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自己——讀《敵人正是自己》有感相關作文20篇

戰勝自己——讀《敵人正是自己》有感 篇1

讀後感 ,647字

最近,我讀了德育報上《敵人正是自己》這篇文章,感受很深。

裡面講的是馴鹿和狼非常獨特的關係,馴鹿和狼在同一個地方出生,又在同一地方生長。大多數時候,它們相安無事,狼不騷擾鹿群,馴鹿也不害怕狼。在這看似和平安閒的時候,狼會突然向鹿群發動襲擊。馴鹿驚愕而迅速地逃竄,同時又聚成一群以確保安全。其實在這追和逃的遊戲裡,狼群早已盯準了目標,對著同一只馴鹿進行攻擊。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受傷,讓那隻可憐的馴鹿,逐漸喪失了反抗的意志,最終成了狼群的美食。

其實,狼是無法對馴鹿構成威脅的,因為身材高大的馴鹿可以一蹄把身材矮小的狼踢死或踢傷,可為什麼到最後馴鹿卻成了狼的腹中之食呢?狼是絕頂聰明的,它一次次抓傷同一只馴鹿,讓那隻馴鹿一次次被失敗擊得信心全無,到最後它完全崩潰了,已忘了自己其實是個強者,忘了自己還有反抗的能力。當狼群攻擊它時,它已沒有勇氣奮力一搏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上個星期,我們學校舉行小記者“跑兩會”海選演講活動。競選開始了,競選者一個接一個上臺演講,看到一些同學緊張得忘詞了,我的心也緊張得砰砰直跳。當主持人唸到我名字時,我的手都緊張得有點發抖,可看到老師那鼓勵的目光,看到同學為我加油的笑臉,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也慢慢地平靜下來。雖然,這次我競選失敗了。但我覺得我是勝利的,起碼我戰勝了我自己!

今後,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我都會勇敢地去挑戰。真正的成功不在於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我們從“不會”到“會”,要經歷無數次嘗試和失敗,我們要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戰勝自己!

戰勝自我的感覺真好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8字

我最討厭跳舞了,可是母親偏要給我報一個培訓班。

來到舞蹈教室後,我就看到老師在教同學下腰,個個都呲牙咧嘴我看了都感覺疼。我開始反抗,但媽媽說:“哪個女孩子不學跳舞的?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學跳舞。”我沒辦法,最終還是答應了。

老師對我說:“雖然你是第一天來上課,但還是要跟這大家一起學習下腰”,我深呼吸一口氣,勉強答應了,輪到我時,頭腦一片空白不知該怎麼辦才好。老師扶著我的腰,讓我一點一點往下下腰。老師說完話,我才緩過神來。就聽老師的話慢慢往下下,因為第一次下腰,心裡也是很害怕的,過了好久手才著地。我一直保持著這個動作在地上呆了好一會兒,老師才開口說可以起來了。就在起來的時候,我一個不小心,摔了一個四腳朝天。鬧笑話了,我心裡怎麼想著,臉漲得通紅。回到家後,跟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不僅沒有安慰我,還說我“哪個成功者的背後是沒有付出的。”。

聽了媽媽的話,我從此以後開始加倍努力,別人訓練1小時我訓練2小時。通過我不斷的努力,我成為了舞蹈班裡最優秀的一個,而且我的下腰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深深的懂得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戰勝自我的感覺真好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2字

我是一個長得還算清秀的女孩,但我卻最討厭跳舞,可是母親大人偏偏要給我報一個舞蹈培訓班,說是要訓練我的淑女氣質。

我幾乎是被生拖硬拽拉進舞蹈教室的,剛好看到駭人的一幕—一位“面善心狠”的老師正在揪著一個女孩下腰,女孩雙目含淚疼得呲牙咧嘴,連我看了都感覺疼,我潛意識地直往後退。沒成想,我那同樣狠心的母親大人早已識破我的心思,一把把我給拽住了,嘴上還輕描淡寫地說:“既來之則安之,跑什麼呢?人家可以,你應該也行!”

我暈!什麼人家可以,我就必須行,那人家還不玩微信呢,你也別玩試試?事實上,我也這樣說了,來表示我的抗議。母親大人沉默了,不過她很快就做出了反應—把手機掏出來放到我手上,下下戰書:“行!從今天起,我的手機只接打電話,我能做到,你能不能做到?”

我還能說什麼呢?除了跟自己的疼痛挑戰,我還能幹嗎?當老師扶著我的腰,使它往下彎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了恐懼,擔心它會不會受不了而徹底罷工……想到這裡,我既害怕又委屈,眼淚也不由自主地溢滿眼眶。看到我副模樣,母親火了:“哭啥哭啊,你不會真不行吧?唉唉,我問你吶,你到底是不是我女兒啊?”聽了這沒心沒肺的話語,我一把抹乾眼淚,咬牙切齒地狠命往下彎……

比起母親大人的狠心,疼痛算得了什麼?

“行了!可以了。”老師突然下了赦令,並幫我恢復原狀。“這就好了?”我不敢相信。“好了。”那“心狠”的老師面容非常和善。母親嗤之以鼻:“是不是太容易了,看你被自己嚇的,剛才丟死人了。”

我真的有點無地自容,為剛才誇張的“鬼哭”儘管沒“狼嚎”。不過更多的是驚喜,其實敵人並不可怕,是我自己被自己嚇著了,我怕了那麼久的魔咒“下腰”其實只是一隻紙老虎,而我剛剛打敗了它!

戰勝自我的感覺真好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1字

都說挑戰無處不在,那挑戰的感覺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從這次的攀巖遊戲中明白了。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裡,媽媽帶我去中山公園玩。中山公園的遊樂場裡有許許多多的遊樂設施。剛走進大門,我一眼就看到了攀巖壁,攀巖壁是一面又高又厚的牆,上面凹凸不平,遠遠望去像一座陡峭的高山。攀巖壁上有一些五彩繽紛的小石塊,是用來攀登的。每一個石塊之間的距離都不同。它的高度讓每一個上去的人都膽戰心驚,所以很有挑戰性。正是這樣,我就迫不及待地準備去挑戰一下這個龐然大物。

我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穿上了安全套裝。開始爬!剛開始,我感覺很簡單,但越爬越高,當我再次向下望時,發現地面與我有著十幾米的距離,下面的人都變得特別矮小。這時我的汗毛全都豎了起來,後背一直在冒冷汗,腳下發抖不敢向上爬一步了。我心裡想,這麼高,萬一掉下去會是什麼樣?如果掉下去臉朝下不就毀了容了嗎?我越想越害怕。

媽媽看我的腿一直在發抖,就在下面大喊一聲:“樂樂,不要往下看,要勇敢地向上攀登!”我聽了媽媽的話,大口地深呼吸一下,並且閉上眼睛,調整好情緒,繼續向上爬。我一邊爬一邊聽媽媽對我的鼓勵,手上和腳上彷彿又注入了一股力量,讓我一步步走向目標。

終於,我爬上了終點,一種戰勝自我的感覺湧上心頭,我戰勝了恐高的恐懼,這種感覺真好!

戰爭折射的和平——觀《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儀式》有感 篇5

觀後感 ,1450字

九月三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的紀念日。從崢嶸歲月走來的中國,此刻正迸發出朝氣蓬勃的生機,歲月的洗禮雖然遮掩住了祖國的“傷疤”,但在抗戰英雄和老一輩革命家的眼中,中國曆經的無數滄桑仍是歷歷在目,如數家珍。和平的來之不易讓全世界從戰爭的殘酷中得到了一種深刻的教訓:要銘記歷史,但不能銘記仇恨;要以史為鑑,更要展望未來。

當閱兵儀式圓滿結束,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感到滿足和自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場的軍人們用無數的汗水與淚水,為我們呈現出了一次完美的閱兵。他們整齊劃一的步伐跨出了一個新的時代,鏗鏘有力的聲音喊出了中國人民內心對和平的渴望。坐在臺下的抗戰老兵們,激動而滾燙的淚水穿越了百年的風霜,回憶的點滴融進了現在的幸福生活,同行的生命獻給了祖國紅旗上的一抹紅色,逝去的青春沉睡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他們仔細地看完了閱兵儀式,看著用鮮血揮灑成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億萬國人通過各種渠道,來觀看這振奮人心的時刻,我們讚歎著,相互鼓勵著,自豪驕傲著,比春節都喜慶。老百姓一個個傳頌著,笑逐顏開。此時此刻,又有誰比我們中國人更喜悅?

閱兵的最後,無數的和平鴿展翅高飛,衝上雲霄,盤旋高歌,似乎述說著現在對和平生活的喜悅;成千上萬的氣球像一條蜿蜒的長龍,流光溢彩,盤旋上空,像是中華民族經歷的無數曲折。現場掌聲雷動,北京城內一片歡呼。和平,也像它們,展翅高歌。

中國人從未停止追求和平的腳步。當日,習主席的一番講話中有一條震驚中外的訊息“裁軍三十萬”。目前,中國人的軍隊仍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中央一度幾次裁軍,甚至裁出過一百萬。而剖析和平,就要回顧戰爭。戰爭的血淚史讓我們珍惜和平,七十年前,世界上不只有幾個國家在侵略,而是一場“世界的暴動”,我們只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這就是二戰。我們嚮往和平,追求和平,保持和平,不是害怕戰爭。同樣,我們過去的讓它過去,並不等於忘記過去;現在要著手現在,不能不開闢未來。正義與和平關聯在一起,我們反對任何一起非正義的戰爭。鄧爺爺說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是中國人民對和平的尊重。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愛好和平,飽經風霜的臉上擁有戰爭的創傷。他們,擁有榮耀卻又默默無聞,他們等待中國的每一次崛起和希望,他們是抗戰老兵。有的人。有的人十二歲就參加了八路軍,一路坎坷存活至此,胸中只有幾篇殘缺的希望,戰爭的池水卻澆不滅他們心中的聖火。他們是兵,是軍,是民族的青春。有一些甚至是外國的盟友。他們決絕地放棄了花樣的年華,他們是祖國的花朵,在搏殺,在夥伴血肉換來的明天下,生活到現在。《開學第一課》請來了這樣一位老人,她叫夏淑琴,是南京大屠殺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她講述自己的故事:她的父母雙雙被殘忍殺害,屢受艱辛的她逃到了外國人的保護區,這個善良的外國人接收了她,一直活到了現在。到現在她的身上還有著猙獰的傷口,她不僅沒有被平反,卻還收到了唾棄和質疑。夏奶奶是含著淚講完的。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紀念日,我們有會以何種方式知道這些英勇的故事?有人在微博上說:“你們知道為什麼今年抗戰要搞得如此隆重嗎?因為下一個十年就沒有抗戰老兵了。”沒有他們,這些民族的屈辱年代還會倍增是嗎?我們不去想,也不敢想。

也許數十年後,中國已經非常強大,強大到再也沒有人敢覬覦它,但一張老照片,一片抗戰史的故事,一份家書,一個70週年的視訊,依舊值得每個中國人起立致敬。戰爭給予了每個國家無盡的傷痛,但只要世界人民團結在一起,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相信戰爭只會成為一個名詞,而非動詞。

殘酷是青春的贈禮——讀《殘酷才是青春》有感 篇6

讀後感 ,729字

青春,是一個美妙而又令人痛苦的詞。它不僅意味著上蒼賦予人們的生機與活力,更蘊含了成長與追逐夢想的艱辛。所以,在人們為自己充滿朝氣的青春感到驕傲自豪時,又不得不接受它的饋贈—殘酷。

印度偉大的寂天論師曾說:“執我唯增苦。”只要執著“我”,就肯定會增加痛苦。

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心智不夠成熟,以自我為中心,別人的一言一行左右著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坎坷也會被我們認為是上天在與我們作對,這些使我們陷入痛苦之中。而上師索達吉堪布在《殘酷才是青春》一書中寫道:“當我們遇到坎坷、不公時,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嘗試著找到痛苦的根源,然後漸漸除掉它。”其實,並無人故意與我們作對,只不過是我們執著於自我,失去理智,錯失走向成功的時機!

巴爾扎克說過:“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俗話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塑成是在青春期,所以我們應該利用這大好時光磨練自己的心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即使逆風,我們也要飛翔,讓苦難成為我們的墊腳石,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達摩祖師說過:“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懂得這個規律,會讓自己少一些無謂的煩惱,不為外物的得失迷失自我,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世間萬物皆有煩惱,處於學習壓力下的我們也是如此。《殘酷才是青春》一書從佛理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青春殘酷的真諦,告誡我們應明得失,懂知足,平衡心態,讓自己時時刻刻都保持一顆冷靜清醒的頭腦,把握青春的大好時光,實現自我價值。

青春是美好的,更是殘酷的。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保持一個平穩、積極、樂觀的心態,無怨無悔地為實現夢想付出努力,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讀《我們都是90後》有感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5字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但是都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90後。

這一本書最令我感動的文章是《柔弱的肩膀勇敢擔當》,文中講的是一個13歲的男孩,他叫馬鵬飛家住遼寧瀋陽市于洪區鴨綠江街道上和奶奶住在一起。在馬鵬飛8個月大的時候,她的父母都去了一個地方,從小失去父愛和母愛的他,從不放棄生存的希望。然而在他5歲那年他的奶奶又因為糖尿病發作導致雙目失明,他一夜之間成了一位大人。照顧著雙眼失明的奶奶。不久奶奶又患上了許多的病,但他從不洩氣,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學校要捐款,他一下子捐了50元。這50元是他和奶奶一點一點攢一下來的,學校不收,但是他說:“這次大地震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小女孩連父母都沒了,而我還有我的奶奶,錢可以在攢,而那個小女孩卻需要父母我們不能給她,但是我可以將這些錢都給她的。”學校收下了這一筆錢。

原來我一遇到困難就要父母幫忙而現在不會。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出差去臨安了,我住在外婆家中,早上我要去上學了,可是路途遙遠,外公有堅持送我去,可是我怕外公會累的,所以我只好乘公共汽車。媽媽經常對我說社會上的壞人,我十分的緊張,不過也有一個是世南小學的,我跟著他終於順利抵達學校,我為自己能一個獨立來學校而感到高興。

我也是90後也有著同樣的毅力,同樣的堅強;同樣的樂觀;同樣的會學會獨立。在別人眼中我們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不過,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大聲說“不”,馬鵬飛就是我們90後的榜樣,從小事做起,學會感恩,學會分擔,讓90後成為這一代優秀的代表。

讀《好和壞是什麼》有感 篇8

讀後感 ,522字

在生活中,我有許多的道理都不懂,所以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哲學書。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要善待他人,不能去偷東西,書中還提出了問題:該不該聽爸爸媽媽的話?這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解的哲學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這雖然是一本像小說一樣的書,可它的道理很深刻,主要讓我們明白了不管在什麼時候,就算你再餓得不行的時候,也不能去偷盜。

善待他人,不是給別人利益就算善待他人,而是要尊重人;就算老師罵你,證明老師還是在重視你,所以我們要尊重他人。

還有一樣最深的道理: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他們說什麼,我們就應該那樣辦。在外面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如果我們玩的比較危險,爸爸媽媽說不能去,就一定不能去。

就說我們班的一位同學吧,他沒完成作業,老師就不准他拿作業本。下課時,收本子的同學出去有事了,他就乘機去拿了本子,最終還是被同學發現了。還有一次,他忘記帶錢了,就來找我借,我沒有給他,他就從我包裡偷偷地拿了兩塊錢。

我覺得,一個人不能這樣做,應該向好同學學習。現在這個同學在班上已經很孤立了。老師也經常提醒他,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不該做的事情,你要想一想,如果做了會是什麼後果?

我們應該好好做人,善待他人,一個人要講誠信,做一個誠實有愛的人。

最難戰勝的敵人就是自己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415字

人們常說最難戰勝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常常會因為心中的膽怯而失敗,我也是這樣,但那一次攀巖活動,讓我收穫了一段難忘的經歷。

還記得那一天,我校攀巖隊組織我們去參加攀巖比賽,大家雖然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是興奮和激動。我更沒想到我還能代表十一學校一分校去參加比賽,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盡我最大努力往上攀。

來到了攀巖牆前面,對手們慢慢的往上爬著,一個個都勇敢地爬了上去。輪到我了,老師幫我把安全繩釦在了我的安全褲上。我先用手抓住上面的兩個巖點,雙腳蹬下面的巖點,這樣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爬著……當我還差一點就爬到頂點的時候,有一個巖點怎麼也抓不住,這時我心裡忐忑不安,生怕自己掉下來。可是我心裡一想,堅持就是勝利,我要堅持,我要堅持住!於是我又仔細回憶了前幾位同學的動作要領,鼓起勇氣用力往上一躍,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攀上了頂點!

比賽結束了,我心裡美滋滋的。這次攀巖比賽讓我懂得了做事情不要輕易放棄,後面等待你的也許就是意想不到的勝利!

戰勝自己——《奇妙的旅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32字

在這個炎炎夏日裡我享受著大自然的微風,在樹下邊讀者書著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著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叫做《奇妙的旅程》。

女孩程一萱跟隨她的爸爸媽媽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轉學到了一個新的班級。在這裡,她由一開始的緊張忐忑到後來的慢慢敞開自己,她學會了坦然地去面對新的生活帶給她的挑戰和壓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她收穫了新的友誼,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可她同時也要面對一些誤解、冷漠和忽視。尤其是當生活的真相一個個拋向她時,她一下覺得無所適從。

這本書告訴我們,生活中可能出現種種困難,我們要勇於面對困難,積極地去解決它,而不是逃避困難。看完後我便想起了一件事情……

那是一節英語課,老師在上課前抽查了幾位同學的背單詞請況,我揹著揹著突然忘記一個單詞的拼法,我站在位置前思考了很久很久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旁邊的同學看到後用一種看不起我的眼神,當時我的心情糟糕透了。下課後我坐在座位上看著一本《奇妙的旅程》,看完後我瞬間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和勇氣,從那一刻起我每天都早早起床後認真地去複習每一個單詞的讀法、拼法,我要讓別人用瞧得起我的眼神看我!

我終於戰勝了自己,這也許就是我成長路途中的一些鍛鍊吧,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也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