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桐廬相關作文20篇

印象桐廬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9字

今年暑假,我就跟著媽媽來到了桐廬,在那兒度過了愉快的三天。

第一天,我們早早地坐車從揚州出發,雖然一路顛簸,但我卻對接下來的活動充滿了期待。歷時6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在桐廬的第一站——垂雲通天河。它是一條地下暗河,有著悠久的歷史,坐船從洞口進入,光線忽然暗了下來,四面都是岩石,頓時覺得清涼無比。

聽搖擼的阿姨介紹,暗河的水很涼,洞內所有鐘乳石都是天然形成,常年溫度低,溼氣重,是夏天納涼避暑的好地方。我很想試試這個水到底有什麼不同,於是輕輕地把手放進水中,哇,真是透心涼,涼氣從指尖一直透到心底。坐著小船上了岸,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喊泉”,正在我納悶之時,隊伍裡的叔叔們站在岸邊喊了起來,只見湖中央的一口泉水突然向上噴射起來,隨著喊聲越來越高,這泉水也越升越高,像一條白絲帶,從天宮直落到湖底,哦,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它為什麼叫“喊泉”了。

第二天,我們一行人去玩了“山灣灣”漂流,這也是這次旅程中我最期待的活動了,雖然是我第二次漂流,但我依然對此充滿了期待。因為身高限制,我只能從半途加入,剛上皮筏艇,才第一個彎道,就已經渾身溼透,果然是名副其實的刺激。其中有一個地方,我記得上面有一根木頭,我們的小船隨著水浪上下起伏,因為有一定的坡度,特別有意思。

晚上,我們還參加了篝火晚會,沿著山路蜿蜒而上,看著滿天的繁星,聽著蛙叫蟬鳴,和小夥伴一起在山路上奔跑、跳躍,圍著篝火唱歌、遊戲,真是太愜意了。

三天的行程充實而有趣,印象中的桐廬美麗而熱情,不一樣的旅程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樂趣。

印象廬山 篇2

高一作文 ,875字

薄霧席捲廬山,雨滴偶爾也會光顧疲乏的我們,涼涼的電流在面板下湧動,溫柔綿延,這便是我印象中的廬山。

聽說,通往三疊泉的那條路,我們走了四千多級臺階,累是累,但是三疊泉那壯觀的激流沖刷了心中所有的勞累,原來當時李白看到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這般雄美。我坐在三疊泉的身旁,靜靜的瞻仰著自然的饋贈,水聲強勁有力,久久衝擊著耳膜,即使我距離三疊泉百步開外,但泉水依舊濺到了我的身上,模糊了我的眼睛,遮住了我的視線,於是我摘下眼鏡,但三疊泉的雄壯仍然清晰如初,水從山間迸發,似乎在宣誓自己的雄心壯志,志在千里。水砸在小潭裡,濺溼了遊人的眼,溫熱了遊人的心。水波暗湧,似乎有一條蛟龍臥在小潭,蓄勢待發想要衝出水面。於是覺得,所有的累也值得。

廬山幾乎每個地方都有植物,也有水,她還原了大自然的冰山一角。我只舉得很空靈,就像山與水都是活物,下一秒就可以與你暢懷心事。

最後一站是外國人的功勞,他們在廬山上建了一個別墅群。我剛靠近一個哥特式的歐美建築,旁邊的人就對我們喊道:“這是婚禮的教堂。”於是,我和同伴直接衝了進去,原來多年以前的教堂就這般美麗純潔,剛踏進教堂的那一瞬間,我彷彿看見一個穿著雪白婚紗的女孩與新郎正在神父的見證下交換戒指,只有一種感覺,就是神聖莊嚴。教堂中央有許多木椅,似乎還有信徒在祈禱,兩邊都是歐式琉璃彩窗門,整個教堂都被一種柔和而純潔的光籠罩。這個別墅群的建造者李德利會不會也在教堂裡虔誠的祈禱?懺悔者一生的罪惡。我覺得此時,站在這裡,你的一切罪都會被寬恕,你會覺得無比安心。莫非一座建築就可以讓你有一個信仰?讓你渴望瞭解更多,讓你渴望融入。

我曾在教堂裡低頭,虔誠的許下心願,並且我相信,它一定能實現。

其實在這趟旅行中我們參觀了許多美景,但能記住並且留下深刻記憶的卻也只有那麼幾個。爬山的過程很艱難,但是回過頭來看看身後走過的路,我會覺得無比自豪,因為每一個腳印都是真實存在的,汗水與疲倦會提醒我只有付出才有收穫。

在山腳,我真心覺得廬山非常低矮,就像自卑而又不起眼的孩子,但真實的接觸卻讓我看到一個真實而又偉岸的廬山。

廬山印象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849字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早就聽聞李白名句,只可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了滿足暑假之遊,我們從景德鎮再三轉折來拜訪廬山。

我不得不說廬山雖不及黃茅尖之高,五嶽之聞名,卻也是峻、險、秀、奇以及真美。廬山上有兩大點,人文與自然,先說人文吧,讓我叫絕的是那一條牯嶺街,那可是一個似於小鎮的地方,由於海拔一千多,晚上有涼風,我當時就深思,如果把一個人矇眼送到此地,看這兒有房屋,有湖,有人跳廣場舞,定不知這兒竟是揚名天下的廬山;還有湖濱別墅,紅綠紅綠的屋頂奔入眼球,夕陽西下黃色一片,染得屋前的湖水也黃了,這一景有誰不愛呢?

二是自然,給我印象最深的只有蘆林湖和三疊泉。談起蘆林湖,雖不是著名景區,我卻與它記憶猶新,可能是因為最近洪水淹於臨海,混黃一片連給我印象稍好的東湖也黃了,又見這明如鏡,清如玻璃,那立於湖心的小亭,沒有通向那兒的陸路,只有小舟才能停靠那兒休息。蘆林,蘆林聽起來就詩一般的意味,那兒的空氣更為如此,好似被淨化了,沁人心脾,滋潤心靈與神經。廬山會議期間,毛主席和周總理都曾在這蘆林湖遨遊過,真是羨慕,我也好想去體驗一下,可惜現在這湖被保護了起來,不讓遊客遊玩了,只能遠觀而已。另外一處是三疊泉,在去三疊泉的觀光車上,椅背上貼滿了“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三疊泉,一聽這名字,還以為是溫泉呢,其實它是瀑布,三疊是它掛下來時那岩石擋住它的層數,分為三級跌下散入龍潭而成,高度有二百零八米此乃天下奇觀,這雖不為李白看的瀑布,卻也有那巨集偉的強勁氣派,為了看它,我們可是爬了2600多級的臺階,費了老長時間才得以一睹。我真想感嘆一句,廬山太大了,也只能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真謂名山,但它名在人文與自然結合的奇美,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此次北遊真不負我一腔熱血,廬山真為人文自然聖地,名不虛傳,讓我這浙江人遇見了。

留在心裡的印象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0字

在我記憶的長河裡,有一位可愛、活潑的小女孩永遠留在我心中。

在我讀幼兒園大班時。因為我是新轉過來的,所以這裡的環境我不熟悉。下課後,我獨自趴在牆壁上,向外看風景。外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這時,突然有人用雙手矇住我的眼睛,我眼睛頓時黑漆漆的。於是,我用雙手用盡力氣才把矇住雙眼的手拔下來。甩頭一看,是一個扎著兩條小馬辮、雙眼大溜溜,身穿校服的小女孩。“你好,我叫宣宣。你叫什麼名字?”她先來個自我介紹,然後問道。“我叫黃雅雯,你可以叫我雯雯。你,找我有事嗎?”我好奇地問。“要不,我們做朋友吧!我也是新來的,沒有朋友。你也是新來的,也沒有朋友。我們做朋友正好!”她說。“好吧,我們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我回答道。

我們就這樣成了好朋友。自此以後,我們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一起分享,有困難時我們一起解決。慢慢地,我對她越來越瞭解了,不僅這樣,友誼也加深了不少。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書。宣宣在地上見到一本本子。看了看姓名,沒有姓名。她便亮開嗓子問道:“這是誰的本子呀?”我並沒有看本子,而是在看書。見沒有人回答,她又提高八度問道:“這是誰的本子呀?”還是沒有人回答。然後,她便把本子拿回去畫畫。後來,我發現自己的本子不見了。轉頭一看,在宣宣的桌子上,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我拿起來一看,是我的本子。於是,我告訴老師,說宣宣在我的本子上亂塗亂畫。後來,老師批評了她。她立刻跟我道歉,其實這件事我也有不對,我也跟她說對不起。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就這樣,我們又重歸於好,一起把那件事情忘了。

宣宣最拿手的是摺紙。我當了她的徒弟。她細心地教我折盒子、箱子、氣球、千紙鶴等各種東西。有一次,學校舉辦故事大王比賽。我呀!不知道多想參加。後來,聽了老師說了規矩後,我更想參加了。故事可以自己編,也可以看了故事後說出來。宣宣也想參加。報名後,我和她一起編一起想,把自由活動的時間都用來編故事。到了比賽那天,我和宣宣放膽地講。結果得到了第一名。

經過這次比賽,我們就像姐妹一樣,形影不離。

這就是我的好朋友—宣宣。

武漢印象 篇5

武漢印象作文 ,1524字

對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的省會武漢,作為湖北佬的我在此逗留的時間實在有限,所以對他的印象也就不甚深刻。我也因此屢屢感到慚愧。今年暑假,應同學之邀,在武漢盤桓了幾日,隨便走走之後,彷彿覺得有必要一吐為快了。

武漢作為長江沿線的三大“火爐”之一,暑氣逼人是自然的。走在她的腹地,但我隱隱感覺所到之處總是迴盪著一種不敢過於逼近的奇特之勢。這氣勢,非街道,非凌空而起的現代化建築,而是穿城而過的長江以及橫跨江面的大橋,還有依江而踞的黃鶴樓!

黃鶴樓雄踞蛇山之巔,位於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自古以來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樓高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走進樓內,一樓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拾級而上,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武漢三鎮的全貌盡收眼底,雖不真切,但確有飽覽之妙;低頭俯視,滾滾長江水奔騰東去,煙波浩淼,亦有炫目之感。黃鶴樓樓體呈金黃色,陽光之下,金碧輝煌,有說不出的威嚴與尊寵。當年崔顥的詩句依然鐫刻在樓內,遊人到此,駐足瀏覽,誦之詠之,不免想起當年的傳說,平添了不少蒼涼的文化氣息。站在樓前觀望,整座樓於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顯現出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黃鶴樓前行不遠便是武漢長江大橋。作為“萬里長江第一橋”,到而今也有幾十個年頭了;歷經修葺,橫跨江上,依然雄偉綺麗,蔚為壯觀。我徒步從黃鶴樓下走到橋上,但見江水滔滔不絕,江上帆影點點,穿梭往來。從橋中間乘電梯可至橋下,來到江邊,不少遊人在江邊淺水處戲水;更有幾位搏浪潛游,很有幾分英雄膽氣。臨堤的江邊公園裡,古木參天。雖是夏日炎炎,但江風陣陣,甚是陰涼,難怪遊人如織。在江邊仰望,大橋宛如一條長龍橫臥江上;火車從橋腹中闖過,隆隆的響聲傳來,氣勢非凡。與之相較,頓覺人之渺小,不敢仰視了。

從龜山下行不遠,便來到古琴臺。這裡相傳是鍾子期與伯牙兩人的鼓瑟聽絃之處,成就了高山流水的美妙傳說,也將一段悽婉感人的故事流傳至今。整個建築群佔地規模不大,但佈局十分精巧雅緻,保留了當年古建築的風貌。其中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為主,層次分明。步行至古琴臺,進大門,過小院,出茶院右門,迎門是置於黃瓦紅柱內的清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照壁,用陰陽筆法刻鐫而成,遠觀凸突而出,近視凹陷而入。照壁東側有一小門,門額“琴臺”二字,據傳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進門後為曲廊、廊壁,立有歷代石刻和重修琴臺碑記。院內迴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琴臺四周,楊柳依依,樹影婆娑,景色旖旎。只是斯人已逝,留連駐足,不免感懷傷感。

來到武漢,不能不說這裡叫人眼花繚亂的小吃。常聽人說,“食在廣東”,我以為就小吃而言,食在武漢實不為過。單就武昌來說,“吉慶街”、“首義一條街”、“戶部巷”等每條街道都能找到小吃的好去處。不說地道的武漢風味,什麼什錦豆腐腦、豆皮、歡喜坨、熱乾麵,就連東北的涼皮、新疆的羊肉串,南方的海鮮、內地的河鮮,可謂應有盡有,一應俱全。來一碟蝦球、幾串羊肉串,再叫上一個大閘蟹,外加一杯酸梅湯或者一杯扎啤,吃起來熱汗淋漓,豈是一個爽子了得。夜幕降臨,三五成群,呼朋引伴的人們湧進小吃街,人流攢動,熱鬧至極,是別處不可比的。如果到過武漢的人沒有美美的吃上一頓小吃後方才離開,你不算真正來過武漢。

在武漢的幾日,我走馬觀花地瀏覽了幾處,對武漢的印象還不能有一個完整的定位。不過,我近距離地打量了一番後,也依稀得了一點皮毛。我甚欣慰,因為對於我棲身其間的大千世界,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一點皮毛足矣!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篇6

國二作文 ,623字

自我記事以來,我身邊發生過的事不計其數,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已淡忘掉了。可是,就在開學不久的一次運動會上,發生了一件至今令我無法忘卻的事。

那是一個天公作美的日子。早上,我比往常更早地來到學校,看到生活委員正為運動員們發著水和食物,我心頭一喜,心想:學校考慮的還蠻周到的,竟把飲食也給考慮上了,太難得了,真不錯。正當我在心中嘀咕時,生活委員走過來對我說:“班長,你看我買的這些東西足夠嗎?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啊?我的嘴頓時變成了‘O’型,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同學自掏腰包購買的,我們幾乎難以置信,難道還有這樣無私的人?“我們不是運動員,不能直接為班級爭光,想了一下,還是買點東西來‘犒賞三軍’,祝願你們取得好成績,也算有機會讓我們為班級做貢獻啦。”她接著說:“這些東西都是根據你們每人的口味精心挑選的。”我的眼睛溼潤了,我們的同學太偉大了,我心頭熱乎乎的,渾身上下充滿力量,並暗暗攥緊拳頭,下定決心要努力拼搏,決不辜負同學的一片厚意。

這些東西也許並不能對運動員的運動力量有直接的提升,但這種忘我的集體主義精神卻是實實在在提高了運動員們的戰鬥力,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運動員們個個受此鼓舞、頑強拼搏、奮勇爭先,最終取得了我們超乎想像的成績。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這件事雖然不大,但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她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讓我受益匪淺。

這件事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中,銘刻在了我的心靈深處。

印象春節 篇7

國二作文 ,700字

俗話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們家過年的情景卻是“年年歲歲不相似,歲歲年年人相同”,每年都會挑戰一些新的花樣。奶奶說要帶領我們體驗一下古老的春節文化,於是我們今年過年一切都遵循春節原有的習俗。想了解一下麼,那就跟隨我的鏡頭來看看吧。

鏡頭一:臘月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我念著從網上搜羅來的春節民謠,一臉的大惑不解。大伯對我說“這你就不懂了吧,這指的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打掃衛生還好,為什麼要祭灶?”我繼續疑惑。這時奶奶接過了話茬,“傳說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灶王爺迴天庭稟報的日子,人們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就擺上糖瓜來祭奠他。至於供品糖瓜,因為又甜又粘,用來糊住他的嘴。當他嚐到糖瓜的甜味時,就要多說點好話,如果他想打小報告說壞話時,就讓糖瓜的粘性粘住他的嘴,讓他想說也張不開口。”“哈哈,你們這是‘賄賂’灶王爺。”我打趣地說,一家人都笑了起來。

鏡頭二:大年三十

一進門,就看見一個大桌子擺在屋內。“這是什麼,擺在這裡多佔地方啊。”“這叫天地桌,是用來接神的。今天你要拿這些神當‘偶像’對待,保佑你一年平平安安。”大姑半開玩笑地說。“那我可要好好對待他們了。”我也開起了玩笑,轉身走到了廚房。“哇,這麼豐盛!”只見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更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

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年年有餘”。還有龍蝦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還有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怎麼樣,我的春節知識掌握的不賴吧。

杭州遊記之“千島之戀—淳安印象”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4字

不要怪我念書少,淳安我真的不知道是哪裡。不要騙我讀書少,農夫山泉,千島湖誰不知道?農夫山泉,千島湖,淳安。原來如此!只是聞名,素未謀面,千島湖,一個只聽名字就非常美麗的地方。

乘著船,迎著風,劈波斬浪遨遊在千島湖的水面上。遠望點點青山相對出,山是翠綠,在水天交匯的地方若隱若現;近看滔滔湖水漸行漸遠,水是透清,一汪湖水碧如藍。青天紅日,山水相連,好一個山清水秀豔陽天!

遊船來到了月光島。一灣碧水半城山,翠竹蒼峰落夢園。順著木質棧道悠然前行,涼風習習,湖面上微波粼粼,遠處的燈塔在水中若隱若現,遠處小島雲霧繚繞,有若仙境。行至半山腰,剛才還是豔陽高照,不知怎的飄來了一大塊烏雲。“山雨欲來風滿樓”,一時間,風聲大作,步道兩邊的青竹垂柳在風中肆意搖動,湖面上白濤滾滾,頃刻間,風雨如晦,我們一行人躲閃不及,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澆了個透溼,急忙躲到涼亭躲雨。約莫一頓飯的功夫,風停雨住,陽光依舊,群峰蒼翠欲滴,碧空如洗,群山、碧水、藍天在天際交匯,如夢似幻。暢行在躉船搭成的過道,信步於碧水之間,錦鯉悠然在水裡遊弋,空氣中瀰漫著青草、雨水、湖水混合的氣息,沁人心肺,令人不甚欣喜。碼頭邊傳來了的遊艇悠揚的汽笛聲,在催促流連忘返的遊人快些登船,我們這才加快了腳步,戀戀不捨的登船。

“不上梅峰觀群島,不識千島真面目”,梅峰島是千島湖登高攬勝的最好去處。在梅峰之上,俯瞰千島湖,一個個綠色的小山矗立湖中,湖面上游船往來不斷,遠處山巒起伏,雲霧繚繞。看著這一副水墨丹青的山水畫卷,聽著這松濤水浪的琴瑟之合,我們結束了一天的旅程。

人生若只是初見,但戀無他千島湖。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篇9

高一作文 ,775字

相信自己,一起皆有可能。

—題記

從我來到這個世界起,命中註定我一直都會以普通人的形式出現在別人的生活中。或是平凡過路人,或是普通的陌生人。我沒有出眾的才能,也沒有美麗的相貌,即使我被遺落在茫茫的人群中。也不會被人發現,也正是因為平凡,才讓我不夠自信,不會把握表現自己的機會。

但是在我的夢裡,也曾有過醜小鴨變天鵝的童話。

升入初中後,有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開學的幾天,老師就宣佈在為期兩週的時間內,找出競選班長的候選人,班裡很快就沸騰了,而老師在宣佈這個訊息的時候,我還在低頭演算著複雜的代數式那。因為我認為我永遠都不會是其中之一。我是無數沙粒中的一員。渺小,輕微。我成為候選人的機率就像外星人訪問地球一樣,無法預計。可這無法計算的機率也讓我遇到。兩週後的班會我和另一個女生被選中了。最終的決定要在幾天後的投票中誕生。

我很緊張,準確的說我很暈,我認為是老師弄錯了,可當我望向老師時,從他的眼神中,我讀懂了他的堅定和鼓勵,我無法退卻。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每走一步,就像在做夢一般。晚飯時,我告訴父母說我先放棄,他們都竭盡全力地說服我,讓我奮鬥一次。其中媽媽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媽媽說;“孩子,你要相信自己,李寧說得好,一切皆有可能,努力吧,我和爸爸挺你!”我哭了,回到屋裡,我決定決不放棄這次機會!

幾天後,我自信的站在講臺上。面對著全班的同學宣讀了我的競選小論文。下來的時候嗎,我望著班主任。笑了。雖然結果是失敗的,但我同樣也是成功的。因為我不會再錯過任何一個機會。我會永遠記住老媽的話,老班的充滿肯定的眼神。

“現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他雖然樸實,卻給我很深的印象,競選的失敗讓我跌倒,但我還會很開心的站起來,謝謝老班,讓我開始用我的自信和陽光去成功!從此我的夢裡,不再有醜小鴨變天鵝的童話,更多的是我在陽光下,自信的笑……

西湖印象 篇10

高一作文 ,954字

最早知曉西湖,是童年時在奶奶講的《白蛇傳》的神話故事裡,白娘子千年等一回與許仙在斷橋邊,相遇、相識、相知,演繹美麗動人的愛情神話;可憐的白娘子,最後被壓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西湖便在童年的心田裡有了帶有神祕色彩的影象;上學了,西湖的美麗蘊藏在蘇軾的千古絕唱裡:“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雖早已存有慕它之心,但卻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至到2010年的暑假,終於有機會得以走近我夢中的西湖,走近這方已在心目中想象了無數遍的山與水!

夏至時節的北方,花草生機勃勃的生長著,白楊樹、柳樹也抖動著綠冠,間或有若隱若現的鳥巢在楊樹的枝杈上,愈發顯得生機盎然,這個季節的西湖,在漸涼的清風中是溫情浪漫,是款款柔情!西湖,歷經千年滄桑,卻依然是風姿綽約,神采飛揚!

那天,天氣有點陰天。佇立湖邊,微風輕拂,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想無論多麼浮躁繁雜的心情,面對西湖也會變得沉靜如水。放眼四望,三面環山。遠山,如墨如黛,莽莽蒼蒼;湖邊,樹影婆娑,那湖邊綠色的柳樹、黃色的法國梧桐以及不知名的樹木色彩斑斕地依地勢將西湖這泓碧波環抱其中,因了樹木綠色的映襯,西湖的水如玉石般溫潤碧綠,幾隻遊船悠閒地在湖面上搖曳,船過處,微波盪漾。

信步向前,一道長堤橫臥湖中。

漫步堤上,一步一景,景隨人變,處處皆景!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折服,真是心醉神馳,恍若進入了世外仙境!

翠柳輕拂,還蓋著保溫膜的草坪已呈現一片嫩綠,給此時的西湖增添了些許“春”的生機,平添了幾分清新與嫵媚。斷橋旁,青翠的荷花在水面上堅挺著,顯得更加的神聖與純潔,當著有著陶淵明詩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遠處的一張長椅上,一位老者戴著老花鏡安閒地在看報紙,旁邊停著一輛自行車……遠山、湖水、遊船、垂柳、綠荷、自行車、悠閒看報的老者,就這樣,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在我的腦海中永久定格,烙印了西湖

記得有人說過,“真正有大氣的景,那種美,真不是一些文字所能表達的,最深層次的美,往往是須與大自然神交方能獲取,應此,往往,也就不只是風景,而是一首首凝固的詩,一個個繽紛而唯一的夢。無論何時造訪,那美麗的夢總是依舊。”信也!

因時間有限,沒有盡興遊覽西湖的全景。我想,就讓那未欣賞的美景在心中留下一個流連的念想,當作再次重遊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