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博物館相關作文20篇

遊南京六朝博物館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8字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六朝博物館參觀。

一進展覽區,我就看到了許多古老的文物,有能遠航千里的千里船,號稱六朝豪車的牛車,圖案奇特的瓦當,能準確指路的指南車,製作精緻的雞首壺等等。

參觀中,我發現六朝人特別講究生活情趣。你看,這個展櫃裡的是銅鍋。,它們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其中有一個最有趣,鍋底下長著三隻腿,老師說這是六朝的火鍋,可以刷一些牛肉,羊肉等食物,同學們都驚呆了,古人的生活真是又精緻又講究。

另一個展櫃裡有三雙木屐,男人穿的木屐又方又大,女人穿的木屐又圓又窄。老師告訴我們,這些木屐的屐齒是能夠拆卸下來調換位置的。上山的時候,前面是短屐齒,後面是長屐齒,下山的時候再換一下位置,這樣穿木屐上下山就很平穩。古人真是太聰明瞭。其實,木屐鞋最大的特點是穿著它走路時會發出“噠噠”的聲音,顯得特別悠閒自在,這是當時六朝人眼中最時尚的表現了。

六朝人不僅活著的時候講究生活情趣,還考慮到死了以後的生活。這個展櫃展覽的是收魂瓶,介紹上說,這個瓶子能收集死人的靈魂,讓他們不受輪迴的痛苦能帶他們回到人間,重新享受生活的快樂。

這次的參觀,讓我對六朝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有機會我還要來這裡參觀發現,學到更多的知識。

南京六朝博物館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774字

5月17日下午,我們逸仙小學三年級全體師生來到了六朝博物館參觀,在那裡我們有了很多的發現和收穫。

六朝博物館裡豐富多彩的藏品讓我們大開眼界。其中形態各異的雞首壺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這些壺的大小、色彩不一,有青色的、有土黃色的、有灰白色的、還有黑色的。它們的壺嘴都是雞頭的樣子,有的雞脖緊縮;有的雞頸粗壯;有的雞冠高聳;有的雞首高昂……有趣極了。

“六朝人為什麼要把壺嘴做成雞頭的樣子呢?”我拉著老師的手奇怪的問。老師轉過頭來,娓娓道來:“雞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很早就與人們的經濟生活緊緊地聯絡在一起。“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安寧,雞首壺在當時非常流行,反映了人們對於安定生活、繁榮經濟的渴望。“聽完老師的一番解說,我對雞首壺也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在六朝博物院裡,我還看到了許多“蓮花”的圖案。在鎮館之寶,被稱為“青瓷之王”的青瓷蓮花尊上,我看到了繁複精美的蓮花紋;在紋飾多樣的瓦當上,我看到了線條流暢的蓮花紋;在古人的書畫作品裡,我也看到了描繪細緻的蓮花紋……我的心裡突然又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古人喜歡用蓮花來做裝飾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回家上網查閱了資料,才知道在佛教的藝術中,蓮花代表“淨土”,寓意吉祥。不禁讓我想起了愛蓮說裡面有一句讚美蓮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是花中的君子,怪不得古人會那麼喜愛用蓮花作為主要裝飾圖案呢。

今天的六朝研學,讓我們直觀瞭解了六朝古人的衣食住行,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真是發現多多,收穫滿滿,不虛此行啊!

南京六朝博物館遊記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701字

南京是六朝古都,位於玄武區長江路的六朝博物館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星期五的下午,我們帶著好奇心跟著老師的步伐來到了南京六朝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我一眼就看到大廳上面懸掛著六幅條幅,上面寫著“東吳”、“東晉”、“宋”、“齊”、“樑”“陳”,這是什麼意思呢?聽過老師介紹後,我終於知道這就是在南京建都的六個朝代了。

六朝博物館的文物真豐富啊!有紋飾多樣的瓦當,有刻滿圖案的建宮磚,有六朝人穿的木屐,還有神態各異的人物陶俑……

我們來到一排展櫃前,看到裡面陳列著許多瓷罐,它們壺面圓潤,顏色各異;大小不一,有高有矮,但有一個地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個壺的壺身會有一個或者兩個雞頭,雞頭的造型栩栩如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雞首壺啦。我俯下身子,仔細觀看。好奇怪呀?為什麼有的壺嘴是開口的,有的壺嘴是封起來的呢?壺是用來裝水或者裝酒的,沒有開口的壺怎麼倒水、倒酒呢?

帶著這個問題,回家後我上網仔細查閱了資料,終於找到了答案。最早出現的雞首壺,只是作為裝飾品或者隨葬品出現的,壺身上的雞頭是實心的,是粘附在壺身上的。因為“雞”和“吉利”的“吉”同音,古人制作雞首壺是希望能帶來吉祥如意。到了六朝東晉時,雞頭由裝飾性的實心變為實用性張口、雞首壺也就成了一件實用美觀的用品,盛極一時。

這個發現讓我感到古人真的很智慧,他們的發明創造,值得我們後人敬佩和學習。

參觀六朝博物館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71字

今天,細雨濛濛,我們要坐地鐵到南京,參觀六朝博物館。南京六朝博物館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的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分為九層,地下三層,上面六層。

我們一進大門就看見一輛“炫酷”馬車。我問媽媽:“這輛馬車有什麼用啊?”媽媽打趣說:“這輛馬車呀,就相當於現在的計程車。”

我們先去了地下的第一層,裡面都是生活用品,有金光閃閃的古錢幣,有雪白雪白的牛骨頭,還有用陶瓷做的碗和又醜又舊的住房……

我們又去了上面的二樓。二樓的正門上寫著“六朝風采”四個大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都有什麼“寶貝”。裡面有一種奇怪的東西,它叫男陶俑和女陶俑。

我們還去了三樓。三樓的萬箭齊發吸引了我,這其實是還原《草船借箭》故事的一個場景。此外,還有三位著名歷史人物的塑像: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和天文學家何承天。

因為時間很緊,我們今天還有幾層沒有去。我下次還會再去玩,把更多的好東西分享給大家。

參觀六朝博物館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3字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了六朝博物館參觀。

六朝博物館裡陳列著許多我們前所未見的物品,有奇形怪狀的雞首壺,有圖案各異的瓦當,有造型端莊的青瓷蓮花尊,還有六朝古人的生活用具……豐富的展品令我們驚歎不已。

通過參觀,我發現六朝古人的生活挺悠閒自在的。你看,這座男陶俑頭戴高高的冠帽,身穿寬大的衣袍,腳上拖著一雙木屐鞋。這樣的衣著,走起路來只能是慢慢地前行,這樣就能表現出自己的名士風度了。快走?估計不可能,木屐鞋是會跑掉的,那樣子就太狼狽了。

因為六朝的名士們以穿寬大的衣袍,衣帶飄飄為美,所以衣袍在穿的時候就不能有褶皺。瞧,這個展櫃裡就有一個六朝人用過的熨斗。它的樣子就像一個小小的平底鍋,老師告訴我們,在裡面放上炭火,然後來回在衣服上滑動,就能把衣服撫平,沒有褶皺。六朝人真的太聰明瞭。

石雕則展示了當時的出行方式,出行交通工具有很多,馬車、鹿車、羊車……但是在六朝時期,最顯身份的還是牛車,牛行走緩慢,平穩,最能體現名士們閒適、舒緩的生活狀態,所以當時的豪門貴族以出門乘坐牛車為尊,乘坐馬車反而會被輕視。牛車堪稱是六朝時最潮的“寶馬”了!

這次參觀六朝博物館,真是叫我收益頗豐,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真的是太厲害了,這些物品也是我們歷歷代代勞動人民的結晶啊!

六朝博物館遊記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735字

週五,我們步行來到六朝博物館參觀。

我懷著好奇和期盼的心情走進六朝博物館。最先映入我眼簾的是牆上一個圓形人臉圖案的“餅乾”。我好奇地問老師:“老師,這裡為什麼要畫一個’餅乾’呀?”老師笑呵呵地介紹說:“這可不是餅乾,它叫人面瓦當,是咱們六朝博物館的標誌。它可是有來歷的哦,你們在博物館裡找一找,看誰能找到答案。”

老師的話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瞪大眼睛四處觀看,希望最早發現線索。參觀的過程中,我發現處處都能看到這個人面瓦當的標誌,牆上、圖示解說中、玻璃展櫃的角上……“這個瓦當一定很厲害,不然不會用它做標誌。”

來到負一樓展廳時,我發出一聲驚呼,“啊!好多啊!”整整一面牆上都是瓦當呢。抬頭仔細觀看,齜牙咧嘴的獸面瓦當看上去有些恐怖;圖案不一的蓮花瓦當線條流暢,很漂亮。我印象最深的是神態各異人面瓦當,有的眉開眼笑,開心極了;有的鼓著腮幫,似乎在生氣;有的瞪大雙眼,怒氣沖天;還有的翹著鬍子,得意洋洋……

看了介紹後,我們知道了瓦當是一種中國古代建築構件,是在一排瓦的最前面,是用來遮風擋雨,美化房屋的。那為什麼選擇用“人臉瓦當”來做六朝博物館的標誌呢?老師告訴我們,人面瓦當是六朝時特有的一種瓦當,只有在南京才有集中發現,是最具代表性的六朝文物,所以六朝博物館就選用它作為標誌了。

哦,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次的參觀讓我發現了六朝瓦當的獨特魅力,長了新的見識,同學們,如果你們有機會,一定要來這裡仔細參觀哦,你們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

南宋官窯博物館之旅 篇7

國小二年級作文 ,458字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到達目的地,在陶陶和瓷瓷姐姐的講解下,和小夥伴們開啟了一場陶瓷文化之旅的探索。

首先老師給我們進行了科普啟蒙,比如陶和瓷的主要區別是原料不同、燒製的溫度不同、瓷敲擊聲清脆、響亮,而陶卻沉悶、輕弱,這些都是因為瓷有鈾,而鈾的燒製溫度是1200度……聽完這些我一知半解地跟隨講解員去南宋官窯歷史文物陳列館瞭解了主要瓷器—青花瓷,這些青花瓷以動物造型居多,有公雞、青蛙、鴿子,它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後我們還參觀了瓷器製作工藝流程。

不過最期待已久的還是做遊戲,首先我們開始找地圖,這也沒有,那也沒有,正當我們垂頭喪氣之時,一聲驚喜的叫聲劃破了當前的寧靜,地圖找到了,我們開始答題,一題兩題三題……九題,答完這最後一題就做完了,但關鍵時刻掉鏈子了,這一題怎麼也答不上來,我們心急如焚,一分鐘半分鐘20秒10秒,時間到了我們還沒答上來,這時突然有個小朋友說出了答案,大家激動地跳了起來。通過這個遊戲,我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尤其是南宋時期陶瓷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也對今天的參觀有了更深的印象。

秋遊南宋官窯博物館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350字

今天秋遊,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臨時展廳,周圍擺滿了栩栩如生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五顏六色,十分精美,看的人絕對想不到,這些作品竟然出自中小學生之手。

看完臨時展廳的風采,我們又到了二號展廳。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龍窯,龍窯上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小孔,這些小孔是用來排火的,旁邊還有一些裝瓷器的小竹筒,它可以在燒瓷器的時保護瓷器不被弄破。看到這裡,我腦海裡想出一幅繁忙的景象:幾個工人正急促的拿出剛燒好的陶瓷,有的工人則開始檢查陶瓷的破碎情況,還有幾個工人正往大窯裡添柴火,準備新一輪燒製……

走出二號展廳,太陽已經移到了頭頂,休息的時間到了,於是我們去了旁邊的八卦田,在那裡休息過後,我們便回到了學校。

這次秋遊不但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讓我體會到了古代人民細膩的匠心。

參觀北京軍事博物館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93字

前段時間,我再次到了北京太爺家,爸爸對我說,趁這次來北京,帶我去參觀一下北京博物館,讓我的眼界更開闊,知識面更豐富些。一想到博物館裡成千上萬、各種型別的戰機、艦船、導彈、火箭、槍、劍、彈藥等軍事物品,我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歡呼著答應了。

出了地鐵出站口,向北望去,就看到一顆金色的五角星高高的聳立在一幢巍峨、莊嚴、古樸的大樓頂端,下面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十一個鎏金的大字。爸爸告訴我說,這就是我們要去的軍事博物館了。

過了安檢,我們進了博物館的大廳。我看到了一架架飛機錯落有致的擺放到各個展位上,有“殲五”“殲六”“殲七”“殲八”……還有各種偵察機。我指著一架最大的飛機問爸爸:“這是什麼飛機?”爸爸居然連介紹都沒看,張口就告訴我這是“轟六”,我連忙跑過去看簡介,果然是“轟六”耶!我心裡暗暗地佩服爸爸的知識真淵博。我接著又問爸爸:“轟六是中國最先進的轟炸機嗎?”爸爸說:“不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轟炸機是轟六K。”我忙又問道:“殲八是中國最先進的殲擊機嗎?爸爸回答說:“也不是,現在中國現役的殲擊機有殲十、殲十一、殲十五、殲十六、殲二十。殲二十是隱身戰鬥楊,是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我的好奇心又來了,繼續問道:“隱身是我們就看不到它嗎?”爸爸微笑著給我解釋道:“所謂隱身並不是我們肉眼看不見它,而是在雷達上很難發現它,因為在空中戰鬥靠雷達鎖定好對方,然後發射對空導彈將其擊落。”聽了爸爸的解釋,我才明白隱身戰機的特點。

隨後,我們又來到了地下一層,剛下了電梯,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只見一排排各種各樣的坦克擺放在兩側,各種口徑的大炮佈置在硝煙瀰漫的背景前方,好像訴說當年縱橫戰場時的風采。其中一輛坦克吸引了我,上面寫著“功臣號”,原來這輛坦克是日本製造的,在侵華戰爭中被八路軍繳獲,在八路軍手裡打跑了生產它的日本侵略者,也打垮了國民黨,並且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車身塗上“功臣號”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毛主席和人民的檢閱,這輛坦克為我們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二樓的展廳是各種槍械,有世界上第一挺機槍“馬克泌”也有臭名昭著的日本“三八”式步槍和“歪把子”機槍以及各種日本軍刀,這些無不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來到三樓是歷史展廳。這裡陣列著紅軍過雪時穿過的草鞋,朱德的扁擔,趙一曼的粗磁大碗,飛奪瀘定橋的鐵鏈……還有新中國成立時毛主席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題寫的親筆手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看到這裡,我心中感慨萬千,我們的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是多麼偉大啊!從南昌起義到二萬五千里長徵,從抗擊日本侵略者到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解放全中國,有多少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落後就要捱打,我要從現在開始更加的努力學習,今後,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此時此刻,耳畔雙響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那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北京汽車博物館觀後感 篇10

敘事作文 ,462字

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裡我們來到了北京汽車博物館。在學校的組織下同學們開展了一次主題為“中國夢,汽車夢”的社會實踐活動。

到了館內我們班分成了六個小組,我們小組有5名同學,大家一起走進了汽車的世界。

館內共有五層展覽,各個樓層都有很多珍貴稀奇的車,有指南車、蒸汽車、裝甲車,看後讓同學們歎為觀止。還設有汽車科普和汽車娛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張博物館發的答題卡,大家一邊觀看一邊回答問題。

最讓我們小組同學好奇的是,有一個汽車只有兩個輪子,並且還站的很穩。有一個汽車像火箭一樣,尾巴長長的,頭尖尖的,可它還是一輛汽車,在地上走。有一個汽車沒有門,它是通過遙控器指令,把整個車棚杴起來,再坐進去。還有一個車又像雪橇又像馬車,但它不用在雪上走,也不用馬拉,最特別的是它沒有方向盤!

我們還看到了用廢舊汽車的零件做的各種裝飾品,有自行車、長頸鹿、羚羊、小號等,真是巧奪天功、維妙維肖讓大家感慨藝術的想像力。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學到了許多有趣的汽車知識。瞭解到汽車的起源和改進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製作一輛汽車要非常幸苦認真,不能有絲毫放鬆。

參觀北京鐵道博物館有感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8字

8月16日,秋高氣爽。我們利用上午的時間參觀了北京鐵道博物館。

剛進館,只見一座浮雕矗立在我們面前,展現著中國鐵路的發展—從蒸汽時代,到電力時代,再到高速鐵道時代。再往裡走,就能看到清朝鐵路的故事,比如: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詹天佑發明的人字形鐵路等等。之後就是新中國鐵路展,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鐵路有兩萬公里長,並且也有一些基礎的裝置。雖然以前的遺留的裝置破舊,但是我們沒有放棄,依然在艱苦的環境中研發了許多的車型。之後就是電力機車時代了,在此期間,中國的鐵路總營運里程達到了五萬公里,也形成了鐵路網,而青藏鐵路也修到了格爾木。再往後就是中國鐵路發展的巔峰—21世紀:隨著技術不斷提升,青藏鐵路修通了,並且我們的高鐵也出現了。中國不斷地突破困難,創造了多個第一:全球最高橋樑—北盤江大橋、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車型—復興號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模型,上面有一輛電力機車和一輛和諧號,我覺得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以及另一個時代的崛起,預示著中國鐵路的“大躍進”以及展現了中國鐵路工人的智慧和技術的提升,讓我感到了祖國的富強。

目前,中國的鐵路依然保持著高速的發展,在傳遞溫暖,把乘客安全、快速、便捷地送到目的地。我覺得中國成為充滿時代生機的東方大國名副其實!

走進北京汽車博物館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9字

在一個秋天的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去參觀了北京汽車博物館。

一大早我們就興高采烈的來到了博物館的門口買票,哇!這裡的售票處是一輛蒸汽機車,旁邊還擺放著發明蒸汽機車的人的雕像。買完票,我迫不及待的跑進博物館的第一層,這層展示的是一些紙做的的小汽車,非常形象,我想:做這些車的人一定是個心靈手巧而且非常喜歡汽車的人。

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層,哇!這裡的汽車好逼真啊,數量也比一樓多了,這一層的汽車都是十九世紀的老爺車,我真想坐上去感受一下。然後,第三層展出的是古代的車,大部分是我沒見過的,看起來可真有意思。最後,第四層介紹了未來的想象車,還有幾輛已經發明出來了的未來的“概念車”。

這四層分別展出了不同時代的各種各樣的車,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指南車。它是一種中國發明的用於指方向的車。指南車有兩個大木輪子,在車的上方是一個木人,是用來指方向的,下面有一個轉盤,是用來調整木人指的方向的。

我們在博物館裡參觀了兩個小時,瞭解了車的發展史,真是增長了我的知識,豐富了我的大腦。

遊南京博物館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7字

進入古色古香的南京博物館,我彷彿置身於幾百年前,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玉堂佳器館。

玉堂佳器館裡典藏著許多硯臺。小小一方硯,集文人雅趣,聚工匠巧思。質奪天地精華,藝奪造化神功。有虎紋箕形的蓋硯,有魔蠍翹尾的形硯,還有蓮花半綻的風字硯。有一臺蓋硯圖案精妙,形象逼真,十二生肖躍然於硯身,它們張牙舞爪,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看著這一臺臺鬼斧神工的硯,遊人無不嘖嘖讚歎。

玉堂佳器館裡不僅有巧奪天工的硯臺,還有精妙絕倫的書畫瓷玉器。其內容豐富多彩,有書繪自然風光的,有記錄歷史故事的,有呈現神話浪漫主義色彩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那玲瓏精巧的印章。櫥櫃裡的玉章晶瑩凝潤,有的雕刻神佛,方方正正;有的上雕蟠龍,張牙舞爪;有的全身通透,玉色光輝;有的身刻經文,精雕細琢;有的麒麟偃臥,凶神惡煞……看著這些精美的展品,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館裡的青花瓷碗也令我記憶深刻,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青花瓷紋飾題材多樣,有清秀山水,靈動人物,有龍鳳瑞獸,花鳥魚蟲,有江上扁舟,翩翩秋草,有騰雲仙鶴,漫步走獸……淡雅脫俗,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比過精美的容妝。

晶瑩剔透的玉石;栩栩如生的木雕;以及巧奪天工的民間藝品……這裡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讓我們看到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京博物館之旅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933字

今年十月,我經歷一次讓我難忘的旅行。那一次,我去了南京博物院,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

進入博物院之前,媽媽先去給我租了一個講解器——一個耳機和一個像遙控器一樣的東西。我戴上耳機,仔細觀察了一下“遙控器”,上面除了數字按鈕,還“暫停”“繼續”“回放”,正研究著,我們就走到博物館裡面了,耳機裡傳來一段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

博物館裡又分為很多個館,有歷史館,數字館,民國館還有沒有開放的藝術館。

我們先來到歷史館,裡面有人類很久很久以前用來捕殺獵物和農耕時用的工具,也有在生活中用到的各種各樣的器皿。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具的材料從石器的到陶器的再到青銅器的,製作工藝也從一開始的粗糙,讓人看不出是個什麼,然後到越來越精細,最終成為讓人感嘆的巧奪天工的工藝品。其中我覺得最神奇的是一盞燈,它是東漢時期的錯銀銅牛燈。銅牛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成,他的樣子是一頭俯首站立,雙角上聳的黃牛。牛的肚子是中空的,裡面裝水。牛背上是一個圓柱形的燈,燈的上方有個煙管彎曲著通到牛頭頂上。這樣,燈在燃燒時產生的煙就通到了牛肚子裡。看到這裡,我不禁感嘆:古代的人就有如此厲害的環保意識了啊,真了不起!

漫長的“歷史”已經過去了,我們來到了數字館。看了這名字,我以為裡面展示的是數字,其實,裡面有各種各樣電子產品,跟我以為的數字毫無關係。裡面有三個好玩的東西,一個是可以用手臂控制螢幕裡的人躲開火球的機器;一個是照出綠色光的機器,這道光正好照在一面能動的鏡子上,撥動鏡子,就可以把光線折射到館裡的各個角落;另外一個是非常大的螢幕,可以讓大家在上面做“找不同”的遊戲。

最後,我們到了民國館。整個館是一個民國時期的街道的模樣。有那時候的電影院,茶館,還有很多那時候的美食。這個館是媽媽喜歡的,拉著我拍來拍去拍了好些照片。然後我們買了些媽媽小時候吃過的零食,就出來了。

從博物館離開的時候,我們看到一隊隊的學生在集合。媽媽說,南京的學生真累啊。我想,如果讓我每個星期都能去參觀這樣的博物館,我睡覺的時候都要笑出聲來啊!

遊覽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篇15

記敘文 ,904字

在我沒來順德的時候,我就聽媽媽說順德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像順峰山公園、寶林寺、清暉園等,可我現在知道媽媽說漏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去那裡遊覽了一番,那是因為我當上了小記者,要去那裡參觀採訪。去了以後我才相信,原來這個地方真的是名不虛傳啊!

清晨,陽光明媚,小鳥也跟著我們的隊伍,我想它也是想進去看看吧。這時來了一位大姐姐,原來她就是我們的導遊。

我們跟著這位導遊姐姐走了進去,首先看到了用蠶絲做的衣服,這衣服摸上去又滑又軟,姐姐說:“絲綢衣服穿在身上冬暖夏涼,是最好的布料。”

接著,姐姐帶我們來到了一幅世界地圖前,只見這幅地圖上標識了很多條路線,姐姐讓我們猜猜看這些路線是幹什麼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有的說是飛機航線,有的說是旅遊圖,姐姐只是笑著搖頭。姐姐見我們都沒猜到,就告訴我們說:“這是古時候咱們國家的絲綢賣到世界各地去所經過的路線,簡稱絲綢之路!”同學們聽了都一片驚呼聲,原來是這樣啊,古時候的人可真能幹啊!

後來姐姐又帶著我們來到了一間房子裡,哇,這裡有好多條“蟲子”啊!姐姐告訴我們這些“蟲子”叫做“蠶”,我們一路走來,看到了蠶卵、蟻蠶、慢慢成長的蠶、正在吐絲結繭的蠶,以及吐完絲最後變成的蛾。姐姐還告訴我們蠶的生命只有三十五天,然後產卵二十五天,等蠶吐完絲結成繭後,它的一生就走完了,原來蠶吐出這麼漂亮的絲後就要死啊,我開始有點可憐起這些可愛的蠶寶寶了。

我們跟著姐姐還參觀了精品陳列展廳,那裡不光有古時候紡絲、織布的工具,還有用蠶絲做成的被子、帽子、絲巾、領帶、短褲、襪子、拖鞋等等很多東西呢,每一件都很漂亮,真讓我愛不釋手啊!

最後我們來到了房子外面,那裡有很多長著大片綠綠的葉子的樹,原來它叫做“桑樹”,它的葉子就是蠶寶寶的食物呢!蠶寶寶吃著這些樹葉,卻吐出了那麼漂亮的絲,真了不起啊!

遊覽結束的時候,我買了六條蠶寶寶和一大包桑葉,我要帶著蠶寶寶回家,天天餵養它們,讓它們也結出漂亮的蠶繭來。

今天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而且還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我真開心!同學們,大家有時間也去看看吧,那個地方叫—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8字

今天,我們參觀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我們來到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一進序廳的大門,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一艘巨大的帆船正向我們緩緩駛來。整個大廳的地板都是用玻璃輔成的,玻璃下面是波光粼粼的模擬水面,在燈光的照耀下更加逼真。船帆上寫著博物館的序言。在河岸兩邊還豎著兩個橋墩,它象徵著大運河的南端起點拱宸橋。

接著,我們走進了第一展廳,看見了一大幅長畫,裡面畫著一條長長的古代運河,運河上還有好幾座不同形狀的石拱橋。運河兩旁邊有著許許多多的竹樓,路上還有神態各異的人。他們有的手持鞭子,趕著馬車飛奔;有的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肯定是剛從運河裡爬上來;有的喜氣洋洋,為運河的開通而感到高興……畫的旁邊有一組群雕,那雕的就是運河的開鑿者們,開鑿大運河真是石代人民的偉大創舉!

遊覽了第一展廳,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展廳吧。大運河開始是為了打仗而開鑿的,但後來就用作水上交通樞紐,輸送糧食、物品等。所以在展廳裡就有一張特別有意思的船票,上面寫著“順風快利”四個字,表達了商家希望來日一帆風順,早日獲利的美好願望。廳裡還有一件有意思的東西—鬥,鬥是用木頭做的,成梯形,完成可以把我整個人都裝進去,那這麼巨大的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呢,原來鬥在當時是用來量米的。

如今京杭大運河已經申遺成功了,第三展廳就是大運河申遺陳列廳,展出了大運河在多哈申遺圖片。而在地面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現代運河貫穿於整個陳列廳,運河的兩旁種滿了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運河上有許多小船輕輕地滑過,似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第四展廳的主題是運河文化。山東聊城的麵塑、江蘇揚州的剪紙、江蘇無錫的泥人等運河兩旁城市的代表作都被擺放在這個展廳內,可見運河兩岸的文化是那麼豐富。

古代人民用雙手和汗水開鑿了這長1794公里的大運河,這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

參觀湖南省博物館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1062字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有幸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

那天,天氣非常炎熱,火辣辣的太陽照射得人的眼睛都難以睜開,但這絲毫也阻擋不了大家前去參觀的腳步。

來到博物館大門前坪一看,只見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的參觀者排著長長的蛇形狀隊伍,迂迴繞過一排排S形紅色障礙物,慢慢地向大門移動。隊伍中還有不少金髮碧眼、鼻樑高聳,來自異國他鄉的外國遊客。排了大概半個多小時的隊,我們才隨著隊伍進到博物館。

我們首先搭乘扶梯來到博物館二樓,參觀的是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它分“家園”“我從哪裡來”“生活的足跡”三大主題,可以讓我們深刻地瞭解到湖南的人文、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習慣等等。這裡擺放的各種歷史文物,包括青銅器、瓷器、書畫詩詞、農耕具及農作物、綾羅綢緞等,不計其數,有的金光閃閃、價值連城,有的五彩斑斕、古色古香,看得我眼花繚亂。據說其中還有不少是國家級文物呢。更有趣並使我難忘的是,在展廳很寬的一面牆上,鑲嵌有56個身著不同民族風格服裝人物影象的電子屏,你想聽哪個民族的歌,或瞭解哪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你只要輕輕點一下屏,離屏大約一米的地方,地上有一個籃球大小的圓形聽音區,你站在聽音區上面,你就能聽到這個民族原汁原味的美妙歌曲和有關介紹,你說神奇不神奇!

離開二樓,我們繼續上到三樓參觀馬王堆漢墓陳列館。這裡有根據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和她的丈夫、兒子一家三口人還原的三個墓穴,牆上有關於墓主人的詳細介紹以及漢墓發掘的原因和過程等。館內陳列著數千個隨漢墓出土的各式各樣的文物,硃紅菱紋羅絲綿袍、人面銅方鼎、素紗禪衣等等,還有辛追夫人常吃的食物及生活日用品,可謂衣食住行樣樣俱全,一時半會還參觀不過來。接著,在貫通上下三層空間的地方,我們看到了錯落有致陳放著的辛追夫人棺槨,大棺套小棺,裡外居然有四層,而且每層都是嚴絲密縫,上面雕刻著各式圖案花紋,我不由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先進科學技術心懷崇拜和讚歎!

出了井槨陳列館,正當我為始終沒見到辛追女屍焦急時,電梯直降一樓。我高興萬分,終於來到了辛追夫人的遺體安放處。在一個用玻璃罩著的大棺槨裡,我看到了期盼已久的辛追女屍。只見一位身高大約1米5左右的女姓,雙眼輕閉,穿著白色的漢服,面容安祥地躺著。整個身體看起來完好無損,好似一個酣睡未醒的睡美人。同行的參觀者說,這是目前世界上儲存最完好的一具女屍呢。儘管隔著玻璃罩,相距有點遠,但大致還是能看得清楚。要不是工作人員提醒這裡不能拍照,我還真想拍照回來再仔細看看呢。

參觀完展覽,走出博物館大門,已是夕陽西下,天邊泛起一片片晚霞。回想今天,不虛此行,景美人更爽!

湖南省博物館一日遊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466字

暑假的時候我去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

一進博物館,我們先上了二樓,從《“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開始參觀。這裡展示了在湖南各地出土的陶器、青銅器、瓷器等各種文物,記載著三湘大地自古以來的文化傳承。在這個展館裡,我看到了很多寶劍,因為“楚人好劍,有佩劍之習,贈劍之尚、葬劍之俗。”,所以在三湘大地上發掘出了很多寶劍。這些寶劍大多製造於戰國時期的楚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只見它們長短不一、寬窄不同,有的已經生鏽損壞了,但很多劍還像剛製造出來那樣保持著鋒利,在燈光下閃閃發光,古代工匠們的防鏽工藝真是讓人倍感讚歎。

吃過午飯稍微休息之後,我們繼續參觀《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這裡的文物全部出自馬王堆漢墓,有T形帛畫、素紗單衣等非常珍貴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具歷經千年未腐的女屍—-辛追夫人。辛追夫人死後被埋葬在近20米深的地底,墓室也經過了很多防潮處理,從而形成了她千年不腐的奇蹟。

湖南省博物館裡有很多文物,每件文物上都記載著一段歷史,希望大家都能去參觀、瞭解湖南的歷史,瞭解我們國家的歷史。

五一見聞之走進河南博物館 篇19

國一作文 ,659字

又是一年五一到。我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五一小長假。假期裡,媽媽帶著我和朋友一起去了河南省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先映入眼簾的是外形酷似一個大金字塔的建築物,塔頂上倒放著一個小金字塔的展館,整個園區的環境很好,綠草如茵,環境優雅,真是別具一格。入館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雕塑,一個人身披鎧甲岔開腿,兩隻手兩邊伸開,兩邊刻有,一隻站立起的戰象雕塑成金黃色,我想我們河南的簡稱就是玉,多像這座雕像啊!

我們步入展廳繼續參觀,讚歎聲不絕入耳,文物太多了,讓人眼花繚亂,我東瞧瞧西看看,真是目不暇接。這裡上至新石器時代的玉豬龍,下至清朝的彩色瓷器,被稱道的寶貝實在是太多了。

你看,蓮鶴方壺方壺外形酷似一個花瓶,最上方是一隻展翅欲飛的白鶴,由蓮花圓圈的包圍著,兩邊游龍組成了壺把,四角各攀著一條蛇兩條府。騰訊的龍尾底座實在是太精美了!

再看象牙蘿蔔,象牙白菜油,象牙雕成的蘿蔔白菜,把蘿蔔和白菜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漣鋼拔出時的泥土也開化得細緻入微,乍一看,我還以為博物館放錯了呢?居然把一個蘿蔔白菜放到展館裡去。仔細一看,才發現這是一個精美的雕塑呀。白菜雕塑上,甚至還有一隻蝗蟲,活靈活現,簡直是太生動了!

清明上河圖怎麼也在這裡看,畫的多逼真啊,旁邊還有清明上河圖的模型,這模型生動形象簡直是美輪美奐啊,我不由得讚歎起來,讚歎我們祖先的智慧!

博物館的文物真的是太多了,琳琅滿目,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味著博物館裡的寶貴文物,讓我感悟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讓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課外知識,五一小長假讓我瞭解到了更多歷史的資訊!

參觀河南省博物館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09字

放暑假第二天,我和姥姥一塊兒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參觀此館。第一次是前三年的暑假,因年齡小知識少,參觀後印象不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博物館求知慾望越來越強烈,非常期待這次參觀。

來到坐落在鄭州市農業路中段的河南省博物館,它佔地約10餘萬平方米,面積7。8萬平方米,主體展館呈金字塔型與大門相對,氣勢巨集偉,造型古樸典雅。

河南省博物館在民國時期1927年建立。當時政局動盪不定,加之日寇外來入侵踐踏中原,館中文物隨著戰亂顛沛流離,使不少文物散落丟失。國民黨逃到臺灣,又攜走了大量的文物,使中原文物受到了極大的損失。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保護文物,又對出土文物採取了大量的保護措施,讓博物館重振雄風,躋身國家級博物館的地位。

走進了展廳,猶如穿越了歷史時空,拉近了瞭解厚重中原歷史和文化的距離。

首先看到了迄今50萬年前的南召猿人的牙齒化石,這與北京猿人是同一時代,說明河南開拓了人類進化和文明的先河。其次,河南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000多處。距今9000至4000年,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這些文物和遺址都證明了中原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

中國文字源在甲骨,出自殷墟;中國哲學源於周易成於老子;中國姓氏源於炎黃,根在中原;中國國家源在夏代,都於偃師,還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九朝古都開封等等,都說明了中原文化十分厚重。

館內珍藏者17萬餘件奇珍異寶。展館裡擺滿了遠古至今的各種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雕刻、字畫等。青銅器中有各種圖案的圓鼎,方鼎,特別是12條龍的長方形盛酒的器具,上面刻著各種獸紋和精美圖案,叫人拍案叫絕,大的如水缸,小的像酒杯,是古代人用來盛水盛酒裝食品的器具。最著名的是九大鎮館之寶,如:賈湖骨笛,他是我國止2014年前發現最早的能吹的樂器。婦好?尊、蓬鶴方壺、雲紋銅禁、四神雲氣圖、玉柄鐵劍、杜嶺方鼎及武?茲暌だ隊鑰袒ǘ煬逼浚???壑盜?桑??讕?住?/p>

漢代以後陶器別品大量湧現。動物、人物、用具,形態各異,形象逼真。特別是陶製院落,將陶製工藝推向高峰。三層深宅大院,大門外有看守,有馬匹,兩邊全是廂房,有水有樹,有倉儲房,最後是二層望樓,家人隨從幾十口。從陶瓷院落看到古代貴族生活起居十分講究,居住條件也很舒適,人與自然十分和諧。

我們還看到了漢唐以後文化的繁華,音樂、歌舞、戲曲、書法、雕刻,甚至連枕頭上也雕刻著戲曲情節。市井文化也是一大亮點,市民划船、打漁、勞作、購物、休閒等等。都呈現在書畫雕刻之中。

參觀了河南博物館,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我被中原厚重的歷史文化所震撼,被我們祖先聰明才智所折服。數萬件稀世珍寶,證明了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器,猶如鑲嵌在中原大地的顆顆明珠,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放射著璀璨的光華。我愛中國,我愛中原,為祖國和家鄉而驕傲和自豪,我們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者,要學歷史,保護古物,讓文明古國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