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與碎片化生活相關作文20篇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 篇1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作文 ,469字

“碎片化”意指完整的東西被分割成了諸多零塊。我們的生活,其實也在悄然無息中被分割了。

週末的早晨,陽光灑進窗戶,睜開眼第一件事便是開啟手機,看看微信,刷刷朋友圈。看完手機後,刷牙、洗漱、吃過早飯便帶上手機拿起書包出門了。

用手機開啟共享單車軟體,快速地掃上一輛車,順便回覆、點贊幾條朋友圈,便騎去了地鐵站。坐地鐵的同時,不忘蹭一下WIFI,看幾條新聞過渡一下。

來到了補課班,姑且放下手機,認真聽課。上完課,用手機將作業拍下,再次乘坐地鐵回家。吃了午飯,看看微信訂閱號中的文章,時而感慨時而發呆。看完文章,邊聽著手機裡的美妙歌曲,邊做作業,很是愜意。

吃過晚飯,開啟手機看看明天的天氣,再看會兒電子書,用手機定好鬧鐘,便早早地上床睡覺了。

回顧這看似充實的一天,我深刻體會到:其實手機並沒有真正給我帶來什麼,反而,使我的生活在碎片化中被消磨了。手機上看的大多都是娛樂資訊,對我的學習、生活並無太多幫助。隨身攜帶一本課外讀物或英語單詞本,比把碎片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要明智許多,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合理地使用手機,使碎片化生活綻放光芒!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 篇2

手機與碎片化生活作文 ,631字

現在科技十分發達,從沒有手機,到智慧手機;從黑白電視,到藍光電視;從笨重的大計算機,到現在輕便的膝上型電腦;從全靠人力,到人工智慧。這些都已經做到了,越來越方便,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

手機,這種科技的產物,原來是想讓人們的通訊更便捷,但對於那些打騷擾電話,甚至是詐騙電話的人,他只是個工具,利用這種“工具”給他人帶來不便。

手機裡的騷擾電話真多,真煩!有一回,我在廚房幫媽媽燒菜,媽媽正準備燒我愛吃的青椒炒蛋。媽媽剛把油倒進鍋裡,手機的電話鈴聲突然響了,媽媽放下鍋鏟,拿起電話:“喂,你是哪位?”媽媽聽了五秒後回答:“對不起,我從不炒股,再見!”這時,鍋裡的油已經向外濺起來了,於是媽媽馬上把打好的雞蛋倒進鍋裡。可電話又來了,媽媽又拿起電話:“喂,有什麼事?”媽媽明顯不耐煩了,接聽了十多秒鐘後,媽媽說:“對不起,我不考慮買房子。”我在邊上都呵呵了,媽媽每天都會接到不少房產中介的推銷電話。這時鍋底的蛋液已經粘鍋了,媽媽趕緊翻炒,卻發現底部的雞蛋已經糊了。“哎呀,這怎麼辦呀!”媽媽既生氣,又無奈的說道。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切好的青椒倒進鍋裡,媽媽說:“這會可終於沒有電話了。”可說曹操,曹操到,電話鈴聲又響了,媽媽火了,拿起電話就喊:“喂,什麼事?”這次媽媽耐心的聽著對方嘮叨了大約一分鐘後,媽媽說:“這個培訓班我考慮下吧。”電話結束通話了,可菜卻徹底糊了。

我們離不開手機,可手機也讓我們的生活變成了碎片,讓我們都管理好手機,讓手機成為人們真正的幫手。

手機與碎片化的生活 篇3

手機與碎片化的生活作 ,732字

每天我們都有數不清的事情要做,比如:學生每天都需要做作業,看書,上課;父親或是母親需要工作,教孩子,為孩子操心;科學家每天需要思考,實驗,計算;老師需要上課,管理課堂,教育學生。

可是自從有了手機軟體,雖然有人只是下載用來打電話的,但大多數都是因為手機上的遊戲及聊天軟體才買手機的,因此有了“低頭族”,對手機軟體我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比如:微信,愛在可以不用和同學打電話,就可以輕輕鬆鬆和他們聊天,恨在一和同學聊天就停不下來。學生因為微信,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父親母親因為微信,工作效率差到不可理喻;科學家因為微信,計算時少了個公式,使科學發展越來越慢;老師因為微信,對於學生不管不顧。手機軟體使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

還有大量的騷擾電話,學生因為騷擾電話看書被打斷;父親母親因為騷擾電話工作被打斷;科學家因為騷擾電話思考被打斷;老師因為騷擾電話學習的氛圍被打斷。騷擾電話也使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手機的發明,馬丁库帕給人類可以聊天的手機,雖然那時的手機裡沒有軟體,可是卻給了後人加強的基礎,因此學生戴上了眼鏡;父親母親看東西需要把眼睛眯起來;科學家做實驗會失敗;老師批作業時會批錯。

雖然大家看了上文都以為是手機的錯誤,可我卻認為是我們自身的錯誤,因為我們沉迷於遊戲,我們不懂得休息,我們不肯合理的安排生活。若是我們能約束好自己,是不是文中提到的問題在生活中出現的概率會大大的減少呢?

現在如果我們開始將我們的手機的技能慢慢減少,慢慢將對手機的迷戀減少,慢慢多將手機的依賴減少,慢慢將生活離手機遠一點,我們的生活便會更加美好。我們的生活會從碎片變成一面完好無損的玻璃。我們的生活會從隨時隨地都會被打擾變成每天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的事。

手機與碎片化 篇4

手機與碎片化作文10 ,969字

自從有了智慧手機,我們的生活就開始漸漸的碎片化。智慧手機上的各種軟體,如微信、QQ、淘寶,它們雖然能給我們提供便利,也逐漸讓我們的工作碎片化。

微信、QQ:雖然好處多多,讓遠在天邊的人相互聯絡,卻讓我們的交流也變成了一句句的隻字片語,古代,人們用信鴿來傳信,傳一封信很不容易,後來,人們通過郵寄來傳遞資訊,人們就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會好好的構思。現在有了微信,好端端的一封信,就被拆成了一個個的對話方塊,零零碎碎的資訊,再也沒有了以前的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微信讓我們的交流變成了碎片化。

淘寶:以前我們每次出去購物,都去超市,因為有一段距離,也需要一些時間,所以我們每次去之前,我們都會列出購物清單並做好計劃,以免來回奔波。現在有了網購,我們就變成了一次次的網上下單購物,不需要再列購物清單,忘記了也不要緊,再定下一個訂單就行,這樣,一個清單變成了無數個小訂單。淘寶外賣讓我們的購物變成了碎片化。

於是,大家的生活就都離不開手機,人們就天天盯著手機或者電腦螢幕,在網路中生活和交友,娛樂。

但這種碎片化的生活,不僅使我們的視力下降,身體素質下降,還造成了其他的很多方面的汙染:

空氣汙染:大量的外賣人員每天開著電動車行駛在路上,排放大量的尾氣;人們浪費的東西越來越多,垃圾成堆,造成了很多空氣汙染。

水源汙染和土地汙染:包裝也對水源和土地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目前,環保局指責三家大的外賣公司對環境造成大量的汙染,比如,沒有提供一次性筷子、過度包裝等等,現在的包裝一般都是用的塑料袋,要150萬年都還不能被融解,一次性筷子的過度浪費也是對木材的術大浪費。

人員的浪費:網路上的資訊,很多不能確認是真實的可信的,比如衣服,實際穿著跟網上圖片並不一定是一樣的,而且評論現在也很多是虛假的,如果購買後,覺得不合適,又進行退貨;同樣,如果買好的東西,漏了一樣,那麼就需要重新再下一下定單,也是浪費了人力。

這樣做,不僅浪費人力,這種碎片化的購買,如果不合適,又進行退貨,又造成了一種浪費。買好的東西,漏了一樣,那麼就需要重新再下一下定單,又浪費了人力……

所以,我們應該放下手機,儘量遠離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少用淘寶,少定外賣,少在網上買衣服……多出去走走,去接觸大自然,多去菜場超市走走,用環保袋去購物;多自己動手做飯,可以學到一項技能,也有益身體健康。

與碎片化生活和諧共處 篇5

與碎片化生活和諧共處 ,863字

小A是一個公司的普通員工,他每天早上的生活是這樣子的:六點五十起床,十分鐘洗漱更衣,出門,走到地鐵站,四十分鐘到達目的站,走到公司。期間在地鐵上用手機看了今日頭條,翻了一下朋友圈,然後又看了一會兒存在手機裡面的電子書籍,到公司後十五分鐘解決早飯,然後就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就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個例子。時間僅有一個小時多一點,小A卻幹了許多事情,貌似獲取了看似很多的資訊。

那麼,何為碎片化生活的定義呢?

首先,從“碎片化”說起。碎片化,原指將完整的東西破成了諸多“碎片”,即零碎的東西。再結合生活(人類生存過程中的各項活動的總和),不難想到,“碎片化生活”包含零碎的工作,零碎的獲取資訊,零碎的購物、零碎的閱讀、零碎的思考等等等等……

碎片化生活的條件,或是起因,我認為主要是科技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移動終端的便利,使得生活碎片化有了硬體的支援。試想,若沒有科技的進步,恐怕很少有人在短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帶上厚厚的書籍,而在路上和朋友的互動,簡直也是不太可能。

碎片化,是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針對碎片化,我們需要有哪些認識呢?

毫無疑問,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零碎時間的利用,等車的時間,排隊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閱讀,用來關注社會新聞,用來社交,甚至用來購物,而這種碎片化的社交和購物,無疑幫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然而,我們知道,很多工作是需要大塊時間,靜下來思考研究的。如果我們習慣了天天接觸到的都是篇幅很小的文段,習慣於上上下下拉拉螢幕,大概瞭解內容就草草了事,試問我們的閱讀能力會不會下降?等我們必須去靜下心來閱讀長篇文章時是否會適應?從一個人窺視一個國家,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如此,那麼這個國家是不是會變得浮躁而失去原本應有的沉穩?

所以,我們遇到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可以選擇利用其便利,而把利用這些便利節省下來的大塊的時間,用於做一些需要我們專注的事情,讓我們的心靈沉澱下來,成就自己,專注未來,只有達到了與碎片化生活的“和諧”共處,才能實現“雙贏”,為自己為社會創造價值。

生活與碎片化生活 篇6

生活與碎片化生活作文 ,766字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干擾。碎片化生活成了現在生活的好朋友。

碎片化生活無處不在。舉個例子,就比如說購物。以前大家習慣去商場買東西,現在都在網上購物。雖然要過好幾天才能收到物品,但是這總位元意花幾個小時去超市一個個挑選方便得多。有沒有發現,這個買東西過程也由原來的購物一個大塊時間,變成了2個小碎片,下單和收貨。我們隨時隨地可以快速的買東西,然後等東西送到家裡,實在是比以前便捷不少。

碎片化生活不僅僅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也給人們帶來不少的麻煩。

就比如我前幾天的一個親身經歷。本來,我只想用媽媽的手機給我的朋友發個家庭地址。可是等我發完地址後,看到另一個群裡有好幾條新資訊還沒有讀過,於是,我便情不自禁的點了進去。看完裡面的資訊之後,還饒有興趣的回了幾句話。等我退出微信的時候,被嚇了一跳。本來只需要3分鐘完成的事情,我竟然用了30分鐘。而其中的27分鐘全部被我用來看其他的微信內容了。

我後來仔細想了想,本來那些群裡的資訊都和我要做的事情沒有關係,但是我看到未讀的標記,就習慣性的點了進去。當時,我就是被這些無關緊要的碎片資訊干擾了,導致我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再擴大視角,我們生活中也會被許多事情干擾,而導致自己不能十分認真、有效的完成事情,還會讓我們不知不覺的浪費許許多多的時間,更糟糕的是這些碎片甚至會讓我們忘記自己本身的目的是要做什麼。

現在需要項哥辦法來避免這種碎片生活對我們的壞影響。我認為我們要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通過一些辦法減少外界的干擾,比如不看爸爸媽媽的手機,把房門關起來不聽外面的聲音。特別是做功課的時候,不要受任何的干擾,就認真做功課。

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是現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有利有弊。我們應該保持他的“利”,改正它的“弊”,讓我們利用碎片,讓自己過得更好。

與碎片化生活的邂逅 篇7

與碎片化生活的邂逅作 ,738字

從書架上熟練地抽出一本書,朝床上一坐,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讀了一頁,又把書塞回去,去洗漱了。又一次回到房間,“啪”一聲關了燈,睡覺了。

睡前幾分鐘的空餘,一個小碎片。

急急忙忙的早晨,坐在餐桌前吃早飯,開啟網頁,按下了播放鍵。每天早晨就這樣聽聽英語聽力,反正吃早飯時聽點東西也沒不影響,今天聽TED,明天聽英語故事。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不知道過了多久,一次不小心點錯,點進了個人資訊頁面,才發現我已經Level10了。就是這樣,一天聽個十幾分鍾,一刻鐘,日積月累,聽了近千次的聽力,英語聽力的扣分從扣三四分到一兩分甚至不扣分,就差利用那麼個碎片化的時間。

從餐桌上離開,書好口,做到書桌前,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一翻,取出書籤,又沉浸到書的內容中去了。我又回到書籤所在的地方,在1800年的法國,法國的巴黎,巴黎的盧浮宮,盧浮宮裡的辦公室,辦公室裡的書桌,書桌前沉思的拿破崙。一頁紙又一頁紙地翻,鐘上的秒針一格一格地走。不知不覺半小時過去了,書籤向後挪了幾十頁。立起身,把書塞回原來的地方,再坐下繼續完成未完成的作業。這個習慣從小學開始,一直沿用至今,就這樣,每天半小時。7年來,我讀過的書已經有一百多本了,有薄有厚,有小說,有散文集,有漫畫,也有名著。飯後休息時間,也是一塊碎片。

可曾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願擠總還是有的。”不要奢望擠出的水想開啟的水龍頭一般流出,能擠出這麼多一滴一滴的碎片已經不錯了。吃飯、吃點心時聽會兒新聞,不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上學放學路上帶個藍芽耳機,聽聽英語聽力……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但首先你要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和敏捷的思維。

有些人和碎片化生活總是無緣相見,但一旦與其邂逅,生活就成了碎片化的了。

碎片化時間與碎片化生活 篇8

碎片化時間與碎片化生 ,989字

你知道什麼是“碎片化”嗎?它的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而現在,它與生活組合後,成為了一個嶄新的詞語,那就是“碎片化生活”。

我想碎片化生活大家都能理解吧。舉個例子,我從學校到家裡需要半小時的時間,而我沒法在這段時間裡做正事,但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看看書,聽聽音樂等,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

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上網變得越來越方便,現在幾乎人人手裡都有一部手機。我們在碎片化時間中,通常會選擇玩手機來消磨這段時間。無論是人流攢動的大街上,還是人擠人的地鐵中,你幾乎看不到沒有低著頭的人。是的,大家都在玩手機。

手機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我們甚至會覺得,沒了手機我根本活不下去。正是有了手機的存在,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碎片化。

手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之處,比如在炎炎夏日中,我在外面出了一身汗,準備回家時,就可以使用手機開啟家裡的空調,這樣回到家時就能立即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之感;當我在燒菜時,突然想吃點家裡燒不了的菜時,可以用手機點外賣,不多久就能吃到熱氣騰騰的菜餚等等……

手機的使用固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處,但它也有著許多的弊處。這件事我最深有體會了,當我做作業時,我的心思總會不由自主地飄到手機上,此刻是不是有人找我?是不是有什麼新聞?現在幾點了呢?然後遵從自己的慾望,悄悄地將手伸到了手機上,拿起手機開始玩起來。過個十分鐘十五分鐘後,我才想起來:哦!作業只做了一半。然後又周而復始地重複以上的過程。手機的存在使我的學習時間強行成為了碎片化式的。這樣也是碎片化的生活,可這種生活卻是效率低下且在浪費時間的生活。這種情況也不只在我一人身上發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手機對於我們這種自制力弱的人來說,是弊大於利的。

也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我們利用這點碎片化時間看看書,聽聽英語聽力,或是鍛鍊一下自己的身體。那麼這樣的碎片化生活便是十分的有效且有意義了。我們可以利用每天的碎片化時間,堅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情,長期以來便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不是整天只盯著那一塊小小的手機螢幕,讓放鬆時間佔據了工作時間的大部分。

我們每個人對於碎片化生活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樣,這都只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最主要的是我們自己的態度,只要我們在做正事時能夠專心致志,那麼我們在碎片化時間中玩會手機放鬆自己,也一樣可以活得有價值,有意義,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與碎片化生活過招 篇9

國二作文 ,1035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可以使用手機看書聊天。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我們卻會被碎片化生活誤傷。這不,碎片化生活又不小心發動技能了。

第一招轟擊閱讀時間

由於掌上閱讀的流行,人們逐漸趨於在地鐵、在車站排隊的時候閱讀兩頁書。就比如我看《城南舊事》,讀到“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剛眼淚要掉下來,“黃興路到了,出站的乘客請手持車票……。”氣氛瞬間被打破。有些人覺得抓緊每分每秒地讀書,是好學的體現,事實上當你剛沉浸於書中的環境時,卻不得不被別的事情打擾,於是少了很多深入的思考。這就導致很多人對經典名著僅僅是有印象,甚至連印象都沒有,鮮有人會有深入思考。很多經典著作是需要你完全沉浸於那樣的一個社會環境或者情感環境中的,你好不容易身臨大觀園的繁華,身臨赤壁之戰的緊張,身臨武松打虎的驚險,身臨火焰山的炙熱,一輛車來了,灰飛煙滅。與碎片化生活過招,我們的閱讀因而變淺了。

第二招轟擊社會交流

試想一下,一男一女在公園長椅上,男生鼓足勇氣想向心愛的女孩說出心中的愛意,女生突然叫道:“哇!xxx找我打排位!”有些人覺得這是遊戲時間的碎片化,其實不然。女孩認為當前的社會交流可隨時停止,之後再被連線,我想這也是一種碎片化。遊戲時間可被碎片化,二情感這一帶有不確定及隨意性的東西卻是萬萬不可的。可能這個男孩因為女孩的打斷以為女生不喜歡他,就放棄了,但其實女生也是喜歡男生的啊!有些感情是一瞬即逝的,可能下一秒就不存在了。遊戲可以之後玩,而情感卻等不起!所以請記得給情感一個完整的表達過程而不要打擾它,要保護它不受轟擊。否則它可能就會被碎片化生活誤傷,而因此變淡。被碎片化生活傷了那麼多招,我們也要保護自己。而與碎片化生活過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上文提到了,情感和思考是不能被打破的。但面對這樣的碎片化生活,我們怎樣才能適應快節奏呢?我想很重要的一點是選擇那些易粘合或者是否粘合都無所謂的事物。像情感這樣不確定的因素就不易粘合,而思考這樣需要情境的也必須粘合。而諸如遊戲、購物等娛樂本來就不講究整體性,也無所謂粘不粘合了。在與碎片化生活過招的時候,學會選擇是我們最好的防護招數。

與碎片化過招的過程中。我們不是一敗到底的。我們必須要明白哪些能被碎片化而哪些不能。遇上這樣的碎片化浪潮,我們要先發制人,而不是隨波逐流,這樣才能不被碎片化所誤傷,完美地利用好這樣工具。

手機和我們的碎片化生活 篇10

手機和我們的碎片化生 ,660字

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裡,碎片化的生活無處不在。地鐵上,無論站著的還是坐著的,都是“低頭族”,在手機上瀏覽新聞、讀電子書,或者玩遊戲;飯店裡,人們扒幾口飯,就會看一眼手機;甚至馬路上的行人,也都是一邊走路一邊盯著手機;更可怕的是,有些司機在開車時,也時不時地去瞟一眼手機。

手機,特別是智慧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它讓我們能隨時隨地溝通,隨時隨地獲取資訊,隨時隨地學習,但與此同時,手機也“粉碎”了我們的生活。據說有人做過統計,很多人平均每90秒鐘就忍不住要看一次手機。手機像刀片一樣,我們每天的24小時,都被它切割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時間碎片”,我們的生活,也隨著“碎片化”了。過去五六頁的書信,變成了現在幾十個字的簡訊;過去整版的報紙報道,變成了手機裡的短新聞;過去兩三天就能捧著讀完的一本書,現在卻要斷斷續續看上一個月。智慧手機原本應該為我們提供服務,可是現在的我們卻越來越依賴它,幾乎快成了它的“奴隸”。這不僅會降低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缺乏耐心,還會減少我們深入閱讀和安靜思考的時間,使我們的思想變得膚淺。

可是,我們不可能逃離這個時代,回到沒有智慧手機的過去。面對電子產品的包圍,面對“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地適應,努力地讓自己的時間儘可能地保持完整。特別是作為學生,我們要科學地規劃利用自己的課餘生活,縮短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靜下心來閱讀更多的書籍,多用自己的大腦思考遇到的問題,多和父母、老師、同學們面對面交流。總之,我們要在碎片化的生活環境中努力保持“完整”。

碎片化生活的載體——手機 篇11

碎片化生活的載體—— ,1272字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們處理和打發碎片化時間的方式在智慧手機的推波助瀾下也幾乎完全改觀。

在古代,人們生活的時間幾乎全部用來為生存而戰,狩獵覓食以及保衛部落族人。人們幾乎沒有碎片化時間和生活。在近現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逐漸有了碎片時間。在排隊理髮的時候,人們會翻閱報紙雜誌,或者和周圍的人攀談聊天。而現在呢,幾乎每個人都低頭看著手機。他們或者看著視訊、聽音樂、玩遊戲等等,每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手機高效率地幫助人們打發碎片化的時間,然而人們之間的距離缺乏互動和交流變得越來越疏遠。手機,已經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現代社會碎片化生活的載體了。

這種發展本身是沒有錯的。我認為這種發展和快節奏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節奏一快,時間好像不夠用了。人們必然會抓住一分一秒接收和發出資訊。手機讓我們在碎片時間裡接收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然而,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是手機不僅僅滿足於碎片化時間主角的地位,它正如一個貪婪的魔鬼一樣侵佔著本來的非碎片時間。

一個簡單的場景莫過於看電影了。一次我和爸爸去看電影,電影開場前自然幾乎每個人都在低頭看手機刷微信和QQ或者玩遊戲。電影開場了,電影院裡仍然有幾個刺眼的光點在閃爍,大大幹擾了我們的觀看電影的體驗。一場電影至少90分鐘,完全屬於整塊的時間,為了看電影我們已經付出了不少碎片時間如路上的交通時間、買票的時間和等待開始播映的時間。然而,竟然還有人在付出這麼多的成本後捨本逐末,在電影放映期間仍然戀戀不忘看手機!手機,對某些人來說已經成功地侵入了主體時間的陣地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朋友聚會結果發現仍然是每個人低頭看自己的手機,甚至只有靠小龍蝦來排除手機的干擾加強人際交流。走路、騎車甚至開車的人都在看手機,為此造成很多的交通事故、血淋淋的教訓不足為奇。手機侵佔人們主體時間的危害不言而喻。手機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注意力。當我們做一件很完整很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手機的干擾使得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下降。還有,手機的強勢把人們的交流方式從靠嘴說話變成靠螢幕溝通,當然人們的關係也會變得疏遠,人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孤獨。

然而,手機對我們生活碎片化的影響完全就一無是處了嗎?當然不是。

我知道一個叫“百詞斬”的英語學習應用APP。它就是充分利用我們的碎片時間記憶單詞。在完成一樣作業進入下一個作業的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單詞學習挑戰。每天積累幾個,如此日積月累,掌握的單詞數量就會越來越多。最後量變產生質變,學好了英語這門功課。不少學霸甚至名人的學習就是用這樣的原理實現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系統性學習的例子。

可是看看當今的中學生,他們在碎片時間裡不是用手機學習,而是用手機打遊戲或者追沒有營養的劇。這不僅荒廢了他們的青春年華,更為年紀輕輕的他們戴上了一副副越來越厚的眼鏡。

手機是一把雙刃劍。你若利用它管理好碎片時間,那麼你將會事半功倍。但你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那麼,它會貪婪地吸取你所有的注意力和時間。同學,如果你控制不住你自己,我勸你還是把手機交給老師或者家長保管吧!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2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22字

無論是在公交、地鐵;亦或是在馬路上,手機螢幕似乎沒離開過人們的手心。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和人的距離似乎越拉越近。生活也越來越趨向碎片化。

曾經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變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九宮格”;曾經一頁頁泛著書香的手卷,轉變為手機上一篇篇的一二百字的小段子;曾經的書信明信片,如今成為了微信、QQ的一條條訊息……

這是個碎片化的時代。

造成這樣生活碎片化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因為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生活節奏的加快,意味著人們要在相同的時間中,做更多的事情。造成的後果就是:時間碎片化。因此導致人們的各項活動也變得碎片化:例如閱讀、購物、社交……

同樣,這樣的碎片化形式會給我們自身的心態與認知造成一定影響。首先說說心態:人們變得隨便、懶惰、自私功利……為什麼會隨便?私以為是因為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處於一種心理疲勞的狀態,當到達一種極限,人們對於事情的處理也就變得不那麼認真了。那麼,為什麼會懶惰?其實和“為什麼會隨便”的原因一樣,在身體上承受極限,最終也就放縱自己。至於“自私功利”的想法也許原本就紮根在我們的心裡,只是網路的高速發展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罷了。

當然,事物總存在著它的兩面性。固然生活碎片化會對我們的心態與認知產生一定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原本可能需要上百人,耗費幾星期的工作,如今用計算機工作只需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就可搞定。

同時這種碎片化也讓人們在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下,進行著屬於自己的自由活動。比如閱讀碎片化,能讓人們在僅剩的可支配的碎片化時間中,進行閱讀的行為。再比如說社交,過去可能與別人交流靠面談、書信;現在因為時間的碎片化,也沒有太大可能性去寫信,於是現在的QQ,微信自然成為一種方便、迅捷的社交工具……

我們無法阻止時代的腳步,更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但我們能改變自己。人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不要讓周圍環境使自己變得“碎片化”,才是我們應起碼做到的。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3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551字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手機已成為了人們必不可缺的東西,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快,人們不得不試著從完整的時間段之中擠出碎片化的時間來,這種碎片化生活已在人群中逐漸普及。

“碎片化生活”的起點是很好的,它讓人們在閒暇之中擠出時間充裕自己的生活。然而,許多人卻誤解了“碎片化生活”的意義。錯誤的方法只會使自己大塊的時間,被分解成了小塊,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不說,更有甚者,會破壞原本的計劃,使人變得更加忙碌,從而失去對任何事情的注意力,而推動這種情況的源頭便是手機,手機本來的確沒有過錯,可是各種社交軟體讓人們逐漸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於是人們就會在“碎片時間”之中,使用社交軟體,有些自控力不強者便會不自覺的打碎整塊時間來創造碎片時間,以滿足自己。

正確的“碎片化生活”能減輕人們的心理與生理負擔。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好好把握碎片化生活,就能把一項複雜的工作化整為零成簡單的工作,從而把時間綜合利用,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又可以把多個生活的碎片拼湊為一個完整的生活。譬如在公交車站等車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作“碎片時間”,可以使用社交工具一類的軟體。

“碎片化生活”有利有弊,只要能夠好好的利用這些碎片,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輕鬆,更加舒適。反之,你就只能在一堆亂七八糟的碎片中手忙腳亂。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4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18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影響我們的心態與認識。生活中碎片化的資訊無處不在:手機上的新聞啦,乘電梯時看到的小廣告啦,電腦遊戲啦,微信朋友圈啦……。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和全家一起出去吃飯,眼睛往哪掃都是各種資訊。電視裡宣傳著本店的菜品,服務員提供iPad給顧客點餐,媽媽用支付寶付款。現代人的生活很難脫離這種現狀了。

碎片化的生活有很多益處,他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節約更多的時間。以前的人們去圖書館借書閱讀,現在人們只需要登入網際網路,好書好文章就能隨便看;以前的人們購物前需要列出購物清單,去商場逐樣挑選,有些東西不一定買得到,現在人們只需要進入網上商店,裡面的東西應有盡有,物美價廉,動動手指就可以讓快遞員小哥送貨上門;以前的人們面對著面說話,現在的人們利用一些社交軟體,不用出門,也可以用視訊聊天,看到對方的神情和語言……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省時省力,十分方便。

可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很多弊端。它會讓人們變得十分頹廢,生活不能嚴格自律。網際網路上的文章像泉水一樣湧在手機上,人們在看一篇文章時,又被下一篇更有趣的文章吸引,轉而又去看那篇文章了;人們因為在電腦上,手機上就獲得了足夠的資訊和刺激,就懶得出門鍛鍊,購物,身體一天天胖起來。據報道,每個成年人每小時看手機九次。碎片化就像一把剪刀把人們的時間,切成了一個個片段,讓現代人不能專心完成一件事,更不能深入的進行研究。這就是所說的現代人的浮躁吧。

總之,碎片化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但同時也讓人們更難專注。我們要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優勢,更好的利用碎片的時間完成一些需要日積月累的工作,同時還要多旅遊,多鍛鍊,多發展自己的興趣。不要被碎片化的閱讀、購物、遊戲、社交所綁架,不要過於依賴手機和網路。讓資訊化為我們所用,做一個充滿活力的健康的現代人。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5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743字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科技更加進步,我們的生活也被碎片化了,因為做任何事都變得方便起來。可這究竟是利是弊呢?

在以前,人們的交流只能靠書信。一封信寄出去了,需要一天甚至幾天時間才能收到回信。而現在只要開啟手機,利用微信這個聊天軟體,就能隨時隨地把想要說的話告訴別人。人們出門時,有時連個錢包都不用帶,開啟支付寶就能輕鬆付款,甚至可以足不出戶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如果你想去附近的一個地方,但自己又沒有私家車或者自行車,沒關係,只要在馬路上隨便找輛共享單車,利用手機操作一下,掃一掃,就可以輕鬆把它騎走,並且很短的騎車路程還不收任何費用。

在享受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它也為我們帶來了不利。過於依賴這些電子科技,使許多人減少了獨立思考能力。比如,一個學生遇到了一道難題,他自己並沒有思考,而是偷懶地開啟作業幫這個APP軟體,通過給難題拍照,軟體就會直接跳出來題目的正確答案。他再抄寫答案,並沒有去看後面的解題思路,但當考試時遇到類似的題目,他還是不會做的,因為沒有轉化成自己能理解的知識,即便有現成的答案還是沒有真正學會這個題目。由此可見,人們把視線已經轉向了各種各樣的軟體上,而不是通過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

一個沒有知識,不愛看書的民族是不會長遠發展的。就算是在閱讀,但電子書也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紙質書的閱讀,特別是在早高峰的地鐵車廂裡,上班族們無一不例外地在用手機上的各種資訊打發自己乘車的無聊時光。於是我們這個民族又多了一族叫—低頭族。

雖然發達的科技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但在享受這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不要一昧依賴它們。比如不要總是吃外賣食物,因為吃多了不健康;不要總是在家人聚會時各自在玩手機,因為那樣就減少了大家面對面交流的好時光。

碎片化時代,機遇與挑戰同在!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6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57字

資訊高速發展,手機和網路佔據了我們所有的空閒時間,導致了生活的碎片化:輕輕一點,就能獲取各種我們所需要的資訊,帶給我們的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的購物

現今,“網購”成為一種日常,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能在網上買到。只要輕輕一點,就能在家中收到精心包裝過的商品。與以往不同,網購不需要出門,無疑為懶人們提供了便利,但有人說過類似的話“人類的發明都是為了偷懶”。既然有了更方便的網購,人們便越來越依靠網路。會去超市的人也少了,有些人甚至不會燒菜,直接訂份外賣,便在家中等候飯菜,也無需“勞神”下廚。總之,碎片化的購物,給我們以方便,卻讓人們逐漸變懶。

碎片化的資訊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這不僅是一條廣告,還能表現人們對百度的依賴,有什麼詞不知道,百度一下,注音,釋義,例句全有了,非常方便,人們也不願意查字典了,直接輸入進,一切都盡在掌握。網上閱讀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是在空餘時間裡,看上幾頁,而更多的人則是買了許多電子書,但都沒有時間看,網上的網頁載入速度很快也越來越快,人們也逐漸失去了耐心,很少有人會去讀那種厚而乏味的書了。所以碎片化的資訊,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但消磨了人們的耐心。

碎片化的娛樂

數不清的手機遊戲、視訊及音樂、社交APP層出不窮,填滿了人們的空閒時間,人們在手機上玩遊戲、看視訊聽音樂和社交,很多人因此患上近視、“低頭症”和“手機手”,走路時也邊走邊玩,甚至導致了許多事故;就算大家聚在一起吃飯,也很少面對面的聊天,更多的人都各自低頭刷著手機,場面十分冷清,雖然大家人在一起,但彼此卻隔著一層膜,彷彿每個人都被手機控制,沉浸在手機的虛擬世界裡,無法自撥。雖然社交軟體帶給我們遠距離交流的便利,但我們不應該讓它佔據我們的生活,危害我們的健康並帶走我們聚會的歡樂。

資訊科技高速發展,帶給我們輕鬆和便利,也帶給我們碎片化的生活。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看手機的時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背英文單詞,看一本書,練習書法,或者是跑跑步。這樣,既能享受資訊帶來的便利,也鍛鍊了身體,還不會養成不好的習慣,這不是一舉多得嗎?

碎片化生活的黑與白 篇17

碎片化生活的黑與白作 ,986字

隨著現代化資訊科技的發展,現今的人們生活在一個網際網路,移動化、大資料的時代。無處不在的網路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網上購物、網上閱讀、網路課堂、網路社群……人們一有空閒時間就在刷朋友圈、瀏覽新聞以及各類APP自媒體訊息等,於是我們就這樣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碎片化的資訊,分享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無論身處何方,只有有網路,我們就可以及時瞭解世界各地的瞬息萬變,可以及時與家人、同學進行交流溝通,還可以設定我們自己所感興趣的新聞,電視和比賽等。你看,在機場等候大廳、高鐵車站、地鐵車廂裡,人們都在享受碎片化生活,有的聽著音樂,有的人在看電視劇、還有的人在閱讀學習。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與世界拉近了距離,讓我們更及時瞭解朋友的動態,讓我們能更充分利用閒散時間。

碎片化的生活就十全十美的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生活被碎片化了,許多時間都分給了各式各樣的新聞和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人們再也不會利用整塊的時間去深入地瞭解所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和背後的東西。各種推送的新聞內容都是捕獲我們的興趣和愛好,長久以來我們的知識面會越來越窄,這樣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有著很大的不利。特別是碎片化的閱讀,讓我們不能完整地、系統性地去學習和了解,而在閱讀的同時,也會受到不斷的微信、qq、以及推送新聞的干擾,讓我們無法集中精力。碎片化看似利用的空閒時間,實際上讓人們忽視面對面的交流、放棄了系統性研讀書籍,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和學到的都是片面的、膚淺的甚至有些是斷章取義的。碎片化的生活,也使得人們各個都成了手機控,對視力、肩頸等也有很大的損害。更為嚴重的是,碎片化的生活為很多不誠信的商家創造了條件,讓他們有機可乘,利用網路、APP、微信等散佈著不真實、片面甚至是虛假的資訊,讓很多人上當受騙。

享受碎片化生活的便捷,也帶給我們許多的煩惱和傷害。我們無法逃避,就需要我們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去充分地利用和發揮碎片的生活的優點,儘量避免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困擾和不良影響。分清碎片化生活的“黑與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比如: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多利用碎片化生活,而在家、在工作中還是要非碎片化生活。最後,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應該遠離碎片化生活,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專注課堂和家裡系統性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集中精力、不被碎片化生活所幹擾。

碎片化生活的得與失 篇18

碎片化生活的得與失作 ,1456字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是木心先生的詩歌《從前慢》中的一段。以前,我並不是很能體會它的含義。一直到進入了中學,偶然聽到這首詩改編成的歌曲,突然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我離這樣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週五的語文課上,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作文,話題是“碎片化生活”。看,多麼fashion的詞?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呢!本著學習要深入瞭解的宗旨,回家後,我查閱了字典,原來“碎片化”是使完整的東西破成很多零碎片段的意思。明白了意思,我開始思考起來,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被“碎片化”了呢?

首先,我想到了我的聽歌時間,聽billboard排行榜是我這幾年的愛好。在小學時期,我可以每天傍晚做完作業,花上將近一個小時聽我喜歡的歌曲,順便做一些手工,泡上一杯檸檬茶,外加一些小點心,這生活別提多愜意了。但這個聽歌的愛好,進入中學後就被擠壓成了二十分鐘,而且還是在吃晚飯時間同時進行。中學的作業量比小學大,為了保證每晚9點以前上床睡覺,我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重新調整我的時間安排。那些悠閒地聽著音樂,慢悠悠地做著手工,消磨大把空閒時光的日子,一下子就離去了。我真討厭碎片化,這每天的二十分鐘,簡直就是隔靴搔癢,完全不能過癮!

另一件被碎片化的事情,就是運動。由於小學放學早,作業少,做得快,我基本在回家之前都能把作業完成了。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和媽媽去公園走上幾圈,跳會兒繩。邊運動,便和媽媽聊天,這是我們母女最喜歡的溫馨時刻。但進入中學後,也被打破了。中學後,到家時間晚,還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我們只能取消了外出運動,改為每天在家門口跳500個繩,和媽媽的聊天時間也被大大地縮短了。你看,這“碎片化”是不是打碎了我美好的生活?

說了碎片化這麼多的壞話,一旁的媽媽忍不住了“碎片化難道就沒有一點好處嗎?凡事不應該都有兩面性嗎?”是哦!那我就來說一說“碎片化”的好處吧。這就要從我的最大的愛好,閱讀說起了。從我牙牙學語開始,媽媽最喜歡給我買的東西就是書。每年媽媽都要買上百本書給我看。我童年時期最好的朋友,不是芭比娃娃,不是毛絨玩具,而是各種各樣的故事書。我對書喜愛可算狂熱,不管去哪裡都會帶上一本書。家裡的影集中有無數張我看書的照片。旅途中,我在看書;乘車時,我在看書;外出吃飯等上菜的空隙時間,我在看書;甚至在醫院看病,等待叫號時,我仍然在看書。就在這也許十分鐘,也許半小時的“碎片化”時間裡。我遇到了可愛的貝貝熊一家,我學會了百問百答的科學知識,結識了調皮的馬小跳,知道了綠山牆的安妮,莎士比亞的悲劇令我傷感,而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則令我痴迷了很久。進入了中學,閱讀更是需要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我希望有更多時間去閱讀,但如果沒有,即使擠出來的間隙也一樣讓我開心。

我不是個急性子的人,很多時候,媽媽都說我有點磨蹭。其實她不知道,我就是享受這種凡事可以慢慢來的感覺。可是上學後,我就像被扔進了向前奔跑的人潮中,特別是中學後。感覺每一個人都在向前飛奔,我也被裹挾著身不由己地前行。有點惶惑,有點焦慮,也有點不知所措。我知道我的慢生活已經結束了,所有的愛好也許都將被“碎片化”,不喜歡,卻不得不接受它。但是,媽媽說得對,:“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一件事,不如試著去接受它,享受它。”空閒的時間就像一大塊美味的巧克力,被砸成了幾小塊來慢慢吃,做喜歡的事,就算時間“碎片化”又有什麼關係呢?那快樂也一樣“碎片化”了,雖然沒有大快朵頤的痛快,但卻可以經常有甜美的餘甘。

“碎片化生活”的時代已經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 篇19

碎片化生活的利與弊作 ,845字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化電子產品也越來越進入我們的生活,無論是在馬路上,還是在地鐵上、甚至在家庭餐會上,經常會出現大家低頭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的場景。大家或許是在瀏覽新聞、或許是和朋友微信聊天、或許是在處理工作和學習上的事情。這種碎片化的生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過去,我們要了解最新的資訊,必須通過報紙、電臺、電視等傳統媒體,不僅缺乏全面、立體對資訊的瞭解,而且也缺乏時效性。過去,我們要買東西,必須去商場超市,可能跑了一天,也沒有買到自己中意的物品。而如今,開啟手機,淘寶、天貓、京東,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購物,在家坐等快遞小哥送貨上門。凡此種種,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的確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

現在大家都是過著快節奏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可以增加我們對時間利用率。以往,當我們在公交車上、在排隊時,往往這段寶貴的時間就這樣白天地被浪費了。而現在,我們卻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看看新聞,瞭解一下世界大事,和朋友聊聊天,甚至完成一件工作任務。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二面性,碎片化生活也是一把“雙刃劍”。資訊化時代帶來的碎片化生活,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和社會帶來了許多的困擾。我們經常會在新聞裡看到,有的人走路甚至在過馬路時只顧埋頭看手機,以至於發生車禍;在親朋好友聚會上,人人都在低頭看手機,人與人之間的親情都變得生疏與陌生;面對眾多的電子商務平臺,人們購物變得那麼的隨意和盲目。碎片化生活若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流,不僅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也對我們社會的健康發展造成危害。長時間無節制的碎片化生活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因為絕大多數的碎片生活的前提都是建立在網際網路應用上,而這些應用必須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長時間使用這些電子裝置,必然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這也是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的原因之一。

總之,我們要合理運用好碎片化生活,讓它成為我們提高生活品質的一種現代生活方式,而不能讓碎片化生活最終變成生活的奴隸。

碎片化生活與選擇 篇20

碎片化生活與選擇作文 ,1063字

我的日常如同大多數人一樣,早上起床後,邊吃早餐邊刷朋友圈,看到A同學半夜起來吃宵夜,看到B同學昨天畫的漫畫,又收穫32個贊;上廁所的時間重新整理聞,看到不讓人省心的朝鮮又試射導彈了,看到地鐵裡眾人一致譴責不文明行為。聽到媽媽在外面叮囑,今天你表妹生日,你放學直接去某飯店。

瞧,一個早上的時間,國事家事身邊事,我全都瞭解了。到了學校,我還要利用課間休息,把之前落下的筆記補上。終於熬到午休時間,趕緊把同學叫到一邊,給她看昨天在某寶找到的絕版泰迪,按下購買鍵,支付成功,想到兩天後就能收到貨了,兩個人高興的手舞足蹈。

下午放學後,我趕緊鑽進學校附近圖書館做作業,晚上表妹的生日會,肯定一個字也寫不了。壞了,有一條作業忘了記,趕忙微信聯絡A同學,“親,把數學作業發給我一下唄,線上等。”不到一分鐘,一張清晰的圖片發過來,我還沒來得及說謝謝,小A發過來一條“不客氣。”我發給她一個笑臉,繼續奮筆疾書。

晚上,臨睡前,想起媽媽交代我的每天二十分鐘的閱讀還沒有完成,遂捧起枕邊的《簡。愛》,跟隨主人公一起,思緒飛躍到十九世紀的英國……

這就是我的生活,和大多數人一樣,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購物。媽媽時常對我說,她們那個時代不是這樣的,買一樣東西,要跑到好遠的百貨商店,貨比三家,跑斷腿;讀一本小說,可以花上一整天時間,不受任何打擾;與遠方朋友的聯絡,只有書信。見字如面,洋洋灑灑的寫上兩三頁信紙。

那樣的生活,我沒有經歷過,不好評價,如果一定要對比,我覺得各有各的好,看你如何選擇?

比如購物,如果你有時間,你也可以跑上幾個商店,貨比三家,再做決定。如果沒有,開啟手機,花上幾分鐘搜尋,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閱讀,花上一整天徜徉在精彩的故事裡,自然是好的。沒有一整天,利用碎片時間,看更多的新聞、小故事,未嘗不是另一種閱讀體驗;至於社交,我也很嚮往那種見字如面的感情,可是,現代科技讓我們花上幾分鐘就可以瞭解到所有朋友的動態,想要跟對方交流,隨便你選擇文字、語音、或是視訊。

我想,現代與以往的生活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同樣的時間裡,你可以選擇慢節奏的度過或是快節奏的度過。

當然,我們經常看到地鐵裡、馬路上、甚至家庭的餐桌上,每個人都只盯著手機,變成了手機的奴隸,這就違背了手機存在的初衷。

我想說,是你選擇了手機,還是手機選擇了你?

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為的是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選擇對了,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便利與好處;選擇錯了,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就是文明的退步與人情的冷漠。

你,又是如何選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