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49字

當人們匆匆奔走在馬路上,甚至一路狂奔為了趕上一趟公交車的時候;當人們坐在電腦前,鎖著眉頭揮舞著手指頭,躲在世界的角落苦忙時,他們的心裡已經忘記了他們的小時候。他們的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曾經享受過樓前樓後、院裡院外的逍遙時光嗎?

是他們啊,那麼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

可是他們長大了,長大的速度快的驚人,似乎跨出家門的還是個小孩,再跨進時已變成了大人。

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彼得。潘。“小飛俠”彼得。潘已經差不多100歲了,可是他還是小時候的樣子,他永遠也長不大,還是一口乳牙。他和一群孩子生活在一個仙境裡。那個島嶼中的一切植物和動物青春長駐,那個地方的孩子永遠是絕對的主宰,他們不會長大,這樣一如既往的沒有煩惱,歡樂嬉戲。那是一個凡人去不到的仙境,那個地方叫永無島。

彼得。潘飛來飛去,帶著普普通通的英國小女孩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他們去荒漠野外探險,他們拿槍弄棒同海盜打鬥救出酋長的公主……彼得。潘是會飛的。據說每個孩子在很小時候都是有翅膀的,所以小時候我們老是會覺得肩膀癢癢的。溫迪在永無島玩得好開心,可是有一天,她說,她想媽媽了。永無島的孩子不知道媽媽是什麼。

溫迪走了。離開了永無島的她漸漸長大,成了婦人,自己也當了媽媽。而彼得。潘還是那個“飛舞著輕盈的翅膀,身著綠色樹葉般的衣服,口含一隻蘆管,馳騁在自由的天空,孩子般的微笑永遠掛在臉上,渾身散發著蓬勃生命力的快樂天使”。

“長大了並不可怕,人人都會長大,只要我們是快樂、天真、無憂無慮的,我們就可以飛向‘永無島’去”。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篇2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 ,514字

今年暑假,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買了一本《小飛俠彼得潘》並讀了這本書。《小飛俠彼得潘》的作者是詹姆斯巴裡。

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作者,詹姆斯。巴里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1860-1937年,出生於英國東部蘇格蘭奇瑞謬耳(現安格斯郡)農村一個織布工人之家。

這本書一共有17個章節,我最喜歡第六章節,這一章節主要講了孩子們上了鈴叮噹的當,嘟嘟還真的把溫迪從天空射了下來,然後孩子們看清楚那不是鳥,是一位女士。等彼得回來之後,看到溫迪受傷了,非常氣憤。但是後來一看,溫迪沒有受傷,箭射中了彼得給溫迪的頂針。後來彼得讓孩子們和約翰還有邁克爾給溫迪造了一間房子,溫迪在夢中說了她喜歡什麼樣的房子。最後房子造完了,他們晚上全部住在這間房子裡面。我覺得鈴叮噹好壞,騙了孩子們。還有嘟嘟好蠢好笨,上了鈴叮噹的當,把溫迪從天空上射了下來。

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溫迪了,她是美麗和可愛還有勇敢以及善良組成的好媽媽。

除了這一本《小飛俠彼得潘》以外,我們老師還給我們推薦了其他幾本書,有《伊索寓言精選》、《昆蟲記》、《凡爾納經典科幻—-八十天環遊地球》、《夏日曆險》,這幾本都是好書,希望大家也能看一看我推薦的幾本書吧!

彼得·潘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74字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叫《彼得·潘》的書。它主要講述了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子彼得。潘與一個小女孩溫迪之間的故事。

偉大的蘇格蘭小說家詹姆斯·馬修·巴里在肯辛頓公園看到幾個孩子拿樹枝蓋房子,拿泥巴做點心,扮仙女、扮海盜,玩得很開心,其中有一個男孩子特別活躍,就以此男孩為原型創作了舞臺劇,後來又改編為小說。這個叫彼得·潘的小男孩住英國夢幻島,他與別人不同,他可以飛行,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他的性格特點是純潔無邪、堅強、驕傲自大。

故事主要講了有一天晚上,彼得。潘他悄悄來到達林先生的家裡。他教會了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約翰、邁克爾如何在空中飛行。趁父母不在他們連夜飛向奇異的虛無島。他們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由於海盜胡克的作祟,戰爭不斷爆發,海島無寧靜之日。但儘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想出巧計搭救夥伴們。最後溫迪想媽媽了,在她的動員下,孩子們告別了給他們帶來過無限歡樂的虛無島,回到家中。後來他們都長大成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也永不回家,他很多孩子帶離家庭到虛無島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歡樂。

彼得·潘是真的永遠長不大嗎?我覺得他只是不想上學、不想上班,只想永遠玩耍,不承擔那些大人們的責任。最主要我覺得彼得。潘是一個缺少愛的孩子。如果他的媽媽也像達林夫人一樣,永遠為他留著窗戶,永遠為他敞開心門,給予了他足夠的關懷和等待,他還會願意做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嗎?即便是達林夫人願意收留他,可是對於他來說,那是別人的媽媽,不是他特有的,他的自尊和驕傲不允許自己就這樣留下來,慢慢成長成一個大人。

彼得。潘有許多別的孩子不曾經歷的快樂,但是有一種快樂他永遠與之無緣。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可以像彼得。潘一樣永遠不長大。但是我們可以保持一顆童心。我很羨慕彼得。潘可以不用長大,不用那麼多的煩惱,但是我不想離開家離開爸爸媽媽。不過我希望夢中可以與彼得。潘一起到虛無島遊歷一番,一定很刺激,很有趣。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26字

我喜歡《小飛俠·彼得潘》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講了一個美麗又神奇的故事。

一天夜裡,彼得潘來到溫迪的家,教會了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在空中飛行,還把他們帶到了永無島,之後發生了一系列驚險而又有趣的事情。他們先後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等,一次又一次的經歷讓坐在書桌前的我也跟著跌宕起伏,喜歡上了彼得潘這位“新朋友”。

最開始,我看到了彼得潘是個粗心的人。

他第一次到溫迪家竟然把自己的影子忘在了溫迪家,彼得潘又得回來取,回來找不到,原來他的影子被娜娜這個保姆捲了起來,放在抽屜儲存起來。彼得潘開啟抽屜拿出影子後,又把可愛的仙女丁可兒關在抽屜。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彼得·潘和他的影子竟然沒有連線在一起,這真是一個大問題。後來還是溫迪拿來針線,幫他把影子縫在他的身上。看到這裡,我真是笑得牙都快掉了,多粗心的彼得潘。

彼得潘並非只有粗心這個特點,他還很聰明機智、正義感十足的人。

詹姆斯胡克是一個作惡多端、狠毒邪惡的人,彼得潘在一次打鬥中砍掉了他的右胳膊,他就裝了一個鐵鉤代替手臂來殺人。胡克不斷挑釁,力求尋找除掉彼得潘。在一次彼得·潘從胡克手中救出虎蓮公主時,就在狂歡夜,胡克突然襲擊把孩子們和溫迪都抓住了,彼得潘從丁可兒那得知後,不顧自己的安危,要去救出他們,在危難之際,單刀赴會的彼得潘想到了胡克害怕鱷魚身上鬧鐘發出的聲音,於是裝扮成之,在海盜船的船艙中假扮成怪物把海盜成員一一解決,到最後還利用胡克害怕“自己的血”把胡克送到了鱷魚的口中成美餐。

看到這,我由衷地感覺到,不管面對的是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像彼得潘一樣平靜地思考、樂觀的心態,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72字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不想長大的夢,但夢依舊是夢,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你的想象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只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彼得·潘。

《小飛俠彼得·潘》不僅是一篇童話,它比童話多了一點詩的寓意,同時也揭開了我們內心深處那難忘的、美妙的童稚世界。在作者詹姆斯·巴里的筆下,彼得·潘成了唯一一個不用長大的孩子,成了一個永遠不會因為成長而煩惱的孩子。

看了這本書,書上有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每一個嬰兒第一次笑出聲的時候,那一聲笑就裂成了一千塊,這些笑到處蹦來蹦去,仙子們就是那麼來的。每一個男孩和女孩都應該相信有仙子的存在。但孩子們現在懂得太多了,他們很快就不信仙子了,每次有一個孩子說“我不信仙子”,就有一個仙子在什麼地方落下來死掉了。但彼得不一樣,他的心裡裝滿了純真,是所有人都沒有的,專屬於兒時那份珍貴的純真。

我羨慕彼得,羨慕他的無憂無慮,羨慕他的自由自在,更羨慕的,是他保持的那份純真和不用長大。人都不想長大的時候,覺得成人世界太多煩惱,太多金錢、權力、地位、名聲的紛爭,甚至是情感的紛爭。而孩子不一樣,天真、單純,心裡總是有著對童話世界的憧憬,總是想著能像書中的人物一樣,與海盜鬥智鬥勇。

但人總有長大的時候,彼得·潘只是個童話,是一位美好的、無邪的、永遠有顆童心的男孩。我們不可能和彼得·潘一樣不長大,但我們可以保持一顆童心,不對世界失去好奇,不對世界美好失去憧憬,不對世界感到無力與放棄,要有一種知足:看看藍天,享受純淨;看看綠樹,享受自然。吃東西的時候,即使是一小口,也是頗為滿足,這一小口,說不定才是最難忘的。

也許,人長大了真的會有很多煩惱,但我們要面對現實,永不言棄,想想生活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彼得·潘吧,去屬於自己的永無島裡飛一會兒,放飛自己,拋卻煩惱……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200字 篇6

讀後感 ,490字

彼得·潘是一個淘氣、勇敢、天真傲慢還會飛翔的小男孩。我們都想永遠長不大,而且會飛,只有彼得·潘做到了,因為他有“夢幻島”,有童心、有智慧、努力勇敢還喜歡尋求刺激。彼得·潘把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帶到了夢幻島,在那裡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勇敢跟毒辣陰險的海盜船長單打獨鬥最後決一死戰,經過無數個冒險,孩子們勝利了,溫迪喜歡普通人的生活,她帶走了不願意留在島上生活的孩子,而彼得·潘留在了夢幻島,因為他想永遠長不大,永遠生活在童話的世界裡。

我們要學習他的長處,要取長補短。我是一個9歲的小男孩,也有一定的勇氣,可以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和小朋友一起做伴去外地比賽,可以在滑滑的冰場上經過摸爬滾打現在已經滑的很好,但是這些和彼得·潘比還是差很遠。我們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獨自上學、第一次一個人在家裡、第一次滑冰……其實只要戰勝自己的心理,勇於邁出第一步,我們就已經勝利了。

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勇氣肯嘗試,經過努力你必然會成功。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500字 篇7

讀後感 ,1016字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小飛俠彼得·潘》,這是一本神奇、充滿想像的書。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小飛俠彼得·潘,一個住在永無鄉里永遠不會長大的男孩,擁有智慧,果斷勇敢;和溫迪,一個天真可愛、渴望冒險的小女孩,擁有愛心,溫柔體貼。

達林一家住在門牌號是14的那所宅子裡。達林太太是一個招人喜歡的太太,達林先生是一個學問高深的人。達林家有三個孩子,分別是溫迪、約翰和邁克爾,還有一隻紐芬蘭大狗——娜娜當保姆。在彼得·潘出現之前,達林家是一個單純而快樂的家庭。

一天的夜晚,本來風平浪靜的,達林夫婦去赴27號的晚會,娜娜因為惹怒了達林先生被拴在後院,達林太太打發孩子們上床睡覺,達林夫婦走後,彼得·潘帶著小仙女叮叮鈴尋找自己的影子,而來到了達林家,這時溫迪被驚醒,幫助彼得·潘找到了影子並縫好,因此他們成為了朋友,最後達林家的三個孩子與彼得·潘一起飛走了。

他們飛到了永無鄉,溫迪從此在這裡當上了遺失的孩子們的媽媽。大家住在地下的房子裡,這個家像所有的家一樣,有大廳、有一棵永無樹,永無樹在房子中央長出,支上一塊木板可以當做桌子用;還有五顏六色的小蘑菇,當做椅子;還有一個極大的壁爐,幾乎佔滿了整個屋子。

因為住的太久,三個孩子決意回家,並且要把所有的孩子帶走,然而彼得·潘卻不願意跟他們一起走。所以,孩子們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正在這時,爆發了一場殘酷的戰爭,孩子們都被海盜抓走了。彼得·潘得知了此事,便來拯救孩子們。首先,他發出讓海盜感到驚恐的聲音,孩子們便可以稍微放鬆一些,這時,孩子們發現彼得·潘來救他們了。然後,他上了海盜的船,並且藏在船艙裡,等待時機,準備營救孩子們。之後,彼得·潘和海盜們展開了激烈的戰爭,並用嫻熟的劍法擊敗了海盜首領。隨後彼得·潘找到了被海盜關押的孩子們,並且趁海盜換班時間,找到了開啟鐐銬的鑰匙。最後,彼得·潘帶領孩子們逃出了海盜的魔爪,並且護送孩子們回到了達林家。

看完這本書,彼得·潘用機智的方法救出大家的場面,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惟妙惟肖的模仿聲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劍法,讓我深深記在了心裡。我以後要向彼得·潘一樣,不管遇到什麼艱難困苦,都積極解決,做勇敢無畏的人。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72字

兩年以前媽媽曾給我讀過《小飛俠彼得·潘》這本書,但是最終因為我感覺人物太混亂不想聽而半途而廢。這個暑期參加“星閱讀”,又看到了這本書,這次我一字不落的把它看完了。也知道了在一個夜晚,一個小男孩闖進了文迪的家中,他是從窗戶飛進來的,不料卻被娜娜(一條狗)扯下了影子,第二次來的時候,雖然找到了他自己的影子,可怎麼也縫不好,就大聲哭了起來,被文迪聽見後幫他縫好了影子,男孩叫文迪和他一起去夢幻島,於是文迪叫上了約翰和邁克爾(她弟弟們)一起去,那個男孩教文迪他們三姐弟怎樣飛行,飛向了夢幻島。

他們在一起玩、一起住、一起打海盜,雖然不是一切順心,但依然很開心,最後文迪他們想家了就回去了。天長日久,他們慢慢長大了,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文迪有一個女兒叫簡,當男孩再一次出現的時候,簡和他去了夢幻島,多少年後他又帶走了簡的孩子,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這個男孩就是彼得·潘。

這本書真有趣,讀完後,我想對大家說,我們大家都是從嬰兒長到現在這麼大的,最後也是要長大成人的,至於彼得·潘不會長大的原因,那是科幻小說罷了,現實中根本不會有長不大的小孩。人長大以後,不會像小孩一樣天真、純潔,他(她)的心比小孩複雜,這也許是彼得·潘不想長大的真正原因吧。人是不可能不長大的,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生”就是出生;“老”就是長大後,漸漸衰老;“病”就是老了後,身體發生的狀況;“死”就是發生病狀或自然的死去。當然,這時候可能也有幾個小生命出生了!也許你看似那個人老了,可他(她)的心沒有老;你看似那個人很小,可他(她)的心已經老了。

不過,不用擔心老了,雖然一個生命很短暫,但是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好好學習,讓積累的東西越來越多,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可以讓生命更加陽光,更加燦爛,讓自己活的更有風彩,更有意義。

這就是我讀過《小飛俠彼得·潘》這本書的感想。

小飛俠彼得潘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07字

長大也有快樂

每個小孩心中都有一顆不想長大的心,他們嚮往著童年的自由,童年的美好,而他們心中都藏著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彼得潘。

他,是一個調皮而貪玩的孩子,生活在一個不為人知的無憂島上,每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用自己的飛翔能力,遨遊著雲端,不開心時,溫蒂總會講著童話故事,孤兒總會和彼得潘湊在一起玩耍,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可往往自由過多就是孤獨。他深知,終有一天身邊的朋友會遠離而去,而自己卻孤獨地生活在世界上,永遠做個長不大的孩子。

彼得潘擁有著平常人做不到的自由,可卻少了成長的那份快樂,這種快樂對於彼得潘來說是一種無緣分的快樂。

小時候,總是不想長大。“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有過這樣一首歌,我們一邊成長,一邊忘卻著小時候的那份童真,長大後各忙各的,少了一些朋友,多了一點煩惱,接觸到一些社會上的雜事,每天總會聽到爸媽的嘆氣聲:“好累啊,又忙活了一天,多想回到像你這樣的時候啊,無憂無慮,不會被金錢、權力,地位、名聲所困擾,是那麼單純、幸福。”

在長大的過程中,夢幻的童話故事被時間抹去了,一張張童真的臉龐消失在時間的流裡,長大意味著失去。

長大後才知道,彼得潘童年的快樂,是他抵抗和放棄了一些成長,一些責任,孤獨而快樂的彼得潘只在那個無憂島生存。小時候總是會對長大有著憧憬,好奇著世界,好奇著奇妙的社會,我們可以在長大中永遠保持童真的心態,享受著成長中的美好,克服成長中的困難,欣賞著大自然的風采,感受世界的奇妙,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承擔成長的責任,也許這些,就是長大的快樂。

還記得門前的那棵桂花樹總愛和我比誰長得高,就像彼得潘與光陰比賽,參天大樹的輪廓留下了我成長的足跡,那棵桂花在時光的流轉中留下陣陣清香,公園裡的旋轉木馬留下了聲聲歡笑,那時的我多想鎖住童年,永遠不長大,像彼得潘一樣。

直到現在,我才發現長不大其實並非沒有快樂。參天大樹的輪廓裡並沒有彼得潘的痕跡,他永遠感受不到桂花香,旋轉木馬裡也沒有他的笑聲,彼得潘的童年比我們快樂,可卻缺少了成長的滋味,成長的體驗,只能永遠活在長不大的世界裡。

彼得潘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11字

永恆的童年

利用暑假閒餘時間,我讀完了英國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巴瑞的《彼得·看》。彼得一個不願長大也不會長大的孩了,他和很多走失的孩子一起住在永無島。

一天,彼得帶回來個小女孩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島上的孩子們把溫迪當作自己的母親,因為溫迪每天給他們講故事、補襪子。一天,溫迪發現兩個弟弟已經開始遺忘他們的父母了,她很擔心,決定立刻回家,孩子們也想和他們一起離開永無島。可是他們的計劃被壞人胡克發現了並抓住了他們。凶狠的胡克還想殺害彼得,並且給他下了毒藥。幸好叮叮鈴發現了胡克的陰謀救下了彼得。最後彼得追蹤到海盜船並和胡克進行了生死決鬥,最終彼得戰勝了胡克,溫迪他們也順利回到了家。

彼得選擇回到永無島,臨走時答應溫迪每年來接他去島上打掃衛生,可是健忘的彼得總是忘記他們之間的約定。但只有溫迪一直堅守者諾言並讓自己的女兒代替她繼續履行約定。

文中的“愛”是各種各樣的,有達林太太與達林先生對溫迪和弟弟們的愛;有叮叮鈴對彼得的愛;有溫迪對孩子們的愛……達林太太和達林先生團為弄丟了孩子而很自責;叮叮鈴為了救彼得搶先喝了那碗有毒的藥……無論哪一位,都不希望對方不快樂。文中那個神祕又奇妙的永無島令我向往;叮叮鈴奮不顧身喝下毒藥救了彼得,讓我感到惋惜;彼得沒心沒肺忘記誓言使我氣惱,這一切的一切只因我喜歡讀達本書。

彼得·潘這個半仙半人的小男孩,他有著普通孩子的可愛和小毛病,他的驕傲,跋窟,不謙虛,還有一點兒健忘。他象徵著永恆的童年,是人們對童年的懷念。溫迪雖然不樂意長大但也必定會長大,作者用書中孩子的說法、做法表達現實人們對童趣的懷念和回味。表達了孩子們對於長大的不同態度,影響著廣大讀者的心態。

相信,只要你永懷童心,相信彼此,堅守承諾、心懷善良,永無島與仙子們就會一直存在,他們永遠都在你的心中。

《難過時我會記得笑》讀後感 篇11

國二作文 ,838字

我們曾妄想過征服整個世界,卻被別人的一盆水澆醒;我們曾痴想著踏上外太空,卻因身高而被拒之門外;我們曾遐想過未來的一帆風順,卻被殘酷的現實打敗。但只要我們努力過,就好。

他,是新崛起的鋼琴家,少年時便初露鋒芒,一舉斬獲頂級賽事大獎,衣錦而歸。

她,是最平凡的高中生,又是他狂熱的粉絲,經常受凍暴晒一整天只為攢錢買他的門票。

他和她,本是兩個星系的不同行星,卻因一場近距離的拍攝讓她可以在他的眼前竄裡竄去。那是清酒最快樂的時光,好像走在路上被命運的大禮包砸中了頭,做夢都能笑醒。

但他總是在忙。

忙著譜新曲,忙著練琴,忙著彩排,忙著拍廣告。忙到連她的生日都忘記了,忙到連一句“生日快樂”都未曾說過。

她卻一直記得他的生日。為了給他買一個生日禮物,她去演替身,在大雪紛飛的夜晚,穿著一身泳裝,被別人扇了一記又一記耳光。寒冷和痛苦相交,她的心裡卻因他的笑容而滿是付出了的快樂。

但當他收到禮物時,忙於事業的葉彌生卻滿不在乎,給她五十塊錢便打發她回家了。其實他可以陪她在樓下等車,亦或是開車送她回家,但為了工作,他毅然決然的拋下了她,走在自己的人生大路上。

正因如此,清酒才認識到,他們根本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她傾盡全力給他的,他根本就不稀罕;他疲憊打拼時,她又幫不上他一點點忙。

他巡演閒下來時,總是會想她在做什麼,但天生的傲嬌讓他拉不下面子去主動聯絡她。而她,因葉彌生長時間的不聯絡自己而感覺自己已經被拋棄了。他們的關係越來越淡薄。

巡演結束,他回來那天,她還是去了,站在馬路的另一端,目送著他駕車離去。她心中哀嘆:“這就是道別了吧?”他們終究還是回到各自的軌道……

天空下起鵝毛大雪,鋪滿了道路兩旁,她走在路上,看見遠處一個隱約的人影,朝她奔來。她定在原地,看著葉彌生跑來,一把把她攬入懷中。“別離開我”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晝夜更替永不停歇。年少輕狂的我們以為能夠把握屬於自己的命運,卻在下一分下一秒被它玩弄於鼓掌之中。可就算努力一場結局還是一無所得又何妨。至少我們努力過,就好。

彼得兔觀後感 篇12

觀後感 ,709字

週末的上午,我在家看課外書,正在瀏覽網頁的老爸忽然說了句:“咦!?真人動畫電影《彼得兔》上映了!”“彼得兔?是我以前看的動畫片《彼得兔》嗎?”我不敢相信地問道。當我看到網頁上那個穿著藍夾克、露著自信笑容的兔子的時候,我高興地叫到:“《彼得兔》終於出電影了,爸爸,我想去看!”爸爸搖搖手中的手機說:“你不說,我也要帶你去看的,畢竟我也很喜歡那隻‘兔子’,票已經訂好了,下午就去看!”“耶!”我興奮地跳了起來。

下午趕到影廳裡,哇!好多人,全場座無虛席,都是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的。爸爸帶我找到座位坐下,小聲地對我說:“這隻‘兔子’還不少的粉絲啊!”我環顧四周用力地點點頭。

不一會兒,電影開始了。一開始就進入緊張刺激的人兔大戰;兔子為了獲取食物,農夫老麥格為了保護自己的菜園,雙方鬥智鬥勇,當然,最終還是兔子一方贏得了食物。看了一會,我發現電影裡的時間是彼得兔的媽媽去世以後,兔子妹妹“棉球尾”已經長大,彼得兔不但要自己吃飽,還要照顧好三個妹妹,外加一個膽小的表兄弟“本。傑明”,壓力很大呀!影廳的觀眾都被電影吸引住了,看到兔子制定計劃再次去菜園把老麥格捉弄的團團轉,大家紛紛搖頭苦笑;看到兔子被抓後無力掙扎,大家又緊張地攥緊拳頭;當老麥格心臟病發,整個菜園和房屋都被動物們佔據、狂歡,大家高興之餘也不免有些惋惜;當看到小麥格繼承遺產來到菜園,被動物們驚嚇、整蠱、惡作劇,整個影廳鬨堂大笑;當看到彼得兔自己失誤按到起爆器炸燬兔窩、砸壞畫屋的時候,大家都發出深深地嘆息!

好在影片的結局是美好的、溫馨的。彼得兔最終和小麥格冰釋前嫌,小麥格與女畫家也有情人終成眷屬,前提是菜園永不上鎖!好吧,真是個聰明的兔子,你是最終的大贏家!

讀《小飛俠彼得·潘》有感 篇13

讀後感 ,586字

“事情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只要孩子們是快樂的、天真的、沒心沒肺的。”合上書,我的思緒還沉浸在《小飛俠彼得潘》的永無鄉里。

詹姆斯巴裡筆下的小彼得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神氣活現,十足一個快樂之神。他和一些孩子住在永無島上,他們需要一位媽媽的照顧,可是彼得最瞧不起成人母親,於是誘使小女孩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跟他飛到了永無鄉。溫迪做了孩子們的小母親,他們過著只有童話和睡夢裡才能見到的奇妙生活。住在地下的家,出入經過樹洞;在礁湖裡玩人魚的水泡球遊戲;和印第安人進行虛擬戰爭;搭救過他們的首領—美麗高傲的虎蓮公主。溫迪因為想念母親,央求彼得讓他們回家。途中,孩子們被凶殘的海盜頭子胡克挾持上了海盜船,彼得為救他們,勇敢的與胡克決一死戰,使胡克掉進了鱷魚的血盆大口。彼得護送孩子們回到了家。多年後,長大的溫迪做了母親,彼得又把溫迪的小女兒帶去了永無鄉。一代復一代,小母親不斷更換,彼得卻始終是個長不大的小男孩。

童年是無窮快樂的世界。在永恆母愛的陪伴下,童年是一首歡快的歌;是無所顧忌的哭;是放肆開懷的笑;是盡情自在的玩;是自由飛翔的翅膀;是唯美曼妙的童話世界……人總要長大,這是不幸的,但人類是有希望的,只要孩子們是快樂的、天真的、沒心沒肺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我們總能在《小飛俠彼得潘》這本書裡找到自己的永無鄉,找到永恆的童年。

讀《小飛俠彼得潘》有感 篇14

讀後感 ,454字

今年這個暑假,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小飛俠彼得。潘》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也喜歡裡面的主人公,助人為樂的彼得。潘。

書中講了一個叫彼得。潘的男孩,他沒有媽媽,有一天,他遇到了溫蒂,溫蒂對夢幻島充滿嚮往,於是她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一起來到了夢幻島。夢幻島中,彼得潘收留了很多無家可歸的男孩子,他們都是從嬰兒車裡跌落的,7天都沒有人來認領的小孩。於是,溫蒂成了媽媽,彼得。潘成了爸爸,他們有很多的孩子,小嘟嘟、小尖尖、小卷毛、小不點兒、麥克兒、約翰,還有雙胞胎……他們一起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直到孩子們長大,溫蒂帶著除了彼得。潘以外的所有人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家。

在故事中,彼得。潘把風箏讓給溫蒂的情節中,更我體會到了彼得。潘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在馬上要被淹沒的礁石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被風箏帶走,彼得潘毫不猶豫地把風箏讓給了溫蒂。從中我想起了我的朋友朱家陽,他常常這樣把一些文具,在同學最需要的時候,借給他們,而且還經常幫忙那些女生們修理修正帶呢。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人。

讀《小飛俠彼得潘》有感 篇15

讀後感 ,560字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一個無聲的老師,它讓我們懂得知識、精神。

《小飛俠彼得潘》主要寫了彼得。潘每天都會把他們母親講的故事傳遞給永無島的孤兒們。在永無島上有一個凶猛的霍克船長,他非常邪惡,彼得。潘勇敢地跟霍克作鬥爭,最終彼得。潘把霍克船長打敗了,這時永無島終於清靜下來了。

彼得。潘這種勇敢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去學習,無論在何方,他每天都很勇敢。他在永無島上勇敢地與霍克鬥爭,霍克用鉤手來戰鬥,而彼得。潘用智慧來戰勝霍克。

讀完《小飛俠彼得。潘》這本書後,我被彼得。潘這種勇敢的品質深深感動,此時,我會想到李時珍勇敢地去全國各地嘗草藥,寫出了著名的《本草綱木》這本草藥書;路邊的小草挺直腰桿在風雨中站立;嫦娥勇敢地與逄蒙周旋,不讓逄蒙拿到仙藥……

我覺得自己和他們有著一樣的精神。

就拿那次騎自行車來說吧,媽媽讓我陪她一起騎著自行車去水果店賣水果,我們歡快地騎在路上。在世紀苑西門口,不知道是怎麼了,自行車好像跟我有仇似的,一下子把我摔倒在花壇裡,我慢悠悠得站起來,突然感到有一絲疼痛,我往下看了看,原來我的膝蓋被花壇中的小碎石劃破了,這時我並有放聲大哭,而是忍著膝蓋上的疼痛,爬起來安慰媽媽我沒事,繼續和媽媽去騎車買水果。

《小飛俠彼得潘》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要向彼得。潘學習他那勇敢的精神。

《名叫彼得的狼》讀後感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9字

兩個男孩—明和里歐,離家出走了,和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馬科斯為了一隻與狼群失散的小狼,而因不想引人注意,所以展開了逃亡一般的旅行,最終,小狼平安回到了狼群裡,里歐和明也懂了:小狼不能長時間離開成年狼,就如同自己無論在外遊蕩多久,家永遠是自己最想念的地方。而書中的馬科斯也因為這件事解開了多年的心結,變得開朗陽光了許多。

這本書裡有很多讓人可以深深思考的道理,書中的主人公也很會思考,知道狼群不能和人生活在一起,要給動物自由和自己的空間,也知道一頭小狼沒有狼群的陪伴在它的成長過程是很危險的,就像人,如果沒有大人的陪伴,小孩一人在外也可能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危險,在這一路的旅程中,明和里歐也逐漸理解了父母並體諒了父母的決定,回到了自己的家。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去思考了戰爭對人們的影響,馬科斯:和別人一樣,普普通通的一個人,但又因為戰爭,改變了他的一生。是啊!一場戰爭或許在旁觀者眼裡是那麼微不足道,但是卻讓深陷戰爭中的人們深受其中的苦難,而身心所受的創傷也如書中的馬科斯一般一直難以癒合。

《名叫彼得的狼》是一本真正的好書,不但語句精湛,故事引人入勝,也讓讀者能深刻思考平時生活中的道理與原則,真是令人百讀不厭!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平凡·偉大——《記得微笑》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989字

她,相貌平平,雖沒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但在我心中卻是最美的。她,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裡總閃爍著光芒。她,一雙粗糙的手,卻能把字寫得工工整整。她,就是我們的老師。

當我翻開散發著油墨清香的《中國好老師》時,不禁被《記得微笑》這篇文章所吸引。它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我,讓我愛不釋手,一口氣將它讀完。這篇文章寫了作者小時候因家裡貧窮,沒錢買筆,只好用表哥寫過的鉛筆頭。有一次他發現老師的鋼筆沒收,就把鋼筆裝進自己書包,不料被老師發現了,更意料不到的是老師沒有批評他,而給了他一個善解人意的微笑。而正是這微笑,改變了作者人生的軌跡。

讀著讀著,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語文老師。記得那一次,我在考試時偷看了同桌,因而得到了一個虛擬的一百分。事後,我上課總是心不在焉。終於,老師發現了我的反常,讓我放學後去找她。我懷著一顆十五個籃子—七上八下的心,來到老師面前。在糾結中我決定向老師坦白我的過錯,準備接受老師一番暴風雨般的批評,沒料到,老師用春風般和煦的語氣對我說:“人,總會犯錯誤,關鍵是要有一顆承認錯誤的心,讓錯誤自覺地從我們身上走開。”老師的一番話如春風化雨,澆滅了我心中的忐忑,讓我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我想起了教我們三年級的好老師。我在上課時回答問題,想說“老師”,卻不知怎麼發成了“媽”的音。同學們的耳朵真是“順風耳”,頓時炸開了鍋。老師笑笑,說:“笑什麼,老師不就是你們的第二個母親嗎?”這簡短的一句話,讓我在同學面前拾回了自尊。而我的內心只是一個勁地對老師說謝謝……

生活是一個調色盤,學習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在學習上我不是那麼出類拔萃,學習總會給我帶來一些困難。當這幅鮮豔的畫卷失去了色彩,我又焦急又無奈。老師,是您!是您的執筆揮灑下了希望的光,努力挽回並讓我把畫卷變得越來越豔麗。老師,雖然只是兩個普通的字眼,卻蘊含著優秀的品質和高貴的精神。一茬又一茬春苗,在老師的呵護,關懷和引導下,成為一批又一批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是老師給青少年插上夢想的翅膀,若人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夢之隊”,那老師便是關鍵的“築夢人。”

曾經,老師把真誠,希望,無私而偉大的愛給了我。是師愛,平凡而偉大的師愛,讓我學會了做人!學會了處世!長路奉獻給遠方,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可我,又該拿什麼東西奉獻給您呢?—我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

簡單地愛,簡單得被愛——《簡·愛》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990字

《簡爱》,一本女性必讀書。

—題記

如果有人把《簡爱》理解成平民女青年嫁給鑽石王老五的“灰姑娘”式愛情故事,我認為這是非常不負責的說法,因為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簡爱出生後,雙親很快過世了,她被裡德一家收養。在經歷多年虐待後,她被裡德太太送往洛伍德學校。她在那裡結識了幾個好朋友,認識了譚波爾小姐,最後應聘成為一名家庭教師。在她工作的這個神祕而又讓她喜愛的莊園,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終於和莊園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終成眷屬。

關於簡爱這個人物,我認為夏洛蒂勃朗特塑造得非常成功,簡爱身上的優點,成為女性所需要的優秀品質。首先是簡愛特立獨行的個性。簡爱從小就表現出一種不屈服的個性,儘管裡德太太對她百般虐待,但她從不逆來順受,而是在心中總有一種不放棄的執著。或許現在我們不會過多地理解女權獨立的重要性,但在那樣一個女權嚴重缺失的時代,簡爱象徵了千千萬萬不滿於性別歧視的女性的心聲:我們不會為女性的身份而完成我們被要求的一切,我們要做有思想、有主見的女性。

其次,就是她的善良。裡德太太對簡爱的種種行為或許只會是為人垢病的,但在裡德太太生命垂危之時,她還是放下以前的仇恨原諒裡德太太,來到她的床前,甚至對裡德太太扼殺掉她坐擁一大筆財產的機會,她也在反覆安慰裡德太太。永遠記住,女孩子一定要優雅,要學會泰然待世,懷一顆平和的心對待那些愛你的人,甚至傷害過你的人。懂得寬容,方得始終。

最後,讓我們回到本書最主要的故事情節—愛情。簡爱對羅切斯特先生的愛,源於她對羅切斯特先生個人品行的喜愛,並非出於對他的金錢。她對愛情要求不像世俗女子所認為的嫁於貴族,而是找一個真心愛她且能與她共度一生的人。無論貧窮、殘疾與否,真心就能堅守。此外,通過她拒絕聖约翰的求婚中可以看出,她對愛情的堅貞。包容不僅表現在她的善良中,還成為她愛情經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包容了羅切斯特先生曾經的欺騙,包容了他的殘疾。簡爱在簡簡單單地愛,而她單純的、簡單的性格,不僅贏得了自己的愛情,也贏得了無數讀者的喜愛。

一本簡簡單單的書,一顆明明白白的心。我之所以認為這本書是女性必讀書,是因為簡爱對待生活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