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無情,雪人有情——讀《雪孩子》有感相關作文20篇

水火無情,雪人有情——讀《雪孩子》有感 篇1

讀後感 ,275字

從《雪孩子》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因為小白兔的粗心大意,倒至屋裡著火了,雪孩子為了救出大火中的小白兔,卻犧牲了自己。變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

多麼感人啊!小白兔心裡一定很傷心。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很傷心的,我跑到屋外去,望著藍藍的天空,要是我也有一個雪孩子的話,我一定會好好疼愛它,不讓它受到傷害。

在生活中,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有些人,有些地方著火了,消防員叔叔奮不顧身地衝進大火裡去救人,甚至有些消防員叔叔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小朋友們,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玩火。在發生火災時,不要驚慌,及時撥打119,要想辦法逃出去或者發出求救訊號。

水火無情人有情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867字

人們常說“水火無情人有情”,有多少生命,就在大火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有多少孩子因為家庭失火而成為孤兒。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消防演習”活動。

“嗚——嗚——嗚——”警報突然響起,我們井然有序得跑進水房把毛巾弄溼,然後排好隊,彎著腰,抱著頭,用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下了樓。雖然煙很濃,但是同學們都早已做好了防範措施,因而沒有被煙嗆得難受。

到了操場,消防叔叔不僅為我們講了消防知識,還親自演示了防火救火的正確姿勢。我印象最深刻是防毒面具的正確使用,消防叔叔拿出一個防毒面具,告訴我們,大多數人在火中,死亡的原因是被嗆死的,而不是被火燒死的,因此,防毒面具起了很大的作用。消防叔叔還請一個戴眼鏡,留長頭髮的老師上去戴防毒面具,結果那位老師不知道如何戴,直接套上去。之後消防叔叔問:“在裡面感覺如何?”老師回答:“在裡面有點悶。”之後消防叔叔告訴我們,戴防毒面具時必須把裡面的一個活塞拔下來,拔下來後就沒那麼悶,如果你是長頭髮就把頭髮放到防毒面具裡面,以防頭髮被火點著,這就是防毒面具正確的戴法。

接著消防叔叔告訴我們正確使用滅火器:“一提二拉三噴”,許多老師上去進行了實操。最有趣的是被選中上去試穿消防服的同學,他們穿上消防服,就像小小消防員。可消防叔叔最看中的是衣服上的黃色橫條,它能發光,在火災現場,消防叔叔藉助它的魔力就能很快找到被困人員,及時搶救。

最後,消防叔叔還給我們演示了他們在大火中如何用高壓水帶救援,水可以噴射到五層樓房那麼高。看到消防叔叔這麼辛苦,我頓時對他們肅然起敬。在一次次火災中,是他們一次次衝鋒陷陣,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真是水火無情人有情啊。

雖然這次演習並不是真的,但是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火災的可怕,也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

大火無情人有情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0字

村頭老姑家門前搭起了一座大紅色的流動餐廳帳篷,村口架起一道鮮紅的拱門。人們喜氣洋洋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老姑的兒子要娶媳婦了。

迫不急待想看熱鬧的我也隨著奶奶來到老姑家。鄉親們有的說說笑笑,有的向老姑表示祝賀,有的跑前跑後給老姑家幫忙。瞧,秧歌隊正在村口排練呢!她們腰裡繫著紅色的綢緞,隨著鑼鼓聲有節奏地舞動著身子,兩條綢緞像兩條游龍在空中蜿蜒盤旋。

人們正高興著,突然有人大喊道:“著火了!著火了!快救火呀!”我跑到門口一看,鄰居家的院子裡冒出滾滾濃煙,老姑一看急了,端了一盆水直接往院裡潑。鄉親們有的開著三輪車,上面放著水箱來支援;有的拎著自家的水桶來滅火;有的端來水缸裡的水加入滅火的隊伍中……人們進進出出忙碌著,沒有人關心自己那張被薰得像礦工一樣的臉。

大火終於撲滅了,村民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那戶人家的女主人傷心地哭起來,嚷嚷著:“家裡的東西都燒成灰了,這叫人怎麼活呀!”村民們一聽,紛紛拿來了家裡的被子、褥子、電壺等生活用品,讓她先用著,還缺什麼再告訴他們。那位阿姨感激地說:“謝謝大家這麼替我著想。”說完,向大傢伙鞠了一躬。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毀掉了村民的財物,在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受災人家的生活很快恢復了正常。這真是大火無情人有情,鄉鄰互幫譜華章。

讀《狐狸打獵人》有感 篇4

讀後感 ,776字

暑假時,我讀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童話故事《狐狸打獵人》,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年輕的獵人,輕信了謠言,把一隻狐狸想象得很可怕,自己嚇自己,失去了勇氣,結果反而被狐狸抓了。幸虧一位有經驗的老獵人,能分析事情,不聽謠言,打死了狐狸,救出了年輕的獵人。特別是文中“一個獵人如果丟了獵槍,在野獸面前只會發抖,那麼就算是活著,也跟死掉一樣了。”這句話讓我深深地震撼了,陷入了沉思。

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要怎麼辦呢?兩個獵人對待謠言、困難的態度和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記得那是一個漆黑的晚上,爸爸出差了,媽媽有事也出去了。臨走時反覆叮囑我要早點睡覺。我躺在床上,抱著小熊,翻來覆去睡不著。

這時候,外面一道道閃電從空中劃過,似乎要把地球劈成兩半。接著幾聲巨響,震得房子好象在顫抖一樣。隨後外面又噼哩叭啦響了起來,下雨了。我一下子鑽到被窩裡,矇住了頭,嚇得半天不敢探出頭來,大氣也不敢出。過了好一會,我才緩過氣來。突然,我發現窗戶外好象有一雙綠色的眼睛正幽幽地盯著我,嚇得我六神無主。我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怕,不要怕,我是最勇敢的。可心裡還是像長了草一樣發毛。就在這時,一個白色的東西正懶洋洋地趴在我家窗戶上。“魔鬼來抓我了!”我大聲喊到,心裡怦怦直跳。連忙把燈開啟,再定睛一看,哦!原來是漫天飛舞的塑料袋,那雙綠色的眼睛只是熒火蟲而已,真是虛驚一場。天越來越暗,來往的車輛越來越少。我聽著外面呼呼的風聲,看著那張牙舞爪的樹枝。

我鼓勵自己:沒事,沒事,很快就會睡著。把它當成催眠曲就好了,這夜色如果慢慢欣賞,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我終於克服恐懼,很快進入夢鄉。哎,不好意思,我差點就變成了小獵人。這個小故事教育了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光聽別人說,要象老獵人一樣敢於面對,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揭開事物真相,這樣任何困難和挫折也就不可怕了。

怎樣的保護是有意義的——讀《京都手藝人》有感 篇5

讀後感 ,721字

從京扇子到京團扇,從京素染到旗印染,翻開一頁頁精美的紙張,我才慢慢地瞭解到,原來在日本,還有這麼多分類詳細卻又無可代替的文化與傳承,原來每一樣傳入日本的文化和藝術,都有人去了解,學習並傳承它,並且用這樣一種精品去打動更多的人。

那,中國呢?在合上書的第一時間,我就在這樣地反問自己,我們那些珍貴的物質文化呢?我們也有這樣認真做事,打造精品,並立志於把一種藝術傳承下去的人嗎?或許,有吧。但是更多時候,我們看見的,是那些三無食品,是豆腐渣工程,是毒疫苗案件……我們留給別人的印象大概就是這樣吧,使用廉價勞動力,批量生產中不注意品質保障,甚至如《京都手藝人》中所說的,影響到其他民族文化的發展。或許,這就是人民眼中中國的形象吧。

的確,另一方面,我也相信,在那些我們不為人知的地方,一定也有著我們中國的手藝人,他們有著對文化和藝術的熱愛,也在為那些瞭解且熱愛這樣藝術的人們打造精品,做著各式各樣的藝術……可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在哪裡,甚至於,我們不能肯定他們的存在,可是,我們當中的某些人一定需要他們。

這就是中國物質文化傳承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吧。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我們並不知道,原來有些東西這樣更好,我們不知道。日本的文化想必也同樣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問題,但是日本的很多人知道並瞭解他們的文化,他們中的有心人編寫了如《京都手藝人》這樣的書去宣傳,可是我們很少有這樣的人。

一種文化,如何能在現代化發展迅速的今天得以存留並發展?我想,只有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接受這樣的文化,當我們被這種文化打動時,文化才有了需要保護的意義,假如沒有人去欣賞,那麼哪怕把它放到博物館中,它也會消亡。

讓我們都有接受自己文化的意識,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保護。

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篇6

讀後感 ,1959字

自轟轟烈烈的郭明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陷入了低谷。黨根據局勢判斷,做出了將工作重點由城市轉移到農村的舉措,毛澤東在1927年領導並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但是在當時的黨內仍存在一部分人,幻想以大城市為中心進行革命,如以林彪為例的悲觀主義者,他們不相信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設想,不認為革命高潮有迅速到來的可能,提出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為防止錯誤思想在黨內蔓延,端正和堅定革命信念,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來讀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在艱難歲月裡面懷揣著對黨無比堅毅的信念和熱忱,感受到一個革命者對革命事業的準確定位。

讀完這篇文章,合上書頁,我們會發現一種激情澎湃在心胸,這就是他文章的魅力。他於平淡的論述中、於激昂的言辭裡都會寫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無論是在寫中國社會的矛盾激化時的痛心疾首,還是在結尾處的信心滿滿,都洋溢著個人的風采。我最喜歡的是他表述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的語句,用簡單的三個意象就寫出了那種迫不及待的渴望之意。用“看見桅杆尖頭的航船、噴薄欲出的朝陽和躁動成熟的嬰兒”就表露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良好發展態勢和革命高潮的即將來臨。當然文筆的成熟是錦上添花的美麗,若是文章沒有思想精髓肯定是敗絮其中。這篇文章很典型地反映了毛澤東思想的特徵: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認識指導實踐,毛澤東在認識上卻不會囿於條條框框,他堅持凡事都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在對周圍事物做了全面、深入的瞭解和考察後,才能具體地運用到實踐中。他反對只從表面淺層次地分析,認為“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做入門的嚮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回到文中,毛澤東正是看到當時革命主觀力量削弱,革命陷入低谷的現象,但是認識到立足於落後的脆弱的小農經濟之上的反動勢力,他們相伴而生的各種組織(政權、武裝、黨派)也是相對弱小的實質,做出了放棄蘇聯的城市中心道路,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偉大決議。這條全新的革命道路雖然艱辛、坎坷,但卻代表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表現了毛澤東同志作為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瞻遠矚。當然無一例外的,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成為這一革命道路理論的標誌著作。

敢不敢堅持革命,怎樣堅持革命?這是那時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兩個問題。在現在的共產黨人面前,他們也急需回答怎樣堅持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90多年的風風雨雨,共產黨領導我們走過戰爭年代的腥風血雨,也迎來了和平年代的安穩前行。但在今天,我們當中卻有一部分人蠢蠢欲動,貪汙腐敗現象令人生寒,網路上的“仇官、仇富”言論也層出不窮,我們不禁發問:“這個社會怎麼了?”為何在戰火紛飛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能夠團結一致,共同抗敵,但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今天,部分人卻用著對立甚至仇視的目光看待世界。一部分的原因是在於黨內的一些破壞分子並未秉承為人民利益辦實事的原則,而是滿足個人私慾,丟棄了黨員的操守。另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境外反動勢力死灰復燃,試圖通過策劃反動事件來破壞社會主義建設,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澤東提到了怎樣判斷事物的前景問題,結合當前實際,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臺獨分子、新疆的打砸搶燒事件,或是最近的香港佔中事件,我們國家都以迅速而強硬的態度去處理和麵對。對涉及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問題,黨和政府都是不可退讓半分,必須實行到位。這樣一個以人民為根本、對人民負責的政黨又何理由不被人民群眾信任呢?所以反動勢力所妄想煽起的零星之火,成不了燎原之勢,只會被更深的人民群眾的泥土所掩蓋。

以前談到以上的話題時,我只是在朋友中靜靜聆聽,不會發表觀點。可是我卻在想如果不是空談誤國,那麼我們作為普通的公民,在議論社會熱點和現象的時候,更多的應該基於什麼樣的立場和態度去評析。白巖鬆說過:“權力要懂得妥協,對自己要有所剋制。公眾的妥協在於,我們可不可以變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緒化;我們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時,也能自責和自律。”那麼在對於社會事件的評論中,我們扮演的不應該是吐槽者、或者一無用處的憤青,而要用理智的目光去看待,用我們所掌握的發言權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些事件,並且能夠更好的更正我們的生活,而非是做手指翻飛的“鍵盤手”。星星之火看似微小,也許我們不在意的“點贊”和“轉發”,就會在無形之中擴大無知言論的影響,那麼我們所扮演的將會是儈子手的角色,這種星星之火還是不能讓它助長為燎原大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很好,但是學會剋制、學會自我控制地理智分析更為難能可貴。毛澤東的燎原之火是基於可靠的科學的分析之上,在網路時代的我們要把燎原之火引燃也要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

時間小偷——讀《偷影子的人》有感 篇7

讀後感 ,529字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空間,誰,也不是誰的誰,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即使為了他好;即使你是無私的付出和奉獻。別人有自己的坎與磕,有自己的心路歷程,你,只能這麼靜靜的看著他,等待,放手讓他去飛。失落了,受傷了,迷茫了,厭倦了,褪下自己脆弱的軀殼,換上重重的盔甲繼續前行。誰和誰都不能相伴一輩子。

有的人本就不那麼堅強,默默的等待夜幕降臨,等待身後的影子與自己為伴,等待它掩藏自己疲憊不堪的軀體,焦慮與無助。不想被他人看見的愁與傷,不需要從天而降的救世主,撕開早已結痂的傷疤,窺探自己的祕密。

有些話,有些事,終究要等到無法挽回才懊悔不已。

很多時候,我們通常只能看到別人的影子,卻遲遲看不透自己的影子。我們去安慰,去做別人的傾訴,在某個瞬間,看到最真誠的影子。也許,你只是一個看似孤單的影子,卻是我生命裡的全部。

一句話,一首詩,一次美麗的邂逅,一段沉甸甸的記憶。友情,親情,愛情,所有的期盼都不會姍姍來遲,所有的期許,都是愛與被愛的等待。

想像幼稚的孩子一樣,趴在樹蔭下用樹枝滑落自己想要的圖案;想像多情的詩人,將最純真的感動贈與最愛的人;想去點亮所有的黑暗,我們是天真的。

我們都不是誰的過客,即使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我們揹著沉甸甸的自己,在最美的時光裡,找尋。

學習《山東歷史名人》有感 篇8

學習《山東歷史名人》 ,3802字

【篇一:尋找座標】

獅群中的獅王,遇到獵物要衝鋒向前;狼群中的狼王,遇到危險要出謀劃策;鹿群中的鹿王,遇到困難要英勇獻身。這是它們的座標。题記

人都需要座標,無論向右或向上延伸多少,都離不開那個點原點。

我的座標是“仁義禮智信”。

仁,人二也,意為在兩個人相處時,應和諧,合二為一;義,人字出頭,意為在別人有難時,幫一把,即“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不是袖手旁觀;禮,視人以曲也,對人鞠躬即為有禮;智,知道日常的生活,從中發現生活的真理;信,古時沒有紙,經驗口口相傳,這就要求我們相信別人的話,赤誠相待。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表達的是仁。這句話是“推己及人,仁愛待人”。這要求人們做到能多為別人著想,可生活中,能做到為他人著想的又有誰呢?要不周恩來又怎會於1955年提出“求同存異”的思想?古人說:“天下和而不同”這其中又有多少智慧。相傳,在上古時期,有兩個帝王,一個南海帝王,一個北海帝王,他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每一年他們都會相聚一次。但是,南海跟北海相距甚遠,就像《莊子》當中所提到的南溟與北溟一樣,所以每次相聚他們都選擇在南海與北海的中央一個叫作“渾沌”的地方。渾沌的帝王待他們非常地客氣,每次都把他們招待得非常好,但是渾沌帝卻是個沒有七竅的大肉球。為了報答渾沌帝一直以來的深情款待,南海帝王與北海帝王就商量著要幫渾沌帝王鑿開七竅,讓他也能看到這個大千世界聽到世間美妙的音樂嚐到人間的美味佳餚。於是這兩個帝王一起忙了七天終於幫渾沌帝的七竅鑿出來了,可是渾沌帝卻死了。這個事很難說孰是孰非,只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為他人著想,這不叫真正的“仁”。冰心的一句話,教會了我們怎樣“仁”:“人類啊,相愛吧,我們都是長行的旅客,向著唯一的歸宿。”就是孔子的傳承者孟子也闡述了“愛”:是一種博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吾幼以及人之幼。

相信有這個座標在我心中,我也定會在光陰荏苒十年後,長空鷹擊,大海魚翔!

【篇二:“仁”駐山東】

人人都知道山東出名人,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對中華民族文化影響最大的人,便是春秋末期魯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

孔子的學說裡內容非常豐富,而“仁”的思想是其核心。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主張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孔子的幾派弟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戰國時期的孟子,他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亞聖”。

孟子的學說同時也提出“仁政”,他的仁政理想就是讓百姓豐衣足食。他反對暴政,稱歷史上的暴君為獨夫民賊,他的思想對於我們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孟子的思想不僅屬於山東也屬於中國、屬於世界。孔子思想傳入歐洲,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很大影響,孔子留下的這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將不斷髮揚光大,超越時空,照耀未來。

中國的文化在世界發揚光大,中國的人們也會成為世界的驕傲。

“山東名人”—中國人永遠的自豪。

【篇三:獨領風騷的偉大思想家作文】

齊魯大地是思想家的搖籃,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大師級人物層出不窮,湧現出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鄒衍等先秦時期獨領風騷的偉大思想家。

在中國5000年文明史上,對中華民族文化影響最大的人,便是春秋末期魯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是兩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對中國和周邊國家人們的思想影響之大,時間之長,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見的。

孔子是魯國陬邑人(今曲阜人),孔子小時貧寒,常為人相禮,料理喪事,曾替人管理倉庫,放牧牛羊,因為生活的貧寒激發了他的上進心。15歲時孔子發奮勤學,30歲時以博學多才聞名於世,他曾經做過中都宰,也做過大司寇,但是時間都比較短,在政治上並不得志,但是他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孔子學說內容非常豐富,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主張推已及人,將心比心,當然孔子也很重視“禮”,他認為人們該剋制自己、約束自己、使自己和言行符合“禮”的規定。

孔子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孔子的影響和貢獻,也不僅只限於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和古代社會。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儒家文化區內的國家都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

19世紀,孔子思想傳入歐洲,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孔子留下的這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將不斷的發揚光大,超越時空,照耀著齊魯大地,照耀著未來。

【篇四:齊魯之人,自豪】

齊魯大地是思想者的搖籃。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大師級人物層出不窮,湧現出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鄒衍等先秦時期獨領風騷的偉大思想家,也產生了東漢仲長統,魏晉南北朝王弼、何承天、顏之推,隋唐呂才,宋明理學先驅孫復、石介等這樣的大學者。他們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齊魯人,我感到很驕傲、很自豪!

在眾多的思想家中,我比較欣賞的是孔子。孔子,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影響最大的人。他是春秋末期魯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學派的創始人。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和主流,對中國和周邊國家人們的思想影響很大。

孔子主張“仁”和“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孔子也很重視“禮”,認為人們應該剋制自己,約克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的規定。我覺得,在社會日益進步、經濟日益進步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重視“仁”和“禮”。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更加文明。

孔子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孔子的影響和貢獻,也不僅只限於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和古代社會。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儒家文化區內的國家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

19世紀,孔子的思想傳入歐洲,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了很大影響。孔子留下的這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將不斷髮揚光大,超越時空,照耀未來!作為齊魯之子,我將永遠感到自豪!

【篇五:儒家的靈魂】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上,儒家思想對人類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孔子。

孔子是齊魯大地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思想流傳至今,且發展越來越大,外國很多國家早已接受儒學,他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義禮智信”等思想。教我們許多積極入世,樂觀生活的思想,還教給我們學習的態度及方法,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就告訴我們要經常複習學習過的知識,就能從中獲取新的知識,這不禁使我們想到國家的治理,我國唐朝盛極一時,與國外許多國家都有溝通,但此後的王朝中卻仍沒有再出現這樣的繁榮。當今我國與國外交往頻繁,也許就可以借鑑唐朝的治國方式,無私地向國外傳授一些科技,加強友好往來。從中就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對我們的影響有多深。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孔子的思想也不是絕對的,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從這句話中可以直接地看出孔子重男輕女。因為我國古代叫推崇儒家思想,因此這種思想延續至今。舊社會,女子是沒有尊嚴和權利的,不能上學,不能賺錢,只能做家務,持奉家人。現在雖然提倡“男女平等”,但受這一封建陋習的影響,重男輕女的現象仍然存在,家裡貧困,孩子無法上學,就讓女孩輟學打工,男孩繼續讀書,孔子的思想給我們的影響很大,無論是為人處世,學習態度還是重男輕女,我們也樂於接受這種思想,並且運用於各處。

總體說來,孔子是優秀的,它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儒家文化區內的國家深受孔子思想的影響。19世紀,孔子思想傳入歐洲,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了很大影響。

孔子是儒家的靈魂。

【篇六:文化的沃土】

如果說漫天的黃沙造就了粗獷、厚重的黃土高原,如果說小橋流水造就了溫柔、微婉的江南水鄉,那麼,在這一瀉千里的黃河所孕育的土地,這中華大地上的這顆明珠,又是怎樣而來的呢?

我要說,這是一片沃土,一片思想的沃土,所開放出的美麗奇葩。

孔子、孟子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們穿過風煙滾滾的五千年啊,炯炯的目光直射著現代,遠望著未來。

在人類歷史的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們啊,你們用腦中浩渺的宇宙,心中萬里的山河,教化著人們。你們提出了仁義禮智信,你們創設了人們的道德準則。

從此人類與禽獸有了限線,從此古國中國走向了禮儀之邦。為何千年以後的人們依舊祭奠您們?因為您們曾用思想填補了人們心中的空白。

如果所伏爾泰啟蒙了民主,那我願意這樣說,是您們啟蒙了良知與思索,是您們帶領人們告別愚昧與無知。

我要說,這是一片沃土,一片精神的沃土,所散發出恆久的魅力。

歷史曾看到,時間會了解,曾有多少個不羈的靈魂在這裡升起,多少個高尚的人格在這裡傲然佇立。他們心憂天下,他們心繫民眾,卻只能無奈的用精神堅守自己的一方淨土。墨夫子呵,你曾數的清,你多少次的失敗與無奈!孟夫子啊,你又可曾記得有多少的不甘與苦痛!聊齋先生又有何人知道你那滿腔的憤怒!

五千年的長河從這裡逝去,帶走了無數,也留下了許多。其中最寶貴的莫過於他們那偉大而持久的精神。

是的,這裡是一方沃土,一方文化的沃土!

我們汲取思想的養料,這傳承精神的力量,在這片文化的沃土上茁壯的成長!

最長的不是大海也不是沙漠,不是歷史,也不是時光,而是那攜來千年前筆墨的幽香,送去百年之後綿延不絕的文化。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9

讀後感 ,732字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科學像是大海里領海的指南針,把人類從野蠻人帶向文明人的道路。科學史上閃耀著無數顆閃亮的星星,它們在黑暗裡指引後來者指向科學新的路程。在這些星,就有這麼一位偉大的婦女—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有居里夫人的女兒艾芙居裡所著。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一個偉大的人的平凡。也許,平凡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的高尚。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波蘭是一個在歷史上無數次遭受強國蹂躪的國家,在這裡的生活,居里夫人蒙受俄國侵略的黑暗和亡國奴般的痛苦,忍受突如其來的貧困。年輕的居里夫人歷經許許多多的磨難,她來到了巴黎,認識了一個她一生的伴侶皮埃爾居裡。夫妻倆共同研究,懷著同樣的夢想,在她的人生中創造了第一個輝煌,無數的人開始知道有居里夫婦反射性元素的發現,叫這對夫婦很高興。但在這樣的幸福後不久,噩耗傳來,皮埃爾死了,居里夫人喪失了她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伴侶。此後,她痛苦過,但是她依然堅強地走著她與丈夫共同走過但是還沒有走完的人生的道路。終於,她創造了她的人生中的第二個輝煌,成為了當今歷史上第一位連續兩次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毋庸置疑,居里夫人是科學家中的偉大的巨人,她始終孜孜不倦地學習,熱愛著她的祖國和不求名利的炙熱的心。她的成功離不開她的勤奮,她的偉大離不開她的平淡平凡。她在用她的一生,向世人闡述了偉大的含義。正如她所說的,她就是一個夢想者,不求回報,她的發現是為了科學的夢想和人類的夢想,我感覺到,人的一生或許會遭受黑暗,經歷痛苦,忍受孤獨,但你要有一顆堅強的孜孜不倦的心,你就會在你的一生中享受奮鬥的力量,夜巡不一定會成功,但在自己的心裡和夢想中,你就已經成功了。

讓我們像居里夫人一樣,為生活奮鬥,為夢想奮鬥。

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讀《立德樹人》有感 篇10

讀後感 ,625字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鳥語花香的季節。在這美好的春光裡,我細細品味著《立德樹人》一書。這本書一共分成十課,有“習禮約己”、“好學為本”、“孝悌善友”……每一課都有耐人尋味的小故事。

我最喜歡第三課“孝悌善”。這課書裡面蘊含著敬重父兄、晚輩善於長輩的一種優良道德風尚。《弟子規》中有一句話: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為他們去掉。正如《馮玉祥忍飢買肉孝父》這故事一樣,當中講馮玉祥知道家裡貧窮,就把父親給他買餅充飢的錢一個不花地存了起來。過了些日子,馮玉祥到肉店裡買了父親最喜歡的豬肉,煮熟遞到父親面前時,父親感動得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再看看我,常常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父母放在第二位,把好吃的先留給自己,總是嫌父母做的飯菜難吃,經常吵著父母為自己買喜歡的玩具,當父母沒有滿足我的慾望時,我就大吵大鬧,還有時因為小小的事情就頂撞父母。我和馮玉祥相差太遠了。因此,我要改掉壞習慣,也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尊師愛幼,與同學和睦相處。說到做到,在家裡忙完功課,我就幫父母做點家務,分擔一下父母的辛勞;逛街時,不必要花的錢不亂花;平時有好吃的留給父母一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行孝為先”。

同學們,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我們要懷有一顆感恩父母的心,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會孝敬、學會生活。讓我們一起為建立文明的社會,美好的生活而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