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我的心靈之窗相關作文20篇

國學經典我的心靈之窗 篇1

國一作文 ,754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杜甫對讀書的真實評價。書有許多類,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國學經典。國學經典至今流傳了百年之久,誰都會為作者的才華橫溢而讚歎,國學經典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國學經典是火,照亮前行的路;國學經典是路,引領我們走向黎明;國學經典是窗,讓我們呼吸“新鮮空氣”。

國學經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們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新的東西,理解新的詞句。小時候,躺在床上,媽媽在一旁給我們講故事,那時還小,我們只懂得孫悟空的勇敢機智;唐三藏的心腸很軟;劉備、張飛、關羽的情意深厚;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了自己看書。那時我們會覺得國學經典是在你絕望無助時,給你希望;在你難過傷心時,給你安慰;在你失敗受挫折時,給你勇氣。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你在閱讀國學經典時,就是學習,它會給你帶來快樂,它會讓你的閱讀能力提高,它會讓你的寫作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因為閱讀國學經典,所以我的作文曾被老師在講臺上朗讀,我看著作文字上那一條條波浪線,心裡不只是喜悅,它讓我感受到了寫作的樂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只要你以國學經典為樂,它就會經你為夥伴,更多源源不斷的知識就會向你跑來。雖然你有很多知識了,但需要堅持,錢學森也曾說,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做事只你堅持,就一定會成功。包括讀書也一樣。每天哪怕只讀一點,你天天讀就會受益終身。國學經典是我們學習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讓我們有樂趣、堅持閱讀國學經典吧。

國學經典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國學經典是水,澆灌成功之樹;國學經典是光,照亮前行之路;國學經典是土,培育成功之苗。讓我們攜手閱讀國學經典,讓國學經典成為我們永遠的心靈之窗!

品國學經典詮釋心靈之美 篇2

國二作文 ,662字

中國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可是有誰想過,為什麼只有中國的文化從未間斷過呢?這的確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答案很簡單:國學。它好似一根線,把一切的一切都穿插起來,讓人們更清楚地瞭解祖國的歷史文化,思想傳統。

當然,這只是從大的角度來說,而從我們中華少年的角度來講,國學則是教育我們怎樣修身做人,品悟出人生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教會我們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則告訴我們做事的道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則告訴我們在尋找真理的路上,都應該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老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不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嗎?每天都要想一想,今天你該做的事是否都做好了嗎?對待朋友是否講誠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掌握了呢?

孔子也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不也正是告訴我們該如何孝嗎?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而孝的基本又是從保護好自己,而不讓父母擔心開始。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長,路旁的風景有時溫暖和煦,有時也會風雨交加。在此道路上,我們又該如何走向未知的前方。

強壯的體魄固然重要,健康的心靈也是人生的必備品。一些人用他們健康的心靈詮釋著喧囂中還有的一絲道德之美,給予我們滿滿的感動!然而社會上競有一些人本可以憑藉自己強壯的體魄去追求精神和心靈的健康,卻不願去做,甚為可惜。

讓我們行動起來,品國學經典,完善心靈之美。

人生漫漫,道阻且長,讓我們帶上精神財富走出燦爛人生!

文學經典淨化心靈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3字

文學經典猶如一汪清澈的泉水,慢慢的流進人們的心裡,悄悄的淨化人們的心靈。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啊,的確如此,只要認真讀書,就一定會發現自己的那座金礦。但是,金礦需要我們去更加深入的發掘。

多讀經典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明白許多道理。

從毛澤東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我明白了遇到困難要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從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中,我明白了一切新生事物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從岳飛的“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中,我明白了要珍惜光陰,發憤學習……

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已過去了十幾個春秋。從《格林童話》到《上下五千年》再到《三國演義》,從《伊索寓言》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到《水滸傳》,文學經典一直伴著我的童年。每當我因貪玩而虛度光陰時,我就會想起不屈不撓的海倫凯勒,別說是一天,即使是一分鐘,一秒鐘,她也會珍惜;每當我遇到挫折時,我就會想起忍辱負重的司馬遷,他即使受冤入獄受了酷刑,也百折不撓,完成史學、文學鉅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不知我何時才可以找到自己的黃金屋。朦朧中,一陣聲音傳來:“就在不遠處!就在不遠處!”

保護我們的心靈之窗 篇4

高一作文 ,860字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是五官之首,是對於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至關重要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保護我們的眼睛。

人看東西,無論是看遠處、近處,都是靠我們的眼睛,一旦我們近視,這一切都變成了一種朦朧美。我們開始近視了,整天戴著個眼鏡,看什麼東西都要用眼鏡,那樣的事情況是多麼的糟糕啊!

我們都希望自己有一雙明亮而有神的眼睛,可是我們卻沒有想過如何去保護他們?

自從上了高一,用眼過度自己也沒有保護好自己的眼睛,有時候看黑板,字變得越來越模糊,眼睛不得不眯起來,實力在一步步的下降,也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的不便。

每次看到星光,總是覺得模模糊糊,有人說,那是一種朦朧美。但是當我戴上別人的眼鏡在看的時候,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平時也沒有好好保護視力,那麼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呢?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要注意寫字,閱讀距離最好不少於30釐米,檯燈不宜太亮,用普通燈15瓦合適,用三基色節能燈3瓦合適,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睛時,要戴上專用的防近視眼鏡,看電腦時的距離不能少於60釐米,看電視的距離不能少於3米,每天睡眠8小時。

那麼我們還有哪些方法保護我們的眼睛呢?一、光線要充足,反光要避免;二、連續閱讀的時間不宜過長;三、坐姿要端正,距離要適中;四、睡眠要充足,注意用眼衛生;五、在行車或走路時不能看書;六、多做眼保健操,進行戶外運動;七、注意飲食結構,營養攝取應均衡等方法。

現在我終於認識到眼睛的重要性了,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如果沒有眼睛,那麼我們的世界是多麼的黯淡無光,那麼我們的心靈也沒有了視窗,眼睛是我們的朋友,更是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一開始的時候,我總是在傷害自己的眼睛,自從老師讓我們寫這篇作文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保護我們的眼睛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沒有眼睛,我們將看不見花紅柳綠,看不見藍天白雲,看不見這色彩繽紛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只有黑暗。

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眼睛,因為它是我們心靈的視窗,更是我們用它看著色彩繽紛世界的一種器官,所以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朋友,讓我們擁有一雙美麗而又明亮的眼睛。

我們的心靈之窗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340字

記得以前,我做作業、看書時,頭老是埋得很低,也經常在不亮的地方看書,媽媽怎麼提醒也不管用。百般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買來了可以預防我近視的工具。我一使用它,頭就不得不抬得很高,雖然糾正了錯誤的寫字方式,但是戴著它卻常常讓我苦不堪言。

現在班級裡有一些同學已經戴起了眼鏡,戴眼鏡不僅會影響美觀,而且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帶來不少麻煩。下課鈴剛響,同學們就活蹦亂跳地拿起繩子在大課間的操場上跳繩,跟我一組的是戴眼鏡的趙育隆,當他跳時一不小心就會讓眼鏡從臉上掉下來,別提有多痛苦了……

瞧,愛護我們的眼睛是多麼重要。如果我們的世界一片模糊,如果我們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無比的世界,我們將追悔莫及。現在,讓我們在平日寫字時頭抬高一些,背挺直一些,不要在昏暗的燈光下用眼,少看電視,請保護自己的眼睛吧!

我的心靈之旅 —西安 篇6

國三作文 ,1102字

俗話說,看中國十年曆史去深圳,百年曆史去上海,千年歷史去北京,上下五千年歷史去西安。懷著對四大古之一西安,這座城市的嚮往與期盼,暑假裡開始了我的心靈之旅西安。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它舉世無雙,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出土於西安以東三千米的臨潼。在那裡,我見識到了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且形象鮮明的著名兵馬俑。他們有的身材魁梧,頭戴金冠,手握寶劍,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後的軍吏和士兵行進,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階將領;有的身披盔甲,腳穿戰靴,擎著利劍,個個目光炯炯,神態嚴峻,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有的穿著戰袍,凝望著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世界各地的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製作工藝所折服。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華清宮。它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皇家園林。它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老母殿、老君殿、烽火臺、兵諫亭、石甕寺、遇仙橋等等,都是它的著名景點。

第三站我們來到了西安著名的小吃街回民街。回民街是西安旅遊景點中,我最喜歡的景點之一。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真的是大唐的不夜城,可以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來形容。回民街有各式各樣的商品,西安著名小吃:肉夾饃、羊肉泡饃、臊子面……還有西安著名景點:大雁塔模型、鼓樓模型、兵馬俑模型……,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我還買了兩件小禮物,一件是兵馬俑模型,一件是一個可愛的小鏡子。在這裡我感受到了西安市民們的熱情好客,以及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優秀品質:善良、親切、樂於助人,我彷彿看到了縮小版的西安。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中國著名五嶽之一的華山。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由於華山的奇與險,所以我們乘坐了纜車。當我乘上纜車,欣賞華山之美的時候,我深深的被震撼到了:一座座高山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山上有各種各樣的奇鬆、奇花,它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難,茁壯生長,最終長成了參天大樹。我也要學習它們這種面對艱難困苦,勇於戰勝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次西安之旅,我玩得很開心。西安是一座歷史氣息與現代文明完美結合的城市,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從古至今,無與倫比。如果想要感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品嚐各種特色美食,欣賞自然風光,西安一定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選擇。

眼睛,人的心靈之窗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5字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最近孩子們的近視發病率越來越高,這引起了許多家長的疑惑:學校不是一直都在做眼保健操嗎?難道做眼保健操沒用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研製出許多電子產品:手機、iPad、電玩……也出了許多精緻而又好玩的遊戲。這讓許多孩子都沉迷於遊戲中,甚至有些同學到了痴迷的地步,儘管有時候家長不讓玩,但孩子還是要偷偷地玩,老師要求只能用手機來打電話,聯絡家長,如果用手機做其他事情則要罰抄寫課文10遍。

儘管這樣,還是有些同學想方設法地玩手機。長期玩手機,哪能不近視?

這些愛玩手機的同學,還不做眼保健操,如果做了的話,也是敷衍了事,要麼是不閉眼睛,要麼就是找藉口說什麼要上廁所……等做完眼保健操才進教室。

還有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都紛紛戴上了眼鏡,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喜歡讀書,可是每當看到那一張最精彩的部分時,就要睡覺了。可又很想看,怎麼辦呢?於是就拿上書和手電筒躲到被子裡去看,這也是很傷眼睛的。

現在電子產品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出去旅遊要帶手機,吃東西要帶手機,甚至連做個公交車也要帶手機。而且住酒店也要住有免費WiFi的。這些現象也成了孩子近視發病率提高的原因。同學們玩手機我不反對,因為每個同學都喜歡玩,但要有所剋制。

“眼睛,人的心靈之窗。”它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十分重要,希望同學們認真做眼保健操,多看綠色植物,這樣,近視病率才會降低。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篇8

國二作文 ,870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當聽見這熟悉的聲音,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凝集這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心血的著作—《詩經》。

《詩經》是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與《禮記》、《尚書》、《周易》、《春秋》齊名為五經。相傳,這本書是由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而來的。最初被稱為“詩”或“詩三百”,到了西漢時期才被尊稱為儒家經典。《詩經》分為了《風》,《雅》,《頌》三類。《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為了《大-雅》和《小雅》;《頌》則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在古人純真而混亂的年代,《詩經》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安寧。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古人的愛情故事使我難眠,他們發誓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男女,願意為了這份愛的誓約而等待或守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如此有韻味的句子,如此漫長的等待,是什麼,使得這個女子能夠每天等待著,即使毫無希望?你我心知肚明。歲月無情人有情,花若凋零相依存。古人的思念之情,全都抒發了出來,寄託在詩裡。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一首不長的小詩,我卻懂得了許多。這首詩的意思與投桃報李不同:別人回報他的東西要比拿到的東西的價值高得多。這體現了古人的高尚的情感和品質,表現了對於他人給自己的一份情感的珍視。但同時,這也和我們現代人對他人的態度—忽視和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古人都可以做到的事,而我們有高科技,卻不能像古人一樣投桃報李呢?難道真的是“技術先進了,人心卻冷了”嗎?

古人有許多我們所不具備的品質與情懷,他們大都把自己的情感抒發在詩裡,正因為如此,我才這麼喜歡《詩經》,喜歡那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喜歡那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也許不只有《詩經》裡有流露出古人的真情,但我卻唯獨喜歡《詩經》,它就是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篇9

國二作文 ,844字

提起國學經典,我首先會想到《論語》,想必這在我眼中一定是國學經典中的經典了。在我二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這部經典了。我在一開始非常厭煩,覺得這些看不懂、理解不了,這本《論語》就在我的書櫃上躺了好久。當我五年級的時候,學校規定要去背論語,我才燃起了讀這本經典的火苗。起初,那些反反覆覆的語句使我感到無趣,也是盲目的去讀背,總是過幾天就忘。我父親告訴我只要了解了他的含義,背下來就簡單多了。我開始去網上查閱關於這本《論語》由來,瞭解了這本書的歷史。後來,我喜歡上這本書了,它告訴了我很多。

《論語》流傳了兩千多年,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同時也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這一句話就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比如說每天反省自己所做的,有沒有和同學好好相處啊,有沒有認真上課,有沒有每天覆習啊。在讀《論語》以前,這些我都還真沒想過,總覺得好像虛度光陰了一樣。

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意思是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這就告訴了我,做人一定要有個理想,活著就是要為這個理想而奮鬥,要堅持不懈地去實現它,直到達到為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這句就告訴我要以學習為樂趣,這樣培養學習的樂趣就能學的更多,領悟到更多。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國學經典,來源於我們中國古時候的文學家,他們是偉大的,能帶來這些流傳千古,又讓我們受益無窮的經典。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 篇10

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 ,4298字

【篇一: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之所以出名便是因為他擁有的過人之處,而這過人之處便是教會人們道理。一個人可以從它的一句話中悟出人生,徹底醒悟,這便是它的精髓。

“百善孝為先”字面意思來說便是孝順為最重要的,不錯的,孝順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儒家文化中也十分提倡孝道。這句話不無道理,一個人最注重的就是有沒有孝心,評判一個人的品行便是從心性來決定的。追溯到古時候便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蘆衣順母、湧泉躍鯉等等,現今則孝順隨還是伴隨在我們身邊可伴隨的也有一些不好現象。古人的話教育我們,而我們也得從中感悟,不能總是跟隨著新時代的步伐而忘卻了真正確切的話。

再有“民無信則無立”,“信”與“誠”卻也極為重要,一個人若失去人基本有的承諾那就是造人唾棄的。有人寄託你信任,你也必須回覆別人你的誠信,這才值得別人的付出。“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無可置疑。誠信,其實就是誠實與守信,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一直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人格的體現,是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誠信不僅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更是我們友誼的精神基礎。

國學經典並不只有這些,他教會我們的知識是無限的。讀經典能淨化認得心靈,讀經典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讀了經典讓我們懂得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只要你恭敬就不會受到別人的侮辱,只要你寬厚就能得到群眾的支援,只要你誠心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夠使喚別人。

不朽的國學靈魂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如一股甘甜,浸入心靈。醇香流連在心中久久散不去,回味無窮。國學經典彷彿漂浮在我眼前,抓不著看不到,卻泛起我心中一點一點漣漪,這大概便是國學的魅力,它帶給人們的,是璀璨的生命,是不可磨滅的亦是久經不衰的!

【篇二:我眼中的國學經典—論《論語》】

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學經典就是文化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我眼中的國學經典,它是奧妙的,又是智慧的。我認為。國學,乃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可謂經典,應當是一些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經典性著作了。因此其中的《論語》,是我想要論談的一本著作。

說到論語,人們不禁會想到孔子,他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諾要論道修養和為人世處之道,《論語》一書,可是你的撐腰主力,裡面句句是精華,句句是教育領域的王道。

其中有一句是教人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覺得這句話,使我明白,每過完一天,要自我反省和總結這一天所幹的事,有沒有對不起某人或某事,有沒有在學習上不上心,有沒有在友誼上盡心盡力,有沒有讓父母和老師擔心,然後改過自新後安心的給這一天打上句號。

古人說的話,論言論句,句句都是美好的,正義的。再比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個是我的老師,那麼學習它好的方面,作為借鑑,其中不好的方面就加以改正。這樣的人的自我修養和學習能力也就能大大提高。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不能從別人的身上找到優點,然後學習,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然後改正。這種思想只會讓自己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到後面去。這就是《論語》告訴我的。

我覺得有一句,也耐人尋味。“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軍隊的主帥可以換,但男子的志向不可以改變。人的志氣很重要,不能服輸,即使別人說你不行,你也要堅持,而且還有更加努力地證明給他看。

因此,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乃至論壇中的神聖,在我心中,在世界心中都是無法阻擋的文化美。國學經典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所以說,國學經典,他有著一種獨特美,論語也好,《千字文》,《三字經》也好,都有一種高貴的其中在裡頭,故人們的經典名句,儲存至今,已化為一種精髓。它承載了“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是中國文化歷史的一大經典標誌,也是一種人們嚮往的追求。

【篇三:我眼中的國學經典作文】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儒家文化中,特別提倡孝道,”出則孝,入則悌。在文化之聖孔子看來,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麼要怎樣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強調孝的關鍵,在於和顏悅色。“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品嚐。古人也有很多孝順父母的典範,如:為父溫席的黃香,“臥冰求鯉”的王祥。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與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會以先人為楷模。不斷改進自己。

透過國學經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靈的中華民族精神。沒有了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靈魂,當然我們也將不再擁有凝聚力、生命力。細細品讀國學經典,就會品悟到,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品悟國學經典,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價值。國學經典引導著我們追求真善美,適應大自然的生活環境,順乎天時,合乎人情,與時俱進,保持一顆永久年輕快樂的心。國學經典,其中多有思想義理,人生真諦。不僅古已有之,至今猶有價值,而且永遠對人有用。如今在中國港臺地區,東南亞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及海外華人文化圈裡,都越來越重視國學經典的訓練與學習許多著名的高校也興辦起國學院,孔子學院更是遍佈全球各地,"國學熱"悄然興起。國學經典給我的給我的初印象就是經典的份量,讓我從心底產生一種敬畏。我怕以我淺薄的學識難以領悟其中的奧妙。但當我手捧經典,細細品讀,我豁然開朗,想想自己的學識,似乎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意思是,世界萬物都以誠為信,為本,不誠者就失去了萬物。在當今世界上,誠顯的尤為重要。

禮記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為人為子的道理。我覺得:當今社會經濟越來越快,可人們的人文素質卻每況愈下,華夏子孫幾千年的文化在流逝!我們應生生不息的把他傳承,發揚下去!

【篇四: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在我眼中,《三字經》就是國學經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在我們牙牙學語時,母親就曾拿著本《三字經》,一字一句地教我們念。後來,上了小學,老師在國學課上也發給大家《三字經》,教我們理解那些三個字背後的含義。《三字經》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兒童啟蒙讀物,更是影響我一生的智慧經典。

《三字經》裡面包含了很多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這其中還包含一些歷史事件和典故,真可謂是宋時的一本“百科全書”。

《三字經》中,有一句詩使我十分感動,那就是它的結尾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詩的意思是:反覆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也有很多長輩對我說過。雖然我心中有這句話,但我卻總是難於付諸行動。在玩的時候,這句話卻早已不知被拋到哪裡去了。

真正地開始理解並付諸行動是從一次考試後。那是一個春天,正是萬物復甦的好季節。考試的那一天,不巧,正好下起了綿綿細雨,遠遠望去,彷彿是給這座城市蒙上了一層輕紗。我坐在一個靠窗的位置,對著一張滿是題目的試卷發呆,當時就在回想:“要是考試前不貪玩,多騰出點時間來複習功課該多好啊!如今也不用這般糾結。”我考試前的週六週末,週六出去和同學玩。又因為做事情拖拖拉拉,所以週日一下午都在寫作業,寫完作業了又沒時間複習,滿腦子都在想著怎樣玩。所以,週六週末的時間都被荒廢掉了。父母也曾叮囑我複習,卻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當回事。哪裡想得到,考試說來就來,令我猝不及防。試考完了,心情也變得愈來愈沉重。也正是這時,我想到了《三字經》裡的那句來自古人的教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我的確是後悔了,後悔自己在大好時光裡,沒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並浪費了那麼多時間。可後悔有什麼用?時間已經浪費了,再也回不來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現在,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那麼你的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

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閱歷也日益增加。邊讀《三字經》,邊回頭看看,一些通俗的道理也就變得真實。

何為國學經典,唯《三字經》稱讚!

【篇五:我眼中的國學經典】

中國上下五千年,這五千年來,也許你不知道這些年是怎麼來的,但你必須瞭解記載著五千年的經典,必須懂得這些經典代表的意義,必須知道在這個古老的國家中,有多少不一樣的傳統。這一個個傳統使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繁榮蒼盛。

中國的國學經典有很多,今天我們來談談《論語》和《禮記》。

說到《論語》,很多人一想到的就是孔子,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沒錯,說起孔子這個人可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中國人都熟知的人物。孔子的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物件,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都給予了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論語》從道德,人品,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個個不一樣的說明。就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些都是論語裡面謹記人們的話。句子形象生動有趣,與現實生活很是貼近。有孔子不恥下問問老子的名言,也有孔子的學生虛心學習問孔子的名言。而對於我而言,這本書對中國的文化,傳統以及世界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它就像一個明燈,指引著,我們要走的路。它也像一個禁戒,不讓我們走向歧途。

接下來是西漢戴聖的《禮記》。《禮記》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的一個記錄,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裡面有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話就如現在的社會公平,和睦,人人平起平坐的現象。說明當時的古人就有這種公平的思想,可為什麼中國輪輪迴回幾百年才有了現在的公平呢?可能這就是人心吧,總有一些人貪財,虛榮。《禮記》它就像一個記錄儀,記錄了當時人們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社會風貌,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社會中國獨有的一面。

中國能走到今天,坎坎坷坷,碰碰撞撞,終於有了今天的輝煌,少不了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路,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中國能走到今天,少不了古人們在我們探索中給我們的一個個啟發,一個個道理,中國能有今天,少不了這一本本看似笨拙卻蘊含許多知識的國學經典。不管書中記載著什麼,不管是當時的戰爭,還是現在的繁華,不管是當時的蒼盛,還是現在的生生不息,這些都讓我們銘記著: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上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