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國學相關作文20篇

品味國學 篇1

國一作文 ,931字

一個下雨的午後,我坐在窗邊,靜靜地泡著一壺茶。看茶葉頃洩而下,滾燙的水立馬包圍了茶葉。不知何時,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旁的《論語》上,不禁惹得我思緒萬千:國學經典如一壺茶,是經過名家嘔心瀝血的創作才沉澱下來的瑰寶。好比這壺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著讀著,就會領悟出其中的奧妙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時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生的滄桑,有歷史的印記,有生命的真諦。那裡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是一個偉大的境界,教會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教會我們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囑中品味人生,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件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大概是在5,6歲時,我便迷上了國學。那時電視臺裡天天放《西遊記》,我便天天坐在電視機前看。唐僧師徒取經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難,我百看不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讓我驚歎連連;看六耳獼猴戲弄唐僧,難辨孫悟空時,我揪心不已;看孫悟空用火眼金睛立馬看穿了蜘蛛精幻變的人形時,我哈哈大笑。隨著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樂,悲已經成了我每天的樂趣。

現在的我,已不像小時候那樣只看電視,但是對國學的熱愛依然不變。我會喝著茶,一點一點去品讀經典。看到了《論語。學而》篇的“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時,我也會認認真真地反思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如同這樣學著,做著,自己也會感同身受,同時又學到很多。

有人說,國學只是腐朽的文字罷,除了歷史比較久遠,根本就讀不下去。我認為,國學是一種智慧,一種情懷,它確實有些古老,讓現代人閱讀起來有些困難,但它有深厚的歷史,想想,在遙遠的古代,一群智者礪練著文字,將一篇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精煉成精悍短小的篇章,為教導後人。想到這兒,你怎能不心潮翻騰澎湃!

何為國學?是一個國家的瑰寶,是一個國家的精華!如果說,自己國家的國學都沒有學好,那還能算是一名中國人嗎?誦讀國學經典,就是讀智慧,讀精神!讓我們品讀經典,傳承中國文明與中國文化!

品讀國學書香人生 篇2

高二作文 ,891字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穿越歷史偉岸的長廓,在沿途踏遍古代聖賢的足跡,閱讀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在行行墨香裡品茗人生的真諦。手捧中華五千年的書卷,感受到悠長綿遠的文化,讓我的人生充滿馨香。

我讀到了《論語》。孔子,作為一代聖人,他飽讀詩書,博學多才,睿智聰慧。這樣一位聖人,卻從未自視清高而目空一切,相反,他卻能“不恥下問”,虛心求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以虛懷若谷的心胸,容納與接受百科知識,終成就一代大師。春秋時期,天下無道,戰禍四起,民不聊生。他深感百姓疾苦,為救天下蒼生於水火,坐著木車,搖著木鐸,宣揚仁政。他遭遇了接連不斷的失敗,甚至一度被逼入糧絕兵圍的困境,可他始終沒有放棄,而是以“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繼續他的列國之行。

於是,我懂得了要以謙虛謹慎的心態對待他人,更要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迎接困難的挑戰。

我讀到了《史記》。這部傾注了司馬遷一生心血的史家絕唱,至今仍如高懸的日月,光芒萬丈。《鴻門宴》《項羽之死》這些篇章,淋漓生動地再現了一代梟雄的悲劇命運。曾幾何時,這位西楚霸王壯志凌雲,豪氣沖天,末了卻淪落到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悽慘境地。項羽的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甚至狂妄傲慢,斷送了他的江東子弟,也斷送了他的江山美人。

於是,我懂得了“不可沽名學霸王”,我們應善於聽取他人意見,更要善於把握機會。

從經久不衰的國學經典中,我只不過窺見了些許最淺顯的道理,但已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要提升自我修養,明白了黑白是非。但當今社會,一些青少年卻狂放自大,目中無人,還有些人玩物喪志,沉迷娛樂,似乎他們已在漸漸遠離飄著書香的經典,長此以往,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可能要在不久的將來,出現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媒體上常報道中國遊客在國外的不文明行為,難道這不是對我們的一種警示和諷刺嗎?

在國學中徜徉,在經典中漫遊,是我們這代人的高尚追求,也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國學是我們的國粹,經典是我們的精華。守護國學,熱愛國學,傳承經典,傳承文明。

我堅信,國學的精華會滋養中華後人茁壯成長,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和風貌,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品讀國學感悟人生 篇3

國一作文 ,834字

如果我是一粒渺小的細沙,國學就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如果我是一顆巍峨的大樹,國學就如同一片廣闊的森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國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一說起國學,我便想起上二年級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嘶聲力竭的跟著老師朗讀,雖然不知所云,但懵懂之中卻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於是,每天會花半個小時來看書,慢慢地開始愛好讀書,漸漸地才理解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也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課餘的閒暇時光裡,我也會翻閱一些古詩詞和一些名著古書,其中《論語》中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記得我以前的一位同學,起初認識他的時候,覺得他個子沒我高,人長得沒我帥,球也沒我打得好,十分瞧不起他。但是後來竟成為了我們的學霸班長,寫得一手好字,畫得一副好畫,每次考試總是名列前茅,成為了班級裡最靚麗的風景線。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可貴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借鑑,來彌補我們的不足,讓我們變得更加優秀。國學經典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行為,還潤物無聲地陪伴著我們的成長。我時常會在唐詩宋詞中感受作者心境,在四大名著中細看百態人生,在儒家經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然而真正讓我愛上國學,併為之痴迷,是在觀看了央視播出的文化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這個超有底蘊和魅力的節目,激起了全民讀詩風,火爆至極!選手、老師和主持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敬佩不已,展現出來的中國詩詞之美,更讓我驚歎不止,重新喚醒了我的詩詞之心。以至於在學校和家裡,都要纏著同學和媽媽,來進行“飛花令”的比拼,為了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贏得他們,在學習之餘,我會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來進行古詩詞的積累,將我對古詩詞的喜愛之情演繹到了極致。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總是引領著我們青少年一代不斷領悟到高尚的情懷和崇高的境界,讓我們繼續追隨著國學,一起去感受它的神奇與美妙吧!

品讀國學 篇4

國一作文 ,550字

國學是一杯水,純淨你的靈魂;國學是一杯茶,溫暖你的心靈;國學是一杯酒,驅散你的憂愁;國學是……

國學伴隨著我的一生。在我牙牙學語之時,國學就給我上了”緊箍咒“,”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對我來說都不在話下,這讓我在幼兒園受到過老師的多次表揚,我也很洋洋得意。

上了小學,國學則換了一身行頭,變作名言警句和古詩文來”折磨“我們,這讓很多同學敗在了國學的腳下,不願去記不願去背,最終一無所獲。但我卻在這個時候愛上了國學,愛上了背古詩,不再把它認為是揹負的枷鎖,選擇了與國學成為朋友。這讓我的語文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我自己也比較滿意。

現在的我已經是初中生了,科目的增多使我倍感壓力。國學這個時候便化作文言文來給我加油打氣,讓我放鬆心情。我要努力學好文言文,這是給國學朋友最好的回報。

但是,國學僅僅只教給我們知識嗎?不是的,她還教會我們如何做人。

《論語》中”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告訴我們為人要正直,要胸懷寬廣;《莊子》中”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告訴我們要講誠信;詩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告訴我們要堅持不懈;名言“不管一個人多麼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更有力”告訴我們要團結—

國學的魄力如此強大,她是我們人生中必修的一門課程,讓我們一起走進她,讀懂她吧!

品味國畫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438字

畫。眼前出現了此字,就在眨眼後的瞬間,字不見了,迎面而來的是一望無際的「白」。突然,天空降下一滴雨。是墨。再下個瞬間,周圍漸漸出現了「春色」。

黑、跟黑、還是黑。周遭的「春色」竟然全都是黑的!不過,仔細一看,顏色的深淺、「濃」和「稀」,還有呈現的樣貌,各個都不一樣呢!後退幾步看,哇!有山、有樹、有湖,還有動植物。黑把整個生態有模有樣、栩栩如生的呈現在眼前,讓我不禁讚歎黑的「魔力」。我手腳不聽使喚的繼續走下去,一方面是想再多認識這個「世界」,另一方面則是想再見證黑的魔力。

走了一會兒,我開始漸漸認識了這個世界,並看到了熟悉的東西。是皴法!我心裡吶喊了一下。熟悉的捲雲皴和斧劈皴映入眼簾,我停了下來,過了幾分鐘後才想起來要繼續走,接下來,擦、點、染這三種筆法也出現,黑能呈現豐富的景緻真是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給……。

現在,我闔上畫,衝到桌子前,拿起了筆,將湧出心頭的靈感一一畫上了紙,另一個黑的故事即將誕生……。

細細品味同學味 篇6

國三作文 ,1736字

離中考還有239天,距離別僅剩8個月,時間真是忽快忽慢的。初一,中考是那麼遙遠,同學之間整日說笑,似乎離別是好多年以後的事。一眨眼,要畢業了要分開了。秋風吹過,雖有些寒人,但望著周圍這些熟悉的面孔,卻不覺冷。

拿起數學卷子,忽然想起了上學期跟金欣悅做同桌的日子。那個鬧人的下課,我拿著卷子去問題。走到凌賢位置旁邊,很認真地問,“你會寫這道題嗎?”說著將試卷遞到他面前,並用手指著那道不會的題目。他望了望題目,似乎有些“我肯定會做的本把握”便朝我笑了笑。但就當我認為他會友善地教我時,他竟耍起了陰招,趁我不注意,一把將我手下的試著抽走,一個一百八十度轉身,遞給了後座的姜幸。我深知大事不妙,便連忙踮起腳尖去搶,可無奈他們以多欺少,我最終賣放棄抵抗,回座後寫其它作業。但男生的討厭不僅於此,當我浸在英語短文中時,遠方傳來“你數學試卷被撕了”的噩耗。我連忙抬頭,幸姜幸正舉著一張小碎片衝我笑。起初還不相信的我此時心中窩著一團火。太過分了!但我又能怎麼做,我什麼都做不了。眼淚不覺地落了下來。我的眼淚,真是不爭氣的。我哭得極小聲,卻還是被剛回座位的同桌金欣悅發現了。她一個箭步走到座位,二話不說抽出兩張紙,很小心地問我怎麼了。“姜幸把我作業撕了。”我艱難地抽噎著回答。他們為什麼撕你試卷了?”金欣悅聽起來有些氣憤。“我也不知道。”回答完之後,我又把頭低了下去。金欣悅或許是見不得我哭吧,一邊將紙遞到我面前,一邊用手在後背輕輕拍著我。這一刻,我竟覺得她是我的親姐姐。是那麼讓我有依靠感。當然了,試著並沒有被撕,只是有男生聯合起來捉弄我罷了。

那個課間,有樂,有悲,也看剎那間的溫暖。

筆袋裡,悄悄躺著一個脣膏,是入秋時室友駱中來送的。那天是週日。我剛回宿舍,準備拿東西洗臉時,駱中來一聲大叫:“錢綺蓮!”止住了我的腳步。“幹啥呀?”我對駱中來的異常舉動有些好奇。她不回答我,而是兩隻手在儲物箱裡翻來翻去,似乎在我什麼重要的東西,也找還邊哪嚷著哪兒上去了。她那時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的。不多久,她的臉上溢著激動,高高地將一個粉色小脣膏舉著,然後利索地把箱子合上,朝我來走過來,說:“喏,給你的。”“真的?為什麼啊?”我顯然有些驚喜。“不要誤會,這只是扔垃圾。”駱中來是那種受不了別人誇讚的,於是她便故作隨意地說了贈言。旁邊的徐嘉慧見狀,很羨慕地說了句“你怎麼不送我啊。”駱中來有些尷尬,支吾著說:“我不知道你嘴脣乾,錢綺道嘴脣於我是知道的。”站在一旁的我聽了這話,自然是打心底裡的感動。

秋天很乾燥,但有這支脣骨滋潤我那顆已被暖化的心。

這週日,溫暖的太陽光披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呂樂凡回來了!”不知哪位同學一聲驚叫。我連忙順著同學手指的方向望去。藍色的省丹中校服在他身上是那麼耀眼。一群同學者將他包圍在中間,有些同學甚至大罵他沒良心,月考前都沒有回來看我們。他略帶緊張地告訴我們那次是他下鄉有事,這次來也只是要英語教學案。盼望著我們要好的韋老師自然不會白白由浪費這次教育我們的機會,便讓呂樂凡上臺談談自己的經歷與對全班同學的期望。呂樂凡緊張地完成了要求,最後終於向我們透露了心聲:“其實我挺怕過來的,因我們看過來一次你們就要寫一份反思,所以我們幾個現在都不敢來了。韋老師,這次能不讓他們寫反思嗎?”見呂樂凡如此誠懇地向我們求情,韋老師便連聲答應了,臺下的同學心裡無一不是熱乎乎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意識到了這團烈焰的存在,便是同學情。

外面陣秋風吹來,吹散了桌上的試卷。呂樂凡毫不遲疑地彎腰撿起,並將試卷整理好。他整理試卷的那一瞬,將我們的思緒帶回了某個夏天,窗外陽光正好,窗內的孩子們正做著自我介紹。

那個夏天,大家初識;下一個夏天,我們會在最後的結束鈴聲裡揮手告別。

但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留有一樣珍貴的年少回憶,便是暖暖的同學情。

品味文學 篇7

國三作文 ,666字

翩翩詩歌似一隻只小小的紙船兒,滿載著對文學的品味與欣賞,悠悠地飄向了遠方。

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上,淌著的,是浸透了飄香的陳酒的詩篇,還帶著醉人的芬芳。暈開了時光,沉醉了歲月。是“騅不逝兮可誇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中貞烈的虞姬自刎於烏江邊;是《聲聲慢》中“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的空虛悵惘和迷茫失落;又如《釵頭鳳》中“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的萬分追悔與無可奈何……

手捧一本厚重的國學經典,桌邊一杯香氣撲鼻的濃茶,手邊一塊精緻誘人的小糕點,足以構成一個溫暖的陽光午後了。

曾經想象過這樣一幅場景:我站在偌大的麥田裡,陽光淡淡地瀉在肩上,感受麥芒細密的劃過手心,周邊是清脆的鳥鳴,微風拂面,心無旁騖。這是多美的一紙畫卷啊。

可畫卷再美,也比不上文字。縱然更真實,卻也限制了想象的空間,將飄飛的思緒禁錮在那小小的四角天空裡。

文字,自是極其唯美的,像《詩經》《禮記》《周易》《春秋》等國學經典。

在經典吟誦中,在國學滋潤裡,不知不覺,時光的細沙就這麼順著指尖溜走了。

從“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無一不是值得記憶的經典。

聲音很安靜,因為時光在想念。時光不孤獨,因為經典陪伴著。

品讀國學感悟人生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0字

有一個夢,那樣離奇,又那樣普通。那個夢,若隱若現,又彷彿就在你面前,近了,近了!它散發著書香。

——題記

古人曰:“書中自有黃金屋。”六年以來,大大小小的書籍一本接著一本,其中有唐詩、宋詞、元曲、漢賦,當然更多的還是散文、小說……那些都是經典。正是它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孩童,成長為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

當我第一次接觸曹文軒的作品,就深深地被他的文筆所吸引,他最為出色的作品還是《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講的是少年青銅和少女葵花,他們原本生活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層次當中。不幸發生了,葵花的父親卻自殺了,原本幸福的她現在卻孤身一人,被好心的青銅一家所收養,他們倆之間發生了許多感人、真摯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這樣的:

葵花的學校舉行了一場拍照活動,她知道青銅家境貧寒,是沒有條件讓她去拍照片,青銅看出了她的傷心之處,問她也不肯說。碰巧,這天在青銅接葵花放學回家時,聽見幾位女孩子在談論此事,青銅一切都明白了。回家後,他偷偷地告訴了母親,母親點了點頭,讓青銅去街上賣鞋。

冰天雪地中,青銅赤著腳,在雪地行走,他不敢穿賣的鞋子,生怕就是因為這雙鞋就會讓葵花拍不上照片,那會使他後悔莫及,青銅忍著刺疼,卻無一人購買。“世界以疼吻我,我要抱之以歌!”他咬牙堅持,沒錯,這是他和時間的一場博弈!終於一雙又一雙的鞋子被賣了出去……

其實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有時遇到困難要學習雪松,以退為進。人生亦是如此,在困難面前學會面對,學會堅持。泰戈爾也說過: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無盡無休的鬥爭,一場以寡敵眾的戰鬥。

人生的路上必定是荊棘與鮮花同在。如果說人生如戲,痛苦便是最精彩的章節之一。經典伴我成長,它便是我的第一位良師!

國學,品味你醇厚的美 篇9

高二作文 ,973字

在寧靜的山谷裡,永恆的山脈向東西南北各個方向蜿蜒綿亙。國學的小溪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地流著,它發源於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來的沼澤—國學永垂不朽。

國學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它是“之乎者也”的翩翩儒雅風度,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質樸無華,又或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般,如珠玉翡翠,叮咚脆響落入人們心間。

國學有其無與倫比的美,渾金璞玉,天然美質,它浸了你的魂,攝了你的魄,卒成你豐富的內在。

國學的美並不是高傲的,它也源於豐富且安詳的生活,如雪底蒼松,深厚又摯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些來自中國經典的精神,通過蒙學讀物、民間諺語與故事、善書等,通過家教與民間社會生活與信仰,滲透到世世代代中國人的生活世界中,成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規範。

國學的美並不是淺顯的,它以端莊為底色,細枝末節都滲透著濃郁的美德之風。就好比孔子有云:“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道融入這些國學作品中,潛移默化地滲入每個人的品性中,永遠鮮活;《論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寥寥幾字,字字珠璣。好比一陣空靈的風拂過心間,帶著一種無法否認又不抗拒的力量,讓人心中釋然,情操得以昇華。

國學好似脖頸上的珍珠項鍊,美得動人心魄。那麼我們又將如何留住美?《詩經》中的“予遙望兮,蟾宮之上,有綺夢兮,爍爍飛揚。”一句被鳳凰傳奇寫進扣人心絃的歌曲中,一首《月亮之上》火遍大江南北。像這樣把國學變為時尚的組成元素,不正是一種很好的傳承嗎?不妨選一個安靜的午後,仔細品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妙義,翻開混著油墨香的書籍,斟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精髓。

又或是在遇到“扶不扶”的問題時,本著“老吾老及及人之老”的想法,不猶豫地伸出手,雙手交握的剎那,正是國學得以傳承的一剎那。

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願國學融入品性裡,成為每個人一生的底色。

學會品味過程 篇10

高三作文 ,861字

自從來到在這個世界上,就一直行走前進,因為總想獲得更美好的東西,但在興奮向前的時候,卻沒有注重前進的過程,沒有看看沿途的“美景”。沒有品味奮鬥的時光……

人在拼搏向前的時候,總把眼光看得很高,以為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些人窮極一生也不能實現他們的夢想,那麼既然如此,為何不在奮鬥的過程中,細細品味我們的人生呢?

從小,老師和家長就教導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目標,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奮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生閱歷的豐富,大部分的夢想都隨之而改變了。因為我們認識到現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現實是充滿競爭的一個社會,只要你不努力,不勤奮,就有可能被淘汰。

如果我們只注重最終的結果,而不注重過程,那麼我們就會活得很累,很累,感受不到過程中的喜悅。但如果我們注重過程,那麼我們就會活得開心,不會感到迷茫難受。

品味過程,是一個很重要、很有好處的經歷。它可以使我們身心放鬆,心情愉悅;可以使我們回憶過程中的一點一滴,豐富我們的情感;可以使我們總結過程中的得與失,為以後的奮鬥指明方向,為以後的努力新增動力;可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把握機遇,實現自己的目標,鑄就輝煌。

假如把夢想奮鬥當作是在朝美好的地方行走,那麼,我們所經歷的奮鬥過程就是一個個深淺不一的腳印。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前走而不回頭看,那麼就會被歲月的風沙所掩蓋,到頭來,即使實現了目標,也體會不到半點兒喜悅之情。但如果一邊走一邊回頭看,那麼在行走的過程中,就會有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煩惱等許許多多的情感,最終當我們成功時,會感到十分快樂。

現在,我們正處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高三,這正是一個體驗過程的絕好時機。我們既要眼望前方,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定自己的信念,努力拼搏,邊走邊拾,邊走邊總結,邊走邊提高,最終走向成功。

如果盲目拼命,不僅會讓你感到迷惘,還會讓你失去很多機遇,最終會讓你心力交瘁,與成功失之交臂。

在行走的時候,一定要邊走邊拾腳印,這樣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得到前方的美好之物,實現人生的目標,鑄就人生的輝煌。

國學讓我回味無窮 篇11

國二作文 ,809字

窗外,梧桐細雨瑟瑟其葉,隨風搖記憶。

手捧一卷古書,端一杯清茶,如今於我已成為了一種享受。

《三字經》、《大學》、《論語》、《笠翁對韻》……怎能不感嘆,中國國學,實在是博大精深。“人之初,性本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知止而後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晴空”……莫道不消魂,卻不禁想起初識“國學”二字時,是怎的另一番模樣。

那時年紀小,約摸五、六歲光景。外祖母不知從哪尋來一個“國學誦讀班”,連哄帶騙地把我送了進去。說是對小孩子的將來有好處。可憐我那時,《三字經》對於我來說無異於天書,雖說因從小就開始認字所以認得來,但我哪知道“人”哪裡“本善”、“性”哪裡“相近”而“習”又哪裡“相遠”呢?都是些枯燥無味的無用東西吧!哭著鬧著不願去,自打上第一節課後便開始了。父母親沒辦法,只好讓我不去上課。但外祖母不知怎麼知道了,大道理小道理說了一堆又連帶著將父母親罵了一頓,便擔起了“押送”我去上課的擔子。沒辦法,迫於外祖父的“淫威”,我只好屈從,哭哭啼啼不情不願去上了課。一直到小學二年級時,那個幼兒園搬遷了,國學誦讀課也沒有了。但國學的意蘊我未曾忘卻。

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對於那些國學經典我已不再厭倦。而對於他們的意思,我也方能略知一二。如今再想來,倒是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國學,如“逃之夭夭,灼灼其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其意味,便都蘊在其間。

與國學結緣,而今已近十年。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十年,我從一個稚氣的小丫頭片子長至如今這番,對於國學的理解也方能更深一個層次。國學,讓我回味無窮。一個句子,能體味出千百種情千百種感,看你有的是哪般心。

其實,國學也像一杯清茶,剛入口時,你不懂它,便感覺到十分苦澀。但細細品嚐體會後,詩茶香化開,瀰漫在舌尖上的就是無盡的甘甜。餘味嫋嫋,茶香不斷。回味,便也無窮。

國學,讓我回味無窮。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品味學習 篇12

國二作文 ,572字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中總是在不斷的學習,那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學習呢?因為人並不是生下來什麼都會的,我們雖然是高階動物,也只是在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上高其它動物一等。可別忘了,我們都是從一加一開始的。

幼時的我們,也許還未意識到,學習之船已經啟航。還是在門前的沙地裡玩的不亦樂乎,在學校裡也一樣,你追我趕。因為小時候學的知識簡單又易懂,所以,剛啟航的學習之船是一路順風的。

到了青年,學習壓力開始大起來,學的知識也越來越廣泛。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學習是首要前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努力努力再努力,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為自己的未來開闢一條新航線。年輕氣盛,這時不努力,何時去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我們學習不單單是為了理想的。長大的我們,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有時學習也是為了生存。

到了老年,可能沒有多少人仍在堅持學習。其實只要想學習,不論年齡,不論國家都可以學習。抱著初心永不變,沒有什麼是不行的。

最後,學習方法也是要有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這些都是古代賢士們所總結的學習方法。其實,從我的觀點來看,只要勤奮只要堅持,一切皆有可能。

那你到底有沒有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呢?世界總是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我們也不斷的在學習,去跟上前進的步伐。好好品味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果實,人們都:“活到老,學到老!”

品國學經典詮釋心靈之美 篇13

國二作文 ,662字

中國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可是有誰想過,為什麼只有中國的文化從未間斷過呢?這的確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答案很簡單:國學。它好似一根線,把一切的一切都穿插起來,讓人們更清楚地瞭解祖國的歷史文化,思想傳統。

當然,這只是從大的角度來說,而從我們中華少年的角度來講,國學則是教育我們怎樣修身做人,品悟出人生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教會我們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則告訴我們做事的道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則告訴我們在尋找真理的路上,都應該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老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不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嗎?每天都要想一想,今天你該做的事是否都做好了嗎?對待朋友是否講誠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掌握了呢?

孔子也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不也正是告訴我們該如何孝嗎?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而孝的基本又是從保護好自己,而不讓父母擔心開始。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長,路旁的風景有時溫暖和煦,有時也會風雨交加。在此道路上,我們又該如何走向未知的前方。

強壯的體魄固然重要,健康的心靈也是人生的必備品。一些人用他們健康的心靈詮釋著喧囂中還有的一絲道德之美,給予我們滿滿的感動!然而社會上競有一些人本可以憑藉自己強壯的體魄去追求精神和心靈的健康,卻不願去做,甚為可惜。

讓我們行動起來,品國學經典,完善心靈之美。

人生漫漫,道阻且長,讓我們帶上精神財富走出燦爛人生!

品國學經典 篇14

國二作文 ,728字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有自己的特點,都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是中國獨特的文化。國學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華,他們構造了精神生活的環境,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這是曾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出謀劃策,而不忠誠嗎?和朋友交往不夠誠信嗎?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次反省自己這樣我們才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屈不撓的人格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必須要虛心和要有求知精神,還告訴我們需要持之以恆來鞏固知識。這些經典的句子告訴了我的許多的道理。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結晶。他將一生的感悟都傳給了學生。他的學生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將格言收錄下來,編成了論語,流傳後世。孔子的思想也從此傳承下來,推動中華民族的發展,對後人起著指導和警示的作用。他始終都在傳遞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樸素的中庸的生活態度。孔子也就是用這樣的生活態度。在生活中用點點滴滴來影響他的他的第子。論語的好處還有很多,他不但教你如何為人處事,還教你怎樣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孔子的精神,以治平為本,以仁為核心,他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是價值觀練是非的標準,是倫理道德的規範所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經典源遠流長,經典伴我成長。我們要學習經典,他不但給我們生活學習帶來幫助,還讓我們知道做人道理。你也讀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一直伴隨我們健康的成長。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長大。

品國學經典 篇15

國二作文 ,764字

《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這些都是國學的精華,我們從小到大都與國學在一起,他們無不每時每刻影響著我們。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他影響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我們也把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如果說文學是一個華麗的王冠,那麼國學就是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明珠也要久遠的時間才形成,國學也是有悠久的歷史。從《詩經》到《楚辭》;從樂府詩到唐詩;從宋詞到元曲到明清小說,證明了國學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只不過發展到今朝,變成了現代詩歌、散文等文學體裁。

國學這顆明珠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在牙牙學語時,就已經開始學“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這些唐詩宋詞。上學了,《弟子規》、《三字經》也時刻教育著我們做個好孩子。大一些了,四大名著就成為我們愛不釋手的讀物。我們同諸葛亮一起與曹操鬥智鬥勇;我們與齊天大聖一起去西天取經;我們去經歷賈寶玉與林黛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我們和一百零八將結為兄弟……

國學經典的背後也有不一樣的故事。就拿《紅樓夢》來說吧。大家都知道,《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作者曹雪芹,但大家都不知道它還有個作者。這個人就是《長生殿》的作者—洪?N。它死去錢把草稿留在曹寅那裡。後來曹家也出了一系列的事,曹寅便沒有時間把這本書付印。後來也許曹雪芹在自己祖父的遺物中翻到了那部手稿,和他的身世很像,便“批閱十次,增刪五次”而不是寫了十載。不過,後四十回出自他手。洪?N因為《長生殿》一事,便不在書稿上署名,後事輾轉相傳,便以為曹雪芹是真正的作者。也許你不一定接受,但書中那麼多江湖之事,在京城出生的曹雪芹哪裡見過?他是曹家獨子,那裡來那麼多姐姐妹妹?當時正開始文字獄,他哪裡敢寫這麼反清復明的東西?

國學就是這樣,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王冠上的明珠。而這顆明珠需要我們呵護,發揚光大!

品國學讀人生 篇16

國二作文 ,707字

國學,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它已然融入我們的骨髓,在我們的血液中流淌,伴隨終生。

從幼兒園的三字經開始,到現在的唐詩宋詞,國學已經步入我們的生活,用優雅的步伐在我們的人生中畫出一副清秀典雅的水墨畫。

國學與人生是分不開的。

莊子曾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求知的精神是永恆的。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而不斷地去學習,去求教是完善自己的第一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知識面前,沒有什麼等級,每個人都是學生,每個人也都是老師。學問,又學又問,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不能一味地學,也要思考,學習很簡單,也很複雜,不斷地學,不斷地思考,總會學有所成的。

從小時候的呱呱墜地的時候起,國學就與我融為一體。

記得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跟著爺爺口齒不清的念著“鵝鵝鵝……”;幼時一本正經的在眾人面前背誦《三字經》,儘管當年的自己還不明白什麼意思;六年級的自己流利的背誦著古詩,但對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模糊甚至不以為然的;現在的自己,開始慢慢理解那些文言文和唐詩宋詞中摻雜的無奈遺憾,欣喜悲傷。

人離不開國學,國學離不開人生。

人生有多少感慨被文學描繪了出來,看似瀟灑優美的文字下,又隱含了多少悽慘悲涼,在面對大好山河的時候,又是懷著怎樣的激動和自豪,在看到歸雁驛道時,對家鄉親友又是怎樣的思戀!

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感慨了事事難料的人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了大漠的淒涼和杜甫的無奈,白居易遊西湖時”最愛湖東行不足"表現了當時的喜悅和感嘆了景物的美麗,李白總是多情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刻畫了他的思戀。

國學要品,人生更是要細細品味。

品國學助成長 篇17

國二作文 ,826字

唐朝是詩歌鼎盛的朝代,大多數著名詩人皆出於此朝代—李白,杜甫,杜牧……在眾多詩中,我最喜歡的是孟郊的《遊子吟》。

每每吟誦它,我的腦海中彷彿就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兒子坐在簡陋的茅屋裡讀書。不遠處,滿頭銀髮的老母親正埋著頭,弓著背,在一盞微弱的油燈下,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那密密麻麻的每一針,都蘊含著母親對兒子無比深沉的愛。每一線,都代表著母親對兒子的的真摯的情。這濃濃的母愛,全都傾注在這一針一線間。母親與兒女情深似海,而母親那無私的愛,作為兒子何時才能報答呢?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不僅是無私的,母愛更是偉大的!就像孟郊的詩一樣,如此有韻味,又如此讓人回味!母愛同樣經典,是一首詩!

想起我的母親,她為了給我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不惜一切。那是一個週日,我坐在書桌前預習下週的學習內容,母親為我悄悄地關上房門,走了出去。漸漸的,天黑了下來,我看了看衣櫃想找到週一的校服。沒想到,把衣櫃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校服,我突然想起校服被我拿去幹洗了,我有些慌了。走出房間,想要母親幫我拿衣服。頓時,我有些想哭—母親坐在沙發上,看著“啞劇”。她為了讓我專心學習,寧願自己默默地看字幕。我有些於心不忍,她為我付出了多少,我卻一次又一次的麻煩她。我穿上鞋子,準備自己去拿,她急忙跑過來問我這麼晚了去幹嘛。我告訴她我去拿校服,她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地穿上鞋子拿起衣服,走出家門。告訴我,早點洗澡睡覺。

屋外寒風凜冽,母親在寒風中費勁的往前走。大概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聽見鑰匙開鎖的聲音,“吱—門開了,母親回來了。我不想讓母親看到我還沒有睡,就馬上躺下了,背對著門。我看不見母親,但我清楚地感覺到母親輕輕地推開了虛掩的門,看見我已睡了,生怕驚醒我甜甜的夢,悄悄地放下校服,又輕輕地關上門,走了出去。

我躲在被窩裡,眼裡忽然感覺到一種澀澀的潮溼。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是一首詩,將一輩子將它珍藏。

品國學之經典奏中華之樂章 篇18

國一作文 ,814字

輕輕地,捧起一本名著;靜靜地,品味著生動優美的文字。我,不斷地在心中追憶著它—國學。

年幼的我們是懵懂的,不理解這些文字隱藏的深沉含義,只是在家長與老師的要求下,背的滾瓜爛熟。在記與背的過程中,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也促使著我們不斷領悟著這些文字中隱藏的道理。於是,我們不再調皮,不再年幼無知,一步一步,不斷上升。國學,是陪伴著我們成長的。

國學,是古人經一生風風雨雨,嘔心瀝血的結晶,是對自己人生的品味和感悟,整理成文字,流傳至今,它,經歷過千百年的滄桑,每一個文字,都佈滿歷史的痕跡,我能看到它流傳至今的不易。國學,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則是經典,經典必然家喻戶曉。它教我們明辨是與非,在聖人與智者的教誨下感受到人生的真諦,從而在生活上的每個細節,言行舉止上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從國學故事中的每一點,每一滴,都能感受到無比高尚的情懷。這些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使我們受益終生。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我也讀過不少國學經典,每一篇,都教給我無比實用的道理。成語故事教給我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像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等;讀著《秋思》,我感受到了作者是那麼的思念家鄉,不禁潸然淚下;捧起一本《三國演義》,我佩服起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又為劉備的又一次勝仗而喝彩。我常常不知不覺沉浸在國學的世界當中。

國學,也存於生活當中。學習上,我們會“溫故而知新”這使我們不斷進步,不斷了解新的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才可以收穫新的知識;做人上,我們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它告訴我們要向別人不斷學習,不能一味自大;甚至在商業上,也能運用到《孫子兵法》中的種種計謀。寫到這裡,我不禁感嘆:中國國學經典真是無所不能!

暢遊在國學的海洋中,品一袖芬芳。國學,將伴我一生成長。品國學之經典,奏中華之樂章!

品國學悟人生 篇19

國一作文 ,730字

國學,乃至中華民族的瑰寶。從《靜夜思》到《三字經》再到《論語》、《中庸》,國學已經陪伴了我十二個春秋。它是一位忠誠的夥伴,一位孜孜不倦的良師,更是一條淵遠悠長的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在三四歲的時候,我便開始讀詩了。小小的我只是嘴上跟著媽媽讀,心裡想著到外面捉小蝴蝶。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摸摸我的頭,耐心地為我講解詩句的含義。“農民伯伯每天都要辛勤地下地耕種……”聽著聽著,我漸漸入迷了,看著自己碗裡過半的剩飯,臉“唰”地一下紅了。從那時起,我養成了節約糧食的好習慣,也喜歡上了詩詞。“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詩》讓我看到了封建統治時期為了爭權奪利連手足情都不顧的醜惡本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現了守邊將士們勇於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了南宋大詩人陸游一心希望收復失去的土地、統一祖國的愛國情懷!

再大點,上了小學,我開始接觸《三字經》、《增廣賢文》等經典國學。“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小孔融在四歲時,就知道將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美德我們要從小養成。是的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將它發揚光大!在公交車上為老人、小孩讓座;週末幫助父母做做家務,懂得感恩。這些都是美德的體現,其實美德就源於我們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小事做起,從我們開始!

《論語》,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是學思結合。一味地讀書而不思考只會成為書的奴隸,從而變得迷茫;相反,一味地思考只能叫做空想,不讀書,只會百思不得其解。學、思兩方同樣重要,不能偏向一方,想要獲得真知,就應邊學邊思。

閱讀國學經典,照亮人生!

品國學經典走智慧人生之路 篇20

國二作文 ,898字

說起國學,最讓人難以忘卻的人乃中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大家都說,要學有所成,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孔子先生的這三句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使我懂得要把學習當作一種快樂,以樂觀向上的態度去學習。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會了我在學習的生涯中,要虛心求教,不懂就問,學習別人優秀的方面,並瞭解別人的缺點對照自身進行改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先生望著滔滔江水飛奔而去,於是警告世人—要珍惜時間,不要讓時間也如這江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

說起國學,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最具代表的事物非優美的詩歌莫屬,那一闕闕美麗生動的詩句,無時不刻縈繞在我的耳畔。我背的第一首古詩便是詩仙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這句詩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但那時的我一直不解月光為何灑在地上,難道大詩人李白將床搬到房子外面睡覺?後來我才漸漸明白,原來李白說的“床”是指“井邊的圍欄”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詩人藉助皎潔的月亮來寄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而蘇東坡先生的宋詞《水調歌頭》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千古名句流傳至今,更是表達了眾多遠離家鄉,漂泊在海外遊子對家鄉、對親人的眷念之情。

上小學時,每逢寒暑假,語文老師必會發一張古詩單讓我們背誦,如今上初中了,發現現在所學的一些古詩詞我在小學已經背會了,象什麼《錢塘湖春行》、《黃鶴樓》、《渡荊門送別》等等。但我最難以忘懷的是岳飛將軍的《滿江紅》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使我體會到了嶽將軍的豪情壯志,每唸到這句詩詞,我都有種振奮的感覺。從“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兩句詩詞裡,我讀懂了先生悲慘黯淡的一生以及他寧死不屈的愛國情懷。

遨遊在詩詞的海洋中,領略文人佳句的道理和意義;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去細細品味她的精髓,在我成長的人生路上留下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