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生借書說》開始相關作文20篇

從《黃生借書說》開始 篇1

國一作文 ,715字

讀書,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引出的故事數不勝數—要說著名,袁枚當然排不上號,但有一句話卻令我難以忘懷。他寫道: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在夢中還顯現著借書的情景。不過是借書,怎麼到了袁枚這裡就“其切如是”?前文還有交代:吾幼好書,家貧難致。古時候好書的豈止袁枚,出身貧寒卻胸有大志的又該有多少?難怪袁枚會發出“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的感慨—這也是有識之士的吶喊!

從這點看,今天的我們當是幸運的:我們捧著義務教科書,不遠處是書城和書店。圖書館允許你免費借書,而網際網路更是日夜開放。袁枚的不幸再也不會重演,而這一切都是“共享”帶來的便利。

何謂“共享”?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共同享有”。從街頭花花綠綠的共享單車,到網路上浩如煙海的知識、資訊。這些私人的、獨有的東西正迎來一次轉型—在“共享”的大潮下,人們不再拘泥於小眾,都把目光投向了大眾化。對共享者來說,這也許會迎來頗多挑戰;但從被共享者的視角看來,這無疑是切合大眾利益的—就好像黃生有幸而遇袁枚一般,“共享”讓每個人都有了成為“袁枚”的可能。

當然,並非人人都會成為共享者,但反過來看,雖然做不了“袁枚”,我們卻可以試著做一名“黃生”。黃生是幸運的,“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豈止是讀書,藉助“共享”,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太多太多;期望自然也遠不限於“讀書專,歸書速”。在人們的共享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學會在共享中博彩各家之長,走出自己的路,這才是“共享”的內涵。

而我們—生活在“共享時代”的我們—也唯有順應潮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就讓共享為我們的未來添磚加瓦!

新的生活從那一縷陽光開始 篇2

國一作文 ,590字

陽光是黑暗中的一絲亮光,陽光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燈,陽光代表希望,陽光代表光明……

一個朦朧的清晨,暖風靜悄悄地從窗外溜達進來。拉開窗簾,又是一個明媚的晴天。我還是像往常一樣,換好衣服,疊起被子,慢悠悠走進洗手間,洗漱完畢,出去買早餐。剛出門,就被媽媽拽了回去:“天還涼,多穿點!”她那溫柔的眼神兒,像沙漠裡的一片綠洲,那樣澄澈,那樣純潔、恬好。那一縷陽光一絲不差地照在她白淨的臉上,使我渾身上下暖暖的。

清晨的陽光中,我滿懷高興地走在小路上,心情舒暢,我踏著輕快的步伐,腳下似乎踩著風,抬頭看看湛藍的天,潔白的雲,還有明亮的暖陽,甚是養眼。我正走著,天上“嗡”的一聲,飛過一架飛機,那飛機,離地面很近,似乎就在我頭上飛過似的,我想“那坐在飛機上的人們,是要去旅行還是回家呢?”

在這晴朗又明亮的一天,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問我“嘿!今天你快樂嗎?”我當然想大聲的回答他們“我很快樂!”因為我的心中灑滿了清晨的陽光。

小鳥在樹上唱著美妙的歌,蟋蟀在草間為它們伴奏,這難道不是這世上最美的音樂嗎?花兒在隨著風兒翩翩起舞,雖說不起眼,那就不是陽光下最美的舞蹈了嗎?

陽光總是能創造出自然的神話和生命的奇蹟。新的生活,從那一縷陽光開始。

從整理書包開始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4字

新學期如約而至,本來應該是有新氣象的,但老師看到我們的書櫃內凌亂不堪,便組織大家重新整理書包,同學們個個蓄勢待發……

我們先把櫃子裡的書本拿出來擺在桌子上,天哪!環顧教室一週你會發現那叫一個糟糕:本來“一望無際”、平平整整的地方可放了書本就變得亂七八糟,簡直不忍直視,彷彿像一個垃圾場。教室裡一陣騷動,老師拍了拍桌子,示意大家安靜,只聽老師一聲令下,說:“不如我們來個整理書包比賽吧”!

比賽開始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整理好了書包,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早已有同學比我更快到達勝利的彼岸,真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啊!其他同學也不甘示弱,分分鐘就整理好了,老師讓同學們停了下來,可還有幾個小烏龜在那不緊不慢的工作,好大一會兒功夫,全場終於都“完工”了。老師看看秒錶鄭重地宣佈,這次比賽全班共用了四分二十六秒。同學們聽了很不服氣,老師提議再來一次,一定要比這次快。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迴應:“好!”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次,為了提高全班的整理效率,老師請剛才名列第一的宋筱丹和大家分享了她的竅門:整理書包時可以按照學科分類,比如語文以及有關的物品放在一起。數學有關的物品放在一起,以此類推。我不禁恍然大悟。

第二場比賽就要開始了。同學們屏氣凝神,老師宣佈開始,只聽見砰砰的書本聲一直迴響在我們教室的上空,頓時教室裡瀰漫著一種緊張的氛圍。也許是因為同學介紹了的竅門兒起了作用,所以我們所用的時間愈來愈短,最後只用了2分半。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就連平常嚴肅的老師也滿面春風。

老師說學習上總會有許多困難,人生旅途中也總會遇到很多坎坷,我們要從點點滴滴中收穫許多的道理,就讓我們從整理書包做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這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讓我終身難忘,老師的教誨我會銘記於心!

他們說“開始” 篇4

抒情作文 ,1021字

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座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那是一本有點破舊的書,紙張泛黃帶著歲月的摺痕。翻到77頁時,一段文字闖入我的視網膜,竟是那樣情不自禁地念了出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那是一個怎樣的人?可以寫下如此溫暖的詩句。遠方似乎有人在呼喚,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內心的碰撞,那是對幸福的感知和求。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捧著這本詩集細細品閱,他們是否能讀懂這個叫“海子”的人。又有多少人曾輕聲念道,“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

還會有人記得他嗎?也許早在1989年的春天,在那條破舊的鐵軌上,他已經被一輛疾馳的火車帶走。於是這個世上再也沒有一個叫“海子”的人。這是屬於他的開始。

生命如同曇花一現,短暫的美麗過後,又開始期待新的綻放。對於海子來說,死亡也許會是新的開始,是告別塵世煩惱的一種選擇。然而,生命的逝去不曾磨滅他那一聲聲呼喚。他的詩被留下,被印在千千萬萬張紙上,被散落在世界各地不同角落裡,經過無數陌生人的手,不知被多少人深情朗誦。

不知又過多少年,一本詩集被翻開。於是,我又想起那個溫暖的詩人<u>海子。他告訴我們,“明天將是新的開始,去學會做一個幸福的人。”

漆黑的夜,閃爍著微弱的燭光,一根蠟燭將要燃盡,那是怎樣的荒涼。忽然想起葉芝的那首詩,“當你老了,雙鬢斑白,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人到了晚年害怕的不是死亡,更多的是寂寞。人們常常會忘記往事,甚至是朋友和愛人。這時候全世界似乎陷入了黑暗,只剩無限孤獨包圍這自己。

詩人和作家似乎猶能感受寂寞的煎熬,死亡便成了另一種開始。

當《傾城之戀》熱播時,有人感動,也有人心痛、淚流。可是還會有人記得那個盡一生憂愁寫《傾城》的女子嗎?請許我再溫情地喊一遍她的名字,“張愛玲”。在某個孤獨的清晨,在那個異國的公寓,她被人發現時屍體已經開始腐爛,臉上卻依稀可見安逸的笑容。對於張愛玲來說,死亡也許是一種結束,向孤絕的告別,於自我的解脫。

每個人都將擁有屬於他的開始,無論是海子還是張愛玲。他們雖然選擇了死亡,可是他們的情感依附在文字上一直被延續下去,終究會遇上一些讀得懂他們內心的人。那是置於生命之外的另一種開始。最後的最後我還是不禁喃喃道,“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

我一直堅信,幸福的人會迎來屬於他的開始,再冷的冬天也總有一點要回暖的春意。

從第一顆鈕釦開始 篇5

國三作文 ,968字

人生,如同縫在上的一排鈕釦,如果系錯第一顆,那麼剩餘的就都會系錯。

曾經,我常有這樣的想法—這次不做了,留著下次做吧!然後下次,又下次,再下次,到最後一次時發現,什麼都已經晚了,自己也毫無收穫。直到現在,我真的好想問問自己,我還能有多少個下次呢?

是的,一個好的品質總是從一個好的開始逐漸發展形成的;一個好的習慣是從一個好的開端逐漸養成的;一個好的人生也會是從一個好的童年走出的。如果第一個選擇是錯誤的,那麼接下來的選擇又有的多少會是對的呢?因此,我堅信,無論什麼人或事,亦或是物,好的開始會決定接下來的一切。

人生,從自己開始。

小草能否順利長大在於它是否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花兒能否美麗綻放取決於它能否抵擋日晒風吹、嚴寒酷暑;人亦是這樣,一個好的品質取決於一個好的開端,而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決擇將決定你的一生。

如果你必須在一分鐘內穿好一件襯衫,你也許注重的就是速度,而沒有在意細節。一旦你係錯第一顆鈕釦,然後接下來就會都系錯,但是到最後發現時,已經晚了,早已沒有足夠的時間再來一次。

記得我曾種過一盆花,我把它種下去,澆水、施肥,僅僅只有這一次,然後就沒怎麼管了,做著自己的事情,即使它一天天枯萎,我也全然不知,因為我根本就沒怎麼在意。那是一盆特別美麗的花,這也是後來我聽同學說的,因為我想認真去養的時候,它,已枯萎,至此,我才發現,是自己不認真的態度讓它不能像其它花兒那樣美麗綻放。後來,只要我種一次花,都會悉心照料,澆水、施肥,但失去的已無法挽回。

也正是我從小養成的習慣,我喜歡做我自己而已,也許人生就應該是這樣的,只要一個選擇就會決定所有你將擁有的一切。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小蟲子在牆壁上艱難地爬,爬到一半,又跌了下來。這不是第一次了。然而,它卻仍然固執地往上爬。有兩個男生同時注視著這隻小蟲子,他們倆非常好玩,剛剛準備抓這隻小蟲子去玩,卻看到這樣的場景,兩人都感觸極深。後來兩人改變許多,最終成功。這是為什麼?是因為小蟲子給了你們一個好的啟發,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

亦或說一個班。如果班上有幾個非常好學生、努力的同學在一起學習,那麼不久後,這個班就會有很好的成績。正是因為這幾個同學,帶動了班上的學習氛圍,所以這個班才會取得好成績。

人生,就如同縫衣上的鈕釦,只有擁有好的開始,才能有好的結局。

黃昏,美麗的開始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5字

黃昏,它是個美麗的開始,或許它也是個美麗的終止。

生活總是那麼匆忙。地鐵裡,上班簇族每天每天早出晚歸,每天每天在地鐵裡擁擠著,匆忙著。學校裡,孩子們每天每快樂的上課、玩耍、明明那麼快樂,明明不必匆忙,可為什麼還是匆忙著,不願看看這美麗的黃昏?

每每書中,課文中,古詩中,散文中……看見有人全身投入讚美著,興情高傲的講訴著,那一個又一個美麗、夢幻的黃昏時。我總是詫異著,不知他們為什麼對黃昏讚不絕口。並同時的心中下定決心,要去親眼看看,親身體會下這讓那些作家們讚歎不以的仙境—黃昏。

可每當它到來時,我卻又匆匆的對它視而不見,它明明就在我的身邊,我卻如此匆忙的將它略過,錯過……

直到那一天,我獨自一個人,十分放鬆的悠閒的放慢著自己的節奏與腳步。靜靜的走在一坐空蕩但唯美的橋上,在暖光的照射下,輕蹦跳著下了一個臺階。

我突然間,似無意,又有意的抬了下頭,彷彿著了魔一樣,就這麼呆呆的望著,望著……

譁—一隻白色的,不知名的大鳥飛過,劃破了這帶著暖意的,昏黃天空。

回過神後的我,看了看這如綢緞一般無二的,帶著絲絲暖意的“仙境”。搖了搖頭,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我想,我已可以明白那比作家們的心情,那此願放慢節奏去觀察,探索世界的“天使們”。

黃昏,你是一個美麗的開始,也是一個美麗的終止……

親近從美好的相處開始 篇7

國一作文 ,853字

我家隔壁住著我的維吾爾族小夥伴,她今年上五年級,我們兩家住得近,可以互幫互助。

她不懂的題會問我,我不懂得題會問她的媽媽,她的媽媽是一名教師,我們兩家人都走的很近。

往往在他們一家回吐魯番後,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葡萄,哈密瓜瓜,我們也很感謝他們,就會把我們漢族的傳統食物,也分給他們一些。我們就這樣保持著很好,很親近的關係。

平常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他們家需要什麼物品,就會到我們家來借用,我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也會互相詢問。其樂融融的,就像是一家人一樣。

我喜歡這結對子的活動,也喜歡這樣加深我們對民族夥伴的熱愛。我們兩家的關係會越來越好,我們會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他們一家都非常熱情,非常的親近、和藹。我相信我們的關係會越來越好,進一步發展民族團結,我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我們的家人會越來越親近的。

我自認為這次活動非常的好,可以進一步增加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關係,真正意義的,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

一個祖國的建設不可能只靠一個人,要靠全國人民的智慧和雙手來建造,“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嗎?連三個臭皮匠的智慧都可以頂一個諸葛亮的智慧,就別說民族團結的力量有多大了?我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我們少年兒童在建設祖國和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的能力也增強了。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徵,每個人都在悄悄地為民族團結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每個人的心中都默默的放飛著一隻和平鴿,全國人民友好團結是每個個人心中最渴望的事。

只有民族之間團結一心,祖國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團結一心,祖國昨天的悲慘現象才不會發生;只要民族團結一心,祖國才會走向國際社會,走向真正的輝煌!56個民族用不一樣的語言,說著一樣的話:中華民族團結一心,互幫互助,永遠向前!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的大國家,在這個大家庭裡,56個民族團結一心,互幫互助,誰也離不開誰。

正所謂“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不同的民族雖然有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卻有著同一個信念:維護民族團結。

從劉翔退賽說開去 篇8

高一作文 ,907字

劉翔退賽,有誰不為他感到惋惜?對運動員來說,在自己的祖國舉辦奧運會拿到金牌遠勝任何比賽。這樣的機會,錯過了一次,也許有生之年都不會再遇上了。然而,現實終究不是童話,劉翔確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因此他選擇了放棄,放棄了一次也許的輝煌。

人活一世,很多時候卻也只能選擇放棄。

永不言棄是難能可貴的,可是誰有能力抵擋人事的洪流?這世上,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未知的路和未知的結果。面對茫茫前路,有多少人能時時順心,步步遂意?又有多少人能堅信自己選擇的一定能通向心中的彼岸?人的一生充滿變數,而當時光流逝,自己在眾人的眼光中亦步亦趨,在整個生命的韶華之後,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已不能成為當年的自己,面對眼前不可逾越的巔峰,那才是一種真真切切的無可奈何的慨嘆啊。

所以,如果選擇放棄,不是因為我喪失了拼搏的勇氣,面對眼前無力走過的風雨,這是一種明智的決斷。然而,我失敗了嗎?不,我只是在實踐著另一種人生。也許從此不再光輝偉大,也許從此而變得平凡普通,可是,我會活得更加踏實坦然。

那是一群生活在農村的人們早早起來趕集的背影??月光朦朧,人頭攢動,在春寒料峭中穿行。夕陽半山,又走在回家的路上。鄉鄰妯娌,有說有笑,東短西長,胡謅亂侃。他們在房前屋後種下些果樹,在大山裡闢幾畝農田種上稻穀和蔬菜,施肥除草打蟲收割,閒了就在一旁點燃一支草煙,渴了飲一瓢山泉。年復一年,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也許一輩子沒有過輝煌的機會來選擇。艱辛麼?然而艱辛而充實。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火的背後是一張張繁華遮不住的疲憊的臉。忙於生計的城市平民,有的沒有固定工作,起早貪黑找活兒幹;有的拿著微薄的薪水,勞心勞力為公司打拼。他們奔忙了一天回到家中,家人已經做好了飯,兒女親切的叫著爸爸媽媽。他們用自己的血汗養活了一家人,辛勤的供子女讀書,也許從來沒有輝煌的機會讓自己選擇。平凡的生活雖然辛勞卻溫馨坦然。

世間有誰不願意偉大?可是,世間有幾個人不平凡?很多人在平淡而單調地活著,一輩子恐怕都不會有耀眼的光環。可是那又怎樣,這世上有很多種活法,出人頭地實在不可強求那就算了吧。悲時即悲,喜時即喜,逢年過節照樣歡慶,不為碌碌盲目而悔恨,這一生也算值了。

從讀課外書說起 篇9

國一作文 ,665字

不久前,中央新聞聯播播放了一個小短片,短片中講述了一個男孩,十分喜歡閱讀課外書。早上8:00醒來就開始看書,就這樣躺在床上看到11:00,直到父母叫他起床。

他的父母感到十分的著急,怕讀課外書影響男孩的學習,於是就不準孩子看課外書了。這反映了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怕孩子讀課外書影響學習。那麼,孩子究竟該不該讀課外書?

有一些家長認為,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教科書上的內容,學好教科書上的課文就可以了。家長們生怕孩子看課外書,分散了對教科書的專注度。所以,家長們就不讓學生看課外書,而大多學生也自然的不看。

這樣的學生,即使學習再優異,也只能知道教科書上的知識,知識面狹窄,思路不開闊。

還記得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學習十分認真、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卻在一次考試中,只考了52分;究其原因是,在他小時候,父母就不讓他看課外書,只要發現他看課外書就吼他。

在他上初中考試時,有一道關於課外書的題目,使他遭到嚴重的扣分,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

活生生的事實表明,那種只認為教科書的知識才學、才看的觀點是錯誤的,這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以及孩子的學習是無益的。

其實,學生適當地讀一些課外書是有益的。一是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擴大知識面;二是可以增強課外閱讀的能力;三是,對以後學生生活中有著巨大的啟蒙作用。

希望全社會的人們,都要重視孩子讀課外書的問題,讓學生閱讀課外書,拓展知識面,開闊思路,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讀書好,讀好書,對人類的啟迪和幫助,正如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創衛從培養公德心開始 篇10

國二作文 ,990字

建立衛生城市,應該成為每個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創衛,應從培養公德心開始。擁有公德心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羅素所說:“沒有公德心,社會不復存在。沒有個人德行,個人的存在也失去價值。”羅素的話語發人深省,引發我對公德心的思考。

記得在某一天,我在路上走著的時候,看見一輛豪華的轎車在十字路口前停下,一個衣著華麗,有氣派的男子靠在搖下的車窗旁。將飲料一飲而盡後,隨手扔向了窗外。飲料砸到了離我只有幾米的地面上,飲料的色素灑在乾淨的地面上,地面汙跡斑斑。而那輛車卻揚長而去,只留下了車尾濃煙,嗆人鼻孔。我目睹這一幕,百感交集。那有氣派男子的舉動,看似小事,卻反映了他自身的修養之差。豪車與人品反差太大,怪不得這樣的人被稱為“土豪。”

公德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受教育程度,體現個人的道德涵養,體現個人的道德修養。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故鄉老家。坐在整潔舒適的車上,心裡愜意極了。車走了一段路後,有一個滿面鬍鬚的老人走了上來。他邊走邊找尋座位,向過道中央吐了一口痰,不顧其他乘客投來的目光,然後像沒事人一樣坐在座位上,又自顧自地脫下鞋子,開始摳起腳來。坐在他旁邊的一個乘客,則按住鼻子,眼睛轉向窗外,敢怒而不敢言。我目睹這畫面,噁心極了。在春夏之交。傳染病高發期,隨“車”吐痰可能會引發傳染疾病,那個老者的行為讓人鄙夷。帕斯卡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的美德絕不能從他特別的努力來測度,而是要以他每天的行為來測度的。”像這個老人的行為,就是缺乏公德的行為,沒有素質的行為。

不僅僅只有個人,有時候也會有很多人不講究衛生,沒有公德心的現象。有一次跟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在菜市場內,菜葉,肉沫在地面上隨處可見。幾個商家,甚至當著別人的面亂丟,完全不考慮衛生問題。那些被丟棄的食材被扔在地上,被踩踏著,被昆蟲啃食著,還發出惡臭,使菜市場充滿了臭味。良好的衛生環境要靠大家,需要每個有公德的人去維護。

為了建立文明的衛生城市,每個公民必須有公德心,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道路整潔,垃圾歸位,人們講衛生的,有道德的社會環境。

莎士比亞說:“造物主給你美貌,也給你美好的德行,沒有德行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有公德心的人才是美麗的,也只有擁有公德心的人建立的衛生城市,才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