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鐘聲相關作文20篇

古寺鐘聲 篇1

高二作文 ,1302字

夕陽,籠在薔薇花色的紗羅中,像滿月一輪寂然而又有所思索,照透了這蓊鬱著的森林,黃褐色的泥沙中交橫著迷離的疏影,慢慢地融合在了這淵默無聲的紅海里。月色慾盡花含淚,月明如素愁不眠。

正沉浸在如夢如幻的景象之中,一段連綿的寂寥的幽音在我耳邊響起,“鐺……鐺……鐺……”好像要充滿那熒潔的寰空,又傳來了清脆的木魚聲,緊接著又是呢喃不清的誦經聲,彷彿是一曲動人心魄的交響樂曲,我的心琴也漸漸的起了共鳴。

我呆呆的立在那裡,似乎進入了另一番境地,不知過了多久,木魚聲停了,誦經聲也消失殆盡,暖紅的夕陽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冷寂的月光打在身上,隨後又傳來了三聲鐘響,“鐺……鐺……鐺……”這沉重而又悠揚的聲音在天空中盤旋環繞而久久不能散去,平靜悠揚卻又似乎飽含了無限的心酸離愁與落寞。

明天便是初一熱鬧的廟會,清晨四更天,天剛亮起,啟明星仍閃耀在東方的天空,寺院還無人問津之時。那口古鐘便響起了,悠揚而婉轉,低沉又綿長。等到太陽慢慢的升起了,人們也陸陸續續地到了寺中,人聲鼎沸,煙斜霧橫。本幽寂的寺廟變得十分熱鬧,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卻仍然絡繹不絕。

我站在人群的中央,若有所失,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四周轉了轉,對了,鍾呢?

在看了看,卻發現那口鐘那樣寂寞地懸掛在了樑間的角落,無言無語,無人注目。只有高坐在殿堂之上的佛才能夠吸引住人們的目光,鐘不過是個配角罷了。

人群又漸漸散去了,天地間又恢復了寂靜,“鐺……鐺……鐺……”它才再發出聲響,宣告著一天的結束,那聲音就像它一樣,沉沉的,毫不張揚。

需要它時,它默默地付出著自己的一切,該退場了便無聲無息的悄然退下,就像戲中的龍套配角一樣,該來時來,該走時走,卻為整部戲增添了無數精彩,它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即使默默無聞,也是那樣美麗。

人們都很少會想起它,即使是朝夕相伴的僧侶,也只是每天早課,晚課會敲它三下,讓它替他們傳遞資訊,敘述著他們的情感。那口鐘也這樣奉獻著,它從來沒有為自己發出過聲音,它那與天地山川一樣幽深,與蒼天鬼神一樣巨集大的沉沉鐘聲永遠是為了別人而吟唱,自己只得偏居一隅永遠登不上大雅之堂。

它是寂寞的,但它從不屑於為這種寂寞感傷,它的確不是主角,但當人們在佛面前許願完後,輕敲它三下,看著人們眼中期許和虔誠,它仍是快樂而又圓滿的,即使他只是在奉獻而沒有回報。

它是樂於助人的,樂於將人們的期許或思念,用那宛如楚音一般深厚婉轉的聲音傳入天空,風兒一吹,便飄向遠方,帶著人們的一切。而它就在那寺廟的角落裡深刻而又通俗地端莊著,微笑著,快樂著,行動著,苦澀著,犧牲著,漸漸的,它便與這方土地接通了血脈,人們的根裡都有了那一份甘於寂寞的奉獻精神,將自己的青春放置於角落,將自己的年華歸至於山野,或為家庭,或為村莊,或為國家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血與肉。

他們那些像那口鐘一樣的人和那口鐘一起告訴了我,美麗無需張揚,靜靜地將自己分內的應該做的事做好,默默地付出著自己的努力,即使無人知曉,你也成就了你的人生應有的美麗。

夜幕漸漸降臨,淡淡的幽光,浸洗著山間森林中的古寺,還滴著黃昏時分的新雨,又一陣鐘聲響起,這幽眇的波音微漾,古寺沉沉的入睡了,等待著明日喚醒它的鐘聲……

春天的鐘聲已敲響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271字

冬天已悄悄離我們遠去,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到處散發著勃勃生機,動植物們不僅點綴了春天,也敲響了春天動聽的鐘聲。

小燕子從南方千里迢迢飛回來了,是什麼吸引了它呢?我想是春天的美麗芬芳吧!那清清的河水也擺脫了冰雪的控制,“嘩嘩譁”地唱著歌兒奔向遠方;那山川、田野彷彿是活的,一片生機勃勃,向人們訴說著不知多少個春天的故事。

春天以朝氣蓬勃的精氣神,煥然一新的面貌,優雅地向我們走來。人們以發自內心的笑容迎接著春天這位美麗可人的姑娘。春天的鐘聲已敲響,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用歡呼、用微笑迎接它的到來,迎接它的萬紫千紅、絢麗多彩。

巴黎夜晚的鐘聲——讀《巴黎聖母院》有感 篇3

讀後感 ,919字

高聳矗立的教堂頂尖,是扭曲的靈魂在詰問上天;陰森冷寂的深牆院內,是愛情聖徒的生死訓練場。

—題記

一直以來,我不太喜歡讀外國的小說,縱使我在世界文化史上知道很多外國名著都是人類藝術上的瑰寶!但偶爾一次機會,我在朋友家的書房裡翻到了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開始只是抱著打發時間的念頭,隨手翻翻。後來,被主人公所吸引,乾脆借回家去一睹為快。

卡西莫多有著醜到極致的相貌:幾何形的臉、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雨果塑造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他集人類的一切醜惡於外表,集人類的一切美德於內心。他的內心很是高尚,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絲梅拉達,用“聖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聖母院中,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愛絲梅拉達。最後,卡西莫多在眾人的嘲笑聲中戴上了“醜人王”的花環;他誓死保護愛絲梅拉達,卻成了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幫凶;他剛在鐘樓上目視著自己心愛的女人嫁給了“絞架”,卻又不得不將自己的“再生父母”送入地獄,這是他的一生。

不美的人生來就有錯,美只愛美。在這部小說中,沒有誰是一定醜惡,也沒有誰是一定聖潔。這部小說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獨自一人來到這世上,又獨自一人離開這世上。生活在那樣的年代裡,沒有人開心,也沒有人不開心。卡西莫多應該是這個世上最孤獨的人了吧?因為陽光從不光顧他的生活,只有清冷的月光才偶爾帶給他一絲溫暖。那麼,卡西莫多痛苦嗎?這個問題恕我無法回答,因為極端的痛苦,像極端的快樂一樣不會經久,因為它過於猛烈!正如冰心在《談生命》中所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而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美與醜也是相互並存的,沒有美就沒有所謂的醜,有了醜才會更顯現出美的存在。美不可能美的十全十美,醜也未必醜的沒有一點閃光點,美與醜只是相對而言。外表美的東西,不一定有內在的美;外表醜的東西,也許他的內心才是美的。美與醜,不像真與假、對與錯那樣昭然若揭、涇渭分明,所謂“醜到極致就是美”。

讀完了雨果的這本名著,我最深刻的感悟是:看慣了一個人,就會模糊他的美與醜,可他心靈的“美與醜”才是第一位的。

呼喚那黎明的鐘聲 篇4

國一作文 ,566字

一幕幕往事,悄然埋藏在時間背後,然而那一聲聲呼喚,卻永遠緊隨著時光,輕輕歌唱。

一聲嬰啼劃破黑夜,一個新生命降臨了,從此,我便生活在了溫暖的背上和輕柔的懷裡我在您的背上輕輕地睡著了,夢裡,是您一遍遍的呼喚,伸開雙臂,引領我緩慢的腳步走到您的身旁,您笑了,一把抱住我,不住地親吻我的臉頰。

漸漸地,我會講話了,依呀學語的一遍遍地喃呢著發著不準的“媽媽”,那時,您的臉上樂得真像開了花。我轉溜著眼珠一遍遍地呼喚,媽媽,那是我內心的呼喚,是心靈的歌唱呀,您聽見了嗎?您一定聽見了,不然,您那能笑得這樣開心呢?

我上學了。當我還在夢鄉的時候,您便一聲一聲地呼喚我,細柔的音質在有序地叩擊我著我的心房。我朦朧地睜開雙眼,進入我視野的是您充滿愛意的目光,於是,一個精神十足的我在您充滿期盼的眼神中逐漸成長,在您一聲聲的呼喚中向前邁進。

我上初中了,也懂事多了,我已不像以前,讓您在床前一遍遍地呼喚我,在上學時一遍遍地叮囑我,我會主動地起床、做家務,可以不用父母指導自覺地做很多事,可是,我總覺得,媽媽,我跟您相互間的話語少了,兒時那一遍遍的呼喚也不再了,我不禁覺得生活少了些色彩。

媽媽,我可以有個請求嗎?讓我也像您那樣,在床前一遍遍呼喚您,在午飯前一遍遍地喚你吃飯,好嗎?

我期待著這樣的一天,我呼喚那黎明的鐘聲將我喚醒來圓我呼喚母親的心聲!

傾聽心靈的鐘聲 篇5

高一作文 ,863字

回憶畢竟是遠了、暗了的暮靄。未來才是亮了、近了的晨光。

—題記

秋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窗戶上到處迸濺了雨點,密密麻麻地歸攏到一起,匯成很多條河流,順著地心引力的方向緩緩流去,留下顯眼的痕跡。抬頭看著天空,慘淡的天色就宛如墨汁潑灑到巨大的畫布上,染黑了半邊天空。

我像一隻迷失的鳥兒,在尋找方向。青澀的年齡,卻擁有彩色的夢。但到了後來,美夢就如淡黃色的桂花凋零在這個季節。秋日未央時的藤蔓,纏繞在身體左邊時刻跳動的罅隙間,倘若行雲流水能告訴你,我來日的誓言,那麼請不要相信那沒有責任的“不離不棄”的諾言。

我們之間,就像青鳥與天空白首不離的相勸,不會有湛藍的明天。

17歲是少年的尾巴,短暫而失敗,像鋼琴曲的最後一個音符那樣,無論用上多麼高亢的旋律,結局都是消失與離開。總在偌大的記憶裡尋找錯誤,以便給自己警示。雖然它常讓痛苦不能自已,但這種與世無爭、與人無害的錯誤卻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慰藉。過往的百舸未曾停泊在記憶的長河,思念的雙眼卻望穿秋水。在不合適的季節去做不合適的夢,最後的我們只會用眼淚來填補心中的後悔。

梧桐葉沙沙作響,婆娑搖曳,擋住了視線,曲曲歪歪地伸向好不容易才湛藍開的天空。還有些電線橫亙在其中。

我不能再沉淪,沉淪於毫無理由的彷徨。我要在荒涼的生命廢墟上完成輝煌的自我復興。我不想再讓自己這麼頹廢。樹的綠葉總會落盡,有些夢想總要深埋,可是我想告訴全世界,我的生命一定要精彩!

過早的開啟情感的閘門,這只是我行程的障礙。我要風雨兼程,飢食艱辛,渴飲困苦,這樣,最初的夢想在行程中才會漸漸變得清晰。我要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並在挑戰與超越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我要在激情中沉著,在狂熱中冷靜,並在沉著與冷靜中揮灑青春。我要化用一個詩人的宣言:把自己削尖,蘸上青春與血淚,在人生的紙上寫下兩個字—輝煌。

生命的輝煌,拒絕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拒絕的不是挫折,而是懦弱;拒絕的不是執著,而是一成不變。所以,秋風得意時,多些夢想,只要別背叛美麗的初衷;窘迫失意時多些憧憬,只要別虛構不醒的苦夢!

純淨的古寺 篇6

國二作文 ,711字

雖然我們生活在紛繁複雜大城市裡,整日面對著吵雜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車流,但是總會有一些純淨的地方,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清淨,陶冶我們的情操。

在我心中最純淨的地方,也就是坐落於故鄉村口的一座幽幽古寺,在那裡終會使我的心靈得以清淨。當推開寺廟那座厚重的大門時,就彷彿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這裡寂靜的氣氛頓時將你渲染。繼續往裡走,會看到一座整點和兩座偏殿,向大殿中望去,會看到聳立著高大的佛像,這裡只能聽到和尚們輕輕敲擊著木魚,輕輕地吟誦著佛經,顯出對佛祖是那樣的虔誠,此時感覺這裡比外面更加寂靜,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這座古寺中,除了和尚之外,也只有有三三兩兩的遊客,也不是他們是慕名而來,還是當地的村民。這座寺廟處於遠離喧囂的城市的小山村,整日被濃郁的樹蔭簇擁著,日日夜夜沉浸在“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幽深意境之中,這座幽幽古寺就是一片純潔的聖地,遠離了世間的凡俗,迴歸大自然,整日在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這裡的人,都沒有一絲雜念,一心向佛,充滿了對佛教文化的一種虔誠,崇敬。怎能說這不是一片純潔的聖地。

沉浸在這座幽幽古寺之中,每個人的心靈都變得純淨。在古寺中三三兩兩的遊客,也是步履輕輕,生怕發出一絲聲響打擾了這靜謐的世界。此時已到晌午,炎炎烈日高掛在空中,木魚的聲音已經不知不久的消失了,耳朵裡只剩下大自然的聲音—樹木的沙沙低吟,就連蜜蜂的嗡嗡細語也傳入入耳內。剩下的一切都以沉默,就連天上的白雲,也沉寂在這默契的寂靜之中,戀戀的不肯離去。在喧囂的城市之怎能享受到這純淨,靜謐的時光。

這座古寺處處充滿了寂靜,是我心中最神聖最純潔的地方,那裡使我的心得以清淨,使我心中的雜念的已清除。幽幽古寺,我心中最純淨的世界。

鐘聲不止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886字

故事起源於東北林區一座小學,因為老校長生病住院,‘我’成為代理校長和鐵匠盧交往中發的一些事情。本書講述了一個孩子的爸爸,人稱“鐵匠盧”的人。故事開頭,“鐵匠盧”為學校打出了一個鐵鐘,讓孩子們知道了什麼時候上下課了。據進山的人說,鐘聲更好聽了。

幾個月後,老校長因病去世了,主角和一位老師去城裡領骨灰盒,結果領回骨灰盒的半路上指南針丟了,兩人迷了路,積雪很深,指南針無處可尋。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山洞過了一宿。孩子們見到老師早上還沒有回來,就敲響了鐵鐘,讓鐘聲傳的很遠,使迷路的老師和主角順著鐘聲找到了方向,走出了大山,回到了學校。

由於在東北,一年大多數都是冬天,很容易下雪,通往學校的山路被大雪覆蓋,山路溼滑,老師和同學們去掃雪清路。可是山路陡峭,很容易摔跤,有兩位同學在山路上摔倒了。“鐵匠盧”為學生們的鞋底打上了鞋掌,讓同學們掃雪走路更容易了。

除此以外,鐵匠盧還送學校釘子,把教室的門窗釘的結結實實,風雪不進。還發揮聰明才智,把容易扭腳的單刃冰刀改成了雙刃的冰刀。還給校長換了新鐵桶。

本書以校長“我”的視角,通過描寫鐵匠盧這一系列事情,勾勒出了一個不善言辭,卻熱情、聰明、善良、樂於助人的一個平凡人。本故事發生在東北的一個山村,實則反應的是整個山村人民的淳樸和善良。以鐘聲不止為題,原意是指鐵匠盧的真善美精神,像鐘聲一樣傳了很久,很遠……

聯想一下我們,我們雖然住在繁華的城市,人口眾多,每天街上車來車往,公共場合裡的人摩肩接踵,但是,人和人之間卻那麼冷漠和陌生。我想到一個新聞:一個老太太在街上摔倒了,圍觀的拍照的人很多,卻沒有人敢上去扶起她,最後還是幾個小學生去扶起了老太太。歸根究底,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不信任,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自私。

我們該如何是好呢?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病、殘讓座。如果遇上流浪的貓、狗,我們即使不能收養或者餵食,至少能做到不去欺負它。在公共場合,遵守秩序,不亂扔垃圾,不給保潔阿姨添麻煩……

我們要學習鐵匠盧,淳樸、善良、樂於助人,在生活中做到真、善、美!並且像該文章的標題—鐘聲不止一樣,把真善美的精神傳播下去……

鐘聲敲碎了流年 篇8

高一作文 ,771字

遙想起當年,想起那鐘樓悠揚的鐘聲,那催人勤勉,催人上進,催人自強的鐘聲,不論晨昏,不論風雨,歲歲年年,及時而守恆。可如今,那鐘聲,還是在流年中消逝了。

如花的我們,年少輕狂的我們,在各種變化中沉浮。明明還只是個懵懂少年,偏偏選擇自己一個人走。直到被前進路上的石頭絆倒,直到被荊棘刺傷,直到夜漸深,淚已幹,那悠揚的鐘聲才將我們喚回。當我們開始把握時間,找到方向,流年已被鐘聲敲碎,零零落落灑了一地,不可拼湊。

那些埋藏著少年時代的夢想和眷戀的地方。無論是廿四橋的簫宣告月,秦淮河畔的槳聲燈影,還是孤山寺外的寒笛鐘聲……那些年少時追逐的絢麗的夢,總是被風月薰染,被柔媚瀲灩,被流年吞噬。在半夢半醒間,早已不知是流年隱沒了鐘聲,還是鐘聲敲碎了流年。

回首那已揮手告別的中學時代,因為求知慾的覺醒,發現了一個書的世界。因為性的覺醒,發現了一個異性世界。落花如夢,一去不返。那些流年裡的過往,亦如花語般從歲月的枝頭紛紛離散。我們尋著鐘聲的足跡,在流年的沙洲,不知又有多少人事和美麗的幻想在分崩離析,下落不明。

白駒過隙,時光如梭。在一逝而過的歲月裡,我們總是在試圖挽留什麼。也許是那時青春的音容笑貌,也許是那被鐘聲敲碎的流年。在朦朧的時光中,已被我們揮霍了太多珍貴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一場徒勞無益鏡花水月,經過大浪淘沙,滄海桑田,只有那些生命中的美好和感動,才被唯一儲存,它們被歲月鐫刻,歷久彌新。那鐘樓的鐘聲能敲碎流年,卻敲不碎回憶。

讓那些夢幻化身為一個絢麗的人生。任鐘聲傳來,擊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我仍舊在青苔朱戶,庭院幽深處看薔薇逆光,楊花落盡,寵辱不驚。如今,一切變得多麼遙遠,流年總是在不言不語、不悲不喜中,亙古不變地飛逝著,它正沉入了蒼茫的夢境之中。我想從夢的深處把它追回,然而已不能……

流年已被鐘聲敲碎了,不再回來。

那時鐘聲悠揚 篇9

高一作文 ,748字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做了也不能改變世界的運轉,卻依然堅持不懈,奮鬥到底。這股傻勁,叫青春,被青春充斥著不離不棄的是中學。

在鐘聲悠揚裡,尋覓到了書的世界。

歸去來兮,學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解甲歸田;遙襟甫暢,識王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汨羅江畔,知屈原‘此吾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岳陽樓上,悟范仲淹‘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祝福聲中,與魯迅一同嘆世間炎涼;在爾虞我詐中,與羅貫中一起觀熱血灑江天;在孤獨之旅中,與曹文軒一齊感人間至純。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邀遊在無邊無際的學海里,發現了書的世界。

在鐘聲空靈裡,感觸到了異性的世界。

少年時若有若無的情愫,就似玉蘭花,純淨潔白,屹立在高高在上的枝頭。它是泰戈爾寫得最遙遠的距離,是席慕容筆下開滿花的樹,是河邊月下靜靜等待的待宵草,是在水一方亙古不變的蒹葭蒼蒼。有唐婉與陸游的一言難盡,有劉蘭芝與焦仲卿的不離不棄,有倉央嘉措的孜孜不倦。風風雨雨,歲歲年年,在歲月裡無法抹去的,是你我未曾到達的夢幻,在人生的道路上徐徐前進,發現了異性的世界。

在鐘聲蕭瑟裡,領略到了真實的世界。

懵懵懂懂,經歷了從童年到少年的蛻變,不再幼稚迷茫的孩童,而長成成熟驕傲的少年。少年腹有詩書氣自華,少年帶著慷慨昂揚的激情不停地向世界迸發。匆匆忙忙,衝破了生的黑暗來到人間。聽,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魯迅說;‘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李密說:‘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死,不再是一個恐怖的詞。死是生的超脫,是生的昇華。我們在生命旅途的探索中,把死變成了自然,變成了平淡。

多少年,依稀記起那倉促的中學時代,耳旁響起那催人勤勉、催人上進、催人自強的鐘聲。再回首,竟是在人生的山頂了。

那時,鐘聲悠揚。

這時,雲開霧盡。

童年鐘聲 篇10

國一作文 ,705字

童年呵夢中的真,真中的夢,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你在那時光中迴響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謠。童年的主打歌中浮出那嚮往的畫面。與親愛的朋友合唱,歡天喜地,但也折射此時獨唱寂寞中的吶喊;溫馨的家庭隨風傳出我的歌聲,襯著拍掌聲,也隨時間化為一霎那劃過的流星,那顆依然閃耀的流星。永恆的它鑲在我的生命中。童年是首簡單卻不平凡的歌。

在那時光中有一雙自由的翅膀。無憂無慮,開開心心地走過每分每秒。與現在相襯,頭上頂著家人的期望,腳下如裝滿沙袋。自由受到了禁錮,一如長在石頭上受到陽光哺育正在茁壯的小樹,而我卻想長在開闊的草原上,有著大自然的陪襯和萬物的呼吸。要的不是轟轟烈烈地成長,只求能寫下快樂的符號,隨風飄向世界各地,讓世界充滿朝氣。童年是自由的和平鴿。

在那時光中眨著依賴的雙眼。軟弱的錄音機上錄滿所有安撫的聲音;大螢幕上烙著遇到困難退縮的畫面,卻更有力量的激勵我此時的前進。從前倒在跑道上的我常是被人拉起,沒有勇氣自己堅強的站起來,後來我發現跌跌碰碰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堅信邁出這一步將能邁向未來。習慣這辛苦的命運,不!是幸福的命運吧,放射朝氣蓬勃的陽光。童年是雨過天晴後幸福的彩虹。

在那時光中,有一個饞嘴的大缸,可以裝下無數的美食。想罷可以當上響噹噹的食神,吃什麼都勁上加勁。即使小嘴已發出大缸已滿的號召,也要裝下最愛的味道。朔風裡如帶有一縷食神所愛的味道,我將迎面撲去。用那出名的嘴巴吞下一切,誰敢和我搶,我用最有效的“倔”。如今我已忘卻那種感覺和失去享受的時間,靜靜地追憶那天真的微笑,那是最美的味道。童年是一顆甜甜的糖果。

……

童年的鐘聲永無止息地在我心中敲響美妙的交響樂。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