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引發的思考相關作文20篇

昭君出塞引發的思考 篇1

週記 ,894字

昭君出塞,你走了60餘載。公元前33年,一代美人,西漢宮女王昭君出塞和親。2000多年後的今天,更令人思考。

蕭瑟西風,伴著那出塞人兒,走出長安,入茫茫大漠。絕代佳人,就這樣開始了一生的歷史使命。你,用明眸驚落了飛天的大雁,用天姿熄滅了烽火,用國色軟化了鋼刀。柔弱女子,就這樣,平衡著國,平衡著“家”。

然而,你是中原人士,是大漢臣民,更是一個女子,走出多遠也牽掛著故鄉。當你迎著蕭瑟西風遠去之時,當你思國念家面朝長安方向默默祝福之時,當你夜聽琵琶滿腹愁情漸漸表露之時,一切的一切,都因你漢宮緣未盡,故園情未了。

偌大天下,小小女子,以身許國,救國救家,悲兮痛兮哀兮。你,為了國,也為了自己,離漢宮,入匈奴。然而,又有幾多情與願。你,看慣了宮廷鬥爭,將世間冷暖深知於心,也許,這是你佳人和親的原因之一。

無法見到“光明”,整日只有“黑暗”。入漢宮,出漢宮,這一進一出,原因各異。也許,當時入宮是想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出漢宮,也許也是為了得到自己的一份“幸福”,只是這給你“幸福”的人不同罷了,出漢宮,同時也帶著一份歷史使命吧。

在一些人看來,功過是非盡待後人評說;然而,在另一些人看來,你只有功,無過,原因已不必多說。21世紀的今天,我們,回憶前人,感慨、欽佩、思考。

你,才貌出眾,不趨炎附勢。可是,當大漢皇帝不得不將你送去和親之時,你,這絕代佳人,可曾後悔?也許,答案是否定的。可是,你在漢宮的名義上的“夫君”已是懊悔不已,相見恨晚,是啊,晚了,太晚了。

和親,作為一種手段亦或是方法,於各前朝。漢有昭君,唐有文成……你們,把中原文化傳,把各朝江山保,萬代美名揚。一種方式,可以在不同時期,存在;但那演繹這相同方式的人,卻早已不同,甚至已不再出現,永遠,因為,有一種記憶叫歷史。

看似風光的背後,是無數的痛楚與悲涼。作出這個決定之前,你,是多少的毅然決然,從不後悔;也許,這個決定並非你自己做出的,可是,不管何如,漫漫長夜下的人兒,只能是冷暖自知,僅此而已吧。

思考著你這絕代佳人做出的選擇,繼續過著21世紀的“現代”生活。你,給了這個時代太多的期待,太多的思考,太多的回憶。

立體,畢加索,就是這樣——讀《畢加索》引發的思考 篇2

讀後感 ,934字

無論我在失意或是高興的時候,我總按照自己的愛好安排一切。

—畢加索

巴塞羅那,夜色正濃,夸特加茲酒館。

角落裡有一個年輕男人,抱著胳膊,面無表情地看著身邊一群人在興高采烈地談論著什麼。他身邊是一個年輕人,兩人默默坐著。突然,那個奇怪的男子站起身來從口袋裡掏出一支手槍,朝窗外開了一槍,整個酒館亂成一團。

“誰再敢說塞尚的壞話,我就讓他永遠閉上嘴!”說完便又面無表情地扔下所有不知所措的人走了,他那位同伴跟了上去。

他就是畢加索,那朋友是畢加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萨巴提斯。

說起畢加索,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反法西斯作品《格爾尼卡》,然後是他誇張的繪畫方式:看起來畸形的人體,完全琢磨不透的佈局,那些所謂的樂師、吉他、美女似乎都是些胡亂堆砌的磚塊,腦子裡不禁出現一個又一個大問號:他是什麼意思?他想畫什麼?想表達什麼?可畢加索最討厭別人問他這些。他只是畫自己想畫的,沒什麼意思!

其實畢加索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怪異”的。他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驚人的繪畫天賦。他的父親何塞希望兒子能有出息,便把他送往法國的學校學習。就這樣,畢加索以初級班的年齡進入了高階班。起初,他會根據所學內容和身為畫家父親的引導畫一些“傳統”的畫。並且在一次考試中,他用極其簡單卻又與大家都不同的方式畫出了他的模特。然而這時,他的繪畫風格開始出現變化,之前的油畫風格漸漸退出他的畫布,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簡直無法接受與詮釋”的畫。人們試圖讓他回到正軌,但他執意走自己的路。於是,他開始接受人們無謂的批判,與此同時結識了許多朋友,而他們給畢加索帶來的不僅僅是友情,對畢加索畫風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畢加索終其一生,名譽滿滿,可他的生活並不是一路歡歌,膝下子女因各種原因相繼自殺,最後只有三個子女尚在人間。

與凡高的命運多舛相比,畢加索藝術人生可謂是登峰造極,輝煌之極,並且成為世界q傑克遜,如同千萬個活出自己的智者,畢加索也活得無愧於自己。

活出真實的自己是一種現代人缺乏的生活態度。不聽信別人對自己的貶低,不管別人怎麼看自己,不違心,不虛偽,為自己而活,活出個自己。

畢加索畫的不是立體畫,而是他自己的立體人生。

立體,畢加索,活給自己看,就是這樣!

一件事引發的思考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2字

清江河使恩施成了一個美麗的城市。河邊的走廊上,每日都有遊客的身影,快樂的笑語。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全家一起到親水走廊散步。清江河裡綠綠的水靜靜地流淌,陣陣微風吹過,小河泛起層層波紋,它是那麼溫柔美麗。

正當我被這美景陶醉之時,忽然,一個空礦泉水瓶從天而降,只聽“撲通”一聲,那個空礦泉水瓶直落到清江河中,在水中漂浮著,似乎在搖頭嘆息。哼!是誰幹的?簡直是一隻老鼠壞了一鍋湯!我生氣地扭過頭,看見了兩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大姐姐,其中一個姐姐對另一個說:“嘿嘿,你扔得真遠,讓我也來玩玩。”說完,她將手中的菸頭用力地投進河中,又操起路邊的一個空礦泉水瓶很用勁地投進河中。我回頭望望清江河,她似乎在哭泣!我的心也在哭泣!

我感到十分憤怒: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柔情的清江河?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每天都看著清江河溫順地纏繞著恩施城,她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恩施的每個人每天能看著清澈的河水悠悠地流淌,我們的心情是多麼的舒暢愉悅。然而現在河水越來越汙濁了,因為有的人不愛護她,不愛護我們的環境,不愛護我們的自然資源。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假若有一天,河水被汙染了的話,我們喝什麼?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一幅漫畫引發的思考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3字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幅漫畫,畫面上的是一個地球儀,而支撐的軸也不是普通的軸了,而是一個巨大的水龍頭,這個水龍頭裡正流出世界上的最後一滴水,四大洋已經乾涸了,變成了荒漠。我猜這也許是南極洲冰川上留下來的最後一滴雪水吧。

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總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海洋就佔了71%,包括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其他周邊的一些海域。從太空看,這顆蔚藍色的星球被象徵著生命的水的顏色覆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了:“地球永遠也不會缺水了呀!”而事實卻恰好相反,只有3%的水是可飲用的淡水,剩下的就全是不可直飲的海水,而這3%的淡水資源,由於人類的貪婪與掠奪,正在日益減少。

在我們人體中,水的比重可以佔到人的50%—60%,兒童呢,甚至可以佔到80%,足見水對人的重要性。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道,上面說,不吃東西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而只吃東西不喝水只能活7天。

我們紹興是一個水鄉,小朋友,可別被這個名字而誘惑了哦,我們河道里的水早就被汙染了,根本不能飲用,有的甚至不能洗衣、灌溉呢!所以,我們才出臺了這一條口號:“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我們有節水的方法嗎?

當然有了,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兒,要從小做起,抓節水,顧名思義就是儘量多迴圈利用水,用淘米水澆花洗菜,用洗衣水、洗臉水洗拖把拖地,在水箱裡放東西,減少衝水量;冬天洗澡時先出來的冷水浪費了可惜,收集起來可以洗臉洗手,生活中處處有節水妙招。

節約用水,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我可不希望漫畫中的想象變成現實。

由廢品引發的思考 篇5

國一作文 ,639字

“哈哈哈……”從教室裡傳來了一陣陣笑聲,原來今天小樹林教育正在舉辦一場“變廢為寶”的活動。

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各自分好小組後,就開始議論紛紛地商量著要怎麼樣來完成這個作品。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每一個小組都信心滿滿地交上了作品,現在進入到最緊張的環節—評獎。在經過一番緊張的投票後,我們組做的“手工樹”獲得了第一名。

經過了這一次活動,讓我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場面。公園裡,早已不是那個讓人感到舒服的地方;街道邊,到處都是一些推著推車賣包子、香腸的阿姨們,車輛變得無法有序地進出。再看看大街上,車的尾氣嗆得讓人不能呼吸;地板上,香蕉皮、果皮扔得到處都是;靠近垃圾堆時,垃圾袋亂扔一地,蚊子圍著垃圾堆轉,這要是夏天,那可得了呀!

現在的環境汙染變得非常嚴重,原本那瓦藍的天空、潔白的白雲也都一同消失,這都是人類自找的。砍伐樹木,會造成水土流失,不能抵禦風沙,容易引起沙塵暴。不要認為這一切離我們遙不可及,相反它卻是離我們越來越近。或許有的人會想自己沒注意保護環境並沒有什麼,但如果每個人都破壞一點點的話,那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那要如何才能不讓這種事情發生呢?那就得從生活做起,不亂扔垃圾,少用塑料袋,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種樹木。

我相信有很多同學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保持環境,人人有責。是啊,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那我們的家園將會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庭。

同學們,聽了我的想法,你們是不是也該有所行動呢?對呀,保護環境,用我們的行動共同來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園!

一段騎行引發的思考 篇6

國二作文 ,720字

“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我一邊停下共享單車,一邊百思不得其解地嘆了口氣。

“快快快!”要遲到了,我三步並作兩步地從地鐵站裡衝出來,心急火燎地向補習班衝去。還有十分鐘就要上課了,但去補習班還有二十幾分鐘的路要走呢!我絕望地奔跑著。跑著跑著,我的眼前忽然出現了一大片黃色的海洋,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大群小黃車。“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我一邊掏出手機掃著二維碼,一邊高興地想,“現在大家都說共享單車方便,就讓我來試一試吧!”

不到一分鐘,共享單車的鎖就“咔嗒”一聲彈開了。我騎上車座,踩下踏板,共享單車騎起來還真是輕鬆,輕飄飄的好像在雲上飛。上課是不急了,我便放慢速度,津津有味地觀察起路邊的景象來。

一輛輛的共享單車與我插肩而過。黃色的是小黃車,橙色的是motorbike單車,藍色的是小鳴單車—路邊,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共享單車隨處可見。老人們騎著共享單車,車籃裡碼著剛買的菜;中、青年們騎著單車,腋下夾著公文包;學生們騎著共享單車,肩上揹著書包……

騎著騎著,我的眼前出現了我不願看到的一幕—一個叔叔騎著小黃車來到菜場門口,他把車停到路口,彎下腰,掏出自行車鎖,把車給鎖上了。他一邊嘩啦嘩啦地甩著鑰匙,一邊得意洋洋地微笑著:“哈!真好!只要付一塊錢,車就是我的啦!”

我來到補習班門口,停下車,卻不幸地發現一個小黃車被拆了輪胎,有氣無力地躺在一邊。

現在,共享單車已隨處可見。它們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還節約了我們的時間,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但是,共享單車有些時候會被人佔為已有,甚至被損壞。它們被用的很多的同時,也被破壞很多。

回想起今天的所見所聞,我不禁希望:共享單車要繼續發展,但是我們一定也要自覺地保護它!

由共享單車引發的思考 篇7

國二作文 ,920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共享”這個詞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口中,起初我並沒有太在意,但在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逐漸出現在大街小巷後,我才正視起這項近來才興起的事業。

不得不說,共享單車對人們的生活有幫助嗎?

有,這必然是有幫助的。首先,共享單車節能環保不用電,不燒汽油,而且可以幫助人們鍛鍊身體,解決“最後一公里”的煩惱。

其次,共享單車靈巧方便,可以幫助解決城市的交通壓力。當然,會有人說乘坐公交車等公共交通不是一樣的嗎?可是,在馬路上,當機動車堵得不可開交時,共享單車就像一條靈巧的魚兒在馬路上穿梭,這往往比坐機動車的速度還要快呢!

然後,共享單車隨處可見,隨著共享單車的更加流行,共享單車的投放量也越來越多。小區門口便停放著十幾輛,地鐵站口更是數不勝數,看見了,便拿出手機掃一掃,鎖一開,便可以騎著共享單車走了。

最後,共享單車價廉物美,騎一次只要1元,而坐公交車則要2元。而且共享單車騎著很舒服,不必聞公交車上的汽油味兒,微風輕撫過臉頰,真是好不舒服呢!然而,任何一件事物不可能只有利,沒有弊。而共享單車也正是這樣,在它越發流行的這幾年,它帶來的問題可不止一點呢!

有人騎完共享單車便隨處停放;有人把共享單車的二維碼和車牌號全部颳去,私自上鎖,佔為己有;有人見共享單車不是在自己的,在馬路上違反了交通法規被交警攔下便棄車而去;有人把共享單車用作教孩子騎自行車的工具,而這些孩子,大多都沒滿12週歲;更有甚者,把共享單車拆得讓人無法直視,把座位,輪胎全部拆掉拿去賣錢,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車架……

沒錯,這些都是我們國人的惡行,新聞裡也曾多次報道過,但很可惜,效果實在是小。

但這是共享單車的錯嗎?不,這不是,任何一種東西製造出來就是為了造福人類的,但為什麼有時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呢?

人們享受到了共享單車給他們帶來的方便,但是不想要為自己的方便付出相應的代價—認真對待共享單車,把自己的素質提高,這將來定會發生更為慘痛的代價。

不知不覺,由共享單車引發的問題已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而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如今社會上還普遍存在的素質低下。希望每個都從共享單車上享受到方便的人都可以以身作則,讓共享單車成為為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的方便和快捷!

“共享”引發的思考 篇8

國一作文 ,986字

人是群居性動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脫離不了集體;隨著“資源共享”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提供便利的同時卻又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人們常說:“如果你分享快樂,快樂就會增加一倍;如果你分享憂愁,憂愁就會減少一半。”由此可見共享的魅力。時下最為流行的便是共享單車。只要下載APP,對車掃碼或輸入車牌號查開鎖碼,伴隨“嘀”的一聲,你就可騎著這輛車在交通堵塞的市區暢遊,且價格優惠。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意、便捷的使用方法,同時還倡導“綠色出行”、減輕交通負擔,這樣對個人和社會都極有益的發明,卻在運營不久後遭到殘暴對待。

媒體新聞時常報道“共享單車被投河、被砸爛”,一些小區驚現二維碼被撕或是被上私鎖的單車,甚至有人拆車拿零件賣錢——這一切的一切,清晰地證實著一個事實—市民的思想覺悟有待提高。如果將共享資源佔為已有,這還是“資源共享”嗎?社會生活的公共秩序依舊文明有序嗎?

走兩步路邊也許就有幾輛倒地不起、堆疊一處的共享單車,抬頭四顧也許就發現一排排共享單車阻塞了道路,有的城市甚至因此限制了共享單車的投放量——為什麼不多行幾步路,多推一會車?當你享受著便利之時,可有想過為他人帶來了麻煩?你可見過,在某些並不寬敞的人行道上擺滿車輛,行人卻在非機動車行道上踽踽獨行?共享,不僅是資源的共享、便捷的共享,又何嘗不是情感的共享、責任的傳遞?共享,需要人人都為他人著想,哪怕只是一分。

共享單車只是共享時代中的一個縮影。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共享電動轎車——在共享時代中需要每一個人用心地維護資源、負責地使用資源、用愛去傳遞資源。當你捧著一本乾淨整潔、猶餘嫋嫋茶香的共享書籍,你就如同在與上一位讀者打招呼,然後將他的暖心的力量傳遞給下一位、下下位;當你將一個彈性極好、一如簇新的共享籃球投進籃筐,你的喜悅就不僅是你的喜悅,彷彿有許多人與你分享;當你拉開一輛共享電動車的車門,置身於井然有序、清新怡人的環境之中,那每一次轉彎、每一次前進彷彿有人與你同在,微笑著伴你駛過一個個生機蓬勃的綠燈——這是共享的力量,溫暖的力量,愛的力量!

資源的共享需要每一個人認真地、負責地、精心地維繫。當你捧著書、拍著球、騎著單車、開著汽車,需謹記什麼是共享,於是,愛也在路上——

碎片化時間引發的思考 篇9

碎片化時間引發的思考 ,2338字

雖然只是碎片化的時間,但卻可以有無限的知識在那時等待著你到來。—題記

碎片化的時間裡可以有許多事情可供我們去學習,去思考,去工作。引用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的確,我覺得魯迅先生一定也是具備了利用喝咖啡這種碎片化時間的能力去完成一些細小的事情。

在當今社會,電子產品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科技的創新,科研的成果,無不預示著世界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時間少之又少。在這時候有些人會問:“現在的時代怎麼能和魯迅的時代去比呢?他有閒工夫去品茶,喝咖啡,我可沒有。”是,我承認現在的生活節奏的確很快,但你們沒有過娛樂嗎?你們的手機不是一直24小時不睡覺,伴隨著你嗎?似乎沒有了手機,人們會感覺“缺胳膊少腿”似的,但是如果我們能更好的利用手機去完成一些有價值的事,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沒有了手機,我們是不是也能更好的進行碎片化的利用呢?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方法:學會給每一種碎片化時間尋找一個多元化的作用。

現在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可以利用的最小時間單位是什麼?是一分鐘還是五分鐘?你的1分鐘可以幹什麼?你的5分鐘又可以幹什麼?你的10分鐘?甚至是20分鐘?……這問題先打一個問號,之後會一一講到。

現在我舉一個例子,每當我坐上地鐵的時候,便會看見有大約80%的人拿著電子產品(其中不包括打電話的哪一類)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在刷微博,聊微信,看“朋友圈”。也有一些人在玩現今最流行的一些手遊,例如:王者榮耀。幹這些真的有意義嗎?又沒玩出什麼名堂來。不像一位愛爾蘭的年僅13歲的男孩喬丹。凱西—(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企業家),凱西的年齡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完全不相符,他9歲學習程式設計,12歲就擁有了自己的遊戲公司,而且還是CEO。可你們是他嗎?能玩出大成就嗎?很多人會回答不能。那為什麼不把這些時間花在一些有用的電子書籍上呢?至少這可以增長知識的儲備。可在那80%的人之間,又有幾個會看電子書呢?去留意一些時政?關心一下熱點呢?

現在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在你可以利用的最小時間單位內你會幹什麼?這個問題一般的人很難給出超過三個回答,甚至還碰到過有些朋友全部回答刷微博,看“朋友圈”。當你的碎片化時間找不到合理的用途的時候,它的最大可能就是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所以我要求你為你的每一樣碎片化時間單位找至少3-5種有價值的用途,比如:3分鐘時間內你可以回覆一條簡訊,回覆一個訊息,收看一下不重要的郵件,刷一下微博,看一兩條新聞,構思一下下一條朋友圈應該發什麼,查詢一個感興趣的話題…

然後你要進一步思考在地鐵上的三分鐘你能幹什麼?在辦公室的三分鐘你能幹什麼?在臥室裡的三分鐘你又能幹什麼?(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可以制定不同的計劃)這樣的碎片化是不是更有規劃呢?在自己心中一定有了一個自認完美的答案了吧!

可這時有些人會說“沒時間”,“抽不出空”來敷衍這種問題,可真的是沒時間嗎?其實不然,在坐公共交通,走路,甚至在吃飯的時候,這不都是時間嗎?這些時間加起來少則也有半小時吧?按先前說的方法來做,是不是能做很多事情呢?舉一個例子,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之後新中國成立後又是國家領導人,政務繁忙,可正是這樣的他,卻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生最喜歡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夜不睡,但不能不讀書。”有專家做過統計,毛主席一生讀過136524本書。在辦公室、在火車上、隨時隨處手不釋卷,他的床頭都堆滿了書籍。直到老人逝世前,也依然書不離手。這也可以看出毛主席也是一位很會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書的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也就不一一闡述了。

近幾年來,一個詞語開始流行,並漸漸成為現實生活中最為普遍的現象:“低頭一族”。通過手機網路來閱讀一下新鮮趣事、回味一下歷年熱點,這種方式幾乎成了大部分人獲取知識和資訊的唯一途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習慣性的不斷重新整理朋友圈,習慣性的點開各個公眾號推送的內容,習慣性將低下頭的地方作為全世界……的確,現在的社會不是之前的社會,電子產品無處不在,想完全像幾十年前一樣棄之於外的確很難,可花上半把小時,做一回“原始人”真的有這麼難嗎?

再以坐地鐵為例,前80%的人在看電子產品,可也還有20%的人沒有看,他們又在幹些什麼呢?有些人會說:“睡覺,看書,K歌”不過K歌有點不可取。這些說的大致沒錯,這的確是其中的一部分,據我自己的統計,大約有5%的人會選擇休息,的確,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是一個緩解自己的好方法。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會拿紙質書看的不亦樂乎,有些人還看得到了忘我的程度,連要下車了都不知道,這大約佔了7%,還有5%的人在聚在一起聊家常,談公事,這也是一種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增加感情的一種方式。

那還有3%的人在幹嘛呢?先賣個關子,聽我講玩這個事例。有些人會說:“學習語言難死了,想千百萬只螞蟻咬著我的腦袋,弄得我頭也炸了。”其實在地鐵上揹他國單詞的時間是很有意義的事,哪怕只是背了3、4個,日積月累不也有成百上千個了,學新語言也就不這麼難了,那3%就是他們這些人。這樣構成了地鐵上所有人的所作所為。

因此,利用碎片化時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是能用最快速度得到最高回報的學習方法,沒有之一。只要你能夠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系統地吸收碎片化的內容,以及知道如何以最少的重複,將理論內容化為自身習慣。收集那點滴的時間,哪怕就是那牙酸的5到10分鐘,也可以多瞭解至少二三十條新聞,多背十幾個單詞,多看百八十頁書了(不過這是對我自己而言),這樣也就能收穫更多的知識儲備。其他應用碎片化時間來規劃我們的生活還需要我自己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所以請珍惜時間,珍惜這些方案,這是智慧的結晶啊!

由老虎吃人事件引發的思考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29字

那是一個湖北外來同胞,過完年了,41歲,大年初二,他帶著孩子和老婆去雅戈爾動物園玩。但他只給老婆和孩子買票,為了省錢,自己翻牆進入,離他最近的就是老虎散養區。他進去也嚇了一跳,趕快走進安全區,可往身上一摸,手機沒了。他看見他的手機丟地裡面,直接返回了虎區,考慮都沒有考慮一下,直接衝了進去。這時候人群開始尖叫,直接驚擾了老虎。頓時,老虎看到他了,凶神惡煞的朝他撲來,狠狠的咬住了他的頭,用尖尖的爪子去刮他的臉,沒過多久,人就不動了。在這期間,雖然叫來了警察,但警察也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被咬死。

因這個事件,我思索了許久。作為警察,我想對你說:“你們身為警察,就應當保護我的安全,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你們卻像沒自己事一樣站在一邊,什麼都不管。這是你們該做的嗎?你們就不應該好好反省嗎?”

作為遊客,我想對你們說:“你們就不應該拍照尖叫,因為這樣就會使老虎驚著,才會去吃人。”

作為受害者,我想對你說:“你真是太貪財了!一個手機算什麼呀,還可以再要一個生命嗎?”

大年初二,這樣一個慘案,使我受益非淺:通過這個案件,教育大家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也不要為了不值的東西,從而將自己的命送了出去。做事情要三思而後行,不能莽撞,熟輕熟重,最後再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