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65字

在歐洲文學史上,有著四大吝嗇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慳吝嗇》中的阿巴貢,《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老葛朗臺,他們都是視錢如命的守財奴。

《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中的葛朗臺是個地地道道的慳吝精明人,把人情、尊嚴、顏面都看得一錢不值,甚至也不在乎自已的手足骨肉,什麼親人朋友,都不過是他賺錢發家的工具。這世上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黃金,他人生一切事的意義就在於有利可圖。在生意場上,不管多麼微薄的蠅頭小利,他也會用最卑鄙的手段去攫取提取。在日常生活中,他一分一釐都不願意消費,只想從別人身上盤剝。包括對妻兒也非常專橫刻薄,他把家中的所有物資都牢牢抓緊在手中,儲藏間的鑰匙掛在褲腰帶上,誰也碰不得,妻兒的衣食住行能縮減就縮減,哪怕看著妻兒挨餓受凍,他也沒有一絲憐惜之情。

我真不明白一個富有的商人,那麼有錢,為何忍心讓自己的妻兒挨餓受凍,特別是他的女兒,正在長身體,更經受不起折磨。另外,我覺得他的妻子也是太懦弱無能了,為何不站出來反抗呢?家裡的財政大權為何不奪過來呢?為何活得那麼卑微……如果我有這樣的一個爸爸,我肯定會想方設法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改變金錢觀,讓一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老葛朗臺一家的生活讓我無法理解,這樣的富翁一點都不配做富翁,如果他是個窮困潦倒的人,妻兒挨餓受凍,可能大家還會同情他們,還會伸出援助之手。而一個富翁的妻兒挨餓受凍,反而會遭到大家的唾棄、冷眼。

不管什麼人,都要在精神和物質方面做到平衡,要在富裕和善良之間把握好尺度。老葛朗臺的慳吝無情,也許是當時社會的黑暗無情罷了。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477字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讀過很多書,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就是它一一《歐也妮葛朗臺》。

這本書的作者是巴爾扎克,他寫的這本書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葛朗臺的吝嗇,還有體現出葛朗臺的女兒—歐也妮的天真、純潔。

這本書講訴了一個十分動聽的故事。在一個小城鎮中,有一個富豪,雖然他十分富有,但是十分吝查,就連自己家的樓梯壞了也不修一修。歐也妮愛上了她的堂弟夏爾,可葛朗臺認為夏爾家裡沒有錢,歐也妮不該嫁給他,所以把歐也妮關在房間裡,讓她吃不好的麵包喝冷水,後來還利用別人向歐也妮求婚,從中獲漁翁之利。最終導致歐也妮失去了大好的青春時光和幸福。社會本不該這麼殘忍,可就因為葛臺的吝嗇,讓一個純潔的女孩失去了幸福。我認為一個人無論多麼貧窮也不該吝嗇,特別是對自己的家人。家人的幸福和快樂遠比金錢重要的多。好的父母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可這個父親—葛朗臺卻大大相反,利用自子的女兒來獲取錢財,這完全不是一個好女親所應該做的事。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讓我知道了家人的幸福、快樂遠比金錢重要的多。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80字

冷酪、自私、貪婪的性格,我們要遠遠地離開它。—題記

小時候,閱讀那些知識集錦,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字眼:“葛朗臺—世界四大吝嗇鬼之一”。那時,我總會去問媽媽:

“什麼是吝嗇鬼?”

“吝嗇鬼就是那些花錢就像割肉的人。”

我懵懵懂懂地點點頭,心想:世上有這樣的人嗎?直到那天,當讀完《歐也妮葛朗臺》後,我才真正明白吝嗇鬼的含義。

葛朗臺是法國索繆城一個最有錢的商人,但他家中卻比貧民窟還簡陋:牆上被雨水鑿出奇形怪狀的洞眼,一家中最重要的堂屋也醜陋不堪。你可能會看到牆壁上擺著一幅稍顯貴重的油畫—這是葛朗臺購房時就有的,否則他才不會花那麼多錢買油畫呢1

葛朗臺有個女兒歐也妮,她純潔善良,引得各方人士紛紛求婚,而其實他們只是盯著葛朗臺價值不菲的一筆嫁資。而葛朗臺則更為狡猾地用女兒引他們往自己口袋裡裝錢—他把女兒當成了賺錢的工具!當女兒喜歡上一個父親破產的表弟時,他便堅決否定,並嚴責女兒無條件與表弟分開。“天哪!”看到此處,我不禁驚叫道:“難道,這如此純潔的愛情,讓他一點兒都沒觸動嗎?葛朗臺的世界裡,難道沒有感情只有那冷酷的金錢嗎?這種人若到現在,一定會被世人所鄙視!”

最讓我感到吃驚的是葛朗臺臨死的那個片段了。葛朗臺臨死時,讓女兒歐也妮把許多金路易擺在桌上,一邊撫摸一邊吃吃地笑著:“這樣能讓我心裡暖和!”臨死時,神父拿來上帝的照片讓他親吻,而他卻盯上了相框上的金子,想便去拖來,拖到一半就一命嗚呼了。

合上書,我閉目沉思。儘管葛朗臺如此吝嗇,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卻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在如今社會中,難道就沒有葛朗臺第二嗎?世風日下,以名利為目的不擇手段去追逐的情況依然在當下時時上演!

遠離醜惡,讓我們遠離冷酷,貪婪、自私的面目吧!世界需要純真與美好,還人間一派朗朗乾坤、祥和清明吧!

歐也妮葛朗臺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199字

蕭瑟的街道,放眼望去的哥特式建築,並不鼎沸的人流聲音。一開篇巴爾扎克就向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情景,讓人頓生恐怖之感。

幾乎被木板封死的房子,只露出了一個小門,說是門,其實差不多和小窗一樣大小,只是讓裡面的人看清外面的來訪者罷了。看到這般景象,諒誰也無法將這鎮上富有的人與其聯絡在一起。可事實,就是如此。

與其說是富有的人,倒不如說是守財奴。沒有人知道他擁有的財富究竟有多少,人們只能憑藉著他所進行的一切商業活動來判斷。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老葛朗臺是個富有但又喜歡斂財的人。

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步步將自己的女兒的幸福葬送進了錢財之中,甚至於臨死前,他還想把一份本就屬於自己的金子給收入囊中。

擁有高超的寫作技巧的巴爾扎克,就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靜靜地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悽慘又現實的故事。

人都是有貪念的,若不控制這一貪念,終究會在金錢面前迷失自我,被吸入無止息的黑洞。老葛朗臺便是這樣一個人。他總是覺得自己金庫裡的錢不夠多。向女兒提親的人多是奔著自己家的財產而來的。所以,他對人們是一防再防,生怕不小心自己就會損失掉許多東西。巴爾扎克筆下的老葛朗臺是殘酷的、殘忍的。巴爾扎克並不直接地寫老葛朗臺的這一特性,而是通過老葛朗臺對生病的妻子的態度的轉變,對女兒與堂弟的戀愛的不支援這種種事例突顯出老葛朗臺的這一性格特點。

其實,人生是短暫的,就在睜眼與閉眼之間,過去了許多,就改變了許多。況且,錢財乃身外之物,過好每一天,活在當下,這才是真的。巴爾扎克在描述老葛朗臺的同時,流露出自己對金錢社會的厭惡和鄙棄,對守財奴的蔑視。

換句話來說,我們都不應該做金錢的奴隸,不應該在金錢的控制下迷失自我。我們應該做的是,為該努力的努力,為該奮鬥的奮鬥,為該拼搏的拼搏,抵制花花世界的一切誘惑,堅守本心,在繁華的世界裡守護自己的那一?y淨土。

巴爾扎克筆下的老葛朗臺,是守財奴中的一個典型,是千千萬萬守財奴的縮影。巴爾扎克將那個時代的金錢社會放大了,細緻地刻劃出了那個冷酷殘忍的守財奴,讓讀者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讓讀者深思:過於追求錢財究竟是對還是錯?沉迷金錢所以締造出來的世界應該不應該?對於錢財的追求,真的需要那麼不擇手段嗎?

一千個莎士比亞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的人的角度不同,心態不同,自然也會對《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見識還尚淺薄,也不敢說對這本世界名著有多大的看法。我只是很清楚地知道,有些東西,並不是積累到某個程度才會讓人快樂,適時地享受一下,收穫到的肯定會比之前積累到的要多。

說實話,我從《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裡面收穫了許多。起初買它時,僅僅只是對這本書的好奇,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都會收穫到許多不一樣的驚喜。我想,隨以後閱力的不斷豐富,視野的不斷擴大,再次翻開這本書時,我一定會收穫到更多的驚喜。

嗯,人生嘛,快樂就好!

歐也尼·葛朗臺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74字

貪婪的人類

人類啊,永遠是貪婪的,或追求金錢,或追求名利。而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在《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中悟出了幾分。

這本書是由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所著。他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敗,以及人們貪婪與自私的本性。這本書使我思潮起伏。

老葛朗臺是全城最富有的人,同時也是最貪婪,自私的人。別人為了他的錢來討好他,可他卻利用別人為他賺取更多的錢。葛朗臺卻有一個與他截然不同的女兒——歐也妮。她善良,純潔,對金錢很淡漠。

但是,自從歐也妮的堂弟來後,都改變了。歐也妮愛上了他的堂弟夏爾,併為他拋棄了自己的錢財,但夏爾出去發了大財後,卻拋棄了歐也妮。歐也妮後生都做慈善,然後安然躺進墳墓。

讀完這本書,我心潮騰湧。老葛朗臺的自私與貪婪,在我眼前環繞,而歐也妮的善良與純潔,讓我的心無比震撼。在人人崇拜金錢的社會裡,歐也妮卻不受任何汙染,她是一顆“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她本是超凡脫俗的,卻因金錢而隕滅。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貪婪的人類啊,為了自己想要的,可以不惜一切。像書中的老葛朗臺,他為了錢,裝耳聾,裝口吃,忽視一切情感,除了對金錢的崇拜。他甚至在臨終之時,還不忘爭取最後一點金子。這貪婪,斷了他的命。

人類的貪婪,是無窮無盡的。我甚至有點恐懼,人類貪婪時的模樣。這貪婪,是世人所唾棄的,卻也是世人所具備的。但我知道,會有一些人不貪婪,但那是很少的。因為人的自私自利,是會傳染的。

我由衷的希望,我不要成為那種貪婪,吝嗇,自私自立的人,我也由衷的希望,我身邊的人也不是那種人!

歐葉妮格朗臺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201字

《歐葉妮·格朗臺》全書深刻的描寫了當時的社會,一個由世俗與崇拜金錢的組成的社會。作者看似對主人公格朗臺充滿敬意,但是那看似的恭敬的語言卻無時不刻的帶著諷刺的色彩。這也同時道出了作者對當時嘲諷與不滿。而實際上作者巴爾扎克正是出生在一個法國大革命後的資產階級家庭,雖然如此,可是作者仍然對崇拜金錢的主義冷嘲熱諷。對於這本書人物,巴爾扎克描寫的十分生動形象……

格朗臺,內地最有聲望的人。人人都因為他的聲望與財富,將他視為一切的模範,"他的一舉一動,乃至於眨眨眼睛,都成為當地的金科玉律"。實際上不僅是格朗臺的一舉一動被人們奉為珍寶,他那龐大的財產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對於內地人來說格朗臺的財產大到無邊無際,甚至當巴黎人提到某些銀行巨頭時,當地人也會認為這些人誇大了事實---"難以置信!"。

儘管他擁有如此鉅額的財富,但是格朗臺對於自己的生活與家人的生活卻十分苛刻,在他家的生活一切還不如一個普通家庭。所有的財產甚至買來的食物都掌管在格朗臺的手中,只有在最寒冷的幾天中家中生火,甚至一家人一晚就只用一根蠟燭。當然格朗臺並不是真正的守財奴,他比守財奴更加精明。

他並不只是守著自己的金子,他不斷的支出,當然最後總是不斷的收入。他利用自己已經獲得的財富不斷的謀求著個人利益並以此為樂。看似他放手金錢財富,對此不以為然。但其實他對金錢的熱愛遠遠超出了那些守財奴。正是他對金錢的狂熱,他才會每分每秒的思索如何投出自己財富--以獲取比原本更大的利潤!

這位"紳士"在死前不放下對金子的追求,在臨終時他也有著對金錢的渴望!連將死都無法使他失去對金錢的熱愛,錢財到底對他有著多大的吸引?而他的女兒,歐葉妮卻與他恰恰相反。雖然兩人有著同一個姓氏。但歐葉妮對於金錢卻毫無慾望。在故事的最後,歐葉妮擁有著鉅額的財產。卻依舊對於財富清心寡慾。她依然遵守著父親的規定,但只是因為對奢侈的不屑。她看似像父親一樣,把金錢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但她的內心依舊的單純乾淨。

巴爾扎克對於歐葉妮的塑造甚至是有些偏心了,在那個金錢的社會中唯有她一直保持著自己。她也曾有著對於愛情的渴望,但最終她明白了自己的愛情給錯了物件。從此而不求任何,但正是因為這番挫折她才能此後不再會被人傷害,沒有失去更多。也許這樣子,才是歐葉妮最好的所得。她不像那些崇拜金錢的人們,每天為了種種利益勾心鬥角。但她也不會如自己的母親般,連自己活著都是在遵從格朗臺的意願。當她最終離去時,傷感的不是死亡而是歐葉妮依然要活下去。也許對於她來說死亡更是一種解脫,讓自己不再會為了利益而活。她的一生無奈而可悲著。

我們對於生活的態度不能與格朗臺一般,對於金錢有著過度的追求。但也不是如歐葉妮的母親般一生只是為了他人的利益而活著。也許歐葉妮的生活不夠完美但是,她的一生不是卑微。

讀《歐也妮·葛朗臺》有感 篇7

讀後感 ,1221字

用了一週時間,我讀了《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法國著名的作家巴爾扎克的名作。

書中葛朗臺的女兒葛琴妮純潔、善良、無憂無慮,母親醜陋,但當初陪嫁與繼承的遺產,叫葛朗臺很重看,但始終誠惶誠恐,彷彿寄人籬下。我看到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省錢,很少要求買什麼。

葛朗臺是索漠城的首富,誰也沒有他家有錢。可是他太吝嗇,葛老頭就是一個狡猾又貪婪的人。把金錢看成生活的唯一目標,不惜一切手段,在他看來,人與人只存在金錢關係。

葛琴妮對她們自己家有錢,根本不知道,宛如一隻不知情的小鳥,被人標著高價當賭注,還被矇在鼓裡。因為有這樣的家世,葛琴妮的生日都有很多人來送禮物,來討好她。被別有用心的貪圖錢財的追求者包圍著,想成為她家的女婿,終將得到葛家的財富。

葛琴妮對金錢既不看重,也不看輕,因為她從來不需要,不知道沒有錢是什麼感受,直到葛夏爾的出現,葛夏爾穿全巴黎最講究最時髦、最漂亮,髮型也是那樣體面,春風滿面,叫小姐一見傾心,愛上了他。

夏爾,因父親經營不善,一時身無分文還負債累累。葛老頭不顧親情,表面關心侄兒,心裡怕侄兒連累自己的心裡描寫太深刻了,當夏爾知道自家的破產,父親自盡身亡後,孤苦無依,非常痛苦。是琴妮的愛,讓他得陽光般的溫暖,在葛朗臺不知道的時候,把自己陪嫁金錢送給了葛夏爾,叫他自己用這些錢來自謀生活,遠走他鄉,鼓舞他一定衣錦還鄉,來娶她。

葛朗臺知道這件事後,父女反目成仇,暴跳如雷,囚禁女兒,叫女兒喝生冷的水,吃麵包,一改往日小姐的身份,揭露了當時社會上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把葛老頭吝嗇鬼和守財奴的形象暴露無疑。

母親逆來順受,整日心驚膽戰,才落下病根,不久去世了。葛老頭不顧親情,臨死叫女兒保管好錢財,到那邊交帳,成功的統治著一家人的命運,形象深刻的表現出葛老頭冷酷無情的嘴臉。

然而葛夏爾後來發財了,但沒有回到琴妮的身邊,決心娶有地位有家世的女人,下輩子好過些。放棄琴妮的愛,琴妮以德報怨,把叔叔欠的錢全還上,還有愛心幫助窮人,一改葛老頭鐵公雞一毛不拔的形象,成鮮明的對比,叫我驚歎不已。琴妮也把儲存了多年心愛的金飾賣掉,加上夏爾償還的八十法郎,鑄了一口黃金的聖體匣,獻給本區的教學,在那裡,她為夏爾曾向上帝禱告多年。

她雖然很有錢,穿著也始終和她母親當年穿得一樣樸實無華。但她把所有收入積存起來,慷慨解囊地擴充善舉,辦了不少公益和宗教事業,包括一所養老院,幾乎所有的教會小學、一所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索漠的幾座教堂也靠她的捐款,多添了一些裝置。葛琴妮成為受人尊敬的人,讀了這麼多天,我明白了人要善良,人在做,天在看,錢財名利都要走正路,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心。

琴妮的手撫慰了多少家庭的悲苦,她帶著一連串的善行義舉向天國前進,她那偉大的心靈彌補了父親的罪,她是天生的賢妻良母,卻既無丈夫兒女又無家庭,她樂善好施,屬於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我的心靈得到洗禮,父母是無法選擇的,到那邊怎麼對父親交帳呢?

小狐狸弗朗特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52字

“我們為我們的寶貝悲傷地哭泣,並且承諾,永遠都不會忘記它,要把它的故事告訴所有孩子。”這時我已經深深地被《小狐狸弗朗特》中小老虎瓦西卡吸引,為這個淘氣、可愛的小老虎的遭遇感到遺憾和悲傷。

可愛、充滿靈性的小老虎瓦西卡被我們無奈地送到了動物園,卻因為動物園園長的一己之私丟失了性命,是多麼令人心痛和反思。為了利用瓦西卡賺錢,吸引更多的遊客,園長給習慣牛奶、雞蛋很少吃肉的小老虎餵食了大量肉食,導致瓦西卡脂肪過多而死,我對這種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而不擇手段的行為感到憎恨和不恥。掩卷而思,本來是能好好相處的動物朋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小老虎瓦西卡栩栩如生的形象讓我想起了我的一段親身經歷:我和媽媽買了兩隻小烏龜,一隻叫歡歡,一隻叫樂樂,希望它們為我帶來歡樂。剛開始我和兩隻小龜親密無間,一起嘻嘻哈哈玩耍,沒事我就逗它們玩,十分開心。開學了,我漸漸忙碌起來,沒時間精心照顧它們,只是麻木地為它們重複兩個動作——餵食、換水。突然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姥姥家,媽媽突然打電話給我:“樂樂死了!”我不敢相信這個殘酷的現實,當我奔回到家時,發現這是真的!歡歡正圍著已經變了顏色的樂樂轉圈,用自己的頭去翻樂樂的殼,彷彿在呼喚著:“你為什麼不醒過來呀!”看著歡歡憔悴的眼睛,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難過從此失去了一位動物朋友,內疚是我當初把它帶回家,破壞了它們本來的自然生活環境。可是,一切都晚了……我只能含淚把兩隻曾經陪我的動物朋友送回了池塘。

人和動物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友好、親密,當它們離開我們時就像一位至親的家人離去,那種感覺令人心痛。人和自然界的生物本該和諧相處,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我們不應該為了自己而改變動物們的天性,使它們失去自己的生活,受到傷害,甚至失去自由和生命。有時候我們自認為的愛其實已經傷害了它們,愛它們,現在就請放開我們束縛的手,讓它們在屬於自己的世界快樂生活!

讓惡魔也為你鼓掌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09字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讓惡魔也為你鼓掌》,文章裡講了一個感人至深的勵志故事:跳水運動員喬妮・埃裡克森從跳臺上摔下來後成為了一個殘疾人,但她不自棄不頹廢,經過不懈地努力最終成為了一位大作家。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觸很深,一個差點被世人遺忘的殘疾姑娘能夠成為美國傳奇勵志作品論壇的大作家,成為全世界青少年的榜樣,那是要經受多少的苦難才能獲得重生啊!

尤其當我讀到“她從跳臺上摔下後,雖然挽救回了一條命,但脖子以下所有的部位都癱瘓了”的時候,我的心像被撕裂了般的痛。在醫院裡躺一年多、被“惡魔”日夜折磨的她是多麼可憐啊!她那麼熱愛跳水,可是,她卻再也不能走上那個令她神往的雪白的跳臺,再也不能跳入那個使她快樂的淺藍色的水池,再也不能被隨她舞動而綻放的水花擁抱……她真是一個不幸的人!

同時,我也被喬妮・埃裡克森那種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當我讀到“……她堅信自己的靈魂還可以重新昂然挺立”時,我想到了自己時常輕易在困難面前低頭服輸的情景,不禁面紅耳赤,慚愧不已。

身殘志不殘的她每讀完兩頁書都用牙銜著小竹片去翻書,即使讀到牙痛了、眼痠了、汗水流進眼裡又癢又辣了,也執著地堅持著,永不言棄地努力著,她的這種精神真令人震撼!

更令我敬佩不已的是她在書中找到了另一個自己——她要創作!她用牙齒咬著水筆寫字是那麼難、那麼痛苦,但她毅然決然地堅持了下去。終於,在她癱瘓的第九個年頭完成了一部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說《喬妮》,兩年後又寫了一本長篇小說的自傳——《再前進一步》。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哪!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要不向困難低頭,總有一天惡魔也會為你鼓掌!

《跳跳電視臺》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00字

《淘氣包馬小跳》是著名兒童文學家楊紅櫻所寫的一個文學作品系列,目前為止有25本了,在眾多故事中,我最喜歡《跳跳電視臺》,我這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故事一開頭,唐飛的姨媽便給他送了個生日禮物——一部攝影機。第二天,馬小跳用它在樓道里拍攝到高年級學生欺負低年級學生的視訊,得到校長許可,從而創辦了一個跳跳電視臺。

安琪兒作為一名新聞報道員,在野生動物園內發現了一個白虎媽媽正在尋找自己的小白虎,他們成功將壞人的壞行為拍了下來。安琪兒又看到了大猩猩在抽菸,主持人夏林果發表了觀點,編輯好,唐飛便交給了電視臺。過了一週,兩部視訊播了出來,深受觀眾讚許,他們也成了風雲人物,就連市長都知道他們。

兒童電影節到了,馬小跳為了挖大新聞,決定去看看,發現連兩個小主演都對自己的作品不滿,由於拍攝的話題太敏感沒有通過稽核,馬小跳很鬱悶,秦老師用這個機會想讓路曼曼當臺長,拍她做三色飯,誰料表妹杜真子也會做,連拍了幾期“跟杜真子學做飯”,因此,杜真子被評為“這具人氣的魅力女孩”,大家都喜歡跟她學做飯。

幾天後,他們發現了三個心理變態的小妹妹,她們每天下午都要去欺負小貓,馬小跳向她們班主任說明了情況,給她看了錄影,還交給了校長,令校長十分生氣,批評老師只顧著學生的成績,沒有顧她們的心理狀況。

讀了這本書後,更讓我覺得:世上像馬小跳那樣單純善良的人太少了,從“兒童電影節”這件事,讓我對大人很不滿,從文字裡,我完全找不出兒童天真的感覺,因為兩個小孩在電影裡明明是小大人,一點兒不可愛,在此,我希望所有小孩都是天真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