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食——乾絲相關作文20篇

家鄉美食——乾絲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14字

在我的家鄉—泰州海陵,擁有幾百年的歷史。他地屬裡下河地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海陵也有許多垂涎三尺的美食。如:湯麵,蟹黃湯包……但最讓我喜愛的,還是泰州的富春乾絲。

泰州富春乾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在富春,煮乾絲的師傅們十分講究。他們用裡下河大豆做原料,磨成乾子。但這乾子和其他的不一樣,這乾子不是褐色的,而是白色的。師傅們將這些乾子切成厚2、7釐米,切成20多片,刀工好的師傅甚至能切成30片。在現在我們不能說“切”乾絲,必須說“漂”乾絲。接著就是泡乾絲了。這泡乾絲不能泡久,不然就像爛麵條;也不能太快,不然會非常硬。將這些做完後,就要做配菜了。在清代,人們將乾絲稱為“九絲”乾絲是其中一絲,其他分別為:火腿絲,雞絲,筍絲,牛肉絲,青菜絲,木耳絲,香菇絲。接著,還要準備蛋皮和海蝦。好了後,要用老母雞熬高湯。然後將配菜放入高湯,將配菜撈上來後,再將乾絲放入湯內。最後,將配菜和乾絲放在盤子上,上菜!

乾絲一到桌上,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看一眼,它油光滑嫩;聞一下,它香氣噴人;吃一口,它富有彈性。好一個富春乾絲!

乾絲是泰州海陵的美食,它的色,香,味,意,形有很有韻味大家只有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到乾絲真正的味道!

晒出我的家鄉美食 篇2

國二作文 ,663字

我的家鄉在江西,那裡不僅是個風景優美,土地肥沃的好地方,那裡還有不少令人垂漣三尺的美食哦!讓我這個大吃貨,來晒一晒吧!

淳樸的燜雞蛋

為什麼要用淳樸來形容燜雞蛋呢?大家肯定充滿疑惑,那我就告訴大家了哦!因為製做燜雞蛋根本用不著那些調味劑,只需一盆炭火,幾張我們家鄉自制的溼草紙。先將雞蛋洗淨,再用溼草紙包好,重點便在這包溼草紙上面啦!用溼草紙包雞蛋時,一定要包緊包牢,如果包鬆了,這枚可愛的雞蛋君便會被炭火燒糊,死無葬身之地呀!包好之後,用鐵棍在炭火中挖一個小洞,再把穿著一身草紙做的衣服的“雞蛋君”放進去,再用炭火覆蓋,過個三分鐘後,用鐵棍夾出,當你拉出草紙後,你一定會被裡面的燜雞蛋所震撼,雞蛋的外殼從淡黃色變為深橙色,上面佈滿了細而密的裂痕,誘人的香氣從裂縫中鑽出來,引誘著你不得不剝開外殼,咬上一口,當雞蛋入嘴後,你會發現一種純而樸素的味道刺激著你的味蕾,迫使著你著迷,一口又一口地吃著,你會覺得原來這種淳樸的味道竟那麼的令人著迷!

可愛的酸棗糕

我的家鄉那裡幾乎人人都會做這種可愛的酸棗糕。讓我來晒一晒這製做過程吧!

首先將洗淨的酸棗去核,再放入鍋中沸煮一小時後拿出,再放入少許麵粉,等量的陳皮,芝麻和少許辣子丁,用木棍攪勻,切塊,放在陽光下曝晒一星期後便製做完成。做好的酸棗糕硬硬的,但散發著一種可愛的想讓人咬一口的氣味。拿起一塊酸棗糕,放入口中,不但很有嚼勁,還有一種又酸又甜和一些辣味,直逼味蕾,不留任何餘地,美味程度真令人招架不住啊!

晒出了兩種家鄉美食,親愛的你們是不是很想吃呢?那就不妨自己試著做一個吧!

說說家鄉美食嵌糕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95字

在我的家鄉溫嶺,有許多有名的特色美食,最具代表性的當數“嵌糕”了。

在溫嶺的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到“嵌糕”店,店面並不起眼,大多數甚至連個招牌也沒有。但是每天早上,這些“嵌糕”店門前都擠滿了人,不等上幾分鐘是輪不上的。是什麼如此吸引人呢?還是先來聽我介紹一下吧。

“嵌糕”,從字面上理解,首先是一種糕,就是把各種餡料“嵌”在裡頭的一種食物。它的外形比較獨特,上下兩頭比較窄,中間鼓了出來,非常可愛,讓人看著便有食慾。就像日本的壽司、美國的漢堡、法國的三明治一樣,早先大概都是為了能快速地填飽肚子且便於攜帶而發明的吧,後來不斷被改進:從原來的單一的餡料,發展到現在豐富的食材;從原來的店主純手工揉制,演變成了用機器製造的乾淨衛生的食物;從原來用於草草了事般地填飽肚子,逐漸成為一種味覺上的享受。這麼多年的進化,讓“嵌糕”變得更加美味可口,成為溫嶺人的早餐首選。聽說,許多常年在外的溫嶺遊子回到家鄉的第一頓早餐就是在“嵌糕”店解決的!

說到“嵌糕”,有一件逸聞趣事便不得不提了:爸爸前幾年一直在杭州工作,只有週末才回來。為了能在家裡多待一晚,他經常在週一凌晨出發去杭州,這樣早飯便只能在路上解決。有一回,他天矇矇亮便開車出發了,忽然看見車站邊上的一家名為“年度糕”的店竟然在營業,於是他便買了幾筒新鮮出爐的“嵌糕”帶上。到了杭州的單位裡分給同事吃,這些“嵌糕”竟然還是熱乎乎的。而杭州人從未見過這種食物,對這種吃法也很是驚訝,竟是無從下口,乍一看,還以為是放大了幾倍的餃子哩!爸爸杭州的同事自從這回嘗過“嵌糕”後,一有機會便要爸爸再帶幾筒去。

每個星期我都會去吃上一次“嵌糕”。先自己選主料,我一般會挑上一塊烤得香噴噴的精豬肉和一塊吸滿了肉汁的豆腐乾,再加上另一樣溫嶺的特色美食—油鼓,也叫泡蝦,是由麵粉裹了肉和蔥花在油中炸成的。“嵌糕”的主要餡料便組成了,師傅會把它們細細地切成條,包入一張由年糕碾壓而成的“大餅”中,再加入一些素的配菜:芹菜、胡蘿蔔、土豆絲、洋蔥……足有十來樣,隨便選。隨後,便見師傅把大餅狀的“糕”合上,一隻手託著,另一隻手快速捏幾下,幾秒鐘的工夫,一筒“嵌糕”便遞到了我手上。最後,我再往“嵌糕”的開口處澆上一小勺肉湯汁,便是一樣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了。當你咬下第一口時,還未向下滲透的肉湯汁便與餡料一起被你收入嘴裡,那“肆意橫行”的肉香與樸素淡雅的胡蘿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誰說,這一切餡料混合在一起,不是一場完美的邂逅呢?每一口下去都讓你回味無窮!

“嵌糕”—我家鄉的特色小吃,凝結了幾代人的智慧,在我眼裡,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像是一件藝術品!

家鄉美食 篇4

日記 ,460字

老家揭陽在我看來就是座美食城。

不說別的,就連那普普通通幾乎任何人都吃過的腸粉,也給我們用自制的調料做成了口味獨特、豐富、鮮美、與眾不同的潮州腸粉。而最讓我眼紅、垂涎三尺的,是那出了名的潮州牛肉丸。

這牛肉丸—正宗!我曾在一個餐館裡見過那裡的廚師做牛肉丸。一盆子的牛肉,用勺子剷出一個乒乓球大小的牛肉丸,再用手加點工,捏圓了,放到溫水裡。我在旁邊的椅子上看著,你要是仔細聞,能聞到那水裡散出的淡淡的牛肉香……

這牛肉丸—美味!家裡每逢過節,都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火鍋;而每次吃火鍋,都少不了那香氣濃濃的牛肉丸。說香氣濃濃,一點也不過分。煮熟了的牛肉丸,它的香氣會從鍋裡飄上來,飄到每個人的鼻子前,你一聞,全是那牛肉香,會忍不住提筷把鍋裡的牛肉丸一個個都吃下去。這丸要是入了口,那更是奇妙無比,美味至極。你要是著急,一咬,裡面的汁就會噴出來,燙你一口,所以只好放在碗裡,粘幾下醬料,再慢慢品嚐。你會發現滿嘴都是那牛肉的香味。

……

這就是家鄉一道獨特的美食,也是我最喜歡、每次回老家必吃的一道美食。

家鄉美食 篇5

國三作文 ,1026字

我們家是地道的臨沂人,臨沂人吃飯總是捧著大煎餅,臨沂煎餅的特點就是硬。一頓飯下來,腮幫子咬得痠痛,大汗淋漓,可這煎餅就是香。

俺們臨沂煎餅的歷史那可是悠久得很。早在春秋戰國時,山東沂蒙人們就開始食用煎餅,相傳孟姜女哭長城,所帶食物就是煎餅。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餅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

我們家的煎餅都是奶奶和姑姑們攤的,用自家中的小麥在石磨上碾碎再和著水,做成糊子,把炊燒熱,把糊子倒在炊上,繞著圈倒,使之形成一個圓餅,我最喜歡把糊子倒在炊上,總是求奶奶給我試試,奶奶笑著把糊子給我,我高興地拿著糊子倒在炊上,可總是有漏的地方,只見奶奶用光滑的木片把麵糊攤開,刮平,漏了的地方再倒一點糊子,餅熟時,周邊會捲起,奶奶揭起給我,我咬了一口,熱的,還有著小麥的香味,好吃。

只要一提是山東人就會想起一句話“煎餅卷大蔥。”記得小時候,媽媽把煎餅捲起夾上一個蔥,放上家裡烀的鹹菜,再倒上一點醬,一口咬下彷彿能咀嚼整個的華東平原,那些麥田,那些雜糧,那些硬繭的手。

我們愛這種食物。

後來,我們全家搬到煙臺,偶爾從老家來人也給帶些煎餅,那時候,我們全家就像過節一樣。爸爸洗蔥,媽媽忙著炒幾個菜,小孩子們幫著擺碗筷,空氣中全是小麥的香氣。一切就緒,全家人圍坐在桌前,煎餅卷大蔥,捲土豆絲,卷榨菜絲,各種卷法,卷一種菜一個滋味,各有千秋,那真是吃出了煎餅的境界來。

平常的時候沒有這樣的煎餅又饞得慌的時候,我們就去超市裡買。超市裡的煎餅精緻得多,那都是機器做的,很薄,很均勻,看不到雜糧,一口咬下去並不費力,但是也沒有什麼嚼頭,所以並不墊飢。

但平常都是去買那機器做的煎餅,那機器做的餅很薄,也看不到雜糧,咬一口不用費力就咬下來,很軟,沒什麼嚼頭,大煎餅吃一張就飽了,可這機器煎餅吃幾張過一會兒就餓了。

臨沂的煎餅的原料大都帶皮帶殼,所以很粗糙,看到那煎餅就像看到了那片生機勃勃的土地,土地上的麥子,麥子旁的農民,農民臉上的笑容。

當我再次踏上那熟悉的土地,我看到一座座小樓拔地而起,昔日炊煙裊裊的村莊早已消失不見。走進曾經的院落,滿眼都是蕭條,開啟塵封的門,那些農具都已經生鏽。角落裡攤煎餅的炊,蒙上了一層蛛網,那被奶奶溫熱的手無數次轉動過的鏊子也被丟棄在角落裡。

我懷念那炊煙升起的村落,村落上空飄蕩的煎餅的香氣,我懷念奶奶和姑姑們低頭攤煎餅的時光,那獨有的歲月沉香永遠留存在我的記憶裡,無論走多遠,我都不曾忘了,我是吃煎餅卷大蔥長大的臨沂人。

我的家鄉美食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2字

在我的家鄉餘杭,有一種美食,散發著淡淡清香……它,就是徑山茶。

徑山茶歷史悠久,口感極佳,足以和西湖龍井媲美。品一杯徑山茶,可以把心底的憂愁排除……品一杯徑山茶,就好比走進了美食的天堂……品一杯徑山茶,那陣陣茶的清香直傳心底……

在徑山,一提起徑山茶,就足以讓大人們舔舔嘴脣,讓孩子們口水直流。在品味徑山茶的同時,再加上一點小酒小菜,就變成了“最佳拍檔”。先品一杯徑山茶,去除口中的雜味,在品嚐一碗地道的山裡土菜,就簡直是最佳的美味……如果把品完用山泉釀製的獨特而又地道的山裡美酒後,微微有些醉意的時候,這時便是品嚐徑山茶最好的時候,品一杯徑山茶,可以讓你頭腦清醒,品兩杯徑山茶,可以讓你振奮身體。

每當春季來臨之際,在徑山的茶山上,一排排整齊的茶葉,一股股茶的清香。一些採茶的農婦,用飽經風寒的雙手,熟練的採下一片片茶葉,這樣美的動作,這樣微微佝僂的身影相配在一起,簡直可以吟誦出一首首美而幽靜的小詩……

在田裡做體力活的老人,品一杯徑山茶,是他的愜意。在家裡做家務的老婦,品一杯徑山茶,是她的幸福。玩耍玩累的孩子們,品一杯徑山茶,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刻。

茶是有一絲絲的苦味的,徑山茶也不例外,但徑山茶的苦味和別的苦,又有一些不同,似乎多了點什麼,又少了點什麼……

西安美食VS家鄉美食 篇7

敘事作文 ,934字

西安不僅是一個文化之都,也是一個美食天堂,西安有許多特色美食:肉夾饃、羊肉泡饃、哨子面、biangbiang面。

我們一到西安,就品嚐了西安鼎鼎有名的肉夾饃。肉夾饃聽起來好像是肉夾著饃饃,其實是“饃夾肉”。外面的饃厚厚的,煎得焦黃,噴香撲鼻。裡面的肉是要用刀剁碎的,聞起來很香,我聞著香味,忍不住咬了一口。外面的饃很脆,裡面的肉很香,還有一些肉汁,綜合起來簡直就是一道美味。我忍不住大叫道:“好吃,好吃,真好吃!”聰明的西安人將兩樣毫不相干的食物組合在一起,卻成了一種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味。

西安的主食是麵食,因此這兒有許多別具特色的麵食。其中biangbiang面就是這兒很有特色的一種麵食。那天下了飛機,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身心疲憊的我們,肚子餓的咕咕叫,恨不得把眼前的行李箱給吃進肚子裡。我們就找了一家麵館,點了幾碗西安的經典美食之一—biangbiang面。沒過幾分鐘,幾碗香氣撲鼻的biangbiang面就熱氣騰騰地上來了,“哇,好香呀!”我聞了聞我們眼前的麵條,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拌了幾下,就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Biangbiang面不像我們平常吃的那種細細長長的麵條。biangbiang面做成的麵條是寬寬的厚厚的,像餃子皮一樣,可又不像餃子皮那樣厚實。biangbiang面的麵條是晶瑩剔透的,均勻的,在燈光下微微有點透明的,富有彈性的……相對於餃子皮來說,他更加富有一絲靈氣。biangbiang面和我們南方的面不太一樣,南方多湯麵,湯中總放些心清淡的佐料,南方的面向南方人一樣是精緻的,而不像biangbiang面是粗獷的,像西北漢子一樣是粗獷的。

但美食再好吃也是會吃膩的。這不天天吃西安美食,我很快就開始感到厭倦西安菜了,開始思念起家鄉的白米飯了。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此爸爸找了一家江浙菜館來作晚飯。我們來到了西安王府井的孔乙己餐館,我高興極了,恨不得馬上吃到香噴噴、紅豔豔的紅燒肉;白白的大米飯;芳香四溢的梅乾菜肉……想著想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菜終於上來了,我急不可耐地拿起筷子,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在異鄉吃著故鄉的菜,就會覺得家鄉的菜特別好吃,特別美味。我第一次覺得家鄉菜是那麼的美味,吃完以後感覺回味無窮……

家鄉美食—蹄花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03字

我的家鄉上高只是一個不大的小縣城,對我而言卻十分重要。

提起上高,就會想到一道菜一一蹄花。在上高“無辣不歡,無蹄不成席”,酒席上可以沒有牛肉,可以沒有羊肉,可以沒有海鮮,但就是不能沒有蹄花。

蹄花的做法有很多種,如:燒、扒、醬、燜、滷、制湯……其中最具有本地特色的就是燉了。

首先備好一塊三斤左右的豬前蹄,姜洗淨切成塊,蔥洗淨切成段,將香菇用水洗一下放旁邊晾乾。先將豬皮上的毛在火焰上燙至金黃色,然後把豬蹄用開水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洗去血沫,除去毛。這樣準備工作就差不多了。

在高壓鍋內放入豬蹄、香菇、姜塊、蔥段,水沒過於豬蹄即可。將高壓鍋鍋蓋蓋好,以免有湯汁溢位。開小火,就讓它靜靜地在那裡燉上一個小時。

一個小時之後,開啟鍋蓋向裡面倒入生抽、老抽、料酒、鹽、雞精、料包、朝天椒等一些調料進行調味。再將鍋蓋蓋上,等上一會兒,等它自己收好了汁即可盛出裝盤了。

就是這樣,一道好吃的蹄花就出爐了,燉過的蹄花被水分把油分解之後,即不油膩也可以吃出辣味,是一道絕對的開胃硬菜。

食物會過期,罐頭會過期,就連保鮮膜也會過期,但在上高,酒席桌上的蹄花永遠不會過期。

我的家鄉美食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61字

我最喜歡的地方,自然就是我的家鄉——四川咯!

四川有熱鬧的小鎮、豐富的食物,還有秀麗的山澗與高大挺拔的樹木。在我眼中,四川就是最漂亮的城市。特別是這裡的美食,我一說,保準讓你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

狂辣食物——“傷心涼粉”

四川的涼粉雖不像重慶的火鍋那麼有名,但卻是夏季一等一的消暑佳品。其中一道特色小吃叫“傷心涼粉”,因為會把人辣出眼淚,才得其“美名”。但是,我們四川人就是愛吃辣,我也很喜歡吃,雖然每次被辣得淚流滿面,卻欲罷不能。

香甜食物——“開心甜粉”

“開心甜粉”也是涼粉,但它的味道跟“傷心涼粉”簡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開心甜粉”是很甜的,但卻不會膩。它在小朋友的消暑食譜中極受歡迎。“開心甜粉”的口感也跟“傷心涼粉”不一樣。“傷心涼粉”吃起來是滑的,“開心甜粉”吃起來則是糯的,因為它的原料就是糯米。

“傷心涼粉”最應該和“開心甜粉”一起吃。既可以感受到與眾不同的香辣口感,又能即時緩解口中的辣,還可以讓口中甜甜的。

怎麼樣?我家鄉的涼粉不錯吧,有機會一定要去品嚐喔!別忘了,我的家鄉是四川。

家鄉美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0字

一說起家鄉,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菜盒子和涼雞,那酥香和麻辣的味道在我舌尖上不願離去。

第一種美味是石羊的菜盒子。菜盒子的做法簡單,只需要準備好麵糊和模具,脆生生的豆芽,酸溜溜的醃菜、還有綠油油的韭菜。首先在模具內裝滿面糊,然後在裡面放上做好的餡,放入滾油裡炸,炸至表面金黃後撈起。做好的菜盒子外形就像一個金黃色的杯子,真是讓人垂涎三尺。每一次吃菜盒子時,我都帶著莫大的好奇心,一掰開它,一縷縷熱氣就像小白龍一樣往我的鼻孔裡鑽,忍不住了一口咬下去,各種食材在我的口中不斷地結合,產生出各種味道,刺激著我的每一個味蕾,在我的口中激盪著,回味無窮。初次吃的人不知道技巧,一口咬下去燙得他哇哇大叫。記住喲:吃菜盒子一定要先掰開,不然的話後果就是被燙到嘴上起個泡。

第二種美味當然要數元謀的涼雞。首先要挑選一隻優質仔雞,處理乾淨後整隻放進水裡煮,注意喲:煮的時候要不斷地加入清水,不要讓水沸騰起來。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使雞肉鮮嫩,二是可以使雞皮更加Q彈。等雞煮熟,冷切後,選一塊雞胸脯。切的時候刀法一定要乾淨利落,讓雞皮和雞肉貼在一起。

只有雞肉,沒有調味料豈不太單調了?一份特色的涼雞怎能少得了一份美味的蘸水呢?放入生抽,薄荷,蒜泥和一勺辣椒油,重要的是一定要加上元謀特有的梨醋便可以開吃了。將一塊帶皮雞肉浸入蘸水裡,放進口中,一嚼,雞皮的Q彈和蘸水的酸辣完美地融為一體,再嚼,雞肉的鮮香完全地透了出來,讓人回味無窮。

家鄉美食無數,是吃貨的福地,快來我的家鄉品嚐這些特色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