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相關作文20篇

參觀國家博物館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588字

北京之旅的第六天,我們來到國家博物館。

首先進入的是第一個展廳,這裡展出了許多關於民國時期抗日、共產黨和國民黨內戰的繪畫作品,有《飛奪瀘定橋》、《新中國成立》等等。這些畫栩栩如生,向我們非常清楚地講述了當時的故事。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殺》,我看完後,不禁覺得頭皮發麻。屍體堆積成山,地上到處是人頭、人手、人腿。還活著的人伏在親人的屍體上抱頭痛哭,可怕極了。畫的角落裡站著兩個高大的日本人,一個望著那些屍體,臉上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好像在說:“中國人有什麼了不起的。”另一個拿一塊布擦著刀刃上的鮮血。跟當時對比,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是多麼幸福啊!

看完第一個展廳後,我們又去看了別的展廳。這些展廳裡有以前的碗、盤等餐具,還有國內外的民族服裝,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變化。餐具是從簡樸變精緻,到明清時代的一些餐具都和現代的差不多了。而服裝則正好相反,是從華麗變簡單的。

這麼多展廳裡,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外友好展廳了,裡面擺放著琳琅滿目的珍寶,都是和平年代外國友人送給我國的。這些珍寶有蜜蠟做的擺件、象牙雕的鱷魚、木雕的運木大象,還有玉雕龍、瓷做的天鵝模型等好多好多珍寶。這些珍寶象徵著中外的友誼,象徵著和平年代的美好。

這次國家博物館之旅的收穫真大,既瞭解了許多歷史知識,比如最早的紙幣是1024年北宋政府在四川地區發行的交子,還看到了美麗的佛像等各種珍寶,真是一舉兩得啊!

參觀國家博物館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6字

7月21日,我和爸爸、爺爺、奶奶一起去了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裡有很多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我的心也更加活潑起來。

我們主要參觀了兩個展廳,首先是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那裡展出了亞洲所有國家的文物。一進大門,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個大螢幕,裡面播放著亞洲各個國家的景點。往裡走就是文物了,我特別喜歡“曾侯乙”銅尊盤,它也是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製造於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戰國)。在古老的年代能做出那樣完美的作品,令我十分驚訝。它的製作方法非常複雜,採用了陶範法、失蠟法、釺焊、鉚接等多種工藝精工而成,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之一。同時,青銅錯銀雙翼神獸也令我難以忘懷。它是用來當鎮器或陳設品的,神獸的口、眼、耳、鼻、羽毛等處均錯銀線,是在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時期(戰國)造出來的。這些文物令我對古代的工藝水平刮目相看!另外,其他國家的文物也很精美呢!如:柬埔寨的青銅五頭溼婆像、伊朗的元青花梅瓶、日本的鍋島藩窯雪景山水圖青花瓷盤……令人流連忘返。

隨後我們還去了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的展廳。我最喜歡中國的谷紋玉璧,它是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公元8年)所造,十分精美,直到現在紋路都很清晰。展廳還重現了山頂洞人的生活場景。山頂洞人生活在3萬多年前,那時他們已經懂得怎樣生火以及縫製衣服了,展現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和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程序。

通過參觀國家博物館,我瞭解了許多知識,並體會到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國家博物館觀後感 篇3

國一作文 ,1235字

一個國家的底蘊和文化精粹,全部都融合於它的博物館當中。這裡有被精心儲存的件件古物,也有被數次考察的精確歷史。比如前幾天我們去過的國家博物館,在那裡,過往與如今並存,復古與現代同行。

在這次參觀之旅最初時,我們去觀賞了震撼的國博介紹片《國脈》。確實如此如題所說,一個國家的歷史就是這個國家的脈絡。源遠流長而不可溯。只有以史為鏡,方才能知興替。

古人那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對後輩最好的借鑑,明得失而力求做到最好。那一件件古物就是時間最好的證明,也許黃沙早已腐蝕白骨,我們無法從長眠於地下千年之久的古人口中知道曾經的故事,可我們卻能通過那一張張泛黃的卷帙,那一件件微鏽的器物上,穿越回千萬年光陰,透過它們身上殘缺的花紋和模糊的樣式,看到那時的花開花敗、潮起潮滅,雲捲雲舒。看到那時高大宮門紅牆重簷下的一件件陳年舊事。看到那時一個輝煌的盛世王朝如何建立,又如何一步步毀滅於當權者的言辭之間。那生動又立體的物件為我們呈現了篇幅巨集大的盛世王權,呈現了輝煌表象下的血腥盛宴,那時我們早已跨越了時空的界限,讓歷史在眼前在耳畔邊繪聲繪色的呈現,而不再是粗糙紙面上冰冷的字詞描現。

《國脈》而引出的華夏兒女豪情還未平息,片子卻讓人意猶未盡的播放完畢了。我們只得依次站起排隊離席。帶路的嚮導將我們逮到了古代瓷器這一分割槽。畢竟只是方才在影片中的驚鴻一睹,遠沒有親身近距離觀察看的透徹。可一旦靠近,感覺便立馬不一樣了。似乎每個設計中都藏著奧祕,每個紋理間都含著玄妙。細細揣摩,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這之中的小小巧妙設計,給人以一種永遠不會停止的驚喜感,約莫這就是古物中的樂趣吧!

國博這樣一個極具文化氣息的博物館,排出來給我們講解的講師也充滿了濃濃的書卷氣。他不僅言辭幽默直戳重點,還有著一個清冽卻朗朗上口的名字:梅鬆鬆。他不僅能將古瓷器的歷史在口邊侃侃而談口若懸河,還是這篇明顯就能看出設計者才華橫溢與眾不同的學案創始人。那一個個問題環環相扣,結構慎密。並無太多??輪?Γ?蠣鞫笠??鎦?頤鞘嶗砈慫?斜匾?鬧?兜悖?萌艘謊郾懍巳揮諦摹?/p>

他為我們分配下了任務,我們第三小組的任務是找到人面魚紋鏡並且將它圖案摹寫在學案上。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們驚訝的發現它對稱的特點,那幾處並不服從對稱這一定律的地方似乎也有著他們獨特之處。畫著畫著我們似乎能透畫卷感受出畫者所思索的一切。

將自己的身心投入與某一件事時,總是會愉悅之至而忘記流淌著的時間。梅講師催促的聲音響起時,我還如墜於那種異常玄妙的境地。聽過了一系列用來甄別彩陶的方法後,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充滿著紋飾的高大花瓶前。那原先在我眼裡毫無規律的美觀花紋,竟然可以象徵著這麼多審議,有著如此多蘊含,有著那麼多內涵。從細節處展示的一切儼然讓我歎為觀止。

這次的國博之旅讓我受益匪淺,從此面對歷史時我將能根據今日的一切而融會貫通。而身處於這樣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薰陶的古國當中,我對此感到十分高興。更為我是這文墨氣息濃郁的泱泱大國中的一員而自豪無比!

遊中國國家博物館有感 篇4

國一作文 ,680字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我們全體初一年級學生來到了位於天安門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一進到博物館。大廳寬廣明亮,地上是光滑的大理石。陽光從外面照進來,把博物館照射的蓬碧金輝。博物館高階,大氣卻又不失莊重和優雅。

在開始之前我們觀看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簡單介紹影片《國脈》在這部短片中讓我更多的瞭解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中國國家博物館有兩個基本成列。一個是“古代中國”,另一個是“復興之路”。我們女生參觀的是“古代中國”中陶器的部分的彩陶,老師你首先給我們介紹了陶器,然後給我們佈置了任務。

我們組的任務是去仔細臨摹人面魚紋彩陶盆上的圖案。在繪畫中看起來非常好畫。但要真正畫到精準,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到幾條花紋,小到幾根毛。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對藝術的熱愛不是可以用幾條線來比喻的。

這件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他呈紅色,口沿出繪有間斷黑的長條,內壁似黑彩繪出兩對對稱人面魚紋,寓意年年有餘,因為魚有遊的特徵,希望自己也有朝一日像魚一樣在水裡遊,可以表現出他們對未來的創想,對未來寄託無限的希望。

畫完後我們進行了交流,雖然裡面有各種各樣複雜的知識,但這毫不影響我們對歷史的熱情與探索。這次活動讓我體會到中國燦爛的藝術文化。

一次簡單的旅程,讓我受益頗多。一次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時空隧道,讓我感受到中華的悠久歷史。一次收穫滿滿的知識,用探索的萬花筒瞭解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它走遍五千年的道路,風雨無阻。卻依然屹立世界的東方。

參觀國家博物館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1360字

8月9日,我來到期盼已久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它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有近2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收藏了140萬餘件藏品,擁有近6000件國家一級文物。中華文明的血脈在這裡綿延,中華文明的魅力在這裡傳播。

排隊進入博物館,只見博物館內莊嚴偉岸,壯麗無比,南北共48個展廳裡面都是文物精品。大廳里人山人海,他們都是從祖國和世界各地前來一睹國博風采的人們,其中很多是成群結隊的中小學生,他們和我一樣,都是被這些歷史瑰寶所吸引,都想來領略文物背後的大國氣象。

《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是國博規模最大的兩個基本陳列。在這裡,我親眼目睹了雕琢精美的中華第一龍、萌萌噠的陶鷹鼎、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曾侯乙青銅冰鑑、《美術》書上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和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神祕的三星堆青銅人面、三彩釉陶駱駝載樂俑、昭陵六駿,還有宋元明清歷代精美的瓷器、書畫、古籍,在這裡,我還看到了清朝最後一位皇帝的退位詔書、新中國第一面國旗、第一套人民幣、中國獲得的第一塊夏季奧運會金牌、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真可謂是藏品豐富、型別多樣、精彩絕倫啊!

有幾件文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商代的後母戊鼎。後母戊青銅方鼎腹部內壁鑄有銘文“後母戊”,這是商王母親的廟號,鼎由此得名。後母戊鼎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器形巨大,鑄造工藝複雜,反映了中國古代早期青銅文明的超高藝術水平。二是東漢的擊鼓說唱俑。這件擊鼓說唱俑頭上戴幘,額前有花飾,袒胸露腹,兩肩高聳,著褲赤足,左臂環抱一個扁鼓,右手舉槌欲擊,張口嘻笑,神態詼諧,動作誇張,面部表情非常傳神,是一件有著濃厚民間氣息的優秀雕塑作品。三是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手稿。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在艱苦的環境裡堅持科學研究,看到他用信紙書寫得工工整整的稿子,我心裡有種莫名的激動。

看完兩個基本陳列,近6個小時過去了。爸爸感慨地說:“要想學好中國古代史,一定要來看看《古代中國》,要想學好中國近代史,一定要來看看《復興之路》”。接著,我們又緊鑼密鼓地參觀了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中國古代玉器、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外國友人贈送中國國家領導人禮品展等幾個專題展覽,文物和各種展覽實在太多,讓我目不暇接。時間真的很快,我還想再多看一會兒,閉館的時間就要到了,我們匆匆地去商店買了幾本書,郵寄了明信片,走出國博大門,我依依不捨地回頭張望:國博,我還會再來的!

回到酒店,我仍然興致勃勃地翻看手機裡的文物照片。突然,我有一個重要發現——文物裡的表情包!這些文物裡的人物表情,有的微微含笑,有的焦躁不安,有的表情和藹,有的怒目相向,有的生氣,有的開心,有的調皮,有的臭美,有的好像在說:“我真的生氣了!”有的好像在說:“你來打我呀!”,我花了一小時,做了一個“國博文物裡的表情包”發到朋友圈,得到了將近100個贊,大家都說真有趣!

博物館被稱為百科全書,中國國家博物館就像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只要我們盡力去讀,讀懂了文物身後的祕密,也就讀懂了蘊含在成千上萬文物裡的大國氣象。

國家博物館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67字

下午,我跟著我家人來到了國家博物館。那裡我以為是很空曠的地方,沒想到居然人山人海,要排很長的隊,之後我和家人運氣很好地在停止發票前進了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很大,又寬敞,同時有很多展館在進行展出。我挑了一個我最感興趣的一個場館,那個展覽的名字是“十二個十二個月——黃永玉生肖畫展”。場館有一個簡介,上面介紹著黃永玉這個老藝術家畫生肖畫的由來,他在每年都會畫十二張以十二生肖為主題的畫。他從2006年(狗年)開始畫,畫到2017年(雞年)。12年間,黃永玉先生每年在新年到來之前都以生肖為題材畫12張畫,從他78歲,畫到了89歲。

看的第一個生肖是雞。老藝術家用生動形象的書法畫了好幾只雞,然後是一大群的公雞母雞,但是老藝術家在旁邊寫的字我有點看不懂。我一般會從我喜歡或者我感興趣的動物看,但是因為今年是雞年,才先去看的雞。

下一個生肖我看的是“鼠”,有一張畫畫的是老鼠特別地醜,旁邊寫著“我醜,我媽喜歡。”但是我卻不知道這個怎麼讀,給讀成了“我媽喜歡我醜”,把旁邊的人都逗樂了。我的爸爸告訴我,“我醜,我媽喜歡”才是正確的讀法。因為每一個小寶寶出生下來都是特別醜,不管將來是多麼帥的帥哥,小時候出生時都是很醜的孩子,但媽媽永遠不會討厭他,反而會愛這個孩子。看來這幅畫裡,還藏著很深的含義呢!

接下來看了看馬。有一個馬身上是紅的顏色,身上還寫著2014年,但是旁邊沒有寫著字。我本來就想來看一看馬,可是馬上面也沒有什麼好看的。

接下來去看一看狗。其中我拿手機拍了四幅畫,第一幅畫是一隻狗叼著一個包子,大家想到的應該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這幅畫上面寫的就是這個,下一幅是一個書法,上面寫的是“狗和人,你說句公道話,誰真誠?”。第三幅畫畫的是一隻狗叼著一隻老鼠,因為狗咬耗子,多管閒事。第四幅畫畫的是一隻警犬,旁邊寫著一列字“咬人的狗不叫”,我覺得第四幅畫畫特別好,其含義讓我覺得很有道理。

下一個我要去看一看生肖兔。我首先看到了一群兔子由漢字演變而來,但是特別的生動形象。下一幅畫畫的是烏龜和兔子在一個籠子裡面,旁邊寫著“龜兔同籠,你能算出來嗎?”假如說做龜兔同籠,那至少比雞兔同籠簡單。

看完所有生肖以後,保安們讓所有人離開這裡,我也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國家博物館。

遊國家博物館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31字

今天一大早我們便坐上滴滴打車朝國家博物館駛去,車窗外的陽光正如我此刻的心情一般明媚、燦爛。車子剛到天安門廣場,我便像出籠的小鳥一般向博物館跑去,可是博物館前面的安檢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還好爸爸事先已經在網上預約好了,我們從預約通道順利地進入了博物館。

博物館可真大呀,我首先來到了中國歷史這個部分。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遠古時期。哇,洞居人好醜啊!像猩猩一樣難看。可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學會用火、縫衣服、打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頭骨,一開始我被嚇了一大跳,後來我漸漸鎮定下來。

隨著歷史的推移,我參觀了商夏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三國時期,隋唐五代,下遼宋金,還有明清時期,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三國時期,因為我這個暑假剛好看完了《三國演義》,我還知道一首歌“不是英雄不懂三國,若是英雄怎麼不懂得寂寞……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沒法執著,由誰來煮酒……”

人類真是充滿智慧,不僅會製造青銅器,還發明瞭各種各樣的錢幣和生動形象的文字。

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就到了下午,可我還有一大半沒看完呢,哎,剩下的只能期待下次再來了解了。

國歌博物館參觀記 篇8

敘事作文 ,695字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國歌博物館,我們走進大門,工作人員要求我們把名字寫在登記本上,於是,我自豪的把我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寫下去。

我們走進大廳,迎面而來的是一面巨大的石牆,上面刻著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這時,我脫下帽子,對著這面牆壁敬了一個禮。接著,我們走進一扇門,國歌博物館分為兩層,第一層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的文藝工作者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抗日活動比如:歌唱,拍電影;他們雖然沒有真刀真槍的在戰場上,但是他們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人們:團結起來,只有團結,才能把日本人趕出我們的國家。第一層其中的一個展示櫃裡,還擺放著當時我軍用過的水壺,大砍刀,以及日軍的頭盔。那個瞬間,我非常氣憤,恨不得把那個頭盔拿出來砸個稀巴爛。展示櫃的旁邊,有一部留聲機,那就是第一次錄製我們國歌的機器。

接著我又來到二樓,瞭解到國歌是聶耳和田漢共同創作的,1934年7月,田漢決定創作一部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風雲兒女》,《義勇軍進行曲》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田漢在創作歌詞時,由於時間倉促,就把歌詞隨手寫在了一張香菸襯紙上。剛完成了電影故事和歌詞,田漢就被當時的反動政府逮捕了。聶耳聽說這件事情以後,不顧個人安危,主動要求為這首歌作曲。最後,由於處境非常危險,聶耳在日本完成了最後的修改,將國歌傳回國內的唱片公司進行灌錄,國歌創作的整個過程,充滿了艱辛,但是我們祖國的兒女,用自己的熱血,堅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令人遺憾的是,當《義勇軍進行曲》在銀幕上首次響起時,聶耳卻因為意外在國外去世了。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士氣,奮勇前進!

遊覽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篇9

記敘文 ,904字

在我沒來順德的時候,我就聽媽媽說順德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像順峰山公園、寶林寺、清暉園等,可我現在知道媽媽說漏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今天,我終於有機會去那裡遊覽了一番,那是因為我當上了小記者,要去那裡參觀採訪。去了以後我才相信,原來這個地方真的是名不虛傳啊!

清晨,陽光明媚,小鳥也跟著我們的隊伍,我想它也是想進去看看吧。這時來了一位大姐姐,原來她就是我們的導遊。

我們跟著這位導遊姐姐走了進去,首先看到了用蠶絲做的衣服,這衣服摸上去又滑又軟,姐姐說:“絲綢衣服穿在身上冬暖夏涼,是最好的布料。”

接著,姐姐帶我們來到了一幅世界地圖前,只見這幅地圖上標識了很多條路線,姐姐讓我們猜猜看這些路線是幹什麼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有的說是飛機航線,有的說是旅遊圖,姐姐只是笑著搖頭。姐姐見我們都沒猜到,就告訴我們說:“這是古時候咱們國家的絲綢賣到世界各地去所經過的路線,簡稱絲綢之路!”同學們聽了都一片驚呼聲,原來是這樣啊,古時候的人可真能幹啊!

後來姐姐又帶著我們來到了一間房子裡,哇,這裡有好多條“蟲子”啊!姐姐告訴我們這些“蟲子”叫做“蠶”,我們一路走來,看到了蠶卵、蟻蠶、慢慢成長的蠶、正在吐絲結繭的蠶,以及吐完絲最後變成的蛾。姐姐還告訴我們蠶的生命只有三十五天,然後產卵二十五天,等蠶吐完絲結成繭後,它的一生就走完了,原來蠶吐出這麼漂亮的絲後就要死啊,我開始有點可憐起這些可愛的蠶寶寶了。

我們跟著姐姐還參觀了精品陳列展廳,那裡不光有古時候紡絲、織布的工具,還有用蠶絲做成的被子、帽子、絲巾、領帶、短褲、襪子、拖鞋等等很多東西呢,每一件都很漂亮,真讓我愛不釋手啊!

最後我們來到了房子外面,那裡有很多長著大片綠綠的葉子的樹,原來它叫做“桑樹”,它的葉子就是蠶寶寶的食物呢!蠶寶寶吃著這些樹葉,卻吐出了那麼漂亮的絲,真了不起啊!

遊覽結束的時候,我買了六條蠶寶寶和一大包桑葉,我要帶著蠶寶寶回家,天天餵養它們,讓它們也結出漂亮的蠶繭來。

今天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而且還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我真開心!同學們,大家有時間也去看看吧,那個地方叫—南國絲都絲綢博物館。

中國水利博物館之行 篇10

國小二年級作文 ,414字

2017年6月18日,水晶老師老師帶著我們小記者們來到了中國水利博物館,讓我瞭解了中國水利發展的歷史。

小記者們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中國水利博物館,聽著館長講解中國水利發展的歷史及重要性。首先館長給我們講解了中國的水災、水減少會引起旱災、髒水會使魚類死亡造成生態會破壞,不由得想起要如何處理好水資源的利用,搞好水利建設(建水壩、搞水渠、建海塘堰壩等)。看到建起來的一座座三峽水壩、新安江水壩、寧波白溪水庫大壩、海寧魚鱗大石塘及寧波它山堰等,這些跟人民的心情勞動是分不開的,沒有他們付出哪裡來現在幸福的我們。

隨後,我們小記者們聽完館長的課後,在各個展廳看到古代到現代水利發展。尤其是看到《大禹治水》的過程,“三過家門而不入”,可見大禹有多偉大,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他那精神。

最後,我們這幫小記者們在爸媽的帶領下,參觀了整座水博寶塔,一眼望去是那麼的壯觀,那麼的偉大。所有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現在的我們,好好利用水的來之不易,保護水環境。

走進中國水利博物館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382字

昨天,我們小記者一同走進了位於蕭山的中國水利博物館,那裡的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是個好地方。

進入中國水利博物館以後,那裡的講解員叔叔給我們講了很多有關水利的知識,比如有魚可以在幾度以上生存,甲魚能清理河道……

在中國水利博物館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裡的叔叔給我們玩的一個遊戲,名字叫烏龜與甲魚賽跑。我領到了一隻烏龜,我讓烏龜在地上跑步,可烏龜就不跑,一直待在地上休息,我沒有辦法,然後就在烏龜邊上做了個動作嚇了烏龜一下,然後烏龜就跑起來了。

最後,其中的一個講解員阿姨帶我們去了1、2、3、4展廳,展廳裡有各種各樣的水利工具。講解員阿姨還給我放了大螢幕,螢幕上介紹了每年大的水災、旱災。

經過了這一次對水博園的觀察,我發現:我們跟大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不能浪費一點一滴。同時也要好好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家園變的更美麗,水更清澈。

參觀中國軍事博物館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2字

來到中國軍事博物館的大門面前,望著廳中屹立著的毛主席的雕像,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當年,是他帶領著中華各族人民一起歷經千辛萬苦,建設了今天偉大的新中國。

走進中國軍事博物館,我最喜歡的就是當年解放軍用過的各種兵器。在大廳那裡陳列著許多坦克、飛機、大炮等各式武器,坦克們精神抖擻地站立著,高大挺拔的身軀上似乎披著威武的解放軍軍裝,上面有中華民族特有的標誌—紅五星。當年是他們陪著我們中華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打敗敵人贏得勝利,現在,他們的“軍大衣”被擦得錚亮,至今都沒有褪去以前的威風。看啊,那高高聳立的“東方紅一號”,自豪地挺著胸,這是新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看啊,戰鬥機張開巨大的機翼,準備在天空自由地翱翔,它們都是革命大英雄,凝結著中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我們還看到了好多曾經的物品,有紅軍長征吃剩的半根皮帶,還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油畫。每一幅油畫都描述著當年的一個個故事,還有一封封的書信,上面的每一筆每一畫都顯現出了革命戰士的無限愛國情懷!

參觀了中國軍事博物館,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在大戰時期,是革命戰士們奮力作戰,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新中國。我們享受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之中,有時卻不用功讀書,還總是犯錯,屢教不改,現在想起來真覺得很是羞愧。

閉上眼睛,腦袋中會浮現出紅軍長征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紅軍參加戰鬥的一種種驚心動魄的畫面,彷彿身臨其境,好像我也和他們一起翻越大雪山,穿過大草地。在長征的路上,他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正如毛主席詩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這次參觀,使我瞭解了曾經的艱苦歲月和革命戰士無私的奉獻精神,增強了我的愛國意識。以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遊中國茶葉博物館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8字

星期天上午,我和李軒昂、姚嘉宇一起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去遊玩。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從層層樹葉之間灑落出來一縷縷陽光,照在身上非常暖和。我們一路上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中國茶葉博物館。

站在博物館門口,往遠處看,有連綿起伏的山巒和藍天白雲。從近處看,有枝葉茂盛的茶樹叢和淙淙流淌的小溪……我心裡不禁感嘆道:“哇!好美的風景呀!”進入博物館後,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塊約十米高的黑石板,上面有水流不斷地往下流下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水簾,石板中間寫著一個大大的綠色的“茶”字,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進入展廳後,首先我看見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著:茶是中國對人類、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中國是著茶樹的原產地,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其他幾個展廳,我看到了不同時期的各種茶具,也看到了為了運輸茶葉而來到中國的外國商船和富翁的一些事例的介紹。通過參觀,我對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及製作茶葉的過程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出了展廳後,我們還看見了仿古的四桶茶葉揉捻機,它四通連體,需要由人力推動揉捻。揉捻是茶葉初制過程中的一道工序,可以使茶葉捲曲成形。我們幾個興奮地衝上去,一人站一邊像磨豆子一樣地推動起來,開心地體驗了一把。

最後,我們又去展廳後面的一個大草坪上去玩耍,眼看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參觀中國茶葉博物館 篇1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24字

這個學期,我們春遊去了位於西湖邊雙峰村的中國茶葉博物館。

博物館邊漫山都是龍井茶樹。四月清明前後正是茶樹冒出翠綠的嫩芽,採茶、出新茶的最好時節。人們揹著竹籃在山上採摘新鮮的茶葉。他們一下一下地把新鮮的茶葉採摘下來放進竹籃裡,迅速地把它們送去炒茶點。炒茶工手工把新鮮的嫩葉炒成香噴噴的龍井茶。

在陳列樓裡,展示了成百上千種茶葉。在這些茶葉中,西湖龍井茶最受人們喜愛。這裡還相應的陳列了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這些不同朝代皇宮喝茶時用的彩色陶器和木質工具。

我們還榮幸地來到室外觀賞了茶藝表演。茶藝師首先用熱水溫杯,再把熱水倒掉,接著把一小勺龍井茶放入杯中,再用溫開水一上一下反覆三次沖泡,就泡出了一杯清香的龍井茶。透過玻璃杯,我看見翠綠的茶葉浮在水中,慢慢地沉下去,沉下去……我感到龍井茶入口有點兒苦,幾口之後有一絲苦盡甘來的甜味。龍井茶真的是可以稱得上十大名茶之首啊!

看了這麼多,喝了一杯龍井香茶,這次中國茶葉博物館之行真是讓我受益良多啊!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8字

今天,我們參觀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我們來到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一進序廳的大門,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一艘巨大的帆船正向我們緩緩駛來。整個大廳的地板都是用玻璃輔成的,玻璃下面是波光粼粼的模擬水面,在燈光的照耀下更加逼真。船帆上寫著博物館的序言。在河岸兩邊還豎著兩個橋墩,它象徵著大運河的南端起點拱宸橋。

接著,我們走進了第一展廳,看見了一大幅長畫,裡面畫著一條長長的古代運河,運河上還有好幾座不同形狀的石拱橋。運河兩旁邊有著許許多多的竹樓,路上還有神態各異的人。他們有的手持鞭子,趕著馬車飛奔;有的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肯定是剛從運河裡爬上來;有的喜氣洋洋,為運河的開通而感到高興……畫的旁邊有一組群雕,那雕的就是運河的開鑿者們,開鑿大運河真是石代人民的偉大創舉!

遊覽了第一展廳,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展廳吧。大運河開始是為了打仗而開鑿的,但後來就用作水上交通樞紐,輸送糧食、物品等。所以在展廳裡就有一張特別有意思的船票,上面寫著“順風快利”四個字,表達了商家希望來日一帆風順,早日獲利的美好願望。廳裡還有一件有意思的東西—鬥,鬥是用木頭做的,成梯形,完成可以把我整個人都裝進去,那這麼巨大的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呢,原來鬥在當時是用來量米的。

如今京杭大運河已經申遺成功了,第三展廳就是大運河申遺陳列廳,展出了大運河在多哈申遺圖片。而在地面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現代運河貫穿於整個陳列廳,運河的兩旁種滿了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運河上有許多小船輕輕地滑過,似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第四展廳的主題是運河文化。山東聊城的麵塑、江蘇揚州的剪紙、江蘇無錫的泥人等運河兩旁城市的代表作都被擺放在這個展廳內,可見運河兩岸的文化是那麼豐富。

古代人民用雙手和汗水開鑿了這長1794公里的大運河,這真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

中國陶瓷博物館 篇16

國小二年級作文 ,529字

到一個地方博物館是必經之地,所以我們去了景德鎮的陶瓷博物館。博物館裡有著很多精美瓷器,講解員仔細地給我們介紹每一個年代的瓷器。

突然,我被中央的一個瓶子吸引住了。那是一個小小的祭藍色瓶子,它是元代的祭藍釉蒜頭瓶。它溫文爾雅地立著,有著祭藍色的瓶身,長頸、削肩、圓腹、圈足,瓶口似蒜頭。

走到明代的場館,有一些官窯製品,其中有一個宣德皇帝的青花櫻桃小鳥紋蟋蟀罐,上面畫著幾株櫻桃樹,櫻桃樹上結著不少果子,偶爾有幾隻小鳥在旁邊飛來飛去,彷彿它們正在採櫻桃呢!但是那個罐子非常破碎,是經過修補過的,你知道它是怎麼碎的嗎?宣德皇帝非常喜歡鬥蟋蟀,但是皇太后不想讓大臣們知道這件事,所以只允許皇帝在後宮裡玩,到了下一代皇帝,就命令將士把這些蟋蟀罐砸得碎碎的。

再走著走著,我看到一個米黃色的小盤子。盤子中央有兩條龍,一條是紫色的,一條是綠色的,它倆頭尾交替形成一個方形,彷彿在天空中飛舞嬉戲,一邊飛還一邊打招呼呢!旁邊圍著一圈花,它們是由淺藍色、紫色、綠色組成的,一束一束的,鑲嵌在盤子的外層。邊緣有著八條小小的龍,就像守護著中央的首領一般。它是清代康熙的黃地三彩龍紋折沿盤。

看著那些美麗的瓷器,我彷彿穿行在歷史的階梯中,景德鎮的魅力吸引著我時刻惦記著它的“演出”。

中國財稅博物館一遊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78字

“要勞逸結合!學就認認真真地學,玩就痛痛快快地玩!”這是媽媽的格言。

我們家一向按媽媽的格言行事。我的假期生活是:上午完成預定的作業,下午出去玩或自由活動。

今天下午,我們約好去吳山廣場,我很期待。

“出發!”我們飛快地跑出了家門。

來到吳山廣場,一查地圖,發現邊上就是城隍閣和中國財稅博物館;城隍閣我們已經去過了,今天就去中國財稅博物館看看。

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了一棵大大的“搖錢樹”。隨後,我們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糧票,這實在太古董了,有些紙都破的不成樣,媽媽都說沒見過。

然後看到是一套人民幣,面值五花八門:五千元、兩百元、一萬元、一千元……顏色更是讓人眼花繚亂,連同樣兩張一千元顏色都不同。

緊接著,我們看到了古代財會用具。有各種各樣的符號,還有鐘鼎文、甲骨文等文字;我最喜歡的是各種各樣的算盤,形狀各不相同:有圓的、扇子形的、長條的、三層的……還有口訣呢!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

最後是一些珍品展,展出的是國際交流的紀念品,有巴基斯坦的、印度的……鍍的金子閃得讓我睜不開眼。

中國財稅博物館,讓我接觸到了許多新知識,不虛此行!

三門峽虢國博物館遊記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09字

大家好,今天我要化身為一名小導遊,帶領大家去參觀一座龐大而又神奇的博物館—三門峽虢國博物館,我可是剛剛和我的小夥伴從哪裡參觀回來哦!

整個博物館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虢旗獵獵,吉金燦燦,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車馬轔轔,古墓秩秩。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來一一介紹一下吧。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圓盤,名為陽燧。這是古人取火用的器具。在陽燧周圍有許多旗子,上面都有一個‘虢’字,不問便知這是虢國國旗。在微風中他們盡情搖曳,顯得霸氣十分。我彷彿看到了虢國士兵高舉著旗子,高喊著‘傳說不朽,我們不敗’的口號,手持長槍,為保衛國土的尊嚴,馳騁戰河。

進入博物館大廳,牆上的一副壁畫引起了我的注意:壁畫形象的描繪了虢國的歷史,從東向西依次為:周初受封,虢王出征,虢文公諫言,忌父主政,虢焦之戰。人物形象逼真,體態各異,虢國時期人們的生活恍然在眼前真實的浮現出來。

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第二個陳列展廳“吉金燦燦”。這裡面有西周時期的諸多銅器,其中儲存最完好的是獸蜀銅鼎,是西周貴族的洗漱器具;還有排列整齊能依次發出高低音色的七鼎編鐘;以及有“問鼎天下”之說的列鼎銅,它象徵著地位和權利。虢國青銅器件件外觀雄奇,紋飾粗獷又不失細膩,可見虢國當時在西周時期是一個重要邦國。

“古之君子必佩玉”在“美玉灼灼”展廳,玉器數量之眾,形式之多,材質之精,在西周玉器中堪稱首位,其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龍紋玉璋”,上端的人面像以獸面雕刻,莊重尊貴,下段身體部位是兩條倒置的龍紋,彷彿受制於皇權,在當時以龍為神的年代,可見虢國國君的權勢之大。

在‘奇珍熠熠’第四部分,有譽為‘中華第一劍’之稱的玉柄銅芯鐵劍,雖然已經腐爛,但其工藝之精湛仍舊讓參觀者為之驚歎。還有氣勢恢巨集的車馬祭祀坑,此坑長為15米,東西寬3。82米,儲存有戰車5輛,戰馬10匹,由北向南排列,甚是壯觀。

最後來到了展館的最後一個部分“古墓秩秩”,國君墓陪葬品豐盈繁多,其中龍形組玉佩是虢國國君的身份象徵,其造型,刻工,紋樣都具有時代風格。玉佩,呈青玉質,冰青色略顯白,由少許黃白斑紋,總共六件,依次從上到下漸小。導遊告訴我們,此墓極為可能是虢國國君之墓,由於歷史久遠已經無從考究,但是墓葬陪葬品卻給世人留下了無限的謎。

虢國博物館的六個展廳,我給大家介紹完了,你們說我這個導遊做的好不好,歡迎大家來我們美麗而神祕的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參觀,一起領略崤函大地的風貌吧!

國之瑰寶——參觀珠算博物館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26字

珠算是我國的瑰寶,它始於秦漢,成於唐宋,盛於元明,發展於新中國,在歷史上熠熠生輝!今天我有幸來到珠算博物館,瞭解算盤的文化,欣賞算盤典雅與尊貴的氣質。

站在館前,迎面而來的是古樸典雅、淵遠流長的文化氣息,外型美觀大方,在藍天白雲之下,像一件無可挑剔的藝術品,可想而知裡面的算盤又是怎樣的精美呀!

跨入館門首先看見的是石頭做的算盤的一角。算盤分為框、樑、檔、珠四個部分,常見的多為上2珠,下5珠;形狀多為長方形;材質多樣化……這何嘗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呢!

此時此刻我們來到了算盤精品廳。本廳聚集了大大小小兩百多個算盤,有玉做的,金做的,銀做的,銅做的,鐵做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其中令我最歡喜的要數階梯算盤了!

階梯算盤顧名思義,形狀與臺階相像,共有6層,框、樑、檔、珠均為木質,可供六人使用!其形獨特,掛於壁上,十分顯眼。其雖不及玉石算盤之華麗、精美、奪人眼球,也不及金算盤之耀眼、奪目、金光照人,可寓意著實深邃,令人耳目一新:主人造鑄之時,希望自己的生意、生活越來越好!簡言之:精打細算髮大財,步步高昇做大官。透過這把奇特的算盤,我看出了算盤在當時的地位之高和重要性之強。古代人民對它的寓意、形狀真是考究,這或許就是人們為什麼說“算盤是一件件藝術品”的原因吧!

與階梯算盤邂逅過,又與一個小算盤見面了。

這個小算盤長6毫米,寬4毫米,材質為象牙,散出一股冰清玉潔之感,這是別的算盤望而不及的。細看,它只有成人大拇指的一半多一點,可上面卻有這算盤應有的部分,並且,珠珠可用針尖撥動。在燈光下,閃著亮光,雪白之色渾然與灑下的銀輝融為一體,成為一顆閃亮的星!它與其他算盤的不同之處在於那小而精的外形,讓人不禁想起一句話:少則多,多則禍。真沒想到,我們的祖先竟有這般鬼斧神工的手藝,它需要渾厚的工藝積澱與精細的雕刻,才能造出這樣讓人為之震撼的藝術製品!

來到珠算博物館,不得不提紫檀算盤!它是一卷書,一卷博深而又精美的算珠;它是一軸畫,一幅大美若素,檀香四溢的制檀圖;它長7。81米寬1。81米,是魯班算盤的10倍和19倍。該算盤上沒有一個釘子一滴膠水,全是拼接而成,單枚就重3斤!這何嘗不讓人驚歎那!它無處不浸潤著典雅之氣,乾燥處理、選料切割、榫卯拼合、紋飾雕刻,無一步不精細!這是先祖智慧閃現而出的靈光,是雅俗共賞的珠算史上,一顆明珠,一段輝煌!

珠算博物館不僅有這三種算盤,還有麻將算盤,如意算盤,桃核算盤,八卦算盤,寒鴉戲水瓷算盤等。個個做工精細,樣式新穎,造型美觀,不愧為濠河岸邊的一顆明珠!不愧為南通人民的驕傲!

在計算技術發展的長河中,人們創造了各種計算工具。中國人創造的算盤,風行海外,被譽為“最古老的計算器”,為世界計算作出了傑出貢獻!

中國陶瓷博物館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15字

在陽光明媚的一天,我來到了“行文”課室,和各位“小行者”們開始了一場傳統文化之旅——參觀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

首先第一個專案:製作陶瓷。老師把我們帶到一個轉盤前,給我們示範了一次做陶器的過程。先把一塊泥放在轉盤中央。把泥壓一下,讓泥牢牢地貼在轉盤上,不然泥會被轉飛。然後讓手上的泥團上都有水,如果手上粘的泥讓你感到黏糊糊的,就立刻沾點水。把轉盤調到適當的速度就可以製作了。

第一步用手輕輕的扶住泥,把你做成橢圓形的。記得千萬不能讓泥帶動手,要讓手帶動泥。第二步,把泥做成自己想要的高度。想把泥變高,只要用手扶住泥,同時慢慢的把手往上提,你要把大拇指放在手掌上向下按,泥又會變短。第三步,在泥中開個洞,把大拇指放在泥中間逐漸向下按,一個口就出來了。最後再修一下形狀。一個精美的小泥碗就在老師手上誕生了。我不由得驚歎一聲。

那我來製作了,我的心中很不安,看著別人自豪地看著他的成品,如果我自己沒做成功怎麼辦;做的不好看怎麼辦;別人會不會笑話我呢?按照老師的講解開始製作。製作十分順利的進行,我不再害怕,大膽的做了起來。該開口了,我把手放在你泥土輕輕向下按。可泥怎麼也沒空出個洞,我又用力按,但怎麼也沒有用。我的頭上冒出了汗珠。老師在一邊鼓勵我。不一會兒,一個小杯子被我做出來,我真是太高興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很多關於陶瓷的知識,我一定好好傳承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