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中鑄就生命相關作文20篇

在時光中鑄就生命 篇1

國三作文 ,797字

當冬日的最後一絲寒冷散去,春日的第一抹陽光溫暖著大地;當微風輕撫水面,泛起漣漪,我們不禁思考:時間都去哪了?

時間如同潺潺的小溪,永不停息地向前奔流,每一分每一秒都詮釋著我們的人生。當我們學習思考,為自己奔忙時,寶貴的時間在一點點逝去。

高爾基曾說:“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鐘,用他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以為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若我們能用與別人相等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每天汲取一點點知識,累積起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時光一去不復返,逝去了便再也沒有了。我們無法掌控時間,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也未可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現在的每一天,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充實自己,設立目標,將一切積極的事物作為我們前行的動力。

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志士已經成為我們最好的榜樣。畫家齊白石無論畫任何事物,蝦、牡丹、牽牛花,抑或是大白菜,無不惟妙惟肖。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一年的某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並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之,不教一日閒過。”即使在晚年,齊白石也不願一日閒過,依舊惜時如金。

魯迅先生亦是如此,他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寫作上,從而一生著作頗豐,成為一代文壇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年輕氣盛,有些高傲,以至於後來屢試不中,直至後來珍惜時間,閉門苦讀,才有了一番成就。

時間在流逝,惜時的人摘取知識的碩果,浪費生命之人留下的則是無盡的悔恨。我們應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學習時間,奮發圖強,中考正在逼進,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需把握戰機,全力以赴,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和時間賽跑,和知識賽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我們不能掌控時間,但可以把握現在,爭取時間。在一點一滴的時光中奮發圖強,成就自我,讓生命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

負重鑄就生命的厚度 篇2

高二作文 ,1013字

一位船長在海上駛船時,曾這樣教導船員們:“船在空載時最危險,在負載時最安全。”這話不難理解。當船負重時,它的穩定性越強,因此當遇到大風大浪時,也就不易被吹翻。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嗎?每個人在不同年齡、不同人生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有來自於生活的負擔,有來自於心靈的壓力,人生正是因為這些負重,才鑄就了生命的厚度。

我們處在喧囂繁華的商品經濟時代,物質慾望充滿世界。我們不可能躲在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裡,與世隔絕,成為封閉的“套中人”。我們在輾轉反側中面對生活的壓力,在絕境中掙扎,在悲傷中成長。生活,絕不會因為你的膽怯而盡顯仁慈,負重前行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

我們需要生活的負重。

孟子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李嘉誠,年僅14歲便失去父親。上天似乎在他的生命中狠狠撕開一個大口子。這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家悉心照料親人,在外四處奔波為生計而煩憂。生活的不幸沒有壓垮他,反而壓迫著他拼命地奔跑。在此後幾十年的打拼中,他憑藉自己絲毫不敢懈怠的努力,走上了香港首富的位置。

不得不說,李嘉誠創造了一個令人羨妒的奇蹟。李嘉誠當初的家境遠遜於很多人,而他,將現實的殘酷化為前進的力量,即使再艱難也義無反顧,他的生命也因此有了厚度。

我們也面臨許多生存的壓力:課業負擔太重,學習成績不佳,人際交往不順……如此種種,讓一些人漸漸失去信心,甘於失敗,滿足現狀。倘若我們能像李嘉誠那樣,變壓力為動力,壓力越大動力越強,又有什麼不可改變呢?

心靈需要負重。

在雅典運動會上,中國舉重選手唐功紅在抓舉落後75公斤、第一次試舉失敗、擔負奪冠重任的壓力下,沒有灰心,甩掉思想上的包袱,全心全意投入比賽。一次,兩次……隨著一聲似乎能將山震塌的怒吼,她終於成功舉起來了槓鈴。像個孩子一般,她瘋也似地跳了起來,毫不掩飾內心的喜悅之情。

事實證明:在勇者身上,心靈的負擔只會成為動力,並造就他們的成功。德明納爾曾說“改變人的心靈,比征服許多一國更高貴”。他們的內心正是受到困難的洗禮,才變得那麼堅不可摧。若你的內心自認不敢,那麼你的確不敢;若你預感到失敗,那麼你已經失敗。我們內心的壓力不一定必然決定成敗,卻是你強大的助推器。要麼,使你前進,要麼,讓你後退。

的確,不是所有的負重都會化為動力,但若你選擇去克服它,你必定是生活的強者!生活的負重,心靈的負重,人生因負重而精彩,生命因負重而厚重!

愛在時光中留下的痕跡 篇3

國二作文 ,582字

歲月的累積,沉澱了許多塵埃,但它們擁有最美麗的色彩。記憶的枷鎖突然被開啟,那最溫柔的記憶席捲內心最纖細的那根神經。

我自小在爺爺的嚴厲管教和奶奶的悉心教導下長大。從小就被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奶奶說,這是自立,對你以後有很大幫助。

除幼兒園外,我上學都是自己走路回家。學前班放學的時候,看著那麼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來接回家,我在人群中搜尋爺爺的,可終究找不到,我清楚的知道,我只能靠自己,靠自己走路回家。

回家的路上,陽光沒有灑在我身上,周圍的鳥兒的“歌聲”變得那麼刺耳。回到家,奶奶在巷子裡的石凳上坐著,我進屋後,一直在找爺爺的身影,把整個房子都翻過來了,還是找不到爺爺的身影,便去問門外的奶奶:奶奶,爺爺藏在哪去了?奶奶剛想說,爺爺便推著自行車回來了。

事後幾天,奶奶把我拉到一個隱祕的地方悄悄對我說:“小雪,你不是想知道爺爺前幾天去幹嘛了嗎?我告訴你,你不能說出去。”我點點頭。其實,爺爺每天都在你放學之前去你的學校看你放學,但是爺爺卻躲著不讓你發現,只在遠處看著你走回家,之後他再回家。聽了奶奶告訴我屬於爺爺的“祕密”後,我驚呆了。從那以後,嚴厲的爺爺在我心裡也有慈祥、溫柔的一面。爺爺如陽光一般溫暖了我的世界,但在爺爺心中,我是他的小太陽嗎?

滿山的鮮花是春留下的痕跡;搖擺的樹是風留下的痕跡;影子是光留下的痕跡;而屬於爺爺的這個“祕密”卻是愛留下的痕跡。

行走在時光中 篇4

國二作文 ,1526字

黃昏它奮力追逐黎明,黎明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向東起的初陽。時光這樣輪迴著,不知輪迴了多久,也不知還要輪迴多久……

我是時光守護人,整天穿梭在時光隧道中。我的職責,是維修時空產生的碎片造成的時光縫隙。在不同的時空中,有許多的時光守護人,他(她)們來自過去、現在,亦或是未來。

今天,又出任務了。漫步在時空隧道中,這很玄幻。雖然很多次來到這裡,卻每次都像陷入了夢中。時空隧道可以通向各個時空,時空門有的是銀色,有的藍色,有的是紅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都有,絢爛多彩,讓人眼花繚亂。

在不一樣的時空門外,是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故事,演繹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零星的時光碎片漂浮在隧道中—恍惚迷離。我拾起一片片夢幻的碎片,然後,填補時空門的縫隙。

那一天,我驚奇地遇見了一個小女孩。不,與其說是驚奇,不如是驚嚇。一襲長髮,衣著如雪的女孩就這樣出現在我眼前,我忽然產生是一種說不清的感覺,我和她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祕的關係。我對她確有一種似曾相識,但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見過她。似乎是熟悉中透著一種陌生,陌生裡又透著一種熟悉。腦袋中昏昏的,彷佛被她蠱惑了,眼睛一刻也不離地盯著她,使勁地回想這個人。

女孩在走過我的身旁時,衝我淡淡的笑了笑。脣角一勾,說不出來的魅惑。她就這麼若無其事地掠過了我的身邊,擦身而過的風撩起了我的一縷散發,留下一種熟悉的味道揮之不去。我正想回頭叫住她,卻發現她不見了。“幻覺麼?怎麼突然不見了。”我自言自語道。

以後的幾天裡,總是忘不掉那個女孩。她像一個遊魂,在我心中游蕩。她像一個夢魘,總讓我在想起她時有一種沉重的壓迫感。

我查閱古書,從書中得知:每個時光守護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區域,從不會遇見。而假如你在時光隧道中遇見另一個人,那麼他(她)便不是人類。是……什麼來著?哦,對了,那麼她一定是走錯時光的靈魂。人一旦走錯了時光,就再也沒有歸宿了,只能孤單漂泊在各個時空中,就這樣很久很久,甚至可能是永遠、永遠,被時光遺忘。

那之後很久的一天,我在時光隧道中做著我的工作,但心中對那個小女孩卻念念不忘。她使我分心,使我煩躁。一想起她,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有憐憫,有恐懼,有憤怒,有期盼……複雜得連我自己也理不出頭緒,反正很詭異。

這些天來,女孩沒有再出現過,我甚至懷疑她只是自己的幻覺,是自己虛構中的人,但是,她給我的感覺卻那樣真實,我能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脈動。所以,在工作時,我都會時不時抬頭看看前方,唯恐女孩忽然從某個角落冒出來,走錯時光。

忽然聽見前方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我不敢抬頭,心中砰砰直跳。女孩來了,是她來了吧?四周寂靜得可怕,只聽見腳步聲“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越來越近了。

我緊握著手中的時光碎片,手足無措,難過地低下頭。突然感覺耳邊癢癢的,“再不跑就來不及了,時光就要追上你了哦。”女孩低聲在我耳邊呢喃著這句令人捉摸不透的話。只是覺得心中一緊,隨後一個踉蹌:我被女孩推進了一扇時空之門。

“不要,不要!”我心中吶喊著,但發不出不出聲來。我跌進了一片黑暗,我費力地爬起,瘋狂地跑了起來。如死灰般寂靜的黑暗只是迴響著我奮力奔跑的腳步聲和急促的喘息聲。

忽然,黑暗變了,變成了一片光亮。而我,也終於跑不動了。我癱倒在這片虛無中,望著著一望無際的空蕩的白色。白色慢慢地變成柔和的光束,暖暖的。我瞳孔一縮,忽然,看見了母親慈祥的面孔,死寂被熟悉的父親溫暖的叮囑聲取代。

不禁淚流。

我艱難地爬起,用盡了全部的力氣,拼命向著光亮盡頭奔跑……

原來,我才是那個走錯時光的人。

快點,快點,還來得及。

我行走在時光的隧道中,撿拾時光的碎片,填充時光門的縫隙。我是時光的維修者和守護人,我要牢牢地守住屬於我的時光。

在歷史中書寫生命的色彩 篇5

國三作文 ,913字

常聽人說:植物死了,把生命留在種子裡;詩人離去,把生命留在詩句裡。既然生命終歸要有個去處,不妨做一個有意義的人,讓你的生命在歷史中留下最美的痕跡。

回望那泱泱漢朝,那黑暗的囚室裡,一聲聲是野獸的怒吼,一滴滴是杜鵑的啼血。那鐵鏈在撞擊,那獄吏在詭笑,森森然。不公啊!只為那一聲正義的辯白,便要遭受這非人的屈辱。太史公那錚錚鐵骨,又豈肯戴上那忍辱偷生的枷鎖!

然而他還是活下來了,伏在青燈黃簡之中,顫抖著手,一字一鏤,刻下那字字珠璣,每一個字都是血珠淚泡,每一言都是噬骨驚心。縱然彼時的天下已不是他理想中的天下,可他仍要為了真理去書寫自己的命運,用他那重於泰山的筆去描繪生命的色彩!他說:“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之一毛,與螻蟻何異?”是啊,人生追求的路漫長且艱難,但只要有一個不屈的脊樑,亦能用堅韌書寫生命的色彩。

史官篆刻下生命的色彩,女子亦能拉響命運的琴絃。

北雁早已南飛了,還記得那個易安嗎?南北宋這動盪的年代,偏生出了這樣一個堅韌的女子。寂寞深閨,到處都是溼漉漉的詩行,柔腸寸縷,輕吟著“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羞澀。可當那烽煙四起,金兵南下之時,她卻發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怒吼。這豪邁的語調,擊碎了飄零的水波,喚起了三千里狹長的山河,告慰了那些為國奮戰的英靈。縱晚年悽苦,身世飄零,可她終是在歷史中書寫了一個女子的斑斕人生。

太史公用堅韌的脊樑書寫生命的色彩,成就了那“究天人之際,追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易安居士用她那一腔拳拳愛國心書寫生命的色彩,成就了史書上一個不屈的女子。古往今來,沒有誰能逃過歷史的束縛,但每個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不妨做一個書寫生命色彩的人,縱使有猛烈風雨在前方等待,精彩的人生,自有其獨特性和挑戰性。人生是一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蘇武的人生是曲折的,可他寫下了堅守與大義;辛棄疾的人生是曲折的,可他寫下了對國家的一個大寫的愛。只要你願意,精彩就在你手中。

此刻,你必已厲兵秣馬,糧草皆備,何不握好手中的筆,用你的心去書寫屬於自己的色彩。縱這歷史浩瀚,只要你願意,便能在這歷史裡寫下屬於自己的輝煌。

在青春中熔鍊生命 篇6

國三作文 ,1423字

“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的解放而鬥爭”。

合上書,細細品味著,這段話始終在我耳畔縈繞,我們彷彿看見了在磨難中奮進的保爾,瞧見了不屈不撓地與剝削者鬥爭的朱赫來以及漂亮機智的共產黨員一丽達。這部曾被肖洛霍夫喻為“生活的教科書”深深地影響了許多人,也使我獲益匪淺。

作為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其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塑造保爾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保爾就是在革命的熔爐中,從一個工人子弟鍛鍊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他當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底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後來就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後就就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戰,但無論是戰場上的搏殺,感情上的波折還是工地上的磨練,都沒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堅強,即使在傷痛無情地奪去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臥的病榻上時,他仍然不向命運屈服,而是克服種種困難,拿起筆,以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以另一種方式詮釋著他生命的誓言。可以說,在他的身上凝聚著那個時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質。人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這部小說的保爾對這一問題做出響亮的回答。

然而再看看現在的我們,真的不敢想象,有的整日無所事事,不知珍惜寶貴的時間,渾渾噩噩地混著日子,還有的大肆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遇到困難與挫折就畏懼不前……這難道是青春的象徵,是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應具有的嗎?一個人的一生就應該這樣度過嗎?不,不,不,青春不應該是這樣的,人生也絕不應是如此度過的。青春應是充滿活力的,人生應該是豐富精彩的!

我一直固執的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立面對和承擔的時候,一個人走很長的路,直到盡頭。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遺憾;家庭裡、單位裡、學習上、工作上……。然而青春是不允許留有遺憾的,春天有四季的輪迴,而青春只有一次!既然如此,何不讓青春撒個野!把笑容鎖在教室裡,把歌聲封在作業裡,把幻想壓在無可奈何的困惑裡,在困難面前屈服,在挫折面前求撓,在上帝的把玩之中生活,那個不是青春!那樣的人生也便失去了意義!

我們應索取自主,控制慾念,不讓自己在上帝那壞老頭的把玩之中,我們要做自己的上帝!讓青春打個滾!讓青春跳個舞!讓青春唱個歌!讓生命更加充實!使磨難成為成功的墊腳石!生命對你的回報,只會是明媚的笑。我似乎明白了,我前邊的路還很遙遠,但遙遠的是實在的。正值風華正茂,應該珍愛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中增添色彩。相對小說中的人物,我們既沒有革命戰士的偉大,也沒有詩人作家的才智,但自己還有雙手和雙腳,它們都需要去利用,不要廢了。就算只是讓個座,敬個禮,種棵樹,都可以填充生命的空無。

且留一席地,想高中生活吧,也許有著許許多多的失意與無奈,但別人想要的你有了,別人只有羨慕,難道這還不夠嗎?這是生命填入的最大空缺。既然有幸生活在這火紅的時代裡,何不轟轟烈烈地為理想而付出,為社會而付出。

閱讀這部小說,它教會了我們應該勇於拼搏,去奮鬥,敢於向命運向挫折挑戰,人只有在這種英勇的拼搏中去超越自我,才能證明自身的價值,讓我們做一個有頑強毅力的人,在青春中熔鍊生命,百鍊成鋼!

最後想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結尾: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人在逆境中書寫生命的輝煌 篇7

國三作文 ,835字

雲彩在地平線書寫陽光的色彩,樹枝在天空中書寫風的形象,人在逆境中書寫生命的輝煌,只有經歷過磨難,才能品味出世間百態,只有戰勝過挫折,才懂得幸福來之不易。

官場,歷來都是一個磁場很大的地方,且不說高官厚祿,位高權重,單是一人得道,澤被子孫,就令人心旌搖動,魂不守舍。但孟浩然因仕途不暢,遠離了塵世的紛爭,隱居鹿門,結廬孤山,十幾載足不及京城,品梅花,烹香茗……正是他坎坎絆絆的人生之路,才有了“巖扉鬆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的千古絕唱,為後人所敬仰。

再比如西方著名科學家霍金,他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疾病使他逐步喪失運動能力,但逆境中的他以頑強的意識,改變了“生命終結”的診斷,更以超人的能力在科學時代上留下了一道亮光。

逆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墊腳石,古往今來,多少偉人在逆境的磨練中活出了獨特的自己,無論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李白,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蔽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間或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的辛棄疾,都無一不在用生命告誡後人:人在逆境中書寫生命的輝煌。

我們不要妄想一覺醒來,就已度過了繁忙的學生時代,為愛煩惱的青年時代以及奮力拼搏事業的中年時代,因為,生命的所有成長,都需要磨難,唯有試著去品味逆境,享受逆境以及戰勝逆境,才能向這個世界留下我來過的痕跡,才能活出一個精彩的自己。

逆境不是敵人,而是朋友。真正智慧的人會充分利用逆境,成就一個更高、更快、更強的自己。

克服逆境不必轟轟烈烈,克服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困難就是開始,我們不一定懷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雄心壯志,只須面對困難,決不退縮,頑強抵抗,奮勇拼搏。

人的生命好比一塊未經雕琢的石頭,逆境則是一把刀,不能因為怕痛就遠離刀,只有忍受住刀的雕琢,才能成為一塊精緻的玉石。人生亦如此,越是痛,越要忍,越要嘗試克服。因為,人在逆境中書寫生命的輝煌。我寧願在地面上緩緩行走,也不願在雲端上翩翩起舞。

留在時光中的你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970字

“咔嚓”一聲,一方小小的相機,定格了我們最後的笑顏。那時我在想:時間若定格在那單純美好的一刻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不會有那樣多的淚如泉湧,不會有那些各奔東西,也不會有那樣多的再見如同陌路。但縱然時光無情得近乎冷酷,但我想,我會依然記得時光中的你。

第一次見你,是在走廊上的匆匆一眼,對你的映象不太好,因為,你的身邊,圍繞著一群男生,在我眼中,女生,不該總在男生中玩兒的。

但很快,我便改變了對你的想法,十分意外地,我與你同班。第一天開學,老師便讓我們一個個自我介紹。你還記得吧,當時的你,與我們這些忸怩著不敢上臺的人不同,你落落大方地上去了。這時,我才有機會好好端詳你:你個子很高,面板並不白??,一頭烏黑的頭髮鬆散地紮在腦後,五觀雖不過分精緻,卻很耐看。

漸漸地,我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總是無話不談,一次偶然,你與我談起了對女生的看法。

記得你當時義正言辭地對我說:“我不太喜歡和女生一塊兒玩,”說到這兒,你頓了頓,笑著朝我補充道:“不包括你,我不喜歡跟她們一塊兒玩是因為有些女生對朋友不夠坦誠。”“嗯?”我表示很疑惑,你便與我說了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你說你曾經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因為你無意中的一句話,便與別人到處說你的壞話,直到有一位同學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告訴了你,你才知道。“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歡跟說話直白的男生玩。”末了,你又補充了一句。

你知道嗎,雖然你給我講那個故事時,似乎只是把它當一件事不關已的事,但我又分明看到了你多年來對這件事的在乎。那一刻,任何言語的分量都太輕了,我只是擁抱了你一下,通過這件事,我也看到了你身上的個性,你可以任憑別人說你天天跟男生玩兒等等,卻還聽從內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在別人的話語中將自己的稜角磨平。這一點,是我所做不到,也是我要向你學習的地方。

但在音樂課上,你便成了一隻沉默的烏龜,雖然你很少開口唱,但音樂老師本著“不能有一個學生拖後腿”這一理念,多次請你獨唱。有一次實在沒有辦法了,你只好開口唱了一句,我們這才知道,原來你五音不全。不過沒關係,人無完人,這樣有缺點的你,才是最真實,最好的你。

“白駒過隙”短短四個字,卻是最令我惆悵的一個詞語,時光就像指縫裡悄悄劃落的細沙,無論多麼努力想要抓緊它,結果都只是徒勞,但,你要相信,縱然時光匆匆,但我會記得,那最美的時光中遇見了最好的你。

盛開在時光中的花朵 篇9

國二作文 ,836字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我們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微風拂過時,便化作滿園的鬱香。

—題記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小時候,曾住在母親單位的宿舍。窗外,是一株略矮的桂樹。八月夏末之季,那矮矮的桂樹也開出滿樹繁花。我常常要求父親將我抱起,摘一朵桂花下來,然後,將小小的花兒貼在臉上,深深的吸一口氣,將她馥郁的香,全數吸入我的鼻腔。或是開啟窗子,起風了,她的香也會幽幽地飄入室內,不多時,便充盈了整間屋子。我因為喜愛她,邊天真地想用一根掉落下的桂枝來種成新的桂樹。我殷勤地每天給樹枝澆水,空閒時邊趴在視窗看著它……時光荏苒,我該離開那兒了,臨別時,恍惚中突然看見,那樹枝上彷彿冒出點點綠意。離別是那童年芬芳的桂花。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在我的小學校園裡,綠蔭道兩旁,栽滿了石榴樹。四月,石榴花開了,火紅火紅的。臨近畢業的我們,雖仍未脫稚氣,但早已有了幾分成熟,我們也學會了像詩人一般感傷。在大人們的眼中,我們似乎是幼稚可笑的,而我們的心中的確湧起了狂風巨浪。下課時,我們攢足了勁向綠蔭道跑去,坐在道旁長長的木椅上,看斑斑駁駁的陽光從那手指手掌中漏出,灑在彼此的身上。我們久久地坐在那裡,不願離去。刺耳的上課鈴聲終究響起,我們無奈地走向教室,回首望望,石榴花在風中搖擺,似揮手道別。離別是那火紅的石榴花。

翠條多力引風長,點破銀花玉雪香。

又是一年畢業季。我們不得不說再見,不知能否再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窗外的玉蘭那麼潔白,如片片雪花般樸素、美麗、純潔。她安靜地立在那裡,散發著淡淡的幽香,迎接我們的到來,注視著我們的成長。曾經在花下追逐嬉鬧,曾經在這裡背書學習,曾經在玉蘭花馥郁的清香裡做著青春的夢……如今,它又要目送我們的遠去。她悄無聲息的愛,已鐫刻在我們的心裡。離別,是那潔白如雪的玉蘭。

兒時,我在桂花樹下嬉戲;童年時,我在滿樹的石榴花下感傷分別;少年時,我在玉蘭花下奮勇拼搏。離別,像那盛開在時光中的花朵,總有凋謝時的悲傷,更多的卻是美麗迷人之時!

在時光中漸行漸遠的老手藝 篇10

國三作文 ,1320字

個人的記憶經過歲月的洗刷,有多少能夠靠得住?推開舊憶的窗緩緩走進一段舊時光。老手藝人們的艱辛和無奈一一浮現在眼前,匯成一本鮮為人知的《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

《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講述的是各種已經或者即將消亡的傳統手藝以及以這些手藝為生的手藝的人,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充滿了新鮮,好奇,有趣,隨著瞭解的深入,不時也會嘆氣,想象以前的畫面,現在已經難以尋覓了。

提起匠人的精神,我們總是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鄰國日本。他們用一生的光陰努力做出滿意的茶杯,精緻木雕或者美麗的和果子,其中的執著令人感動。而在中國也有這麼一批老手藝人……

記得小時候看到那些磨刀的人,總會天真的問媽媽他們為什麼會在大街小巷裡幫人磨刀?回答總是那四個字“為了生存”,卻始終沒人願意站出來幫他們辯解,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對這個行業的堅持和對這份工作的留戀。“磨剪子……。鏘菜刀……”幾聲高亢綿長的吆喝便是他們一天工作的開始,從膽怯的第一聲吆喝開始,到現在落落大方的吆喝,這個過程對於那些小日子過得特別滋潤的人來說也許很短暫,可對於背井離鄉獨自來到異鄉的他們來說,每天都是一天一天數過來的。但2016年的今天,如果哪天我們再去走街串巷一回,他們的身影已經很難再找到了……

過去每逢夏季來臨之前,修理旱傘雨傘的便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地招攬活計了,他們的吆喝聲是:“修旱傘雨傘的—拾掇旱傘雨傘—”那時,市民使用的傘大多是紙傘,也就是用油紙做傘面的傘,油紙和竹骨子極易損壞。修傘的擔子裡分別放著修傘用的油紙、刷子、血料、桐油、膠水、麻繩、鐵絲以及刀剪、鉗子、傘骨等物。修傘的走街串巷,市民們聽到吆喝聲便拿出破傘將修傘的叫到家門口,一番講價之後,修傘的便會很快將破傘修補好,然後塗上血料,刷上桐油,破傘便整舊如新,又可以抵禦夏日裡的日晒和風雨了。

在記憶中的老手藝人應該是那神采飛揚、精神抖擻的,用他們的一雙“巧手”便能橫霸天下譜寫精彩絕倫的人生的,而現實中也相差無幾。只是時光殘忍的洗刷走了他們的滿頭華髮。歲月殘酷的在每個人臉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每個人被生活所迫在社會低層緩緩艱難的生存著,生活一點一點地把他們的身軀壓彎。但他們始終沒有放下最初的手藝,最初充滿了信仰的手藝,最初賴於生存的手藝。

正如書中所說“老去的手藝,正是支撐中華千年文明的重要一環。它們的老去,正如四書五經成為教育的點綴而非主流一樣,固然令人傷感,但也是文明升級的必然。”任時間如何流逝,那些已被人所知亦或還沒有被人所知的老手藝,總有一天,會以某種形式或者方式,豐富人們的生活或者記憶。

《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是一本有心的書,作者是一個有心的人。有心的人往往有比其他人更深切的哀傷。一方面看得清趨勢,另一方面卻仍有割不去的情感,即如作者所說,“懷揣老去的手藝,立身變革的社會,無論是抱怨還是感嘆,都逃不了左右為難的尷尬”。老手藝人當然值得我們關注同情,當他們沉浸在手藝中時,那份氣定神閒,寵辱不驚都值得我們尊敬,生意冷落了,就當作少賺些過年錢,每日擺攤,主要為的是和老友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這樣的恬淡心境,是手藝人特有的,這也許才是常人最難企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