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吉他情結相關作文20篇

我的吉他情結 篇1

國一作文 ,595字

吉他,青春的六絃琴,精緻的琴身上綴著幾根細長的琴絃,悅耳清脆的聲音如風一般圍繞在耳邊,如泉水一般流瀉在心中,在我腦海中久久飄搖……

小學開始學吉他,本來是因為放假之後很空,我媽便把我扔到“星海琴行”去學吉他。我一開始怎麼都不願去,老媽一句話“你不是喜歡王俊凱嗎?人家吉他彈那麼好,你學好了,不就有共同語言了嗎?”

我立馬就答應了,去挑選了一把精緻的木吉他,開始認真學。

老師是個和藹的老師,耐心地教我們,原來吉他有這麼多講究,什麼一品二品三品,一弦二絃三絃,我懵了!

幾節課後,老師教我們彈曲兒,因為前幾節課只是有撥片跟著音樂彈,我興奮不已。“把撥片放掉”老師嚴肅地說。我只好放下了。“彈曲兒必須左手按弦,右手撥絃,會有些疼,但要堅持!”我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卻怎麼也發不出清脆的聲音,突然左手一疼,原來老師用力按了按我的左手,果然聲音就出來了。

一節課下來,我學會了一首曲兒《差三歲》,當這首曲兒斷斷續續彈完時,我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漸漸我就喜歡上吉他了。每當放學歸來,晚飯之後,我便坐在門口,吹著風彈著吉他,好不愜意。

我更加勤奮地練習,那段時間吉他似乎成了我的影,去哪都帶著。

但上了初中,學習緊張了,沒什麼時間碰琴,本來沒覺得怎樣,但總覺得少了什麼,直到看見角落積了灰的吉他,心底又被填滿了。撥了撥絃,彈了起來,手生了不少,心卻滿滿的。

從此,即使再忙,也要擠出時間彈彈我的吉他。

我的讀書情結 篇2

國三作文 ,757字

中國結,把幸福與平安系在了一起;而讀書這個“結”,卻把我緊緊地吸附在了文學的殿堂上,讓人難以割捨。

我從小就彷彿與書有不解之緣。記得孩提時,一到晚上,我總愛瞪大了眼,不肯去睡覺,哪怕是媽媽拿著糖果連哄帶騙,也沒有作用。而一旦媽媽拿起了那本燙著金黃色外殼的故事書,我便會乖乖地爬上小床,安靜地等待著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每當聽到媽媽跟我講起那時候的我,是如何地喜愛書時,心頭便會湧上一陣喜悅。

我稍大了些時,便迷上了那帶有有趣圖畫的小人書。從那時起,在屋外那棵高大的柳樹下,便時常有一個小孩兒斜倚著樹幹,捧著小人書,看那上面的圖畫。依稀記得,那些書上的人物畫得真是漂亮極了:有穿過雲層的孫悟空,有斜臥病床的林黛玉,還有長了一臉鬍子,模樣嚇人的張飛。可惜那棵柳樹弄髒了我的小褲褂,每次都被奶奶生氣地拖回家。

從小人書上,我多多少少認識了幾個字。但真正開始認字,是從七歲時媽媽給我買的《紅樓夢》開始的。在一個個有著五彩陽光的午後,我喜歡拿個小板凳,倚著屋門,託著腮,去琢磨那些難以弄懂的生字;而對於認識了的字,就高興得一遍一遍地看。至今我依然記得那時微風吹過我的面頰,撩起我的頭髮,那種內心深處的愜意與自然。然而,由於我只沉浸於讀書的喜悅中,卻忘卻了要善待那些書,以致於把他們都弄得面目全非……

在兒時的記憶裡,彷彿那種對書的真切的渴望之情,是揮之不去的,它是那麼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裡。

現在,我依然摯愛著書。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新生的小蜜蜂,在書的芳香裡盡情地成長,忘我地汲取營養,吸取精華。媽媽那可口的飯菜哺育了我的軀體;而書籍,卻一點一滴地養育了我的靈魂。是書籍,在我最黑暗最無助時熱情地接納了我,使我不致於孤獨;是書籍,在我最困惑最迷茫時幫助了我,使我不致於迷失方向;是書籍,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為我照亮了遠方。

我的藏族情結 篇3

高二作文 ,805字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這首歌,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作為附中學子的我,每次聽唱,心中都會有一種慶幸而自豪的感覺。

新時代,新氣象,新體驗。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各民族之間的關係比以前相處融洽了,譬如就拿我身邊來說吧,我是西藏民族學院附屬高中的一名學生。在這裡,我認識了許多藏族的朋友,他們是那麼的純潔、天真、可愛、活波、友善……這些和我以前對藏族瞭解的完全不一樣。以前,我聽別人說,藏族人很凶狠、野蠻、無知……我想對那些未真實接觸過藏族的人說你們瞭解藏族嗎?我想答案應是否定的,因為實踐出真知。

現如今,我每天都和我的藏族朋友一起玩,打籃球,跳鍋莊,唱藏歌,陪他們練毛筆字等等,而這一切足以說明我們不似親兄弟,但遠遠勝似親兄弟。

我的心中已經有了一種濃濃的藏族情結。

初到附中,在我軍訓的時候,看到藏族朋友很黑很黑。我對藏族的佛教很是感興趣,於是我問了我旁邊的藏族朋友關於藏傳佛教的歷史淵源。他先沒給我講,而是告訴他的名字,“我叫扎西。扎西,在藏語裡是吉祥的意思。”自然,我也做了自我介紹。聽後他就對我說了句:“扎西德勒!”同時我也向他說了句“扎西德勒!”接著他就很高興地用流利的漢語跟我講關於藏傳佛教發展的歷史,關於它的起源以及到後來佛教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等等。

那天下午,我們交談的很愉快,除了笑還是笑,這樣的笑是那樣的純潔的,可對我來說,它就像此時藍天上的白雲那樣,稀少,罕見。可它是多麼的悅目,提神!

近年來,黨中央十分重視西藏建設,穿過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是最好的見證,而青藏鐵路的修建,讓漢藏純潔友誼更加深切而堅固。

我想借此徵文比賽,以表達我對五十六個兄弟姐妹的熱愛,對藏族同胞的熱愛,對對藏族同胞有誤解的不滿和申辯。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心中再次響起這一熟悉的旋律,再次湧起一股強烈而持久的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我的火車情結 篇4

國一作文 ,1061字

“嗚—”每當我來到鐵路邊,聽著火車那響亮的汽笛聲,望著兩條伸向遠方的鐵軌,心中總是充滿著激動和莫名的感慨。

我既不出生於鐵路家庭,也不住在鐵路邊。我的爸爸是一位教師,媽媽是一名公務員,我的家和大多數人的家庭一樣,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家。但是,我對火車及鐵道上的一切,都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從小,爸爸每個週末都會帶我去坪田的鐵路邊,我們一會兒捉捉草叢裡的蚱蜢,一會兒數數呼嘯而過的火車有多少節,這都讓我感到很開心。也許,我和火車這個龐然大物的感情,就是這樣一天天地累積起來的吧。

小時候,我只是知道這些龐然大物統稱為“火車”,並不知道它們還有許多型別,用途也各不相同。長大一點後,我開始瞭解一些鐵路方面的知識了,才發現火車原來有這麼多種,還知道了火車的專業名稱為“機車”,種類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等。而這些型別的機車裡又有許多的型號,看得我眼花繚亂,也激發了我研究它們的興趣。

雖然我瞭解了很多機車知識,也知道它們長什麼樣,是做什麼用的,但我並不滿足於此。每次週末寫完作業,只要還有時間,我就會讓爸爸帶我去鐵路邊轉轉,拍拍車、看看車,在那站上幾個小時都不會感到厭煩。每當有我不認識的機車經過時,我都會拍下來,回家後仔細地查閱資料,直到了解透徹為止。

時間如流水般過去,我漸漸長大了,上了初中。隨著功課和作業的增多、增難,再加上不能影響學習,我週末外出看車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但對火車的喜愛卻有增無減。我利用課餘時間,繼續瞭解一些複雜的鐵路知識,如機車構造、電路分佈等。在家裡,大人們都覺得我很幼稚,這麼大了還喜歡看火車;在學校,同學們也覺得我很不可思議,有些同學覺得我很無聊。對於這些,我只能默默地承受,因為他們都不能理解我心中對火車的那份特殊情結。

火車文化是一段悠遠而漫長的旅程,在季節裡穿梭,在情感中交錯。人生就像一列長長的火車,我們都是列車上的旅客。列車開往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上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車窗外的風景被不斷地往後拉扯,腳底是轟隆作響的車輪。處在嘈雜的動態中,卻是靜而細膩的心思。

我不僅僅是單純地喜歡火車,而是想追求一種精神,一種火車特有的精神。那是一種勇往直前、風雨無阻、默默奉獻的精神。“人生正如一趟列車,做人當如火車馳騁,令行禁止、腳踏實地、行勝於言,風塵僕僕而步履匆匆,向著夢想前進!”這就是火車精神,也是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

如今,我又行走在鐵道邊,看著夕陽下一眼望不到頭的鐵軌,心中充滿了感慨。我的火車情結將永遠伴隨著我,一直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我的戀母情結 篇5

高一作文 ,957字

母親,對於這個話題,我應該有很多很多的話說,我要感謝母親的太多太多,我要報答母親的也太多太多,可提起筆卻不知從何說起,淚水已浸溼了眼眶。

對於母親,我的內疚太多太多。母親的心胸是博岸的,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幼時的叛逆與任性使我經常對母親發脾氣,耍小性子,同她頂嘴,無知的做些惡作劇來捉弄她。對於她的嘮叨,我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母親的忍耐似乎總是永無止境的。她從來不會對我不管不問,也不會因此生我的氣,她仍是耐心地,溫柔地體貼我,關心我。天冷了,她仍會“嘮叨”個沒完,要我加衣服;放假了,她仍會喋喋不休地讓我寫作業。可我卻一次又一次地讓她心痛,不是心不在焉,就是不耐煩地來上一句:“真煩人!”母親聽了,默默地說道:“孩子長大了,嫌我煩了。”然後轉身悄悄地離去,看著母親遠去的背影,那時的我,竟會暗自慶幸。

想想小時候的無知與不懂事,真覺得自己好笑,無視母親的愛,無視母親的感受。我真痛恨自己,竟會那樣不懂事,竟會那樣讓母親傷心,讓母親難過。

現在,我長大了,會為以前的無知而懊悔,自責。我對母親的感情也越來越深了,對母親的愛也越來越濃了。每次放月假回家,母親總會不自覺地添幾道菜,母親總喜歡拉著我的手,摟著我或抱著我,陪我聊在學校所發生的事。而我,喜歡依偎在母親身邊,感受她懷抱的溫暖;喜歡與母親十指相扣地坐在一起,傾聽她細聲地叮嚀;喜歡和母親頭挨著頭,閉著眼睛摩擦心靈的火花;喜歡聽母親輕輕地唱;喜歡看母親淺淺的笑。

想著母親對我的無微不至,想到我難過時,母親關切的目光,生病時,母親焦急的眼神,想到母親眼角的皺紋與頭上的白髮,我的心顫了。一路走來,母親傾注了多少汗水與心血。母親的笑,母親的好,母親的愛,關於母親的一切一切,我都要一點一滴地把它們收集起來,編織成最美好的記憶,存放在內心深處最溫暖的地方。母親的笑就是女兒最大的幸福。此時,我真想抱著母親,搖啊搖,直到地老天荒。

母親是水,我是魚,我永遠離不開母親永愛匯成的港灣;母親是天,我是鳥,我永遠飛不出母親用愛織成的藍天。

時間的年輪一圈一圈的在長,我已經長大了,也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與血濃於水的親情的偉大。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渡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我已長大,與母親相伴的日子越來越少,而那些歡樂和笑靨卻在記憶中慢慢積累,歷久彌新。

我的書信情結 篇6

高三作文 ,741字

在這個靠鍵盤就能輕鬆完成一切通訊功能的時代,我仍願寫一封信,將我的思緒,寄往遠方。不為別的,只為心中那不願失落的書信情結。

曾記否,數行家信抵千金!在通訊不暢的古代,一封書信因得之不易而彌足珍貴。詩人杜甫就曾發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感慨。那時,“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的勸慰,亦體現了時人對書信的珍視。彼時,一封書信往往要花上數十天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抵達,而當人們收到遠方親友傳來的書信之時,可以想象他們的欣喜與愉悅。

憶往昔,將來書信手拈著!在思想發生著激烈碰撞的民國時期,冰心、林徽因、張愛玲、蘇青、魯迅、梁實秋、林語堂、錢玄同等人便在書與信中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是民國文人才情的體現,看似刻薄無情,卻讓中國進入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年代。

看今朝,鬆島鶴歸書信絕!在這個簡訊、微信風靡一時的時代,朋友之間的溝通簡化成了諸如“晚上見”“明白”這樣的短短几個組詞;與父母的溝通,簡化成了諸如“知道了”“別煩了”這樣的冷冰冰的漢字。電子書信正“居高臨下”地傲立在紙質書信面前,宣誓著它的霸權。更令人痛惜的是,2015年高考語文作文中,很多學生連最起碼的書信格式都不會了,有的人甚至連書信都沒有寫過……

此書未到心先到。書信越是遭受“冷落”,我的書信情結就越發強烈。精美的郵票、古樸的信封、豐富的文字,都一一成為我鍾愛書信的緣由。即使在家裡,我有時也會在父母的桌上留下一封我手寫的信,表達我內心的情感:或提個小小的願望,或給個重重的祝福,甚或偶爾只是純粹地傲嬌一下。

蒙田說過,人生需要走走,停停,看看,想想。手寫一封書信雖說費時費力,然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盅沙漏,讓我不必去感受這個時代的如秒針般快速前行的節奏。願燭火墨香相映處,每一份書信情結都能得到守護。

我的吉他老師 篇7

國小一年級作文 ,357字

今年暑假,我熱愛上了吉他。剛去學吉他報名的時候,在教室裡看見一個人,胖胖的,眼睛上架著一副金邊眼鏡,不太起眼,我以為他是誰的爸爸。後來知道他是王老師,我們都叫他“老王”。現在一想起來,他的模樣竟是那樣清晰。

每次去上課,老王和何老師就站在門口用微笑迎接我們。老王總是用嚴厲的方法來教學,他不像其他老師一樣,淨說些長篇大論,而是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教我們彈唱。下課時,老王和我們開心地玩耍。

老王為了教好我們,熬夜打吉他譜,近視眼睛700多度,從沒說過一聲苦。第二天我們去學吉他的時候,只看見整齊的椅子,擺放有序的吉他,正是老王這樣勤勞,才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他寧可自己少休息一會兒,也要讓學生學好。

不管哪個學生有困難,老王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我上次沒帶水,他就毫不猶豫請我喝了一瓶水。

老王真好。

我的桂花情結 篇8

國一作文 ,877字

輕曳樹杈,淋一身桂花;吸吮自然,嗅萬縷暗香。—題記

兒時家門前有一棵桂花樹。秋天,在樹下賞花;冬天,在樹下堆雪;春天,在樹下游戲;夏天,在樹下乘涼。這,彷彿是我童年魂牽夢縈的影子。

那年秋天,桂花開放,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桂花。原以為桂花會如牡丹一般富麗堂皇,可一眼望去,卻只能看見些許星黃,大多的花朵都羞羞地掩到綠葉後面去了。花朵兒似乎並不愛與陽光互相挑逗,倒是喜歡躲在暗處與樹葉祕語。那嫩黃的花朵兒在陽光裡時隱時現,羞答答地,似乎在訴說自己的內心,一簇簇花緊挨著,彼此謙讓著,好不寧靜優雅!

樹葉後到底是什麼,會讓桂花們如此心醉神迷?我好奇地撥開密密麻麻的樹葉,一束陽光溜了進去。從未見過如此旺盛的桂花!千萬朵在陽光下閃著嫩黃的花,嫩紅的光,正嬌羞地對著我。我陶醉其中,不禁也傻傻地跟著一起笑了,我想摘下一簇,可是不忍。這便是我與桂花的相識。

從此,這一樹桂花便從未離開過我的生活。它們總是默默清香著我的心,讓心永遠不褪去當年的顏色與光澤。

在桂花樹下,我也曾獲得過友誼。那是鄰居家的一個小男孩,就是在桂花樹下,我與他相識。我們在桂花樹下說笑過,也哭喊過,可這些,早已被快樂沖淡。我們曾站在桂花樹下,傻傻地搖過它,淋了一身的桂花雨,彷彿已融入了這花雨中,與它並肩自在了。我們的笑,花兒的笑,隨著時光,沿天際漸漸遠去。

好想這一樹桂花,想擁抱它,想再次爬上它,眺望我長遠的人生路。

如今,花和人都已不在了,院子裡改種了樟樹,幽綠幽綠的,不開花,說是更清幽,更有韻味一些。可我卻不以為然!每到秋天,院子都是死氣沉沉。我遺憾地想:這裡再也看不見桂花了!不由得生出一種孤獨:沒有人再對我痴痴地笑,我也不會再有那麼痴痴的笑容,心兒還殘留著一縷餘香。院子裡,仍有一枚樹樁是你的,你的根在這兒,你的靈魂也在這兒,你終有一天仍是要回來的。每一圈年輪,都是你我的一個故事,一段經歷,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它一定會一直旋轉著,旋轉著……我會等你,靠在樹樁上,溫暖你的靈魂。

牆角竄出一株綠苗,哦,我親愛的桂花樹,是你回來了嗎?你明天會長大嗎?你仍是老樣子,對嗎?

我的攝影情結 篇9

國一作文 ,979字

能夠記錄下,在某一瞬間的美麗,當那稍縱即逝的美好畫面被我定格在相片中,心中油然而生一種幸福,真好!—題記

兒時,我對攝影情有獨鍾,一架小小的傻瓜機,便能讓我搗鼓好久,拍拍這個,照照那個,百玩不厭。每次和爸爸媽媽出去散步、旅遊,我都要帶上相機,拍人,拍花,拍海。當時,最喜歡聽到快門的“咔嚓咔嚓”聲,自動聚焦時的“滴滴”聲。一顆“攝影種子”深深埋入我的心中。

又是春暖花開時,我再次踏上了前往沈院的路。梨花、杏花、桃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瞧,萬綠叢中一點白,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

我一時拍性大發,拿起手機,把花和蜂一同框入了鏡頭,給它們來了一個集體特寫;哦,那裡有隻蝴蝶停在辣椒花上,似思,似眠,似休息,我再次悄悄跑去,記錄下這稍縱即逝的美好。回到家,媽媽看到我拍的那些照片,讚歎不已,驚奇於我的獨特取景,讚賞於我抓拍的細節,一時心血來潮,發上微信,獲得點贊無數。從那時起,攝影這顆種子便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上了初中,活動不比小學少,一次報社團,我果斷選擇了攝影,在那裡學攝影,賞佳作。看著一張又一張的超清照片,我心裡癢癢的。回到家,連求帶保證終於說服媽媽同意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一架單反。這單反一進家門,還沒放穩,便被我對著說明書,琢磨了好久。什麼“自動擋”、“高速連拍”、“光圈大小”、“自動曝光”……要不是媽媽喊我做作業,我保證能研究一個下午。

千盼萬盼,終於盼到了能用單反的時候了。校運動會時,我扛著寶貝單反,拍下了運動員一個又一個奮鬥瞬間,一張又一張啦啦隊加油助威的身影。這次籃球比賽,我再次帶上單反,將鏡頭對準了奔跑、跳躍、奮鬥的球員,調焦、聚焦、快門,一個個激動人心的進球時刻,被永久儲存在我的相機中。

為了擠出時間去拍照,在雙休日,我總把作業早早地高效完成,迫不及待地抓起單反,跑入自然,拍下春暖花開,拍下豔陽高照,拍下楓葉似火,拍下臘梅初綻……不知不覺中,攝影成了我忙碌生活中的一種調劑,成了我緊張學習中的放鬆形式。我相信,“攝影苗兒”終會成為參天大樹。

有人說攝影是孤獨的。但當你跋山涉水,去記錄那一縷美好時;當你安靜等待,拍下那一抹朝霞時。沉浸在朝陽中,拍攝青春最美、最動人的畫面時,攝影,便不再孤獨。

攝影,給我靈感和詩意,讓我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張力和色彩。行者無疆,攝影不息,我的攝影情結不停!

我的戀鄉情結 篇10

國二作文 ,1008字

好久好久沒回老家了,多少次你悄然入夢,多少次我對你魂牽夢縈,又有多少次情動至淚目……

嗚嗚……隨著一陣陣輪船的汽笛聲,船緩緩地靠岸了,我迫不及待地隨著人流踏上回家的路。家鄉的變化很大,碼頭附近的一景一物對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是啊,畢竟我離開老家很多年了。

昔日的小山已經被劈開,嶄新的馬路彎曲著一直延伸至遠方,我放棄了乘車,只想沿著這似曾相識的馬路尋找我的家。哦,到了,我曾經那樣熟悉的家依舊在那山坡上,石頭牆巋然不動,小時的我,對這石頭牆總是覺得很驚奇,沒有一絲水泥和石灰,淨是些大小不一的石塊,竟能壘得如此錯落有致。

推開生鏽的鐵門,我拾級而上,院子依舊很寬敞,在綠綠的樹蔭下灑下跳躍的光芒。那口缸,泛著亮光的缸面出現在我的視線中,缸不高,剛及我的大腿處,通體黑褐色,暗沉而不單調,缸口如一個大大的圓,上面還如記憶中的那樣蓋著木板……我用手輕輕摩挲著缸口,童年的往事湧上心頭。

小時候的我很調皮,看到水就像看到了親孃,會玩得忘乎所以。那口缸一直放在院子裡,那是外婆盛水的容器,每當下雨,每當去半山腰取水,就會把清冽的水倒在水缸裡,那些水在缸裡跳躍,盪漾,在陽光下閃爍點點金光。

年幼的我常常被吸引住,於是就和弟弟在院子裡圍著缸玩鬧,拿來水瓢,趴在缸沿,伸長手臂,滿滿地舀起一瓢清清的水來,就和弟弟嬉戲玩耍,我潑出水花,弟弟灑出水滴,院子裡都是我們的笑聲,我們還在水泥地上畫畫,用水作畫,水泥地滋滋地響,彷彿在位我們鼓掌,八十多歲的阿太笑盈盈地站在一旁,看著我們鬧,聽著我們笑。

突然,只聽“咣噹”一聲響,鉛皮做的水瓢掉入缸底了,我一下子衝過去,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彎下腰,拼命想要把水瓢撈上來,整個人都狠命地了趴上去,還沒等我出聲,我就掉入缸底和水瓢作伴了,嚇得弟弟邊哭邊大聲喊救命救命……

童年的記憶就這樣一幕一幕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我倚在院子的欄杆旁,環視著院子裡的一切,在淚眼婆娑中,彷彿看到了兒時的自己,繫著小肚兜,愜意地躺在竹躺椅上,數著滿天繁星,阿太在一旁悠閒地搖著蒲扇教我學說家鄉話……

一切恍若就在眼前,但往事不再。雖然我在老家蝦峙生活的時間並不長,雖然年邁而和藹的阿太已經不在了,但是對親人濃濃的愛,對家深深的依戀,對家鄉依依的情愫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的心中,蝦峙就是我的家,永遠是。

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童年那些在老家生活的美好而跌跌撞撞的回憶,將永遠珍藏在我的內心,慢慢沉澱、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