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糕相關作文20篇

打年糕 篇1

國小二年級作文 ,483字

打年糕是我老家那邊的年俗之一。最近幾年,打年糕的場地都在我老家門口,我可以近距離地去感受一番。

今年打年糕的時間在臘月二十五。早在前一天傍晚,爺爺就淘好了糯米,不用瀝乾連夜去碾成粉,總共有三十多斤呢!

臘月二十五那天一大清早,打年糕的人們就從四面八方趕過來。不一會兒,水就燒開了,而另一邊,篩粉的嬸嬸早已利索地在裝滿粉的大木盆裡挖了幾個洞,倒入四、五碗水讓糯米粉充分吸收,之後用篩子把粗粉篩細就可以了。

接著,要把篩細的粉一點一點灑入蒸籠蒸熟。雖然我看不清爺爺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可是他的動作很嫻熟,很快,軟軟的糯米糰就出籠了。

接下去就是最費力氣也是最關鍵的“打”的過程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大伯輪流掄起重重的石錘,一下一下地用力打下去,把它變得更軟更糯。我在一邊看,但是卻使不上勁兒,只能“嗨喲嗨喲”地給他們加油,或者在需要時幫著灑點水進去。

過了好一會兒,年糕終於打好了,等在邊上的兩位叔叔趕緊把打好的年糕拉長,“變瘦”,切成小塊,放在圓盤裡。看到熱氣騰騰的年糕,我等不及給它們點上紅點就偷偷拿起一塊美美地吃了起來。

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我覺得“年”的腳步更近了……

打年糕 篇2

國二作文 ,1056字

打年糕是老底子迎接新年的傳統,一般從臘月初開始直到臘月廿七。

村頭,寬敞的老樟樹下石板橋堍,一眼四季清澈的老井旁。當老樟樹上的鳥吊足了嗓子時,主事的人會把從天南地北迴到家的四鄰鄉親都請到一起,一則幫忙相助,二則分享年味。釅釅的霞光熨展了老人被歲月揉皺的臉,映紅了年輕人朝氣蓬勃的臉,撲潤了小孩兒稚嫩的臉。

先請一位大媽用溫潤的井水把石臼翻起來,裡裡外外沖洗乾淨,一邊晾著。石臼的壁很厚,有兩塊磚那麼厚,高不到小孩兒肚子那裡。口徑比家裡用的土灶鍋子還要小上一號。還要再請一位泥瓦匠師傅搭一個臨時用的灶臺,用磚塊一層層砌上去。當砌到八九層磚時,逐層收口,大概有十三四層,灶臺算是砌好了。最上一層抹上一圈從湖底挖起來的淤泥,在開口處貼上瓦片,再抹一層淤泥,坐上一隻大鐵鍋就好了。

將晚上淘洗晾乾的糯米和晚米在井水中浸泡一袋煙的功夫,用大火將水煮開,放入一些甘蔗段再架上蒸籠。蒸籠裡面像古時候官員戴的紅纓帽那樣中間凸起,鋪一層溼紗布倒上按比例摻好的米,隔一段時間翻動一下,再灑上一點水。半個小時後香糯的米蒸煮好了,取出,倒入石臼中。大夥兒圍攏在灶邊,冬日的初陽染紅了乳白的蒸汽,乳白的蒸汽裡蘊足了紅紅火火過日子的熱情。

打年糕是個技術活。打得不好,年糕不易存放,容易開裂,吃起來也不細膩。木杵頭重把輕,很難控制好方向。打年糕也是個體力活。木杵打下去,糯米黏在一起,黏在石臼上,提起來十分費力。大冬天,赤膊上陣,也會渾身冒汗,活力四濺。當年糕變得細膩起來,看不出有顆粒的感覺時,想體驗打下去容易提起來難的人,也可以上去杵上幾下。

最熱鬧的環節還是吃年糕。當金紅的陽光鋪滿面板,風裡浸滿糯糯的香時,將細瓷滋潤、晶瑩光亮的年糕放到抹乾淨的面板上,切成小條,用模具印出不同的圖案,點上點兒紅,算是討個彩頭,也有的做成元寶狀用來供奉。主家會請鄉鄰們圍坐桌旁,一人一小碟,品嚐年糕,預祝眾鄉鄰來年百事順遂步步高;小孩兒們圍在面板周圍,伸手掐一小團年糕,蘸點糖自己開吃,也不管燙不燙口,牙齒黏不被黏住。

打年糕洋溢著鄉鄰們的和諧情結。打年糕基本是在外出的人歸來,村人都在家的時候舉行的。只有大夥兒分工明確,協調合作,才能把年糕打出膩糯,打出香味來。

打年糕也是瀰漫著親情的時刻。從山南海北迴來的人聊著奇聞異事,發表著對事件的見解,抒發著對生活的情感。村裡人平時的小恩小怨,打上一場年糕也就和解了。高興時,二叔還會弔起嗓子吼起野灰調,俚語野情,撩得大夥兒或隨調狂吼,或捧腹笑翻,把即將過年的熱情引燃了。

年糕,黏的不僅是牙齒,更是鄉情。

打年糕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3字

小時候過年,最喜歡的,就是看大人們打米糕了……

習習寒風吹過,鑽過樹梢,吹紅了我的臉,吹乾了我的脣。家對面站了一堆人,熱鬧極了。我心想:一定又是打糕!我一個勁兒地往人群裡鑽,仗著自己又矮又瘦的優勢,一下子就從大人的腿縫隙中鑽了過去。

兩個身材矯健的大人站在一個大石頭墩旁,但我的目光停在了那塊白色的米糕上。石鋤不時地在我眼簾中上下躥跳著,一邊的大人揮得特別有節奏,另一邊的人便不停地抓一把水,往糕上抹,有時候還會幫米糕翻個身。他們速度特別快,你來我去地應和著。

隨著十幾分鍾過去,一塊米糕也打好了,我跑向外婆,想做第一個吃到米糕的人。外婆將一個個米糕捏成長橢圓形狀地,再小心地放進蒸鍋裡。

過了七八分鐘,飄來一陣陣大米清香。外婆將蒸鍋開啟,一片白茫茫的蒸氣往撲鼻而來,我大手大腳地從來裡面抓了個“大傢伙”,一大口上去,就是一半。嗯……米糕不是很甜,而是甜淡恰到好處,香甜軟糯的味道不斷地在脣齒間徘徊,這筋道的口感像是在嚼好幾個口香糖一樣。若咬得太大口,含糊在嘴裡嚼不動,連話也說不上了。

長大了,我對打糕的事更感興趣了,我便“採訪”了有打糕經歷的外公。

“打糕為什麼要一直抹水呢?水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嗎?不能直接到水上去慢慢打嗎?”我問。“每次只要熱水一點點就夠了,目的就是為了不讓米糕黏在石頭上。”外公回答。

我問:“那打米糕,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嗎?”外公說:“有呀!兩個人配合一定要好,一個忽快一個忽慢,可能就會一個打到對方手上,一個抹在對方石鋤上,哈哈!”

“一直不停地打米糕有什麼用嗎?不打直接蒸不行麼?”我好奇地問。“一直打是為了讓米糕變得筋道,更美味可口。這就像做人,你如果不經受千錘百煉,怎麼會練成鋼?”外公說。

我最喜歡過年。

打年糕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9字

年前,我終於有機會去外婆家打年糕了,這讓我興奮不已!

吃完午飯,我就在靜靜地等待。外公幫他們洗打年糕用的東西了,我就來來回回跟在他的屁股後面,生怕漏掉了哪一環節。可是,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除了外公在忙碌,其他人卻一點動靜都沒有,爸爸釣魚未歸,舅舅理髮去了,只有我和媽媽在家裡。哎,我覺得有點兒掃興,便回了房間。過了一會兒,聽見媽媽焦急的步子聲,急切地喊道:“打年糕啦!”這時,我如一陣風似的跑過去,幸好並沒有錯過什麼。

打年糕開始了,用的糯米粉是用糯米磨成的,首先把糯米粉放在大臉盆裡,再放點兒冷水,搓成小顆粒,然後就可以去蒸了。蒸好後,放到打年糕的大石碗裡,用大錘子沾點水,使勁打,那聲音震耳欲聾。打得差不多了,得有人拿用熱水洗過的溼毛巾,擦大石碗,並把年糕翻一面,反覆大約三、四次,就可以了,把年糕拿出來,放在一塊專用白布上,包起來,用木棒壓成長方形,放在上面,涼一會兒,然後在扁上鋪一個乾淨的蛇皮袋,把放年糕的那塊佈讓兩個人分別抓住兩頭,抬起來,甩在扁上放涼,這塊年糕就打好了。

看完了整個打年糕的過程,吃著熱乎乎的年糕,似乎對年糕也有了新的認識。打年糕是我們過年的一種習俗,意味著過年了,聽媽媽說現在有打年糕的已經不多了,我想,我們一定要把這個習俗傳承下來。

打年糕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8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表現了新年的一片熱鬧景象,使人回味無窮。

今天,我來到了黃灣,參加了當地的迎春節活動。

一到達活動地點,就發現一個地方鬧哄哄的,圍著一群人,有什麼好看的東西呢?我一邊想著一邊擠進人群,踮起腳尖觀看。呵呵,一位大叔弓著步,彎著腰,不停用錘子砸向石缸裡的年糕,他把錘子高高地舉起,然後腳一蹬一用力,把錘子狠狠地砸在年糕上。年糕凹了進去,可不過兩秒鐘,又調皮地恢復了原樣。忽然又來了一位大叔,他快步跑到缸邊,用狗刨的方法,把缸裡的年糕翻一跟頭,然後和均勻。兩位大叔就這樣周而復始,一遍又一遍地打著年糕。我看見大叔臉上掛滿了汗珠,臉頰變得紅彤彤的,心想他們一定對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感到滿意和自豪。

大約進行了七八個來回,終於打好了,於是他們又馬不停蹄的,像趕場子似的,立刻把軟的熱了的年糕放在桌子上,然後扯著嗓子大聲喊:“吃年糕嘍!吃年糕嘍!”許多圍觀的人們都飛快地跑了過來,呼啦的一下,周圍立刻擠滿了的人。人們爭先恐後,顯然都是為了吃年糕而來的,並大聲喊叫:“給我一塊!”我好不容易搶到了一塊小小的年糕,蘸了糖咬了一口,啊!好好吃啊!

年糕吃在嘴裡,甜在心裡,表達的更是過春節的喜氣洋洋與勞動人民經過辛勤努力換來的成果,也願大家吃過年糕後能年年高。

打年糕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1字

說起年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快過年了,我們這裡有幾戶人家聚集到一塊,要開始打年糕啦!我和奶奶迫不及待地到鄰居家看打年糕。

那兒的人可多啦,大人、孩子、老人都簇擁在一起,有說有笑地聊著年糕。小朋友們蹦蹦跳跳,這裡看看,那裡看看,充滿了好奇心。

首先是搓粉。只見幾位大媽把糯米粉放在扁裡,加入一定量的水。這放水很有講究,放太多不行,放太少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憑老師傅們的手感了。原本一粒粒的小顆粒被“凝聚”在一起,真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雪娃娃。

接下來,就要把粉倒進大木桶裡蒸。一個大伯熟練地操縱著,周圍的幾位大叔忙上去幫忙。有幾處粉可調皮了,賴在上面不肯下鍋,但最後經不起地震似的搖拽,紛紛滾了下去。一位老爺爺負責把火。這時,人們紛紛轉移“陣地”,跑去看老爺爺蒸粉,“年味”和粉混在一塊兒,跑進木桶裡啦!大約過了半個小時,粉就蒸好了。大夥兒把充滿香味的粉放到一個大碗似的石臼裡,準備打年糕了。

終於等到這一刻了,旁邊的大人和我連忙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一瞬間。

只見大伯用手撥了撥粉團,拿起一把大錘子開始打。“咚!咚!咚!咚!”每一下都那麼有力,帶著濃濃的年味,彷彿是禮炮敲醒了“年”,迎接新年的到來。“咚咚!咚咚!……”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一刻!這聲音敲進了每個人的心房,告訴大家:新年要來了!

打年糕是個力氣活,每打會兒,就換得個人繼續。換人的過程中,一個大叔就馬上過去把粉團翻個身,生怕粉團硬了。輪了幾個人後,粉團漸漸成型了,變得越來越糯了。大家又急忙把粉團搬到木板上,兩人一拉線,粉團就切成了一塊一塊的。年糕誕生了,香氣四溢!

我們吃著又香又糯的年糕,心裡開心極了!它預示著大家新的一年“步步高”!

打年糕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966字

春節到了,大家都開始貼春聯、寫福字、買各種年貨……

我也準備去體驗一把過年一般都要吃的東西——年糕。所以,我和爸爸媽媽週末一起去了富陽的龍門古鎮,觀看打年糕。

剛下了車子,我就看見有一大群人正圍著一張桌子,桌子上的盆子裡有很多像白色粉筆灰一樣的粉末狀物體。我向人一問,才知道這是做年糕的糯米粉。糯米粉被伯伯們從盆子裡倒入一個很大的木桶裡,然後他們又把桶抬進一口大鍋,底下不斷地加水蒸,還有伯伯把柴不斷添進土?堇錚?溝紫碌幕鶚賈蘸芡?>??羲?粢徽笞又?螅?疵追劬??舴⒑筒??塹牟歡先嗄螅?捅涑閃訟襝鵪つ嘁謊?拇罌椴還嬖蛐巫吹哪旮狻?/p>

我們把這塊年糕放在一張滑滑的長條桌子上,桌面上鋪上紗布,然後一位穿藍色衣服的伯伯,用一塊抹布沾了點水,輕輕地來回擦動桌面,使紗布始終保持溼潤,這樣年糕就不容易粘到桌子上,可以來回翻動。

兩位伯伯拿來了一根近三米長的竹竿,有碗口粗細,他們分別站在桌子的兩側,然後把竹竿用力地在年糕上來回地壓,一下一個長條的印子,等壓的中間薄兩邊厚的時候,再把兩邊的往中間壘,繼續壓,這塊年糕被壓得像一塊白玉一樣,讓人看著流口水。

打年糕打年糕,還不如叫做“壓年糕”,我原以為打年糕就是拿著鋤頭或木頭墩子在年糕上你敲一下、我敲一下,敲著敲著年糕就會慢慢地成形了。沒想到原來是這樣壓出來的。

我正想著,輪到我打年糕了,我握著粗粗的竹竿一頭,我其他三個小朋友一起打年糕,這架勢就像是參加拔河的選手。一開始,我因為力氣太小,被別人一直帶動著,節奏也不對,後來我掌握了小竅門,就雙腳前後站成弓步,右腳在前,左腳在後,雙手分開。手呈拳頭形,緊緊地握在那粗粗的竹竿上,然後雙腳起跳,像兔子一樣,接著順勢把竹竿壓在年糕上,雙腳輕輕地落地,這樣年糕就算被我壓了一次。

然後我又藉著竹子的韌性,再次起跳,如此反覆,還真是個力氣活呢!我都不知道自己跳了多少次,感覺比跳繩還要累,年糕終於壓好了,算是大功告成,我也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冬日裡被累得滿頭大汗。

被壓好的年糕拿去被伯伯切成了厚厚的長方體,我拿了一塊切好的熱乎的年糕嚐了一口,有點糯糯的,不粘牙,又有點嚼勁,蘸著紅糖真是太好吃了!因為這是我自己壓出來的年糕,我不僅覺得甜,還嚐到了自己勞動的味道。

打年糕的樂趣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2字

“打年糕嘍,打年糕嘍!”在今年的倉前羊鍋節上,賣得最火的除了羊肉外,就是手打的年糕。我們村也在元旦期間自發組織了打年糕活動。前一天,奶奶就把米淘好了,晾乾後爸爸又把米加工成了年糕粉。

打年糕那天,可真叫熱鬧呀!婦女們忙著殺雞宰鴨,剖魚洗菜。打年糕是真正的力氣活,一定要用豐盛的飯菜來犒勞大家。爺爺他們幾個年紀相仿的人負責燒火蒸年糕粉,年糕粉在蒸籠裡蒸過後就成了松花糕團。剛出籠的松花糕團又香又軟,可好吃了。

當然,最吸引我的還是打年糕的場面:剛出籠的熱氣騰騰的松花糕團被倒在了石臼裡,叔叔舉起大木榔頭朝松花糕團舂去;大伯在石臼旁彎下腰把松花糕團翻身。你舂一下,他翻身一次,如此迴圈反覆。漸漸地,鬆軟的松花糕團變成了柔韌的年糕。我看得手直癢癢的,也嚷著要試一試。可一舉起木榔頭,我整個人不由地搖晃起來,引得大家鬨堂大笑。

一蒸年糕打好了,就得把年糕用紗布裹起來,放在門板上。然後由兩個人用一根大門栓把包著紗布的年糕壓扁,直到它成了方方正正的一塊。掀開紗布,大伯用線把年糕割成一塊塊。邊邊角角的年糕頭,被我們這些孩子討去吃了。熱騰騰的年糕頭蘸上白糖,別提有多好吃了!

打年糕還在繼續,我們笑著,鬧著,吃著。我希望明年村裡還能這樣打年糕,也希望城裡的小朋友能來這裡感受打年糕的樂趣。

打年糕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5字

“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每到臘月廿十七、八,村裡就會組織大家打年糕,作為年末最後一次集體活動,無論大人小孩都是非常期盼,踴躍參與。

今年打年糕的場地設在了我們村靠河邊的一個雜貨鋪前面的場地上。石臼、木錘、蒸箱等裝備就緒。首先上場的是幾位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老漢。只見其中一位老漢搓了搓手,拿起了那個有我身高那麼長的大木錘,上下錘了幾下,試了試手,2接著點了點頭對前面的黑臉老漢說“好了,開始吧!”

只見黑臉老漢用手沾了沾身後那盆熱水,起身走過去把鍋裡熱騰騰的麵糰搬了出來,放進那個粗超又老舊的石臼裡。

我好奇地向蒸籠那邊望去,蒸籠裡熱氣騰騰,什麼都看不清。後來問了幾位爺爺,才知道麵糰是由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磨成麵粉,然後加入合適的水進行調和,蓋上紗布,最後放進蒸籠蒸,無論是水的多少和蒸的時間都是極其講究的,沒有多年打年糕經驗是做不了這個工作的。

我回過頭,只見剛剛的老漢一邊喊著“嘿咻、嘿咻”,一邊有節奏地掄著木錘打年糕,對面的黑臉老漢此時配合木錘的節奏快速翻動著年糕。

經過幾輪的錘打,中間還換了一對年輕小夥上陣,這鍋年糕終於打好了。那一團一團的年糕被均勻地搓成一個長方形,接著我的爺爺拿出了一根棉線,用線將年糕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我目測,差不多每塊都是20釐米長度,10釐米寬度,高3釐米。最後爺爺還用年糕2頭不規則的邊角料做了一對“元寶”形狀的年糕,這也是爺爺的拿手絕活。到最後幾乎每家都會讓爺爺幫忙做一對“元寶”,在大年三十祭祀祖先時用,意寓新的一年財源廣進。

我在旁邊看著也躍躍欲試,最終在我的軟磨硬泡之下,爺爺終於答應在打我家那份年糕的時候把“印花”這個任務交給我。我拿了一個印花章,沾了沾杯子裡紅色的水,輕輕地摁在年糕的中間,那一朵朵小花給乳白色的年糕增添了幾分靚麗的色彩。

打年糕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65字

以前過年時,全村會聚在一起打年糕。

“都讓讓,上大傢伙了!”一位爺爺扯著嗓子喊道,隨後一口石臼被抬了出來,他們將石臼刷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過年了,休閒了一年的石臼終於派上大用場了。

一切準備就緒,灶火燒得旺旺的,灶上擱著高高的蒸籠,熱氣騰騰,蒸籠裡,是正在用旺火蒸的米粉。“好了。”一位爺爺掀開蒸籠,招呼另一位爺爺來搭手。兩位爺爺一起使力,將蒸籠抬起,快步走向石臼。“啪”的一聲,蒸籠裡的米粉便不偏不倚,落在石臼底。一位爺爺迅速拾起粘在米粉上的紗巾,另一位爺爺端起水盆,在米粉上灑涼水。

這時,走過來一位拎石錘的爺爺。石錘跟足球一般大,看起來很沉重。爺爺走到石臼邊站穩,就掄起石錘,利落地向米粉打下去。隨著一聲聲沉悶的“啪啪”聲,米粉越來越柔,越來越韌。十幾個回合後,米粉成了一坨大年糕。

爺爺們把這一坨大年糕抬上桌子,又拉又揉,很快,大年糕成了一條長長的“小路”,爺爺們又拿線,將這條年糕“小路”切成了一塊塊書本大小的年糕。我們巴巴地望著,小心翼翼地扯了一塊切時產生的年糕“邊角料”,吹了吹,輕輕咬一口,又軟又有嚼勁兒,好吃!

年糕打完了,分到各個家中,人們便開始捏花式年糕了,這是我最高興的時候。我扯了一塊,轉眼間就成了一隻可愛的小白兔,看著家人們都專心致志地捏著元寶、魚什麼的,我要與眾不同。我又拿了一小塊年糕,在手中搓,搓成了一條細長的“繩子”,我再將它一圈一圈地繞起來,點了兩隻眼睛,一條蛇做好啦。我意猶未盡,又扯了一塊,這次,我搓成“繩子”把它們拼成了一個“福”字。我對自己的年糕作品十分滿意。爺爺端著碗走了出來,用筷子蘸了蘸碗裡的紅顏料,點在年糕上,也點在我們重新創作的花式年糕上。

以前過年我們村總會打年糕,可現在,哎,不說了,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