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諸葛我評說相關作文20篇

千秋諸葛我評說 篇1

國三作文 ,1388字

諸葛孔明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傳頌,即使經歷萬載的時光,也從未被世人從歷史的記憶中抹去。深究緣由,大概是出於每個人對他的卓越的有心而發的崇敬。而這種卓越的理解,在今天看來,已是人盡皆知,顯而易見的了。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才”。說到諸葛亮的才能,沒有人可以不肯定。因為即使是在社會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現在,能與諸葛亮比肩的智士,也寥寥無幾。

也正是他這超人的智慧,讓劉備三次進草廬拜訪,留下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而不論是隆中對中一針見血的政治藍圖,還是赤壁之戰中巧借東風的火燒戰船,都毫無保留地把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先攻荊益,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和諧睦鄰,思維的開闊、邏輯的嚴謹令人驚異。火燒戰船中趁蔣幹盜書之際請龐統出山,採納徐庶建議,再巧借東風,從而取得大勝。

這種“才”,是一種天生而來為基礎而又不全依靠先天賦予的可遇不可求的才能。在我看來,先天的天賦只是幼苗,倘若讓其成為參天大樹,還要在生活中養成善於思考、樂於推敲的品質。而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就是最好的印證。我們無人能否認諸葛亮的天資。但試想,諸葛亮本只是個彎腰種地的農民,卻通曉歷史、地理,精通各事。除了知識積累外,善推敲也是功不可沒的。如果沒有這種品質,大概諸葛亮就不會免於終生種地的命運,更不會揚名於天下,名垂在青史。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勇”。俗話常說“有勇有謀”,兩者常被聯絡在一起。而諸葛亮就是這樣,可以說“才”是基礎,而“勇”是“才”變成“成”的反應條件。若沒了實施的勇氣作支柱,莫大的“才”也不能走向成功,取得成果,而“才”又有何用?所以說,沒“勇”的“才”不是真“才”,而沒“才”的“勇”便是瞎“勇”,兩者間是緊密相連的。

草船借箭中,魯肅多次來催,告誡到期不交差當斬,諸葛亮也不為所動,心中算好了就認準了,毫不動搖。這份堅定是難得的,即使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這種品質也是能促成大事的。一個人沒有坐得住的穩沉勁兒,做事總火急火了,聽風便成雨,風來便動搖,這類人必不成大事,越關鍵時越冷靜,不動搖,堅持自己主張的人,才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這,便是堅持、堅定之“勇”,亦是我眼中最大的諸葛亮的“勇”。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忠”。“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第一次讀出師表,便被諸葛亮的忠心所打動,腦海中泛現場景,便幾度要曾落淚。本想在亂世中苟且偷生,卻遇到了劉備的賞識和認同,從而許其以驅馳,二十年間征戰南北,出駛東西,只為了一個興復漢室的偉大夢想。對劉備之於劉禪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動。同時也向我們展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而這真誠則是人間最美的品德,諸葛亮一生,前為劉備進盡謀略,屢出妙計,後為劉禪苦心教誨,幫助照顧,可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枉被視為千古臣倍之中的典範了。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從三顧茅廬開始徵走天下,到五丈原病逝離去,為劉備,為漢室,出盡無數謀略,用盡全部心血。後來劉備白帝城託孤,把兒子交給了他,便精心教育培養,寬容照顧。雖生前先帝有言若劉禪無能可廢,而諸葛亮卻未敢獨霸政權。一生都在為自己興復漢室的理想作著一個全然的輔佐者,這是人生的大智慧,亦是諸葛亮最加動人的“忠”。

“諸葛孔明,臥龍也。”他既有著龍的智慧和勇氣,又皆備“臥”字的淡泊名利,甘作配角,他在中華歷史上了無聲息地書寫了一條龍的傳奇。或許臥龍兩字便是對諸葛亮一生所有卓越成功最真實、最確切的寫照吧。

千秋諸葛我評說初三作文 篇2

國三作文 ,4731字

【篇一:千秋諸葛我評說】

中軍帳裡卜卦,誰輕搖羽扇指點江山?天下亂時初出,誰空城彈唱退了梟雄百萬?每讀青史,我涕零著亮的涕零,恍若看到了臥龍的天下,亂世的天下。

隆中,茅廬,三顧

臥龍始出山,這一出,驚得天下英雄盡折腰,驚得亂世風雲急湧。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他縱橫在時代的縱橫裡,淡然在天地的淡然間。他沉如大海潮生,瀚如廣漠無際,動則明察如鷹隼,靜則運籌帷幄中,當真只有亂世才生得出這般人物,也只有亂世才能養育著這般人物,像星辰般劃破日與月的邊緣,撕裂隱晦的黃昏與後夜。

白帝城,先帝託孤

伯樂終於要走了,他成就了千里馬的榮耀。可是千里馬,終究只能與伯樂共鳴啊!我在想,失去了劉備的孔明該會多麼寂寞,失去了三顧知已的臥龍會怎樣傾頹。託孤?是啊,當年桃園三兄弟一一死去,徒留孔明孤單一人,撐起蜀漢江山。值此危亡,他非同司馬一氏般謀權篡位,忠義在這個已權傾朝野的蜀相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像上古盤古一樣撐起了國家的天地,劈開混沌與阻礙。

五丈原,燈盞將昏

七七四十九盞,燭光晦暗,黑白無常與小鬼們已帶著鐵索來捶門了啊!“諸葛亮!爾等速速與我同走,何必牽念那個小皇帝!”鬼神叫囂著,賊人也叫囂著。—“將軍!將軍!”門外忽進一人,行動生風,卻巧巧的熄滅了一盞火燭—就這樣,就這樣離去了吧!傾盡了所有的崢嶸歲月,帶著不盡的夙願與金戈鐵馬張揚的呼嘯離去吧!

臥龍一死,縱是看遍這天下英雄,看盡千秋江山,也是黯然失色。千年一瞬,我附和著的讚歎過孔明的睿智,虛偽著的驚訝於八陣圖的變幻,可至今也不懂他的睿智,不解八陣圖的變幻。孔明也不需要謬讚吧?亂世沒有對錯,沒有正義與非正義,只是各為其主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是他一生的寫照。

【篇二:千秋諸葛我評說】

自受任於敗軍之際,就嘔心瀝血、夙夜憂嘆;從奉命於危難之間,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梟雄,誰不懼其神機妙算;古今好漢,誰不服其博大精深。此之者誰?諸葛孔明也。

青山依舊在,感卻花已盡。物是人非事未休。曾幾何時,諸葛孔明的那份為人臣子的忠誠不曾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一條盤踞已久的臥龍,頂起百姓頭頂的一片天,也許只因為當年劉備的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也許是因為他對劉備的那份君臣之情依舊,正是他,手中羽扇輕搖,看破江山紅塵。

“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

報先帝,忠陛下。本以為失去了伯樂的千里馬,必將悲慘後生,卻為了白帝城託孤的重任,日夜辛勞,恐付不效,我感慨於孔明的感慨,同時卻也惋惜於孔明的惋惜。

雖有蓋世英才作丞相,卻也有昏庸無能的劉禪作後主:天才的靈魂寓居陋屋下。就因為諸葛亮太過忠於陛下,所以無取而代之之意,漢室傾頹不是沒有你的責任,但誰又忍心去斥責?畢竟這一切始於你那份肝膽相照和那顆對先帝和後主的赤膽忠心。

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六出七擒,東和北拒,誰與爭鋒?諸葛在與天博,身處草廬卻能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儘管結局是不盡人意的……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還記得他火燒新野的胸有成竹,還記得他七擒孟獲的寬忍恢巨集……再怎樣博大精深,再神機妙算,時間的磨蝕終究消弭不了一代忠臣的人格魅力。

【篇三: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是他,揮動著羽扇借來了東風,燃起了赤壁的雄雄烈火,燃起了蜀漢的希望之燈。臥龍鳳雛的名號響徹神州。諸葛孔明,臥龍居士,為蜀漢的功業流盡了身上的每一滴血。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是偶然麼?這是天意麼?不,不是,他是在博,在博數萬將士的生命,在博蜀、吳的疆土,在博他的項上人頭。這一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賭局,勝了則三足鼎立,敗了則人頭落地。他巧妙地運用了曹操的過度謹慎和多疑,三日之內運用大霧騙得了曹軍十萬餘支箭,在水面上逆風用火攻,這是一場好像不可能勝利的戰役,卻因他精準地觀察了天相,利用一時的順風,火燒鐵索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索連舟,佈滿曹操的雄心的鐵索連舟,就這樣在曹操眼看著勝利在望的時候,被孔明一併擊沉。

七擒孟獲,布空城,這只是普通的計策麼?不,不是,這是他對人心的透徹觀察。如果只單單擒住孟獲而不讓他心服,孟獲必然不會就此罷休,所以他七擒七縱收穫的不僅僅是南蠻的和平,而且是南蠻人從心底佩服諸葛孔明,佩服蜀漢政權。這樣的勝利來得比單單鎮壓叛亂來得牢固得多。空城計,這是他在與天設的一場賭局,押的就是他和他那幾千將士的性命。贏了,安全撤出;輸了,便只有喪命於此。

他為了報答三顧之恩,費盡心思去保住蜀漢江山,可惜後主無能,蜀漢江山已千瘡百孔。五丈原前那四十九盞燈是他的最後一搏。但是,燈滅了……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沒了,什麼都沒了,輸了,確實已經輸了。

罷了,罷了,反正也已經努力過了,天要亡諸葛孔明,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就讓這一切的一切隨時間而逝去吧,既已無力迴天那就隨它去吧,諸葛孔明閉上了雙眼……一顆流星劃過了天邊。

【篇四:千秋諸葛我評說】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你羽扇綸巾,運籌帷幄,讓人望塵莫及,雖然終究避免不了蜀漢滅亡的命運,但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誠如獵獵紅旗飆飛在歷史的長空。

千里馬終究須遇到伯樂方可馳騁疆場、劉備三顧孔明於草廬之中,慧眼識英,孔明由是感激,遂出山相助劉備興復漢室,為三國曆史繪就了一席華美的蜀繡,寫成一段輝煌的歷史。

火燒赤壁燒退了曹操的囂張,為蜀國在鼎立局面之中謀得了一席之地;六出七擒定南蠻,東和北拒定曹操,定下了蜀漢基業。

伯樂逝去,託孤於孔明,孔明則一心只為酬三顧,輔佐劉禪治蜀漢。後主昏庸無能,孔明北上伐魏,“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啊,連陸游這種愛國文豪都有如此讚歎,還有誰能與孔明比肩?在與孫權對戰之時,曾三氣周公瑾,令其魂歸離恨天,他仰天長嘯,“既生瑜,何生亮?”

魏國被司馬氏奪權,但你卻忠心如故,雖然後主無能,但三顧之情依舊時湧於心。為達先主遺願,你古稀之年仍率兵伐魏,但天既可生亮,亦可亡亮,五丈原前的四十九盞明燈,本是你生的希望,但燈既滅,亮亡矣。縱然諸葛孔明神機妙算,但卻無力迴天,只求天亡諸葛而保蜀漢。

但天要亡蜀漢,孔明回天乏術,卻仍以已死之身,嚇退了活司馬。“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你神機妙算無人敵,“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你功不可沒無人蓋。

失去伯樂的千里馬,無人欣賞終會滅,臥龍無主也終會傾頹,你就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留下了韻短而味長的一筆。但“是非成敗轉頭空”,真正流傳於世的是你不滅的精神。如今“青山依舊在”你卻已與世長辭,希望死後你的靈魂仍會與“尋尋覓覓”你的先主,而不要“冷冷清清”的獨自的驅馳,隨手從你的文章中點曲輕歌,便可唱盡萬古的忠心,欲言無語淚先流中更多了一份對孔明的敬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你終生的寫照。

【篇五:千秋諸葛我評說】

丞相:

透過歷史的漫漫煙雲,回眸你一襲白衣,循著琴音尋你,在那低陋的茅屋裡,你指間的深藍旋律,似空谷幽蘭,扣擊我的心絃。

初遇你,是多年前一卷三國。那時我觀三國,只為二人—白衣諸葛青衫奉孝,你們錯落而生,卻綻放了同一種美麗。

我一度想要讀懂你,但我忘記了,能被人輕易讀懂的又怎是真正的孔明,也許你不曾想過幾千年後有一個女孩追隨著你思想的印記,但你一揮羽扇令萬物暗淡的泰然,成為了她心底不可磨滅的慰藉。

於是,東漢末年的你,21世紀的我,在一種無形的力量作用下,心相近,心相惜,那一刻關於時間關於其它一切,也都不再是隔閡。

歸於原點,在隆中躬耕的你,淺吟《梁父吟》的你,還只是自己的孔明。直到那個男子叩響了你的柴荊,直到你在他的眼中找到了仁慈,直到你決然三拜二十七年傾隨的陋屋,便註定了,你將是蜀漢的孔明,是天下的孔明。

於是,從此放卻閒雲野鶴之身,擔起任重道遠之責。

你離開的是隆中,走向的是天下。玄德是你一生的折點。你是玄德一世的明燈。三國歸一在你的眼中,已成己任,知遇之恩在你心裡,甘奉畢生。

他人讀三國,讀的是丞相的足智多謀。我讀三國,讀的是丞相的情深義重。所謂借東風,氣公瑾,擒孟獲,擺空城。不過是後人強加於你的枷鎖,而真正的你,是隆中對時的豪邁,是輔後主時的無奈,也是撫孤堂裡的沉重承諾,沉重到讓你積勞成疾、青絲換華髮。

白色的城牆白色的雲,白色的衣襟白色的你,榻前的一字一淚,驚起一行北上的歸鴻。也許正因為有你,玄德才毫無顧慮的離開,但你也說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知道此後這句話安慰了別人,是否安慰了你?

丞相,究竟真正的你是什麼樣子?是智者,還是義士?大擺空城之際是何樣的心情,是忐忑,還是泰然?三國紛爭在你眼中又如同何物?是浮雲,還是迷霧?我想知道的不會過多,只是一個真切的孔明罷了。

三哭馬謖以謝友,七縱孟獲換貞心,我分明看到了一個重情重義的孔明。郭嘉、周瑜都是我最心愛的賢相謀士,而你卻是我心中最崇敬的聖人。因為有你,我幻想回到東漢之末,陪你看亂世紛爭,城外廝殺,陪你嘆世事蒼茫,爾我渺渺。

有一方寸土有桃花散盡的幽芳,有清骨殆盡的陳香—提起五丈原,那是一個令諸多人腸斷的地方,總會突顯些許悲涼和寂寥。但對於你,這裡是曾經征途塵起的地方,也是你最後的歸宿,連這時的落日都是血一般的壯美。

你的出山,結束的是紛亂;你的殞落,結束的是責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你用一生書寫。

我,讀得懂天下英雄誰敵手,卻讀不懂你眉間一點哀愁;

你,讀得懂公瑾的蕭蕭《長河吟》,為何卻讀不懂自己的悽悽《梁父吟》?

丞相,今夜為你點亮一盞孔明燈,你的恢弘,待後人敘寫—

【篇六:千秋諸葛我評說】

自古天下風雲變幻,硝煙戰火四時瀰漫,自是英雄四起,豪傑併發,天下,卻是有能者而居之。

諸葛亮,你自恃才比管仲,智比樂毅,忠心不二,匡扶漢室,輔佐劉備,為其辨偽去妄,鋤奸拔佞,更是助其三分天下,自立為王,你卻孑然一身,清高自傲,一心為主,謹小慎微,成就你完美偶像,無上崇高的千古一相。

難道你,便就此知足?

你既有大才,卻為何不懂得審時度勢,你有沒有想過,若天下為你諸葛亮所掌控,歷史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且莫說你才學淺薄,擔不起天下之大任,試問天下梟雄,縱是萬千豪傑,峰侯各路,又有幾人能在你之上?且莫說你只是紙上談兵,無真刀真槍之能,看火燒連營,赤壁大戰,哪一場仗打得不是轟轟烈烈,酣暢淋漓?!

若論統帥之智,你不下於樂毅,論相臣之識,你更是不下管仲半分;你不缺用人的眼光,不乏度勢的氣量,你少的是那“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自信與霸氣。

或許你誤了蜀國的錦繡前程,或許你錯過了蜀國的大好河山,可是,我卻在你字字珠璣的《出師表》中看到了你的真心。

你並非是不懂的認清事實,而是你對劉禪有著太多的期待與希冀;你並非是不知道江湖若是由你掌控會風生水起,而是你對劉備,對蜀國有著絕對的忠心與信任。

你是諸葛亮,你是那個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天之驕子,豈會與常人所苟同?你是諸葛亮,你是舌戰群儒聯合孫權打敗曹操的諸葛亮,豈會有尋常世人看穿你的心思?

誰人能懂你把一生為國、死於戰場當做你最美的歸宿,誰人能曉你把一生奮鬥,輔佐二帝當做你最好的堅守。或許在歲月漸漸失去的歷史長河中,你驗證了自己當時的淺短,我卻在你厚重的歸去中聽到了你赤誠的呼喊:我,不後悔!

歲月的飄帶劃過你逝去的衣袂,帶走你的過往,帶去你的輝煌,你卻完美的合上眼瞼,仰天長嘯,讓歲月的歷史上烙印下你的身影,讓後人知道,曾經有這樣的一個人,擁帝王之才,卻甘居丞相之位,不是由於他不識時局,不是由於他不識明君,而是因為,他飽含著對國家的忠貞,對君主的期待。因為他是諸葛亮,一世英雄,千秋翹楚,諸葛亮!

千秋諸葛我評說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84字

他,是歷史上的一個神話,是軍事政治上一顆不落的太陽,他更是智慧的化身,訴說了無盡驚險動人的故事。他,便是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諸葛亮。

諸葛亮才華橫溢。年輕時雖然隱居深山,但名聲在外,引得劉備三番兩次前來拜訪。大家都知道劉備生性高貴,又是漢室後代,身份何等重要,可他為了諸葛亮竟冒著大雪,三顧茅廬。由此可見,諸葛亮對劉備多麼重要,這也就有了千古名句—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憑藉聰明才智幫了劉備大忙。曹操退兵荊州,要和孫權聯合起來一起攻打劉備。諸葛亮來到東吳當說客,張昭等不斷反駁,可諸葛亮不僅沒有在氣勢上輸給他們,還愈戰愈勇,把他們辯得啞口無言,終於達到了目的,為劉備爭了一口氣。讀到這裡,我不由佩服諸葛亮,他面對那麼多謀士,毫不懼怕,一人舌戰群儒,真厲害!要是我的話,肯定百口莫辯。

諸葛亮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料事如神。他幫助周瑜,把東風借來了,真是神仙轉世。事後,他料到周瑜要去殺他,便迅速逃走了。劉備所有的勝利大都要歸功於諸葛亮,要不是有他的料事如神,劉備會建成蜀國大業嗎?會和孫權,曹操一起三分天下嗎?說到最後,諸葛亮是一個奇才!

諸葛亮遇事沉著冷靜,在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而自己只有區區二千五百人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使出“空城計”。如果這個計謀一旦被敵人破解,後果將不堪誰想。可諸葛亮一個人獨自坐在城樓上悠閒地彈著琴。下面可是十五萬的大軍呀!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怎能創造空城計這個奇蹟嗎?諸葛亮真是大智大勇!

這就是我所崇敬的三國英雄—諸葛亮。一個才華橫溢、料事如神、沉著冷靜,有傑出軍事才能的軍師。

千秋諸葛我評說 篇4

國二作文 ,727字

對於諸葛亮,不論是史書文獻,還是專家評論,都是對他持肯定態度的一邊倒,為了世界的平衡,我今天就“別有用心”地唱一次反調。

壹,諸葛亮的才學也不能說就有多好。要不是徐庶一言不發,要不是龐統登場晚了幾章,要不是周瑜死得早,要不是司馬比他出道晚,他哪能顯示出這樣的才學?

貳,還有揮淚斬馬謖。諸葛亮再怎麼神,他也還是個人啊,私心,總是會有的。為了讓大家都認可自己的得意門生,就讓沒怎麼見過大場面的馬去守街亭。結果出乎他的預料,街亭失守了。沒辦法,他就只能拿這個出場沒幾回的馬謖開刀,來顯示自己的公正嚴明。哎,多好的一條命啊。用人也就算了,可那是一條有智有德的命啊,就這樣拿去當炮灰了。

叄,此後諸葛亮自降三級,但劉禪說是蜀漢老大,但還不就和偽滿清的溥儀一樣,傀儡罷了。再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諸葛亮是蜀漢的幕後操手,這連降三級也就是安慰下大臣罷了。

肆,還有一個很怪的感受。讀了《關羽敗走麥城》這章後,總覺諸葛亮是故意不去支援他的,雖然關羽的確傻大個,很能打,但自從他去打荊州北部時,諸葛亮就對他不聞不問。就算關羽再怎麼強悍,荊州再怎麼富,也肯定橫不過曹操的百萬大軍啊。

伍,他不是個好領導,不會培養部下,不會教育別人。像馬謖,魏延,他都不怎麼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而誤了蜀國的前程。

陸,他對人有了偏見後,就不會採取其意見。魏延曾獻上一計,諸葛亮卻當即否定。並且當自己病重的時候,還說:“待吾死後,魏延必反”之類的話,看來他對魏延的偏見還是挺深的。

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孔明之智近乎妖”。諸葛亮的才學被羅貫中擴大得太大了,又有周瑜等人的襯托,自然就神乎其神了。

千秋諸葛我評說 篇5

國三作文 ,708字

烽火亂世,狼煙不止,分三國咫尺;草廬相識,胸懷大志,促膝匡漢室;縱驅馳,謀戰事,受任於敗軍之時。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但在這群星閃耀的時代,能被國人代代相傳、津津樂道的卻是鋌而走險的空城計,神機妙算的三步錦囊,令人大呼過癮的火燒赤壁。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一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一介村夫——諸葛亮。

可即便諸葛亮身份低微,先主仍然三顧茅廬來請孔明出山,難道僅僅是因為徐庶的推薦嗎?僅僅是因為此人被稱為臥龍嗎?問鼎三國怎立腳?隆中對裡見分曉。一番隆中之對不僅為先主展現了一幅詳細的戰略藍圖,也為先主收復漢室樹立了足夠的信心。

孔明用實際行動證明臥龍並非浪得虛名: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星臺借東風,都展現了孔明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思想。舌戰群儒的慷慨激昂,七擒孟獲的從容淡定,成就了諸葛亮名垂千古的佳話。

在我的印象中,諸葛亮是坐在竹椅上,輕搖羽扇坐收江山的自信從容。但或許我們都不知道孔明在突聞先主被火燒七百里連營的嘆息,也不知道在上方谷一把勝利的火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澆滅的感慨。那滿眼無奈地望著天空,大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辛酸,又有幾人能懂呢?

在日本版三國志中,故事結束在“諸葛亮星落五丈原”那一章中。它的作者吉川英治說:“當孔明倒在病榻上那一刻,我寫作的信念也熄滅了。”這也印證了諸葛亮卓越的智慧與無邊的影響力。

山間有閒雲野鶴,臥龍古琴小酌。諸葛亮用自己傳奇的一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儘管最後的江山不屬於蜀國,諸葛亮或許心有不甘,但他在我眼中,仍是中國歷史上集智慧與從容的一代奇才!

我評諸葛亮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643字

不少同學大讚諸葛亮,認為他才能傑出,是完美的聖賢。暑假裡,我讀了《三國演義》後,覺得諸葛亮並非如大家所說那麼完美,他也只不過比一般的謀士稍微高明一些罷了。

首先諸葛亮的目光不夠遠大。他隱居隆中,看來本意是要選擇賢明的聖主,可當劉備三顧茅廬,他便投向了劉備。我認為,在當時的形勢下,他應當跟隨曹操。曹操文武雙全,又善用人,是個成大事的人。劉備志向不夠遠大,文才武略並不出眾,他只不過是靠皇親的光環和幾個結義的兄弟罷了。況且張飛勇猛無謀,關羽太重義氣,難成大事。在隆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的分析,三國鼎立前還可以,而對三國鼎立後預見不當。三國鼎立後,多次出兵進攻兵強馬壯的魏國。想統一天下,其實這樣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滅亡。他應當先使蜀國強大起來,再考慮進攻魏國。

諸葛亮也不會用人。作為三軍統帥,用人非常重要。諸葛亮明知關羽是個講義氣的人,又和曹操交往很深,卻讓他守華容道。關羽雖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但還是放走了曹操,使蜀國失去了一個取勝的大好機會。馬謖是個言過其實、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劉備也對諸葛亮交待過,不能重用馬謖,但他偏偏把守街亭這樣重要的任務交給馬謖,最終使蜀國失去了這一軍事要地。

此外,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的做法也不可取。這樣做精神可嘉,但要手下那麼多的人幹什麼?只會使他們養成懶惰、事事依靠的心理,當出現問題時,只會請示,拿不出解決問題方法。諸葛亮自己也最終勞累而死,死後沒有合適的接班人,後來蜀國多打敗仗,最終被魏國滅亡。

所以,我覺得諸葛亮並非傳說中的那麼神奇。

我對諸葛亮說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1字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每當我吟誦這首懷古絕句,便想到了神機妙算的您—諸葛亮先生。

您知道嗎?當我讀了《三國演義》之後,對您的足智多謀佩服得五體投地。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在您的手中總能迎刃而解,真不愧為一代軍師呀!要知道,您身上那股神奇的魅力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

您神奇的魅力在於知天象。草船借箭的時候,您算準了三天後必有大霧,才敢給周瑜立下了軍令狀。果然,三天後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結果,您不僅成功地“借”到了十萬支箭,還挫敗了周瑜的陰謀,真為您拍案叫絕呀!

您神奇的魅力在於曉地理。火燒博望坡的時候,您算準了曹軍必從博望坡經過,才敢讓劉備把令箭交給自己。果然,曹軍從博望坡經過,您又派張飛燒了曹軍的糧草,又派趙雲領兵迎擊曹軍,取得了“初出茅廬第一功”,此時,我從心底裡對您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您神奇的魅力在於識人心。您知道周瑜心胸狹隘,三氣周瑜。當週瑜費盡心思,想奪南郡時,您趁機搶回南郡;當週瑜想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時,您將計就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當週瑜使借路滅虢之計時,您識破了他的計謀。您慧眼識人,讓我心生敬佩!

知天象、曉地理、識人心,是您神奇魅力所在。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您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

諸葛亮先生,您的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您神奇的魅力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展現出那聖潔的光輝!

諸葛亮我想對你說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4字

自從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就對諸葛亮這位英雄豪傑佩服得五體投地。諸葛亮,你知道嗎?我有好多知心話想與你一吐為快。

我佩服你才華橫溢的智謀,只要有你所在之處,任何事情都能化險為夷。就連謀士徐庶都稱讚你:“吾與孔明相比,就如劣馬比麒麟,烏鴉比鳳凰。”因為你出眾的謀略,天下的皇帝和諸侯都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地想去擁有你,而你卻選擇和仁義忠誠的劉備在一起。

我還佩服你神機妙算的本事,每次你都能精明地識破惡人的陰謀。在《草船借箭》中,你不動聲色地便識破了周公瑾的計謀,早早預測到在三天之後會有大霧到來,故意周公瑾的面前誇下海口,使其信以為真。在《火燒赤壁》中,面對曹操的八十萬水軍,你毫不畏懼地先到東吳舌戰群儒,力求得到周公瑾的支援,又百般勸說,成功的與孫仲謀聯盟,把曹操打了個落花流水。而且你還提出了“火攻計”這個計策,當時正值隆冬時節,天上下這鵝毛大雪,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只有西南風,怎麼會有東南風呢?當時東吳的文武百官都不相信你,甚至還無情的嘲笑你,但神機妙算的你早已預測到東風的來臨,為赤壁之戰贏得了先機。除此之外,你還一眼識破了周公瑾的計策,如“群英會”、“蔣幹盜書”、“苦肉計”等等,足以見得你的機智勇敢。

雖然一千多年的時光悄然流逝了,但神機妙算、才華橫溢、機智勇敢的你卻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我是小小諸葛亮 篇9

國二作文 ,677字

困難,就像我們學習或人生跑道上的一個障礙,只要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就能跨過此障礙,解決困難。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到郊外玩,我一邊騎著車,一邊欣賞著周圍的環境,那裡有清澈的湖水、湛藍的天空,還有碧綠的草地。我看見這些便得意忘形,自行車的速度也加快了,突然,只聽見“啪”的一聲,自行車不受控制了,飛快地滑下斜坡。我一個急剎車,讓車停了下來,慢慢推到平地上,經過我對它的“全身檢查”發現原來是鏈子掉了出來,怎麼辦呢?平時自行車壞了都是爸爸幫我修理的,可是這次爸爸媽媽又不在身邊,我急得都快哭了起來,突然我想到了老師曾說:“遇到困難不能急,才能想好辦法,”於是,我努力地讓自己鎮定下來,想起了修車店的那些哥哥們,於是便計上心頭,開始修理我的自行車。

一開始,便出現了問題,我怎麼也把鏈子搞不上去,一搭上去,就滑了下來,我經過幾次試驗,才發現是鏈上有一根釘子,這根釘子深深地陷在那裡,一動不動,好像孩子緊緊地抱著媽媽。拔也拔不出來。怎麼辦呢?我的眼睛也向四周掃描著,尋找著合適的工具,突然,我發現了這根“鏈中釘”的剋星---石子了,我拿起那塊石子,毫不猶豫地向著釘子敲起來,突然,釘子被石頭敲飛了。然後,我把鏈子想裝上車,但是,鏈子上的油太多了,搞到我的手也骯髒了,於是,我把樹枝折成兩半,再用木棒把鏈子套在了齒輪上,自行車經過我的一再試驗,終於恢復原來活動自如的樣子了,我騎著自行車找到了爸爸媽媽,把這件事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爸爸媽媽,口像機關槍那樣說個不停,媽媽稱讚我說:“這下,我家又多了一個師傅了。”

現在,想起這件事,我還痛快地當了一回諸葛亮呢!

我喜歡的三國英雄諸葛亮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442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三國演義》的開頭詩。提到《三國演義》大家腦海裡一定會浮現出自己喜歡的有血有肉的英雄。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的三國英雄便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三國時代,烽火連天不休,魏、蜀、吳三國飽含深仇大恨,經常發起戰爭。

諸葛亮初出茅廬,協助劉備一統楚國大業。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讓諸葛亮製造十萬弓箭,諸葛亮下了軍令狀,答應三日之內製造好十萬弓箭。

於是,諸葛亮就準備了許多稻草人和木船。第三日凌晨,諸葛亮便用這些東西去“借箭”。那天大霧茫茫,曹操以為河上的是蜀軍,便讓戰士們拉弓射箭。

就這樣,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萬弓箭。可當曹操發現這是個騙局是,卻為時已晚,想追也追不上了。

諸葛亮鞠躬盡瘁,為蜀國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和平和幸福來到時卻已歸天……這真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啊!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血氣方剛的真英雄。讓我們用心去讀,體會在那個烽火連天的三國時代的英雄氣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