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下的思考相關作文20篇

機械化下的思考 篇1

國三作文 ,1304字

庫克認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如人般思考,他更擔心人類會想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同情心。

人類與機械的差別在於,人類可以根據現有的客觀規律併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而機械只能根據現有的演算法重複執行。故此,機械無法跳脫演算法來進行獨立且帶有個人價值判斷與情感思考,而本性就有惰性驅使的人類卻有著被機器束縛的本能,最終使人的主觀能動性喪失,成為了無價值觀、無人性的“機器”。

不可否認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性,但是又使人類愈發向機器靠攏那般冷冰冰、機械式的,愈發喪失思考本能,故在面對社會問題或是人性問題時應杜絕用機械化、直線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帶有個人價值判斷與情感的、以“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在人類像計算機般思考這一現象的本質是什麼?一是因為人類的惰性。計算機式的思考意味著人類只需要在得知問題的同時運用人類本能的智慧“下意識”地去解決問題,就如同計算機處理問題時只需開機後執行本固有的演算法,稍等幾秒便能得出結論那般簡單。確實,這樣的操作就如同反射弧,只要能觸碰到感受器便萬事大吉,後來發生什麼人就無需耗費體力和腦力得知了。而這導致的是人做什麼事都用這樣的反射,無論輕重緩急,缺少了對於一切事物的價值判斷和認識,漸漸變得脫離、懶散,以一種主觀思考力“螺旋下降”的方式最終失去了自我的價值觀,只剩下了冷冰冰的驅殼和一顆空有計算卻無自我思想的頭。

二是因為時代環境下利益至上的想法。這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容不得你停下腳步去思考一件事我該怎麼做,恰巧這又是一個利益至上的時代,於是一切就演化成了脫離事件本身以自身利益為考量的我會怎麼做才能不損害自身利益。而計算機式的思考就像時鐘般精準無誤,以演算法自身為邏輯支點來衡量遇到的指令,我想人類想要的利益至上也恰如其分吧。前段時間中頗為熱門的話題“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人性向善,從本性的角度來說一定是該扶的。但實際情況呢?冷眼旁觀者數不勝數,想扶著卻唯唯諾諾。為何會如此?因為之前爆出扶老人者卻被老人敲詐。當自身利益與社會道德起矛盾衝突之時,那些旁觀者就以自身利益來衡量道德性事件,美其名曰如同計算機般的理性思考,但實則是背離了生而為人的道理,趨向於無同情心的機械。

這樣喪失了自我道德價值觀的取向和同情心的人,我們還能稱之為人嗎?——那般無主觀能動性卻仍自以為是的“人”大概是機器吧。我們應該有時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去看看大自然與周圍的人情冷暖,重新領會人情美好、善良,明白世間從不是隻有機械式的算計和利益。當在面臨世間美好之事時,人性被機器工作、忙碌所褪去的價值與同情心便會換上一層新衣,熠熠生輝。所以我們應該在工作上理性思考,在面對一切有關人性問題時以“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樣才能不罔顧後果,達到人的自我和諧。

計算機的思考是冷冰冰的,而人性卻是溫暖的,以人性的溫暖和其嚴謹性來看待世間人情冷暖,使人的情感更有熱度,使人的思考更有價值。

共享時代之下的思考 篇2

記敘文 ,738字

人類,並非是一座座獨立的孤島。我們享受著同樣的生而為人的權利,共同生活在同一顆星球上,擁有著同樣的悲歡,人的相似性將我們緊密相連。

遙遠的上古時代,世界變幻莫測,天災人禍時常降臨人世,嚴重破壞了人的生活;險山惡水阻擋了人前進的腳步,甚至阻擋了災禍發生時人的求生之路,令人苦不堪言。災難,疾苦將人的命運緊密相連。古有愚公,因為出行的極度不便而召集妻兒,鄰人共同移山。他們披星戴月,整日裡不知疲倦地搬運土石,甚至愚公去世後,其子子孫孫仍一代一代地篤行父志,齊心協力,帶動所有人與嚴酷的自然條件作鬥爭,為人類共同的安全與便利貢獻出不可磨滅的力量。時光悠悠流轉,傳承的精神不曾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最終,山被移平,人們經過共同的不懈努力,終於能夠共同享受到成果——-出行的便利。

千百年來歷史的激盪與沉澱,人類早不是當初為出行不便所苦的相對弱小的生物。如今,科技發展日益發達,我們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將我們的生活聯絡在一起。

但是,改變的只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了能夠實現“共享”人類所付出的一切從未改變。欲“享”必先“受”,昔者愚公為了能讓自己以及後代兒孫能享受出行便利,能不再為無路可走而苦,付出了巨大的辛勞與汗水;現世無數的辛辛苦苦的勞動者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才創造了當下的共享時代,才使得我們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共享經濟的豐碩成果。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精神之下的努力,才有瞭如今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顆顆心中共同信念的傳遞,我們才能享受共享資源帶來的不可勝數的便捷。

作為社會的新一代,我們有責任為人類共同的幸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傳承這份時光中未曾改變的信念,為自己,也為將來的人們,建立起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國旗下的思考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30字

9月3號被定為中國的勝利日,在這一天舉國上下交聚在北京觀看盛大的閱兵儀式。

佈滿皺紋的老兵,威武雄壯的軍人邁著齊步在道路上走著,這時候,突然響起了轟隆隆的聲音。原來,是有長長的炮杆坦克、速度超快的飛機來了,一看到中國的裝備,我就聯想中國那殘酷的甲午戰爭,那時候的海軍被日本打敗了,為什麼會被打敗呢?原來是因為那時的中國只去安居樂業了,工業一點兒也不好,更沒有自己的國防,非常弱,而且海軍也是買來的,那麼錢又是從哪兒的,居然是老百姓交的稅,怪不得會被日本打敗。而日本是非常強大,自己的海軍自己造,人人都發奮努力,學習西方的新科學技術,中國怎麼能打敗強大日本呢?那當然不可能啦!

由於中國變弱了,我們勝利日的到來是用350萬同胞的生命才換來今天民族的獨立和自由,然而日本才損失了150萬人,這不是簡單的數字啊!是讓人撕心裂肺的痛。

記得,2010年爸爸媽媽帶我去上海看了日本體驗館,臺上機器人用琴彈出了動聽、優美的聲音,如果要機器人拿高檔武器打進中國,那是多麼恐怖的災難。

高樓大廈變成殘牆斷瓦,到處起著大火,濃煙把天空染成了灰色,沒有一束陽光一片人間地獄。

今天的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們要發奮圖強不學習,做新世紀一代中國強人。

人類機械化思維下的冷思考 篇4

國一作文 ,876字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罔顧後果。

就在人類害怕人工智慧有一天會取代自己的時候,是什麼促使庫克作下這番定論?我想是因為人們過渡追求理性、高效的做事態度,讓現代社會被“冷酷、壓抑”所充斥包圍。人們有時自身不得不面臨所謂人際、公事的多方面挑戰,無法反抗又不能逃避“百般摧殘”。又何以給予他人關懷與愛心?

正如“計算機”思考,指的是人類思維的機械又頑固不變那樣。在我們一代代走向機械化的背後,一方面是人們害怕受到道德的批判,因此自身認定一個特定嚴苛的處事標準來武裝自己;另一方面,是社會的需求在左右人們對於價值的判斷,不可否認,它在廣納聽命辦事的機械化人才是出於本身的考慮,對於高效有序的追求。在兩者的互相推動促進下,“人類機械化”在向我們靠近,真正可怕的就要到來了……

首先,機械化思維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它所影響的不只是個體的價值觀,更是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價值取向。人工智慧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如今卻被其反噬,實在荒誕!如工業社會初期的資本家一樣,現代社會的人們也同樣執著“多利多產”,嚮往金錢利益的物質生活,就拿當今的“買房炒房”來說,人們覺得資產與地位是自身價值的體現,時代在輪迴,人們的思想頑固不變,時代價值觀在原本正常的軌道上發生偏離,“機械化思維”正變向地迎合人們的味口,致使其成為當代的風向標!

再者,機械化思維也對人才造成束縛。人類的惰性是其天性,一成不變而非創新,人們害怕在新方向中迷失,機械化的反覆輪迴,是應試教育額的弊端。創新,對當代來說是一個急需克服的關口。不少有志之士因為沒有市場與資源,而放棄改變的機會,淪為常人,淹沒在機器無止境的轉動軸線中,甚是可惜!

面對以上情況,我認為“變”字最重要,怎樣“變”,如何“變”?文化的傳揚與社會氛圍的良好營造是絕對有效的方法。從自身考慮,擇優而選,從文化中尋找自身的價值,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機械化思維時代的到來不可避免,徜若置若罔之,那麼人類必將面臨淘汰,唯有樹立符合時代的價值觀、保留本真的同情,方能變而重生!

機械化思考 篇5

國一作文 ,1262字

每天清晨的鬧鐘響聲將我們從美妙的睡夢中拖起,催促著我們投身於這個繁忙的社會。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換好行裝,來不及為自己補充能量,就要出門面對街上的車水馬龍、行人的川流不息。身處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對周圍的世界應接不暇,久而久之,便渴望有一個幫手能協助我們精確無誤地完成各相關工作,孜孜不倦、永不停息。在這樣一種意念的驅使之下,人工智慧橫空出世。

我們賦予它了我們所憧憬的一切:高效率的思維、高精度的計算、高續航能力的軀體。我們只需不斷更新它的系統,它就能為我們做任何事。但我們漸漸發現,我們似乎太過於依賴它了,依賴到我們可以因為它忽視周圍所以其它的存在—所有的一切與它相比都不值一提。我們忘記了周圍的花草、周圍的行人,甚至連腳下的路也視若無睹。我們又學會了和它一樣思考:用最精確的計算得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然後快速地直擊目標,不容遲疑。

我們慢慢發現了這種思維方式的妙處—快速、精準。但同時也得摒棄一些東西:情感。豐富多樣的情感會干擾我們的思考,但為了敏捷的思維,丟失這一點點又算什麼呢?它帶給了我們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好的成品質量,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誇獎、我們的能力等到了賞識,可最後卻絲毫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我們來不及思考這一問題,便又投入到另一項工作中去了。就這樣不斷的計算、不斷地開始、不斷地結束,我們已忘卻可成功與失敗的感覺,我們會的,只是不斷地操作、演算。如果是這樣,那恭喜你,你已經和人工智慧所差無幾了。

你也許會對這種思考方式唏噓不已,認為其“無人性”、“無人情味”,那就請你仔細想想,在這個社會上,真的沒有這樣的人存在嗎?我們看似精明、堅不可摧,但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這樣一個個體。他們不與他人聯結,只完成著單獨一人的思考、演練。正如在路上看到他人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先思索一番,接著得出“幫助他人便如同浪費生命”這樣的結論,便置之不理;又如一些貪婪之輩為了金錢利益可以拋妻賣子,在他們的思維模式中,用情感換取物質是筆劃算的交易。他們權衡著失與得,最終忘記了失與得的感受。他們挑戰人性,最後也失去了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的資格。一旦斷網,他們自己便是全世界,他們脫離了社會,社會也不再存有他們的蹤跡。

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的一檔節目中,人工智慧程式設計者試圖將人類大腦的整體結構輸入到人工智慧中,讓它擁有和人類近乎相同的思維模式。評論者們有的是對科技發展的欣喜,但更多的是擔憂:人工智慧會不會戰勝人類?但這卻讓我們想起了蘋果公司總裁的一番言論:“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人之所以成為這個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就是因為我們擁有獨特的思維模式和複雜多樣的情感,這就是所謂的意識。科技的進步值得讓人欣慰,但若是有一天,我們在對科技發展追求的道路上遺失了人心、捨棄了人性,那我們便再也沒有什麼可驕傲的了。

我們用意識創造智慧,卻不可被智慧左右意識。若我們的靈魂麻木,終有一天,也會如人工智慧老化一般宕機,變成一塊塊無用的廢鐵。

機械化思考——有害而無益 篇6

記敘文 ,859字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資訊化時代,這樣的話無疑是給所有人類敲響警鐘:思考不能被機械化,心靈不能被資料化。

那麼,機械化的思考會導致怎樣嚴重的後果呢?

首先,機械化的思考缺乏想象力。曾經有人比較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的畫作:中國孩子的畫上幾乎每幅畫的右上角都有個圓圓的太陽,地上總有綠油油的草坪。而外國的孩子每個人的畫都不相類似。當有人問起他們,“為什麼不畫太陽和青草呢?”他們的回答是,“因為太陽被雲朵遮住了。”“因為草被小羊吃光了。”可見,我們的孩子與外國孩子相比,想象力是匱乏的。其中有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家長給孩子過多的機械化的教育。可怕的是,孩子幼小的心靈接受了這種教育方式並執行,導致他們未來生活中的想象力不復存在。機械化的思考會把人類的生活變得缺乏色彩。

其次,機械化的思考會讓人類缺乏創造力。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不正是在當時資訊化罕見的時候成功創造了一代奇蹟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不正是在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代創造了巨大財富嗎?試想,如果人類的思想像機器一樣,因為條件不完善就不去創造,那麼喬布斯和馬雲只是兩個普通的年輕人罷了。人類還停留在用信件交流的時代而已。

所以,機械化的思考並不會給生活帶來便利與發展。相反地,還會阻止人類向前的腳步。

另外,如果人類保持機械化的思考,終有一天會被計算機取代。計算機的精確度和速度都會大於人類,而人類頭腦將比不上計算機了。到那時,這個世界就不再是人類統治和管理了,而是計算機控制人類—因為人類會過分依賴於計算機。更可怕的是,計算機擁有了人類的思想。那時,人類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而現在,趁我們還沒有到那般地步,趕緊改變機械化的思考吧!有時間不妨與親人、朋友坐下交流情感;參與一次辯論賽感受一下頭腦風暴;多加閱讀來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讓思考變得廣闊深刻,心靈變得充實美好。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為了人類更好的未來,請不要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人類與計算機的思考 篇7

國一作文 ,1011字

人類與計算機的不同之處,恰恰也是人類能夠創造並控制計算機的原因:人有主動且自由的思考,從而帶來了智慧的創造力與思考的獨立性。因此,計算機為人所發明,並且長久地為人所支配與利用,而人為宇宙所產生,卻能擁有意識與精神,逐漸主宰自己的生命,並凌駕於其他生物之上。

因此,我想說,我們人類的思考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與價值的核心,因為它如庫克所說,使人擁有“價值觀與同情心”。

當一個人隨著自己心智的成熟,思考是隨之產生並深入的。少年兒童時期,一個人眼中的世界完全陌生而新奇,逐漸成長,他的經歷賦予了許多疑問的答案,再與他自己的思考,構築了他的價值觀。雖然這會是渙散而朦朧的存在,也足以構成他的行為、認知、性格與靈魂。從此,他便成為了茫茫人海與歷史長河中一個獨特的存在了。

至於我,第一本真正意義上啟蒙我思考的書本是米切爾的《飄》。我曾經極度感動並尊奉於其中博愛而無私的媚蘭,並開始思考她的一切優秀的美好品質。儘管數年後我將這個完美無瑕的形象放置於虛構與難以企及的印象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真正將思考的種子埋在我的心中了。這是一個平凡人基礎的思考,也是廣泛的思考。至於那些思想家們更為深入、理論系統化的思考,則是更為彌足珍貴、流傳百世的指引與啟示了。

然而,當一所科技頂尖公司的總裁說起他的擔憂,擔憂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我們亦不得不反省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思考的流失。

正是由於高科技所帶來的便捷、觸手可及,這屬於計算機的機械化的特點,在浸染我們的生活方式時,也悄然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不僅是公式化的行為舉止,亦是對思想的被動吸收,盲目服從從而被束縛,從而導致思想的貧瘠。

一個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一個是“像人類一樣思考”,前者由思維上的懶惰給予人快速獲得的輕鬆愉快,後者由思考中的迷茫、沉重、豁然開朗賦予人痛苦並愉悅;前者默然地給予平庸,後者靜靜地賜予人自由之思考、獨立之人格,賜予人在浩瀚宇宙中產生的意義與價值。因此,當人工智慧開始思考,我們並不足為懼,但當我們開始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那麼我們智慧與文明的支撐將轟然坍塌。就像一個行屍走肉的世界,最終只會麻木而可悲地在歷史長河中緘默著泯滅。

因此,思想是一個人的核心。如果失卻了思想,我將再不是我,生命再沒有驅動力與價值。而思想是在人類的思考中誕生。計算機的思考,永遠無法達到思考以上的思想。

而這就是,我對於庫克的話,以我的當前認知,所產生的思考。

機械化的生活 篇8

國一作文 ,886字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年代,有些人過著平平淡淡,想上天早已為他們計劃好的生活;另一些人過得漫無目的,像現今社會中年輕的“老人”;而小部分人則是前途光明,像幸運女神只會眷顧他們似的。

孟子曾說過:“固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當我們人人都擁有了智慧手機,雖然在廣義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但是回望過去,心與心的距離卻在日漸疏遠。

在十年前的除夕夜,每家每戶都打扮的十分絢麗多彩,外面也全是一番燈火通明之景。家中的長輩與小輩圍坐在一起看春晚。長輩們互相寒暄,都在講述著自己在一年中活得有多累,但在最後幾句總會炫耀著自己一年中的“勞動成果”。老一輩們則是靜靜地聽著年輕一輩們的戰果,並且會不時地點頭來表示對年輕一輩的認可。而小一輩呢?則是圍攏在一起,來清點今天收到了多少“戰利品”。全家上下都洋溢著一種融洽的氣氛。

而現在的除夕夜,大部分家裡只會若無其事地貼個“福”來證明現在過年了。隨著現在24小時營業的店逐年增多,街上也是一派“燈火通明”之景。家中的大部分人,也只是低頭玩著手機和平板。長輩們也無十年前那般有活力了,只是自顧自地刷著朋友圈或炫耀自己搶紅包搶到了多少多少錢。小一輩也把紅包扔在一旁,只是快速地略了一眼裡面的數目,便開始埋頭苦幹起來。只剩下那不識幾個字的老一輩,尷尬卻不失笑意地望著他們。就連壓軸的春晚也不再吸引他們的眼球,吸引他們的則是春晚左下角的“掃描二維碼搖紅包”。他們捨棄了幽默有趣的相聲,優美動人的歌聲,楚楚動人的舞蹈,換來的卻是那幾分幾毛的紅包。難道這些精彩的節目比不上那幾分幾毛的紅包嗎?

當我們拿上了手機,過起了衣食無憂的機械化的生活。你可曾想起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與優良傳統,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就好比當時紅遍網路的“扶老人”的問題,扶與不扶意見各不相同。如果是我,我會義無反顧地把老人扶起來。因為在這個時代,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我們變得像計算機一樣了,我們變得冷漠和無情了!

所以,在黨的十九大快要召開之際。我們要找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美德,只要你能夠“日行一善”,世界會因你變得更加美好。

拒絕成為“機械化”的自己 篇9

國一作文 ,909字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如今,曾經的“滄海桑田難為水”變成“高樓大廈層層立”,曾經的“等一封書信翹首以盼”變成“隨時隨地不論多遠都能天天見面”,曾經的“東亞病夫”也早已騰飛在天,成為掌握先進技術的創新大國,上天入地都不在話下。這些變化,皆拜科技所賜,更確切的說,拜能發明科技的人們所得。

然而,在科技為人們做出這些那些貢獻的同時,人們開始擔憂會不會有一日被這些高分子金屬操縱,但其實,人們更應該注意別讓自己成為機械化的自己。

機械化的思考使人們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人與機械最大的區別在哪?誠然,人類比機械更會創新思考,但這區別已日趨減小,在我看來,最大的差別在於機械永遠是冷冰冰的金屬,而人有一顆火熱熱的心。近日,上海市在著手違章建築的拆除,許多本就家境困難的人一下子連個遮風擋雨的“家”也失去了。這項工作若是交予機械輕而易舉,可拆除後呢?這些人的去留推土機能負責能解決嗎?不能。只有人才能想好對策。可如果每個人都像機械一樣,不僅會使他人受殃,更會讓自己日漸冷漠,罔顧後果。

機械化的思考使人們失去創新能力。現如今,每個人都在共享科技創的進步的成果。小到生活中掃地都有機器人代勞,又到國家科技研發的創新室中精密機械能陳列一整面牆。人們越來越依賴科技,越來越看重科技。但,值得越來越看重的應是創新發明的人,值得越來越重視的應是如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若是錯誤偏重反而會使人們思維定視,懶惰的本性也會顯現出來。

機械化思考使人們失去追求理想的衝勁,愈發安逸於現狀。機械化思考是智慧的但同時也是笨拙的,一旦程式確定,不會輕易做出改變。這樣的人們安於現狀,即使對於現狀不滿意也無心做突破。陶淵明在厭惡官場的爾虞我詐後毅然退居田園,追求桃花源境,這份勇氣使我們需要找尋的。

我們又該如何對機械化的自己說“不”呢?首先要改變過於依賴科技的陋習。從電子產品中抬頭會發現和煦的陽光美妙的自然也值得我們感受。其次要勇於挑戰自己,就像爬山,不斷向上進才能見到更美的景色。最後要回歸本真,做回那個有愛有恨,思維敏捷,活潑自在的自己。

拒絕成為“機械化”的自己,擁抱陽光讓寒霜融化,只要人人有所改變,生活會更溫暖,社會能更和諧,國家也能繁榮昌盛。

機械化的內心 篇10

國一作文 ,757字

時代在有所進步,科技在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高科技展現在人們面前,例如像是神氣的3D列印技術,全自動化的流水線,或是蘋果公司近日釋出的新的iPhoneX。科技的發展便捷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科技發展的過於迅速,讓人們不免擔心會發生像科幻電影中一樣的劇情,人們建造的機械有了自主的自主的行為能力,反而來控制人類。

但是我認為,我們所需要擔心的不是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思考,我們所需擔心的是人們的內心變的機械化。

許多上班族與學生都可能有所體會,每天、每一週都在不停重複工作,不停地重複學習。漸漸地,再有得不到休息,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欣賞沿路風景。久而久之,我們的內心便很有可能變得麻木了,失去了同情心,失去了欣賞美的能力。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變成這樣?是快節奏的生活。我們總是想要趕上生活的腳步,可是生活總是走在我們的前方,又有誰能追趕的上生活呢?

在威尼斯,人們過著慢節奏的生活。威尼斯有“水上城市”之稱。這裡的居民以舟代步,臨水而棲,街道就是家的延伸。蜿蜒的水道,流淌的的河水,歡快的歌聲,熱鬧的集市,構成了威尼斯人慢悠悠的生活。這裡的人們不追名逐利,生活悠然自得,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但是我們還得隨著時間的推動來進步,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撥慢我們的時間,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心不被凍結。比如說,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一門愛好。閱讀、書畫、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閱讀可以豐富人的涵養,運動可以強健體魄。或是我們可以養一隻小寵物,有一個小東西在家裡每天等著你,等你回來照顧它,生活可能會愉快許多,會更有動力。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發現世界的美,發現身邊的善,這樣我們的心就會溫暖許多。機械堅固,也不能用來阻斷自己與世界的聯絡。科技進步,我們也不能止步不前。無論金屬有多麼冰冷,無論機器是無情,願人們的心永遠是溫熱的,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