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聲音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的聲音 篇1

國一作文 ,734字

我家住在農村的集鎮上,從我懂事的時候起,就有家鄉的聲音陪伴著我的成長。

每天太陽升起來,叫賣吆喝聲此起彼伏,不絕如縷,高階一點的,用喇叭裝在電動小三輪上,一遍又一遍地放著,當樓下傳來最激動的聲音:“賣糖球”時,就是北方人所謂的“冰糖葫蘆”,我會飛奔下樓,買上一串,就會嚐到那又酸又甜的味道。

每年正月到來的時候,也就是春節來了的時候,就是我每晚睡不著的時候,因為每家每戶都會沒完沒了的放爆竹,那種聲音此起彼伏,後來適應了,也就無所謂了。

到了夏天,最不想聽到的聲音是蚊子的聲音,由於我家屋後不遠就是秧田,只要晚上家裡一開燈,蚊子就會蜂擁而至,甚至在熄燈之後,家裡都充滿了蚊子的轟鳴,聲音中似乎夾雜著幽怨與威脅,放大一萬倍,估計就會與導彈追蹤目標發出的聲音一樣。於是蚊香與全無敵應運而生,但蚊子很快適應了,甚至像癮君子,在雲霧中飄飄欲仙,發出陶醉般的嘆息。

到了白天,家裡又會來一群不速之客—蒼蠅,那群蒼蠅嗡嗡叫,低空飛行,就好像日本的神風特工隊衝向目標一樣,甚至不惜粉身碎骨。一個夏天,蠅拍都會打壞幾個。

但夏天也有讓我欣賞的聲音,那就是蟋蟀和蟬的聲音,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默在詩中這樣寫道:“蟋蟀瘋狂地踏著縫紉機”。就是這些小裁縫縫補著我童年的日日夜夜,讓我魂牽夢縈。小暑過後,蟬蛹出土,鳴聲四起,天越熱叫得越起勁,讓人心煩意亂,於是我跟我的小夥伴們一起去粘知了,用鉛絲做成一個圓圈,套上小網袋,由善爬樹的先攀上大樹杈上,被粘住的知了渾身顫抖,不再鼓譟。

一到中秋,知了便退出了舞臺,蟈蟈粉墨登場,與知了相比,蟈蟈叫聲十分悅耳。蟈蟈長得就順眼,像外星人—藍臉粉肚紫翅膀。被關在竹篾的矮子裡,只要不缺食物跟水,它們便會心滿意足,直到唱徹漫天大雪。

家鄉的聲音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326字

我的家鄉坐落在高郵湖畔附近,那裡江山如畫,無比秀麗的山巒連綿起伏,與波光粼粼的湖水相互映襯。

清晨,東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小鳥嘰嘰地叫著,公雞喔喔地叫醒了太陽,小狗汪汪地歡迎著外客,一隻老貓喵喵喵地保護著自己的孩子,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中午時分,一場中雨無聲地降臨了,雨滴嘩啦嘩啦地下下來,這一場雨在安撫所有的動物、植物,可就在這時,一道閃電打破了寧靜,看似美麗的閃電,聲音卻震耳欲聾。

晚上有一種聲音很奇妙,你們想一想是什麼?沒錯,是知了,他們晚上會叫"知了、知了",這種聲音也是睡前的歌,能讓你快速入睡。

我的家鄉有各種聲音,有的聲音細小,有的聲音洪大,有的能讓你平靜下來,也有的會讓你受到驚嚇。

我愛我充滿生機的家鄉!

故鄉的聲音 篇3

故鄉的聲音作文700 ,650字

在我的記憶中,故鄉的聲音是令我最懷念的。

故鄉的聲音是蒼老的。

我的故鄉,坐落在一個古老的小鎮上,當你走進這個小鎮時,會聽到集市上熱鬧的叫賣聲,會看到一些古樸的瓦房,會嗅到空氣中瀰漫著青苔的味道。在我小時候,常喜歡在老家小石子路上玩,各色各樣的石子交錯的擺開,一直蔓延至一片蒼綠的竹林,竹林中每一棵竹子都高高的屹立在那,像一個又一個歷經風雨仍不屈不撓的老者,默默的守護著這古老的村鎮。風輕輕的搖動著他們,發出颯颯的響聲。

故鄉的聲音蒼老卻又回味無窮。

故鄉的聲音是溫暖的。

大年三十,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不間斷的在小鎮上響起,居民們張燈結綵,街道上熱鬧非凡,紅色把這個小鎮裝飾起來。街道上人來人往,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家人、朋友結伴而行,談論著當年豐收的喜悅和新一年的計劃;小路旁,一群孩子在那玩爆竹,噼裡啪啦的的爆炸聲還夾著他們悅耳的歡笑聲。家中,親戚朋友相聚一桌,吃著美味的團圓飯,交談甚歡,還夾雜著清脆的酒杯碰擊……。

故鄉的聲音,溫暖而又令人幸福。

故鄉的聲音是輕柔的。

月色籠罩著大地,灑下一地碎銀,花兒也漸漸收籠起它們的花瓣,進入了甜蜜的夢鄉。隨著越來越清幽的月光,小鎮也安靜了下來,只聽得見那點點蛙聲,像是優美柔和的樂章,讓小鎮及其中的人感到了精神的放鬆,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故鄉的聲音,輕柔而又令人放鬆。

故鄉之於我,就像溫柔的慈母,既有疼愛也有寵溺,我能感覺到,故鄉那如一汪清水的眼神能使我更加平和,而這一生風來雨去,俯裡仰外,都不會忘記故鄉的聲音,反倒它會長長久久的伴我一生。

故鄉的聲音 篇4

國二作文 ,671字

猶如一輪明月,照亮你的心,故鄉的聲音猶如一首歌,讓你魂牽夢繞,我的故鄉正是如此,它讓我回憶甚久。

每當太陽升起時,雞叫的聲音迴盪在村落間,村子裡的活力彷彿都在那一刻漲起來了,人們吆喝著去農田裡耕作,待太陽升高了一些,小孩子們起床了,嘻嘻哈哈地跳去吃飯,我們去釣魚,待把魚鉤甩下去後,便有一些1的喊道:約,哦……這聲音驚起了水波,魚兒爭先跳出水面,撲騰著水面,村落中滿是釣到魚兒的喜悅,這使我們回味無窮,真是良多趣味。

每到晴初霜旦或下小雨時,村子上的斗拱就溼漉漉地,屋簷上掛上了晶瑩剔透的水簾,水滴掉落到積水的坑裡,奏出“叮咚,叮咚”的樂章,我們在這倒影中看見了自己變了形的影子,“哈哈哈”我們忘情的踩水嬉鬧。

一天清晨,我正入神地聽著鳥鳴,突然母親對我說:快開學啦,該回城裡了……一瞬間,我與小朋友們的約定都化作泡影,五歲的我,帶著奶奶的叮囑聲,和爸爸媽媽依依不捨離開了故鄉。

我們聽著汽車的轟鳴聲,聞著刺鼻的汽油味,我們回到了城裡,第二天,我帶著希望與母親的叮囑去了學校。

到了校園,早晨,上課了,那鈴聲使我像中了魔法一樣地開始早讀,書聲郎朗常使我忘記了自我,只陶醉在此,我們邊機械的朗讀著邊享受著文字優美的韻律。

開始上課了,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同學們動筆的“沙沙”聲交織在一起,那是一幅和諧的景象……教室“譁”地一下鬧起來,我們蜂擁般忙亂的奔出教室,發出一陣嘈雜的腳步聲。

幾個月後,我再次放了假,電話聲“叮鈴鈴”地響了,奶奶期待地在電話那頭喊我回鄉下,我歡天喜地雀躍著,期待著。

這聲音,不僅是由振動發出的,也是我們思鄉的線……。

故鄉的聲音 篇5

國三作文 ,653字

那些來自故鄉的聲音,總是喚起我濃濃的鄉愁。

—題記

我的故鄉,在一個沿海的小村裡,那裡雖然不繁華,但好在有寧靜優美。因為許多原因,兒女們都去城裡打拼,偌大一個家裡,也只有大奶奶一個人。每次,只要一聽到一些獨有的聲音,我就會想到故鄉,想到故鄉的她。

一年到頭,我回鄉的次數和時間都不多,最長的也就是暑假,能呆一兩個星期,所以故鄉給我留下的記憶,多半在夏天。清晨,我們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從城裡奔向老家,一個小時的車程後,聽到熟悉的鄉音的我們,總是再次興奮起來。

走過小院,看到大奶奶正在陽臺上,坐著一把小木椅,若有所思的樣子。看到我們回來,就顫慄地站了起來,展開雙臂,與我握手,之後又是親切的問候:“飯吃了嗎?累不累呀?要不要喝點開水?”雖然很普通,但這來自故鄉的聲音,讓我感受到了來自故鄉的溫暖,化解了我心中的鄉愁。

夏夜裡,我喜歡邊聽收音機,邊和大奶奶坐在陽臺聊天。闊別故鄉許久的我們,也很喜歡聽大奶奶講故鄉的事。雖然只是村裡不認識的誰發生了什麼事,但我並不介意,說出來她高興就好,這樣樂能同其樂的,也只有我了吧!

老家的後山上有一個風力發電機,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旋轉著。寧靜的夜裡,草叢裡蟋蟀昆蟲的鳴叫聲,就這有規律的呼呼風聲,也別有一般韻味。前年,村口的這條小道上也有了第一條公交線路,正巧附近就有車站。於是,便能時常聽見“x路公交車,開往火車站”的廣播聲,這也是種獨特的聲音回憶吧。

一件件故鄉的回憶,一陣陣故鄉的聲音,彷彿此時都在腦中閃動著。熟悉的故鄉,等我回來。(公眾號:涵城語文)

家裡的聲音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360字

有人說:“家裡冷冷清清才好!”但我可不那麼覺得,我覺得家裡熱熱鬧鬧的才好!

瞧,在家裡,爸爸在看世界盃。熱血沸騰的球賽使人激動無比。當球差一點兒就贏的時候,爸爸高聲叫道:“哦,我的天啊,怎麼就輸了呢!”面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當贏球了時,爸爸大聲地叫:“耶!我支援的球隊贏了!”這句話說了好幾遍,顯然,爸爸十分開心!

瞧,媽媽在廚房裡“工作”的聲音也很有趣哦!水龍頭的水“嘩啦啦”的聲音和鍋碗瓢盆打擊樂。媽媽炒菜時的“滋滋啦啦”的聲音,炒菜的聲音裡包含著媽媽唱的小曲兒呢!炒完菜了,準備吃飯了,媽媽便在廚房裡跳起了一支圓舞曲,隨手拿起一支筷子,東敲西擊,奏出了一首美妙的歌兒,多好聽啊!

瞧,我和弟弟在房間裡的打鬧聲,也是多有趣啊!我跟弟弟堆積木,跟弟弟玩遊戲,跟弟弟玩玩具,跟弟弟……

看,我愛我的家,愛我家的熱鬧非凡!

故鄉的聲音 篇7

國二作文 ,762字

“掛月隨映落滿屋,天涯相隔系銅鈴。”每每想起故鄉,耳邊都會響起一陣“丁零”聲,於是便又泛起些許感傷。

老家在農村,所以生活比較平淡。不時的驚喜,便是微風輕拂,門前的風鈴“丁零”作響,那聲音不大,卻恰似黑夜中的一顆亮星,點綴著我的生活,也如靜湖上飛過的蜻蜓,讓我盪漾開層層的思緒。風鈴上面還有一塊名字牌,那偶爾聽見的清脆的撞擊聲,或許是它在與鈴鐺玩鬧吧。

講起這風鈴,便不由自主的想到奶奶,是她幫我做了這個風鈴。記得那時我還小。一次隨奶奶到街上趕集,瞥見了一個風鈴,好奇之餘更多的是喜愛。看著它在風中搖曳,我的心也跟著動搖。我停下了腳步,望著那個風鈴。奶奶懂我的意思,但她知道家裡沒有閒錢去買這些東西,又捨不得看我難過,只得對我說:“奶奶幫你做一個。”我並未知曉奶奶有這般手藝,但也半信半疑地答應了下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很不懂事,或許更多的是年少無知吧。

幾天之後,奶奶把風鈴給了我。鈴鐺上面滿是鐵鏽,似乎存放了很久,名字牌有些發黃,上面還有一些斑點。奶奶說她翻遍了以前的箱子,找出了一些鈴鐺,名字牌也是很久以前從廟裡求來的了。我本有些不滿意,但看奶奶這麼不容易,也沒多說什麼,把它掛在了門上。

從那時起,風鈴便漸漸成為了故鄉的聲音。因為無論是我一直待在老家的時候的習以為常,還是跟隨父母出城之後的懷念,都與這風鈴聲有關。它伴隨著我走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階段,在我最迷茫的時候鼓勵我,在我最快樂的時候和我一起共享一次次開心。

這風鈴,或許不止是故鄉的聲音,更是生活的一個代表與剪影,它走進我的生活,於是便沒有走出去過。我也愈發地感激奶奶,如果不是她,不會有這一串風鈴,回想當年,或許我也不在是那個年少無知的孩子了吧。

又起風了,耳邊又響起一陣“丁零”聲,彷彿又回到了故鄉,看見了奶奶勞碌的身影。緩緩坐下,享受故鄉的聲音……

故鄉的聲音 篇8

國三作文 ,1050字

從我作為嬰兒呱呱墜地開始,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父母的叮嚀聲使我感到溫暖,同學的鼓勵聲使我感到振奮,老師的批評聲使我感到難過。也許生活就是一部交響曲,而這部交響曲中,最令我懷念的是那一曲故鄉的聲音。

我的童年就在我的家鄉——一條不起眼的小村子裡度過。每到夏天,樹上的那些蟬又開始鳴叫起來。人在屋子裡也能聽得一清二楚。蟬的聲音此起彼伏,一波連著一波,充斥著我的耳膜。可能這些聲音在它們動物界裡是美妙的聲音,但我聽起來卻像是噪音。

一個小夥伴像是聽出了我的心思,對大家說:“我們一起把那些討厭的蟬捉下來吧。”捉蟬是怎樣的?我好奇地跟著他們來到了樹下。他們的身手很敏捷,不一會兒就捉住了一隻蟬,它馬上停止了鳴叫。我對他們說:“借蟬給我玩一玩吧。”可剛到我手上,那隻蟬居然又鳴叫起來。我嚇了一跳,趕緊把它扔掉了。同伴們哈哈大笑起來,可他們黝黑的臉上,露出的是清泉一般的笑容,沒有惡意,沒有譏諷,而是天真快樂的笑容。我也跟著他們笑起來,樹下只剩下了我們的笑聲。

蟬聲,笑聲,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院子裡的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也同樣令我難忘。

夏夜,太陽躲回了家,天上嵌著金黃的月亮,還有滿天的數不盡的星星。奶奶和爺爺總是搬來幾張藤椅到院子裡。我就坐在爺爺寬大的膝蓋上聽奶奶講故事。奶奶一邊搖著她那大蒲葵扇,一邊娓娓地說著那些民間和神話故事:什麼“封神榜”呀,“十二生肖”呀,有時也說一些爸爸小時候的趣事。奶奶的見識可廣了,聽著聽著,我入了神,奶奶也彷彿沉浸在了她的故事裡。她的面容十分清瘦,歲月也無情地在她的臉上刻上了一道道皺紋,她的臉早已不像青春時的那般光滑,而是像樹皮一樣粗糙,她講故事時眼睛閉著,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端詳著她的臉,一會兒,故事講完了,蒲葵扇也停了,我撒嬌似的說:“再講一個嘛,我還沒聽夠呢。”奶奶這才說:“好,好,再講一個。”手中的蒲葵扇又搖了起來。

幾年後,時間飛一般地流去了,我長大了,般進了城市裡。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我再也聽不到那一種聲音了:“蟬在樹上鳴叫,奶奶一邊搖著蒲扇,一邊講著故事,它已經成了我的記憶。

故鄉的聲音,是昆蟲的鳴叫,讓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故鄉的聲音,是夥伴的笑聲,帶給了我無盡的歡樂。

故鄉的聲音,是奶奶的故事,給我留下了親切的懷念。

家裡的聲音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9字

生活中的聲音多姿多彩,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家裡的聲音吧!

“刷刷刷……”是什麼聲音?我跟著聲音走去一看,哦!原來是媽媽在廁所裡洗鞋子呀。只見媽媽坐在凳子上,彎著腰,一隻手伸進大盆子裡抓住鞋子,一隻手帶勁地刷了起來。

這時,我聽見一陣歡笑的聲音,我向大廳走去,看見弟弟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眼睛還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呢!時不時發出“哈哈哈……”的聲音,弟弟笑起來的時候好可愛呀。

“嘶嘶嘶……”又是什麼聲音?怎麼還帶著香味?好快的“砰砰……”聲呀!我向著香味和聲音走去,原來是爸爸在廚房做飯呢!看!放下鍋鏟的爸爸正在開啟水龍頭洗菜,水流“嘩嘩譁……”的聲音不時就傳入了耳朵。

“啊啊啊……”咦?誰在那唱歌兒呀?我走去一看,是奶奶在練嗓子呢!我帶著掌聲向奶奶走去,奶奶唱得更起勁了。

“轟轟轟……”陽臺上傳來了聲音,一定是哥哥在洗衣服,不然為什麼會有洗衣機發出的聲音呢?一看,果然就是,哥哥開始晒衣服了。為什麼會有“咚咚咚”的聲音呢?哦!原來是哥哥把衣服掛上杆子的聲音。

這就是我們家,一個聲音多姿多彩的世界,歡迎您們來我們家做客哦!

故鄉的聲音 篇10

高一作文 ,1019字

一個人在故鄉的感覺,是沉醉的、愉悅的。他熟知每一條小路和捷徑,他能輕易找到滿足他味蕾的小吃。熟悉的街景與老友和領居,令他感到自由輕鬆。這繁多的元素中,最親切又最具有標誌性的便是那故鄉的聲音了。

每次放下行囊,第一件事就是奔向麵館。我已迫不及待地想體會老家麵條的風味了。坐在陳舊的椅子上,耳旁不時傳來做面的聲音。麵糰與案板發出的悶響,擀麵杖擠壓麵糰時的摩擦聲,彷彿一曲綿長的“錯落有致”的歌謠,令我心裡癢癢的,更加刺激了我這遊子的食慾。一鍋沸騰的麵湯接連的泛出氣泡,像作響的雷聲,又似低語的老人。每一次破裂聲都是濃香的,悅耳的。麵條下到鍋裡又迸發出了一系列聲音:筷子攪動、香菜撒下、作料倒入—隨著老闆娘的那句家鄉話“好嘞”,一碗曼妙的麵條就呈現在桌子上了。縱然我已吃過無數次同樣的面,但每一次等待都是美妙的,因為這聲音濃縮了太多童年記憶:與奶奶共享一碗麵,與朋友在這裡的相遇,亦或是在雨天獨自在這裡享用麵條。儼然這聲音已成為一條線索,沿著它便能牽引出那一幕幕溫暖的畫面。

故鄉聲音中的脊樑骨是鄉音。每每回老家我總尷尬於自己不利索的老家話,但當我聽到那地道的聲音時,又常因自己能聽懂而感到驚喜並有歸屬感。無聊時我會坐在院子裡,聽鄰居們聊天。我一言不發的聽著,漸漸會發覺他們偏愛於評判陳年往事,於是我大概明白了這老樓上發生的種種,而這種富有感情的敘述是其他方言不能具有的。有時在北京收到老家親人語音資訊,我竟會感到一絲格格不入與陌生,但很快便適應了那番韻味,心早已被溫暖沉浸。鄉音,或許是將心與故鄉貼的最近的一種媒介了吧。

家鄉被山環繞,因此一些自然界的聲音也烙印在我腦中。最令我懷念的,是夏夜。涼風吹響了窗紗與茶几上的報紙,隱隱約約的蟬鳴和狗吠使得人分外愜意。其中也有一些躁動,夜間會有晚歸的運煤貨車,也會有醉鬼叫罵,甚至會有落魄的老人哭泣。因為這裡太小,所以居民們都聽得十分清楚,但這並不會影響他們的酣睡,反而會成為明天的談資。我想這份隨性與坦然就是故鄉最吸引我的地方吧。

一個老城幾十年來未曾有太大變化,它固執地故意放慢腳步。我在多年前就遠離了這熟悉的土地,久而久之,故鄉的影子濃縮成了一種聲音符號,它是我與家鄉跨越時空的一種橋樑。一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會是故鄉吧,與我來說,故鄉的聲音就是我在孤寂時的一種慰藉。

故鄉的聲音,我願你常駐我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