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相關作文20篇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愛作文 篇1

國三作文 ,3008字

家庭之愛就體現在親人之間的小事上。

鄰里之愛。

一個炎熱的砟天,我放學回家,卻發現沒帶鑰匙,這才慌了神,天氣這麼熱,我又沒地方可去,只要在屋外等著。碰巧這時對面的阿姨買菜回來,看我站在那兒,便主動來說:“沒有帶鑰匙嗎?進來坐坐吧!”雖然我和這個阿姨平時只講過幾句話,但阿姨的關心還是讓我感受到了愛。她給我開空調,倒水喝,還借我電話用,讓我在這個格外炎熱的夏日感到了涼爽。

鄰里之愛就體現在相互之間沒有距離,有難互相幫助上。

校園之愛。

我記得還在上五年級的時候,六年級的一個男生得了骨癌,因為家裡貧困而無法去治療。於是學校便展開了“奉獻愛心”的活動,大家有錢捐錢,有物捐物,在全校師生共同的幫助下,才使他渡過了難關。在他住院期間,電視臺還採訪了他,病床上的他說的那句讓我永遠也不能忘記“我最要感謝的,是全校老師和同學們,是因為他們奉獻出了愛,才使我有信心渡過了難關。”在學校上的這一“課”,才讓我真正感受到了“預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真諦。

校園之愛,體現在老師同學間有難同當上。

我們這個世界需要愛,我們需要付出愛,讓這個世界充滿愛。愛,將永遠是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二: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_愛】

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如鵝卵石一般經過歲月的沖刷而來,這是中國先祖世世代代轉化而來的。每一個字,都有獨到的意思;每一個字,都有精采的故事;每一個字,都有悠久的歷史。這,就是漢字。

而我心是最重的那個字是—“愛”。

書寫“愛”字,令我無限概嘆。

當我很小的時候,是爺爺帶我學習的漢字,我沒有天賦,直到現在漢字依舊寫得不好。記得第一次接觸“愛”字,也是爺爺教我寫字的時候。那時爺爺已經70多歲了,可是因為一輩子的忙碌使他看起來有80、90歲的樣子。當時並沒有什麼概念,現在想起,那被歲月與勞累折磨得像老樹皮的臉,心中就十分悲涼。當時爺爺用他粗糙的手握住我拿筆的手,嘴角輕輕咧開,我在那枯黃中還有些黑的臉龐上看到了一點鮮活的粉紅色。他慢慢地移動他握住我手的手臂,一筆一劃地揮出一個完美的“愛”字,當時只覺心歡喜,為的是我寫出的漢字。而現在我只覺滿心溫暖,為的是在那夕陽將下的光輝中那滿臉皺紋卻開心笑的老人,他是我的爺爺。

品讀“愛”字,令我覺世界五彩繽紛。

漢字“愛”可以組成很多詞,父愛、母愛、友愛、師愛……而這些詞讓我感到溫暖,舒適。使我想起了一個個鏡頭,一張張面出。當小時候,騎在父親背上的溫暖現在對我嚴厲的關愛,這就是父親的愛,不必多說什麼的愛。當一頓頓飯菜在你面前,一聲聲嘮叨在耳邊,這就是母親的愛,不必偉大卻是刻都在溫暖人心的愛。當你有麻煩挺身而出,平時形影不離,這就是友愛,感動你的愛。當犯錯後被叫到辦公室的呵斥,之後呆囑改下,這就是師愛,嚴厲的愛,如此多的愛,只令我感到世界的美好,世界的五彩繽紛。

研究“愛”字,令無知未來的路不再孤獨。

當品讀完了“愛”,令我發現了原來身邊有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愛。在長大過程中,我本以為,人生的路,黑暗、寂寞、孤獨。現在我終於懂得了,原來是愛驅趕了那黑暗、寂寞與孤獨。讓我知道了未來的路,會有你們的陪伴。

“愛”就像雪夜中的一堆火藥味,黑暗中的一盞燈,溫暖你的心靈,點明你人生未知的愛。這,就是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三: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_愛作文】

在潔白的紙上,用筆劃出了無數的字,然而,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是—“愛”。

在神農架遊玩時,看見過一塊立在激流傍的百愛碑,上面寫滿了字,都是同一個形體,“愛”。從毛澤東到宋美齡、王羨之到齊白石,他們的字型雖是相同,卻寫出了不同的情感。或是“大愛”或是“淺愛”或“獨愛”或“泛愛”。我寫不出他們那些情感,只覺“愛”字的一筆一劃,都似一泓清泉瀉入心田,奔湧在耳邊,而身邊的人,也用他們的方式,為我刻入了一塊“百愛碑”。

當午後陽光散懶時,仔細地看著“愛”字,竟發現了一些奧妙。

愛字的上半邊是“”,就是在同一屋簷下的三口之家,圍著飯桌吃飯。不禁想起在家時,飯桌上的母親總是為我夾菜,拼命地要我多吃點的情景,她那望著我吃飯的呆滯而親切熱烈的眼神,讓我內心裡湧動著她給予的愛。腦海裡,心中浮現出“愛”字,刻在了最重要的位子。

倒過看,變成了“”,彷彿讓我重回了那個寒夜。窗外的清燈飄在綠草聚成的海洋上,我回家遲了,父親到處找我,當他疲憊回家,拖著身子,在冰箱前準備拿菜給我做飯。施工地的燈斜過來,父親身影的輪廓就清晰地印在眼前,他的背並不如從前筆直,略有些彎曲,就是那“愛”字的上半部分的倒影,讓我心中無限辛酸。他給予我的愛,同樣刻在了我心中最重要的位子。

“愛”的下面是“友”,從小到大,浸潤在友愛中,我無比深刻地記住了這個字,記起了小時,並排一起的兩個書包,一起微笑時,嘴角上揚的弧度。在彼此難過時,關切的眼神,呵護的手勢,一句“我陪你一起”一直響在耳畔。朋友給予的愛,藏在了生活中,記錄到了心底,那個最重要的位子。

老師教我寫過“愛”字,她的手握著我的手,一點一撇,都是那美麗,在那個寒冷冬天綻出一朵朵紫色小花,育出了我最美的夢,她的愛,給我的手帶來溫暖,更化為明珠,飾在了我心中的“百愛碑”上。

“愛”字,蘊含了這麼多人的情感,這麼多人對於我的關心,讓我明白了關愛別人的真諦,更塑造了我的整個生命用愛書寫的生命。

“愛”,我心中最生的那個字,永遠刻在我心裡,任憑時間如何原如潮水奔湧,也永不磨滅,永遠綻放耀眼光彩!

【篇四: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_愛】

漢字,豐富多彩。在成千上萬的漢字中,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是愛。愛是千言萬語也無法體會的,愛是世間最美好的,愛是難以磨滅的。

難捨之愛

小學時第一次嘗試自己坐火車去舅舅家,還沒離開家,父親就開始叮嚀了。“錢和手機號碼千萬別丟了,記得要時不時摸一下。”“到了廣州,沒看到舅舅怎麼辦,站在原地不要瞎跑。”“別跟陌生人說話,喝他的飲料。”“到了站記得發簡訊啊。”父親一直送我到站臺,直到上了車,他還隔著玻璃滿臉焦急地吩咐我別忘了發簡訊。車緩慢地啟動了,父親不捨地跟著我的車廂走,我心中的不捨像潮水一樣湧上來。直到火車提速,他才不情願地停下腳步站在站臺上吃力地揮手,他在我的視線中慢慢縮成一個黑點。

我和父親之間是不捨的愛。

相依之愛

外公有在樓下晒太陽的習慣,外婆總要嘮叨外公一些瑣事,“天氣涼了,多穿點衣服,都說了多少次了”“這麼好的陽光,穿那麼多幹啥。”“你總是聽不進我的話,要是生病了,我可沒力氣照顧你。”“好好好,我不要你照顧,都嘮叨一輩子了,消停會吧。”外婆不樂意了瞪著眼,大有要大吵一架的架勢,外公只好閉嘴,拉著外婆一起晒太陽,金燦燦的陽光灑在他們平和的臉上暖融融的,他們忘記了之前的不快,只是相互扶著享受著這一刻。

外婆和外公之間是相依的愛。

關懷之愛

曾經只是隨意提了一下我自己的生日日期,沒想到多年後,好友仍然記住我的生日,在忙碌之際還特意寫了一張賀卡塞進門縫裡。看到賀卡時,感動之情不言而喻,心裡不知有多麼激動,賀卡上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印入腦海,這雖然只是一張賀卡,卻見讓了她對我的關懷。

我和好友之間,是關懷的愛。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匯成了一個“愛”字。受,讓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愛,讓我們的人生少了隔閡;愛,讓我們的人生難以忘懷。

我的心中最重的那個字,愛!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2

國三作文 ,873字

“正”,看上去非常簡單的字,區區五筆,卻在我心中有著沉甸甸的重量。

“正”這個字第一眼看上去就讓人感到十分霸氣,頂天立地,提到“正”字也總會使人聯想到“正直”、“正義”、“堂堂正正”、“剛正不阿”之類的詞,而每每聽到那些詞,總讓人感到有一份沉重擔子壓在心頭。的確,它就是這麼一個重要且重量級的字。

學會做人,需要“正”。小時候大人們總是告訴我行為要端正,做人要正直,我總是不明白,這到底有什麼用,到長大以後,我才漸漸明白它的重要性。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小孩子家時不是很有錢,於是就總是去搶去偷別人的東西,他的父母知道後不但沒有阻止,反而說他做得好,為家裡減輕一些負擔,這個孩子的行為便愈演愈烈,最終被送上刑場。行刑前他要求與自己母親說話,而藉機咬掉了母親的耳朵,他說,就是因為父母當時不阻止他才會變成這樣。是啊,若一個人連最基本的正直都做不到,那他還怎麼能算一個完整的人呢?

待人處理,需要“正”。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看重“正”。剛正不阿與邪惡鬥爭到底的包青天,司馬光義不容辭地救出夥伴,這些都是千古流芳的佳話。孟子亦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由此可見,在生活中做到正義是多麼重要。被喻為消費者保護神的“楊青天”由於揭露公司偷稅的醜行被開除,後來也沒有公司肯要他,但他的正真使他深受群眾愛戴,這就是“正”的功勞啊!

和諧社會,亦需“正”。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不“正”的現象,扶起倒地老反被誣衊,小女孩被車輾壓無人救助直到被二次輾過……這一樁樁觸目驚心的事件都是因為社會上已經颳起了一股不正之風,看著人們漸漸冷漠的眼神漸漸淪喪的人性,我無不悲憤的想,正義在哪裡!許多人口口聲聲說要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當一個社會連“正”都不具有的時候,叫什麼社會?還談何和諧!人們正是因為沒有一份叫作“正”的沉重的擔子壓在肩頭,才造成了這一樁樁慘劇的發生!

“正”,只有五筆,“正”,卻遠遠不止這五筆!“正”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正”是一種責任的體現,“正”,更是我們不能放下的沉重的擔子。讓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心中保留一個“正”字呢!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3

高一作文 ,759字

當遙遠的夜空中劃過一顆流星,打破了黑夜的寂靜,泰戈爾說:醒來吧,有“家”的地方便是黎明。

“家”是黑暗中的一盞航燈,引領我們找到希望;“家”是心靈的港灣,煩躁時,投進去的失望沮喪,迎出來的卻是幸福與自信;“家”是情感的棲息地,是我們終身難忘的樂園。

“家”是給予,是奉獻,是互相關愛。“家”是由房頂和房子下的一頭豬組成的。我們似乎是那頭“豬”,父母便是我們的一片天。於是,父母便累彎了腰,累駝了背。

小時候,“家”是一個天然的遊樂園,父母是頭頂的一片天,我們是安心吃喝玩樂的“豬”。

長大後,“家”是情感的棲息地,無助時,回家能得到希望;傷心時,回家能得到安慰;失望時,回家能重拾信心!

後來啊,“家”便成了一種寄託,我懂得與家人之間分享,奉獻了。那時候常想:爸爸媽媽我願作你們的蓮葉,雨點來了,讓我做你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陰蔽吧!“家”是一種分擔。

“家”中有親情,“家”中有溫暖。沒有溫暖的家是空巢;沒有親情的“家”是死穴。

秦戈爾曾說過:世界上最遙遠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在“家”中,母親的愛似春水,涓涓流淌,溫和純淨;父親的愛似高山,嚴厲巍峨也略帶深沉,“家”讓人感覺到最溫暖的字眼,會傳遞給我們任何愛的資訊,消除世間最遙遠的距離,散發人性的光輝。

綠葉戀愛時便成了花朵,花兒仰慕時便成果實。綠葉是花的“家”,“花”是果實的“家”,有“家”的地方會誕生愛—促進萬物生長的催化劑。

“家”是我心中最重的字。於是泰戈爾在召喚它,迎來了黎明,喚醒了人類!

“家”像冬日裡的一縷陽光,溫暖著流浪子的心扉;“家”像沙漠中的一股清泉,給絕望無助的人生命的綠洲;“家”是老母親頭上的絲絲白髮,牽絆著子女的行蹤;“家”是在漂泊的遊子寫下的件件家書。有家的地方總會有快樂,總會有愛!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4

高一作文 ,700字

一朵鮮花,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春天;一輪金日,趕走了黑暗漫長的黑夜;一道彩虹,激活了陰雨連綿的雨季;一個“永”字,更是點亮了我的人生。

小學時,喜歡“永”字,是因為它筆畫少卻不單調,筆峰柔美卻字裡行間不失陽剛之氣。

初中時,我的字變得漂亮了,便喜歡上了每個字,卻心中還有一個“永”字的獨特位置,畢竟心中對它的深迷已有五六年了。五六年雖然成不了歷史,但卻有著一份刻骨銘心的記憶。

高中時,開學前的三天軍訓讓我對它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新的看法,更多的喜愛。

總說相知相遇是份緣,我們與教官雖只有三天的緣,但只從他的著裝、語氣、行為上來看,就知道他身上帶著一種剛毅。

果然,在三天的訓練裡,他教我們一些簡單的動作,動作雖簡單,但一個集體做的整齊不太容易,況且,陪伴我們的,還有炎熱的熾日。

不耐煩的我終於也在一遍又一遍的訓練中感到乏味,那一聲聲的口令像馬路上汽車鳴笛的吵鬧聲卻又不雜亂。可它的卻硬生生的直逼我大腦,讓我頭昏腦漲,動作也變得隨意起來。旁邊的欄杆的影子慢騰騰而又不耐煩地旋轉,終於迎來了休息時間,卻見得一位老師走過來為教官端來一杯水,這才猛然發現教官額上、鼻尖上已佈滿汗珠,心中突然有股澀澀的感覺,又覺得教官身上有種什麼東西在啟發我。

三天軍訓後,頭腦變得冷靜,才想起教官已離我們而去,但一想到他,就想到一種吃苦耐勞、永不言棄的精神。

直到現在才明白,教官確實給了我一種東西,那東西便叫堅持不懈,卻也是“永”字的含義。

經歷的越多,就越發喜歡那個字,那個心中最重的文字,也給了我一生的啟迪。

漢字的底蘊豐富、意味無窮。“永”字結合了陰陽之美,表示著永遠、永恆、永久、也因為它,指引我在彷徨時勇往直前。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5

國一作文 ,672字

暢談古今,世人最難的,恐怕是“放”了。何為放?放,是拿下自己的尊嚴;放,是卸下了自己沉重的包袱;放,是棄去功利,讓它們隨風一起逝去。

“放”,是放下自己身為君主的尊嚴和驕傲。

勾踐,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越王。曾幾何時,他也放下過自己身為君王的尊嚴與驕傲。春秋之時,吳王一舉拿下越國,而他也被生擒。從那刻起,他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的人民,放下了尊嚴,一心一意成為卑微的看墓人,低賤的僕人。他的尊嚴被無情的踐踏之後,血肉模糊地回到了自己的國家。臥薪嚐膽,忍辱負重,長雄雄鬥志,終於,到達了大人類君王史上的至高點,無人可超越。

他放下了與生俱來的尊嚴與驕傲,成了了新一代的帝王。

“放”是放下自己沉重的包袱。

屈原,中國文學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早年出入官場,一生不懈,捍衛理想,堅持不予奸黨權貴同流合汙,最終,被小人逐出官場,結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縱觀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流放中度過的,離開官場時,他就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僅僅懷著一顆炙熱的愛國之心。最後,只因楚國滅亡,他心中的愛國情懷,無處宣洩,於是,放下了生命,為愛國沉落河底。

屈原放下了所有沉重的包袱,坦坦蕩蕩地過完了一生,名留青史,萬古不朽。

“放”是棄去功名利益。

蘇軾的一生,可謂一波三折,少時初露鋒芒,中年功成名就,壯時大亂臨頭,晚年再創輝煌,黯淡離世。在官場,他早就棄去了功名利益,只留下了一份樂觀,一份豁達。

蘇軾棄去了功名利益,只留下了一份樂觀,永留人世。

他們,放下了許多人放不下的尊嚴,功名、包袱。放下,反而使他們更加釋然。

放下你應該放下的,你才會更加幸福,不會再有煩惱。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6

國一作文 ,676字

據說,有一種鳥,被古人用來守護王陵,這種鳥,日夜飛行,從不疲勞。這種鳥,來回巡邏,發現有入侵者,便不顧一切地衝向敵人,之後自身爆炸。試圖與那入侵者同歸於盡……

這種鳥,不顧自身,毅然與入侵者同歸於盡,以守護王陵。這一切,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忠”,它是我心中最重的一個字。

細細品味“忠”,我的腦海裡驀地閃過一些人……

東漢未年,三國相爭,亂世之中,群雄並起。

諸葛亮,曾居在南陽草廬之中,在水境先生和徐庶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被他的誠意打動,決心輔佐劉備。“火燒博望坡”為劉備抵抗了致命的曹兵。談笑間,上萬曹兵灰飛煙天。他為劉備打下蜀國的江山,功不可沒。

劉備逝世了,阿斗繼位,面對不成器的阿斗,他沒有放棄,而是盡心盡力地輔佐。歷經五伐曹魏,最後于軍中病逝。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有的都是對蜀漢的一片忠心。

關羽,他千里走單騎,為了尋找大哥劉備,不為榮華富貴束縛,不辭辛苦。路上遇張遼,張對他說出“三錯”用以說動他,希望他加入曹營。關羽遂訂“三約”,同意暫住曹府,曹操聞訊,赤腳迎接,隨後用“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車一錠金,下車一錠銀”的高等待遇招待他,對此,他只是淡然一笑。曹操廣納人才,用美女財寶利誘他,又贈予他漢壽亭侯的官位,他均拒之門外,心急火燎想回歸大部隊的他暫住幾天後便又踏上征程。金銀財寶如數置於屋內,漢壽印放於亭前。接著,他不畏阻撓,過五關斬六將,最後與大哥劉備團聚。

我從關羽身上看到的,是對劃備的赤膽忠心。

他們,絕無二心,忠於本心,忠於情義,他們的堅貞忠厚,永遠閃耀在歷史的上空。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7

國一作文 ,895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他神祕而又新奇,每個字都有無比深厚的意蘊。每個漢字它都有自己的特點,可以讓你領悟真諦,受益終身……對於我來說,“親”,就是我心中最沉、一輩子都銘記於心的那個字。

"親"的上面是一個“立”字,就像一位高大、頂天立地的父親,保護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下面的“丁”,好像是一個柔弱的母親;而她懷裡的兩個孩子,就是那兩點,那猶如生活在溫室的孩子。翻開記憶的圖冊,最亮眼、最溫暖的就是我小時候的那一段回憶……

小時候,我體弱多病,日常不注意就會生病。有一次去磨山玩,山水花草間的粉塵、花粉使我突發過敏性鼻炎,引起了高燒。去醫院的路上,爸爸抱著我,媽媽提著東西,火燒眉毛般往醫院趕。毒辣的陽光鋪天蓋地地襲來,晒得人面板生疼,但父母全然不顧,任憑汗水在臉上肆意流淌。醫生開了些藥方,打了吊針,我們回家時已是傍晚。開了家門,爸爸媽媽腳一蹬,鞋隨意雜亂的丟在一邊,愛乾淨的媽媽也全然不顧。媽媽的頭髮還是昨天挽的,聳拉在脖子後,散亂得不行。爸爸的腳都打出了水泡,疼的呲牙裂嘴。依然堅持著為我四處奔波。一天的奔波勞累,雖然父母已心力交疲,但他們依然守在我床邊,為我扇風、量體溫。我從小怕苦,媽媽衝好藥後拿了一把奶片,小心翼翼地端上來,輕聲說:"乖,喝藥了,好得快呢!喝完用奶片壓一壓,不苦,不苦。"我喝藥時,媽媽的目光滿是憐惜,彷彿藥在我口苦在她心。一喝完,我眉頭擰成一團,媽媽迅速把杯子一放,掰出一片奶片塞入我嘴裡,用手順順我的胸口。喝完藥我便迷糊的睡下了,隱約感覺到媽媽顫抖著撫摸著我的頭,輕輕的抽泣著。父母大半夜沒睡,眯了一會兒,又起來給我煮粥。我看見爸爸揉著又黑又腫的眼睛,拖著沉重的步伐為我送粥,頓時淚湧了出來……

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卻最廉價的情誼,它不要報答,它只是一心一意的付出;“親”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字,它一看就有一種親切感,它是一種歸屬,一種關愛,一種一生都報答不完的情……

“親”,是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最重的字。她純潔美好,像一塊清亮無瑕的玉石,是全世界親人間永不泯滅的美好感情……我的心中被一個強而有力的筆觸刻下一個字—親。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8

國一作文 ,1026字

世界上有很多種文字,但沒有哪一種文字,能有漢字這樣的風韻和姿態,讓人浮想聯翩,無法自拔。而在這樣千姿百態的漢字中,在我心中最重的則是她—書。

是啊,是啊!書,書!她秀美挺拔,看似是一個細長柔美的字,卻隱隱透出一股無法壓倒的氣韻。“書”其實最先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動詞,本意是“書寫”。慢慢地,書成了記載人的思想、人的歷史,成為了人的精神與血脈的傳承,成為了文化的載體。

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該有多厲害,燒了多少書啊!可是他下令燒燬的《詩經》、《尚書》,後來基本恢復了原貌。當年明令不燒的書,反而沒有一卷流傳後世。由此可見,中國的文字精神是活著的,是有生命力的,是怎麼燒也燒不斷的。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都在寫書、讀書,通過這些書識字識理記載歷史、傳承文化。燒書,燒不斷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脈,也無法把中國人的精神燒燬。

我從小也與書為伴,與書為友。在我牙牙學語之時,媽媽每天晚上便會捧著一本《唐詩三百首》或一本《安徒生童話》哄我入睡,小小的我便也對“書”這個奇妙的東西有著強烈的好感。等我長大了一些,學會了拼音,我便開始自己拿著那一本本色彩斑斕的童話書閱讀起來。那這些書好似一顆顆甜蜜的糖果吸引著我,使我欲罷不能。

隨著年齡增長,我感興趣的書也在不斷變化,媽媽從網上給我買的書,常常是幾天就被我啃光了,她常常感嘆買書的速度跟不上我看的速度。我痴迷於書,週六週日時,我在書店可以抱著一本書一看就半天不挪地方,達到“忘我”的境界。有時爸爸媽媽帶我逛商場,就把我“放”在商場裡開的書店。等他們買完東西回書店找我,我還坐在地上看書,不捨得跟他們回家。

現在,我已步入初中的學習,也開始涉獵一些名家散文。它們就像一杯杯濃烈而香醇的咖啡,入口是苦澀的,回味是甘甜的,沁入我的心田,值得我細細品味。

明代思想家李卓吾曾經說過:“世界何窄,方冊何寬!”讀書能夠帶我們快速地去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書裡的世界不僅是空間的,還是時間的,就彷彿兩根不相交的平行線。我們可以通過書這座橋樑,從這一端跳向那一端,從這一條跳向那一條。有多少次,我捧著《海底兩萬裡》在深海中遨遊;有多少次,我捧著《哈利波特》在魔法界中與黑暗交戰;有多少次,我捧著《解憂雜貨店》在重重謎團下感悟真情。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我們需要書,人類需要書。是書,讓我認識了豐富的現實世界;是書,讓我張開了想象的翅膀。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潛移默化中,書也成了我心中最重的字。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作文 篇9

國二作文 ,1168字

亮一盞明燈,捧一盞清茶,翻閱人生大書,品鑑過去時光。輕晃間,杯中流水溢位點滴,落至泛黃紙上,杯中茶葉翻滾,由動至靜,那漸趨平緩的杯中,印出——-“靜”。

古香古色的漢字浮於心間,青草不爭,便是“靜”,靜字多情,易寫又不易做。可記當年父母取名時,低聲的一句希冀,“望你文靜成長”;可記心中躁動,你自語一言,“靜”。那個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組成的漢字,就是生命的圓滿。

兒時蹣跚學步,心中倦煩,父母一句:“靜下心,你一定可以。”鼓勵自己成就未來。兒時認為“靜”只是一種褒獎,是可以做成事者所備之物。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閱歷漸豐,在一次次書寫“靜”中,卻覺著“靜”是一種高深而脫世的品質。心靜著可遺世獨立,羽化成仙,可不思人間情恨,不理人世紛雜,將一片冰心浸白雪,感受“靜”之冰涼怡人。晉代陶淵明穿布衣,一聲高語“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心遠地自偏”道出“靜”之深沉。蘇東坡被貶黃州,亦能於赤壁下高歌放舟,只因他從不變的“靜”中悟出“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大境界。“靜”是始,是成熟的開始,它教會我不擾於紛繁雜世。

待我善於品書,“靜”的含義,卻又增些許。?天龍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寺一個默默無聞,甚至無名的掃地僧;助魏公子竊符救趙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門的一個守關者;智慧象徵的諸葛亮,出茅廬前大抵也只是躬耕於南陽的農夫…或許,我想,“靜”彼有“不顯山,不露水”之大意。在莫須有之物上不爭,卻也不會讓出自己珍視之物,這便是“靜”的真理。“靜”是末,是看透的尾曲,它教會我權衡輕重,表現與收斂。

放下手中僅剩清茶,淡笑溢上臉來,我看到過去的快樂,我嚐到生活的甜蜜,黑絲垂入眼眸,輕風淡淡的俯過大地,我聽到了萬物的“靜”,那是我心中的“靜”,是紙中蒼勁有力,沉重而不失美感的“靜”。

“靜”字多情,願我在有生之年與你相伴,讀你之中的褒獎,讀你的神祕深沉,讀你的“不顯山,不露水”。領悟你千年沉澱的深意,感受你道理之重。

“靜”——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 篇10

國三作文 ,626字

忠乃世人立足之本,忠者,必可成就一生;反之,則遺臭萬年。——題記

古往今來,歷史那浩渺的畫卷中,不少將軍文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有的名垂千古,萬年之後仍由人瞻仰;有的遺臭萬年,留下千古罵名。這恰好詮釋了我心中最重的一個字,一個淺顯卻難以達之的字——“忠”。

書寫忠,讓我體會到忠貞之情。

“忠”由“中”和“心”組成,這正意味著,不管何時何地,都心中永存,忠貞不二之意。因而“忠”意味著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就像生長在腦海中的植株,面板上的烙印,靈魂上的胎記。

因為忠,一個普通的艦長鄧遠超,被後人所敬仰;因為忠,一員大將岳飛被萬世稱讚;因為忠,一個在楚國政壇失意的人,成為無數人心中的信仰;因為忠,一個個本無光的生命卻因為堅守心中的信仰,鑄造了一個個忠誠的人物形象。

見證忠,讓我明白忠的真諦。

諸葛亮在劉備臨終前,收到了託孤的重任和劉備的一句話:劉禪無能,彼可取而代之,一統天下,吾便大可慰。但他仍堅守心中信念,只幹自己宰相的本分,他批閱所有的國事,校對所有公文,甚至還為了勸諫劉禪而寫下千古名篇《出師表》。

“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後已”這三個詞來形容他的忠誠真是再好不過。

忠貞之士的精神,成為了我生活中的啟明星,也讓忠,成為我心中最重的那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