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橋相關作文20篇

共享之橋 篇1

國一作文 ,767字

牆,推倒了就是橋。從個人走來,走向“共享”,走向未來。2017年,全共享時代,已然開啟。

“共享單車”,一個市場新品,皆已被眾人所熟知。為什麼一種共享資源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使人驚駭的速度發展?—因為“需要”。

當你上班,急匆匆地擠下地鐵時,你發現,還有最後一公里:如果走過去,可能會遲到,而附近又沒有公共交通工具,計程車也“打”不到—只能乖乖的走啦。

應人所需,共享單車的主角,ofo和摩拜登場了!

問1:你們有什麼快捷之處?

答1:我們專為解決“最後一公里”而誕生,上班上學選擇我,絕對方便。

問2:你們在哪裡?我們可不能花太多時間去尋找!

答2:我們隨處可見—人行道上、自行車停放所,都有我們的身影!只要開啟手機軟體,就能立刻找到我們!

結論:共享單車之橋,橋面由ofo、摩拜、小鳴等單車組成,橋墩是發達的網際網路資訊科技—方便、快捷、完美!

物資當然有共享,那麼精神能公共享用嗎?

答案是“有”。

圖書館已在我市全免費開放,作為一座知識的殿堂,圖書館潔淨、明亮、寧靜,是讀書的理想之地。曾經看過一篇文章:

在一個杭州圖書管裡,規定是不允許骯髒者入內的,因此像環衛工人都被拒之門外。得知此情況後,館長下令:一切人員都可參與讀書。為了表達對知識的敬意,工人們也自覺先洗手再閱讀。

由此看來,知識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獲取知識的權利,所以圖書館給予我們“共享知識”。這座橋有千萬條路,通向這世上的每一個人。

很多同學都會遇到別人找你借文具:共享一塊橡皮、共享一把尺,不僅是友誼的表現,更是“共享”的表現。

共享是一座橋。通過共享,我們的心連成一片,我們的生活理念在逐漸改變。希望我們能成功使用“共享”這座橋,連起人心,而不要讓它成為一座危橋、廢橋,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

共享之路 篇2

國二作文 ,949字

共享,初看名字便能得知那是“共同分享”的意思。隨著科技的發達,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共享單車是所有共享資源中大家最熟悉的,大家在享受它們所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隱患。我想: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那麼想吧!

大家一定都覺得:共享單車多方便啊,微信掃一掃,便可以騎走,而且價格也不貴,隨時隨地都可以取或放。可正是這種“隨時隨地可以取或放”的思想觀念,導致了交通規則地違犯。我相信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交通規格是什麼,有哪些。可是共享單車亂停亂靠的行為已經十分嚴重,原本整齊地擺放好,課沒過幾天便又是亂七八糟,可真像是秋天的落葉啊,遍地都是。我記得我家對面萬達那裡之前擺放了幾十輛嶄新的共享單車,經過人們的“踐踏”之後,有的倒在地上,甚至有些還連排著倒在馬路上。或許並不是我一個人覺得吧,可能見到此番場景的人都會感到嘆息吧。嘆息什麼?是困惑還是不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想法:這車又不是我家的,弄壞了也就壞了了,大不了生產商再多製造幾輛,這又算得了什麼?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我把這輛車弄壞了,那下一個騎到這輛車的人會有多麼不便,或許那個人會失去對共享單車的信任,甚至是對所有“共享資源”的信任。我有一個朋友,經常騎單車,他曾經拍過一張照片,並與我分享,說:我們這裡有個園子,裡面全部堆滿了壞掉的共享單車,那些車子也不放放好,像個垃圾一樣被人遺棄在一邊……他說這番話時,臉上盡是失望的神情,像在抱怨又像在感慨。看來人們隨意的行為已經不止我一個人感到不滿了啊!不滿什麼?是失望還是渴望?

“共享時代”的初衷是什麼?“共享之路”又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走好“共享之路”?我相信,“共享時代”的初衷,僅僅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可是大家得到最大的便捷了麼?這又添了多少麻煩?結果又是什麼呢?大家所期盼的“共享之路”真的實現了麼?

“共享之路”還很遠,走完這條路更是難上加難,這不僅需要大家的自覺性,也需要大家對這個“共享理念”的信任,或是說是對這個社會的信任。如果大家還是一如既往的隨意,那麼我勸大家還是放棄“共享之路”的實行吧。若是大家願意,也確實能夠做好,我認為這個“共享時代”是可以越來越好的。這是個艱鉅的任務,不僅在於你我,更在於大家,在於大家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對未來的嚮往。

一張密織的共享之網 篇3

國二作文 ,1351字

我很小的時候,就愛聽“分享”一詞。我總覺得分享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能把喜悅翻倍,讓一份變成幾份。它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把一個人變成一群人。

我的家庭很特別。我雖是獨生子女,卻與一個年齡相仿的表妹生活、居住在一起。身為姐姐的我從小把玩具、零食與她一起分享,因此獲得了別樣的快樂體驗。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稍長,我進入小學,班中建立了圖書角。我從不吝嗇,往往把最心愛的書籍放進圖書角供全班同學閱讀。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一本好書,能結識到這麼多的夥伴。我開始迷戀上這種分享的魅力。

待我進入初中,我便離不開“分享”了。有同學為副科會考準備了詳細的材料,便影印上數份,大家交流傳閱。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同學中的凝聚力。

如今,我即將面臨畢業,社會上一種美好的“共享文化”興盛起來。街頭遍佈了各色共享單車,不同的絢麗顏色組合在一起,甚至能組成一道彩虹。最早的共享單車公司是生產“小黃車”的ofo。最初,這些車身被刷成醒目的亮黃色的單車,僅出現在大學校園裡。後來,它慢慢走向社會。我想,ofo公司的創始人作為一名大學生,興許是不無留戀內心深處的那段兒時經歷吧。畢竟每一個學子,都曾因提出分享而收穫寶貴的一段快樂回憶,也曾因接受他人的分享而體會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小確幸”。這些共贏的行為,確實值得被銘記、被推崇,然後傳播向更廣的範圍,乃至全社會。共享文化的源頭,可能就是記憶深處的一樣玩具、一本書、一份資料。這種源頭,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

共享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的形成或許是因為記憶深處的快樂片段,也有人說,是因為科技發展。但我深深覺得並非如此。儘管只有大城市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租賃文化,但放眼偏僻的村落,也許會有更深的發現。

一些農村地區,人們生活並不富裕。我們看來遍佈大街小巷的單車,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奢求。往往一個村子只有寥寥幾人擁有。但他們從不鎖車,而是停放在家門口。有人有騎車的需求,就隨騎隨走,從不用擔心盜竊的行為發生。因為哪幾家人有單車,他的車長什麼樣,大家都心知肚明。最關鍵的一點是—彼此信任。在這些落後地區,許多事情已成為“不成文的規定”。儘管經濟落後、資源匱乏,但絲毫不影響共享文化深入人心。

當我們把共享文化視作一種新的潮流而歡欣雀躍的同時,農村地區已成為了這種文化的領頭羊。這樣看來,信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由於人口眾多,難以管理,我們大城市反倒在這方面落後於偏遠地區了。我們如今所推崇的“共享文化”是一種在茫茫人海中堆砌信任的行為,且以押金為保障。

隨著共享文化越深入人心,就越意味著這個地區人們之間信任的程度越高,社會也越隨之進步。我堅信,幾年後的上海和全國其他城市,都不僅經濟繁榮昌盛,而且市民的凝聚力也將穩步提升。

共享文化把一座城變成了一張密織的網。走在人頭攢動的街頭,也許我和那個擦肩而過的行人曾經使用過同一輛單車;坐在地鐵車廂,也許我的鄰座與我曾同時踏進那家共享書店;也許我用於消遣的這隻籃球上,已有某個熟人用過的痕跡。

這是一種緣分,一種能把人心拉近的緣分。

這一座城是一張網,一張能讓陌生人有所聯絡的網。

有共享文化立足的地區裡,人們的距離那麼遠,又那麼近。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一群人,又變成了一座城。

共享之我見 篇4

國二作文 ,874字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這是一個海納百川的世界。不知從何時起,共享資源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而共享理念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的思維。

除了最熟悉的共享單車,還有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等。那麼,處於共享時代的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一切呢?

首先,看字面含義。“共享”一詞已明確指出,這資源是讓公眾享有的。有了共享這一初衷,才有後續的創造。

就以共享單車為例,講講我的看法。

共享,是一種品質。這讓我不禁想起在“摩拜”單車剛推出不久,新聞上報道的有人把車騎進小區停放在單元樓下專供自己使用這一事例。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們仍能以微見大,如此自私自利,明目張膽地拿取公共資源,無不讓人感到不快。

共享,讓我們學會替他人著想。如各位所知,因一些人為的破壞,讓部分共享單車出現了“缺胳膊少腿”的現象,真的很想問問將車弄壞的人的想法,因為無論是無意還是存心,他們都為後來的使用者帶來了不便,而他們只是將車一棄了之,不顧不管。而或許會通過共享的深入,能改變這一現狀。這裡舉一個小例子:有次看到一個人在修一輛共享單車的座位,問他為什麼,他說發現這座位鬆了,很不安全。原來這個人以前騎共享單車的踏板落掉以致差點摔倒,後來他看到只要是力所能及的都會幫一把。這何常不是好事?雖然我們沒必要去修車,但好歹也別搞破壞啊。多為他人想想,少一份他人的麻煩,才會少一份社會的負擔。

共享,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聽上去有些誇張,但也能理解。多數共享單車的CEO的初衷就是方便人們出行,輕捷人們的生活,於是才有了各種共享單車橫空出世。而如果我們能會其意,以他們宗旨為原則,合理使用,積極配合,我想不難讓共享時代進行發展,我們的社會進入穩定的良性迴圈。值得一提的是某次路過某小區看到一張禁止共享單車進入的告示,當時就被暖到了。處在這樣的社會裡,很容易產生一種原則性的默契。

共享資源確實擁有難以忽視的優點,而如果我們揚其長避其短,它會如齒輪一般推動整個時代契合地前行,它可以是時空的中轉站,將我們社會帶向全新的高度。但到底何去何從,還需要看日後如何發展。不過我堅信,我們的社會總是越來越好。

暢談共享之利弊 篇5

國二作文 ,150字

要是有一天,資料比我們自己更瞭解我們,“跟隨你的內心”這句至理名言乃至整個人文主義所竭力倡導的思想將何去何從?

想到這裡,我不禁打了個哆嗦,將思維及時拉了回來。

魯迅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希望共享時代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感受“共享之美” 篇6

國二作文 ,1269字

“嘀嗒,嘀嗒—”,牆上的秒針不停歇地轉著,在這短暫的一秒一秒中,這個世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或許在街的那一頭蓋起了新的高樓,又或許腳邊的茵茵草地中又鑽出了嫩綠的小草。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現代生活也早已迥然不同。

在現代社會中,“共享”一詞已是家喻戶曉。它對於任何一人都不陌生,但對於共享,我們只曾享受過它帶來的便利,卻從未去細細的去感受去發現它的美。

“共享”舒心

雨在不經意間就落了下來,細細斜斜的,像掛在天邊上的珍珠簾,很有一簾幽夢的味道,毛毛細雨中夾雜著微涼的秋風。在這樣的陰雨天中,確實不宜出門。回頭一瞥,卻望見遠處候車廳中的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彩虹傘朝我搖擺著自己的身軀,朝我招著手。我奔過去,在秋風中穿梭。“滴—”一聲熟悉的聲音開啟一把非同一般的雨傘。

撐著傘在雨中漫步,雨水順著傘的邊緣順流而下。滴答滴答,雨水歡快地滴在馬路上的小水窪中,小小的水窪中盛滿了晶瑩的雨滴。小水窪中的世界似乎更加明亮,就是這樣一把小小的雨傘在陰雨天中為我帶來了一份舒心,此刻我的心情被抹上了一層粉紅色。

“共享”财富

自行車的車輪劃過溼漉漉的馬路,車輪帶起馬路上的水花,猶如江南水鄉的湖面,被緩緩劃過的船槳,泛起一絲漣漪。向前望去,遠方的書屋似乎泛起了金光,在細雨中向我招著手。我隨即把自行車停在路旁,我奔過去,在秋風中穿梭。“滴—”一聲熟悉的聲音開啟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書屋。

排列整齊的書架,書架前的桌椅,小椅靠在窗戶旁,還有窗戶上隨風飄蕩的“晴天娃娃”。寧靜的畫面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與書俱老》中推門而入就會有的書香味,好像在慢慢的時光長河中唯有這個溫暖的一隅是靜止的。細聽指尖摩擦紙張的聲音,品味其間散發出的縷縷清香,文學的味道,如此美妙。在書中的世界裡遨遊,望著遠方初升的太陽,從海面升起,波光閃耀。希望的曙光,細軟的泥沙,沉溺於此,享受其中……書籍中的世界似乎更加明亮,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書屋,在平凡的生活中收穫著不平凡的財富。此刻我的心情被抹上了一層淡藍色。

“共享”温暖

依依不捨的從書屋出來,恍惚間才發現書屋旁的彩虹傘早已跟隨他人的腳步離我而去,伴我出行的自行車也不見了蹤跡。此刻不安和焦急瀰漫在我的心頭,一秒,兩秒,時間似乎靜止了,路邊清脆的自行車鈴聲打破了這一靜寂。側頭一望,路邊整齊停靠的小黃車正吹著口哨朝我招著手。我奔過去,在秋風中穿梭。“滴—”一聲熟悉的聲音解鎖了一輛截然不同的自行車。

綿綿細雨悄悄停止,秋風的寒冷也漸漸退去,太陽靦腆的從雲層中露出一角,道路旁的樹木把陽光均勻的分成兩份。一縷縷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撒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個細小的光斑,甚是好看。經過雨水洗滌的世界似乎更加明亮,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單車,在我焦急時為我帶來一絲溫暖。此刻我的心情被抹上了一層青綠色。

共享時代無疑使我們的生活獲得許多的便利,而在這些便利的背後,卻不曾有人去留意它不同尋常的美。共享之美,在細微處,它需要我們自己去慢慢發現……

共享之理 篇7

國一作文 ,917字

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的關聯,也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在此,我向大家介紹幾個共享資源的故事。

共享單車—1年前,我們在電視上看見“小黃人”共享單車,於是我們出去找一找。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了共享單車,我們打量了一下共享單車。剛開始我們覺得它沒什麼特殊的地方,後來,我們花費了幾十元試著騎一下,感覺也沒有什麼好玩。可是,我們理解錯了,共享單車的特別之處不是那華麗的外表,不是那好玩的騎車方法,而是與人們一起分享共享單車。

共享籃球—4年前,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到操場上去打籃球,可是我們小時候沒錢買籃球,所以只能借來一個籃球玩,但是一個球太少了,我們有很多人,所以只能搶了,在一分鐘內,誰抱著籃球,誰就可以玩。可是,當他在玩時,我們在旁邊看著他玩,覺得很無聊。最後,我們一致認為一個一個排隊玩。於是讓年紀小的排到前面,年紀大的排到後面,這樣大家就可輪流玩籃球了。可想而知,共享籃球可以使人謙讓。

最後一個,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令我印象最深的共享桃園。

共享桃園—在我5歲時,我和我的父母經常到奶奶家裡去玩,在去的路上,我們總看見一塊木板立在地上,上面寫著“前方三裡,有大桃園”。我很想知道桃園是怎樣的,終於有一天,父母帶著我去一探究竟。那天我們到桃園時,幾隻小狗坐在地上,排成兩列,然後“汪汪”地叫,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拿起木桌上的籃子,看見一張紙壓在下面,上面寫著“桃子自採,五元一籃”。這時,其中一隻小狗“汪汪”地叫起來,好像喊著:“快跟我來,我帶你去桃園。”於是我們跟著它去了。我們一看見桃樹,就飛快地跑過去,媽媽摘左邊的,爸爸摘右邊的,我摘中間的。就這樣,我們摘了滿滿三大籃桃子,當我們回到入口時,把十五元放進小盒子裡面,就提著籃子興高采烈地回家了。這時,又有一家來了,他們問我們在哪裡摘桃子?我們就說了一句話:“跟著他們走吧!”由此可見,共享桃園是一個充滿信任的地方。

共享時代裡的共享資源可以使人學會分享,學會謙讓,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因為有了共享資源,所以人們才能學會了很多道理。我們也要學會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這些道理。

“共享”之路還很長 篇8

國二作文 ,884字

隨著網路正越來越迅速地覆蓋陸地,科技也隨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越來越多的名字字首著,“共享”二字的資源隨著網路流入了人們的生活中,其中最為著名的無非共享單車。面對節奏日益加快的生活,人們越發手足無措,而共享單車背後,越來越多出乎意料的問題的不暴露令人不說禁感嘆:面對共享,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曾聽說過,很多人認為共享單車是一個跨時代的意義,代表著又一個“共享時代”的開始。然而,共享單車被拆解,丟棄,隨手停放,甚至於惡意破壞,損毀的事件屢見不鮮,一個水塘被抽乾後竟有上百部共享單車掉在池底!這已經不止是觸目驚心,而是真真切切令人毛骨悚然了。隨著媒體的報道,這些事件無疑敲響了警鐘:真正的共享背後,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管理和維護?

每每看到前那疊在一起的共享單車,我都會沉默良久。

不久前聽聞一個訊息,一個學生騎共享單車時,因玩鬧連人帶車一起摔下,導致骨折,父母傷心之餘,竟將共享單車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賠償醫療費用。天地良心!這則新聞簡直像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話。試問:孩子因為調皮玩鬧摔下,本身只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與共享單車公司本身又有什麼關係?這就好比孩子從椅子上摔下,你會去把椅子製造商告上法庭嗎?然而引起人們思考的是新聞背後關於共享單車事故責任問題,若是這個問題不能真正解決,無疑只會影響中小企業對共享單車的望而卻步:無力承擔共享單車的事故責任。而至於這則新聞本身,也許不過是博人一笑罷了。

真是令人憂心的,是目前頗為受關注的網路安全問題。在一所遊輪上。2017年的國際黑客聚集會召開,年紀輕輕的世間頂尖黑客女子僅用了6分鐘就破解了小明共享單車的防火牆,引來現場的歡呼與叫好。一時間,引發無數共享單車使用者的擔憂:僅憑一個二維碼就可以使用的單車看似輕鬆,但是否能夠真正維護使用者的權益?資訊洩露頻頻釀成悲劇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保證資訊保安?

共享時代已經來臨,但人們在樂觀於共享單車的前景時,問題的暴露已經拉響了警報。面對著共享的潮流,我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或者說,我們真正能夠接受所謂的“共享”嗎?

共享之路,還很長。

共享之說 篇9

國三作文 ,1189字

我接觸到“共享”這個名稱,是在一節政治課。那時候僅僅只有“共享單車”自成一派,而在那之後,“共享”好似病毒般迅速蔓延到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問題也接踵而來。

從“寥寥無幾”到“城市垃圾”。作為一屆學生,我所能接觸到的“共享”也就只有和我上下學有關的“共享單車”了。猶記那節課之前,學校周邊的街道只是多了幾輛整齊劃一的單車。不知何時開始,各色車輛層出不窮,身為”單車祖宗“的摩拜因其使用不便被大眾淘汰,而不甘墮落的它選擇拋棄維修成本,愈輕便愈好。這樣著實方便了大眾,卻也妨礙了公共。因其維修的費用可能還不如再建造一輛新的便宜,“單車”行業之間開始數量上的競爭。在我學校周邊直至八號線車站那一段路的街道,倘若你有幸路過,便能在小小的一條街感受到節假日出遊名勝古蹟時的震撼—“紅黃藍”三色車擺放的錯落有致,本就狹窄的人行道因車的存在更加寸步難行。宛若城市的清潔工整體放假留了一堆垃圾供人們“觀賞”。

從“整潔如新”到“首尾分階”。也許正因為數量更多,人們骨子裡的劣根性便開始在一輛小小的單車上體現—多便不值得珍惜。如果說一代使用時,因為數量稀少且質量超高導致人們在使用時縮手縮腳,那麼一代代改進下來,素質問題便全面展露人前。我曾下載過其中一種單車。在某個星期五早上我興致勃勃的告知父母我可以自己騎小黃車回家。一來滿足一下我自下載後就非常想嘗試的好奇,而來父母能專心工作,也如我所料的對我的自助成長感到欣慰。然而這念頭在我騎了五、六分鐘後開始轉變為:我為什麼要給自己找罪受。不知是不是因為書包的加重,在騎行過程中我的腳上就彷彿掛了個千斤鼎,到最後已經是拼著最後一口氣騎回了家,落腳處彷彿變成了天上的雲朵—輕飄飄的。後來多次嘗試後才得出一個推論:那輛車沒氣了。至於原因,只可意會了。從那起,我開小黃車前必定先看輪胎的情況,有的時候車頭是亮麗如新,一壓輪胎,沒氣。

從“共享產物”到“獨家授權”。該說人類還是聰明的,為了保證汽車體驗,不開到有問題的車輛浪費錢,有些人就把共享單車騎回小區鎖上。更有甚者公然劃掉車牌號,使這輛車為自己專有。雖說這種情況在各方人員的合作下已得到控制,但仍有不少漏網之魚。

我只接觸過“共享單車”,而僅僅只是“共享時代”的一個產物就讓我看到諸多新時代下的弊病。想必其它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既然共享為生活帶來了便利,我們又為何要去親手破壞這福利?希望各位在日後的使用過程中做到與現在相比更小心,要想到這輛車可能輾轉數次才經過你的手,可能還要再繼續長途旅行。哪怕人人都小心翼翼的使用,哪怕使用的是一輛質量頂尖的車輛,車的壽命也不會太長,更遑論不愛護。也許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共享會消失,又或許會出現一種新的“產物”。但如果公民素質仍是這般,每個改朝換代都不會持續很久。

所以為了更長久的享受他人辛勤勞動換來的你的便利,請盡你所能去愛護他。

共享之我見 篇10

國一作文 ,973字

“今天我們一起騎共享單車回家吧。”“那個商場裡有共享KTV,我們去唱歌吧!”“下雨沒帶傘?不用怕!有共享雨傘。”“共享膠囊房?我想去試試!”

諸如此類的話語不知不覺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共享”這個詞又被賦予了新的活力—大到共享公寓、共享汽車,小到共享充電器、共享籃球。還記得我第一次瞭解“共享”是新聞中中提到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掀起一陣熱潮,收穫無數好評!”但又過了沒多久,負面問題接踵而至“共享單車質量出問題”、“共享單車資源飽和,亂停亂放現象嚴重,擾亂生活秩序”。漸漸地,我對共享單車乃至“共享”概念產生了猶疑甚至是排斥:為什麼一定要使用共享資源呢?自己買想要的東西豈不是更加安心?

就這樣,我懷著這樣的想法,直到—

還記得那天,我有一個重要的比賽要參加。雖然比賽地點離我家只有三公里,但由於我沒有把控住時間,導致離比賽開始僅剩下半個小時。在半小時裡徒步走三公里路說不定遲到,而如果乘公共交通又會浪費許多等待的時間。猶疑片刻,猛然想起共享單車。唉!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在家裡下載好應用,出門後就近找了一輛小黃車,掃碼、解鎖、側身躍上,連貫而又自如。雖然心中仍擔心像新聞中那般會發生質量問題,但面對所剩無幾的時間,我顧不得多想,用力地蹬著踏板,奮力騎向前方。一道亮麗的明黃色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林茵小道。騎行中竟有那麼片刻拋卻了心中的焦慮,享受起這夏末秋初路邊的濃郁美景。內心充滿驚喜—驚於共享單車的方便快捷,喜於似乎能夠準時到達。

終於,一刻鐘後,小黃車穩穩地停在比賽地點的門口,下車、掃碼、上鎖,輕便快捷,煩惱全消。走向簽到處時,我不由自主地向那輛雪中送炭的“小黃車”,發自內心地說聲:“謝謝!”

從那以後,“共享”概念深深紮根於我的生活:上下學時騎著色彩繽紛的共享單車;閒暇時逛一逛共享書店;在運動場中租借各式各樣的共享器械……仔細一想,正是那種令人省錢、省時、省心的便利,使“共享”一躍成為社會熱門話題、經濟發展走向。“共享”這個詞,顧名思義,共同分享。由“共享”衍生出的一系列產品,不僅使人們在生活中獲得了便利,更帶來了全新的生活理念:將自己閒置的東西與他人分享,達到雙方共贏,何樂而不為呢?這是時代變換給予我們的福利,更是對社會和生活的新啟迪。

共同分享、方便生活、互惠共贏,這就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