2

國二作文 ,648字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讓我們傾聽那偉人的聲音,正是那些聲音,吹響了民族進步的號角,譜寫了歷史一曲曲篇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一聲痛快淋漓的叫喊如滾滾春雷,震醒了孱弱的南宋政府。岳家軍何等威風,破兀朮,搗黃龍,何人不懼?那岳家軍的軍威向世人宣告:這是一隻鐵打的軍隊,華夏民族,更是一隻打不垮的民族。岳飛讓我們體悟到民族的豪邁和剛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面對元軍的威逼利誘,發出了振聾發聵的錚錚誓言。他豈不知,只要他頭一點,榮華富貴觸手可得;他頭一點,高官厚祿用之不盡。但他不,他更是深知,自己是華夏子民,是大宋臣民。他揹負的是忠誠,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氣節。文天祥讓我們體悟到民族的血性與尊嚴。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三十二歲的毛澤東面對凌亂的江山詰問蒼生,卻以其雄心壯志開啟了一個民族的嶄新的篇章。是他,領導了人民趕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國;是他,救百姓於水火之中,讓百姓從此安居樂業;是他,向世界宣告,那條巨大的東方巨龍再次騰飛。他深知,他所肩負的是民族的希望、歷史的責任,縱有前面荊棘密佈,危難叢生也毫不退縮。他讓古老而又偉大的中華民族再次屹立在民族之林,他成功了!毛澤東讓我們領悟到了民族的責任與使命。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的洪流已悠悠流過五千餘年。回望歷史,我們驕傲;展望未來,我們自豪。讓我們傾聽歷史偉人所發出的聲音,將民族的豪邁與剛強、血性與尊嚴、責任與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共同奮步前行。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3

國二作文 ,766字

靜坐書桌旁嗅著泛泛書香,翻開歷史的一角,透過嫋嫋的煙雲,我彷彿看到了你,聽到了你的聲音。

楚漢爭霸的局勢不復存在,你,項羽,昔日的英雄,也無可奈何地在烏江江畔徘徊長嘆。你面對著同生共死的戰士和眼前佳人,低沉的說:“兄弟們啊,能與你們同生共死,我死而無憾,可你們不能死,你們家中還有妻兒和年邁的雙親,請回吧!”眼前的佳人蹙了眉頭,輕輕搖頭,決絕的表情似乎在訴說“生是你的人,死亦你的鬼。”身後的戰士將一切整理好齊聲高呼“我等願同主帥同生死,共患難。”伴著聲聲激昂的宣誓手挽著手走向烏江深處,江水水聲大作,那咆哮的驚濤是你走到生命的終點,仍激昂的曲調嗎?

悠悠的琵琶聲在廣袤的草原上傳遞著,我是你,昭君,當年你入宮是卻得不到王的召見與寵愛。你黯然了,動人的嬌漸漸化作了惆悵的顰蹙,終於改變命運的機會—胡漢和親,你下定決心,去做這和平的犧牲品,即使你知道,這一去將永不復返,再也無緣見到親人,但你還是毅然去了。一望無際的荒漠中,那“千載琵琶作胡語”的悽迷清音,伴著越野下叮噹作響的駝鈴,你迂迴在荒蕪人際的茫茫大漠,那幽幽的琵琶聲緩緩飄出深宮大院的重重屋宇,和著皎潔的月光,旋轉出右眼而悽美的舞步。那幽怨的低泣,是你對故鄉的千絲萬縷的思念嗎?

輕嘆一聲“人比黃花瘦”你哭了,在喪夫的悲途中,在日益貧困的窘迫中,你卻連安穩的生活也無法得到。唉,也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呵,不知不覺春天來到,“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然而,你又沉默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那忽隱忽現的幽咽透過氤氳的香霧,迎著鏡中折射的悽清,彈奏出低沉的憔悴。你那聲聲哀怨是對夫君的思念與國家的擔憂嗎?

輕抿香茗,掩卷深思,靜靜傾聽歷史的聲音,讓那來自遠古的扣人心絃的音符,牽動你的思緒,引領你在歷史的小道上漫步,用心體會歷史的滄桑。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4

國一作文 ,1086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題記

公元220年,一代奸雄—曹操薨逝,不曾想到卻引發了危機:曹氏家族分裂了,青州軍譁變了,朝野上下、官員百姓人心惶惶。這些事如若處理不好,勢必會造成北方的再次分裂,然而,曹丕卻無法妥善解決。於是,你站了出來,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轟隆—”雷聲大作,頃刻間,大雨傾盆,猛烈的勁雨砸向裸露在外的一切。夜幕籠罩之下,那宮殿頂上的琉璃瓦頓時失去了金碧輝煌的神色,這門洞之間的青石街漸漸盪漾起興亡盛衰的神傷。夜漸深,人已眠,燈火已然闌珊,雷雨更加肆虐。而你卻渾然不覺,瘦削的身影不時閃現於窗前。

殿內,數只紅燭撐起整個房間,幽暗的燭光在低空中躍動,屋內的一切都只剩幾條淡淡的輪廓線。你垂著頭,揹著手,不急不徐地來回踱步,悵然地望著燭光,時而久久地長吁,時而輕輕地短嘆。我看不清你的眼,讀不懂你的心—你在想什麼?

倏忽,窗櫺無助地呻吟起來,窗外寒風乍起,“呼呼”聲驚得几案上的書“嘩嘩”地顫抖。書旁,是幾封展開的奏摺,一樽墨跡將幹未乾的硯臺,一杯冰冷的香茗。再仔細看,哦,原來如此。

我忽然明白了,似乎隱約地看到,你迷離的雙眼凝視著風中搖曳的燭火。火光中,幻化出兩個少年,衣衫華貴卻不整,逃似的踉蹌地跑著。周圍荒草連天,偶爾見到的幾個人也是死的死,傷的傷。他們或拖家帶口、流離失所,或妻離子散、欲哭無淚。他們不得不以草為食,以露為飲。這番情景,令兩位少年放慢了腳步,長嘆一聲,潸然淚下。

荒草依舊搖擺著,主人公卻只剩下了一位。他穿著龍袍,在百官的簇擁之下走進了一間破敗的草屋。難道天子會住在這種地方?可惜,不幸言中。戰亂之際,即使是天子,也只得“飯疏食飲水”,而這座草屋周圍,竟是餓殍遍野,死屍遍地。

“唉!”一聲深沉地嘆息將我拉回了現實。此刻,你已經走到了几案旁,正捧著一本書讀,翻開的地方正講著堯、舜、禹的故事。難道說—翌日,早朝議事,你面色凝重地頒下聖旨,擇吉日,將兩位公主嫁給曹丕,並卜地築“受禪臺”。

旬日之後,隆隆的鐘鼓聲響徹雲霄,你終還是禪了位。你被封“山陽公”,慨嘆著去向自己的封地,這是如釋重負嗎?

公元234年,你去了,悄無聲息地去了。幸運的你知道嗎?你是以天子禮節下葬的,曹睿諡你為“漢孝獻皇帝”。也許你不知道,你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早已被人遺忘。偶爾提起,也只是冠以“傀儡皇帝“的稱號。但我以為,這是不公平的。可我只能默默地嘆息,默默地把你放在心底。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5

國二作文 ,761字

烏江河畔,炙熱的太陽像怒吼的雄獅,宣洩著它的不滿。室外,紅日高照,室內嚴穆的氣氛卻壓抑著你一顆熱血沸騰,壯志凌雲的紅心。金黃的鎧甲染不了你眼中清晰可見的頹唐。

意氣風發,所向披靡的你去哪兒呢?我的眼被刺得生疼,強忍著眼中的酸澀,我哽咽的問道:“項王,我們怎麼辦?”你沒有回答,一雙深邃的眼眸靜靜的望著我,彷彿是要把我的模樣深深地烙進心底。我的心沒由的狠狠顫抖起來。沒有機會了,一切都註定好了,可真正要觸到死亡的時候,我竟會感到深深的恐懼。望著身上昂貴的羅裙,錦衣華服,再看看那雙珠光寶氣的錦制金鞋,我突然笑了,也許這就是原因吧……

“我就是死也會護你周全。”面對你突然的嚴肅、認真和堅定,我的心變得更加痛更加傷。你的深情給了我面對死亡的理由,我是多麼的幸福。“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你沉痛的吟歌,似嘆息又像是訣別,我拿起琵琶,含淚吟道:“君欲守土復開疆,血猶熱志四方,我為君擦拭櫻槍,為君披戎妝,君道莫笑醉沙場,看九州,風煙揚,江山千萬裡,烽火次地燃,掌中弓雖冷,鮮血猶是滾燙,聞說塞外雪花開,吹一夜,行路難,我織一片明月光,願為君司南,我唱戰歌送君行,將祝捷酒淺埋,待君願共醉萬場……”我的目光漸漸從你身上飄走,望向了那彷彿挑逗著我,熠熠發亮的利劍,我輕柔地端起它,看著劍中我風華絕代的面容,傾國傾城卻獨獨為你傾心,“漢冰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劍光已閃,淚水和著鮮血濺在了你的衣襟上。“虞姬”朦朧之際,我聽見了你急切的呼喊。窗外殘陽如血窗內,我願為君香消玉損。如有來生,我依舊願為君痴,只為重溫你那深情的目光。愛過來便不再遺憾,轟轟烈烈過,便笑看紅塵風起煙揚。

那一首垓下歌,就這樣蕩氣迴腸的被深深鐫刻在了歷史,永恆不滅,記敘著虞姬和項羽千古不變的愛念。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6

國一作文 ,604字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公元前202年,垓下的夜晚,四面楚歌,八面寒風,星光慘淡,月色蒼白。他來回踱步,最後的夜空夾著一絲纏綿,如水,如沙,似前塵,如舊影。

劉邦就快攻來了,項羽愁眉緊鎖,他弄不明白自己怎會輸給那一個潑皮無賴,隊伍都散了,唯獨他不能散;隊伍都降了,唯獨他不能降。

終於他退到了宿命地,一個歷史永遠銘記的地方。他茫然地盯著江的對岸,隔著滔滔江水,他依稀看到了與他一起起兵的八千江東子弟。昔日的輝煌歷歷在目,破釜沉舟,九戰九捷,所向披靡。而如今一切都快結束了,八千子弟兵戰死沙場,虞姬自刎,唯一陪伴在身邊的是跟他南征北戰的烏騅馬,不時發出一聲聲悲鳴。他輕輕撫摸著烏騅的鬃毛,默默地等待著最後時刻的到來。

“霸王,快上船,跟我去江東吧,那是您的根據地,我們還可捲土重來跟劉邦爭奪天下!”竟然還有人稱自己霸王,他定睛細看,原來是江東亭長撐著船在江邊等他。“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他脫下鎧甲,仰天長笑。又是一陣靜默,“你把烏騅帶走吧!”語氣與剛剛判若兩人。

猛然,他持劍一揮,在空中劃開一道孤痕,他看到了那紅,那血,那旭日,轟然倒地。

人們不信力能扛鼎的項羽會輸,杜甫也不信,如若項羽再回江東,還有可能與劉邦再來一次逐鹿中原。或許李清照的詩是更好的寫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歷史的聲音含蓄而厚重,它用將星隕落的悲劇向後世詮釋,一個經不起失敗的人註定成為歷史的悲劇,人一定要戰勝自我。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7

國一作文 ,850字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往事在被娓娓述說著,我們靜靜地傾聽那冥冥中傳來的蕭蕭馬鳴、大漠沙場上的雷雷戰鼓聲,彷彿看到了無數衣甲鮮明的士兵在策馬飛奔,為了泱泱大國,為了統領天下。那或憂或喜的歷史之聲,讓人不禁感慨萬千。

風狂嘯著,蕭暗鳴著,似乎都在為勇士們高呼著。有兩人快馬加鞭,朝著咸陽宮賓士著。荊軻及其隨從都明白自己的命運,但為了自己國家的命運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盡力一搏。雖死,無憾!

他們明知前途險惡,卻志在救國。他們心繫國家,為國而死,他們的死必然是壯烈的!這時,歷史在用最公正的聲音述說著,等待著後人傾聽他們的仁義之聲。

面對生與死,名譽與恥辱,有無數的人選擇了正義。

在陰森黑暗的牢房裡,有一個人委屈地活著。他隱忍著,不為偷生,只為堅守正義。當他目睹自己的同伴慘死在魏忠賢手上時,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隱忍,他等待著機會的到來,等待著將正義事實公佈於眾。在他的心底,有一種信仰叫堅忍,他的名字叫顧大章。

有時候,委屈地活著,比壯烈地死去更需要勇氣!這一點,歷史用最慷慨激昂的聲音,讚揚著這一切,我們從他身上聽到了面對死亡不懼,誓與奸惡鬥爭的不朽之音。

這些人儘自己微薄之力去堅守正義,挽救眾生,至死不渝。

李時珍生活在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行醫救人,不求回報。他忍受了三十年的落魄,卻依然胸懷天下。當他有機會面對唾手可得的財富和權力時,卻依然選擇了行醫天下,濟世救人。三十年的風餐雨露,居無定所,只為了拯救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在他身上,我們聽到了歷史訴說的無私之聲。

還有一些人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為人民,為國家而奮鬥。我敬仰並尊重這些人,他們看淡了生與死,為了一個信仰,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為個人名利,只為挽救黎明眾生。正是有了無數的他們,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歷史為他們發出了正義之聲。

歷史以各種聲音訴說著,也許就些就是我們中華名族的驚魂精魂所在。

無數的窮苦艱難,無數的風霜雨雪,無數的豐功偉業,歷史都將以最公正的態度、最洪亮的聲音傾訴著,這些精神將永垂不朽,讓我們共同傾聽。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8

國三作文 ,1269字

歷史的聲音中,最偉大哀傷豪壯的聲音,我想應是愛國的吶喊。

有一種愛國的聲音叫恨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人陶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我驚訝於如此多的人沉醉於苟且偷生,除了他—陸游。

他的吶喊化作詩。擲地有聲,既如擂擂戰鼓,豪氣沖天;也如絲竹聲切,哀傷無奈。他將自己比作蘇武,比作張巡,他說自己的忠良天地可鑑!他說自己“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其豪邁磅礴的氣勢令我動容。復國是他一生心上的夢啊!可惜,夢還是夢,又有誰料到如今只能袖手看!

《書憤》三則,喚起後人無限感慨。有哀傷,有無奈,有痛苦,有憤恨……

幼時他恨金人凶殘,彼時他恨朝廷無能;幼時他恨自己無力,彼時他恨眾人無心;幼時他恨邊疆多災;彼時他恨歌舞昇平。最終他纏綿病榻,我卻依然聽到他蒼老無力地懇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從他的文字的字裡行間,我眼前似乎看到了那個當年極目北方的少年,他挺直的脊背漸漸彎曲,壯實的身子漸漸衰弱,唯一不變的是那眼神,那蘊滿跨越時空地界的愛國之情的眼神!

手背觸到一滴滾燙的淚,不知是他的還是我的。

有一種愛國的聲音叫悔

陸游瞭解朝廷所以恨,辛棄疾不瞭解所以悔。

他名重一時,本可大有作為,卻徒寄希望於外強中乾、懦弱不堪的朝廷。當年他英姿瀟灑,策馬而來的時候,可曾想過自己會竟像金絲雀一樣被囚了餘生!一切,都成了鏡花水月啊……在戰場上無數個日夜從此也只能出現在夢中,收復中原更是隻能成為腦海中、心頭上的遺憾,只能傾注於文字之間。

他說大丈夫要“贏得生前身後名”,最終也只能“換得東家種樹書”!登上高臺,面朝北方,卻有青山相隔、溪水橫斜,欄杆拍遍也無人會意……可憐他滿腔熱血卻無從揮灑,一身抱負卻無從施展!

可他明明不滿於朝廷的懦弱,卻又無從反抗,甚至連滿腹愁腸也只能欲說還休。卻依舊直諷朝廷只有“剩水殘山”,官員大都“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這字裡行間又蘊含了多少他明明本不該書寫,卻偏有抑制不住的憤懣、嘲笑與悔恨啊!

那鬱孤臺下的清江水,是否也有你難掩的濁淚?臨終前他大呼“殺賊!殺賊!”的聲音,令我心痛不已。

即使歲月在他臉上刻下如刀般的皺紋,他的目光依舊如炬,不曾動搖。

因為他是辛棄疾,因為他的眼裡是那一片大好河山,因為他的心中有無法被囚困的信念!

忍了半生的悔,卻唸了一生的國!他若無念,怎會有悔!

有一種愛國的聲音叫不屈

耳邊響起肖邦的革命練習曲,我驚覺愛國是屬於全世界全民族的。想起他的祖國波蘭曾被三國瓜分,人民被奴役,他們卻始終高唱:“波蘭不會滅亡!”而波蘭也的確留存至今。莫斯科保衛戰,以一國之力,以一尚未發展完全的國抵抗諸多軍隊!最終他們堅守下來了!他們從戰壕中爬出,精疲力竭卻爆發出尖叫歡呼,交換著心中的狂喜。那一刻,世界矚目!這就是愛國的力量!這就是愛國所帶來的不屈的力量!近代的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為了保家衛國,哪裡的人又不是如此!這不屈不撓的吶喊聲,這勝利之後的歡呼聲,令我的內心又浪潮澎湃!

來吧!讓我們一起傾聽歷史所編奏的一曲最悠遠深沉的合唱—愛國!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9

國三作文 ,1249字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耳旁常會迴旋著年少輕狂的我的那個歷史事件的聲音,這時我湧起的心緒既高興又傷心,既痛楚又感慨……

—題記

每年的十月五日,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天還是國慶假期,大家都沉浸在歡樂笑聲中;對我來說,更是我的一朵難以忘懷的歷史浪花,因為前年的這一天,我第一次摔斷了手。

前年的十月五日,學校放“十一”長假,我也沉浸在喜悅中。這天中午,媽媽對我說:“兒子,今天我要去鄉下吃飯,你去不去?在農家樂,很好玩的。”我一邊盯著電腦,一邊應付著說:“我不去,你們去吧!”“阿姨,別……讓李越棟去吧!”說話的是我的一個朋友,他也會去的。經過媽媽和朋友的一再邀請,我最終也就去了。

在車上,我無聊地望著窗外。窗外,不停移動的樹與人使我眼花繚亂。於是,我煩躁地關上窗子,閉上眼睛。過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到了,那個農家樂的裝飾非常別緻。大門口,兩個三四米高的用木頭搭起的“哨塔”屹立在那,幾幢屋子上金黃色的瓦在太陽的照耀下金碧輝煌,流光溢彩。這時,我的心終於舒坦了一些,尤其是那兩座別緻的“哨塔”更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決定我要爬上去瞧瞧。

下了車以後,我直奔“哨塔”,正好碰見了一個農家樂的工作人員,經他同意後,我來到塔下,好奇心瞬間戰勝了恐懼,好奇心不斷地驅使著我向上爬。因此,我右手抓著一根橫木,左腳向上踩,左手又抓著上一級的橫木,右腳又向上踩……就這樣,我不斷地重複這樣的“一抓一踩”的動作,輕鬆地爬上了那個“哨塔”,站在“哨塔”上,望著下面的一切,山嶺、田野、農舍,遠處城市裡的高樓大廈,都盡收眼底。微微涼風吹在我的臉頰上,遠處,我發現有幾個農民正在田裡幹活,然而,四野裡一片寂靜。不一會兒,這寂靜一下子被打破了,是被正在焦急尋找我的媽媽打破的。她一臉焦急地望著我說:“哎呀,你怎麼爬這麼高呀!快下來。”我自豪地說:“看,我這不是沒事嗎?”我一臉的自豪和媽媽一臉的焦急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到了吃飯的時候,我的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我快速地爬了下來,快速地扒了幾口飯,又迅速地回到了我的“寶座”,不過,這次我去的是別外一個塔。這個塔看起來和前面那個塔一模一樣,惟獨不同的是這個塔下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我按照以前爬梯子的步驟爬,爬到最高時,那兒有一個關閉著的小木門,想上去,須先開啟木門。我打算先借助木門把腳抬上去,沒想到這木門沒閂穩,門突然間就彈了出來,重心不穩的我自然就“啊—”地一聲從半空中摔下來,手正好按在碎石上。我的手一陣劇痛,胸膛被震了一下,接著我就直直地躺在那裡,只等人來救。

這時,旁邊來了一個,看見我躺在那,手上全是血,嚇得慘叫,被正在吃飯的媽媽聽到了,媽媽連忙跑過來,帶著哭腔來到我身邊,我斷斷續續地說:“頭沒事,就是手……手痛。”接著媽媽叫人把我帶到了人民醫院。醫生經過仔細檢查,說我的左手骨折了並且要縫三針。

傾聽年少輕狂的我的那個歷史事件迴旋著的聲音,這聲音似乎在告訴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淡定的心,決不要得意忘形。

傾聽歷史的聲音 篇10

國三作文 ,1064字

傾聽歷史的聲音吧!它向我們講述著太多太多……我們也將懂得許多……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伯牙乃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上大夫,精通撫琴,為世間一絕,但無一人知他琴律。在一次遊山玩水之中,竟與一位山野村夫結為至友,因為只有他,才能讀懂自己琴中的悲歡,傷愁……一夜撫琴,快哉,快哉。然而,終將離去,痛惜痛惜,與知音離別,約定再見。

時隔數年,伯牙路過此地,想起了當初的知音,想與他再次撫琴,便問漁夫,可卻得知知音早已不在人世。霎時,伯牙耳畔愁雲至,雷鳴雨聲不絕,“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猶如如晴天霹靂一般。

他來到與他撫琴之地,為他彈了最後一曲,黯然淚下。然後,伯牙用刀割斷琴絃,摔軫拋玉般,把寶琴摔向冰冷的石面。琴兒粉身碎骨,眾人大驚,而他目光呆滯,僵硬地站了起來,喃喃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只有那淚珠與琴兒共同化為塵埃,化為歷史。

這是什麼,這是歷史,他向我訴說了什麼是深情厚義,什麼真正的友誼!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兵荒馬亂,塵土飛揚,刀光劍影,他帶領著部下衝出敵人的包圍,他是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如山倒,敗了,這次,他真的敗了!十萬大軍只剩廖廖無幾,昔日的銳氣瞬間盡消,被世人稱讚的霸王落得如此狼狽。現在的他簡直不堪一擊,面臨著前有埋伏,後有追兵境況。他思緒混亂,不知如何是好?

片刻,他們來到烏江東岸,在烏江對岸,是他們的故鄉。將士們開懷地笑了,有救了,他們相信還有東山再起之日。將士們擁護他,讓他先過,可他猶豫了,他放棄了。他的腦海裡閃現出了烏江百姓們純樸的笑容、幸福安逸的生活,如果他過江而帶去的卻是殺戮、死亡,他不想因為他而破壞這種和諧、快樂。他無顏面對烏江父老。

將士們不解,頃刻間敵軍追來,沒有時間了,註定是滅亡。背水一戰?不,他已無力迴天,寧死不屈,這是最好的歸宿。他大笑著撥出腰間的寶劍,慢慢靠向脖子……他墜入烏江,他投入故鄉的懷抱。

歷史向我講訴著什麼是寧死不屈,什麼是拿得起放得下。

孤忠報楚國,餘風波及漢湘人

國家興亡已定。他為國家付出太多太多,雖傾盡全力,傾盡所有,但也無力迴天,是國君昏庸,還是奸人作怪?無論如何大勢已定。城門外敵軍叫嘯著,城樓上國君顫抖著。他不後悔,因為他傾盡了全力。

慢慢走向楚江,他還有一絲不捨,他為國家做了太多,受了太多委屈,他都忍了,可最後還落得罵名,他向母親河傾訴所有冤屈。

敵軍攻入城門,他步履堅定,一步步走向了楚江。他大笑,淚與河水熔合,身軀與國家化作一體,國在人在,國亡人亡。

一生瀟灑,留得後人用膜拜!歷史向我訴說著什麼是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