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路相關作文20篇

家鄉路·月光 篇1

散文 ,657字

我的家鄉是住在濟南農村裡的,從小土生土長在那裡,濟南具有泉城之稱,一座泉水與城市並存的城市,一座令你流連忘返,百看不厭的城市,濟南,是文化的古城。記得小時候,我的門外還是條條青石板的小路,這小路一年四季,輕輕一踩就會有水花冒出,青石板上還貼附著綠油油的苔蘚,這綠像是把往年的精神勁一同拿出來似的,這可真是為可愛的濟南勾勒了一筆新的色彩。站在小山上俯瞰濟南城我突然想到了一篇文章裡的一段話“濟南很美。即使她給個背影,也美。自然是因了七十二名泉。全城佈滿泉的觸角和根系。泉水飄響的地方几乎都有柳樹跟隨,泉水波時洗淨柳的風塵,柳擺弄中撫掉泉的疲憊,柳是泉紮下的根,泉是柳綻開的花。反之,亦是。”這,不正是我們心中,目中,腦中的樣子嗎?

這晚,月格外的彎,顯得月光十分皎白,月光射在古城的老牆上,照在一圈的小山上,映在趵突泉的譚裡,灑在了周圍的麥田裡,在我的身上鍍了銀,濟南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它充滿了幻想,充滿了詩意,在月光的映照下,它傾吐給人們它的心事。我走在鄉下的小路上,實實在在的一步步的踏下去,與你的腳親密接觸的大地,使我充滿了對童年的憧憬,歡聲笑語似乎就在耳畔,感受到故鄉的迴應,想到了麥田裡踏過麥稈的小路,心靈也在這聖潔的一刻中昇華……我走到一旁的小溪邊,蹲在那,靜靜凝望著溪面,那上面映照下的彎月亮。一陣清風拂過,在平靜的水面上劃過一道淺淺的波痕,隨即盪漾開來,而我現在的心情正如這溪水,輕輕受力,便會散出巨大的波動,不再往常心曠神馳,童年的樣子漸漸在我腦中逝去,看著水面,那張不熟悉的面孔被微風撥亂開來……

離別的家鄉路口 篇2

高一作文 ,1559字

這些年,家鄉變化極大,不過想起家鄉的路口,想起離別時的情形,總是有那些人,那些情景,似乎永不褪變,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五六歲時,家鄉離別給我最深印象的,是那路口一字排開的陣勢和滾滾煙塵中那個不住揮手的身影。那時大家都沒有汽車,回廣州,需要舅舅用摩托車把我們送到村口,再乘公交去縣城,再輾轉幾番。每每離開,方圓幾裡內的親戚們都會來,成排地站在路口,注視著我和母親,擠上摩托車,抱緊了行李箱,然後舅舅大喝一聲:“出發了!”摩托車就像脫韁的馬,“轟轟”地闖進塵土飛揚的泥沙路。我只記得上拋下顛中,回頭看,姨媽拉著表哥表姐,揮著手,外婆則站在最前,身子朝前探著喊:“一路順風!到了記得打電話!千萬別忘了!”我只記得陽光下他們都眯著眼,臉黝黑而通紅,久久不願離去,最終消失在煙塵中。

車站在村口,被茫茫綠地包圍,只有一根歪斜的木杆頂著個破爛發黃的牌子,在等車的漫長時光中,舅舅就陪著我們倆,廣闊天地間,唯有田野、兩條泥路、三個泥人、一輛摩托車和一個車站牌,再就是跑得飛快的雲和高邈的天。

公交車來了,也彷彿從泥潭中撈上來一般,舅舅提著箱子走在最前上了車,替我們找著了位子,放好行李,才匆匆下車。公交車又上下顛簸地開動了,透過抹滿塵土的玻璃窗,我看到那個粗壯魁梧的身影,倚著摩托車,不住地揮著手,抹把汗,又揮手。

幾年前,家鄉的離別給我的印象,變成了大包小包的蔬菜和往來“偵查”的情報員。那時大家都有了車,節假日將盡時,便會出現返城高峰,村口那條翻修過的大馬路總是給堵得死死的,遠看,儼然田野上橫空的紅色長龍。

晚上八點,剛在外婆家吃完了晚飯,我們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舅舅拋下一句“我去幫你們看一下是否塞車”,就出了門。屋內也鬧騰起來,舅媽把一筐筐新割下的菜、蘿蔔和晒好的豆子、芝麻都塞進大袋小袋中,往我懷裡堆。姨父買了一大罐陳皮,直接放到了父親的車尾箱。母親喊:“夠了,夠了,吃不完的!”屋子裡的人都嚷起來了:“你們那裡肯定沒有這麼甜的菜,這可是自己種的!一下就吃完了!反正有車,多方便!”

舅舅駕著他的“烈馬”回來了,朝父親喊:“快走吧,馬上又要塞車了!”於是一屋子的人湧了出去,圍在車房邊上,車開了出來,大家急急地要往後閃,可是外婆卻不捨,她把頭貼到窗上,定定地注視著車內的人。搖下車窗,她又把手伸進車內,挨個兒握會兒手,嘴裡唸叨著:“路上小心,別開太快。”好一會兒,車子才能突出重圍,夜色中,田野、蒼穹依舊那樣寂寥、沉靜,只是路的盡頭,那攢動的光點和隱隱的喇叭聲,讓你覺得這鄉間不一樣了。

如今,家鄉離別又是另一番情景。原來村口的水泥路如今變成了雙向多車道的柏油馬路,道路兩邊的田野上“長”出了商場、餐廳和學校,環城公路也修到了家門口,江湛高鐵在不遠處的田野上呼嘯而過。回老家一趟也不再是件罕事,蔬菜瓜果可以快遞送到家門口。但當你坐上車,搖下車窗,依舊能聽到那句“一路小心!一路順風!”;依舊能看到站得擠擠的,揮著手,久久不願離去的身影;依舊能感受到那固執而灼人的目光所傳遞的溫暖與牽掛,這份溫情不會因時過境遷而褪色,因為中國人對於“家”的概念有著固執的堅持。

人、屋宇、菜畦、一角天飛快地往後閃去,一如我們在各自的路上奔忙,一如家鄉在一條光明的路上飛速前進。但是前進的人不會迷失方向,不會彷徨無依,因為他們知道轉過路口,總有“家”能停靠,因為他們知道前進的路上有親人的期許與希望。

家鄉路的變遷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7字

聽媽媽說,我來到世界的那天,下雨。從家到衛生院,必經沐宇路,當時的沐宇路是泥路。每逢下雨,路上積水很深,道路泥濘不堪。爺爺、奶奶到衛生院看我,他們的雨靴和衣服上滿是泥漿,臉和頭髮上也濺滿泥點,像兩個咧嘴笑的泥人。

我記得上幼兒園時,第一天就走的這條沐宇路。那時,路面已是水泥的了,很平坦。人們騎著自行車、電瓶車來去匆匆,偶爾有一兩輛汽車駛過,大夥紛紛投去羨慕的目光。

物換星移,時過境遷。轉眼間我上小學五年級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家鄉的這段交通要道已經改建成新328國道。

好樣的新328國道!瀝青路面,兩條非機動車及人行道,六條機動車道,機動車道中間用綠島隔開,兩側也建有綠島。綠島首尾相接,裡面栽滿花木。站在運糧河橋頭的綠島上朝城區望去,車輛川流不息,綠島宛如一條巨龍靜臥大路中央,蔚為壯觀。

大路兩側是寬闊的綠化帶。綠化帶設計成鋸齒形、半月形、菱形等各種形狀。綠化帶錯落有致,奼紫嫣紅,如同兩幅巨型畫卷,鋪在大路兩旁,飄飄忽忽地伸向遠方……

夜晚,新328國道華燈璀璨,車水馬龍。站在鄉間小樓上望去,還真以為天上的銀河降落人間呢!

欣賞著這美景,我驀然覺得:坑窪的泥土路,平坦的水泥路,寬闊、安全、風景秀麗的現代化公路,這部變遷三部曲,不正是我可愛家鄉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嗎?

家鄉路上的景色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

家鄉的路是多麼令人熟悉的地方;家鄉的路是多麼溫馨的地方;家鄉的路是多麼幸福的地方。家鄉路上的景色雖然不是很美,但還是有很多的,使我印象深刻的卻只有幾個。

從建昌回湯神廟的路上有許多美麗的景色,從車窗往外看,看也看不夠。

有幾條一年四季都不會乾涸的河流。其中一條的旁邊有許多似乎要建溼地公園。還有一條的旁邊滿是楊樹林,呈現出一片青色。在四道營子大橋的下面還有一條河,它的旁邊是那被扒的又平坦又有彈性的,像蹦床似的土地。

在路上幾乎都是連綿不絕的高山,每隔幾座山上就會有一個高大的訊號塔,山上還有一些白石頭。白石頭住在山裡面,他的旁邊是一個採石場,附近的居民若是有誰家蓋房子就會去那裡買一些白石頭做材料。這些都是聽媽媽說的。在大山上還有許多翠綠的松樹,松樹是四季常青的,真是“寒鬆聳拔倚蒼岑,綠葉扶疏自結陰。”啊!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冬天時在外聊天會感到寒冷,聰明的家鄉人在屋前放置了一個小塑料棚,這樣在棚子裡面聊天就不會再覺得寒冷了。在路上我又看到了許多用來種菜的棚子,遠看活像波光粼粼的大海,給這裡又添加了一道風景線。

在生活中其實很多事情我們可能從未發現過,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很精彩!

我們這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

家鄉路 篇5

國三作文 ,1006字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我們迎來了2020年。2020,一個多麼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裡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多麼美好的願望!在新年伊始,我同父母回到老家,見證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鄉的變化,從歸鄉的路就可以看出來:記得大概是我上小學三年級,一年春節回到老家,奶奶一邊幫我盛飯一邊對我說:“很快啊,我們這裡要修一條新的高速公路。”那時的我才沒有耐心等待呢,於是便硬嚷著要爺爺帶著我去看修路。爺爺笑了笑。回到家時,天已黑了,在星星的陪伴中我進入了夢鄉,夢裡的我牽著奶奶的手走在嶄新的水泥路上,朝陽灑在路面上,灑在我們的笑臉上,灑向充滿希望的遠方……

上了初三,穿梭在兩點一線之間,我在茫茫人海中不停的奔跑,只可惜伴我成長的那條大公路早已傷痕累累,在烈日的烘烤下痛苦的呻吟著。風吹起,塵土飛揚;車經過,不辨方向。就這樣煎熬著,直至那天回老家時我看到了那長龍似的車輛。好奇心驅使我加快了步伐去看個究竟,走著走著,我聽見了挖掘機的聲音,看到了安全線,目視著繁忙的工作人員。豆大的汗珠在他們的發尖上搖搖欲墜,乾裂的嘴脣一次又一次被舌頭潤溼,厚厚的灰塵在他們深色的衣服上越積越多。我多麼想去一一為他們遞上茶水然後說一聲“謝謝,你辛苦了”啊,可恨我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點贊。這景象不僅讓我想起小時候所見過的修路的景象,那時是人抬人挖,進度緩慢;而現在機械化操作,省時省力。以前不敢想象的,那麼先進的機械已經進入普通縣城,鋪路的速度讓我大為震驚。次日,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我早早的衝出家門,來到新修的路上,路面用薄膜鋪上了,我看到一條耀眼銀蛇在眼前延伸。我踏上了散發瀝青味道的高速公路,心中歡呼雀躍,嘴裡歡快歌唱,不僅為我的家鄉而自豪,不僅為我偉大的祖國而自豪!

看著面前的家鄉路,我欣喜萬分,想想以前的家鄉路,我心中不禁湧起一絲責任,想為我可愛的家鄉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啊!家鄉路,你鋪出家鄉的美好,鋪出家鄉的未來!鋪出了家鄉人民的富裕生活!我相信在這條路上,家人的人民會越走越富裕,家鄉會越走越富強!

這一條家鄉路,奔向的是幸福,奔向的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家鄉的路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9字

提起那隱藏在記憶深處的老家,我的眸子裡頓時透露出一股暖流。

記憶中的家鄉隱藏在廣袤無垠的田野中,顯得十分靜謐。要想回到老家也只有那幾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家鄉的小路漸漸地變了……。

四歲那年,我們一家三口回老家,家裡只有爸爸的一輛破舊的摩托車載著我們,我們在那崎嶇不平的小路上顛簸著。天晴還好,一到雨雪天,我們的摩托車根本無法在泥濘的小路上行駛。這時爸爸讓我和媽媽下來走,他便下來推著。那時的我只覺得很好玩,偏找爛泥的地方走,到了奶奶家,我是滿頭大汗、滿身泥漿,而我也不覺得累,還以此為樂呢。自那以後,我很喜歡回老家了,因為那裡有我喜歡的小路。

八歲那年我們一家三口又一地次回老家,家裡雖然沒有轎車,但是老家那佈滿皺紋的老土路已不存在了,已成石子路了。這時的我變得更加調皮了,動不動就讓爸爸停下車子讓我去路邊撿拾石子,甚至還跑著向遠方拋去幾顆。,隨著小石子的丟擲,我在想我的小石子會不會驚動樹上的小鳥,砸到地上的小螞蟻。媽媽在後面追趕著我,我們三個是一路歡歌一路笑回到了老家,家鄉的路讓我再次地難忘。

十二歲這年我們回老家,爸爸的車子已從兩個輪子變成四個輪子了,家鄉的路變成水泥路了,再也沒有兒時讓我踩踏的泥濘小路了,再也沒有我拋擲的小石子了,而我也彷彿不在乎這些了,現在的我變得懂事了,路上不再那麼調皮、貪玩了,回老家的主要目的是看望年邁的爺爺奶奶了,一路上只想爸爸的車子開得快些,好早點回去看到爺爺奶奶。和爺爺奶奶吃個飯,聊聊天,陪陪他們,讓他們心裡踏實些,欣慰些,此刻我對家鄉的路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愫。

家鄉的路隨著時間流逝而變了,可不管你是彎曲的小土路,還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還是光滑的水泥路,還是乾淨的柏油路,還是……我依然愛你家鄉的路,因為你是我心靈的歸宿。

家鄉公路的變化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1字

我小時候的石門是模糊不清的,因為許多方面都很差。我就以公路來說說吧。

小時候,石門的路是水泥路,上面還有蜘蛛網般縱橫交錯的裂紋。晴天時,公路上灰塵撲撲,好像一個王國在“打仗”一樣;雨天時,情況就更加糟糕了,馬路上全是積水,馬路旁的排水系統堵塞,再加上道路兩邊植樹少,泥土沒有被樹根保持,被沖刷出來,就變成了一片汪洋。一直以來,這條公路成了我們石門人的一塊心病。

“轟隆隆,轟隆隆”,這是什麼聲音?對了,這是在去年六月澧陽路上機器的轟鳴聲。機器在幹什麼?在修建我們石門的公路。雖然機器轟鳴聲震耳欲聾,但我們仍然不顧噪音,默默地支援著、奉獻著。

隨著這轟鳴聲越來越小,“澧改”工程也畫上了句號。經過不懈努力,石門的公路煥然一新。公路不再是佈滿裂紋的水泥路,而是變成了寬闊平整的柏油路。我不禁驚歎道:“石門的公路真的變了!”我還時不時聽到周圍的人對這條公路議論的聲音:“這下子澧陽路修好了,我們運貨方便多了。”“是啊,再也不用為凹凸不平的路而擔驚受怕了。”

聽著這些話,我不禁聯想到許多年後我們的家鄉……

石門,我真誠地讚美你!

家鄉的路 篇8

高一作文 ,839字

“不要把自己當作珍珠,不然你有被埋沒的感覺,還是當泥土好,讓別人把自己踩成堅實的路。”這句話也不知是哪位古人說的,我挺喜歡這句話,它富有哲理性。正是由於有許許多多顆忠於泥土的心,大橋村至洋梓鎮才有了一條真正的公路。

這條新建的公路與國道相比,顯然不可同日而喻,但在我們那兒,它算是“後起之秀”中的“狀元秀”。國道都是筆直平坦,而我們這個“狀元秀”,卻恰恰相反,因為在它的途中,上坡、下坡很多。它猶如一條長龍,正擺著彎彎曲曲的身子。它彎彎曲曲,我覺得有優點,它可以溝通不少農戶,也就是經過許多農戶的門口,方便了更多農戶的交通。至於那麼多的上坡、下坡,開始我也想不明白,後來,細細一想,也確實很有道理:現在我們假設有名司機正駕著車在路上行駛,我們再假設這條公路是筆直平坦的,那麼,司機就會覺得高忱無憂。再往後想想,正是由於舒適,司機可能會放鬆警惕,那麼,交通事故可能就會發生。而事實上,這條新建公路蜿蜓曲折,上坡時,路提醒司機加油門兒,下坡時,路又提醒司機減速;轉彎處,路還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司機,該操縱轉向了。正是由於公路的“絮叨”,司機安全到達目的地,不少一根毛髮。

想想過去,老路本來就薄弱的身軀,出現了不少的坑坑窪窪,車輛在上面通行,感覺就像“超級蹦蹦車”。灰塵也趁機瞎起鬨,紛紛在過路人的衣服上“免費租住”。駕車到達目的地後,下半身早已麻木,腿腳也不聽使喚。輕輕一撣衣服上的灰塵,猶如在濃霧中。大雨過後,老路洗了次“大澡”,灰塵雖不在空氣中作亂,卻又由於雨水與塵土黏在一起,成了“糊精”,專門“挽留”過往的車輛和行人,使得人們很難通行,耽誤了不少時間。特別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說,通向家的路綿延無盡頭,簡直就是現代的“長征”,途中還有“烏蒙磅礴走泥丸”伴隨著,這就是“路苦人亦苦”。

秋收季節,不少大卡車進村運糧,老路身子骨不硬朗,承受不起大卡車的體重,所以經常出現路面下陷的狀態。

不過,這都成為歷史了。如今,老路默默地退休了,新路上任了。新路年輕有為,帶領村民通向小康社會。

家鄉的路 篇9

家鄉的路作文800字 ,931字

60年前,一條崎嶇狹窄的小路連通著家鄉與外面的世界。如今,在共和國母親六十週年華誕之時,那條承載了家鄉人太多辛酸與企盼的小路,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條條寬闊的大路,它向外界傳達著家鄉人的喜悅與幸福。

爺爺今年八十多歲了,可總忘不了講門前路的故事,聽得我恍如隔世。

門前的蛇形小路從大山深處蜿蜒而來,又朝山外蜿蜒而去,像一條無邊的灰白色藤蔓。

孩子們踏著它上學,放牛,打柴,稚嫩的小腳常會磨出血泡。

大人們踩著它,把從地裡挑回的玉米,紅薯背到幾十裡外的縣城,換來食物,厚繭的腳板下,磨爛了一雙又一雙布鞋。

山裡的天氣,變化多端,每逢下雨天,走在路上,幾步一滑,到了家會狼狽不堪。

爺爺的爺爺就是在這條泥濘的路上走過了一生啊!爺爺嘆著氣,用粗糙的手擦去眼角混濁的老淚。

爸爸也喜歡講門前的路,講得那樣激動豪放:

改革的意識漸漸在人們的腦海中樹立了起來,“共同致富”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最常談的話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路的重要性,隨後爆出了一聲聲吶喊:”要想富,先修路。”

說幹就幹,在鎮政府的號召下,大家開始籌款籌材,開山劈石,一條羊腸小路在勤勞樸實的鄉民們手裡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變成了大馬路,父老鄉親樂翻了天。鴨啊,雞啊,羊啊,一車車拉出了大山,瓜果蔬菜再也不會白白浪費掉,各家的日子越過越好,百姓整天都樂呵呵的!

爸爸越說越高興,心中比吃了蜜還要甜。

我也喜歡說路,說得心花怒放!

小時候,門前有一條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我走在上面常摔跤。我可恨死它了!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門口幾輛大卡車,忙問媽媽這是怎麼回事。媽媽欣喜地說:“要修路了,要修路了……”

幾個月後,我面前便出現了一條烏黑光亮的油漆公路。轎車、汽車、客車,川流不息。我的家鄉—普蘭店,早已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雄偉的老帽山、安波溫泉、清清的碧流河水庫、小平島度假村、夜燈璀璨的皮口港……條條大路通向四方,家鄉變美了,家鄉變富了!

山路—石板路—水泥路—高速公路。

貧寒—勉強填飽肚子—小康生活。

家鄉在變,人們的精神面貌在變!而這一切的催化劑是什麼?是黨的富民政策啊!

家鄉的路,終於和世界接軌!

家鄉的路,終於和新世紀接軌!

家鄉的小路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352字

我家旁的小路,一年四季,變化多端,十分漂亮。

春天,小路旁的灌木叢,大樹都抽出了新芽,很快就把濃綠覆蓋住了。旁邊的草坪上,也有一番生動的景象:小草爭著要探出頭來,仔細地看看這美麗的世界。小花們也不甘落後,努力地把自己最美麗的笑臉展現出來。鳥兒們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還開起了演唱會,真可謂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啊!

夏天,灌木叢、大樹長得越來越茂盛,許多人們坐在大樹下乘涼。爸爸教我修剪灌木叢,我不一會兒就學會了,把灌木叢剪成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好看極了。

秋天,樹葉飄落,小草也枯萎了,它彎著腰,彷彿在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今年枯萎了,明年還會回來的。”我想了想,的確是呀。

冬天,樹、灌木叢,都沒樹葉了。到處一片白茫茫,像是給大地母親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

啊,家鄉的小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