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梅花魂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05字

今天我們學了第六課《梅花魂》,這篇課文通過寫一位身在異國他鄉的老華僑對梅花的摯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如梅花的忠貞不渝,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

在剛剛看到這篇文章時,我首先默默品味了題目,再細細欣賞全文,看完文章後,我瞭解到:作者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他深深眷戀家鄉,也十分珍愛書房的一幅墨梅圖,在孫女回國之際,他把自己最心愛的墨梅圖和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鄭重地託付給孫女,並教育孫女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整篇文章採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來讚揚梅花的品格和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

其實,每一個背井離鄉的人都會思念家鄉,而每一個離開家鄉的人都默默流過淚。就像中國偉大詩人李白,他在二十四歲時離開故鄉踏上遠遊的征途。在這其中李白寫了不少的詩歌表達自己的思鄉情懷,如《靜夜思》《郢門秋懷》《春夜洛城聞笛》《太原早秋》等。還有不少人用詩歌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等。這些詩句不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情懷,還飽含著對故鄉的思念。

《梅花魂》不僅讓我思緒飛揚,還激盪著我如老華僑一樣的思鄉情懷與愛國之心。

梅花魂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441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名字叫做《梅花魂》。文中已年邁,七十多歲的外祖父,雖然身在異鄉,但心裡卻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故鄉—中國。

梅花魂中的外祖父雖然已經七八十歲,但他卻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樣落葉歸根,整日與思思念唸的祖國隔海相望。文章通過借物喻人,用梅花的精神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通過外祖父珍惜墨梅圖以及贈送“我”的梅花手絹和小時候教“我”鄉詩時,哇哇大哭等,無不突出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文中讓我記憶猶新的句子是:“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

這句話讓我對梅花魂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哪裡,不管有多麼繁華,心裡永遠想著的還是自己的故鄉。

外祖父的一聲聲哭訴不止是為他自己哭泣,更是表達了身在異國他鄉的弟子之心聲,那一滴淚水流江海,流入了每一個人的心裡。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家鄉是每一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梅花魂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395字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梅花魂》,講了一位華僑老人有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看完這一篇文字,我的心中想著:文中的外祖父那麼思念祖國,就連把自己最喜愛最酷愛的中國,最有骨氣、最有靈魂、最有品格的梅花送給了外孫女,可見他多麼愛國。他把對祖國濃厚的感情,都通過對梅花的熱愛體現出來,我把梅花圖弄了一個髒手印,就訓斥了我媽,而且還是我聽到的第一次。不能回國了,像小孩子一樣的“嗚嗚嗚”的哭了起來,我走的時候,外祖父把那幅墨梅圖送給了我,還遞給我一塊手絹,一塊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在我的學校也有不熱愛祖國的同學,就是在升旗儀式上,有些同學根本沒有做到嚴肅、認真,敬禮也不好好敬,個別同學託一隻手在半空中懸著,手指耷拉著,在唱國歌的時候,還有人故意出怪聲或者乾脆不唱,一點兒也不莊嚴。

我們應該好好用實際行動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才對得起為我們創造今天生活的先輩們。

梅花魂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74字

堅貞不屈,百折不撓

讀了《梅花魂》這篇課文,我被華僑老人那濃濃的思鄉情、強烈的民族精神和火熱又真摯的愛國心打動了。

“我”從小和外祖父一起在星島生活。“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就教“我”讀唐詩宋詞,“我”發現每當讀到思鄉詩詞的時候,外祖父就開始落淚。那時“我”還小,不懂,後來才明白外祖父非常思念祖國。外祖父分外愛惜一幅墨梅圖,有一次“我”不小心弄髒了它,外祖父一反常態大發雷霆,“我”很害怕也很奇怪。有一天,我們能回祖國了,遺憾的是外祖父回不了。外祖父鄭重地把墨梅圖交給“我”。叫我好好學習梅花的精神。這時“我”才明白外祖父那麼珍愛墨梅圖的原因。“我”將外祖父的教誨牢記心間。回國那天,外祖父來送我們,含著淚遞給“我”一塊梅花手絹……

這篇課文讓我沉思,外祖父他具有梅花高尚的品質,他愛惜梅花,他不許別人玷汙梅花。他要把梅花不怕困難、堅貞不移、百折不撓、堅強不屈、頂天立地、不低頭折腰的品格傳遞給他的子子孫孫,讓他們也像梅花一樣,別人越是欺壓,自己越是不屈向上,有骨氣!外祖父只有這樣的心願。“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我們新時代的少年責任重大,要學習梅花的精神,頑強向上,做祖國的棟樑!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梅花在寒冷的初春開放,面對風欺雪壓毫不畏懼,並且綴景同時還吐露著幽香。她的品格是高尚的,是可貴的!

一隻梅花鹿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66字

寓言和童話故事書是孩子們都喜歡的讀物,我也不例外。從小我就喜歡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也喜歡看《伊索寓言》。這個暑假,我又重新翻閱了《伊索寓言》,真是愛不釋手,其中《一隻梅花鹿》的故事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這則寓言講述的是:一隻梅花鹿身上的每個部位都很漂亮,只有它的腿不漂亮,它因此很沮喪。在動物世界裡,鹿被獅子捕殺是家常便飯的事,這隻梅花鹿也不例外。危險很快降臨,有一隻獅子向它逼近,機靈的梅花鹿見狀撒腿就跑,那醜陋卻有力的四條腿幫助梅花鹿很快逃脫了獅子的追趕,而頭頂上那曾經引以為傲的角非但沒有在逃命中發揮作用,關鍵時刻還差點使它送了命。

讀完這則寓言故事,我掩文卷思:漂亮的東西往往在生活中並不實用,最可貴的東西往往是最樸素無華的。因此,我認為實用也是一種美。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梅花鹿這樣一味地欣賞外在美卻忽略了實用美,其實並不是一種健康的價值取向。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讓我想到了《三國演義》中的龐統。在《三國演義》裡,龐統就是一個“濃眉掀鼻,黑麵短鬢”的軍師,而劉備就好像這一隻梅花鹿,他第一次見到其貌不揚的寵統時,心裡很不高興,當劉備閱讀寵統的“考卷”時,對這名考生的才華讚賞有加,面試過後,卻給龐統當了一個小縣令,可見外表不好看是多麼容易招人嫌棄啊!然而實用的美,是永遠都會發光的。龐統才智過人,很快施展了他的能耐,就好像鹿的四條腿施展了它的本領,最終受到接納和賞識。

讀到這則寓言,我真為這隻梅花鹿感到高興,因為它懂得悔悟,及時看到四條“醜腿”的寶貴价值。習爺爺說,人從小就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學會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鈕釦。《一隻梅花鹿》這則寓言故事所要倡導的不就是正確地看待“美與醜”這一價值觀念嗎?

願每一位同學都能在成長的道路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都有益處的人。

《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讀後感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3字

暑假裡,我讀了《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告訴我們怎樣通過“延遲享樂”學會管理自己,讓我們變得自信、快樂、熱愛學習,養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第一塊棉花糖是提供學習動力的紅色棉花糖。我知道了把書念好的好處:把書念好,做任何事都會充滿自信;把書念好,班上的同學都會信任我;把書念好,就可以上好的學校;把書念好,就可以吸引老師的注意;把書念好,父母會感到很驕傲。我知道了念好書有這麼多好處,對學習就有了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

第二塊棉花糖是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比如上臺演講的時候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可以把臺下的觀眾當成空氣,忽視他們的存在;要寫出稿子做好準備,多加練習;還可以把自己的演講錄下來,根據自己的錄音一遍一遍的調整自己的語速,最後到達最好的效果。

第三塊棉花糖是掌控時間的黃色棉花糖。它告訴我做什麼事都不要遲到,要守時。不要覺得遲到幾分鐘無所謂,其實遲到幾分鐘,就等於損失了幾分鐘。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即便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也不可能把失去的時間買回來。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的遵守和別人約定好的時間,做一個守時的人。

第四塊棉花糖是善用金錢的綠色棉花糖。它告訴我如何利用自己的零花錢。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錢做個規劃,每部分都可以用來做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買可不買的,那些不需要買的東西,我們就可以不買,做到不亂花錢。另外可以存一部分零花錢,把存起來的錢用來買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或者捐一部分給山村的孩子,奉獻自己的一點愛心。

上面這四塊棉花糖是我最喜歡的。它讓我學到了一些道理,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快樂、熱愛學習。

《手絹上的花田》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04字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手絹上的花田》的書。這本書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老奶奶讓郵遞員良夫保管菊酒壺。保管菊酒壺有兩個要求。一、不能告訴別人小人造酒的故事,更不能讓別人看見小人造酒的過程。二、不要用造出的菊酒來賣錢。一開始,他還遵守規定。後來,良夫和他的太太被金錢迷惑了雙眼,用菊酒來賣錢,導致他們變成了小人。最後,雖然他們又變了回來,但是他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訓,知道了人不能太貪心。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良夫和他的太太變成小人後,他們沒有絕望,尋找一切機會逃跑,最終又回到了人類世界。他們後悔、懊惱,無臉面對老奶奶。經過一場驚險的歷程以後,他們肯定會重新做人。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做人要遵守誠諾,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到,不要只向錢看,因為錢不是萬能的。人與人之間要講誠信,要守信用,“一諾千金”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誠實、講信用、遵守諾言,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個文明、禮貌、和諧的大家庭。

心如茶花、高潔純真——讀《茶花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44字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於1848年發表的一篇長篇小說,很快便聞名於世,四年後又改變成為劇本,在戲劇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雖然此後他也寫過不少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小說,但可以這樣說,那些作品和《茶花女》相比,就像一片片點綴在美麗茶花旁的綠葉。

本書的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個從鄉下來的貌美姑娘,也是混跡於巴黎上流圈子中有名的“交際花”。因為她經常隨身裝扮一束花而得名“茶花女”,其實茶花的品格也象徵了她的美好品質:高潔、熱烈、忠貞不渝。瑪格麗特為了生計,不得不在所謂的“上流圈子”裡生活,見慣了貴族伯爵們的勢利、虛偽,她漸漸對世俗感情不抱希望,但感官上的放蕩並沒有使她的心靈遭受玷汙,反而她仍保持了一份可貴的像孩子一般的純真。

阿爾芒的出現,讓她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冷酷塵世中的溫暖情感。他的真情打動了這位內心一直淡薄的茶花女,也重新點燃了她對生活、人生的憧憬。她對戀人忠貞不二就像飛蛾撲火一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財產、真心投入到這份感情中,她對阿爾芒以身相許,阿爾芒的多疑曾多次傷害她的情意,但她也毫不在乎。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他們兩最幸福、最甜蜜的時光。但好景不長,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先生親自來到巴黎,過問阿爾芒與瑪格麗特,他滿腦子傳統觀念堅決不同意他們的情感再發展下去。瑪格麗特被迫與阿爾芒分離,又因為阿爾芒的誤解與阿爾芒報復式地尋找新歡,她孑然一人在巴黎的宅院裡溘然長辭。

瑪格麗特與阿爾芒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因為倫理與道德不允許,他們被迫分開,促成了這個美麗的悲劇。瑪格麗特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變賣了全部家產,拼命地為了阿爾芒向杜瓦爾先生辯解,她的高潔、她的執著,在金錢利益的名利場上,在巴黎世俗的社會裡,就像一朵明豔、純潔的茶花一樣,也正是這種品質,襯托出人世間的黑暗與邪惡。

讀完《茶花女》,鐫刻在我心裡的不是冷酷無情的現實,也不是華麗辭藻的雕飾,而是字裡行間透出的平淡而真摯的感情,雖不偉大,但卻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引領我們去追尋這世間的美好。

《茶花女》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19字

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

—題記

伴著徐徐清風,品嚐一口澀茶,我讀完了手中捧著的《茶花女》,這是法國作家小仲馬一舉成名之作,它的發行是對法國資產階級社會道德問題的探討,這使我對法國的社會背景有了最初的瞭解,也使我受益匪淺。

她,瑪格麗特,儘管淪落風塵,但仍有一顆摯誠的心;她雖放蕩但忠貞;她雖任性但善良,她是法國資產階級的揭露者,也是勇敢奮鬥的普通女性。

茶花女是追求純真美好情感的先驅。在十九世紀的法國,一個域中名妓,瑪格麗特愛上了阿爾芝,在她的眼裡,父母的障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真心相愛,她寧可失去來自公爵那裡的經濟來源,犧牲自己奢華的浪蕩生活,也要追求真摯而看似天經地義的隱居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曾有多少人為了所謂的事業與金錢,而捨棄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但瑪格麗特沒有。追求,是她一生的不悔,她洗淨鉛華,愛如潮水,給我未來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正確的信念,誠然,在生活中,我們切記不可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衷。

茶花女是一個有著堅強意志力的普通女性。瑪格麗特為了一個承諾,承受著愛人的誤會與侮辱,不管多麼艱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都以堅定的意志回絕。一個人的成功大部分取決於他(她)的意志力,而我們往往缺乏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不因物質誘惑而迷失自己,失去追求,我們至始至終都應該回歸健康的人性。

茶花女是批判固執觀念與虛榮心的楷模。我知道,在現在以及未來,我們對家人,朋友的愛不應以虛榮的經濟生活為基礎,而應以愛為一切的真諦。

你是執著的帆船,為迷茫的人開啟道路;你是忠誠的燈塔,為漫漫黑夜點亮了希望。我為茶花女感到歡喜,因為你至少能夠在渾濁黑暗的社會中追求著自己的目標和信念……

《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667字

《祕密花園》是美國女作家伯內特最受歡迎的三部兒童小說之一,本書重要講述了一個名叫瑪麗的小姑娘和一個叫狄肯的小男孩開闢祕密花園的動人故事。故事的一開始講一場瘟疫奪去了瑪麗父母的生命,她被送往遠在英國的姑父克拉文的莊園。性情乖戾的她變得鬱鬱寡歡,莊園裡的小鳥兒做了她的朋友,並指引她找到了祕密花園的鑰匙。她在狄肯的幫助下,使荒蕪的花園重現生機。更為可貴的是,她不僅使失去生活信心的表弟恢復了希望,還幫助他站了起來,使他們父子團圓。

文中的瑪麗與柯林本來是一個任性、性情乖戾並且病懨懨,一點兒也不招人喜歡的小丫頭,可是在很多人的幫助下,他最終卻成為了一個聰明伶俐,可愛善良,健康活潑的小女孩。這其中少不了女僕瑪莎、男孩狄肯以及索爾比太太等人的幫助。

瑪麗與柯林都是一樣的孩子,一樣的任性、一樣的性情乖戾、一樣的不招人喜歡,一樣的孤獨。所以在瑪麗找到柯林之後,柯林一點也不生氣,相反很喜歡他的這位表姐,他們惺惺相惜。這當然與他們從小接觸到的環境有關,可以肯定地說,這兩個孩子的一些壞脾氣根本就是所處的家庭環境所造成的。瑪麗一出生就被媽媽甩給了保姆,爸爸也很忙,所以瑪麗從小就沒享受過父母的疼愛,而她周圍的那些僕人根本不敢逾矩,只知道惟命是從,沒有一個人告訴瑪麗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所以很自然的,瑪麗成為了一個驕縱任性的女孩,她不愛任何人,包括她的父母—在父母死後,瑪麗一點也不傷心難過。而柯林與瑪麗的境遇何其相似,他一出生就是一個小駝背,並且活不了多久—至少所有人都是這樣認為,包括他自己,他出生不久母親便去世了,因此他的父親不願見到他,他的奴僕們不論是害怕他還是為了討好他,總之都不會逆柯林而行,因此克林也成為了一個不可一世的小男孩。

瑪麗與柯林都是被寵壞了的孩子,也都有一些小自私,所以他們在十歲之前都沒有一個可以真心對待自己的人,都很孤獨,因此,在他們見到彼此之後會惺惺相惜,這是一種相互依偎的心理。

女僕瑪莎是一個不懂規矩的姑娘,所以她在瑪麗小姐罵人和不吃東西時很生氣,這在以前侍候瑪麗的僕人身上是一點也看不到的,所以瑪麗對此也感到很新奇,並且因此知道了一個男孩—狄肯,所以在瑪莎建議她出去玩的時候,她接受了這個建議—狄肯與動物們的關係很好,而正是因為狄肯愛在外面玩耍,所以他才能與那麼多動物交上朋友。

也正是因為瑪麗小姐這次的玩耍,所以她才遇到了旅鶇,才能在旅鶇的指引下找到祕密花園。

剛進入祕密花園時,一切都顯得那麼荒蕪,正如瑪麗眼中的生活一樣,但在她發現這裡還有一些綠色,還有一些希望的時候,她感覺很驚奇,並且很開心。於是,她萌生了一些念頭,她開始了對祕密花園的拯救—與狄肯一起,這也是對瑪麗自己心靈的拯救。漸漸地,祕密花園活了過來,而瑪麗的心靈也如同這花園一樣復甦了,她變得陽光、活潑。而當瑪麗用自己的這種轉變去影響柯林時,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同樣倔強的孩子之間的衝撞,而衝撞之後便是柯林的“覺醒”與振奮。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說一個人—索爾比太太,她身上好像彙集了所有母親的美好品質,她睿智、善良。在她得知瑪麗是個身體羸弱並且不愛吃東西的孩子時,從自己微薄的收入裡拿出了一點錢為瑪麗買了一根跳繩,並讓瑪莎教瑪麗去外面鍛鍊身體。當她得知柯林是個厭世、動不動就發火並且王子病嚴重的孩子時,她又通過管家梅德洛克太太之口說,“地球像一個橙子……這個橙子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只能擁有屬於他的一個角落。要想擁有整個橙子—連皮帶瓤—是荒唐的。要是你想這樣做,很可能連籽兒都得不到,而籽兒是很苦的,根本不能吃。”這真是一番有哲理的話,索爾比太太就好象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

總的來說,這本小說的閃光點很多,是一個充滿了正能量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愛的傳遞的故事,從頭至尾都閃爍著人性美,使人感覺到一種溫暖,還告訴我們許多生活哲理。而且它的語言有趣、通俗,內容豐富,情節多樣,人物形象飽滿;極易引起讀者的興趣與思考,真可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