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文化相關作文20篇

書與文化 篇1

高三作文 ,1188字

理想,讓我們風雨兼程;友情,讓我們更懂得自己;親情,讓我們學會感恩;書籍,讓我們品味文化。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有自有顏如玉,”而我言:“書籍自會寫文化,書籍自會現輝煌”。書籍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成為人們的精神食糧,已經成為文化的印章和載體。

有人說,唐詩宋詞就是文化。既然是,就應該有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寬廣;就應該有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執著;就應該有岳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雄心;就應該有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細膩。

有人說,中外名著也是文化。既然是,就應該有保爾頑強不屈的精神;就應該有老人與海努力拼搏的勇氣;就應該有諸葛孔明未卜先知的智慧;就應該有唐僧師徒不畏艱險去西天取經的毅力。

有人說,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是的,當我們煩惱時,書籍是一種溫馨的慰籍;當我們疲憊時,書籍是一杯清爽的涼茶;當我們無聊時,書籍是一位貼心的夥伴。當然,書與文化也是息息相關的,也許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書籍更有了一種探究的熱情,探究它內在的文化底蘊,探究它包含的文化魅力。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文化燦爛悠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的文學家和作家。司馬遷的《史記》,曹雪芹的《紅樓夢》,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其中躍動的文化,也讓我們看到了完成鉅著的艱辛;魯迅的《吶喊》,曹禺的《雷雨》,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時代背景下的文化生活,也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滿腔熱情。這些都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增添了無限光輝與絢麗色彩。

巴金的《家》是我最近閱讀的一部作品,它所展現出的震撼力與感染力讓我深切體會到藝術與文化的偉大。這部小說描寫了中國人綿延了數千年的基本家庭形式—幾代同堂,多子多孫,叔表姨姑的大家庭,描繪了20世紀“五四”後封建大家庭沒落崩潰的圖景,並且突出了年輕的叛逆者在追求新的人生方式過程中抗爭的力量和青春的激情。《家》是對一個時代的控訴,是對封建大家庭腐朽的諷刺。《家》所描述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但它的藝術魅力並未因此減弱,它所體現出的時代文化和藝術震撼是不可磨滅的。

其實,書不僅僅記錄了歷史,也記錄了文化,文化在書的海洋中盡情遨遊。走進書的世界,感受文化的氣息,是那麼自在舒服。書上那一個個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的文字,那一排排手拉著手的句子,都以其獨特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影響著我們,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文化通過書把自己的本色表現得更真實,書通過為文化服務而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利用,書與文化的關係就像脣齒相依一樣,誰也缺不了誰。

書的魅力是永恆的,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文化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作為梅州學子,也要努力巨集揚梅州文化,接受文化的薰陶,為建設文化梅州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這也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帶著對書的熱愛,攜手共創文化生活吧!

啤酒與文化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3字

今天,我來到了深圳的龍崗大運中心,體驗啤酒節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中國有著傳統的茶文化,茶是可以一個人靜靜地欣賞品味的,而啤酒卻需要朋友,啤酒可以抒發一個人的感情,可以利用啤酒與人交朋友。這屆啤酒節是深圳的首屆啤酒節,雖說是首屆,可影響力也大,有很多人來到這裡。從這一屆啤酒節中,我還知道了許多有名的品牌,如:藍帶,自釀,金威,黃河,青島,喜力,虎牌等,他們的啤酒在人們眼中是口碑極好的。

啤酒節中,不僅僅只有啤酒,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什麼長沙臭豆腐,什麼榴蓮飛餅。吃的喝的一應俱全。在這裡,我們還可以欣賞各式各樣的表演,邊吃小吃邊喝啤酒邊看錶演,這真是一種舒適愜意的休閒娛樂的方式。

此次活動,我還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了來啤酒節活動現場遊玩的人。讓我既得到了鍛鍊,又更深層次的體驗到了啤酒文化的內涵。剛開始採訪時,我心驚膽顫,說話吞吞吐吐,可後來,我的臉皮慢慢“厚”了起來,“請問你對這個啤酒節的感覺如何?有什麼想法?”對方很認真的問題了我的問題:“這個活動可增加市民的活動樂趣,影響力,知名度不夠,要推廣啤酒節。這個啤酒節代表了一種文化,代表了活力與朝氣,可以與朋友家人一起分享快樂,交流溝通。”

這樣來看,喝啤酒的好處很多。可是啤酒真得那麼十全十美嗎?不,喝啤酒也有壞處,要是我們長期大量的喝啤酒會導致心室體積擴大不僅沒有一點好處,而且還惹來了“啤酒病”。喝啤酒也要控制在一個範圍,如果喝了太多那就會對身體無益。相反,如果我們適量的飲入啤酒就能促進血液迴圈,還能幫助消化,促進食慾。總之,啤酒喝多了是有害的,適量飲入就能發揮它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單方面認為啤酒就是好的,就大量飲食。

啤酒文化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啤酒,更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不僅僅是好吃的小吃,跟是啤酒的文化;不僅僅是舒適愜意的休閒方式;更是體現了城市的活力與朝氣。我希望又更多的人認識啤酒,認識它的文化;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有這樣一個啤酒文化節。

舊書與文字 篇3

國二作文 ,824字

閒暇時,執一杯清茗,坐於書桌旁,小心翼翼地翻開泛黃書頁,貪婪地嗅著那特有的馥郁古樸的味道,伴著那柔曼雋永的韻律,悉心感受這古老的舟撩撥的文字的海。

那薄薄的紙頁承載著成長的洗禮,以一種無華平緩的語調講述著一個個乾枯如柴的人生、衰落的家族、殷紅如血的事實,以及純真飽滿的幸福、溫馨深邃的大愛、浩瀚抽象的哲理。它像一位老人,褪去世間的浮華,語重心長地告訴你真與偽、善與惡、美與醜,讓你的思想走向深刻純淨,教你拋開煩惱與重負,笑對人生。舊書沒有華麗的插圖,卻顯得實實在在,沒有突兀的欄目,更沒有天花亂墜的包裝。它只有質樸的裝裱,只有佔滿書頁的文字,卻能輕輕地叩響心扉。

淺色的封面淡雅樸實,書名是幾個莊重的宋體字,幾句富有情意的話做前言,幾列簡單的目錄做索引,接下來,便是洋洋灑灑的正文。若是能夠有幸翻到附有批註的舊書,那便如同得到了書中珍寶。你可以與舊書原有的主人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發現自己沒有領悟到的思想層面,給自己再添一顆顆深藏在箱底的鑽石。讓原來還膚淺的思想漸漸豐腴起來。這不是名家所做的批註,你不必畢恭畢敬地全盤接受,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融合吸收。

讀舊書是一個思辨的過程,你思維的廣度由此開啟。閱讀文學鉅著、古典名著,若是能夠擁有一本古老的簡裝本,這超越時空的韻調,便能夠帶你走進那個時代,真切感受那時社會的氛圍,感受那時人們的情感,追循歷史人物的足跡,那尋訪那些動人的古代故事。

自由翱翔在歷史的天空,俯瞰歷史的曼妙;暢遊在歷史的長河,打撈歷史的神祕;如夢如幻。舊書,是被遺忘被塵封的記憶。它佈滿塵土的封面下,包含著永不落伍的知識,舊書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新,不變的,是其中永恆的富有深遠意義的常讀常新的文字。它不像市面上有些裝裱華麗而內容平淡甚至低俗的書籍,它補給包含著文學史上沉積下來的精華,還蘊含著一種簡單沉穩的心態。

手捧一本舊書,在與陽光交織的黃暈中,讓心靈恬然地律動。翻開舊書,深吸一口歷史的氣息,讓它,教給你文學的真諦,人生的真諦。

山水與文化作文 篇4

話題作文 ,2710字

【篇一:山水與文人】

山水是大自然的畫,掛在那裡,一掛就是幾千年;畫前的文人是歷史的筆,望著畫,望著望著就把自己溶進了畫中……

有的山雄偉,拔地而起,高聳入雲。遠遠望去,山腰間雲霧環繞;站在山腳,極力仰視山頂,望到雲層遮住視線。

有的水激盪,或渲洩成瀑布或奔湧成河。瀑布一落千丈,粉碎石塊撞到懸崖底,濺起萬千水花;江河浩浩萬里,奔騰不息,匯入汪洋。

有的文人嚮往這些山水的豪邁大氣,他們為山水稱頌,於是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度,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情懷……他們融入山水,於是有李白有“寫萬里黃河”的胸懷,有“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感嘆……

有的山青翠連綿。汲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養萬物之天年,一座又一座接連起伏,構成錦繡山川。

有的水明淨秀美。從地下浸出,流動著甘甜,匯成小溪,在山間嬉戲;流入湖泊,靜靜地倒映周圍美景。

有的文人喜愛這樣的山水。青山綠水顯得那樣和諧迷人。於是有陶淵明“見南山”的悠然,有王維“鳥鳴澗”的幽靜……他們痴迷於這樣的山水,於是有白居易吟唱:“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有朱熹喜悅的探求和發現:“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山是骨架,水是血肉,山水相互融合展現出人間美景;山水養育了文人,文人滋潤了山水。

哪裡有山水,哪裡就有文人的嚮往;哪裡有文人,哪裡就有山水畫。

山水依舊掛著,畫前站著文人……

【篇二:秋日鄉山】

家鄉的山雖說是太行山的餘脈,可是早已沒有了那山高林密、峰迴路轉的磅礴氣勢,因此,每次放假回家,父母讓我去地裡看看莊稼,散散心,我總是一副老大不願的樣子。

今年的秋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中秋還沒到,母親的電話卻一個接一個地催我回家收秋。誰知,就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早上,父親就意外地從打工地回來了。

玉米還有些生,當務之急自然是收棗兒了。父母拉著小車走大路,我扛著杆子抄小路。

雖是中秋,景色到底多了些蕭瑟,我就是踏著林中一層厚厚的落葉登上山坡的。當我站在自家田旁的山峰上眺望時,卻別有一番景象:蕭瑟的落葉掩映著收穫的糧車,像是在默默地祝福;高秀、挺拔的玉米遮住了道路兩旁的陽光,顯得蓊蓊鬱鬱,樹邊的野草竟瘋長的漫過了人腰。遠處的棗樹葉子已從翠綠褪成了鵝黃,帶著些微微的感動,迎著朝陽下的微風搖動。溫暖而令人流連的色彩中,綴滿了“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焰火欲燒人”的棗兒,一陣醉人的微風襲來,我不禁脫口而出:“天火點樹葉鵝黃,風吹露滴草沾香。疑是行者翻天爐,卻道周郎遺火光。”

這時,我不禁對家鄉的山肅然起敬,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這裡沒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文人騷客,也不會引起遺世索居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更不用說激起軍政驕子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萬丈豪情。這裡有的只是農村人的淳樸,收穫者的喜悅,奉獻者的無言!

家鄉的山啊,你用王者的胸懷、仁者的大愛和母親的汁水,包容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甚至在百花殘落、萬木枯萎的季節,還為我們送來收穫和喜悅。

如果有來生,我願意變成一座山,為人們承擔風雨,為人們帶來生命的希望。

【篇三:山水的盡頭】

隨便翻開一頁歷史,都能感到那來自山間的浩蕩之風,聽到或婉轉或激越的水聲。一個默然佇立,一個蜿蜒流淌,山與水,組合成一幅絕妙的圖畫,懸掛於人們的心頭,再也難以揮去。

依山傍水,結廬而居,多少文人隱士詩意地棲居於山水間。那一篇篇詩文怕是他們寫給山水和自己的吧!山之魂,水之韻,也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得深。

山與水,就這樣走進了一位位清高孤傲的文人隱士心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力量,折服了諸多才子,使他們甘願用生命為山水而歌。

我循著那一篇篇詩文去探尋山水的盡頭,看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南山下的菊花開得正盛,它們在迎接從官場走來的陶淵明,區區五斗米怎能折服詩人高貴的心,於是,南山下多了採菊的身影。因為他,那菊花的幽香飄過千年,遙遠的歷史中多了南山的風姿。也正是這樣的菊與山,造就了陶淵明。

面對官場的黑暗,李白嘆一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轉身而去,走向了山水。淥水盪漾,煙波浩渺,和青崖間的白鹿一起遍訪名山大川,徜徉於山水之間。山與水,融進了他的生命。

幽靜的竹林中,王維伴琴而坐。明月映照著他內心的孤獨,一腔心事付瑤琴,唯有山水聽。然而,有這山水便也足夠了。山風吹散他的寂寞,流水喚醒他內心深處那個靜謐的夢。

他們從黑暗和迷霧中走來,走向山水。讓山風吹散頭頂的陰雲,讓流水洗去心中的汙濁。山光水色固然醉人,但我想歷來文人隱士所關注的,該是那美景背後、山水的盡頭一個真正自由的精神世界。

他們的人格與官場不符,那裡有太多狡詐和爭鬥,於是,他們轉而走向山水,在山水之間構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這裡,無需阿諛奉承,沒有勾心鬥角,這裡有的是山的靜默與水的靈動。

從此,文人隱士的生命再也無法與山水分開。

【篇四:山水乡村文化】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曾寄情於祖國的壯麗河山,而我,獨愛鄉村的山水、山村的文化。

在我的家鄉,沒有高聳入雲的山峰,但這裡的山卻永遠忠厚地佇立著;在這裡,沒有波濤洶湧的大江大河,但這裡卻永遠流淌著清澈的小溪,流淌著清澈的童年。

鄉村的山不高,無需費力攀登,但你可以從山腳奮力衝向山頂,體味一次飛奔的感覺。站在山頂之上,你依然可以眺望遠方,眺望遠方片片綠蔭掩映下的屋舍,眺望遠方藍色的天空和無盡的渺茫。

村裡的少年經常來到山上,村裡的老人和兒童也來此閒遊。人們登上山,望見了藍天白雲,領略了無限風光,感到了無比的恬靜,之後,他們就欣然歸去。但山的奉獻卻點燃了少年的激情,喚起黃髮垂髫者的活力,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感受到那隻屬於鄉村的質樸風情。

山佇立在鄉村的一方,水卻流淌在鄉村的胸膛;山讓村風質樸,水讓心靈澄澈。

村旁流淌的河水,是孩子們天然的遊樂場。孩子是水上的鴨子,時而在水中翻騰,時而在水面擊掌,時而長吸一口氣,鑽進水中,追趕水世界裡的精靈。水永遠是那麼清澈,保護著孩子們純潔的心靈不受沾染,天藍色的水最終哺育出清澈的童年。離不開水的孩子長大了,依舊需要流水的哺養,冥冥中似乎人的心靈已與那般的流水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在寧靜的田野中,在山水的環繞中,農民們不停地播種著,收穫著。有了青山,有了綠水,人們心中便有了動力,對未來就有了希望,世世代代的生命也就在時光的流動中輪迴著。

一束陽光不經意地照在一滴墜落的汗水上,卻在頃刻間散射出萬道光芒;一道道光照在山上每一株招搖的小草上,照在每一顆晃動的水珠上,照出了太陽的笑臉,照出了一幅和諧美妙的鄉村畫卷。

碎片化的生活與文化 篇5

碎片化的生活與文化作 ,812字

如今,走上街頭,或坐於車廂,可以發現拿出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來進行短時間的社交、閱讀、購物早已不是新鮮事。不知不覺中,碎片化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已是必然趨勢,無力更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能放任碎片化的思想的發展趨勢。

碎片化的一切已充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不能適應便意味著淘汰。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即使有人想改變也為時已晚,無力迴天。其實,碎片化的生活也無須全盤否定,不得不說,它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也充實了生活中的閒暇時間,拓寬了人們對於娛樂的選擇範圍。

儘管碎片化的益處可見一斑,但其仍一直處於爭論之中,碎片化閱讀便是一例。閱讀,作為一個流傳了千百年的習慣,總是會讓人聯想到正襟危坐於桌椅,翻開書本靜靜品味的場景,而現今流行的碎片化閱讀往往出現在嘈雜的地鐵、公交等。這顛覆了人們過去的認識,許多人認為其有諸多弊端,我卻不以為然,碎片化閱讀並不意味著人們不重視閱讀,相反,這是一種人類追求更多知識的表現。在歐陽修的“歸田錄”中,也曾出現過“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由此可見,碎片化閱讀從古至今都是理想的讀書方式,但碎片化閱讀的最大弊端便是可能會導致思想、知識即文化的碎片化。

文化的碎片化很多時候體現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之前風靡的中華詩詞大會中,假若題目是理解類題目,正確率總是大幅度下降。有人將其認為是閱讀碎片化帶來的禍果,我卻認為閱讀碎片化並不是罪魁禍首,歸根而言,這是由於人類對事物得過且過的心態,缺乏想要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的強烈願望。閱讀的碎片化不應為文化的碎片化買單,同樣,生活的碎片化也不能成為思維的碎片化的原因。如果人們持續如此碎片化的文化、思維,那便很難再有完整、系統的文化沉澱下來。

當你被生活推著走時,你就已經失去了生活,在碎片化生活的時代,我們不應盲目隨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在夾縫中為文化留下一片天地。

書與文 篇6

國三作文 ,1431字

我喜歡讀書。

無論是什麼型別的,小說散文甚至是詩也可以。我喜歡那種充滿故事情節的,例如《簡愛》《老人與海》等,其中也包括了四大名著,總之只要一頭扎進去,就根本不能自拔。那種上下起伏的情節吊人胃口,使人的心隨它一起遊走。

大約三四年級的時候,我迷上了看小說,在那本輕小說《龍與虎》面前感動得一天水界,反反覆覆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反正肯定比我摸四大名著的次數多。放學回家後就立刻開啟它,美滋滋的品味那讀了無數次卻不覺厭煩的內容。

迷上看小說的同時,我也渴望著描繪屬於自己的一部小說。那種願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慾望愈發顯著的。於是我便在我自己的一本空白本子上隨意地揮筆寫了開頭第一章,我構思著一篇關於少年和妖怪的故事,就這樣沒有提綱的胡想,居然寫了三頁多!我既驚訝也佩服自己的想象力,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比憨豆喜劇還無厘頭,想了什麼就寫什麼,與上文也沒有多大聯絡,比銀魂還要誇張和奇幻。

第二天去上學的時候,我懷揣著我自己的作品去找了我的語文老師,那個年輕得可以滴出水的女老師笑著拍我的肩,對它讚不絕口,她問道:“你能不能堅持寫下去呢?”

我興奮地點點頭:“嗯!”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辜負老師的期望。

於是每晚我都和專業作家似的,專心地寫著我自己的專屬作品,然後第二天去學校時帶給老師看,老師幫我修改、給我提出意見,然後微笑而耐心地聽我滔滔不絕地講述接下來的思路。我真的覺得自己就是個小說家。

那件事情發生在一個星期五,老師在上個星期五佈置了一篇作文,內容是關於自己的一次難忘的經歷,並且還要求真情實感。我苦思冥想了一會兒,?G!我的現實生活又不像我寫的故事那樣此起彼伏,情節也一點都不吸引人,更別提什麼難忘的經歷了!要是將我的生活比作一道菜的話,那麼就是淡而無味,比白開水還白開水。

突然間,我靈機一動,沒有的話,捏造一個不就行了?只要不太誇張,老師就不會看出來,我不禁為自己的機智拍案叫絕。說幹就幹,於是我開始天馬行空,不一會就洋洋灑灑一大篇“佳作”,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華麗的修辭全被我一股腦兒倒進這篇文章裡面,然後將它搗成漿糊。

這個星期五,作文就該發下來了,我盼啊等啊,作文字都發完了還是沒有我的,我心裡有些著急,隨後老師說了一句,作文字沒發到的就辦公室。

我的心頓時咯噔一下。不知道怎麼走進老師辦公室的,走進去後,老師看了我一眼,沒說話,臉上還是掛著淡淡的微笑,隨後拿出我的作文字,對我說:“你寫的很好。”

“謝……謝”我愣了愣,隨後點了點頭。

“不過,老師想問你一個問題。”老師的笑容真是看得我毛骨悚然,“這個不是你的親身經歷吧?”

我心中一驚,像只驚慌的小鹿一般,低下頭支支吾吾地唔嗯了半天,才拖出長長一個字:“嗯……”我的臉熱得都快燒起來了,我覺得將一個生雞蛋扔我臉上,不出半分鐘就可以吃到一個黃燦燦的煎蛋了。

老師將手搭在我的肩上,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我們要求的真情流露,你都不是親身經歷,何來的真情實意呢?”

我看著那篇文章,就像一個乞丐穿著精緻的外套,站在馬路中央,接受著人們的嘲笑。

我依然喜歡讀書,只是甚少寫作文了,每一篇細心雕琢後才敢上交,並且也一直銘記著老師的那句話。

守護文化與發展文化 篇7

高二作文 ,254字
u作上被詬病“抄襲BBC(英國電視廣播公司)以往紀錄片痕跡太重”,但也擋不住眾人的食慾,事物本就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踏實做好每一步,是發展當下中國文化必須要做到的。

當然,辯證唯物主義都有告訴我們,要抓主要矛盾,但也要總攬全域性,做到統籌兼顧,在做到推廣美食文化之外,努力發展好其他中國特色文化,實現文化多元化發展。

守護我們的文化,看的不僅是廣大文化工作者,作為中學生,我們更加應該為祖國的文化發展做貢獻,總之,守護文化,是每個人的責任,是每個人的義務。

我與倫教文化同行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1字

文化,是一個個輕韻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文化,是一盞盞燦爛的明燈,照亮一條條漆黑的道路……日月變遷,歲月如歌,倫教文化依然不朽。倫教那桑基魚塘,就在這歲月中烙下永恆的印記。

在陽光明媚的今天,我和父母懷揣著著興奮至極的心情來到倫教桑果園。初來乍到的我們參觀景點一—桑基魚塘,一大片魚塘橫攔眼前,使人有種說不出的心曠神怡!幾座樸素文雅的小屋星星點點散落在魚塘中,當然少不了交通道—窄窄小小的過道,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奉獻自己、便利他人。魚塘中的水,波光粼粼、深淺有分。池塘中的增氧機掀起的層層浪花翻起圈圈漣漪,像一個巨大的年輪,似乎記載著桑基魚塘悠久的歷史,傾訴著桑基魚塘美好出色的發展。水中的魚兒,清清楚楚地呈現著。時而沉,時而浮,享受著人們為它們打造的良好生態環境。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什麼是桑基魚塘呢?”“桑基魚塘,就是將窪田挖取泥覆四周為基,中間凹下處為塘。基種桑,塘養魚,桑葉飼蠶,蠶糞飼魚,塘泥培桑。”媽媽一本正經地解釋道。桑基魚塘創始於明末,興於清初,被譽為“世界少有美景,良性迴圈典範!”我的感覺是,很驚歎,很興奮,我為家鄉倫教的文化深感震撼!

在震撼之際,不知不覺間又來到了養殖蠶地。在肥沃的土壤上,一棵棵桑樹在陽光的照耀下,墨綠、翠綠、嫩綠參雜在一起,綠得耀眼,綠得透明。蠶房中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蟲在桑葉上蠕動,在感受生命的動力。蠶進化是奇妙的—先從一條細小的幼蟲逐漸成為中旬的蠶。在通過桑葉的餵養逐漸吐絲、結卵、再成為幼蟲……如此迴圈,如此生生不息。

參觀完後,嘴饞的我跑到桑樹邊摘桑果,看著那晶瑩剔透、奇形怪狀的桑果,立生愛慕之心。我小心翼翼地摘下它,捧在手心,如獲珍寶。細細品味著桑果,酸酸甜甜—其實家鄉文化的進展正是這樣又酸又甜中創下佳績。

我與倫教文化同行,未來,倫教人民的文化素養定會飛速發展,永攀高峰!

永恆的文化——書 篇9

高三作文 ,1199字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對“生命”來說,知識是必須品,因為沒有知識,人活著就像是死亡。的確,沒有知識的人生是暗淡的人生,是空白的人生,是糊塗的人生。但知識又來自於書本,書本是一艘神祕的宇宙飛船,可以載著人類遨遊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

周恩來曾豪邁呼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豐富人的思想,進而拯救整個中國。讀書也可以是一種享受,一種勝過音樂的享受,進而陶冶人的情操。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一名學生,書本是我的良師益友,是它教會了我如何認識社會和生活。除了學習書本知識,我們還應瞭解課外知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這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寫下的名言。如果說這部著作深深地影響了幾代革命青年的成長,那麼這段名言則生動地刻畫了這幾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便是書本的魅力。

讀書可以豐富精神世界。杜甫眼見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心中滿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思;李白夢遊天姥山,不忘表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情懷;范仲淹遙想洞庭湖氣象萬千的景緻,揮筆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一本《智慧背囊》是我的最愛,一個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一篇文章改變人的一生。它讓我體驗人生的真善美,更使我的思想有了寄託。剎那間,彷彿我是那自由的海鷗,無拘無束地在知識的海洋翱翔。

書也是一種永恆的文化。如果沒有書,我們不可能知道那些已經逝去的歷史。早在春秋末期,孔子創立私學,是他把學習從官府帶到民間,創造了我們學習的機會。《史記》勘稱為鉅作,它記載了人類的歷史,供世人蔘考,你能說這不是書的功勞嗎?

書是一種永恆的文化。它不會隨歲月的年輪而消逝,卻因歷史的悠久而散發更耀眼的光芒。有人說書籍是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一代一代人前進的方向,推動人類文明更美好的發展!

梅州是一個美麗而古老的城市,這裡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我們要建設文化梅州,就是要傳承其文化,學習其風俗,就是要通過讀書來充實自己,為我們的夢想作準備。正所謂讀書使人智慧,人永遠處於一種不斷學習的過程,因為知識是無限的。書籍使一些人博學多識,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瘋瘋癲癲。所以,人在學習的同時,要學會運用知識。即利用所學的知識去點燃自己的燈盞。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讓我們都拿起身旁的書本,別讓時光從我們的指縫間白白流走,也別讓璀璨的文化從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溜走。

在生命的長河中,

總有一段經歷讓你終身難忘;

總有一份情感讓你刻骨銘心;

總有一種理想讓你永不放棄;

總有一種力量讓你奮然前行。

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生存與發展 篇10

國三作文 ,793字

故宮就在眼前,可是總是有一種違和的感覺,讓自己覺得眼前的不是古建築,而是仿古建築。為什麼呢?因為遊客對建築的破壞,導致了國家對它們的保護,所以才會有隨處可見的鐵柵欄,而這充滿金屬質感的鐵柵欄正與古風古色的故宮建築群相沖,充滿了不協調的違和感。

現在古建築絕大多數成了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喧鬧不已,沒了那些宮殿的莊重與威嚴,留下的只有世俗與傷痕。它們如今在當代的尊嚴全無,淪落為人類觀賞之物,被鐵網所保護,儼如動物園的一隻戲猴一般,只得苟延殘喘。

我突然又想起幾天前,在頤和園發生的種種。

當時,我走進園中的轉角處,正被擁擠的人流所煩之時,看見一個孩子在隨地大小便。對此,我只想說,這個孩子的父母大概並不懂尊重傳統文化。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為人父母連最基本的社會道德都沒有遵守。

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漸漸沒落的氣息。

但是!絕不可以!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自古以來的文化精髓,精神支柱,絕不可沒落。即使是出現了這小小的危機,也要引以為重,不能積小成患。

所以文化在當代的生存與發展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讓人們感染傳統文化的氣息,並受其影響,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了的事。這需要大量機構組織有效的活動,使人們真正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只不過要真正做到使傳統文化在當代得到繼承發展,更要全面的全民普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素質,它決定了古建築的生存能力。近年來,我國公民的普遍素質都提升較快,但還是有缺陷。普遍素質提升得越快,就越能使傳統文化保留得愈加完整美觀。

其次,我們要讓更多的外國友人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使國外對中華傳統文化引起注意,並使世界也熱愛上它,這樣會使它更易生存與發展在如今的社會裡。

最後,對於這次研學發表一些看法:雖然伙食較差,但我們一起吃的開心;雖然車程長,旅途累,但我們團結一致,毫無怨言;這一次研學我們收穫到的並不只是知識,不只是傳統文化的薰陶!更是思想的啟迪。

我與當今的文化生活 篇11

國三作文 ,757字

我是一個標準的現代人,愛在課餘時間看看小言,愛在耳朵裡塞只耳機聽情歌,愛在微博上晒自己的心情,愛和幾個閨蜜聚在一起談論當下流行的穿衣風格,愛買各種可愛的小飾品……

可我自認為也是個理性的現代人,小言絕不會比學習重要,情歌永遠比不過聽力,微博也比不上日記,閨蜜也比不上父母……

有時,我會很矛盾,左手是小言,右手是席慕容,而當中是一張作家富豪榜。郭敬明張牙舞爪地立於榜首,而席慕容可能連個名兒都沒有,再看看左邊放小言的地方赫然又多了幾本最小說,右邊席慕容已沉睡在塵埃下,這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我的MP4裡又加了點內容,看看已用容量,40%是情歌,37%是聽力,這又是怎麼回事?不知不覺中,一切都改變了?

電視上的某一則食品廣告中又植入了某一位名家的名曲,還在黃金時段,連播好幾遍。我那不大的衣櫃裡,又悄無聲息地多了幾套極具個性的韓服來。電視訊率鎖定時裝秀的明顯高過新聞的,這些當代流行的文化元素竟在不知不覺中充斥了我的生活。

那些看小言入魔的閨蜜們紛紛嘗試了初戀的青果,模仿著書中的情節:牽手,擁抱,接吻,一起吃飯,一塊兒說情話,而我則將左手上的小言打包,塞到了書櫃的最底端,那麼多的小言都只在告訴我,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再看看那些閨蜜們因愛情而跌落的學業,還是覺得席慕容比較親切,更貼近生活,而小言只能是生活的添味劑。

那軟綿綿的情歌,終日在我耳邊迴繞著,聽得我暈暈乎乎,終於下定決心,將情歌砍掉38%,迴歸我清醒、自信、快樂的時光,聽力仍盤在我的MP4裡,而且越養越肥。

而衣櫥裡那些稀奇古怪無法穿去正式場合的韓服也統統被我打包送人,中規中矩地做一個學生。偶爾手癢買個一件,過過興,但絕不過量。那時尚娛樂刊、時裝秀也只是偶爾閱之。

我的成長一直不是被現代文化生活所影響的,我一直理性地認為:盲目跟從只會迷失方向。

我與書作文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2147字

【篇一:我與書作文】

我哥哥喜歡看書,耳濡目染,我也喜歡上了看書。哥哥有很多優秀的書刊,有我國古典四大名著和很多經典名著,連國外的名著也有很多,這些書哥哥都看過不下兩遍。

在小學時,老師讓我們通過看課外書提高寫作能力。為了讓我們多看一點好書,老師辦了一個非常小的“圖書室”,讓我們每人從家裡拿或買一些好書放到那裡,然後借閱,這樣每人就能多看一些不同的書了。至今我看的書也有十一二本了吧。

我還記得那時我的同學都非常喜歡看書,每到星期一就可以去還書借書。我與一名女同學一起去還書時,看到我們班同學已經排好了隊,我們便去隊尾排隊了。很久之後我們才進到老師辦公室裡。老師屋裡坐著、站著的人很多,都是來向老師借書的,借到書的同學就迫不及待地開啟看了起來,然後就深深地被書中的情景給迷住了,沉醉在書裡。我和朋友經過精挑細選挑出了兩本自己喜歡的書,離開了那裡回了教室。到教室裡,一片靜悄悄的,大家都在認認真真地看書。

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如果沒有課外書就覺得不舒服,書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還有一次,那是我十來歲的時候,哥哥帶我去買書。那是在安陽的一個新華書店裡,哥哥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文學名著,猶豫了很久才決定買全套《平凡的世界》。一出書店,坐上車,哥哥就開啟第一部開始看,把我一個人孤零零地撇在一旁。我問哥哥:“哥哥,你沒看過這套書嗎?”哥哥一邊看書一邊說:“以前在高中看過。”我又問:“那為什麼還要買,還要讀?”哥哥說:“溫故而知新,再讀一遍不好嗎?”我無言以對,只好說:“好。”

課外書是一些求知分子必不可少的“糧食”,就像趙麗巨集寫的《為你開啟一扇門》中所寫的“親近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增長人的知識,也能豐富人的感情”。閱讀課外書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還能提高我們的鑑賞能力。

閱讀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懂得更多;閱讀也可以豐富我們的感情,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篇二:我與書作文】

媽媽說,我與書是有緣分的。我也這麼認為,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書,書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樣,讓我難捨難分。

小時候,媽媽只要一讀書,我就會放下手中的玩具,安靜下來,讀書的聲音好像有魔力一樣,把我吸引過去。我會快步走到媽媽身邊,在媽媽的懷裡,聽她給我讀書。每次我都聽好久,根本不讓她停下來。媽媽講累了要休息的時候,我都是淚眼汪汪想要繼續聽下去。因為我已經完全聽入迷了,我喜歡書中美麗的圖畫和動人的故事,書為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讓我認識了美麗善良的小美人魚,堅強可愛的拇指姑娘,孤苦伶仃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勤勞勇敢的小紅帽……讓我學會了真善美。

現在我上學了,老師教會我認識了好多字,我就更喜歡讀書了。一有空我就往書堆裡鑽,我喜歡開啟書,聞書裡散發出來的淡淡墨香,我喜歡小小的書架上擺滿書,擠擠挨挨,每一本都等著我去“檢閱”。我會為了《媽媽樹》裡的小女孩傷心落淚,會跟著《笑貓日記》裡的笑貓一起開心或憂傷,會跟隨《我的第一本環球旅行書》去環遊世界……是書帶給我快樂和滿足,豐富了我的課外知識,它已經變成我離不開的好朋友。

媽媽說,愛讀書的女孩子頭頂會有像光環一樣的皇冠在閃爍。我想擁有那頂皇冠,我要與書為伴,讓自己變得豐富與充實。

【篇三:我與書作文】

海倫凯勒說過:“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是的,書是一位博學的老師,是一位可敬的長者,它給了我知識和力量,它教我愛生活、愛世界,它讓我擁有一顆純潔向上的心。

以前,我特別不喜歡讀書,每當父母要求我讀書時,我就會想:“煩死了,讀那麼多書幹嗎呢。”但是,因為一件事使我跟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一次,語文課上老師舉行了一場課外知識競賽,看著同學們紛紛舉手、侃侃而談的樣子,而自己什麼都不會,我真後悔自己沒有好好讀書,我感覺到自己知識的匱乏,心裡很羞愧。於是下定決心要按冰心所說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來讀有意義的書。

在書中,我認識了貝多芬和馬可波羅;在書中,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動力。每當我遭遇挫折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保爾的堅定、張海迪的毅力、海倫凯勒的頑強,他們鼓勵我去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初識保爾,便被保爾那種一往無前、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所折服。一個熱愛祖國的青年,在工作之餘還不忘讀書,他把讀書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讀書造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最後,他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完成了《暴風雨所誕生的》這部著作。保爾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只要星星還在空中閃爍,我們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總會有些不如意。後悔過去有何意義,不如展望未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敗了卻再也站不起來了。要相信,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屈原遭流放乃寫出《離騷》,司馬遷身受宮刑卻寫出《史記》……受他們的影響,我不再彷徨,不再迷惑,我要向未來挑戰,與困難搏鬥。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我要用這把鑰匙去開啟智慧的大門。我不再懦弱,因為我知道書可以給我勇氣;我不再哭泣,因為書使我變得開朗;我不再一蹶不振,因為書給了我力量。

就像花兒需要陽光的沐浴,樹木需要河水的灌溉,大地需要雨水的滋潤,人也需要書的薰陶。只有多讀書,才能提高修養。

中華文化的古與今 篇13

高一作文 ,1053字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刻在中華文化特徵上兩個熠熠生輝的詞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的精神力量,引導中華民族應付各種挑戰,適應形勢各種變化,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從這本書中我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層出不窮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輝的中華美德,世代傳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將戚繼光、精忠報國的岳雲;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英雄豪傑匡扶正義,為民族利益嘔心瀝血,為民族尊嚴獻身成仁,共同鑄成可歌可泣的中華歷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中,更令我心生欽佩的是三國丞相諸葛亮與中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

劉備去世後,丞相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事無鉅細,都必躬親,後寫了震撼人心的《出師表》。作為丞相,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德,難道不讓人由衷敬佩嗎?

毛澤東在中國即將存亡之際挺身而出,領導中國共產黨參與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壯美地成立。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他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困難迎刃而上,為和平解放不畏犧牲。

這些美德,這些精神,在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永不泯滅。

中華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遠流長地發展。在當下社會,弘揚並傳承中華文化已從娃娃抓起,從學齡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及與其同行的應試教育,《弟子規》《論語》等中華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國人的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孝順父母的最重要體現之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更是長輩對後輩從小的教導……但諸如兒女毆打父母等與“百善孝為先”背馳而行的做法著實令人費解與感到心寒。

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澱與洗禮,中華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贊可傳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後思想還需淘汰。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產生一定影響的重男輕女思想,在現在是不應傳承、不應追捧的。毛澤東說,繼承中華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繼承其民主性的精華”。所以,中華文化還需批判性地繼承。

他還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億萬中國人民正以新的風貌跨入新的世紀,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古燦爛輝煌,在今愈發生輝。當下,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努力。

共享文化與生命 篇14

記敘文 ,898字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句聽爛了的老話,卻是在漫漫秦關、百家爭鳴的華夏曆史終於餘留下的耀眼結晶,未被那大浪淘沙的文化巔峰所取代,只是在原處經歷流動歲月的沖刷而愈發沉澱得晶瑩透亮。

始於這樣的時代,它卻沒被現代的快節奏生活打磨得失去稜角,從路邊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便可見一斑。然,這不過是“共享時代”的冰山一角罷了。

誠然,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如此行事的生活方式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但同時有利有弊。這拋開不談,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僅僅是扮演著“協助者”的角色。便利固然可嘉,但卻不是最重。何出此言?且聽我細細講來。

我最為推崇的方式名為“共享書屋”。或許你會問,共享書屋,這不就是圖書館嗎?並非如此。這裡的書確實室友公眾同享,但並不能將書借離,而是設定桌椅供人靜閱。《黃生借書說》曰,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蠹蟲灰絲時蒙卷軸。借來的書,尤其是不能帶走的,人們總花上十成專注去記憶,好似乾涸已久的盛夏降下霖雨,蔫黃枯瘦的植被拼命把根系扎向深處,好汲取更多水分,來度過看不見盡頭的旱季。

即使共享書屋用這樣的方式提高閱讀效率,但其本來目的卻並不在教人囫圇吞棗地急切翻閱。它比大型的圖書館來得更加便捷與常見,試想,和著涼風迷茫地在夜色中匆匆疾行,不知去路,突然有暖黃的光映入眼簾,一座造型古樸的書屋就悄然佇在那裡,彷彿跨越了數十年的光陰,去往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百草園,有幸一同踏入那個經書滿堂的三味書屋,臺上的老先生板著張臉,拿著扇柄使勁敲響桌面,催促調皮愛鬧的學子們是時候安靜下來了。亦或是親眼目睹蒲團上的聖人孔子向弟子們傳授詩書禮法精髓的光景。這時,這個古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在現今新生的部分,就在腦海中串成了一條線,不甚明瞭,但相由心生。至此,老祖宗代代相傳的古語,也在將近落幕時回到了他們身上。於我,這一方天地就是在紛擾雜亂的人流中不受侵擾的一片安寧鄉。

讀到這裡,相信你也一定有所體會,只圖便利的共享單車與書屋比起,確實相形見絀了。這共享書屋,與人分享的是閒暇時光的細碎文字,分享的是中國千年的文化底蘊,分享的是川流不息的華夏生命。

我願與你共享。

共享文化與生命 篇15

記敘文 ,898字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句聽爛了的老話,卻是在漫漫秦關、百家爭鳴的華夏曆史終於餘留下的耀眼結晶,未被那大浪淘沙的文化巔峰所取代,只是在原處經歷流動歲月的沖刷而愈發沉澱得晶瑩透亮。

始於這樣的時代,它卻沒被現代的快節奏生活打磨得失去稜角,從路邊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便可見一斑。然,這不過是“共享時代”的冰山一角罷了。

誠然,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如此行事的生活方式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但同時有利有弊。這拋開不談,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僅僅是扮演著“協助者”的角色。便利固然可嘉,但卻不是最重。何出此言?且聽我細細講來。

我最為推崇的方式名為“共享書屋”。或許你會問,共享書屋,這不就是圖書館嗎?並非如此。這裡的書確實室友公眾同享,但並不能將書借離,而是設定桌椅供人靜閱。《黃生借書說》曰,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蠹蟲灰絲時蒙卷軸。借來的書,尤其是不能帶走的,人們總花上十成專注去記憶,好似乾涸已久的盛夏降下霖雨,蔫黃枯瘦的植被拼命把根系扎向深處,好汲取更多水分,來度過看不見盡頭的旱季。

即使共享書屋用這樣的方式提高閱讀效率,但其本來目的卻並不在教人囫圇吞棗地急切翻閱。它比大型的圖書館來得更加便捷與常見,試想,和著涼風迷茫地在夜色中匆匆疾行,不知去路,突然有暖黃的光映入眼簾,一座造型古樸的書屋就悄然佇在那裡,彷彿跨越了數十年的光陰,去往了那個無憂無慮的百草園,有幸一同踏入那個經書滿堂的三味書屋,臺上的老先生板著張臉,拿著扇柄使勁敲響桌面,催促調皮愛鬧的學子們是時候安靜下來了。亦或是親眼目睹蒲團上的聖人孔子向弟子們傳授詩書禮法精髓的光景。這時,這個古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在現今新生的部分,就在腦海中串成了一條線,不甚明瞭,但相由心生。至此,老祖宗代代相傳的古語,也在將近落幕時回到了他們身上。於我,這一方天地就是在紛擾雜亂的人流中不受侵擾的一片安寧鄉。

讀到這裡,相信你也一定有所體會,只圖便利的共享單車與書屋比起,確實相形見絀了。這共享書屋,與人分享的是閒暇時光的細碎文字,分享的是中國千年的文化底蘊,分享的是川流不息的華夏生命。

我願與你共享。

文化影響與融合——碎片化生活 篇16

文化影響與融合——碎 ,1008字

我們在論網際網路的時候,很多人會將重心放在它所帶來的利弊上—簡言之是其結果—比如,它使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使我們可能因為過度依賴而在人際交往中表現淡漠;而我們確實也多多少少獲利:購物、支付便捷,資訊庫龐大可用……而我們的生活也正如所說所想的那樣的的確確在碎片化,與之相關的一切都在侵佔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我們避無可避地和它相遇。

可是卻很少想過隱蔽著的內因—我們在被另一種文化影響的時候,是否真的如同表現出來的那般有些不堪一擊。

追溯歷史長河,政權更替,文化融合,都是平常且必然的程序。一種文化,難以避免地會被另外的文化所影響,但並非都是侵入,也並非都是一種侵蝕。中華文化,正是由上下五千年所創造及演變而成,由五十六個民族一起共同書寫的,豐富的文化底蘊使其千百年來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其中,文化融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的語言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包容與大氣的精神文明的產物。從文學方面來說,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一句為例,短短八字,便描繪出了一幅曠遠明亮的雪景圖,前有文言詩文大家飲酒賦詩,後有白話小說激濁揚清。中國語言文學在一步步形成如今的格局。當下,我們學習古代詩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也做了歷史的學習和反思者,也在仰望如陶淵明蘇軾李杜等詩人的人生態度。他們在文學創作時,大抵也做這樣的功課,詠史詩就是極佳的證明。可是他們所生活的哪一個朝代不是在融合之中前進或者被迫消亡的呢。就拿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例,百姓雖然始終是由不可分割的獨立政權所統治的,那時戰亂頻繁以至民不聊生,但不可否認的是,文化並非在倒退。唐朝的繁榮也正是在穩固邊疆,相容幷蓄之中展現出文化輸出的興盛的。溫庭筠就曾在他的作品《送渤海王子歸本國》中留有詩云:“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如今,文化融合也必將成為全球性的趨勢。人類文明互相相容幷包也正如同古時相對閉塞的交流一樣,因為更加開放更加發達,也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的作用,地域的限制性影響正在逐漸減弱。這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明瞭可見。

由此說明,我們在面對相異特性的文化時,其實並沒有表現出忘卻自身文化,忘卻自身民族精神的狀態;網際網路甚至還在文化的大融合中表現出了它的優勢。那麼它如此強烈地改變著我們原有的生活軌跡,並且屢屢展現出它負面的力量,根本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是我們對於抵制更為輕鬆的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誘惑的能力尚待加強。

文化與傳承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6字

今天,我跟著蕭報水晶老師和小記者團的同學們,一起來到了湘湖下孫文化村,參加《文化與傳承》為主題的活動。

首先,我們跟著講解員阿姨參觀了湘湖文化展覽館。湘湖歷史廳、風光廳、物產廳、手工藝廳、文獻廳等八個展廳裡展示了湘湖歷史故事,同學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地記錄一些重點內容。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手工藝廳,竹編做成的筐、籮、籃,箍桶箍成的盆、桶,還有手工挑制的花邊等等,一件件精緻的手工藝品,讓我看到了古代人的智慧。

最後,我們還穿上古時候的服裝,體驗古代的開筆禮,感受對孔子、對老師、對學習的尊重。

這次的湘湖下孫文化村之行,讓我瞭解了許多和湘湖有關的歷史文化知道,我為自己是個蕭山人,為自己生活在湘湖邊而感到自豪!

文化與傳承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533字

2月10號上午,小記者們在下孫文化村宗祠開展了一場“文化與傳承”的主題活動。雖然天空飄著濛濛細雨,但阻擋不了大家興奮的心情!

第一個活動是進行“開筆禮”。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古人人生有四大禮,分別為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開筆禮是以前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形式的俗稱,在這裡寓意我們以全新的姿態來迎接新的一年。儀程有四項:正衣冠、行拜師禮、硃砂啟智還有啟蒙開筆。

穿上了漢服,感覺大家都變成了斯文的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排得整整齊齊,認真地向孔老先生行了拜師禮,然後提筆在地下練字,知道了“青磚練字”的故事,懂得要勤儉修身。

這其中還出現了一個搞笑的小插曲:引導老師說她讀一句三字經,學生們跟著念一句。結果當老師唸了第一句之後,大家自然而然順勢背誦了下去,引得家長們莞然而樂。

簡單而莊重的開筆禮完成之後,老師便帶領我們參觀了湘湖文化展覽館,一起感受文化的薰陶。展覽館裡設有“序廳”、“歷史廳”等八個廳,集中展示了湘湖悠久的歷史風貌,深厚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湘湖有著名的特產,如柔滑的蓴菜,肥嫩的杜父魚等。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其中賀知章最為大家所熟知。湘湖的山山水水,為歷代文人喜愛,他們歌詠湘湖,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

這一次活動,印像深刻!

無與倫比的中國文化 篇19

國三作文 ,988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直是中華民族的代表與驕傲,但近年來面對外國文化的入侵與衝擊,中國文化在有些地方確實受到了打擊,在青少年身上尤為明顯,有人不禁發問“難道外國文化真的比中國文化更有吸引力嗎?”

對於我而言,其實不是這樣的,外國文化在某些方面固然十分誘人,這是不可否定的,在文學方面如《哈利波特》、《冒險小虎隊》等,這確實是十分好看的圖書,對青少年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有一定吸引人的地方。但中國古詩的韻味與古文的風韻則是這些圖書永遠也無法比擬的。李白的《將進酒》是多麼有氣勢、李煜的《虞美人》又是多麼的悽楚動人、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飽含的思鄉之情是多麼深切,而這正是中華文學的光榮與驕傲。

再比如《西遊記》,雖然這只是一部電視劇,但影響了中國好幾代人,至今仍是口口相傳,原著則更是婦孺皆知的經典。楊潔導演的1986版《西遊記》距今已過去30多年了,可現在每當電視上播出的時候,我們仍不厭其煩,仍然看看津津有味。試問一下,我們能用這樣的心態和行動去看外國的電視劇嗎,他們又有幾個能與《西遊記》相媲美的,有幾個能讓我們津津樂道呢?2017年的主旋律電影《戰狼2》創下了60多個億的票房記錄,簡直成為了電影界的里程碑,看的我們是熱血沸騰,都想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中,為了理想信念而戰,為保家衛國而戰,為祖國榮譽而戰。這樣的文化理念還有很多很多,數不勝數,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中國文化比外國文化更有吸引力嗎?

2017年,國家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意見》指出,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國學教育。從國家層面也中可以看出,中國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我們青少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更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範,既要做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也要做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無窮,是指導我們青少年學習、做人、做事的標杆與方向。

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要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並將它發揚光大,要讓世界知道中國青少年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在強國的道路上,要讓世界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文化與傳承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50字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彷彿太陽公公也被我們的熱情感染,每一縷陽光都是那麼活潑,像得到糖果手舞足蹈的孩童,又像一個個金色的音符,在歡快的跳動著,組成一闕美妙靈動又和諧的樂章,詮釋著快樂的真諦。

今天,我和文學院的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小山村—大同,領略傳承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古老和悠遠。

看到大同村的第一眼,並無想象中驚豔的感覺。乍一看,大同村確實村如其名,大同大同,沒有不同。海水不可斗量,村更不可貌相,如果你深入的去了解大同村,你會發現,武術,是其中的一個閃光點。

在大同村,習武之人眾多,上至垂暮之年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孩童,差不多都會個一招兩式,習武已蔚然成風,學習拳術、鍛鍊身體成了村民的一項主要活動。大同村的四門六合拳術已有一百多年曆史,武術文化源遠流長。

走進大同村的武術文化禮堂,武術教練程叔叔熱情的為我們講解。牆上有一排文字和圖片,我們一邊徐步觀看,一邊聽程叔叔一一解說,把得到的資訊立馬抄在那張活動記錄表上,碰到不知道的填空,就去問程叔叔,知道答案後又立刻抄上去,用求知若渴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堪比餓狼尋求食物時的那種可怕的狂熱,恐怕《竊讀記》裡的小女孩見到我們也會自愧不如。

好不容易解決掉了活動記錄表上的一部分填空,我們鬆了一口氣,猛抄暫時告一段落。沒頭蒼蠅亂撞說不定會剛好撞到蛋糕上,而我們一味猛抄其實也學習到了一點兒知識。大同村的拳術套路有很多,四門拳、五虎拳、六合拳等等,各具特色,讓大同村的武術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聽程叔叔說,他在假期裡都會收徒弟,教他們武術,在去年的暑假,程叔叔就收了幾十個徒弟。一段精彩的四合拳表演,便是程叔叔的大徒弟—一位大哥哥給我們帶來的。

只見他做了幾個深呼吸,瞑目蹲身,紮了個馬步。一旁的程叔叔告訴我們那叫準備動作,話音剛落,大哥哥突然出拳,拳頭握緊如鐵錘般,一拳打出去竟有風聲,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這要是一拳打在木棒上,估計木棒都得斷成兩截。接著,那位大哥哥又鬆開拳頭,兩手悠然擺回,似乎乘著清風。他叉開兩腳,一前一後,不動不搖堅如磐石。他氣沉丹田,醞釀氣力,隨後漂亮的一個猛拳迅速打出,身體在打完一圈後立馬調轉方向,來了一記飛腿。表演結束了,我們意猶未盡,拍手叫好。

程叔叔的六合拳表演緊隨其後,令人目不暇接。雨點般密集的拳頭似鋼鐵般堅硬,一拳一拳如驚雷,出拳迅猛,帶著空氣被劃破的風聲。剛時似金屬相撞,柔時似雲翼輕展。六合拳剛中不乏柔,柔中蘊含剛,剛柔並濟,十分有力。打拳是十分費力氣的,這不,程叔叔打完六合拳後,說話都喘上了氣,不過也正因這一點,經常打拳才有強身健體之效果。

傳承傳承,傳的是文化,承的是精神;傳承傳承,傳的是那份最初的美好,承的是那份單純的追求。傳承需要驚人的毅力,更是需要不懈的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