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不平凡——看《平凡的世界》有感相關作文20篇

平凡中的不平凡——看《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

讀後感 ,973字

七月流火之際,我終究是一鼓作氣看完了這套厚書,心中卻不免惆悵起來。這講述著文革末期至改革開放時期的書讓我情不自禁地想看一遍,再看一遍……

全書圍繞著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兩個屬於黃土地的孩子的生活展開了對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的描述。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平凡的生活與社會的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

孫少安,這個似廣大農村孩子一樣的人,年幼時便扛起破落的家的重任,日出而作,日落仍不息。但他不甘,不甘自己平凡的人生,於是與妻子開磚廠,只為光宗耀祖,受到尊敬。孫少平,這個依舊似廣大農村孩子一樣的人,讀完書後便歸家助兄長。然而他不甘,不甘自己會一輩子待在農村。於是他閱覽書籍,離開村莊,在陌生的城市中不畏艱辛的勞作,只為能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可有那麼的不平凡,他們在掙扎,在平凡中掙扎。

我捧著書,眼前似乎有著許多模糊的身影。我彷彿就坐在雙水村中高高的坡上,看著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世界。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

那個令我震撼的少年—孫少平。他不甘困於農村,在黃原縣做小工,在煤礦中挖礦的點點滴滴都令我雙目含淚—我清楚地感覺到,他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啊!就像在暴風雨中被擊打卻無所畏懼的燕!他平凡,人生也不盡完美,可他衝破自卑,衝破黑暗囚牢的勁卻如此的打動人。他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卻不甘於選擇平凡。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孫少平從那個極度自尊的少年成長為了一個成熟的青年,他經歷了太多太多、對於一次次的打擊,親愛的人的犧牲,最後自己的毀容,還有背上猙獰的傷,他都能轉化成無盡的動力,為了不平凡而奮鬥。他沒有放棄,一次都沒有!

作者應是十分了解平凡吧。在他的筆下,無論是遊手好閒的王滿銀,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是傻子田二的人生都值得回味,思考。他在這個平凡的世界,留下了影響一代一代年輕人的不平凡的聲音。這個聲音穿越陝北的黃土地,在亙古的大地,與蒼茫的宇宙間,蕩氣迴腸。

連我這愚昧之人,也被深深吸引,久久感動,被喚醒內心對平凡的不甘。我們也在這平凡的世界中與許多人做著平凡的事,但那平靜水面下的激流,總會讓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是平凡的,但我們要跨過泥濘,做不平凡的自己。

合上書,我站在窗邊眺望,忽然想起薩迦格言裡的一句話:“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

實則不平凡——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

讀後感 ,1266字

讀罷,合書,望天,沉思。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湧上心頭……

我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那些洗去鉛華,樸實真切的文字,它們散發著一方水土的特有氣息,演繹著一段人生的悲歡離合。在我上小學三年級時,我有幸觸碰到了它們。

猶記那個午後,太陽將它融融的光輝照射在那本書絨絨的封面上,我伸出手,指尖剛剛觸到,又迅速縮回,似是被灼燒一般,指尖火辣辣。我凝視著它,躊躇,蹙眉,低吟—《平凡的世界》,終是將縮回的手伸出,輕輕撫上書面,開啟,輕聲讀之。

那是怎樣一本書呀,書中的人生太多太多,書中的坎坷太多太多,一點兒都不像爸爸所說是一本讓人回味無窮的書,相反,這是一本讀完讓人心裡莫名生出滄桑之感的書。十歲的我賭氣,將書丟在一邊,發誓要將它遺忘。時間漸漸逝去,可心中的莫名之感,卻怎麼也消逝不去,它似是在我稚嫩的心靈上留下了點兒別的什麼。終究是擺脫不了,重又拾起了那書。

再次品讀,我放下了心中的羈絆,像是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來到了另一世界裡。我在這平凡的世界裡慢慢踱步,心中漸漸清明,我彷彿生活在了平凡的人們之中。緩緩地,我跟隨著孫少平,步入他們簡陋的校園,看著少平一人啃冰冷的黑饃時的落寞背影,我無法抑制的哭了,為他小小的少年的自尊心,為他啃幹饃也要學習好的意志,為他……1975的黃土高原太苦太苦,卻生活著一群不知苦為何物的人們,他們平凡並且幸福的生活著。

他們並不是沒有退縮過,當生活的重擔將他們壓得實在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他們也想到過自生自滅。當少平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因救人遇難時,一度想要追隨她而去,而我也在他的無限悲痛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但當我還深陷悲傷無法自拔時,少平卻站起來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無論如何,都得生活下去,因為,還有等待著他的人們。起初,我很疑惑,不知少平為何那般狠心,只過幾個月便將深愛著的未婚妻的故去丟擲一旁,可後來,我明白了。人生,不是流水,不會一往直前,毫無阻礙,人生之路,佈滿坎坷。在人生的泥濘小道上,跌倒了,就得爬起來,並且,必須得爬起來。即使不為自己,也要想想深愛著自己的人們。

恍惚之間,我記起了自己從前的幼稚行徑,因為一點小事兒就賭氣說出“活不下去了”之類的可笑話語,想自己從前,不知平凡的世界實則不平凡,總是以一種幼稚的姿態對待一些事兒,不知生活為何物。這生活,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啊,若是一生順利無阻的過去,那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呢?

合上這本書,我閉目,深深思索,覺得自己在一書之間,忽然長大。的確,我對這個世界瞭解的太少太少,從前只活在自己的臆想當中,無法自拔。現如今,讀完《平凡的世界》我深深領悟到生活的含義,或許,生活本也是一本書,我們本也是這部書的主角,但,不同的是,我們自己,有能力活出自己。那就請,跌倒了,再爬起來,對著前方,充滿希望,即使有些珍貴的東西逝去,也不會消磨我們對生活的激情,我們仍有一切。

謝謝你,爸爸,送給我這樣一本好書。謝謝你,《平凡的世界》教會我人生與生活,我會永不放棄,永遠期盼一個更好的未來,並,為之奮鬥!

輕撫心間,只覺內心,一片澄明。身處這個平凡的世界,終已懂。

奇妙生命不平凡——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3

讀後感 ,946字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具有高等的智慧,對於生命,尤為奇特,讀完此書之後,又多了一些理解。

書中有幾部分讓我印象深刻。

在當時的年代裡,能夠去縣城讀書,應是一件極為榮耀的事,尤其是被貧窮壓得抬不起頭的人,臉上似乎一瞬間增添了光彩,如從夕陽下走出的老者,臉龐似乎還泛著幾絲紅暈。然而,又是貧窮壓倒了這一切……

即將畢業的郝紅梅,不得不因畢業禮品而煩惱。雖然這錢數目並非龐大,可家人已供她上學,她又有何臉面去向一個貧窮的家庭索要這毫無實際意義的荒唐費用呢?然而,對一個女孩來說,這筆錢實在是難以啟齒。貪念在一瞬間燃燒,名聲也在一瞬間泯滅。偷盜不成,反而染得一身汙名。也許,對一名少女來說,這很不公平。別人似乎揮金如土,朱門酒肉臭,她卻因身無分文而吃高粱膜,偷手帕。然而,命運就是這樣,彷彿量身定做。意念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眨眼間,將一個人的命運徹底改變,也導致了她最終的落沒。

然而善良的迸發,也只在那一剎那。但,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會有好的結果—

孫少平在外挖煤時認識的王師傅,為了救安鎖子,自己被鋼樑戳穿。開始,我始終替王世才感到不值。一位如此善良熱心的開朗大叔,怎能為一個不知好歹耍無賴的傢伙而犧牲他的生命?他原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可當他扳過鋼樑的那時起,這個完整的家庭便失去了中心,支離破碎。可安鎖子之後的表現似乎使人還得到了一絲安慰,又聯想到了人性問題。

關於人性,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說法一直爭論不休。那麼安鎖子的粗野蠻橫的改變,是他本性的暴露,還是王世才死後生命的懺悔?這應該是人類之所以進化的原因之一吧?人類可塑性太強,甚至強大到了一種不可想象的地步。並非爾虞我詐,而是弱肉強食,卻又有一點狐假虎威的成份含在其中。安鎖子也許只是被少平折服了罷,便順從了些。對於這些疑問,我們只能揣有一種猜測。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生命是如此奇特,它蘊含著無限的神祕,好像無底洞一般令人琢磨不透。

孫少安工廠的興旺發達與衰亡凋落,再到烈火重燒,一下把人心照得透亮。當磚廠興旺時,人們敬佩,誇讚;即將倒閉時,卻又指責,辱罵。這又是人心的善變麼?也許吧。但我必須承認,生命,太複雜,太奇異,太獨特。

在平凡的肉體軀殼裡,也許有著更為奇特的存在,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生命。

生命,本不凡。

不平凡的人生——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4

讀後感 ,956字

當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收視長虹時,同名小說也隨之風靡全國。也從這時起,我才開始瞭解小說的作者路遙,閱讀他的人生。路遙這個平凡的名字卻寫就了他不平凡的創作史。

在這平凡的世界裡,有植根於現實在苦難中磨練的少安,有不屈於現實生活胸懷壯志的少平。他們兩兄弟,有著酷似的名字,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弟弟少平希望能見識到外面的世界;而老實勤樸的哥哥少安則希望能給家鄉帶來新希望。這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給人以兩種不同的力量。在這個漫長的故事中,兩兄弟都得到了不同的磨練與成長。

孫少安是揹負最沉重包袱的人,6歲開始幹農活,13歲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風雨飄搖的家,18歲憑藉著“精明強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選為生產隊長,成為雙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護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學業,姐姐一家尚能夠勉強度日。而弟弟孫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闖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後方”就平安無事。

開始在山頭吶喊“我不甘心,為什麼農民付出勞動卻又要一代又一代地窮下去”的少平,用自己堅強的毅力與智慧走出了苦難。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心情隨之跌宕起伏。路遙在首卷中曾那樣寫道:“這片黃土地醒了,也該醒了。”這種殷切的希望與期盼與他本身有著莫大的關係。路遙有著一顆堅韌寬容的心,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路遙通過他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一舉成名,他的作品裡,有著許多屬於他自己的影子。少平的創新,少安的淳樸,潤葉的執著,賀秀蓮的不顧一切……許多風雨都是他生命中的坎坷,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投入了太多太多。

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少安都是在苦難中成長的人們,其堅毅品格也是在不斷追求奮鬥的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就是為了寫生活在苦難中的人,苦難中的光輝是人性中的真善美。

1992年,路遙不幸逝世,年僅42歲。賈平凹曾評論:“路遙如果還活著,一定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作品。”42年的光陰,幾世流芳的不朽。這是黃土高原上平凡的世界,這裡的人們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在這裡,我推薦大家閱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它們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震撼!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5

讀後感 ,1018字

路遙,這是個不陌生的名字。但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有機會拜讀了他的鉅作—《平凡的世界》。

書中的確描繪了一個平凡的世界。合上書,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眼前:窮苦的孫少平悄悄地啃著兩個高粱饅頭,苦惱的孫少安無奈地望著天空,激動的田潤葉在家中坐臥不安……他們是在中國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普通勞動者的典型。他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悅憧憬未來,擁有最平凡、最普通的夢想。路遙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孫少平,一個比其他農民多讀了幾本書的普通人。他的理想,也不過是靠著踏踏實實的勞動過活,並跳出農村,尋找更好的生活。也許這些理想在現在算不了什麼,但在那個年代,他的執著讓人敬佩。他對勞動的理解、對苦難的毫不畏懼、為人的真誠善良是可貴的。在他看來,勞動最光榮。在尋找理想的路上,他不斷成長著。從教師到小工,從小工到礦工,工作變了,他勞動的勁頭沒變,對工作的責任心沒變。這種責任感和上進心激勵著我,

教會我對每件事情都要認真到底。他的生命中,有一個重要的女人,引導著他遨遊於書中的世界,增長了見識,對現實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層的理解,—她就是田曉霞。

田曉霞彷彿是一縷陽光,照亮了孫少平,也照亮了我。她思想先進,篤實好學,給每個人都帶去了溫暖。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只要有了樂觀向上的她,孫少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為了救一個洪水中的小女孩犧牲了,孫少平生活裡的陽光暗淡了。生活並不十全十美,真正可貴的是,最終孫少平走出了心中的陰霾,又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渴望。

孫少安,少平的哥哥,一個也曾懷有許多夢想的人。現實的殘酷、家庭的責任使他放棄了潤葉,選擇了一個平凡的能與他攜手過農村苦日子的普通婦女。他從此紮根土地,踏踏實實地幹起了磚廠,擁有了一筆財富。正當他得意的時候,因為一次失誤,大火燒燬了所有,他還欠下了債務。彷彿是一場夢,把他從幸福的雲端拉到生活的低谷。這對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我以為他會被失敗打倒在地,可是沒過多久,他就重新站了起來,再次開工,賺來了更多的財富。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他憑著那份執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雖然,書中所展現的社會背景我沒有經歷過,但書中人物身上展現的對生活的熱愛、為實現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都深深感染著我。還有人物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是那樣的真誠和純潔,書中的好多情節,我是流著眼淚讀完的。

平凡的世界,普通的人物,卻擁有愛、執著、真誠這些人類最美好的品德。《平凡的世界》讓我敬佩!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6

讀後感 ,5967字

【篇一:平凡的世界,誰來傾聽—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不知道在尋著什麼樣的開始,就這樣走進那片燈火闌珊;我不知道懷著什麼樣的感傷,就這樣憐惜命運的摧殘;我不知道為什麼而哭泣,就這樣傾聽他們的平凡。

或許我應該知道,在遠處鋪滿黃土的高原,有一群人的命運被世事無情的蹂躪,他們踏過那段風霜,他們飽經滄桑。有人說歲月是容易被抹去的,可臉上縱橫交錯的印記是否也能抹去?心裡那道疤痕是否也能抹去?時間的產物烙印在身體上更烙印在心裡,這樣的結局是不是有些傷感?

曾經一度的迷茫,究竟是屬於大山還是城市,屬於自己還是命運,也許留戀於故鄉的群山和破爛的土窯,他說那裡平凡而無牽無掛;也許流連於喧囂的都市和繁華的世界,他說那裡輝煌而紅燈酒綠。兩個不同的選擇成就兩個不同的人生,在命運的分岔路口,無論沿途是鮮花還是荊棘,無論前方是光明亦或是黑暗,只選擇那顆無悔的心和不變的恬澹。

時光飛逝,留不住青春的年少;冬去春來,抓不住歲月的裙袂。誰也曾年輕過,誰也曾倔強過,總以為年輕可以被一次次的原諒,總以為那顆心可以永遠的存在,總以為自己不屬於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群,可總歸走不過歲月的流逝,總歸逃不出時間的改變。人生之路快要走到盡頭時,回頭眺望走過的路,才會發現自己和當初大相徑庭,是早已忘記了當初的諾言還是極力掩蓋那顆不和時宜的心,我終究沒有找到答案。魯迅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又何嘗不是,每個人都本空白,都本純真,社會的踩踏,人性的奔跑,那可沒有滿足貪婪的心,讓我們的心向不應有的方向開了一條路,漸漸走向深淵。

折盡柳枝,終挽不回離人的腳步,採盡紅豆,終止不住相思的哀愁。不知是該嘆惋還是該謾罵,世事的無常毀掉一對對相愛的人,那“願同塵與灰”的海誓山盟,轉而化為泡影;那顆堅毅的心,守護不住最簡單的幸福。人們常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真的是這樣嗎?他們的宿命,終也不會讀懂。顧城在《遠和近》這首詩中寫道:“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也許兩個人的距離只在咫尺之間,但兩顆心的距離卻比天地還遙遠。

生和死之間有一段路程,這個路程叫做人生。人生真的是很長又很短,有人說人生是一朵花開的時間,從泥土中誕生亦從泥土中消失;有人說人生是一日太陽的升降,從黯淡到熾熱再從熾熱到黯淡;有人說人生是廣袤地球上的一點,從西向東旋轉,但總能回到起點。而我認為人生是一片海的長度,每一次彷彿要接近彼岸,每一次卻要從頭再來,沒有完美的落幕,只是不知疲倦的唱著那支歌,不會樂闕,也不會暫停,總有人會厭煩,早早的離去,也總會有那麼一個人會陪你唱完人生這支歌。山盟海誓永遠比不上在身後的默默守候,只要說聲累了,有一個地方會永遠為你端上暖暖的飯。

煙花易冷,紅顏易老。雨果說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這樣一個共同的詞語,所有人寫出了不同的句子,人們都渴望這個美好的字眼可以永不泯滅,但有一個詞語更為美好,那就是“家”。有人說婚姻的開始是青春的終結,確實如此,因為有了一個牽掛,這份牽掛,把不安分的心勞勞鎖住,這一份牽掛,讓自己有了一種必須肩負的責任。但不要讓這份牽掛,獨守冷清的閨房,不要讓這份牽掛,獨自登上那荒涼的望夫臺,不要讓那份牽掛,“紅顏未老恩先斷”。

人生太過於簡陋,有些承受不住滂沱的大雨;身軀太過於稚嫩,有些挑擔不起家庭的重任。生活可以是雨後的彩虹,也可以是夢魘重重,一歲一枯榮,帶來的是傷痛,亦可以是蔥蘢。世界就是如此平凡的迴圈,它追尋太陽的軌跡,走過之後,留下的是黑暗,也可以是明亮的藍天。

我總是想忘卻這個平凡的故事,卻總是在眼前一遍遍的浮現,那一個個傴僂的背影,那一張張黝黑的臉,那麼脆弱而又堅強的心,近視了我一次次的眼眶,總以為時間不可以停留,可手指在發黃的紙張上穿梭,像在時間的長河裡溯游而上,是這段故事把時光停留,還是時光貯藏了這段故事,我卻終究無言。

陶潛說,平凡便是他筆下的源林,沒有戰亂,落英繽紛的桃花點綴著幸福的伊始;水中的那尾魚說,平凡是沒有牽掛,清澈的河水流淌過無憂的四季;李白說,平凡是飲一壺酒,逍遙的漂泊於江湖。而路遙用平凡卻又雋永的文字,向我們無聲的闡述著平凡的真諦……也許,生命本應平凡吧!

【篇二:巧匠—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在我剛拿到一中的錄取通知書時,曾經為自己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做了一次自由的暢想,比如三年後要考什麼樣的大學,夢想有一天能夠考進世界一流的學府,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當然我也為此做出了許多努力,雖然有時候顯得那麼一點點無疾而終,也有發奮地拿著單詞書不停地背,在食堂排隊時,在回宿舍未打鈴前,都狀似刻苦努力一般。然而事實究竟如何,只有我自己和結果知道。我本以為會一直這樣下去,自己給自己一種我很努力的感覺。

但是在青少年時期,尤其是剛剛步入高中,處在將熟未熟的朦朧狀態的這一段時期,我們所做的決定和想法,都是十分容易改變的,而改變我那青澀幼稚的心態,使其由細嫩的芽根發展為愈發緊實沉默的根系的,是路遙筆下,那個《平凡的世界》。

初讀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堆砌,平淡而樸實的文風並沒有給我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那個年代離我們太遙遠,不親自經歷,很多事情都無法真切的理解。然而,隨著故事的發展,那種因時代造成的距離感逐漸被淡化,我確確實實被路遙吸入了那個世界,感受不同繽繁的另一個世界。

最吸引我的人物是孫少平。我總覺得在他身上,除了有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等優秀品質,還有一種近乎崇高的浪漫,他把生活當做藝術,並且用心的去用自己的雙手雕琢它。雕琢生活的工匠無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少平甚至對苦難有一種驕傲感—只有更深邃地理解生活的人才會在精神上如此強大”。若是有人能因苦難而自豪,我想,從前的我會覺得這人一定腦子有病,而現在看看這與‘我’是多麼的相似呀!是在食堂排隊時背單詞的我,回宿舍路上接著路燈背課文的我,騎車穿過大半個臨沂市區完成社會實踐的我……即使疲憊也要做出一副“我在辛苦的完成作業”的模樣,為的不就是那份不知所謂的雲裡霧裡的驕傲感嗎?

意識到這一點,幾乎算的上是嚴厲的自我剖析了。因為,我更樂意承認那是因為我治學嚴謹的態度,而不是為了一份優越感。畢竟作為一個學生,這無疑是最值得驕傲的資本。人生就是不停地在奮鬥,可我必須確定好奮鬥目標,有時結果一樣,其本質確是千差萬別。我希望自己能夠選擇一種平凡安逸的生活,儘管為了這種生活我仍需奮鬥,卻不是為了什麼“優越感”。吃好喝好穿好睡好,這就是足夠愜意的生活。然而在吃穿用度上體現出來生活的“藝術性”也並非件易事,我也期待能夠像心靈手巧的匠人一樣,用心將自己的生活雕琢成一件美妙的藝術品,當然,這與平凡並不衝突。

【篇三:一直平凡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作文】

《平凡的世界》是我在寒假裡讀完的。我原本以為那個高原上只有令人絕望的黃土,卻沒想到會有一個渺小的雙水村屹立其上。

整篇故事以主角孫少平的出場展開。作者通過他的成長,逐漸向我們展示了這個恢巨集的世界。

主角孫少平的確是平凡的,他們一家與眾多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一樣,不斷地與飢餓和貧窮作鬥爭,只為了生存下去,這是我們生活在城市裡的現代人所無法想象的,也是無法理解的,他們把生的希望放在那塊田地上,但這件事情卻還要天來決定。收成的好與不好只能聽天由命,他們早已習慣了上天的無情,而不是像我們一樣,看到可憐的收成後。就大哭一場,然後自暴自棄。這些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平凡人,只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讓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好一點,離貧窮遠一點。

這平凡的一家人,雖不富裕,但卻幸福,他們每個人的形象都讓人銘記。少平對命運的不折不撓,少安為了家庭的不懈努力,玉厚老人為了家人和睦相處的堅持……這些人都是平常樸實的農民,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理想,也許這些理想並不遠大,但正因如此,他們才構成了這黃土高原上的平凡。

孫少平在故事中從自卑變成了自信,從消極轉變為積極,他能不斷地追求精神上的突破,是值得肯定的。他在困境之中能戰勝自我,並且重塑自我,永遠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時,我們在遇到困難險阻時,缺少的就是這樣一種自我的肯定,才能衝破自我的桎梏,然後,給自我以重塑。人在貧窮之中,會被消磨掉恆心與毅力,會變得自卑和懦弱,只有不斷的去拼搏,不斷地與命運鬥爭,才不會因此沉淪下去,從而不斷的提升自我。孫少平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僅正視了平凡,而且也選擇了平凡。

文章名為《平凡的世界》,“平凡”這個定義也許是最讓人捉摸不清的。與清晨為伴,以朝露為友的農民,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們是這令人絕望的黃土地上最質樸的存在,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為了生活,日復一日的重複著,也許這就是一種平凡。但更有可能的是這只是一種磨難與艱辛,是一種命運的磨礪,只有仔細品味,才能領略。也正是這樣平凡的一生造就了孫少平不斷追求自我突破的精神,也造就了孫少平這樣一個平凡的人。

現在很多人都在追求挑戰和刺激,只求過得不平凡,活的更精彩。但是,在這個平淡的世界裡,平凡人的一生,又怎麼不可能遇到更多的磨難與艱辛,從而不斷的與命運抗爭呢?

【篇四:平凡中的不凡—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來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名字,有一種洗盡鉛華,塵埃落盡的感覺,不花哨,不浮誇,是一個有著豐富經歷的人,在經受了各種苦難的折磨後,回望來時的路,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寬容。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才是生活。舞臺上的情節是濃縮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所以才有那麼緊湊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瑣碎的生活糾葛,互相牽絆,剪不斷,理還亂,這才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固然存在,但普通人遇到的機率又有多大呢?最終所有的一切,生活真諦的濃縮,不過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平凡。

從孫少平到孫少安,以及田曉霞、田潤葉……還有那個山村裡面所有人的人際關係,世故也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書裡包含了路遙太多的心血,他對農村的熱愛,對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歌頌我們的祖輩普通中國農民那份質樸、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

書中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只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沒有太過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戲劇化的情節,更沒有傳奇性的故事,讓人初讀覺得平淡無奇卻也真實,隨著故事的深入展開才會得到激勵和震撼,直至人的靈魂深處。生活本就是無數庸常瑣事堆砌而成。所以,世界本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沒有什麼不好,不接受平凡一味逃避才不好。路遙就是用這樣的生活平凡,教會了我們許多的不平凡。

路遙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遭遇孤獨,但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自己的理想,坦然面對孤獨。那麼勝固欣然,敗也從容。

路遙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做一個完美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你覺得值得的事。前者只是說明你做事圓滑,後者卻能見證你精彩的一生。所以不必遺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

路遙教會我們無私,生命只是一條單程路,永遠無法回頭。與其糾結於無法改變的過去,不如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毀了自己。一生總要為別人做些事,否則終究只是無謂的變為一?g黃土。

我想每個人讀完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感觸,或輕或重。去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去感受生命的平凡與不凡,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做那個成長路上最好的自己吧!

【篇五:感悟平凡—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分量最重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全景式的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強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迫求、痛苦與歡樂繁紛的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她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成千上萬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裡,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遙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時代,更是一種應有的信仰和追求。

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麼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合,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就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痛苦難道是會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擁有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本書記錄了一段歷史,記錄了一段社會,記錄了一個時代,也記錄了一段成長的歷程。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多麼卑微,只要一顆火熱虔誠的心在,只要熱愛生活,那麼上帝對它就是平等的。看著裡面人物的命運,我不禁又一次想起現在的境況,想著以後將要面對的生活。只有我們做一名勞動者,不是把不幸當作負擔,而是當作鋪路石,才能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生活。畢竟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本書的現實意義還在於對中國現狀的深刻揭示;在於對幾千年的農業文明的描述;在於深刻地表現了歷史的延續;在於對未來的展望和鼓勵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中國的理解,對中國大地上生活在那一片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現今的社會充滿誘惑,我們每個人也都懷揣著夢想追求著自己的快樂生活,而快樂與否,往往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就算在自己的世界裡也要用更廣闊的眼界去審視周圍的世界,這樣才不至於將自己囚禁在一個狹小的範圍裡,人生才是更加充實的。如此一來對人生才能有更獨特的理解,也才能突顯出自己的個性。也許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會遇到許多瑣碎的事和不公平的事。可是隻要我們學會適應、學會改變、學會選擇與放棄、學會善待自己,那麼我們就會從中體會到快樂。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書,不在於結局如何,而在於過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該像孫少平那樣對待生活從不低頭,不斷地探索和追求,在命運道路上走出一條讓所有人都為之嘆服的平凡之路。

為你,千千萬萬遍——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7

讀後感 ,730字

在一個盛夏的閱讀季節裡,我選擇了這本書《平凡的世界》。裡面的內容震撼人心,使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生活。

就像本所說的內容一樣,人物也很平凡,可是,平凡的人物卻有不平凡的故事。

孫少平初時到縣城高中就讀,家裡窮困潦倒,他在學校連一分丙菜都吃不起,丙菜僅僅只是清水煮蘿蔔,可那時的農民兒女們也吃不了啊,孫少平帶著自卑的情緒等同學們拿走飯菜後才偷偷地拿幾個黑色饃饃。這就是高中生活的他,但是,隨著日月的流逝,時光已經讓孫少平和金波、田潤生他們融在了一起,而且孫少平在班級扮演的角色和他的辦事能力也讓班裡的同學刮目相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少平已經慢慢成長為一位大人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見,他獨身一人到黃原城打工,做一個攬工漢,那怕再辛苦,他也是靠自己的勞動一分一分掙錢回來的。他更用自己的生命去大牙灣煤礦打工。

寫到這裡,曾經有那麼一句話,是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思想:在一個人的思想還沒有強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時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託另一個人比自己更強的人。

好了,孫少平就是一個有著自己個性的人。還有他們一家人溫馨的情感。在蘭香上學時,少平就會每月寄十元過去;每逢回雙水村時,也會買東西給自己的祖母,父母。當孫少安的燒磚場搞砸了以後,他(孫少安)揹負了許多無法償還的債務。但是玉厚老漢的一千塊錢卻給了孫少安解決眼前的事。

有困難時,一家人共同幫助,共同度過這困苦的歲月;當家境好轉時,一家人共同分享。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當生活給我們磨難的時候,我們用孫少平、孫少安不屈服、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去迎接。因為,當太陽落下的時候,黑夜即將來臨,但總有滿天星辰在夜幕中閃閃發光。而明天,是一個美麗的一天,一個平凡的一天。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8

讀後感 ,778字

剛聽到這個書名的時候,你會想象到什麼呢?是不是會想到北京?那就是河源的獨特風景或者是以前舊社會的民族民貿呢?但是這都是不對的,批判世界並不是這樣的一本書,他在冥冥之中向人們展露的一個精神,以及內心充盈的男孩的世界,以及他獨特的成長史。

書的封面也非常的有創意,是孫少平叼著煙在那裡默默的抽著,這給人帶來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啟迪,面對社會的壓力以及魄力,我們不能屈服,而要勇敢的拿起武器,拿起自己的知識武裝了頭腦,所以,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也絕不放棄,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社會上最光彩的發揮!

書中所描寫那段窮苦的日子也讓人記憶猶新。文中描寫道,那時候人們連飯都吃不飽,連學都上不起,更別提有什麼別堵車的娛樂活動以及各種各樣的讀書會了。那時候的人們思想簡單而又單純,對於愛情他們執著,他們忠貞不屈,他們對於學習也非常的熱愛,也知道學習的來之不易,更知道父母掙錢不易,而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雖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卻有些時候都不珍惜學習的機會了,那些人每天不好好學習,整天玩著一個手機,真是不知羞恥啊。想想書中描寫的情景真是讓人汗顏!

書中描寫愛情也是用盡了心思,沒有描寫那直白的愛情,而是用一個眼神,一個心思,一點小思想,就從側面透露出了主人公內心的活動,宛如管中窺豹,宛如一顆星星,照亮整個夜空的美!

文中雖然沒有過多的筆墨描寫孫少平這個人,但是卻從許多的側面許多的事例中,感受到她那對生活的熱愛,感受到她那一顆執著的心,感受到她對愛情生活美好的嚮往。他在學生時代就非常懂得為人處事,結交良師益友,對自己的學習也絲毫不放鬆,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而她也非常懂得感恩,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的機遇,所以這種人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平凡的世界》真是一本好書!去閱讀吧,閱讀它,你不僅能提升自己的價值,更能感受到世界和生活的美好所在。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9

讀後感 ,976字

人生處處是平凡,平凡的物,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在平凡中卻有著深深的感動,感動於人們創造的生活真諦。這是我讀路遙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的感想,這部書雖然都是通俗易懂的文字,但你只要開啟它,處處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你再也放不下。

記得在文章的開端,就有一個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那是一個下雨天,孫少平撲踏撲踏踩著泥水向食堂走來,因為他那小小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他與另外一個與他家境相當的郝紅梅幾乎達成了一個約定,那最後盆裡剩的黑麵饃是他們一人兩個。白、黃、黑三種饃,被同學們戲稱為歐、亞、非三種等級。孫少平拿起他的黑饃,將丙菜的剩湯混合著雨水的“菜”往碗裡舀,又打了一碗開水,把黑麵饃掰碎泡進去,就蹲在房門口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現在,這種情況在同學之間是罕見的,在食堂吃飯,有許多同學看著飯菜挑剔說不好吃,還剩飯浪費。如果我們真的回到了那時,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時代,相信我們對糧食會有一個質的改變。看見了孫少平,就知道了他家的現狀---窮苦。這樣的飯孫少平也經常吃不飽,但懂事的他從不向家裡伸手要錢,他知道,父親和哥哥能供他上高中已經十分不易,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成熟質樸的少年。

孫家並沒有一直這樣落魄下去,在哥哥孫少安的努力下,讓家境有了轉機,可是生活呀總是這樣坎坷,好景不長,因為孫少安請的一位燒窯工人的粗心大意,整個燒窯場燃起了大火,這使孫少安不僅沒錢付工人工資,還欠了一萬元的機器貸款,可是苦難並沒有讓孫少安心灰意冷,而是讓他更加的堅強,更加讓他堅定了創業的道路,他要讓孫家抬起頭來做人,最終他也做到了讓孫家揚眉吐氣!

但是生活有許許多多的不盡人意,少安媳婦秀蓮因為為他日夜操勞燒窯場,累得咳血;田潤葉因為自己家庭的關係和自己不喜歡的李向前結婚,但李向前對田潤葉一往情深,當她意識到李向前對她的愛時,他確為她醉酒出車禍,並雙腿截肢;孫少平和田曉霞終於走在了一起,但因為在發洪水時田曉霞為救一個孩子,自己卻被洪水沖走,最後也未能完成與孫少平的“一年之約”;田潤生拋棄父母來找郝紅梅,但郝紅梅畢竟帶著一個孩子;金波也在日思夜想那僅見過幾面的遙遠的藏族姑娘……無數個不盡人意的結局,構築成了這部鴻篇鉅著---《平凡的世界》。

這部書讓我瞭解了勞動者的命運---有不幸、悲慘,但又有著幸福,有著希望,有著光明的未來!這是一部奇書,讓我知道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0

讀後感 ,1053字

雖然還沒有讀完《平凡的世界》,但它已經帶給我不少的感觸。

故事的開始就是在一個普通的雙頭村,人們在這裡過著很平凡的生活。孫少平就是這裡的一員。孫家是一個十分窮苦的家庭,在整個家中,就只有哥哥孫少安能幹點農活來支撐他們家庭。這樣的家真是生活不易呀。

孫少平就是孫少安的弟弟,還在讀書上學的時候。弟弟在學校的日子也沒好過。在學校,他連最差的飯菜都買不起,每天只能啃兩個最沒營養的黑麵饃。每天,他只能在其他人都領完飯後,他才能去饃筐裡拿兩個黑麵饃。孫少平能一直堅持下來也是不易的。孫少平可真是個敢於奮鬥,不怕艱苦的人

孫少平雖然沒有物質上的滿足,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他一直想辦法然自己獲得更多精神上的滿足。他沉迷於閱讀小說,他也經常會向他的朋友借書看。有時,他甚至會因為看書而廢寢忘食。在後面,他得到與田曉霞要一起去表演的通知時,決定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也要展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孫少平更是表現出了自己的自強不息。

孫少安可真謂是孫家的頂樑柱。6歲時,他就開始和父親幹起農活。後來因為生活壓力之下被迫輟學來撐起孫家。在多年的勞累以及極差的物質條件下,孫少安沒有什麼怨言。在分粥的時候,他也總想著把稠的部分給老人和年輕人喝。他始終沒有倒下,可能是因為他一直有著樂觀向上的心態以及不怕辛苦的精神。

孫少安小時候一直和田潤葉的關係十分好,甚至想成家。但他心裡十分清楚,田家是村裡的有錢大戶,田潤葉的爸爸是也雙水村的書記。反觀自己,孫家在村裡是窮的出了名的人家,自己怎麼可能可以和田潤葉成家?孫少安是已經清楚了,為了徹底打消田潤葉的念頭,孫少安便與賀秀蓮結婚。難道孫少安真的不想和田潤葉結婚?其實他內心一定是想的。但是如果和田潤葉結婚,就一定會拖她的後腿,田潤葉也有可能和他們家發生矛盾。所以,孫少安的選擇也是頗為明智的。可以看出他也更是情願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地邁向成功。

孫少平和孫少安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也不怕困難地一步一步前進。再看看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每一餐都能吃上肉;不用在烈日炎炎下在農地裡幹活;能隨心所欲地看到自己喜歡的書,與他們比起來我們顯然是幸福的。這的確是時代因素所是造成的。但是精神是不會隨時代而改變的。他們那些樂觀向上,不怕辛苦的精神,難道對於我們來說就應該自暴自棄,遇難則退嗎?不,不是的。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優良品質是永遠都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做得到,難道我們就做不到了嗎?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激勵人心的書,它給我們展現的是最貧窮的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憑藉著自己的毅力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