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相關作文20篇

清明節 篇1

節日作文 ,692字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老家準備拜老祖宗,我們為了防止不堵車的情況下,我們早早地起了床,準備還了行李。五點就出發。

一路上,道路都很順通。可開了不遠,就發生了難以忘懷的悲劇。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車連環撞3輛車。此時此刻,令人膽顫,也令人心寒。

不遠,爛路隱隱約約的出現了。車抖了抖,好想把整個世界抖美了。車震了震,好像把世界的壞人震成好人了。車跳了跳,好像把我的心靈帶進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裡……。

回到家鄉,我喜出望外,開心極了。大家說要準備去拜山了,我連忙跑進房裡,穿好水鞋,戴好帽子準備出發了。

到了山下,我看見這些陡峭的山路,我既有點害怕又有點擔心。我悄悄的對媽媽說:“媽媽,這些山這麼陡,我怕……”媽媽說:“不用怕,加油女兒。”聽了媽媽這句話我變得有信心了!我跟著大夥一步步的上山了。我緊跟在大人身後。突然,一條繩子把我絆倒了,刮傷了手掌心。我心想:要堅持,要加油,一點點小傷算什麼。便勇敢的上山了。

我貼著緊緊的,可到了較滑的地方,我水鞋一不小心又滑倒了我。我使勁的扯著哥哥的衣服,媽媽看到了擔心說:“小心點,別把哥哥的衣服扯爛了。”哥哥說:“沒事,她害怕著。”到了好走的地方,我放開了手,心才平靜的一點點。哥哥在前面了,我追不上了,怎麼辦呢?突然,一棵花又絆倒了我。我想:上一個山這麼困難,我不上了。於是我跑到媽媽身邊說:“媽,我不上了,困難一次次向我示威,太困難了。”媽媽輕聲說:“女兒,祖宗身前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能讓我麼下一代過上好生活。你現在說不去,也太對不起他們了吧!”我就又克服一次一次的困難了。

這次清明節真有趣,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清明節的前奏 篇2

國一作文 ,564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充分展現了清明時的風采。今日正值清明前夕,我們七年級全體師生來到了烈士陵墓,進行祭奠。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掃墓之旅。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一身輕鬆,儼然將這次活動當成了一次春遊。路,我們還在走,但體力缺不配合的告罄了,路旁的野花爭奇鬥豔,在春風的吹拂下左右搖擺,分外妖嬈。不過,此時此刻在我們眼中卻好像在嘲笑我們一般。在萬分煎熬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整理好心情,我們整齊的站在烈士的陵墓之前,用默哀的形式為烈士的亡靈所祭奠。我們還向烈士墓敬獻了花圈,希望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感謝和敬意,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今日的和平。之後,我們全神貫注的聽了老師和學生代表慷慨激昂的講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那裡,結束了掃墓的活動。

歸途中,以前的疲憊與不情願,一掃而盡,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嚴肅與感激。回去的路上,大家的態度煥然一新,邁著整齊的步伐返校,心中感受頗多。

我們應該感謝烈士,是他們換來了今日的中國。烈士們賦予了我們太多的美好,人們應當用一顆美麗的心靈去回報他們,親手撒下希望的種子,待來年春天的時候,為祖國穿上新裝。播撒種子,收穫希望。以後,我們應該多進行此類活動,來回報他們。

清明的前奏如此動聽,它圍旋在我們身邊,久久無法逝去。

清明節掃墓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321字

清明節到了,我不禁想起了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名句。我們小記者懷著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來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首先,我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塔前三鞠躬,有小記者代表敬獻花圈。繞塔一週參觀時,我想了很多,是革命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隨後,我們到了萊蕪戰役紀念館裡面,這裡有革命烈士的遺物,有日用品、圖片、模型等。在萊蕪戰役紀念館裡,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我心裡有著另一種感情:敬愛的革命烈士們啊,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我們為你們感到自豪!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並瞭解了許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清明節情思 篇4

國二作文 ,1318字

當聽到班裡的男生對我們班主任說“清明節快樂”的時候,我不禁黯然:不是所有的節日都可以說“快樂”的,清明節難道不是用來寄託情思的嗎?哪來的快樂?是的,今年清明節之前我還沒有這個想法,因為今年,我多了一份對親人的思念—對我的二爺爺。

不過,如果真要說“快樂”,那就只能是對親人生前的回憶了—印象裡,二爺爺是個憨厚、樸實、有點木訥的人,臉上總是掛著笑意,讓人覺得很親切。雖然他只是我的二爺爺,但我們也經常與他們家往來,一點也不陌生。所以,當聽到他查出患有很嚴重的病時,我感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傷心。雖然從大人的隻言片語裡我還聽不出來到底是什麼病,但我明白這種病很難治,因為我周圍的大人,包括爸爸這個有主意的人都沒了主意,都擺出一副“無法可辦”的難過的樣子。但是大家在二爺爺面前還是強顏歡笑著,因為治療中二爺爺的病情也好轉過,所以也一直隱瞞著他的病情,直到他去世。

二爺爺去世之後的一段日子裡,我都無法相信他已經去世了,每次去他家的時候我都會想,也許,也許我還能看到那個慈祥的二爺爺呢,但我終於,而且也一定是沒有看到。我才突然醒悟,二爺爺已經離開了,我再也不會見到他了。我也終於想到,身邊的親人總有一天會離開我,這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因為經歷了以往沒有經歷過的思想轉變,所以今年清明,我才會有以往沒有過的,對親人的思念。

給去世的親人們掃墓那天,天是陰的,一陣小雨剛剛下過,好像就是為了襯托有點悲涼的氣氛。我手裡緊緊攥著二爺爺生前喜歡喝的酒,跟著爸爸、叔叔們和爺爺,和弟弟一起走在有點泥濘的地面上。我們先掃了掃我從沒有見過和接觸過的一些親人的墓,然後走向另一個墓地—奶奶和二爺爺的墓就在那裡。但是奶奶我也不曾見過的,所以也沒有什麼悲哀的感受,只是心裡又升起一絲難過的念頭—以前這個隊伍裡,也有二爺爺的身影,但這次沒有。掃了奶奶的墓,就走到了二爺爺的墓前,二爺爺的墓跟前面那幾位相比顯得很小,而且很新,也沒有墓碑,但大人們卻記得很清楚,也許也是因為對親人的思念吧。

大人們已經在剷土了。以前聽爸爸說,每年掃墓的時候都要給墳墓蓋上一層新土,就好像是把親人魂魄的“家”翻新了一次一樣。這個說法很有人情味,也很有趣,所以每次大人們“翻新”親人魂魄的“家”的時候,我都有思緒萬千地在旁邊看著。我想,這也是出於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才會有這個說法吧。不知怎的,我忽然又覺得說不定二爺爺還沒有離去呢?也是因為出於對親人的留戀,魂魄還沒有消失,只是藏在他的新“家”裡靜靜地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呢?但接著我就搖了搖頭,揮去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不捨的情感誰都會有的,二爺爺去世之前也一定很捨不得我們吧。想著,眼淚又模糊了視線。

大人們已經把土鏟好了,也就是說,二爺爺的“新家”已經“翻新”好了。然後,他們點燃黃色的紙,等跳動的火苗消失後,誰都沒有說一句傷心的話,只是每個人都磕了個頭,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思念,然後就收拾收拾東西踏著泥濘的地面回去了。即使二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我們還是要更好地生活下去,也是不讓他老人家擔憂吧。

但是,不僅是對二爺爺,對所有已故親人的懷念,就是不在清明節,也還是會繼續。希望他們能安息。

我家鄉的清明節 篇5

國三作文 ,512字

風輕輕撫過心房,帶來一絲清涼,帶來一絲回憶。

在我還小的時候,父母在清明節那一天總會帶我回到家鄉。

踏進了鄉土,一種從未有過的熟悉感湧上心頭,南方獨有的悶熱似乎被這應景的小雨淅淅瀝瀝地澆滅了。父母帶著我,一同去給先祖掃墓。

我們踏著不算平坦的石子小路,兩邊的花草也因雨的沖洗而綠的發亮,昆蟲趴在草叢中,一曲又一曲地鳴唱,世間的一切都寂靜了下來,共同傾聽著這自然的讚歌。花草的清新伴著泥土的味道撲面而來,我貪婪地吸著家鄉的味道,向著先祖的墓碑走去。

大理石製成的碑前,放著父母帶來的鮮花,較弱的花朵與肅穆的石碑相結合,讓年幼的我小小的心肅然起敬。父親手裡拿著罐清酒,他表情嚴肅,輕輕將就開啟,酒灑在先祖的碑前。酒水濺落,在空中爆裂,碎成一個個水珠,落在地上,快速的消失在土裡。不算濃重的酒氣飄了上來。在這個安靜又有些淡淡悲傷的日子裡,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蟲也仍鳴著,一切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似的,卻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今我已多年沒有再回到那個充滿我童年回憶的地方,那清明的小雨,唱著故鄉的歌,清淡而值得回味,如濃墨一般,全力展現著鄉土的魅力,吸引著我這遊子,能早日回到那個美麗的寶地。

清明節的風箏 篇6

高一作文 ,809字

最早知道有“清明”這個節日是在我七歲的時候。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七歲的我在外公不厭其煩的教導下,終於完整的背誦出這首詩。“外公”什麼是清明呀,清明是一個傳統的節日,這是一個紀念先人的日子,這一天人們會掃墓、燒紙、祭奠地下的親人。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終究是不懂這些的,正如她不懂外公那聲深深的嘆息一樣,在我眼中,清明只是嫩芽初吐,草長鶯飛的景象,還有……那片綴滿五彩斑斕風箏的天空。

記憶中,每到清明,外公便會帶著我去老屋後的草坪上放風箏。佈滿老繭的大手握著我的小手,叫我要抓住風箏的線軸,然後說:要逆著風向跑,風箏飛起來後要鬆鬆線,然後……可那時的我不願意聽他多講,小小的心被興奮和快樂充的滿滿的,我迫不及待地掙脫外公,帶著風箏跑起來,鬆開手……風箏飛起來了,飛的好高好高,我歡呼著奔跑,我急忙鬆線,線軸脫離了我的手心,風箏從高空飄落,拴在樹上。

我哭成了淚人兒,外公不停地哄我:“乖乖,別哭了,外公再給你買只新的。”“不!我就要那隻蝴蝶的!”我甩脫外公牽著我的手,哭鬧地更凶。

於是,在那天放風箏的小朋友,都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年老的外公踩著藤凳,一手握著一根竹竿,費力地伸向那隻五彩的蝴蝶風箏……

黃昏時,外公看著捧著風箏破涕為笑的我揉揉自己的腰,也笑了。

後來,外公更老了,不能陪著我一起放風箏了,只是微笑著坐在那裡看。

再後來,外公便死了。那一年的清明,我沒有放風箏。

今年的清明節,我去公園踏青,公園的大門口熱鬧的很。有好幾個賣風箏的小攤,一群大人和孩子擠在攤前,開心地挑著風箏。

我遠遠的注視著那隻色彩絢麗的蝴蝶風箏,我知道,它飛在天空一定會很美。

我拿著這隻風箏走向公園最大的草坪,草坪上有很多人,手中拿著線軸本報這。“要逆著風向跑,風箏飛起來的時候鬆鬆線,然後……”

耳畔響起了那熟悉而蒼老的聲音,我高高地舉起風箏,逆著風向奔跑,那一刻淚水蓄滿了我的眼眶。

清明節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5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有思念先輩、敬仰先輩的意思。清明節一般潮溼多雨,更是農民們最忙碌的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清明節前後,天空總是下雨的,而且是朦朦的、連綿不斷的。清明前後也是農忙時期,也有這樣的一句農諺“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時節,是農民忙著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期,正所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清明節的前一天晚上,無論是外出的兄弟或者是在家的兄弟都會聚在一起,商量第二天清明節掃墓的事項。比喻說,什麼時候去?有多少人去?分成幾個小組?要買什麼東西去?這些都要計劃好,以便第二天能夠順利完成掃墓工作。

清明節的這一天,人們早早起床,吃好早飯,大約八點多鐘,親人們就會集中在祠堂裡,各人都要帶上鋤頭、香燭等。準備出發了,遠路的人們騎上摩托車前往目的地。一路上,掃墓的人絡繹不絕,車子在路上疾馳,鞭炮聲在各個山頭上不斷響起,一縷縷輕煙籠罩在半空中。我們坐車來到山腳下,背起鋤頭,拿起香燭、鞭炮等向山上走去。一路上,滿山的野草、滿山的荊棘,我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累得滿頭大汗。走了三十多分鐘才到祖先的墳墓,歇了一會兒,我們就開始動手。有的拿起鋤頭,有的拿起鐮刀,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合力,不一會兒工夫,就把雜草剷除乾淨了,接著就給祖先上香,燒紙錢,還要給祖先叩三個響頭,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大吉,最後還放了鞭炮。

清明節不但是緬懷祖先,向祖先寄託哀思的一個節日。更飽含著希望我們後人能繼承祖輩們勤勞、節儉的光榮傳統的寓意。

變味的清明節 篇8

高二作文 ,823字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逝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會有許許多多家庭為逝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已經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來清明祭奠這個習俗卻慢慢變味了,變得奢侈化了。過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裡只用些黃色圓形紙(俗稱元寶)和幾碟小食一壺清酒即可。而現在卻演變成什麼小車、紙別墅、傭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而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燒掉,成為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都有失火燒山事件發生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們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節當天早上,看著家人張羅著祭祖用品,嘴裡還唸唸有詞,說什麼百萬傢俬之類的,聽得我稀裡糊塗。正當我想上前問媽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時,忽然小侄子“哇”一聲:“好大的一隻燒豬啊,那個爆竹卷著有大鍋蓋一樣大!”我扭頭朝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個人抬著一隻大燒豬和一卷大爆竹,還有人擔著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不是明擺著炫耀嘛!看著那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嘆了一口氣。

我們家也出發“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還真是驚歎連連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瀰漫著淡淡哀傷的節日裡,我想人們的心情也難免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吧?但為什麼今天全然不見了呢?雖然說清明前後也有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傳統習俗,但至少去“拜山”上墳不該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那些人抬著奢侈的祭品來到他們先人的墳上。在祭祀的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一點憂傷、莊重、肅穆的氣氛,反而看見他們臉帶笑容,還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們祭祀完後,又燒了一大卷炮仗,後來還放了幾筒禮炮。天哪,禮炮不是在喜慶的日子才放的嗎?怎麼清明節祭奠親人也放啊?這到底是在紀念已逝的親人還是搞什麼新意?這樣過清明節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春雨濛濛,飄灑在我的臉上。望著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親人,那是多麼令人懷念。我默默地為他們敬了酒,上了香,然後帶著哀愁與不捨,拖著疲憊的身軀踏上了歸途。想著剛才見到的情景,我一路無語。

清明節所見所聞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3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祭拜去世的公公。

一走進去,樹木茂盛的茁壯了起來長出了綠油油的葉子,像一位士兵挺立的站著,一棵接著一棵,天上陰雨綿綿,好像氣氛與周邊的景物結合了起來,別有一番情緒,是從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憂傷與對親人思念的情緒。一股濃郁的氣息瀰漫著四周。

我們走到了墳墓前,然後,仔細地把泥土和雜草打掃乾淨,接著,又將帶來的水果和麵包放到石板上,希望這些東西公公能吃到。然後,我們拿起一個大桶,把準備好的紙錢用火給燒了,希望在搖遠的地方公公能收到,讓公公好過一點。燒完以後,我們一個一個的祭拜公公,希望他保佑我們身體健健康康,學業進步,心想事成!

接下來,我們去了大良踏青去。我們一路走著,一路欣賞著周圍的風景。你看!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的唱歌,那歌聲真好聽;小花身穿五顏六色的衣裳,爭奇鬥豔,好看極了!綠草綠油油的,真是生機勃勃呀!我們穿梭在綠草和花朵之間,看起來舒服極了!旁邊還有我最喜愛的蒲公英,她身穿白衣裳,毛茸茸的,風一吹,它的花瓣就會飄落下來,美麗極了!說著說著,蜜蜂、蝴蝶也來了,他們辛勤的工作著,採集蜂蜜。再往下看,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水時而急,時而緩,發出的聲音叮叮咚咚的,真像是一位音樂家在彈奏樂曲呢,真是好聽極了!水裡還遊著可愛的小魚,它們活蹦亂跳的,真惹人喜愛!

今天,真是個悲喜交加的日子!

通過清明節祭拜公公的時候,我懂得了要珍惜眼前對你好的人,不要把他對你的好給無視掉,當做他這樣做是應該的,這樣做我們會後悔一輩子,因為他如果去世了,你後悔也來不及報答她,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懂得感恩,懂得報恩的人!

在路上——記我的清明節 篇10

高一作文 ,940字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在路上,有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有最親的人。

每一年,似乎只有一個時候能夠一家人聚在一起—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前一句話的確是對每年清明節天氣最好的寫照,但後一句對我們家來說似乎並沒有那麼貼切,一個幾十人口的大家庭,同時來到我們先祖曾經居住生活的地方,除去祭拜先人,亦有許多事情可做。

前一天本是天氣晴好,我還在感嘆著今年清明終於不會下雨了,但上天似乎並不遂人願,當天晚上就電閃雷鳴,刷刷的雨聲滲過牆壁,透進屋來,直到第二天早上,天氣稍晴後,我們才動身去那始終令我魂牽夢縈的鄉村。在路上,我看見水牛犁著田地,稻草人頭上的塑料袋在風中飛舞,各種各樣的蔬菜靜靜的躺在土地裡,靜候著成熟……

在路的盡頭,我看見了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在路的盡頭,我看見了那一個個即使多年未見也無法忘卻的人……

收拾好祭祀用品後,幾十口人“浩浩蕩蕩”地上山,剛下過雨,路上十分泥濘,泥土鬆鬆軟軟的,一不小心就會滑倒,樹頭的雨滴不時滴落下來,流到後頸裡,引起陣陣涼意。或許人們現在都覺得去墓地獻上一束花才是最環保的方式,但我們家卻始終“固執”地堅持這最原始的祭拜方法。幾捆紙錢幾匝香,幾十個人,奉上我們對先祖的懷念以及對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最美好的祝福。每當看見其他家裡只有幾個人掃墓,而我們家裡總有幾十個人時,心底總沒有由來的一陣暖意,這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回去時,在路邊看見他們在採摘許多綠中帶白的“雜草”,走近一看,原來是許多地菜花。農曆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雞蛋,似乎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習俗呢!長長的一條上連著幾根分枝,上面長著心形的綠葉,最頂端是一簇白色的小花,把它湊到鼻前,它獨有的清香裡混雜著些許泥土的芳香。這東西據說有許多功效,難怪姑姑說,這時候在鄉下,什麼都是寶貝。最平凡樸實的鄉村,卻總能帶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飯後,走在田埂間,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通向那棵幾百年的老樹,很小的時候去過一次,不知它現在又長成什麼樣了?更高了些嗎?更粗了些嗎?一代一代,我們的長輩們都在那樹上長大,那棵樹根一直延伸到很遠的地方,需要幾個人才能將它環繞的參天古樹,承載了多少人青春的回憶?

在路上,賞景,賞人;在路上,迎著春風,欣賞自然界最美麗最和諧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