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要傳承演講稿相關作文20篇

孝文化要傳承演講稿 篇1

演講稿 ,1335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一十一班的管元妮。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文化要傳承”。

想必大家坐公交車的時候,都會聽到和看到一條公益廣告:夢娃醒太陽笑中國夢多美妙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這個“孝”字的深刻內蘊。

前些天,踏著學雷鋒月的春風,我和小夥伴們去了敬老院。我們被分到了七樓的一個房間,裡面有一位盡力撐著身體的老爺爺,睡眼惺忪。我問:“爺爺好,您剛睡醒嗎?”然而,他並沒有應答一聲,這時氣氛有些尷尬,我沒有放棄我又搭話:“爺爺,您家是哪兒的?”這時老人望著遠方,說:“家?我哪還有家啊。”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但那時我多麼希望自己可以是他的家人,能夠陪伴他。敬老院,再好的房間,再可口的飯菜,也不如一個知心人陪他們說說知心話。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們的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記得上個漫長而又愜意的暑假,原本我只打算在姥姥家住兩三天,可是在她再三挽留下,這一住啊就是一個多周。白天烈日高懸,我們就一人拿一個小板凳,到村口大樹下乘涼。姥姥總愛拉著我的手,叫著我的乳名,為我講述著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眼中不時閃過自豪,笑容盪漾開來。像一個老農面對豐收的農田,像一個漁民提著沉甸甸的漁網。那時,我是多麼地慶幸還能和姥姥享受著這份恬適,又是多麼地希望時光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

馬石莊教授說過:“青少年活在未來,中年人活在現在,老年人活在過去。”我們有大把的時光來規劃未來,並且為之奮鬥不止。可是我們還能陪伴家人多少個春夏秋冬呢?更何況現在很多同學都住宿,陪伴家人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父母雖說不到花甲之年,但是朋友們,細心一點,我們就會發現爸爸媽媽和前幾年不一樣了,銀絲多了,皺紋多了,嘮叨也多了,我們要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咿呀學語時的驕傲,蹣跚學步時的攙扶,逐漸離家時的牽掛。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很多同學說,我們身為高中生,學業繁重,沒有那麼多條件去盡孝,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在空閒的時候,給家人打電話問聲好,大休的時候,幫疲倦的奶奶捶捶背,聽孤單的爺爺講講那過去的故事,為年邁的手腳不再麻利的他們做一次可口的飯菜。或許他們跟不上我們的潮流,或許他們有一些耳背,但同學們,請俯下身來,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話,他們的曾經,他們年少的夢……就算在校園中我們一樣可以盡孝。大方得體的舉止、誠實守信的品質、文明自律的行為、節儉樸素的生活……這點點滴滴都在向父母表明,爸爸媽媽,我長大了!我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在學習上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投入,全力以赴,我們將會用最優秀的成績,向我們的親人宣告:爸爸媽媽,請您相信,我們能擔起未來的重擔!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就是我們最好的盡孝!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有一些事情,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懂得,但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同學們,趁我們青春年少,年華正好,我們要傳承孝道,及時盡孝,用自己的努力撐起未來家庭的重任,用自己的拼搏擔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孝文化,要傳承!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心愛心美德傳承演講稿 篇2

演講稿 ,1242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播音的主題是《孝心愛心,美德傳承》。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孫中山先生講:“講倫理道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孝是無所不適的道德,不能沒有孝。”毛澤東同志說:“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該給予總結,繼承這一珍貴的遺產。”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後,宴請毛禹珠老人,並特別敬上一杯酒。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主席接著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偉大領袖的以身作則為世人留下了傳世佳話。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古代名將張良下邳橋為老人三納履的故事,見證了敬老積德,助老受益的規律。當代也不乏敬老使人受益的例子。一家大公司招聘職員的一道考題就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那些予以肯定回答的人。這家企業把善待父母、尊敬長者和敬業精神聯絡起來了。細想起來,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個連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能善待他人,勤勉敬業嗎?這也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能千古傳頌的原因。

人們常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瀰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後,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生,不由得令人心憂。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深思。孝心,並非是長大後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含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裡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優秀的作業,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裡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於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是說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

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化與傳承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6字

今天,我跟著蕭報水晶老師和小記者團的同學們,一起來到了湘湖下孫文化村,參加《文化與傳承》為主題的活動。

首先,我們跟著講解員阿姨參觀了湘湖文化展覽館。湘湖歷史廳、風光廳、物產廳、手工藝廳、文獻廳等八個展廳裡展示了湘湖歷史故事,同學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地記錄一些重點內容。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手工藝廳,竹編做成的筐、籮、籃,箍桶箍成的盆、桶,還有手工挑制的花邊等等,一件件精緻的手工藝品,讓我看到了古代人的智慧。

最後,我們還穿上古時候的服裝,體驗古代的開筆禮,感受對孔子、對老師、對學習的尊重。

這次的湘湖下孫文化村之行,讓我瞭解了許多和湘湖有關的歷史文化知道,我為自己是個蕭山人,為自己生活在湘湖邊而感到自豪!

文化與傳承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533字

2月10號上午,小記者們在下孫文化村宗祠開展了一場“文化與傳承”的主題活動。雖然天空飄著濛濛細雨,但阻擋不了大家興奮的心情!

第一個活動是進行“開筆禮”。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古人人生有四大禮,分別為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開筆禮是以前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形式的俗稱,在這裡寓意我們以全新的姿態來迎接新的一年。儀程有四項:正衣冠、行拜師禮、硃砂啟智還有啟蒙開筆。

穿上了漢服,感覺大家都變成了斯文的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排得整整齊齊,認真地向孔老先生行了拜師禮,然後提筆在地下練字,知道了“青磚練字”的故事,懂得要勤儉修身。

這其中還出現了一個搞笑的小插曲:引導老師說她讀一句三字經,學生們跟著念一句。結果當老師唸了第一句之後,大家自然而然順勢背誦了下去,引得家長們莞然而樂。

簡單而莊重的開筆禮完成之後,老師便帶領我們參觀了湘湖文化展覽館,一起感受文化的薰陶。展覽館裡設有“序廳”、“歷史廳”等八個廳,集中展示了湘湖悠久的歷史風貌,深厚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湘湖有著名的特產,如柔滑的蓴菜,肥嫩的杜父魚等。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其中賀知章最為大家所熟知。湘湖的山山水水,為歷代文人喜愛,他們歌詠湘湖,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

這一次活動,印像深刻!

傳統文化的傳承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9字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記者看了一場木偶戲。

這場戲主要講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為全程都是說本地土話,實在聽不清楚,只能靠媽媽翻譯。不過也很開心,畢竟第一次看木偶戲,很新奇,想不到家鄉還有這麼有趣的藝術。

後來才知道,木偶戲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了不起。不禁對木偶戲的演員們充滿了欽佩。

演出結束,我們找到演員們採訪。這些老藝人的年齡都已有70多了,他們自己說“快不能演了”。

老演員們告訴我們,玉林本地的木偶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唐朝的時候就有了。天啊,原來是那麼久遠的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演的《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就是為你們警醒,這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你們好好傳承下去!”

不過說是這樣說,老演員們感嘆說“要想傳承下去也是困難重重”,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高檔次的電影廳看3D、5D電影,根本不願意來這,更別說傳承下來,到時候可能連會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說到這兒,面前的這位老藝人眼裡有一絲絲亮光,他流淚了。

木偶戲雖結束,我耳邊卻動盪著那位老藝人的聲音,回想著老藝人說的話。真的,就連爸爸--電腦和手機幾乎成為他最重要的寶貝,有誰有興趣去關心那麼“落後”的東西呢?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下去,確實值得人們思量呀!老藝人們和我外公那輩人的興趣愛好,我們不可能只憑著學業單一地來傳承。要想跨過這一個門檻,必須要接好這一棒,告訴後代們,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為我們的驕傲。

就比如說我們的敦煌壁畫,日子是一年年地過去,可是,總有一天它終究會消失,那我們的後代,就只能在它沒有消失之前,儘量去把它拍成記錄片,放在文學館裡存放著,給後人們看……我們的木偶戲也不例外,當然少不了影音資料,但如果我們繼承了文化的傳承,它就不會消失!

文化與傳承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50字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彷彿太陽公公也被我們的熱情感染,每一縷陽光都是那麼活潑,像得到糖果手舞足蹈的孩童,又像一個個金色的音符,在歡快的跳動著,組成一闕美妙靈動又和諧的樂章,詮釋著快樂的真諦。

今天,我和文學院的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小山村—大同,領略傳承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古老和悠遠。

看到大同村的第一眼,並無想象中驚豔的感覺。乍一看,大同村確實村如其名,大同大同,沒有不同。海水不可斗量,村更不可貌相,如果你深入的去了解大同村,你會發現,武術,是其中的一個閃光點。

在大同村,習武之人眾多,上至垂暮之年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孩童,差不多都會個一招兩式,習武已蔚然成風,學習拳術、鍛鍊身體成了村民的一項主要活動。大同村的四門六合拳術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武術文化源遠流長。

走進大同村的武術文化禮堂,武術教練程叔叔熱情的為我們講解。牆上有一排文字和圖片,我們一邊徐步觀看,一邊聽程叔叔一一解說,把得到的資訊立馬抄在那張活動記錄表上,碰到不知道的填空,就去問程叔叔,知道答案後又立刻抄上去,用求知若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堪比餓狼尋求食物時的那種可怕的狂熱,恐怕《竊讀記》裡的小女孩見到我們也會自愧不如。

好不容易解決掉了活動記錄表上的一部分填空,我們鬆了一口氣,猛抄暫時告一段落。沒頭蒼蠅亂撞說不定會剛好撞到蛋糕上,而我們一味猛抄其實也學習到了一點兒知識。大同村的拳術套路有很多,四門拳、五虎拳、六合拳等等,各具特色,讓大同村的武術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聽程叔叔說,他在假期裡都會收徒弟,教他們武術,在去年的暑假,程叔叔就收了幾十個徒弟。一段精彩的四合拳表演,便是程叔叔的大徒弟—一位大哥哥給我們帶來的。

只見他做了幾個深呼吸,瞑目蹲身,紮了個馬步。一旁的程叔叔告訴我們那叫準備動作,話音剛落,大哥哥突然出拳,拳頭握緊如鐵錘般,一拳打出去竟有風聲,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要是一拳打在木棒上,估計木棒都得斷成兩截。接著,那位大哥哥又鬆開拳頭,兩手悠然擺回,似乎乘著清風。他叉開兩腳,一前一後,不動不搖堅如磐石。他氣沉丹田,醞釀氣力,隨後漂亮的一個猛拳迅速打出,身體在打完一圈後立馬調轉方向,來了一記飛腿。表演結束了,我們意猶未盡,拍手叫好。

程叔叔的六合拳表演緊隨其後,令人目不暇接。雨點般密集的拳頭似鋼鐵般堅硬,一拳一拳如驚雷,出拳迅猛,帶著空氣被劃破的風聲。剛時似金屬相撞,柔時似雲翼輕展。六合拳剛中不乏柔,柔中蘊含剛,剛柔並濟,十分有力。打拳是十分費力氣的,這不,程叔叔打完六合拳後,說話都喘上了氣,不過也正因這一點,經常打拳才有強身健體之效果。

傳承傳承,傳的是文化,承的是精神;傳承傳承,傳的是那份最初的美好,承的是那份單純的追求。傳承需要驚人的毅力,更是需要不懈的努力的…

文化的傳承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4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國,各地都有各地的文化。而我們溫州的文化,也在文化禮堂中得以傳承了下去。

記得那是前年的春節,我外婆家附近的文化禮堂中在進行演出。愛湊熱鬧的我當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我同我的舅舅也報名了,我們打算合奏一曲古箏曲《漁舟唱晚》。

練習了大半個月,終於到了演出的日子。信心滿滿的我們在臺下看起了表演。有的表演民族舞蹈的,她們的物資優美動人,配合著特別的民族服飾和美妙的音樂,她們猶如朵朵綻放的花朵,在舞臺上大放異彩,贏得了觀眾們陣陣掌聲。有演唱歌曲的,我記得那是兩個和媽媽差不多大的阿姨,她們的歌聲婉轉動聽,那是一首畲族民歌,雖然我聽不懂她們唱得是什麼,但是從她們的表情和動作中,我感受到了她們的幸福和快樂。還有一個拉二胡的老爺爺,媽媽說這是她以前的語文老師呢!看他樸素的穿著,還有掛下來的長鬍子真是頗有一番拉藝術家的風範。他表演的曲目是著名的《賽馬》那忽快忽慢的節奏,時低時高的音調,彷彿真的有一匹馬在我的眼前飛奔而過,中華民族傳統樂器的魅力果然很不一般。一個個精彩節目輪番上陣,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不時響起,我也不免陷入這歡樂氛圍中,不禁忘記下一個節目就要輪到我了。

這時,舅舅跑來了,他提醒我馬上就要上場了,讓我準備一下。我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觀眾席,來到了後臺。由於我已經練習的很熟練了,倒也沒那麼緊張,我在心裡默唸了一遍曲子,便上臺了。我和舅舅配合默契,琴聲如流水緩緩流淌,流進每個人的耳朵裡,流進每個人的心中。一曲彈完,臺下響起掌聲,我沉浸在歡樂中,緩緩走下了舞臺。

演出還在繼續,一個個節目又一次將歡樂推向高潮……

時間在歡樂中流逝,到了演出的尾聲了,最後一個節目,全場合唱了一首《明天會更好》,大概也是寓意著祖國的未來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演出結束,大家走出禮堂。每個人的臉上都煥發著幸福和滿足。這次的演出不僅是快樂的源泉,更是一次文化的傳承。

關於校園文藝晚會的演講稿 篇8

演講稿 ,504字

尊敬的老師,友愛的同學們,晚上好!

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白雪昂昂的冬天,我們五彩繽紛的聖誕晚會也將在這個純潔的季節,也就今天這個美好的日子裡舉行。

我們學校每年都有一批一批的大學生回來參加晚會,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學長學姐們凱旋歸來。如果鮮花很漂亮,那麼這個舞臺就有多麼漂亮;如果風很漂盪,那麼這個舞臺就有多漂盪。這裡承載著一屆又一屆的顏色,體會了無數人的傲嬌與美好,我們用最輕鬆的心情,最熱烈的叫聲來享受這個晚會。

這裡沒有學習的苦惱與煩悶,沒有生活的無奈與現實。可以用心去感受,你會感覺這是一個世外桃源,讓我們在這裡美好地相遇,相識,相知。讓我們盡情的歡唱,唱出青春,唱出熱情,唱出夢想,唱出高考!讓我們盡情的舞動,跳出激情,跳出美好,跳出願望吧!

我們忘記喧囂,忘記這世間的是非,讓我們迎接今年剛踏進我們這個大家族的小學妹,小學弟吧,我們做好榜樣,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互幫互助,用真心走進同學心裡,就像今晚的熱情奔放一樣。

接下來,我們用心去傾聽,用你們的激情嗨翻全場吧!這是我們美好的聖誕夜晚,這是聖誕老人帶給我們大家的禮物,下面,有請同學們帶來精彩的表演,鎮住這個舞臺!謝謝。

傳承中華文化爭做美德少年演講稿 篇9

演講稿 ,1063字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文化,爭做美德少年》。

當我們朗誦著偉人們寫下的一篇篇美好詩文時,不得不讓我們由衷地讚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當我們朗誦著《三字經》時,中華美德的傳承就在我們心中生了根,發了芽。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就以“仁德”為本,至今深刻教導著我們;三國時期蜀國宰相蔣琬不計屬下楊戲之過,人稱“宰相肚裡能撐船”;還有趙國文相藺相如多次寬容在背後說他壞話的武將廉頗,面對門客的不解,藺相如卻說:“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私仇放在後面。”終於換得廉頗的悔改。同學們,有時候寬容能喚醒人的靈魂,能創造機會,消除隔閡。

在生活中,我秉承“仁德”的精神,原諒他人的錯誤,不與他人計較。令我我記憶猶新的是這學期剛開學的情景,因為那次,我收穫了真正的友誼。

那天早晨,我吃完早飯急匆匆地去刷飯盒,要知道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就能提前完成作業,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看書。那天不知怎麼了,水池邊的人比平日裡不知多了多少倍。我開始煩躁起來,怒火也一點點地升了起來,整個人成了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我把一切拋在腦後,奮不顧身地擠到水池邊,準備找空位刷飯盒。這時,我定神一看,水池裡的汙水滿了,並且又堵塞了!就在此時,不幸的事發生了!只覺得身體往前一傾,我的整條胳膊按進了水池裡,汙水把校服袖子弄髒了,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湯雞!怒火衝上頭頂,我立刻回頭尋找那可惡的“肇事者”,一位身材矮小的女生站了出來,我用憤怒的目光瞪著她,她知道自己犯了錯,連聲道歉。看著她如此誠懇的樣子,我心中的怒火消了不少,這件事便悄無聲息地結束了,我並沒有責備她。是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她也不是故意的。

過了很久,在一次學校競賽中,需要統一服裝,恰巧我忘記帶校服,借了好多人也沒有借到。這時,突然看到了那位“肇事者”,火急火燎之下,便向她開口,沒想到她二話沒說就把校服借給了我。這件事證明:寬容在無形中幫到了我。

人生就像一場苦旅,需要我們跋涉,讓我們用仁德的大傘,撐起我們共同的希望;用仁德的大傘,盛滿我們共同的歡笑;用仁德的大傘,實現我們共同的夢想。作為新一代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手共進,傳承中華文化,爭做美德少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深入孝精神,傳承孝文化 篇10

深入孝精神,傳承孝文 ,767字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文化已在中華民族傳承千年。又有三省吾身之說,那麼我們身上是否具有“孝”這一優良品質呢?事不能拖,話不能多。孝的精神不可幾日速成。而是要發自內心的去實行。

我的故鄉雲夢自古出了一個大孝子—黃香。他冬天為父母暖被,夏天為父母驅蚊。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他的孝心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伴隨著一顆堅守的真心。無獨有偶,董永也有著賣身葬父的感人故事。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所以他們是比生命還要尊貴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孝的文化一直在流傳,可是卻被人們漸漸忘卻於無形之中。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每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即是孝的表達。正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其實不然。陪在父母身邊的人是比那些常年不回家,只寄錢的人看似要好很多。可是他們的孝心真的存在嗎?沒錯,你是每天在父母身邊,可是你對他們好嗎?是有人常年不回家,可是他們卻每天心繫父母啊!

曾聽說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兒跟她的媽媽爭吵之後賭氣摔門而出,漫無目的的她在街上走了一天,又累又餓,忽然他走到了一家賣面的門口,可是口袋裡卻沒有一分錢,這是老闆娘看到她,親切的喚她進來。聽過女孩兒發生的事後,煮了一碗麵給她吃,女孩兒吃完了後非常感激這位老闆娘,可是老闆娘卻不太領情的說:我與你不認識,並且就之煮了一碗麵給你吃,你就感激成這樣,那你的媽媽給你做了不知道多少次飯,可是你有感激的過她嗎?聽完老闆娘的話,小女孩兒恍然大悟,立馬跑回來家,發現早已做好飯的媽媽正焦急的等待著她。

可能孝一直都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可是卻被人拋之於腦後。並不是我們不善,而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孝,孝文化,對於我們也已是耳熟能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它真正的走進心底,讓它去彌補之前我們欠下父母的愛吧!

等孝精神深入我們的骨髓中,之後才是發揚和傳承。要相信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所散發的光芒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