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不盡英雄淚相關作文20篇

浪花淘不盡英雄淚 篇1

國一作文 ,732字

幽幽古香,淡淡清風,卻始終掩蓋不了戰爭所帶來的傷痛和中華兒女的濃濃深情。曾經有多少生命因此慘遭塗炭?說到這,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順德十景之一—西海烈士陵園。

瞧,這烈士陵園,灰白色的門框配合著鐵欄杆,顯得樸素而莊嚴,兩旁聳立著碧綠得沁心的木棉樹。好一座紀念碑,它有著幾十年歷史,高高聳立,直插霄漢,豪氣萬丈呀!

一路走上階梯,你會發現,這紀念碑竟如此高大,上面鑲著“西海抗日烈士戰爭紀念”幾個大字。周圍高大的樹木團團圍住紀念碑,像侍衛似的,在這忠心耿耿地守護著。

沿著側碑的一旁樓梯往下走,一座亭子映入眼簾。亭中四根白色的頂樑柱,兩把長長的石椅連線著。它在半山丘上,周圍綠樹成蔭,我在心中便給它起了個名字—“鬱蔥亭”。雖然現在冬季來臨,但是烈士陵園裡的樹木卻常青。從遠處看,這樹,這亭,構成獨有的“綠樹抱亭”圖,著實美妙!

接著,我走下半山丘,拐了個彎。一憧高大的建築物展現在眼前。走近些,原來是“抗日戰爭陳列館”。這幽藍的窗戶、雪白的牆,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雖然不能進去,但我猶如身臨其境,彷彿有一位烈士溫柔地撫摸我的頭,叫我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祖國;彷彿看見了烈士們在戰場上,與敵軍拼殺,誓死保護中華同胞們,手拿著槍,不顧一切地衝上前……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這陳列館門前,有很多松樹,樹下全是密密麻麻的石頭。讓我為之驚訝的是—幾朵三葉草竟然長出來了。我當時驚訝,這、這怎麼可能?難道這就是種子的力量?我想,應該是。這三葉草就像我們的先烈,面對敵人,不屈不撓,拼死抗戰,可歌可泣啊!

微風陣陣吹來,而我的心剩下的只是敬佩和無盡的悲傷。我挪動沉重的腳步,慢慢地,慢慢地,移出了這幽靜而莊嚴的地方,走出了那個讓我敬佩的地方……

浪花淘盡真英雄 篇2

國一作文 ,804字

古往今來,千秋萬代。無論是莘莘學子,還是垂暮老人,都對閱讀情有獨鍾。從兒女情長的紅樓一夢到到奇幻浪漫的西遊傳說,都讓文人墨客愛不釋手。但最得我心的,還是亂世三國的英雄豪情。

在亂世中,白臉佞臣無數,正因如此,紅面關公之義才尤為可貴。桃園三結義,令千古多少才子將相神往,也許從那時起關羽的赤膽忠心便在胸膛燃燒。身處曹營心在漢,多少帝王羨慕劉備得此忠良之將,縱使曹操許他高官厚祿,許他榮華富貴,關羽的心仍一片赤誠。

有一種真英雄,即使面對王權富貴也仍赤膽忠心。從古至今,天下能有幾人能如此忠心耿耿?義絕關羽心中之情,值得天下黎民學習,值得世間百姓尊敬。

在亂世中,有一位“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的臥龍先生,他便是智絕諸葛亮。諸葛亮雖手無縛雞之力,卻能使風雲變幻,空城計,不畏王權,鎮定自若;草船借箭,將計就計,料事如神。諸葛亮的美名不僅來自他的才智,更源於他的精神。揮淚斬馬謖,公私分明,忠貞不渝;先主託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往赤誠。

有一種真英雄,縱使韶華不再也仍赤膽忠心。千百年來,這等聰慧才子本就寥寥,何況智絕諸葛亮不僅是軍事政治上的智者,更是為人處世的智絕,不與俗人同流合汙,守住最初赤子之心。

在亂世中,政治家曹操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弱冠之年便從政當官,年少輕狂,有巨集圖大志,即使“老驥伏櫪”,也仍“志在千里”。易中天老師曾評價道:“曹操是個可愛的奸雄”。曹操想將關羽收入麾下,許他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關羽不從,曹操沒有強迫,只是惋惜感嘆關羽的忠心耿耿,可見奸雄也心懷柔情。

有一種真英雄,雖然從政多謀卻也滿腹柔情。三國鼎立,群雄紛爭,曹操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世人說他“奸”,但我認為奸詐狡猾歸於一位政治家而言是一種優點。

翻開書的扉頁,閱讀是在金戈鐵馬的三國中品讀英雄豪情;合上書的尾頁,閱讀是在如夢似幻的回憶中邂逅三國英傑。在書籍的海洋中,我相信三國英豪會被浪花淘洗得更清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34字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簡單的開頭,卻引導我進入魏蜀吳三國當時的百年糾紛。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大義,張飛的魯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自我認為,在《三國演義》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中,人物便是它的靈魂,故事便是它的肉體。靈魂與肉體相互交織,在故事中體現人物,在人物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二者密不可分。

說起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被明間不斷神化的智者—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榜樣。以獨特的見解,和對時事的深刻認識,又為人謹慎,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綜觀歷史長河,君與臣之間似乎總是存在微妙的權力薄膜存在,多少忠臣將士,不得善終。君怕,功高蓋主,臣怕,君生猜忌。但是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超越君臣,肝膽相照。例如,當劉備病重時,喚諸葛亮到白帝城,曾對他說“你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一頂可以安定國家,成就北伐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若是他不爭氣,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又告談他的兒子“你與丞相共事,侍奉丞相就相如父親一樣。”保君一生,能得到君主如此信任的能有幾人?而他並沒有乘人之危,沒有枉費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重託,他權利輔佐劉禪,而劉禪也恪守父訓,視諸葛亮如父,蜀國軍政大小事務,鹹決於亮。諸葛亮對劉禪的全力輔佐,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君臣之間的任用諸葛亮對劉禪是對已故朋友的一分責任和報答,這分責任感和完全信任留為美談。

我從來都是喜歡重情重義之人,像張昭這種貪生怕死的臣子,雖不厭惡,但不經意間會有蔑視的態度。

說道重情重義,我不得不提的便是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他雖大意失荊州,但對劉備是百分百的忠心。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對周瑜並不喜愛,認為它心胸狹窄,不可為大器。但之後才發現,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我之後的瞭解中發現,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三國演義》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淋漓盡致的為我們展現了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分分合合。它是我的摯愛,在閱讀的同時,我可以貪婪的查閱著每一名曠世英雄的雄偉形象。

流不盡的眼淚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42字

小時候看到別人玩耍時都有爺爺奶奶陪伴,看到這些場景,我的淚水就像沒擰緊的水龍頭,滴答答地流個不停。因為我五歲那年,奶奶就去世了,奶奶五年的疼愛和關愛就這樣遠離我而去。

那一次,奶奶陪我去玩,突然胃疼了起來,我也很緊張,一直坐在那哭個不停。爸爸東西忘拿了,回家經過花園,看到奶奶不舒服,趕忙上前去探聽,接著爸爸馬上把奶奶送去醫院檢查。當時爸爸被嚇得冷汗都冒出來了。奶奶做完檢查,醫生說奶奶得了惡性胃炎,我的站在門角默默地看著病床上憔悴的奶奶。我做在奶奶旁邊,緊緊握住奶奶那冰涼的手。奶奶臉色蒼白,嘴脣發紫,沒力氣說話了,顯得一副憔悴的樣子。看著奶奶,我的淚水順著眼眶流了出來。

爸爸媽媽這幾天都不上班,一起照顧奶奶,我也幫忙照顧奶奶。

奶奶基本上說不出話來,他在臨死前張著嘴好像要說什麼似的。我看著奶奶,奶奶握住我的手,我感到一股暖流,難道奶奶這是最後一次握我的手嗎,我儘量讓自己不哭,因為奶奶看到我哭,她也會不高興,可沒辦法,眼淚最終還是溢了出來。爸爸以為奶奶想去外面看看,邊把奶奶帶了出去,奶奶搖搖頭,奶奶好像說家裡的什麼。

我想會不會是那件未給我織完的毛衣,我馬上跑回家拿,等我趕到醫院時,已經晚了。眼淚,一滴、兩滴……天空瘋了一樣得下著雨。

每當想起這件事,都有著流不盡的淚水。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舊新白抱新紅 篇5

高一作文 ,709字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樹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題記

喜愛梅花。較之桃之夭夭,梅則更有靜嘉的意蘊,薄如蟬翼的五片花瓣,猶如淡妝美女,不施粉黛,素面朝天,她似乎天生就是是備某種古典的品質,有如唐詩宋詞般的纖巧與幽韻。

暗想那白娘子,紅塵錯愛,本就是一場亂世浩劫。此刻,千峰之後,這江山是劫後的微涼。洗淨脂粉鉛華,於幽獨之中,將當年的紅襖綠裙一件件收起,連同記憶。不喜人前奢華,不會將自己張揚成枝上碩大的一朵牡丹,逗引一個人的留步。那細數佛珠的她姿態是收的,觸角在泥土裡,像梅一般,待得萬花繁華散去,才化身千萬。

猶記得“一枝梅”中的那段對話:“謙兒,漂亮的花很多,可你怎就喜歡梅花?”像櫻花但不像櫻花那樣招搖,像梨花但不像梨花那樣楚楚可憐,所以我喜歡,能感受到君子含蓄的情操。

想來,這也是大多數人喜歡梅花的原因吧!

更無法忘懷《紅樓夢》中那句“於是走到山坡之下,順著山腳剛轉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攏翠庵中十數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

聊看“赫赫揚揚,已將百載”的賈府,“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可謂盛極一時。可嘆賈府百相眾生,也只有妙玉襯得上這紅梅了。鳳姐太貪探春固有才,卻終因“生於末世運偏消”,無那機緣;黛玉的聰明可謂無人可比,可她那嬌弱,與梅的傲氣不符。卻也只有妙玉了,心如明鏡,光伴青燈古佛前,那樣的心,方才當得上“梅”這二字。

冬天太安靜了,總需要些熱鬧的顏色來烘托氣氛。可冬天又太冷,在其它花兒不願綻放美麗之時,也便只有你了梅。不離不棄,於白雪素宣上,渲染自己的淡泊高潔,寧靜晶瑩。

那麼,唯願花身千億,伴於每一株梅前。

莫使英雄淚滿襟 篇6

高三作文 ,730字

近日讀到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小女孩在參觀完抗日英雄紀念館,瞭解了先烈們英勇抗爭、壯烈犧牲的事蹟後問道:“他們為什麼要抗戰?如果不抗戰,就不會犧牲了。”

讀至此,我感到猝然一驚,並不是想批判什麼,而是感到悲哀。是英雄前赴後繼,不畏艱險,在硝煙和炮火中為飄搖的中國開闢了先路。然而,在他們用鮮血浸潤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卻有人並沒有歌頌,沒有緬懷,只有質疑和冷遇,彷彿置身事外。這樣,九泉下本應安眠的英雄倘若有知,也該熱淚滿襟了吧。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悲的不是被凌辱和侵略,而是遺忘!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日子似乎已經過去,硝煙遠去,但記憶不該遠去。

你我的夢,中國的夢,在強大中國的陰蔽下才能斑斕多姿;少年的強,中國的強,在先烈們的犧牲和開墾下耕耘。在那些國廈將傾的時刻,他們或振臂一呼,拆下肋骨當火把,引得星火綿延;或應國難之需披上戎裝,像流星一般燃過天際。英烈的吶喊猶在耳邊,人們已經開始抹去這段最疼痛也最偉大的歷史。英烈若有知是否會後悔燃燒自己?如果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苟且偷安,是否也能像一個普通的百姓,即便柴米油鹽頗為清苦,卻能垂暮時臥看雲捲雲舒,笑看桑梓滿園?

但他們絕不會後悔,這就是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埋骨何須桑梓地,在一個鐵屋子裡,那些先醒來的人,必須是那些先醒來的人,不憚於先驅,吶喊,然後,中國才會慢慢甦醒。“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他們的犧牲是一座山,沉而無言。但他們的後輩,我們,不該抹去這些疼痛的記憶,做那個“他人亦已歌”的旁觀者。

記憶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在這片曾經滿目瘡痍的土地上,一切宛若新生。戰爭和落後的傷痕可以抹平,但請帶著先烈們的祝福,帶著他們的囑託,用青春揮灑新的山河。

莫讓英雄淚滿襟。有記憶,才有真正的新生,真正的明天。

不與英雄論成敗 篇7

話題作文 ,1128字

有人同我說,中國人是不尚英雄的,在古有太史公貶損劉邦,在今有網友調侃郭敬明,都沒有給他們與成就相稱的好名聲。我說不然,中國人樂見過程的英雄甚於結果的英雄,遠如關於岳飛的被殺,近如劉翔的退賽,都比同時期的成功者要奪目得多。

為什麼呢?就因為中國曆來是不許有人成功的。在萬世一系的朝廷裡,人君既然是萬年有道之長,自然見不得變革。我學過語文,知道中國比起四鄰要多一樣特產,是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的英雄詩賦。初時我也生疑,心想為何只有我中國盛產如此之多的壯志難酬的英雄?後來才逐漸瞭然:一旦有功業,變革勢必隨之,而變革既生,皇位就要坐不穩。英雄們所期盼的也正是皇帝們所憂懼的,而至不幸者當在於皇帝似乎總比英雄有力。自然也有例外,有英雄曾經戰勝了皇帝的,但那時英雄往往一披身黃袍,轉稱自己為新皇帝了。我們常說亂世造英雄,其實恰恰相反,真實情況倒是治世的英雄往往過得不如意,君不見李廣李將軍乎?

人民樂見英雄,君王又怕見英雄成功,於是特殊國情下的產物應運而生,這就是所謂“過程的英雄”。其通法大約是先找一個英雄,有經天緯地之才,匡世濟困之志,然後給他昏聵的上司,無能的同僚,狡詐的敵手,悲壯的血戰,而後終於失敗,或者至少是成功卻不如意。我們只要看看諸葛亮和劉禪,孫悟空和唐僧,梁山好漢和宋公明,就能知道這類英雄在中國究竟繁衍得何其多。

但人民見多了過程的英雄,居然開始模仿英雄的過程,或者說,開始效法英雄的失敗,這恐怕是君王始料未及,或者料著了而終於無可奈何的。自古以來,我們多有岳飛、文天祥、陸秀夫而少有如其他民族歷史上能開疆裂土或是救斯民於水火的大英雄,恐怕也正出於此。大家都爭著做烈士,國事也就終於不可收拾。魯迅先生說,翻開每一縣的縣誌,內裡必有一大篇是本縣貞節烈女的名字,歎服節烈之餘,也不免要生出疑問:中國的男人們哪裡去了?其實連這一問也是明知故問,我們只要看看中國的兵匪禍患連年而一直是如許多,大概也就能明白旌表節烈的人之多和平息災亂的人之少這兩事內裡其實互為因果。只是不免又要恐怕起來,覺得災亂於中國人竟不是禍,而是揚名立萬的手段。

更有一種無聊人,藉著“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古訓為自己的失敗開脫。說什麼英雄失敗,我亦失敗,我與英雄何異;說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應多多失敗;說什麼重視過程不顧結果,說什麼儲存實力欣賞風景。又是一輪月考過,儲存實力的過程英雄們,怕是又要抬頭了吧。

我們所以欣賞過程的英雄,是因為他們雖失敗,他們在奮鬥的過程中決不放棄他們的目標。自然也有欣賞風景的登山者,但他們的目標也本就不是山。任何心懷目標的奮鬥都是可敬的,這種可敬與成敗無關。可是如果有人在奮鬥之前便已經以失敗為目的,甚至根本不曾有過奮鬥,這人其實不是英雄,懦夫而已。

不以出身論英雄 篇8

高三作文 ,807字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當我讀到這精闢蘊涵哲理的詩句時,腦海中便浮現出那句話“不以出身論英雄”。

不以出身論英雄。“阿根廷玫瑰”貝隆夫人正是當中的佼佼者。卑微的出身並沒有讓她從此屈服,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她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也成為了萬人敬仰的總統夫人。她為國家鞠躬盡瘁,為慈善奔波賣力,終讓她成為人民英雄。

卑微的出身沒有成為貝隆夫人的絆腳石,反而正是由於這個而讓她練就了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質。出身成為她不斷向上奮發,成就個人輝煌的催化劑。

陳勝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終他揭竿起義,成為平民英雄;李明博不為出身而自卑,奮發圖強,憑實力成為成功的商人,最後又蛻變為總統;希爾頓遭人羞辱後,立志圖強,終成為享譽全球的“酒店大亨”。

這些英雄,他們擁有卑微的出身,他們曾遭人蔑視,但憑藉堅不可摧的鬥志與毅力,他們成就了各自的事業與人生。正是卑微的出身,讓他們領略過酸與苦,他們才能頂著世人施加的壓力,平靜的對待坎坷的際遇,朝著目標前進,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反觀,現在社會上的“富二代”卻讓人心寒。雖然他們有令人羨慕的高貴出身,可是他們卻並沒有讓人肯定的作為。“富二代”燒錢炫富,當街上演激吻好戲等等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除了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資本,他們毫無建樹。

他們的不思進取,依仗父蔭,好逸惡勞讓人生厭,但也顯得卑微出身的英雄們更加耀眼奪目,讓人羨慕欽佩。

卑微的出身是庸人的傷痛,但卻是英雄奮鬥的資本與動力。卑微的出身是庸人難以啟齒的“祕密”,但卻是英雄如獵鷹般搏擊長空的氣魄。

不以出身論英雄,因此我們不應因平凡甚至卑微的出身庸人自擾、自怨自艾,不應羨慕那些擁有高貴出身的人。

不以出身論英雄,真正的英雄面對世人的冷嘲熱諷總能一笑置之,埋頭於自己的事業中,用事實反擊那些目光短淺的人。

不以出身論英雄,真正的英雄能化劣為優,傲視群雄。

英雄的兒女不朽的豐碑——讀《紅巖》有感 篇9

讀後感 ,1031字

每一次捧起《紅巖》,我都熱血沸騰;每一次放下《紅巖》,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成崗,英勇鬥敵、捨己為人的許雲峰,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的江姐,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的劉思揚……那一張張英雄的面孔,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在我心裡屹立成永遠的豐碑。

江姐,一個柔弱的女子,一個不屈不撓的共產黨員。當她被叛徒出賣時,她表現出的是鎮定,當叛徒拿槍抵著她的胸口時,她沒有絲毫畏懼。她被抓進牢房,敵人對她威逼利誘,但她沒有動搖。審訊室裡,敵人想盡一切辦法折磨她,一根根竹籤對準她的指尖,血水飛濺,痛徹心扉……她沒有求饒、沒有呻吟,她那緊咬著的嘴脣鮮血直流。她深知,她的嘴巴就是無數戰士的“安全線”。她用一個共產黨人的意志平靜地在敵人面前宣佈:勝利永遠是屬於我們的。“用刺刀來切剖胸腹吧,挖出來的—也只有又熱又紅的心肝。”“當我們被提出去審問的時候,當我們咀嚼著兩餐黴米飯的時候,當我們……我們想起了你,親愛的江姐!”“暴風雨中海燕,迎接著黎明前的黑暗。”讀著獄中戰友們給江姐的信,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朦朧中我看到了江姐,她的頭微微昂著,齊耳的短髮理得一絲不亂,她那寧靜而堅貞的目光裡流露出對黨的忠誠、對新中國的熱愛。為了新中國,她忍受再多的痛苦也不會吭一聲;為了下一代的幸福,她願把這牢底坐穿!

龍光華,一個勇敢無畏的軍人。凶殘的敵人為了得到口供,瘋狂地折磨政治犯,使出了許多包括限制供水、供食等陰險手段。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獄中難友乘放風時在牆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護泉水的過程中,龍光華挺身而出與敵人鬥爭。他慘遭敵人的嚴刑拷打,高燒中,他被不遠處兵工廠試炮的聲音驚醒,“我們的……山炮……”“我們……解放軍……”他用微弱的聲音一次又一次固執地說著。高燒中,他看到了自己的部隊,看到了昔日的班長、指導員,他又手握鋼槍衝向了戰場……他崛立再牢門口,“一隻手緊抓住牢門,一隻手伸向前方,口微微張開,像沒有焊完心裡要說的話,一雙永不瞑目的眼睛,凝望著遠方……”

一汪熱淚,從餘新江的眼眶,也從我的眼眶簌簌滾下,淚眼中那崛立在牢門口的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餘新江、孫明霞、華子良、陳松林……一張張鮮活而堅毅的面孔在我的眼前劃過,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在我的心中定格。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國旗,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幸福。現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

流不盡的淚 篇10

高二作文 ,1001字

“誰來救救我?”深藍色的宇宙中那顆水球在哀嘆著。

它全身傷痕累累,無一是處,誰的傑作?是人類。

水中的魚吐著串串氣泡朝岸上呼喊著:“誰來救救我?誰知道我在哭泣?”河流聽到了它的哭訴,很想安慰它說:“我知道你在流淚,因為你在我的心裡。”可是,河流已是面目全非了。化工廠的廢水,一次性的白色垃圾折磨得它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河是流動的,可是,它的氣息卻是死的。在遠古時代,河流是快樂的,充滿生氣的,似一個無憂無慮的安琪兒。地球媽媽很疼她,她似乎更像是一個孩子。可現在呢?她就是一位身患絕症晚期的病人,瀕臨死亡。人類還可以這樣置之不理嗎?不,不能!有人用過這樣一段順口溜來形容河流,“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做飯,八十年代無人問睬,九十年代魚蝦絕代;二十一世紀,不洗馬桶蓋。”這看似可笑,可卻不得不讓人深思,讓人悔悟……

空中的鳥兒撲打著翅膀在抱怨:“一片蔚藍的天空怎麼就變成了灰白呢?”遠方,工廠的煙囪林立,滾滾的廢氣廢煙不斷地冒著。有誰知道,此時此刻,地球媽媽正傷心地哭泣,水靈靈的天空變成了一片灰白,往日的潔白無瑕不復存在。鳥兒在天空中痛苦,天空中瀰漫著難聞的味道,小鳥們迷失了方向,不知該飛向何方。“萬里無雲,風和日麗……”這些詞再也不能形容天空,取而代之的,我也不知道到底該用什麼詞好。人類也在被自己所毒害著,空氣中的粉塵,可吸入顆粒等擴大了呼吸道疾病的範圍,一切的一切,罪魁禍首都是人類,這個看似可愛卻十分恐怖的名詞。

森林在孤獨中嘆息著:“我的子孫後代們,該如何存活呀?”人類貪婪至極,連小小的樹木也不會放過,砍了它們,運到工廠加工成一次性筷子、火柴……孰不知,他們砍掉的不僅僅是這些樹木,還有未來的希望,他們自己未來的希望。因為樹木的大量砍伐,地球媽媽吃不消了,土地沙漠化、泥石流、沙塵暴……沒有一天不在摧殘著我們的人類。

人類,奉勸你們一句:要知道,惡有惡報,這惡果是你們自己親手種下的。當然,也得由你們親手豐收了。有誰能彌補你們的罪行嗎?連耶穌都不能。地球媽媽在搖頭嘆息著,她實在不能理解,我親受的孩子們怎麼都這麼對她呢!她默默地流著眼淚。我想,女媧若是知道她當初塑造的人類竟是如此,她一定會捶首頓足的,她甚至會後悔……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不能再這樣摧殘它了。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歌:“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我們都是她的孩子,熱愛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