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中成長相關作文20篇

在古詩詞中成長 篇1

國三作文 ,808字

一杯香茗,一本古詩詞,這便是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天空不斷飄過白雲,初夏的風輕撫我的臉龐,輕輕翻開封面,不由得翹起了嘴角。

茶香嫋嫋,一卷在手。思緒翩遷到了幾千年前戰火紛飛的前線。她,一個柔弱的女子。厚重的鐵甲包裹著瘦弱的身軀,手裡緊握著金槍,長呵一聲,騎著馬衝到了隊伍的最前面。一雙纖纖玉手被磨出厚厚的老繭,梨花般的面板凝重於雨露。

時代的重任不該由她弱小的肩旁扛起,但她終於挺過來了,帶著些許自豪與不屑的笑容。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得勝歸來,脫去戰袍,恢復女兒本色,自然嫵媚,又是一番風韻。木蘭,我想對你說;“你的勇氣、你的堅強令所有男子驚歎並敬佩。”

一陣茶氣氤氳,我似乎看到了一幅鄉村晨景圖,一簇簇幽幽香菊在庭院中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然起舞,一位老人正醉臥在花叢中。衣冠散亂,手中還握著酒杯,臉上的表情卻是始終悠然自得。幽幽香菊與他做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揹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的他,毅然選擇了辭官回鄉。他坦然面對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厭惡官場的明爭暗鬥,反感世間的瑣碎雜多,他只愛那清淨如菊花的世界,熱衷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陶潛,我想對你說:“你是淡泊的,在這繁瑣的世間,你如菊花般淡雅。”

流水把我帶到一所小院前,我看到一位女子正倚在庭中,她痴痴的看著院中凋零的花朵,微風掠過她未梳紅妝的臉龐,那是怎樣的淒涼與無助。“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李清照,不再有當年“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歲月的流水洗去了她的銳氣,生活的磨難不得不使她放下那份傲氣。“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那是何等的一份寂寞與悲涼。易安,我想對你說:“你不會孤獨,我相信,在新的時代,任然還會有你精神感召下蕙質蘭心的女子。”

餘香嫋嫋,茶冷香未消。古韻悠悠,詩詞美如斯。他們猶如琴絃上跳動的音符,唱響了人世間最動聽的樂章,滋潤著我、感動著我、影響著我。

在中華詩詞中成長 篇2

國二作文 ,1040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來都得到了華夏子孫的傳承,而詩詞文化則是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它是我生活中的夥伴,是我成長的見證者。

從幼兒園起,媽媽就叫我背詩,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接觸的中華詩詞。通常是媽媽讀一句,我跟著讀一句。反正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便咿咿呀呀地跟著背。背好了,便去樓下找小夥伴們玩,玩的時候嘴裡還會嘟囔著剛才背的詩。有時他們也會背,便跟著背起來。也不知是為何,聲音越來越大,好像爭搶著看誰嗓門大。什麼“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什麼“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是那是的詩。或許那時對詩詞的瞭解並不深入,便當是童年的一點樂趣了。

上了小學,學習的詩詞更多了,學習的知識範圍也更廣了,自然而然,產生了問題也就多了。為何是更上一層樓而不是直接上到頂樓呢?月亮真的像白玉盤那麼圓嗎?為什麼一定是王師北定而不是什麼李師南定?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一直存留於我的腦海中記在我的心裡我暗暗決定,一定要弄他個明白。有的時候把這些問題跟同學們說,他們只會回上一句:“研究這個幹什麼呀,一起來改詩吧!看看這個,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裡沒帶錢!”說完他們便笑作一團,我也跟著笑了笑,心裡想:“這首《望廬山瀑布》被改得真慘,不過話說回來,為什麼什麼水都是幾千尺,換一個幾萬尺得不會更壯觀嗎?難道不可以換一個其他單位嗎?”現在回想起來,小學時那些與詩詞為伴的時光給了我無限樂趣,但那些問題也意味著我今後一定會被為詩詞做些什麼。

到了初中,思想更加成熟了,背的詩詞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什麼《蜀道難》、《春江花月夜》,各種長詩難詩都在我的背誦範圍之內。而詩詞也逐漸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出去旅行到馬致遠故居望著那小橋流水人家,還真有些淒涼之意;到了蒼山洱海,站在水邊,也能體會到水和澹澹,山島竦峙。望著月光下看門入寺的老僧,經真不知應是“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了。李白的鄉愁、杜甫的悲傷、蘇軾的思念、陸游的愛國,都已經記憶在我的腦子裡,銘刻在我的心中。

中華傳統的詩詞文化見證了我十四年從小到大的成長,而我卻用了十四年通過詩詞領略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變革與發展。唐宋元明清的大事小事都以化作詩詞朝我撲來。暢遊在詩詞之海,我充實了頭腦的知識儲備,改變了我內心世界裡對世間萬物的認識與理解。我接受了千百年來厚重古老文化的洗禮,也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詩詞見證了我們的成長,我們更應該詩詞的文化。讓這見證了中華大地變遷的,象徵著中國的詩詞文化,與我們一起,共同成長下去吧!

美在古詩詞中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6字

美,它無處不在。在生活中、在景色中、在人群中,只要我們睜大眼睛,就會發現美。

“古詩詞”這只不過是三個普普通通的字而已,但它卻包含了千百年來人們的文化底蘊。

有一次,我正在看杜甫的《春夜喜雨》,覺得有些無聊,便開始看起下面的註釋。看著看著,我便覺得自己彷彿身置於一個下雨的夜晚當中,春雨並不吵,反而細膩又無聲。過了一會兒,雨漸漸停了,到了白天時,再向花叢中眺望,卻發現花朵已經變沉,垂下了頭。我正陶醉於這美麗的景色之中,突然媽媽喊著:“吃飯了!”我才猛然醒過來,環顧著四周,哪兒有什麼花叢,自己還坐在書桌前呢。我還有一些意猶未盡,不禁嘖嘖稱讚道:“太美了!”

更有一次,我在看李白的《月下獨酌》,便開始仔細品味“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千古名句。這時,我彷彿站在黑夜之中,一抬頭便望見二十米遠的李白,他正孤獨地舉起酒杯,喝了起來。一會兒,他便舉起酒杯,對著那輪明月又對著自己的影子,然後喝了下去。那時,我不禁感嘆:“大詩人李白竟也有這樣孤獨的一面。”這時,只有一輪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可以陪伴他。於是,我便一直站在那裡,望著李白……

美,在古詩詞中,在課堂上,在生活中,它使我無限神往,更使我陶醉其中。

在古詩詞的世界中漫步 篇4

國二作文 ,839字

每每沉浸在空靈的詩行裡,就開始了尋山問水的旅行。在泛舟賞月的剎那,細聽最古樸最真切的聲音。

清澈的夜色裡,風中低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些或深或淺的心跡交織成曉風殘月,勾勒出地老天荒;有聲音沾著霧氣,吟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清絕蕩盡時光塵埃。輕輕柔柔的聲音念著這些文字,或歡愉或哀傷或懷念或悲苦,不忍唐突了它的風雅美麗。

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道盡時代的幾多盛奢,一個自由在詩中的風流才子,在歷史中走過。李白,你對月獨酌,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光如華,清亮不似人間物,悠悠流轉人世俗塵,獨獨應了你的景;夜半飲酒愁更愁,卻又吟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塵世煙雲,你瀟灑走過。

你說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你吟“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你的幾許閒愁,江水難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你留下愁思縷縷,情傷切切,暮雨入畫,將離愁繪入這紙深秋。“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女兒家心事也曾讓兩眉羞,女兒家的嬌羞與靈動也曾淋漓盡致的展現“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事坎坷,物是人非後,“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你也曾道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語,怎一女子,享盡這穿越百年的孤獨?

在柳堤河畔,或佇倚危樓,且吟一首小詩,且聽一曲清詞,“人間有味是清歡”,低吟淺唱,沉醉在唐風宋雨中……

春天在古詩詞裡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5字

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裡……春天在那醉人的古詩詞裡。

今天的天空一碧如洗,蔚藍的天空,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雲平貼於校園上空,就如一條環繞在春姑娘脖頸間的白紗巾。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排著整齊的隊伍前往希望劇場參加五年級首屆詩詞大會比賽。

希望劇場十分寬敞,但還是盛放不下近千人的激情。舞臺中央的螢幕上,有主題詩詞“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春煙”,嫩綠的色彩加上鮮紅桃花的襯托,充滿盎然的春意。主持人宣佈:“詩詞大會正式開始!”頓時全場掌聲雷動。

選手們從第一、二輪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向著最後的冠軍衝去。“春”“花”“月”三字被選為第三輪飛花令主題詞。在選手激烈的競爭中,在主持人恰當的補充介紹中,我們懂得了:李煜的《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限哀怨;“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寫了新生事物總是充滿活力,是無法抵擋的……古人的智慧讓我們驚歎,他們能營造優美的意境,或描寫,或抒情,或議論,情景交融,借景寓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詩詞的魅力和價值。此時,一句句詩詞猶如校園花壇裡奼紫嫣紅的花兒,在同學們心中詩詞在春天裡競相綻放,搖曳多姿,香氣濃郁,沁人心脾。

比賽結束,五(1)班奪得桂冠。當同學們走出希望劇場,斜陽淺笑,映紅了一張張激動興奮的臉龐,也映亮了我們心中詩詞的璀璨星空。

詩詞大會完美落幕了,然而我心中對詩詞的渴望才開始升騰……

古詩伴我成長 篇6

國一作文 ,825字

我在慢慢成長,陪伴我的,除了爸爸媽媽,還有那一個個動聽的旋律,那一首首美麗的詩歌。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童年時,我眼中的鵝,只是穿著一身白色的“毛衣”,昂著驕傲的頭顱,在水裡嬉戲的紳士,但駱賓王的《詠鵝》卻讓我發現,原來那普通的鵝,也可以成為一首詩歌,這不禁勾起了我對古詩的興趣。

上了幼兒園後,我發現詩可以教會我們一些道理。李紳的《憫農》,不僅只是描繪農民伯伯辛勤耕種的場景,也教育我們要珍惜農民伯伯種的糧食,正如詩中所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孟郊的《遊子吟》讓我們知道愛母、敬母、孝母,因為母恩難忘。

進入了小學,我們學的詩歌就很多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道理,也告訴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望廬山瀑布》告訴我奔流而下的瀑布可以像天上的星星落下來一樣壯觀;《遊山西村》啟示我在遇到困難時不能灰心喪氣,輕言放棄,也許堅持之後會看到美麗的彩虹;《登鸛雀樓》鼓勵我努力奮進,一定要用更多的知識、更強的能力完善自己。

詩還提醒我觀察生活,發現身邊的美。“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勾起我的好奇:為什麼人們只在春天放風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讓我知道初生的荷葉與“一一風荷舉”的荷葉是完全不一樣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告訴我經霜的楓葉竟是那麼鮮豔;“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告訴我柔軟的柳條竟能和美麗的絲綢媲美……

詩歌並不都是快樂的,也會有讓我為之潸然淚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依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孤獨,“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的不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的艱難跋涉,“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的悲傷,這些都讓我知道詩其實就在我身邊,它可以是我們心中的喜怒哀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詩歌就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我要用我有限的生命,在詩歌的海洋中激起更美的浪花。

古詩伴我成長 篇7

國一作文 ,1028字

世上優秀的古詩燦若繁星,星羅棋佈,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的魅力。遇見古詩,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題記

記得我第一次遇見古詩,是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當時,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發了張寫滿字的紙條,然後我們跟著老師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我們就跟著老師咿呀咿呀地讀著。回到家,我在媽媽面前背起詩來,媽媽還摸了摸我的腦袋誇我是乖孩子。然而,那時候的我並不知道李紳寫的《憫農》的真正含義。

後來,直到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的疑惑才得到瞭解答。那節語文課,老師在黑板上寫著“憫農”二字,同學們都在底下嘰嘰喳喳地念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時,老師轉過頭問我們說:“你們知道這首古詩的意思嗎?”我們都搖了搖頭。接著,老師意味深長地說:“詩的前兩句的意思是: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後兩句的意思是:我們每天所吃的糧食,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聽後,不禁想到自己平常挑食、浪費糧食的情景,羞愧地低下了頭,眼眶不由自主地紅了起來……

這時我彷彿穿越了歷史長河,看見了古代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畫面。不遠處的田地裡,有一群農民伯伯頂著炎炎烈日,正在辛勤地勞作。他們頭上戴著白色圍巾、面板黝黑,眼睛在太陽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條縫。他們都光著膀子,手裡拿著鋤頭,在田地裡用力地鋤草、耕田,汗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流了下來。然後,他們就用脖子上的毛巾擦臉。他們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勞作,汗水一滴一滴地流淌著。我也好奇地跑過去拿起他身邊的小鋤頭,可是一點都舉不動。後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小鋤頭與地面有一點距離。但是還沒堅持多久,我又馬上放下小鋤頭,鋤頭砸到田地上,田裡終於裂了一個縫。這時我才明白,農民伯伯種田是多麼不容易啊!

傍晚放學回家,吃晚飯的時候,我把碗裡的飯吃得一粒不剩。媽媽好奇地問我:“兒子,今天怎麼吃得這麼幹淨呢?”我不好意思地笑著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時,媽媽摸著我的腦袋笑著說:“我的寶貝兒子,長大了!”

隨著年段的升高,我掌握的古詩越來越多,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葉紹翁的《夜書所見》,蘇軾的《題西林壁》……一首首古詩餘香繞口,令我沉醉其中。

文字如風,古詩就是最涼爽的清風,迅速地撥開我們心中的烏雲;文字如雨,古詩就是最纏綿的雨,輕輕地洗淨我們蒙塵的心靈,教會我們人生永恆的真諦!

遇見古詩,遇見更好的自己。古詩一直陪伴著我成長……

古詩伴我成長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401字

看到冬天有人垂釣便會想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看到媽媽我便會想起;“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

看到老師便會想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讓我理解了老師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記得有一次下課了,同學們出去玩兒了,可我不想出去,便看起了《唐詩三百首》。時間飛逝,不知不覺上課了,我是班長,上課了應該喊起立了,我卻被優美的詩句迷住了,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同桌推了推我,小聲說:“上課了,該喊‘起立’了。”我這才反應過來,可站起來卻隨口喊了聲:“天下誰人不識君。”同學們都愣住了,隨後便笑了起來,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有了古詩詞,我的生活變得更快樂了;有了古詩詞,我也懂得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有了古詩詞,世界會變得更美好,更幸福!

古詩伴我成長 篇9

國一作文 ,1041字

古詩,乃文化之精髓,語言之精練,內容之濃縮,意義之深長。它宛若一座穿越歲月長河的橋樑,橫跨在我們心中,與古代相聯,古樸又震撼人心!

我,是一個愛詩的女孩。古詩,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它,就這樣陪著我慢慢長大。

種下“詩”的種子。

孩時,詩的墨香便環繞著我。我有一個姐姐,那時他剛好上小學。她時常會拿出課本,靜靜地坐在窗邊,用那清脆悅耳的聲音朗誦古詩。這時,我便會乖乖的坐在姐姐身旁,靜靜地聆聽—“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有時,我聽著,聽著,便在腦海中展開了另一個世界的憧憬與想象……這樣一來,“詩”便在我幼時心中紮下了深深的根,那樸素玉潔的花,便隨著我的成長,悄然開放。

與“詩”攜手,共同成長!

還記得,我背的第一首詩,至今仍是記憶猶新。偶爾與爸爸手牽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然間,望到池塘中的幾隻大白鵝,它們脖子高高地挺著,不住地叫著:“嘎—嘎—嘎。”不知不覺中弄碎了水中的浮萍,那清脆的綠色,隨著水紋盪漾開來。我好奇地望著這群快樂的天使。緊接著,爸爸便高聲吟誦起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於是,我便學會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詠鵝》。

上了小學,古詩的積累量大了。學習古詩,我再也不是從前的不求甚解,我有了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我讀出了詩中不一樣的美。我認為,美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美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美就是王維“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與恬淡……升入初中後的我,對愛國詩篇更是情有獨鍾。文天祥一句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了他至死不渝的精神。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了他胸懷四海,為國家肝腦塗地,嘔心瀝血之情。在魂歸西天之際,陸游拖著病軀,揮筆顫顫微微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千古絕唱!

悲哉,壯哉!雄哉,前輩們,我為你們自豪!

腹有詩書氣自華。

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古典詩詞已伴隨著我的成長,融進了我的生活。它改變了我,也成就了我,它已成為一種潛在的氣質,如影隨形,將會與我相伴一生!

古詩的魅力,正如那燦爛的陽光,繼續照耀著我茁壯成長,我也要與你白首不分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征途中,詩詞的探索永無止境,不會停息。接下來,將會由我們接力,繼續傳承和發揚!

古詩伴我成長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7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猛然間,我已經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成長為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我經常抽出一些空餘時間來背誦古詩。古詩已經成為我的精神食糧,背誦古詩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還記得嗎?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個一個字教我們:鵝鵝鵝;床前明月光……那時候,我們對古詩還沒什麼概念,只是一味去死記硬背。直到上了小學,才開始真正學習古詩,開始學會了理解古詩的意思,走近詩人。開始發現古詩的美妙和神奇。

瀏覽高適的“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使我彷彿看到了邊塞風光的奇特與壯美,吟誦白居易的“岳陽樓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欄”,讓我彷彿親臨八百里洞庭湖,品讀王樹楠的“矗翠嶙峋石柱天,好花開遍雪中蓮”,又讓我見到天山石柱直插雲霄雪蓮盛開的奇觀……閱讀,背誦古詩,讓我領略到大自然那美妙無比的景色。

通過古詩,我能感受到詩人那激昂慷慨的愛國情懷,領略祖國山河那奇異的壯麗與秀美。通過古詩,使我懂得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通過古詩,使我體會到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關心國家未來的博大胸懷,通過古詩,使我懂得了守邊將士“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誓死保衛祖國邊疆的決心和情懷……古詩讓我心中燃起了愛國的火焰。

閱讀古詩絕不是為了消磨時間,更不是什麼休閒娛樂。它是祖國文化寶庫的瑰寶,能夠最大程度的陶冶個人的情操。成長中,古詩伴隨著我,讓我時刻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在大語文中成長 篇11

國一作文 ,1111字

語文,從遠古走來,亙古不變的,是人們對她的熱愛……

——題記

叩一口玫瑰花茶,佇足,回頭望望自己的成長曆程,原都是大語文在相伴。她不似名貴的白茶,偶爾才能一嘗,卻似這日日陪在我身邊的玫瑰花茶,默默地,散發著清香;她不似沉重的鋼琴,需合眾人之力才搭得走,卻似這攜帶方便的竹笛,悠揚地,吹出一曲《紫竹調》;她還不似那些醉人的酒,喝一點兒就會讓人暈頭轉向,卻似一碗暖心的涼白開,解渴,而又無時不刻地充實著我的生活……

歷代文人墨客都是被語文所吸引的人,那一句句詩詞,在我的心頭盪漾著。從在大語文中成長咿呀學語時便會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再後來,漸漸地又領悟到了它的魅力,它的內涵。“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寫的是李白自己的孤獨惆悵之情;“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抒發的是詩人對家人的思念;“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寫的則是老師的敬業以及對老師的讚美……這一句句詩詞便在那時幼小的我心中種下了語文的種子,不斷地生長著,發展著。記得後來上小學時班裡經常開展賽詩會,那一句句精美的詩詞便在同學們的口中被提及,分享給大家,每次比賽前我都會嚐到緊張的滋味,比賽後再嚐到開心抑或是因失敗而反省的滋味,是啊,大語文充實著我的社幹活,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光彩,是語文伴我成長啊!

人們不進因詩詞而被語文吸引,讓人們在語文這棵樹下佇足終身不願離開的,還有各大家所創作的名著,從小學的青少版讀物再到中學的名著原著,我深深地感受著她的魅力。她如一顆最耀眼的星,閃耀在天空,照亮著行人的路。而這顆星所照射的地方,只有中國!老外是看不到她也捉摸不透的,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記得《西遊記》中的一段描寫“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如此美的環境描寫,讓我們這些中國人怎能不自豪呢?外國話可達不到這種效果。於是,在名著的影響下,我更加地喜歡語文,接近語文了,閱讀名著不僅是美的享受,還是閱讀中國的精粹啊!原來,大語文滋潤著我的心靈,讓我心中的種子破土而出,長出了小芽,是語文伴我成長啊!

語文,薄如細紗,輕似微光,潛移默化地教育著我們。我們美國個人都在大語文的關懷下成長,先是破土而出,再是開花,然後,才是結果。我已經完成了第一次,那麼接下來就繼續在語文的道路上前進吧!

哦,童年裡的語文,語文裡的童年……

我在新環境中成長 篇12

高一作文 ,659字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我坐著大巴來到了這所陌生的城市——太原,隨之我將在一所新的學校開始我新的學習生活。

這所學校的一切我都是那麼不瞭解。但我必須踏進它的大門。門內的每一個人都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讓我第一次感到漢語原來對我來說是這麼的陌生。接著走進安排好的宿舍,面對新的舍友與新的同班同學,我卻十分不好意思的扭過頭去,並沒有理睬她們。一個同學和我說話了,我用不標準的普通話與她閒聊,雖已認識,但卻仍在腦海中回憶著與初中同學的嬉笑打鬧。

收拾好東西后,才有了空餘時間去學校內四處轉轉,那大院裡的鑰匙形建築,那後院裡的湖水亭臺,那樓道里的孔夫子塑像,還有貼在牆上的精美圖畫,還有從頂樓傳溢下來的動聽音樂……這裡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到特別的新奇。

要正式開課了,同樣是教室,同樣是桌椅板凳,同樣是講臺黑板,卻透露著不熟悉的味道,整個教室只有安寂,陌生讓這個班變得冷淡。新老師推門而進,一一為我們做了介紹。老師似乎還是以前那樣的慈眉善目,語重心長。他們讓我對這兒更親近了一些。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一番話,將我們整個班級都凝聚在了一起,變得團結與友善。他就像我們溝通的橋樑,讓我們每個人都開始互相瞭解。

直到今日,我已經漸漸熟悉了這裡的生活,這裡的同學與老師。因為適應了這裡,才讓我能夠不受拘束的生活下去。

在這兒新的生活更讓我悟出了人生哲理,新的環境並不是要你離開過去的美好生活,而是讓你在新的挑戰嘗試出新的快樂。要敢於面對新的環境,反之,則只會在過去的美好回憶中痛苦的活著。

我在梔子香中成長 篇13

國二作文 ,872字

雨打,花落。

院中的那株梔子開了,一團團的花擁簇在枝頭,肆意地香著。雨落枝頭,在花瓣內凝成一粒粒水珠,晶瑩、圓潤。雨後的梔子似畫,如夢。

難得的假期,拋開一切雜念,回來靜靜心。看到這一樹的白色精靈,心中也是不甚歡喜。外婆站在院中,採摘著梔子花,見我回頭,笑意在臉上漾開:“丫頭,快來看梔子花呀!”我有些冷漠,淡淡一笑,無力地走去。低頭,輕嗅。果真是香啊!一年一年的世事變遷,唯不變的,怕只有這梔子花香了。走近時,那香還只是在鼻腔中滿盈;可當湊近時,那香就猝不及防地湧入顱腔,香至四肢百脈。似海,我寧乘一葉孤舟在這海上游走,也不願踏上歸途。

嗅到這般香氣,嘴角不禁莞爾,只是笑得有些僵硬。“怎麼了,這花不香?”外婆見我的表情,也甚是疑惑。“沒有啊,這花挺香的,就是感覺好像缺了什麼。”外婆輕撫著梔子花瓣,又撫撫蒼翠的綠葉,投入地思考著,忽然什麼點子湧上心頭,俯身撿起一朵沾了滿身泥濘的梔子花與我。我有些嫌棄地捏著花的邊緣,仔細打量著,不解。外婆抬起我的手,示意讓我聞聞。

聞至此香,不由地一怔。這花香少了一份枝頭梔子的濃郁,卻也著實香,似乎還多了份淳樸,到底是什麼呢?我思索著,猛然間,恍然大悟:是雨水的乾淨和泥土的清香。泥土裹挾著它的香連同雨水的味道注入花香,香雖不濃,卻也十分醉人。

“明白什麼意思嗎?”我搖搖頭,外婆便開始講課似地解釋起來:“有時候啊,人就和花一樣,在枝頭,在人前綻放光彩的固然靚麗,也固然優秀,那難道掉落在泥濘上的就不是好的嗎?你也看到了,枝頭和泥濘中的花都有它們不同的香,自然也有它們不同的光彩。枝頭上的是純潔不帶任何雜質的香,而掉落於泥濘的是夾雜著坎坷與辛酸的香。它們被迫被雨水從枝頭打落,又被迫沾染上了泥濘。可正是這樣,它們的香中便多了幾分底蘊,幾分不同。”

我點點頭,的確如此。在成長的路上,我亦如花,既要在枝頭綻放光彩,也在坎坷中汲取,使自己芳香依舊。

我走在成長的路上,走在梔子花香裡。

我在梔子香中成長 篇14

國二作文 ,872字

雨打,花落。

院中的那株梔子開了,一團團的花擁簇在枝頭,肆意地香著。雨落枝頭,在花瓣內凝成一粒粒水珠,晶瑩、圓潤。雨後的梔子似畫,如夢。

難得的假期,拋開一切雜念,回來靜靜心。看到這一樹的白色精靈,心中也是不甚歡喜。外婆站在院中,採摘著梔子花,見我回頭,笑意在臉上漾開:“丫頭,快來看梔子花呀!”我有些冷漠,淡淡一笑,無力地走去。低頭,輕嗅。果真是香啊!一年一年的世事變遷,唯不變的,怕只有這梔子花香了。走近時,那香還只是在鼻腔中滿盈;可當湊近時,那香就猝不及防地湧入顱腔,香至四肢百脈。似海,我寧乘一葉孤舟在這海上游走,也不願踏上歸途。

嗅到這般香氣,嘴角不禁莞爾,只是笑得有些僵硬。“怎麼了,這花不香?”外婆見我的表情,也甚是疑惑。“沒有啊,這花挺香的,就是感覺好像缺了什麼。”外婆輕撫著梔子花瓣,又撫撫蒼翠的綠葉,投入地思考著,忽然什麼點子湧上心頭,俯身撿起一朵沾了滿身泥濘的梔子花與我。我有些嫌棄地捏著花的邊緣,仔細打量著,不解。外婆抬起我的手,示意讓我聞聞。

聞至此香,不由地一怔。這花香少了一份枝頭梔子的濃郁,卻也著實香,似乎還多了份淳樸,到底是什麼呢?我思索著,猛然間,恍然大悟:是雨水的乾淨和泥土的清香。泥土裹挾著它的香連同雨水的味道注入花香,香雖不濃,卻也十分醉人。

“明白什麼意思嗎?”我搖搖頭,外婆便開始講課似地解釋起來:“有時候啊,人就和花一樣,在枝頭,在人前綻放光彩的固然靚麗,也固然優秀,那難道掉落在泥濘上的就不是好的嗎?你也看到了,枝頭和泥濘中的花都有它們不同的香,自然也有它們不同的光彩。枝頭上的是純潔不帶任何雜質的香,而掉落於泥濘的是夾雜著坎坷與辛酸的香。它們被迫被雨水從枝頭打落,又被迫沾染上了泥濘。可正是這樣,它們的香中便多了幾分底蘊,幾分不同。”

我點點頭,的確如此。在成長的路上,我亦如花,既要在枝頭綻放光彩,也在坎坷中汲取,使自己芳香依舊。

我走在成長的路上,走在梔子花香裡。

在黃金屋中成長 篇15

國二作文 ,751字

書,我們在乾渴難耐的沙漠中,它是一口甘泉;我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海洋裡,它是一座燈塔。我也確信,書中自有黃金屋。

在小學時,不會讀書,雖然家中有許許多多的書,但卻毫無興趣。學校中讓必讀的書,也只好硬著頭皮去讀,但也不過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到頭來一無所獲,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有時碰上愛看的小說一類,也還會認真看,但卻沒有好的讀書方法。黃金屋在哪?

臨小學畢業時,喜歡看動物小說,也掌握了些讀書方法。在遇到好的描寫時勾畫出來,摘抄下來;讀書後寫寫讀後感……時間長了,也積累了寫詞語,但有時寫文章,卻不太會運用,描寫不生動,語言也不優美,常常被老師說成是流水賬,作文得分就永遠沒有高過。我這才剛剛向黃金屋中邁了一隻腳,就又止步了,我還需要努力啊!只要努力定能成功,我要衝進黃金屋!學會運用書裡的每一滴養分。

在暑假裡,我因在電視上看了一次歷史節目,喜歡上了古典文學,翻出曾經被迫讀完的四大名著,像一頭餓狼,貪婪地讀著一章又一章。還讓媽買了《清帝全傳》,也樂意,她很願讓我多瞭解下歷史。就這樣,我的閱讀量和範圍越來越大。現在我已經不僅僅是邁進黃金屋了,我已經愛上黃金屋,愛上讀書了。

到了初中生活,學習任務繁重,課餘時間越來越少,作業也是不一般地多,根本沒有時間去讀書,去積累,真是悔不當初,為什麼沒有早些進入黃金屋,沒有多積累些詞語,現在作文評分越來越嚴格。現在只能在繁務中擠出時間來讀書。黃金屋啊,為什麼你沒有早些關顧我的成長呢?圖書啊,為什麼我沒有早些愛上你呢?悔不當初。

成長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缺少不了的就是閱讀,他會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你要學會找到黃金屋,踏進黃金屋,愛上黃金屋。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古詩伴我成長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9字

古詩是中國文化寶庫裡的一塊瑰寶,千百年來,它孕育了一代代中國人。古詩給予我心靈的啟迪,情操的陶冶。在我成長的路程中,古詩總是伴隨我的。

在我四歲時,媽媽就給我買了一本《必背古詩》,讓我背。當時我還太小,根本不明白這些古詩的意思,只知道媽媽讓我揹我就背。在我上一年級的時,我已經會背很多古詩了,這時媽媽就又給我買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80首》、《唐詩三百首》,這時我又學會了比較難的古詩——《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也懂了不少古詩的意思。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給我最大影響的是《離騷》中的一句詩。那時我上小學四年級,臨近期末時,我很貪玩,結果考的的成績一點兒也不理想。我十分失落,心情沉重。回到了家,我將成績單放在桌子上,拿起了一本書,隨便翻了一頁,這時提到了《離騷》中的第97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便上網查了一下,這才知道是一句勵志的詩。這時,我想到了自己,只是一次失敗,我就放棄了。真是不應該。現在我完全擺脫了當時悶悶不樂的心情。

古詩也給我寫作帶來了不少好處,在開頭結尾運用詩句,能夠迅速把整篇文章的主要觀點和主要意思,起到最好的“畫龍點睛”作用,使文章主題鮮明。

古詩教會了我許多知識,讓我們品味經典,沐浴書香。古詩伴我成長!

古詩詞中的道理 篇17

國二作文 ,840字

古代詩詞是我從兒時起就學習的內容,它不僅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給予我們有益的啟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文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的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詩。蘇軾不僅寫出了山水的美輪美奐,還寫出了更深一層意思: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待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我不小心弄壞了朋友昊昊的飛機模型,當時因為接受不了昊昊的責怪,我和他吵了一架,不歡而散。回家後媽媽給我講道理時就提到了這首詩,讓我冷靜下來,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如果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弄壞了,可能也會十分生氣而大發脾氣。於是我主動找他和解,後來不但很好的解決了問題,而且我們還成為了更加要好的朋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讓我明白父母對孩子無私而偉大的愛和孩子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讓我聯想到我的媽媽在勞累了一天之後還要急急地趕回家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為了讓我營養均衡,媽媽想盡辦法給我製作色香味美健康營養的各種美食,每天晚上媽媽還要耐心地輔導我學習。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零用錢給媽媽買一些小禮物報答媽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的辛苦和詩人對農民深深的同情。我小的時候,吃飯常把米粒剩在碗裡,爸爸叫我吃乾淨不要浪費,我卻不以為然。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講到了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從播種到收穫要經過多少道工序,他們是如何在烈日酷暑下勞作的,從那以後我才知道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那麼來之不易,而我居然還浪費糧食,太不應該了。從那以後我吃飯時會把每一粒米都吃乾淨,爸爸媽媽為我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古詩詞中蘊含著做事的智慧,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古詩詞真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那些古詩詞中的雨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86字

一簾雨幕瀉下,朦朧、輕靈,天地間唯餘雨霧,如泣如訴,輕輕地打著,柔柔地灑著……

偏愛雨,偏愛那雨中的故事,寫雨的詩詞。

春雨總是討人喜的吧!幾滴雨落下,一切一切便都是嶄新的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於春日夜中忽聽雨聲,欣喜地跑出房外,或許連外套都沒披吧!只思急著看雨,站著屋簷下,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欣喜浮上心頭,便開始憧憬著豎日清晨“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寥寥數字,欣喜之情卻道滿。春雨,討得他欣喜、愛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筆下的春雨“潤如酥”,春雨喚醒了小草,冒出的應該只是頭吧,它們探出腦袋迴應春雨的溫情。遠遠看著翠綠,走進了卻又看不真切。“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急急的春雨,攜著風到來,卻在不經意間動了人的心絃。

最清新的雨該是王維筆下那首?山居秋暝?吧!畫中有情,詩中有畫當如此!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秋雨涼涼的,靜靜的,潤溼了人的心。一場新雨過後,作者漫步山間,一輪明月自鬆間照下,該是照亮了未乾的雨滴。葉子是明晃晃的,那一汪清泉便在林中蜿蜒地流著,自石上流過,叮咚作響,潺潺水聲,便是寂靜山林中那一點靈動。

而陸游晚年聽雨,卻是徒有豪情壯志。“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彼時的陸游已是暮年,卻仍忘不了要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決心。“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窗外風雨交加,瀟瀟雨聲,入了陸游的夢,便是鐵馬,是冰河,是馳騁沙場的豪邁。而雨停夢醒,不過是一場夢。而十一月四日這場風雨卻被後人銘記。那是風雨的狂,陸游的夢,壯志未酬的不甘。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那個夜裡,雨水漲滿了秋池,帶給李商隱的,只有無盡的思念與離愁。想到昔日與妻子共剪燭花,而今卻只能分隔兩地,一人訴說著內心的思念。巴山那場秋雨,漲滿了秋池,亦漲滿了李商隱的心。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柔美;“渭城朝雨?徘岢荊?蛻崆嗲嗔??隆?rdquo;的清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豪邁等等,都讓人如聞雨聲,如見其人……

窗外又落雨,或許每一場雨背後都站著一位多情的詩人吧!他們立於雨幕中,吟哦唱和,聽民間疾苦,抒豪情壯志,展滿腔抱負。雨裝飾了他們的夢,他們的詩又觸動了多少人的情!

而今日,打在我窗前的雨,又是昔日裡誰筆下的那抹情絲呢!

古詩伴我成長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47字

假期裡,周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裡面有一百五十五首古詩。

拿到書後,我首先翻開書的前言,映入我眼簾的一句話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裡“……背誦一些優秀的古詩詞,能使小學受到多層次的藝術感和美的薰陶。”我覺得利用假期的時間,好好地學習書中的古詩。

這本書裡不少詩都是我學過或背誦過的,雖然這樣,但對詩的含義不太理解,看到這本書的譯文和賞析部分讓我精神為之一振。翻到《登鶴雀樓》這首詩的時候,我被詩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負所感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對我們少年的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學習永無止境。讀到《長歌行》裡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一個人少年不努力學習,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還有《遊子吟》裡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歌頌了母愛的偉大。

除此之外,書裡還有描述邊關戰士壯志豪情詩,有思念家鄉的詩,有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有表達朋友間的友情詩……我說也說不完。

總之,在反覆讀、背古詩中,我有了巨大的收穫,這些古詩詞將成為陪伴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古詩詞中的花 篇20

國一作文 ,719字

世間萬物皆有情。而這萬物之中,獨花生而美麗,散發或濃或淡的芳香,因而千百年來,古詩詞之中的花,便總是寄著情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輕採一朵菊花,慢慢貼近,聞見一絲幽幽的苦甜香。悠然地抬起頭,與薄霧環繞之中的南山靜靜地對望,一縷淡泊從心底油然而生。此時的陶淵明已褪去了一身的紅塵,耳邊也沒有了車馬的喧囂,來到了山林之中,僅聞鳥兒鳴聲嚶嚶。獨酌一壺酒,凝視著手中的菊花,心中留著的是對追名逐利的漠視與避世退隱迴歸自然的淡然。這詩中的一枝菊花,便寄託了他的淡泊。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在一片刀光劍影之中,混亂的戰場旁顫顫地盛開了一朵小白花。想到往日繁榮昌盛的長安城竟成了如今這般凋零落敗,傷痛之淚不由得順著臉頰滑下。國家面臨著被滅亡的危險,尚不知家人身在何方,國家破滅,妻離子散,我又該何去何從?在如此情形下,想必無情的花也會落淚,無情的鳥也會驚心罷!這詩中的小白花,寄的卻是杜甫對家國的熱愛,與對親人的念想。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獨自徘徊於小園香徑中,靜望一朵朵花落去,看見天上的燕子,不禁想:這還是去年的那隻燕子嗎?晏殊持一杯酒,吟一句詩,一種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轉入了他的心中。看啊,還是去年的天氣與老舊的亭臺,但那已墜山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花瓣從指縫間滑落,就像時光從我指間溜走,但我又能奈何?或許不只有“無可奈何”,更有一絲飲酒作詞、踱步於香徑、無所事事的閒愁吧!這詞中的落花,寄託的是晏殊的無奈與一廂閒愁。

細聞花香,慢品其間的韻味,我彷彿能看見詩人踱步於花叢中,當他的指尖觸到了那柔軟的花瓣的時候,一縷情絲也融入了花朵裡。古詩詞中的花不光美麗,它身上載著的更多是作者的萬千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