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蘇軾相關作文20篇

我眼中的蘇軾 篇1

國三作文 ,707字

蘇軾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其實他就是豪傑。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書生,如今立於皇帝身旁。曾經稚嫩的臉上刻滿時間的歷練,只有那凌厲的眼神不曾改變,只是那躍於紙上的豪氣化為一手的力量,為天下蒼生造福,成為他唯一的信念。他鏗鏘有力的奏摺,直言不諱的進諫,妙語連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為之一振。蘇軾,迎來皇帝的寵愛,百姓的愛戴,仕途的輝煌,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豪傑。他胸懷抱負,心似江濤澎湃,欲大有作為。於是,那時的他便成為“弄潮兒”,光環圍繞。

蘇軾說:“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再亮的光環也被“烏臺詩案”吞噬,他被一貶再貶,經不起這般折騰,也經不起落差的打擊,蘇軾怕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當出言不遜遇上巧言令色,當蘇軾遇到小人,蘇軾被拋棄了,如離群的鴻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脅。驚恐不安,心如死水,蕩不起一點漣漪,於是,鬱悶中的蘇軾折射給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蘇軾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蘇軾僅是仕途順暢,那麼,隨著朝代顛覆,他僅成為歷史政客。如果蘇軾被貶後就一直鬱悶,那世間只多了一隻蜉蝣。可是,蘇軾卻以其豁達成就了永遠的楷模。這時的蘇軾應該想通了一個問題:快樂之道,不在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在於喜歡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於是,便有了澤被後世的蘇堤,有了被人津津樂道的東坡肉,蘇軾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自勉,將三州江土改姓蘇。那穿芒鞋,執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將文學史開闢了新天地,搖身一變成為經典,實乃“文學之大幸”!這時的蘇軾,輕裝上陣,心如一泓清泉,倒映著那樸素的清新,平凡的偉大。

蘇軾一生,心境三變,人生三轉。

我眼中的蘇軾 篇2

高二作文 ,804字

花敗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無的香,塵土飛揚間,輕輕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卻也終不過是詞中一夢罷了。我帶著怎樣的心情,輕輕地踏過……

故事的一開始,他不過是十來歲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門世家,父親和兄弟都在文學上有頗深的造詣,而他本人,在後來的日子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抹壯麗的色彩,經久不衰。

蘇軾在年幼時,便表現出超高的文學天賦,他詩、詞、書、畫皆工,且將儒、釋、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養融到自己的修養當中,這讓他成為了一個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鑄造了蘇軾在文學上豪放派代表詞人的地位。

但蘇軾的一生,卻並不如此,甚至可以說是跌宕起伏。這也便能從他在紅塵中留下的足跡看出來了。蘇軾一生有過三個最為特別的女人,從他的生命走過。

第一個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結髮夫妻,兩人可謂是性情相投,彼時的蘇軾,在官場上初露鋒芒,而王弗則是那“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精明能幹,可以給予蘇軾建議性的指導。這時的蘇軾可謂是春風得意啊。但好景不長,王弗27歲時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蘇軾11年的光景,卻在他心頭留下最難磨滅的印記。這讓十年後的蘇軾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千古絕唱。

而這時,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個她已然變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閏之。王閏之並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幹,但她卻最能明白蘇軾需要的是什麼,她伴他從得意到落魄,又從落魄重新回到頂點。但依舊好景不長,王閏之沒來得及坐享繁華,便甩手歸西,但這次,她沒有隻留他一人,她幫她納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喚朝雲。

王朝雲可以說是最懂蘇軾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窮困潦倒,依舊不離不棄。蘇軾這樣評價過王朝雲:“不合時宜,唯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雲大概是最愛他的人,最後,朝雲卻先蘇軾而去了。

蘇軾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卻依舊“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蘇軾一人。我沉浸在這詩詞中,一遍遍地緬懷他……

我眼中的蘇軾 篇3

寫人作文 ,908字

從古至今,放眼望去,論我最喜愛的文人墨客,非蘇軾無人能及。

論才氣,蘇軾在北宋算得上一流,與蘇軾第一次正式見面,當屬小學時品讀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好似通向北宋的旋轉門,門輕輕一推,才情兼備,月下閒敘的蘇軾好似水波中的幻想浮現在我面前。再一推門,好似重回三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景象又再現眼前,那時的周瑜何其雄姿英發!……慢慢的,我從蘇軾的《念奴嬌》中醒來,由此可見,蘇軾善文,更善感,當時,蘇軾有豪情壯志,也不泛有兒女情長,《江城子》中蘇軾灑淚揮毫,寫下痛思志妻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再看“小軒窗,正梳妝。”竟是描寫亡妻梳妝之舉,孑身一人的痛楚與哀愁,只怕都容在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中了。這時那你還能想象出是他寫出了“亂石穿空,驚濤拍浪,捲起千堆雪”這樣蕩氣迴腸的詩句嗎?

但仔細一想,我所傾慕的,不僅是他獨有的才氣,更是他的性格與人格。

蘇軾在晚年多次被貶,經常舉家遷往更偏遠的地方。蘇軾一心報國,滿腔熱血,卻不幸陷入了黨爭。王安石變法蘇軾並不支援,於是上書宋神宗,一心等待一紙詔書禁止不利於人民的改革措施,卻不想,詔書是下達了,自己又被罷黜,於是只好攜家眷至杭州任職。他本一心盡職盡責,卻不想又被黨爭,御史牽連,因為他對許多小人敢於諷刺,於是被有些與他有嫌隙的小人歪曲事實,這便是“烏臺詩案”。

他被押解示眾,貶至海南島,卻依舊樂觀豁達,春風明月,他一生橫跨多半個中國,足跡早已不止萬里,但他依舊沒有放棄,無論離京城有多遠,他一片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渝。他盡著自己的職責。卻也尋幽訪勝,賞遍山川景色。他為了能讓一家老小吃飽,自己開了片土地,在東坡,為了能吃上肉,他又買了許多當時在宋朝不為人所稀罕的豬肉,又研製出了“東坡肉”。這也是令我欣賞的人生態度,他既沒有似陶淵明明月隱山林,也沒有似屈原自沉江底,這些做法是令我欽佩的,但蘇軾卻不然,他一生生活在逆境卻全然不放予心上,他隨遇而安,卻也關心朝政,他悠閒自得,卻也不低聲下氣,甘做幽人。

蘇軾,有著“明月鬆間照”的安然自若,也有不攀高枝“誰見幽人獨往事”的氣節,這便是蘇軾!我心中的蘇軾!

我眼中的蘇軾 篇4

高一作文 ,645字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離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滿身狼狽,只有他腳踏芒鞋,處變不驚,靜靜地站在那裡。

他,就是蘇軾。這個名字,我從小學聽到高中,他的事蹟也耳熟能詳,似乎在他身上有著某些特殊的地方,幾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語文老師對他的偏愛,使得我懷著疑問之心也踏入了蘇軾這張迷魂網,成了他忠實粉絲。

眾所周知,蘇軾極富才華。自科考歐陽修文章認錯為曾鞏所做,換為第二後,開榜後歐陽修說:“今天大家都讀我的文章,十年後我的文章就無人讀,都去讀蘇軾的了。”便可看出其才華之高。而此後蘇軾的人生也彷彿開了掛,仕途順利。

詩書畫琴棋無不精通,優秀的人總會招人嫉妒,很快一樁烏臺詩案將他打入谷底,接著貶謫黃州,又是他詩作創作巔峰的開始,《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生還酹江月。”徹底奠定蘇軾並立於唐宋八大家的地位。

都說蘇軾豁達,但他初到黃州時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時的自我調節。

我最喜愛《定風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狽,怨聲載道,只有蘇軾,他徐徐而行,一蓑煙雨任平生。尤其喜愛老師對“順其自然”的解釋,那就是—竭盡全力後的不強求。他盡力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情,也無晴。

我眼中的蘇軾 篇5

寫人作文 ,800字

“蘇軾是一個多情的人嗎?”,當你問四年級三班的同學時,你會聽到幾乎所有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是!他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你看,他自己都說應笑我多愁善感,早生華髮!但當我合上《一蓑雨任平生》後,感悟最深的是他的樂觀豪放,而不是他的多愁善感。

我們就先說說這首讓大家誤解他多愁善感的詞吧。這首詞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雖然它的這一句有“多情”二字,但是接下來的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獨酹江月。”又讓我讀到了它的灑脫。

我們再說說“烏臺詩案”吧!蘇軾因此被捕入獄後被貶黃州後好不容易獲釋,他便又活蹦亂跳,吟詩一首:

卻對酒杯渾是夢,

試拈詩筆已如神。

此災何必深追咎,

竊祿從來豈有因。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軾在大難過後不會多愁善感到不能自拔,他是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痛,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最後大家別忘了,蘇軾可是豪放派的創始人哦!咱們看看蘇軾的第一首豪放詞吧!《江城子·密州出獵》第一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那是多麼地“狂”啊!再看《定風波》中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又是多麼地膽大啊!與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柳永的“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相比,這些多情的婉約派在蘇軾的狂妄面前簡直被秒殺。

所以,我確定以及肯定地告訴你,蘇軾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多情”人兒。

我眼中的蘇軾 篇6

國一作文 ,625字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在這蒼茫中,一位高大的人物向我走來,他就是北宋詩人蘇軾。

從“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中,我看到了殘紅褪盡,春意闌珊的暮春景色,看到那不為人知的惋惜。從“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中瞭解到他那顆悽慘的心。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他有一顆開朗的心。哪怕是一貶再貶,心中依然豁達樂觀。在蘇軾困頓時,和妻子的相激相慰是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而妻子的離世,讓他墜入低谷,寫下了慷慨悲涼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句句情意纏綿,淒涼哀婉,字字感人肺腑,如見血淚,自然而又深刻。

他豪邁驕狂,卻又不流於俗豔,“簌簌無風花自墜,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更見送別情誼。“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心中只有故鄉。多層面的蘇軾展現在我眼前,灑脫,平淡,豪邁,婉約,這些不同的形象都在我心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蘇軾的詩畫面巨集大,氣勢恢巨集,韻調鏗鏘,感情奔放。典故的運用如同口出,直抒胸臆,細細品味,有浩瀚之感,淺顯易懂。

奔放,與李白同舟,卻比李白多了一些婉約;灑脫,與杜甫共濟,卻又不少細膩,這就是蘇軾所做的獨到之處。我眼中的蘇軾,形如洪波,氣若山河,詩意未老。他就像一棵明星,永遠在我心中!

我眼中的蘇軾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1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蘇軾的一句名詩。他的才華一直令我欽佩不已。他的詩詞、他的書法、他那豪放的文筆,都令我十分喜愛。

蘇軾是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眉州眉山人,出生於寒門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薰陶,母親程氏也曾“親授以書”,是一位豪放派的詩人。

還記得那一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謂膾炙人口哇!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將那威風凜凜的將軍英姿表現的淋漓盡致,那份颯爽英姿,似乎馬上就會浮現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蘇軾,不由得湧出一股敬佩之情。

蘇軾不僅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文學家,書法家。他的性格幽默風趣,樂觀向上,不被逆境所困,與蘇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蹟更是廣為流傳,有一次,蘇軾閒來無事去金山寺拜訪佛印,但他不在,一個小和尚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這個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讚歎小和尚的聰明機智。

蘇軾還是個書法家,他的書法結字扁平,橫輕豎重,筆畫舒展,輕重錯落,用筆有輕重,字型有大小,給人視覺上極其強大的衝擊力,實際上也表達了當時書寫過程中的一種強烈的情緒。令人感到蘇軾獨特的性格特點。

蘇軾還為後世留下了許許多多書法作品:《新歲展慶帖》《潁州西湖聽琴》《司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學作品:《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後雨》等,他的詩文令我們受益匪淺。

我眼中的蘇軾 篇8

高一作文 ,1499字

我與他初相識於“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再相遇於“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少不更事的年代,只覺蘇軾筆下的春天很美,有桃花笑,鴨子鬧,萎蒿滿地,河豚欲上。再相遇時,才知道原來他的一生坎坷飄搖,嚐盡了人生的苦與悲。如此坎坷的他,為何能寫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般熱愛生活、積極樂觀、豁達奮進的詩歌?

帶著心中的疑惑,我踏上了解疑之路,心中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年少時的他,才動京城,踏入官場後卻因堅持己見,反對革新變法而被那些宵小斷章取義,隨後,他便踏上了這條被貶的“不歸路”,被貶杭州時,他寫下了“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比好湖山”,貶官到黃州時,他吟唱出“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來到惠州時,他由心而發“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言語中既流露出對閩南地區的喜愛,又透露出幾分對權貴們的不屑。

被貶路上,“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溼葦”的貧苦落魄幾乎一路跟隨著他,他也因此無奈似的發出“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感慨,甚至發出“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的抱怨,最後連最苦的“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亡妻之痛也成了路上試圖颳倒他的苦痛之風。但,他似乎天生是個樂天派,怎麼會這麼容易被命運的大手蹂躪成粉末呢?

百般挫折中,他被命運打磨成了一顆鑽石,“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豪情並沒有被消磨殆盡,反而多了幾分“何妨吟嘯且徐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豁達和“雪沫乳花浮午盞,蔘茸高筍試春盤”的悠閒,少了幾分“臥聞海棠花,泥汙胭脂雪”的悲怨。

蘇軾的善可稱得上“大善大德”。當年他被貶到黃州,見聞了民間的溺嬰惡習,心中滿是不忍。自己位卑言輕,沒錢沒物,但沒關係,這對他來說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於是,一番冥思之後,他即刻上書太守,諫書中便是完整的一套治理惡習的建議。幸虧那太守慧眼,將這套建議落在了實處,且擲地有聲。但他的心卻還有一根細如蠶絲的繩子吊著,為了讓這顆心安然著地,他四處走訪,竟發現自己的建議治標不治本。許多家庭溺嬰並不為其他,只是單純的養不起而已。現在下令禁止溺嬰,許多家庭只好將嬰兒丟到荒野中,任其自生自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辦一個收養院。自決定以來,便四處奔波募捐,並將自己的一大半俸祿都用在了籌辦孤兒院上。此類善舉數不勝數,曾有一個不孝之子,將老母親的房子賣給了主人,他知曉情況後,便分文不取地把房子還給了他們一家;徐州爆發洪水時,他為了讓百姓心安,不顧個人安危,毅然站在防洪第一線;在惠州任職期間,嶂病四處橫行,他查閱無數醫書,終於研製出治病救人之藥,還將自己的土地悉數用來種植藥材治病。

官場的失意,情感的生死兩茫茫,並未將這個“可憐”之人打敗,反而成就了偉大而輝煌的他。縱使挫敗不斷,也沒成為他悲觀消極的理由,頓時,心生敬畏之意。

如今,面對短暫失敗的自己,似乎已經知道該何去何從,重拾信心,重燃希望,堅定地踏上追夢之路。

我眼中的蘇軾 篇9

國二作文 ,749字

在900年以前,一位幾經顛簸的大文學家。思想家。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死在了一條返京的客船上,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這一年,他64歲。他就是—蘇軾!

那年他和弟弟還有老父親一同赴京趕考。本因拿得“狀元”而歸,卻被主考官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改成第二。從此,顛沛流離的一生拉開了序幕。這一年他21歲!

從我們現在看來,蘇軾在政治上無疑是失敗的,他幼稚的像一個兒童。但在我看了,這反而是一種偉大!在那個年代,讀書人一輩子的夢想——用自己的才華,忠君報國,留下百世芳名。可是造化弄人,當他守孝六年,在外地當了幾年太守以後進入朝廷之時,正式新舊兩黨相爭激烈之時。他在當太守時總結出:新政,不太成熟,反而對民有害。於是,他堅決反對新政。可是新政的後臺老闆是宋神宗,他這樣做無疑是拿雞蛋去碰石頭。在利益和信仰面前,他毅然選擇了後者!結果和他恩師歐陽修一起被貶出京。幾年後,王安石被趕下臺,噹噹年一同被貶出京的司馬光當上了宰相,他本可以一展才華。可是他在被貶的這幾年中又認識到新政的好處,他又一次站在了信仰這邊。

可是,就是這樣一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卻造就了另外一個蘇軾。在他這些漂泊的日子裡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寫下了一篇篇繪製人口的千古名作,並在“唐宋八大家”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留下了“東坡居士”的美名!

雖然自己短暫的一生顛沛流離。可是在作品中卻一次次表達出了自己的樂觀和堅強!例如“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無兩日耳”。告訴了我們美景無處不在,只是少了欣賞的人罷了!

這就是蘇軾,一個樂觀。憂國憂民的人。他用他的人生建立了一座指向標,指引我們向前去!

我眼中的蘇軾 篇10

國二作文 ,691字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就是蘇軾。

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堅強的人。在他21歲時,考上了進士,母親卻病故了。於是與爸爸,弟弟回鄉守喪兩年。此後十年,又遭喪妻,喪父之痛。我覺得現代的人應該沒有幾個能經得起家庭這麼大變故。現代的人遇到了這種事應該就會選擇自殺了。但是,蘇軾沒有,蘇軾沒有自殺,沒有消沉,他堅強地活了下來。樂觀地去面對以後的生活。

在我眼中,他是一個樂觀的人。元豐二年時,新黨的投機政客以“謗訕新政”的罪名將他逮捕,企圖將他置於死地,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後經多方營救,蘇軾被責授黃州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他因為這一次的事件,在牢獄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出來了之後,他沒有報復他人,沒有抱怨。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會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抱怨。這時,我們就應該多學習學習蘇軾,學習他那種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

在我眼中,他同樣是個憂國憂民的人。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這裡可以體現出他是一個關愛人民百姓的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和蘇軾一樣,且先不說憂國憂民,有些人連熱愛班集體都做不到,淨是做一些有損班級榮譽的事。

他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人,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但是他在我的眼中,只是一個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