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似海——讀《慈母情深》有感相關作文20篇

天空和大海——讀《城南舊事》有感 篇1

讀後感 ,958字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大海上升起來的呢?還是從藍色天空升起來的呢?”

小小的英子閉上眼睛默默地想。她把自己想象成躺在一艘擁有白色帆布的小船裡,亦或者是睡在柔軟雲層上的小小人兒。

記得,她曾對“小偷”說過,自己沒見過海,所以不知道海長什麼樣子,也分不清海和天到底有什麼區別。但那個“小偷”卻說,她總有一天會分清的。那個“小偷”語調中的悲傷、蒼涼與無奈讓她恍惚了。她不明白。在她看來,那個“小偷”是一個好人,因為他是一個好哥哥,他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供弟弟讀書。但是,在英子周圍的所有人都說那個小偷是壞蛋,是壞人。這讓英子十分的困惑和無力。

“我將來要寫一本書,我要把海跟天分清楚,我要把好人跟壞人分清楚,我要把瘋子和賊子分清楚,但是我現在卻是什麼也分不清。”

這曾一度成為英子的願望,在小英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她的世界是乾淨的。她從來不在自己的世界裡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

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誼;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至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

也許,在英子的眼中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孰是孰非。她的可愛就在於憑著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不為是非所困擾。

天空和大海,好人和壞人。天空和海洋本來是一體的,他們都是藍色的;好人和壞人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都為了一己執念而努力。其實,壞人不壞,主要在於我們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還是用本真的眼光去看待。

“小偷”之所以對英子說。總有一天她會分清海與天的區別,應該就是篤定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誰都無法保持自己的本真吧。就算是單純的小英子,也許也會在成長中迷失自己,隨波逐流,用大部分人的眼光去看問題,看世界吧。

這也是時代的結症所在,天空和大海,原本同樣美麗的東西,人們卻要因為自己的意願而要將他們一較高低,並用自己的要求來衡量它們的本質。從而尋找一個平衡點,來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而這篇文章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糾結纏綿。雖然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小孩子之所以可以無憂無慮,就是因為他們單純並且善良。或許,我們每一個人反而要向小孩子學習,學習他們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世上的一切人和事物,畢竟,是非善惡不是絕對的,用一顆悲憫、同情的心去看待,世界也許就會是另一番景象,而自己也會變得善良而真誠。

慈母情,深似海——讀《慈母情深》有感 篇2

讀後感 ,810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慈母情深》。它講述了一位平凡的母親為了整個家拼命的工作,一天她的兒子突然來找她要錢買一本書,這對母親來說是天價,原以為母親不可能給他,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母親卻爽快的答應了,並從破爛不堪的口袋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卷揉地皺皺的毛票,快速地塞在他的手中。那時所有人都驚呆了,這是母親用一天的生活費為兒子買了一本“閒書”,而令人不解的是那可是她來之不易的血汗錢呢!值得嗎?而她卻樸實地說:“我挺愛他喜歡看書的!”

忽然我的喉嚨被什麼東西卡住似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情不自禁的落了下來。我彷彿看見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站在我的面前,雖然她穿的是粗衣麻布,住的是窄小又破爛的毛草屋。可她有一顆難得的愛子之心呀!

這時我回憶起了自己的母親。她是多麼的疼我、愛我、有什麼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給我。自己卻穿得那麼樸素!可我卻做出了那麼多對不起她的事。我傷透了她的心,她總是大人不計小人過呀!一次又一次原諒我。想起過去我對媽媽的是是非非我真羞愧萬分呀!我多麼想將功補過呀!我多麼想對母親說:“媽媽,對不起!”可是……

大家都說,母愛如山,直到今天,我才真真切切的理解了這句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媽的孩子像塊寶……”聽到了嗎?我們是多麼幸福呀!因為我們有一位媽媽,我們的媽媽雖然有些嚴厲,老愛批評我們,經常拿我們跟別的孩子比,但是她是因為想讓我們努力上進,才會說出這種話。難道母親真的覺得我們不如別的孩子嗎?不,不是的。不管你是否聰明,媽媽都會很愛你,因為你是她的孩子。每個母親的教育方式都不同,有些母親可能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才會這麼極端吧。但是,請不要責怪你的母親,也不要痛恨你的母親,因為你的母親給了你生命,就這一點,你就沒有任何理由埋怨她。

我們很想對媽媽說,我愛你,我們很想對媽媽說,別那麼累,休息會兒吧!但是,不善言辭的我們,卻總是開不了口。其實,說出那三個字並沒有什麼,讓我們大聲地對媽媽說:“我愛你!”

星河彼方——讀劉慈欣《三體》有感 篇3

高一作文 ,1004字

在我讀《三體》之前,就曾多次聽聞過她的名字,在網路上,雜誌裡,甚至是在與同伴們的交談中,我是在經不起這來自四面八方的“推薦”,前一陣子,又恰好遇上了一個打折的機會,便買下來了一套。

《三體》中的每一個文字,彷彿都蘊含著神奇的魔力,把每一位有幸讀到她的人都深深地吸引住,鎖在小說中描述的那個奇幻的未來世界中。

小說講述的,是在四光年外一個叫“三體”文明為了躲避自己星球面臨著的危機,而對地球進行侵略,人類為了使自己的文明延續下去,向三體文明的侵略做出了反抗,鬥爭。

讀《三體》後,我發現之前自己對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狹隘,我對這個宇宙的想法在這個龐大的世界觀中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小說中一個強大的文明毀滅一個弱小的文明,完全不費吹灰之力,甚至與我們平日喝水吃飯一樣平常。看完後,我甚至有一種就此投身科協研究,加快人類文明發展速度的衝動,但這與我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相差甚遠,所以這個念頭很快就被我無奈地打消了。

在三體系列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第二部的男主角,羅輯,面對三體文明的監視,他不慌不亂,從一個玩世不恭的人蛻變為一位穩重的“面壁者”在絕望中發現希望,製造出一系列假象,欺騙了三體文明,也欺騙了全人類,以至於在後來救下了人類文明之後,仍被人們所恐懼,害怕,被加上了各種各樣的罪名,但他無視他人的目光,堅守著自己的職責,時刻威脅著四光年外的強大文明。

文章的敘述從科學家王淼受到神祕的“幽靈倒計時”的困擾開始,到三體世界被人類世界所知曉,再到人類開始對三體侵略的反抗,劇情層層深入,讓讀者能產生一種“自己也是小說人物之一,與人類一起發現了三體世界”的錯覺,代入感之強,著實讓人感嘆。

文章讓我有所感嘆的不只是其曲折的劇情與其天馬行空的想象,更有就是作者劉慈欣對科學的嚴謹性與落筆的精打細算。

在描述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偶爾會出現想象太過離譜,太過不切實際,但這在《三體》中並沒有明顯的體現,因為大劉(讀者們對作者劉慈欣的稱呼)在小說開篇,便設下“人類科技已經被三體科技的強大力量鎖死”的死結,使自己的小說由始至終都圍繞著人類目前已經掌握了的技術或是已經提出了的設想及理論,讓整部小說更真實,更能使讀者代入到小說的故事中,這,使我不得不佩服大劉對小說內容的嚴謹。

真心希望大家也能細細地讀一讀這本由劉慈欣先生所著,代表著中國科幻小說最高傑作的作品:《三體》,與我一同體驗這小說中龐大的宇宙觀。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的情誼——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

讀後感 ,827字

《三國演義》,再次捧起這本名著,我不再只是去看那些打鬥場面,也不只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物而熱血沸騰。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小說,這裡面有古板的歷史,但也有三結義的熱血;這裡有令人膽寒的戰爭,但也有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勇猛;這裡有千軍萬馬的浩大場面,也有諸葛亮一人的運籌帷幄。這本《三國演義》不僅是在寫歷史,更有作者的一腔熱血。那一腔熱血凝成了字裡行間英雄們的一片赤誠護主心。

護主,一片忠心,在這些人物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像關羽,他與劉備失散,身陷曹營卻心在漢。他為什麼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什麼不顧一切,不被曹操的厚待所說服?因為他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他更是一位忠誠的臣子。為了劉備,他當然會不顧一切,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使他留下了千里走單騎的佳話。再比如趙雲救阿斗,他獨自一人與曹軍抗戰,這又在歷史上寫下了一段佳話。趙雲的勇猛確實令人佩服。但他的勇猛,是為了懷中的那個孩子。阿斗,劉備的人在,他拼盡全力去保護,為什麼?因為他對劉備的忠心。他對劉備的一片赤誠,所以他會一人穿梭於萬軍之中。還有一個軍師諸葛亮,他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三顧茅廬開始,臥龍諸葛亮就竭盡所能,為劉備處理一切事務,他是劉備身後最得力的幫手。劉備死後,他仍忠心於劉備的兒子阿斗,後主劉禪,最後操勞過度而亡。他本可不必如此,他本可輕鬆一些,可他忠心耿耿,令人佩服,到死他仍為蜀國操心,這樣的諸葛亮,全是因為一片忠心。

三國裡有名的臣子,哪一個不是為主君赴湯蹈火的忠臣呢?

我們沒有戰爭,我們沒有君臣之分,我們忠心的是朋友,是信任我們的人。在現實中,我們做不到赴湯蹈火,做不到像《三國演義》中那般效忠。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只有誠信待人,誠實的對待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就是忠心了。雖然並不是君臣之間的忠誠,但意義相同,他們信任我們,我們就要竭盡所能幫助他們,這便是忠。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桃園三結義;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諸葛亮;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不僅是君臣,還是朋友。

讀《花面母靈貓》有感 篇5

讀後感 ,1036字

【篇一:讀《花面母靈貓》有感】

在這個假期裡,我讀了一本書—《花面母靈貓》,也喜歡上了裡面的故事。

《花面母靈貓》一共分為19個故事,雖然每個故事都很精彩,但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花面母靈貓》。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叫土娃的棄兒在去射擊花面母靈貓時,發現有一隻靈貓的幼崽被拋棄在旁邊。土娃想到自己也是被媽媽拋棄的孩子,於是他想幫助這個可憐的幼崽回到母靈貓的身邊,可是他試了好幾次都是被花面母靈貓拒絕了。土娃不明白為什麼,於是他仔細觀察到這隻小靈貓不僅很瘦弱,而且尾巴也很短。尾巴短對於靈貓而言可是致命的,因為靈貓的尾巴只有長長的才能捕捉到食物。看到這些土娃很是氣憤,他決心帶走小靈貓,他堅信自己一定會把它培養成一隻優秀的靈貓的。

土娃的做法讓我很贊成,也不僅為他豎起了大拇指。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外表的美醜都不能成為決定自身能力的關鍵。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判定一個人,所以那些小瞧別人的勢力眼們,你們是不是更應該看看這個故事呢?

這讓我想到了醜小鴨的故事。雖然醜小鴨,又瘦弱又醜,但最後不也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嗎?生活中有許多個醜小鴨和小靈貓,希望你們也要像它們一樣,勇敢地生活下去,向人們證實你們的實力,活出精彩的自己。

【篇二:讀《花面母靈貓》有感作文】

本書精選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創作的中短篇動物小說。

這本書講述了關於長臂猿、斑羚、靈貓、魚鷹、猴子等多種動物的傳奇故事,展現了動物世界中的善與惡、美與醜揭示了作家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動物的尊重。

其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太陽鳥與眼鏡王蛇”,因為我佩服太陽鳥的勇氣、堅強、無畏的精神。太陽鳥是熱帶雨林裡一種小巧玲瓏的鳥,從喙尖到嘴尖,不足十釐米長,叫聲清雅,羽色豔麗,赤橙黃綠青藍紫,像是用七彩陽光編織成的,這是我喜歡太陽鳥的原因。還有眼鏡王蛇,也是我最痛恨的毒血殺手。眼鏡王蛇可以說是森林裡的大魔頭,體長足足有六米,頸部有一對白色黑心的眼鏡狀斑紋,體力強大,一看見弱小的動物毫不猶豫衝上去吃掉,別說這弱小的動物,就連老虎、豹子見了它,也會退避三舍。人若被它咬了一口,不進行救治的話,一小時內必死無疑。你說他是不是毒血殺手呢?

我之所以選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很“憤怒”。因為眼鏡王蛇特別狠心,把即將出生的小鳥蛋吃掉,可是太陽鳥們沒有退縮,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與這種邪惡之人抗爭到底!

我正是因為太陽鳥勇敢無畏的精神才選擇這篇文章的,我一定要提倡—保護大家的好朋友。

在深雲中,在松濤下——讀《空谷幽蘭》有感 篇6

讀後感 ,1116字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到水窮之處,隱於深雲之中,不與人溝通交流,執著於尋找自己的“道”。他們,是當代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隱士。

《空谷幽蘭》這本書便是美國作家比爾彼特來到終南山尋找隱士的故事。書中的隱士們,在自己僅有的一方天地裡靜靜地冥想,有時,他們甚至可以幾個月不吃東西,一直靜坐,好似皎然筆下那句詩“醉臥白雲閒入夢,不知何物是吾身”,只是,他們醉的不是酒,而是醉於道,醉於迴歸自我,迴歸自然。

《老子》中有一句話:“大曰遠,遠曰逝,逝曰反。”大概意思就是世間萬物有其執行規則,他們都在迴圈反覆,包括我們的生命。懂得把握,才能知道何處是歸途。

想起陶淵明《連雨獨飲》中:“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心與形,是兩個存在,“心”是真正的自我,而“形”,是外在的名利。萬物有性,所謂“人性”,就是率真純粹,一顆不刻意、不雕琢、不做作的心,這樣,才永不泯滅。

《莊子天地》中有一個抱甕灌畦的故事。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遊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並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也許你會覺得故事裡的老人愚蠢又可笑,可是它體現了莊子那種“道法自然”的思想。

可是,正如學者智效民在《民國舊夢》中所描述:“在一個以權謀私甚囂塵上,金錢鋪路不足為奇的社會,人們紛紛放棄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是把出人頭地、高人一等當做自己的夢想,就造成了一個病態的社會。”如今,誰沒有“機心”呢?

當然,並不是要讓每個人都像終南山的隱士們那樣,放棄舒適方便的生活,決意歸隱於深山中,與鳥獸同眠,花草為友,而是要有如陳寅恪先生所說的“自由之學術,獨立之精神”。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獨立,是人人必須要做到的。但是,我們要問自己,我們足夠自由,足夠獨立嗎?自由,就不會被誘惑所綁;獨立,就不會被慾望所左右。說到底,人們都有一顆“機心”。而隱士們能夠自由、獨立,正是因為他們能守住心中的一方淨土,他們“守拙”,懂得捨棄,像弗蘭茨卡夫卡說:“我不想要什麼東西,只想從深淵伸出雙手就出自己”。

迴歸自然,迴歸自我,會使人感覺到純淨、美好。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說:“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到村舍炊煙裊裊升起,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田園、山林並不獨屬於謝靈運、陶淵明、王維、孟浩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歸隱的地方,能夠領悟到莊子所言的“法天貴真”。懂得捨棄。懂得迴歸,才能再一次出發,走得更遠。讀比爾的《空谷幽蘭》,你的心靈將會得到一次沐浴,一次昇華。

母愛——讀《媽媽的吻》有感 篇7

讀後感 ,711字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天在讀了《媽媽的吻》這篇文章後,我進一步體會它的內涵了!小草是無法回報太陽的恩澤的,正像我們無法回報母親一樣!

《媽媽的吻》這篇文章寫的是一位過度操勞得了胃病的母親為供養女兒上學的感人事蹟。女兒馬上要開學了,可是家裡卻已經拿不出一分錢出來。第二天,病尚未康復的母親冒著鵝毛大雪挨家挨戶地為女兒借錢,最後借到了學費的時候,母親已經再次病倒了……我腦海裡呈現了文中母親在雪地中蹣跚的背影,讀完全文,我已經淚水滿面了……

母愛是如此偉大!我的母親也是一位這樣偉大的母親啊!可是曾經我卻似乎把這種愛當成了一種習慣,當成了理所當然。那時候,我每天在學校與家裡來回,每天學習、吃飯、做作業,很少留意我的母親。直到有一天我和母親去乘公共汽車時,無意中我看見了母親的頭頂,原來一頭烏黑的秀髮已經顯現出白髮的痕跡,我的心在那一刻震動了,母親還那樣年輕啊,卻已經生出了白髮,這是每天的操勞導致的啊。我的母親,生我哺育我的母親,為我付出了這麼多,我卻如此冷漠的對待她,忽略了生活中無法取代的親情,這能叫做長大嗎?我一次次捫心自問。以後,每天在父母下班時,我總是替他們拿拖鞋,或者給他們泡一杯熱茶,事情雖小,但是他們還是高興的誇我長大了。我和母親的關係日漸融洽,現在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做的都是不普通的事,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因為母親為我們做好了一切,她為使我們吃得飽穿得暖,自己卻在默默忍受著辛酸,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朋友們,當我們把母親關愛的目光和熟悉的話語漸漸淡忘時,在你學習後身心疲憊的時候,駐足下來,讀讀書中的溫情故事,回想回想母親對我們的愛,你會深懷感恩的心!

讀魯智深有感 篇8

讀後感 ,583字

一天晚上,弟弟想要四大名著的書,媽媽當晚就從網上下單。兩天後,書就到了,我開啟後,包裝很好,我看了看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目錄和資料,西遊記基本知道。等弟弟回來,我先不告訴他隱藏著,弟弟看出不對勁,當他看到書時,心裡樂開了花。

中午放學,晚上趴在床上也在看,我喜歡紅樓夢,有時候,只看紅樓夢沒意思,就看看水滸傳。剛開始,只看後面,覺得前面沒意思。後來,無意中翻到第三章,看到一位身高體胖的圖,他就是魯達。為了幫助一對父女,殺了人,跑了半個月,才逃到代洲雁門縣,又被那個父女搭救。後來,外面風聲越來越緊,被介紹到寺院,出家當和尚,法號,智深,魯智深愛喝酒吃肉,因受不了寺院的規矩,多次犯規,被長老介紹到東京的寺院。

到那裡,在看菜園,菜園附近有二三十個流氓無賴,經常到菜園偷菜,這天,他們又來了,想把魯知深,推到菜坑。

魯智深熱情招呼他們,可後來,魯智深反而把他們推到菜坑裡

後來,二十三個潑皮都拜魯智深為師父。一日,魯智深竟然拔一棵楊柳樹,我覺得心裡有些不舒服,或許是因為他胖的原因,力氣也大。我問媽媽,知不知道魯智深?媽媽不知道,我又問爸爸,當我說出魯智深這個名字,爸爸很快說出,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我好驚訝,爸爸怎麼知道的?媽媽也驚訝的說,你爸怎麼知道的?

再看水滸傳時,我對魯智深好佩服,如果現在,也沒有人能把楊柳的根拔出來。假如我見了他本人話,那真的是難以想象啊!

深沉的愛——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讀後感 ,1100字

世間萬物皆有愛,男女之間的山盟海誓充滿了愛;師生之間的諄諄教導充滿了愛。讀了《傅雷家書》,更是知道父子之間一封簡單的信,也充滿了愛。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普通的家書,大多數都是聊家長裡短,加上一些普通的問候以及囑咐。《傅雷家書》不同於別的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思念之情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高尚情操,教育兒子先做人,後成“家”。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才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嚴肅深沉而博大精深;母愛如水,溫柔細膩而偉大無私。傅雷夫婦對他們的兒子不正是如此嗎?傅雷對兒子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因材施教的教育,都是出自他對兒子的愛。收起溫情脈脈,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這也完全是出自於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其實,在這個嚴厲的父親背後,也有一顆柔軟的心。在一九五四年,傅聰參加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全家人在火車站送他的時候,他那無情的外表才被掀開。他在信中這樣講到:“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蒙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搐,胃裡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可見,他的心裡是多麼想念不捨他的兒子啊!愛子心切,並在信中自責,後悔:“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種種行為都是出自對孩子的愛。

這個暑假,我獨自一人去上海更加明白了這種掩藏的父愛。臨行前,母親執意要送我去機場,父親卻不同意,大聲說“她都這麼大了,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一開始,我對父親生氣,認為他不關心我,在公交車上默默流淚。到了機場,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爸爸打來的。他斷斷續續地問:“怎麼樣?到了嗎?路上順利吧?拿身份證去領登機牌過安檢知道了嗎?上了飛機在打個電話回來,到了那邊也打個電話。”我這才明白,他不是不擔心我的安危,而是讓我真正獨立起來。這一刻,信中的情景彷彿就在我身上發生了,我也更能體會到傅雷對兒子的愛。在上海的這些天,爸爸每天都給我打電話,就像傅雷給兒子寫信一樣,儘管每次通話時間不長,通話內容不多,但我都能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父愛。

戀人的愛,轟轟烈烈;師友的愛,平凡堅固;父子的愛,樸實深沉。不要因為父親嚴厲的管教而認為他不愛你,他做任何事都是愛你的,哪怕只是給你寫一封簡單的信。

希望,讓生命產生奇蹟——讀《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 篇10

讀後感 ,482字

這篇文章講的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樹的故事。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它生活在青海高原上,也是唯一一株生活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樹。那兒寸草不生,青石嶙峋。這株柳樹很粗壯,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餘平方米的樹蔭,樹幹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葉子是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了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多少樹枝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

這株柳樹能在別的柳樹生存不了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而且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有著如此頑強的精神和偉大的生命力,不正是我們青少年成長曆程中所迫切需要的嗎?

學習也是如此。遇到困難時,我們總需要去克服,去思考,去奮發。遇到了點雨雪就退縮了,你就只能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經歷了風霜,能堅守執著,你就是這株在青海高原上存活下來的柳樹!

人生之路難免會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我們心中充滿希望,憑著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