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歲月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成長的歲月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36字

寒假就要過去了,我們即將迎來新的學期、新的挑戰了。在這短暫的的寒假裡,我閱讀了《成長的歲月》這本使我思考成長的書。

這本書是由許許多多的小故事組成的一本書,而每一個故事都能給予我們很多啟發,而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被自己淘汰》。

這個故事講的是:作者的朋友在英國倫敦大學進修工商管理專業的時候,參與過一次論文評選。朋友的論文被英國企業界的成功人士看好。英國皇家賽車公司總裁親自點名讓他參加公司的職位競選,朋友決定參加比較激烈的總裁助理一職的競選。競選分為兩部分,朋友很順利的通過了第一關,他和另一個選手勝出,第二關考的是開車,前半截朋友很順利,但到後來他們走的路塞車了,朋友為了儘快甩下對手,便掉回頭去走另外一條路,結果是那位對手耐心地等到塞車結束,而作者的朋友因為走得太遠了,當他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對手早已經到了,他被公司淘汰。總裁告訴他:“你的性格已經在駕車時流露出來了,一個人耐心等塞車通了,那麼他在工作中即使遇到危機,也能理性解決。”後來作者對朋友說他被賽車公司淘汰了,朋友卻嚴肅地說,他其實不是被賽車公司淘汰了,他被自己淘汰了。

這個故事給我的感悟是:站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我們同時進行著人生的馬拉松賽跑。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有人會放慢腳步,有人會另尋他路,也有人會執著向前,關鍵看你怎麼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是有不足的,但我們唯一要記住的是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不要被自己淘汰,要不斷的完善、充實自我,這樣才能戰勝自己。歲月是讓我們成長的,成長的歲月是精彩的。

成長的歲月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09字

忙碌、疲倦而磨練人心的初三生活似乎在將我不斷拔高,不能停下腳步,不能擠出閒暇時光,似乎就是在這樣緊張的環境裡,這股壓力將我從幼稚無知慢慢推向了成熟。

偶然讀到了《成長的歲月》一書,似乎那顆懸著而砰砰直跳的心終於靜了下來,也彷彿看到生活本該應有的樣子。

當陽光尚醒,公雞始鳴,我總是趁著其他人酣睡之際,輕輕地爬起來看書。揉著迷茫的雙眼,我自以為領先了他人一步,殊不知學習的真正要義是專注,使得最終的結果遠不如自己的期望。

為了自己的目標,我總會佯裝著努力和不知疲倦。不知是習慣了自己的不足還是學會了寬容自己,我變得對失望不以為然,甚至認為自己的長大就是能夠直面挫折。

直到某天我讀到了一句話“人的長大就是信守諾言,做事負責。”我才明白我之前的想法是很愚笨的。

深思後開始慢慢改變。

我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方式,學會了在校生活應有的樣子,懂得了如何面對生活中一個個困難。學會正確對待每一次小小的進步,我也會牢牢抓住機會,敢於突破自己。

或許在茫茫歲月裡,我仍然在尋覓這成熟是如何,成長又是如何,但我知道每一次刻骨銘心的記號,每一次深沉的感動,每一次對生活的期許,都在暗示我不斷進步。這,便是成長的歲月。

成長的歲月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48字

有人問,什麼是青春?

我說,青春,是長長的跑道,我們得以全力以赴的奔跑,釋放自己全部的能量。“宇宙茫茫,小小的地球在悠悠旋轉”,恰似青春的腳步。在青春裡,我們的腳步不會太快,前方有太多未知、太多困難等待著我們;在青春裡,我們的腳步不會太慢,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憑著初生牛犢的勇氣,不會懼怕一切。

有人說,什麼是成長?

我說,成長,是在青春中奮力前行的我們,從懵懂幼童變為青蔥少年的模樣。成長,是一種痛,特別是在最無助的時候。陽光下的我們,拉著同伴的小手一起前行,漸漸地卻發現自己已然形單影隻,是成長的煩惱,“時間流逝,我長大了。”

年幼時,只期盼快樂,永遠不曾想有一天自己會變成被依賴的那個人。當身邊的愛,隨歲月逐漸逝去,曾經的人永遠離開自己,是那麼無助迷茫,以至於不敢去面對。成長的過程是無奈的,但千萬個無言的支援,總能抵過成長間的點滴傷痛。將煩惱裝進漂流瓶,隨流而去,將煩惱寫成長信,寄去九霄雲外。

也許很久之後,我們早已越過歲月的山丘,淌過成長的河流;翻開日記,也會向他人喋喋不休地笑說曾經的煩惱。當歲月染白了你的頭髮,予你朱顏辭鏡;急於感嘆朝如青絲暮成雪的你會漸漸為曾經的蹉跎感到後悔,但請相信,只要你曾如海倫凱勒般留意萬物,如比爾般努力奮鬥,成長就會給予你最後的禮物—快樂。

青春這首詩,夾雜著淡淡的憂愁和無奈,被收藏在人生的日記裡,只等待著你日後無事時,緩緩翻看,任憑蘊含著五味的記憶在腦海中浮現,揮之不去…

《成長的滋味》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32字

這個暑假,讀了《成長的滋味》這本書,這本書中有許多感人的、富含哲理的故事。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那也是禮物的一部分》。這是一篇很短的故事。聖誕節那天,傑克—一個夏威夷小男孩送給了老師閃閃發光的一個貝殼。老師很高興又很驚訝,便問:“你是在哪裡找到它的”,傑克回答老師,他聽老人們說,二十多英里外有個叫做庫拉的海灘,哪兒有時會出現這種貝殼,但老師卻說:“你不應走那麼遠的路,但傑克迴應:走路也是禮物的一部分。

也許,有人會不解,為何男孩到如此遠的地方只為撿一個貝殼當做禮物?很簡單,路程也是禮物的一部分。禮物雖薄,卻裝滿了學生的真誠與對老師的愛。

我們的身邊,也是常伴有愛的光點………

我們成長是多彩的,我們的生活是充滿愛的,頭頂上的藍天需要我們自己繪色。我們改變在成長中得以見證,我們會因為自己的探索,自己的樂觀而活的精彩。成長,也將是值得深思的話題,我們回味著自己的過去,也憧憬著未來。

痛苦會過得去,美麗會留在心裡。微笑著面對生活,是我們的“金鑰匙”。我們在生活的點滴中,感受到成長的樂趣。我們單純的等待,不如積極的創造,使自己不斷進取。

成長,就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堅持的尋覓,走到泥濘處,挽起褲腳,走過便是,摔倒了,爬起來,整理衣衫,讓微笑掠過……。

自己的夢,是自己描繪的顏色,既然選擇就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必然艱辛,但終究是自己心中的願望,我心中蔚藍的夢也在成長中發芽、生根。

我們的微笑,因為成長中的夢的實現而久久掛在臉上。

成長的滋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04字

成長,波瀾的路

成長的路,每個人都在走,但經歷又各不相同。踏出的每一步,或深陷,或淺淺,或艱辛,或平坦,但步步都象徵著我們的改變。儘管,是很小的改變……

我的成長,在“溫室”裡,在“陽光雨露”下,變得平坦。但我想要在暴風雨中磨練自己,讓自己學會更多,明白更多。我在《成長的滋味》中,找到了它。在那裡,我明白了,許多快樂和艱辛,要自己在成長之路上慢慢體會;許多哲理,在成長之路上也會黯然悄落在你的腦海中。在那裡,我學會了獨立,懂得了珍惜,體驗了真誠,知道了許多許多讓我難忘的字眼……

愛,在我眼裡,一直都是一種很模糊、抽象的概念。她像雲,你雖然看得見,但她又不是很清晰的呈現,不過,你卻能感受到雨給我們帶來的滋潤與清涼;愛也如此,你似乎隱隱約約看到了她,但摸不著,你卻能感受到她給你帶來的溫暖與關懷。的確如此,愛,道不清,看不明,卻在我們身邊印下了點點滴滴。

在書裡,那些琳琅滿目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觸的是在那一次聖誕節。

天很冷,大雪紛飛,空氣都快要凍結了,不給人一絲喘氣的機會,狂風捲著冰雹,怒吼著,似乎要毀滅整個世界。但就在這天,一個男孩,蜷縮著身體,一步一步,艱難的去尋找那個美麗的沙灘。費盡周折後,他終於來到了那個長輩口中的美麗沙灘。那個沙灘真的很美,如同男孩的心靈一樣甜美和純潔。他用顫抖的手,精心的挑選了一個帶有金色花紋的美麗貝殼,小心翼翼的捧著,帶回學校,送給了他的老師作為聖誕節的禮物……

或許,人人都會覺得這個男孩真是傻透了,在這種天氣裡跑大老遠的,就為了撿一個貝殼?而我,卻被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男孩最後說了一句讓我感受至深的話:“走路其實也是禮物的一部分!”是啊!禮物雖然微薄,卻裝滿了學生的真誠和對老師的愛!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伴有愛的光點……

我們的成長是多彩的,是充滿愛的。痛苦會過去,美麗留在心裡。用微笑,去描繪自己的成長之路,去迎接嶄新的明天,去創造自己的夢!

兩種植物成長的啟迪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812字

《兩種植物成長的啟迪》這篇文章介紹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和在亞洲大陸屢見不鮮的毛竹。

尖毛草在最初兩年裡可算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露在土層外的部分有一寸那麼長,而它的根系長度卻可達28米,在兩年的根系生長後,雨為尖毛草迎來了一個生長的旺季,在雨後3至5天內,尖毛草可以由1寸長到1兩2高,雖不曾見過,但想必也很美輪美奐吧!但相比於我們亞洲大陸的毛竹,可就算是“小巫見大巫了”。毛竹在生命的最初五年裡默默地向地底生根,在這五年中,毛竹是不會露出地面的。在這五年中,毛竹會將它的根系往方圓幾裡的地方散去,可以延綿幾公里,當它的根都足夠發達時,在第一個雨季,它便破土而出,以一天一兩米的速度瘋長,直到竹節達到三、四十米。

如果問我更喜歡兩者中的哪一者,我更願意選擇毛竹,並不是因為它的生長速度快,而是因為它能用五年的寂寞、空虛換來了“生命的奇蹟”,再說一個經驗有足足5年的人和一個經驗只有兩年的人,相信你定也不會選擇後者吧!

我們就是如此,寧願熱衷於那些有著豐厚的學識、堅固的基礎的人,而不會傾心於憑藉關係或炒作而一夜竄紅的那種明星。“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腳下”正如愛默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毛竹不像玫瑰那樣只顧炫耀自己花朵的美麗,毛竹也不像牡丹那樣僅僅為了向人展現自己的高貴而胡亂紮根。儘管它不可能像木材那樣成為棟樑之材,但它卻知道紮好自己的根鬚,茁壯成長!

正所謂“沙灘之上建不了大廈,無根之株成不了棟樑”。毛竹不求人們幫助它更好的成長,因為那樣,只能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反而還功虧一簣罷了。

平凡的毛竹教給了我們一個深刻而又簡單的道理:“沒有穩固、堅實的基礎,哪兒來明天的美好幸福;沒有執著的信念,哪兒來成功後的喜悅;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哪兒來蓬勃向上的發展……

人才就是靠堅實、穩固的基礎、豐厚的學識才令人刮目相看,人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成長的滋味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99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爸爸,有的十分嚴厲、有的和藹可親、有的貪吃貪玩、有的不苟言笑……假期中,我讀了方衛平編著的《成長的滋味》,其中保加利亞作家拉迪奇科夫的《我的爸爸》讓我感觸良多。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認為力大無比的爸爸“簡直就是一切”。爸爸會用斧子砍下參天的大樹,並且毫不費力地把砍下的樹裝在雪橇上,然後用雙手推開被大雪凍住的雪橇滑板。整個過程,全憑爸爸一人完成。爸爸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可以擺佈周圍一切。所以,文中的“我”覺得老爸高大、強壯、有力、無所不能。但是沒想到,這麼一個令人崇拜的老爸居然腳底一滑,摔倒在雪地上。他無可奈何地爬起來,頭頂雪花,尷尬地朝“我”笑笑。頓時,“我”也感受到了那份尷尬和氣惱。倒下的,不僅是爸爸的身體,還有那在童年的生命中曾經無所保留地信仰過的力量。

我的爸爸是一位初中電腦老師,他總是吹噓自己的理科學得很棒。因為他上小學時學過奧數,打從我二年級做《舉一反三》起,不會的題目都去請教他。例如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他在家裡和我說了好幾次,我都一知半解,爸爸講到第三遍時,已經忍無可忍大吼起來:“諾諾,你真是太笨了!”為此,媽媽都差點和他吵架。直到後來我去上奧數興趣班的時候,機構老師連連誇讚爸爸指導的好,我才慢慢發現老爸其實挺厲害的。奧數的難題,老爸基本上幾分鐘就能理清思路,然後循序漸進講解給我聽。就這樣,我週末去上興趣班,回家又有老爸指導。我的奧數學習進步很大,一直得到老師的誇獎。直到五年級,奧數學習越來越難。有一次,我遇到一題行程問題,無論怎麼思考都做不出來。我對老爸說:“爸爸,快來教教我!”爸爸?N瑟地跑過來,拿起題目,自以為是地嚷嚷:“看我的吧。”他搖頭晃腦,突然又拿起紙筆,刷刷刷寫了一會,緊接著眉頭緊鎖。又過了一會,他來回踱步,嘴裡嘀嘀咕咕:“喲喲,這個題目……”我眼巴巴等著。又過了幾分鐘,我不耐煩了:“好了沒?”爸爸支支吾吾:“呃,諾諾,你先做別的題目吧。”我無奈地拿起筆,瞥見爸爸拿起了手機躲進了房間。我偷偷溜過去,從門縫裡發現,爸爸正開啟小猿搜題對著奧數題目在拍照。哈哈哈,我的老爸居然也會幹這種事!頓時,我覺得他也沒啥了不起了!

如果說,拉迪奇科夫的老爸“摔倒”那一刻,讓作者感覺到了在父愛庇廕下的完美世界就此結束。那麼,我的老爸偷偷拿起“小猿搜題”的瞬間,我的獨立自主學習之門被打開了。從此,我將不必依賴老爸,學習之路更加需要獨立自主才行!

成長的滋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20字

今年寒假,我讀了《成長的滋味》這本書。書中有許多既有趣又令人感動的故事。像小杰克走了很遠的路撿來漂亮的貝殼送給老師,表達他對老師真誠的愛;再如一隻看似狡猾的公狐狸,為了解救母狐狸與小狐狸毫不遲疑地犧牲自己;還有長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大門牙的老米,樸樸實實做人,將門牙白白送人。要說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那是《我叫單單單》。

這個故事是說一個叫“單丹丹”的女孩轉學到一所新學校,自作主張地將自己的名字改成“單單單”。新學校里居然除了語文老師和體育老師,其它老師都叫她“Dan Dan Dan”。她有心讓人讀錯她的名字,引起他人注意的小計謀在新學校大獲成功,並因此而被選為班長。用自己的名字來搞怪,這真是非常有趣的事。特別是當老師讀錯她的名字,引起全班同學一片笑聲時,我也不由得笑了起來,老師其實也不是什麼都懂的呀。

但真正吸引我的,並不是單單單同學的搞怪,而是她在放學路上幫警察抓小偷的勇敢舉動。當被警察緊緊追趕的小偷跑過她身旁時,她急中生智,將手中雪糕扔到小偷腳下,小偷滑了一個大跟斗,馬上就被警察抓住了。單單單從此名揚校內,受到表揚與宣傳。但是,故事突然有了轉折,單單單在廣播室對全校師生說,她遇上小偷時其實非常害怕,是被別人撞落了雪糕,碰巧滑倒了小偷,她不是什麼大英雄。

剛讀到這個轉折時我有些困惑,作者怎麼會寫得這樣自相矛盾呢?再細細一想,作者應該是在寫單單單同學不只是機智勇敢,還是一個誠實謙虛的女孩;她勇敢但也害怕,她機智但也是碰巧。雖然她很有個性,喜歡搞怪,但她內心並不是好出風頭的。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孩,我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孩是英雄嗎?也許有人會說是,有人會說不是吧。

最後,要說的是單單單同學的名字是“Shan dandan”。

失去的歲月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227字

時光荏苒,歲月靜好

或許是歲月本身帶著的一種滄桑感,或許是因為它的匆匆逝去,又或許是因為生活中的美好太多太多,我們總希望把它定格下來。

這個寒假,我讀了周國平的《失去的歲月》,感觸頗深。

從前的自己

那是一次我在社會福利中心的志願者活動中認識的一位老人,他平常很少說話,總是一個人呆呆地坐著,甚至可以說是反應遲鈍。在與他的一次交談中,我無意間問到他年輕時的事情,他彷彿變了個人似的,頹然呆滯的氣息消失了,整個人精神煥發,雙目炯炯有神,說到興致處還手舞足蹈地比劃。我對他的突然間的改變十分驚訝,他似乎一直活在過去的歲月裡,無法融入現在的生活。

想到自己,驀然回首,從出生到現在,五千多個晝夜,已經不知去向,對於從前的自己,我也有些模糊起來,那個每天沒有煩惱,沒有壓力的時光,那個可以躲在父母懷裡哭鬧撒嬌的自己,真的找不回了嗎?

我有些理解那個活在過去的老人了,我們對於那些不可找回,不可重來的事情,似乎總是更加執著,以前的自己固然快樂美好,然而一味懷念過去,不應該、也不可能是生活的常態,既然過去不復存在,現在的時光就應該更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消逝的時間

以前看到過一個測試,讓我們在“親情、愛情、友情、金錢、時間”中選擇一個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我和大部分人一樣選擇了時間。因為對我來說,有了時間,一切便有了可能。有隔閡的親情、愛情、友情可以重歸於好,失去的金錢也可以再打拼,但一旦失去了時間,你就真的什麼都失去了。我們沒有辦法留住時間,正如我們不能永葆青春一樣,“即使我們通宵不眠,一天還是結束了”。於是,如何利用安排時間,使“嘀噠”間消逝的每一秒都變得有意義,成了我們一生都在探求的答案。

也許這個答案永遠無解,但當生命終止時,不留下遺憾,不在失去時才知道時間的寶貴,便是給自己最好的答卷。

當年的回憶

爸爸總感嘆說小時候的汽水,小時候的冰糕,小時候的糖果的味道,現在再也找不到了。我卻不能理解,現在如此繁多種類與味道的零食,怎們會比不過那個年代幾分錢、幾毛錢一個的香甜。讀了作者的文章,我突然明白,也許爸爸找不到的不是過去的味道,而是小時候的那種單純的幸福與快樂。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舊,微信、微博上,到處都充滿七、八十年代色彩的零食、玩具、課本、節目……這些承載了過去記憶與情感的物件,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然而,過去的味道終究是找不回了,就像作者說的那樣“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當時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包括我們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我們能做的僅是抓住現在,不要再等到現在都逝去時,仍像如今一樣的失落、悵然,卻又無處追尋,徒勞悲傷。

此時、彼時,陽光微淡,歲月靜好。既然過去的歲月無法改變,那麼只有把握現在,才能改變未來。

貝茜成長的奧祕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11字

所有一切都在變化,唯有變化不變。

——題記

暑假裡,老師讓我們看一本好書,並寫一篇讀書筆記。我不禁有些焦慮,因為家裡的書我基本上都看完了,正當我暗暗發愁的時候,抬眼間,一本佈滿塵埃的《貝茜成長的奧祕》躍入眼簾。於是,我便細細品讀起來。

這本書講述的是膽小怕事、敏感脆弱的貝茜離開溺愛自己的親人,隻身一人來到帕特尼農場。在這裡,任何事情都得她去做,任何問題都得她去思考對策。從此,她愛上了動腦筋,懂得了欣賞自己,懂得了分享,懂得了快樂的含義……她變得獨立、自信、勇敢、果斷……

我覺得貝茜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改變,是因為貝茜的姨媽和姨姥姥不會過多地干預她的生活,而是教會了她生活的本領,教會了她如何獨立思考。而之前生活在姑媽家的時候,無論什麼事情,姑媽總會幫她做好。貝茜在這種溺愛般的教育方式下成長,漸漸忘卻了思考。如果一個人忘卻了思考,他就永遠都不會長大,只有親歷過一些事情,人的思想和意志才能得到鍛鍊。所以,當小莫莉掉進“狼坑”裡的時候,貝茜學會了冷靜思考,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順利把小莫莉救了上來。

輕輕合上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因為我和書中轉變前的貝茜實在是太像了。雖說不像貝茜那樣敏感脆弱,但卻一樣缺乏獨立性,遇到事情總想依賴別人,完全不會思考。在生活方面更是一塌糊塗,比如洗頭都要別人幫忙,而梳頭也是到最近才開始學習的。還有比如騎自行車,因為上學都是爸爸接送,所以我壓根不想學,如果不是暑假上培訓班,爸爸沒空接送得靠自己走,我恐怕到現在都還不會騎自行車。

其實,大多數人都和貝茜一樣,在不停地“發現”自己,改變自己,從而逐漸成熟起來。每個人都有一個蛻變的過程,永遠都不會一成不變。所以,我們應該不停地“發現”自己,不停地改變自己,最終蛻變成長為一個獨立自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