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遐思相關作文20篇

清明遐思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8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節那天寫成的流傳千古的詩句。俗話說“人三鬼四”,清明節是祭奠逝者的節日。

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感人的由來。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有一天餓昏了,他的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烤著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政後,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了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說也應賞介子推。於是晉文公帶著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帶著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燒山,因為介子推那麼孝順,一定會帶著母親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於熄滅了。晉文公和隨從們上山去,只看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了。晉文公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後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又叫清明節。

清明節有很多習俗,如掃墓、踏青、植樹等。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們學校組織五年級全體師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得知這個訊息,全班一片歡騰。可我們到了那裡後,神情漸漸嚴肅起來。在陽光下我們瞻仰英雄烈士紀念碑,傾聽同學們滔滔不絕講訴英雄故事。雖然我們被陽光烤得汗流浹背,但是想想烈士們翻雪山、過草地、同敵人生死奮戰的經歷,我們受點這點苦又算什麼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國家興盛與人民幸福,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先烈們為之奮鬥的美好理想。繼承先烈遺志,建設美好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與責任。讓我們攜手今天,面向未來,同心同德去完成先烈們未竟的事業,為建設富強安康的祖國而努力奮鬥!

清明遐思 篇2

國一作文 ,884字

清明時節是郊遊、踏青的好日子,也是祭掃、緬懷的節日。過去的日子裡,有幸福,有欣喜,有哀痛,有難忘……有成千上萬的人,有各種各樣的事,為我們敲響一次又一次的警鐘,給我們發出一次又一次的警示。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摧毀了中國人如夢般美麗的園林與安逸的生活。西方列強毀壞中華文明,掠奪華夏財富,軟弱的清政府,竟然手無縛雞之力,只有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硝煙瀰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中國人如夢般美麗的家園。他們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進行了殘忍、野蠻、喪心病狂的大屠殺。他們用機槍掃射,用鐵絲捆綁,用刺刀在活人身上亂刺,澆上煤油焚燒,拋入長江溺亡,6周內殺了30多萬人,使南京城血流成河,屍體遍地……

那麼,我們再看現在的生活,再看我們現在的中國。現在,我們中國強大起來了,我們改變了貧困落後的面貌,以舉世矚目的成就崛起在世界的東方!可是,我們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百年來,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前赴後繼,不折不撓,勇往直前。今天的國泰民安是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今天的幸福安寧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英勇頑強、辛勤勞動建設的!今天的好日子是父母祖輩辛勤工作換來的!不是上天賞賜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更不是別人看你可憐送給你的!

聽,遠方的鐘聲陣陣,刺耳卻略含韻味。五千年的悠悠歲月,留下了綿延不斷的歷史傳承,成就了一首首英雄讚歌,一首首勞動人民的讚歌,一首首中華兒女的正氣之歌。五千年的滄桑鉅變,五千年的興衰更替,浩瀚的歷史已深深融入每個中華兒女的內心深處。如果歷史就是教訓,就是前車之鑑,那麼我們就要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在強國之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勇往直前,才能實現中國夢。

仰望蔚藍的天空,靜思自己的生活。我到底有沒有夢想?我應該怎樣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中華五千年,哪一代君主名士,哪一個英雄人物,觸動了我的心靈?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恥辱,哪一個人的拼搏精神,撼動了我的靈魂?那麼,就請銘記他們,學習他們,在實現自己夢想的路上,守正篤實,久久為功。

清明遐思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22字

清明時節的雨,細的像牛毛一般,像細針一般,在天空中飛舞著,漸漸地,漸漸地,落到了地上濺起了幾朵雪白的水花。不知道是天氣,還是心情的緣故,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語,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憂傷。

我的思緒隨著風飄到了1943年的一天……那天,天空是那麼的晴朗,燦爛的陽光灑在碧綠的草坪上,青草間,點點鮮花開放在其中,王二小就在這美麗安寧的地方悠閒地放著牛兒。忽然鬼子掃蕩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起組織相親們轉移,吳連長則帶著隊伍去山那邊,做個包圍圈。鬼子來了,二小看著鬼子們朝鄉親轉移的地方去,心裡著急,就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鬼子們一見到二小,就馬上把他抓來問路,二小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帶著鬼子朝八路軍埋伏的地方引子。鬼子一看,這是條死路,才知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不注意時逃跑,誰知鬼子軍官已向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根手指,第二刀刺向了他的胸膛。將他摔在了巨石上。與此同時,山頭上埋伏的部隊槍炮聲四起,前後沒有一袋煙的功夫就將敵人全消滅了。可是,我們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他卻再也聽不到了。鮮血染紅了二小身邊的每一棵綠草,每一朵鮮花,在夕陽下格外耀眼……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感人的事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實,像王二小這樣的許多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永遠地沉睡了。像小兵張嘎、黃繼光、邱少雲、趙一曼等人,他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建造起了這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使不願做奴隸的中華人民堅強地站了起來,萬眾一心,冒著日本鬼子的炮火,不斷前行。我彷彿看到了戰士們英勇的神情,堅定的精神和不屈的樣子,彷彿聽到了英烈們響徹雲霄的怒孔聲,喊叫聲!

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我的心中就充滿了尊敬和愛戴,看哪!那永不褪色的紅色,是用你們的鮮血染紅的,是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因為他們,才有我們的美好家園,我們要發奮學習,為祖國爭光,添彩!用我們自己的雙手來,創造更美好的明天,不辜負先烈們的希望。

偉大的新中國來之不易,讓我們踏著先人的腳步,用我們的雙手共同建造這美好的家園吧!

清明遐想 篇4

高一作文 ,865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的杜牧,沐浴在微風細雨中,寫出了這首稱讚清明的《清明》。而今年的清明卻不是和風細雨,今年的清明是晴朗的,是明媚的。

我沐浴在溫暖明媚的陽光下,低吟著杜牧的《清明》,這一雨一晴的意境令我彷彿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聆聽著歷史人物的心聲。

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引出了他的雄心壯志,道出了他那強大的自信。蘇軾一生坎坷,多災多難,但他並沒向逆境低頭。而是把逆境當作一種鍛鍊。他在逆境中劈荊斬棘,勇往直前,愈挫愈勇。正是這種大無畏的性格,早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樂觀開朗的心性。可以說,逆境是蘇軾成功的基石。

李白的一首《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等千古流傳的絕句都道出了對親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雖然親人朋友們各在異地,相距遙遠,但他們都以各自的方式表達了對遠在異地親人朋友們的思念。

而在清明節這天,是應該為親人掃墓,祭奠先人的日子。雖然他們沒有詩人的詩韻,但是他們卻以最直接,最簡潔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這是可貴的。

烈士陵園中沉眠著為祖國建設犧牲的英雄,他們受到了世人的景仰。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在一些荒涼的山頭上,在一座座墳墓的下面,也有那些為人民,為國家,奉獻自己生命的英雄,他們的這種不追求名利的犧牲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曾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一將功成萬骨枯。”是的,這句話清晰準群的道出了要有成就,就有犧牲的真理。

人們只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但他們卻忽略了這背後的無名英雄,正是由於這些無名英雄,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為新中國的成立鋪平了道路。

值此清明之際,請讓我代表我的親人,向這些英雄們致上最真誠的謝意。謝謝他們不懈努力,正是因為他們,我才會有我們現在的舒適生活。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身為接班人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為社會主義件事貢獻自己的力量,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在明亮的陽光下,在清明節的悲涼氛圍中,我靜靜的佇立在田野中,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聆聽著古人的心聲。

清明懷思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1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節,杜甫的詩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天陰沉沉的,使人的心情也不禁變得壓抑起來。一大早,父母就收拾好東西帶我去掃墓。可當我滿懷期待的走出家門時,卻發現奶奶的眼睛有些紅腫。爸爸說,奶奶是想念我的曾祖母了。這時候車來了,奶奶的手上不知何時多了一束藍色的花。車上的所有人好像都很傷心,沒有一個人說話,彷彿時間靜止了。奶奶手上的藍花是那麼優雅,自顧自得發出淡淡的清香。奶奶不知是在為我解釋還是在自言自語,她低頭看了看,“多美啊,不僅外表美,內心一樣的美。那樣的清雅,卻又那樣的低調。多像啊,多像你曾祖母啊。”語氣中似有清明時節獨有的哀傷,又似有想起曾祖母的愉快。

路上風景退後著,一抹一抹的綠色從我眼前劃過。“下雨了,撐傘吧。”爸爸輕聲說著。隨著爸爸的話,我發現稀稀瀝瀝的小雨籠罩著這個墓林,朦朧之感,彷彿給她披上了一件銀裝,偶爾還有微風吹過。我從未見過曾祖母,可是照片中的這個女人卻讓我感到春風拂過。她那嘴角邊淡淡的笑是那麼美,彷彿是初升的太陽,在天邊發出耀眼的光;彷彿是暴風雨中的小草,有一股堅韌不拔的精神;彷彿是狂風海浪邊的海灣,感覺是那麼的溫暖。

雨漸漸小了,風兒似乎也不吹了,但曾祖母的模樣,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抹去!

清明雨思 篇6

國二作文 ,845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的青石板也溼潤了起來,水霧籠罩著水鄉古鎮,隨意的雨絲中隱約透露出幾分哀思,是先人未了的情緣,還是後人晦澀的愁緒?剪一縷斷魂的亙古思念,敘一段往昔的黑白記憶……

水氣慢慢地氤氳成一個圓,一個完美的圓,一個生命輪迴的圓。我仍徘徊在圓的正面,而太爺已隨著流逝的時光漸行漸遠在圓的背面……

眼前仍是那吱吱呀呀響的破舊的紅木門,仍是那陶瓷磚瓦,仍是那一方古樸的木床,只是少了那些年,那個人,那份情……

再次夢迴那魂牽夢縈了的月朗星稀的夏夜,太爺抱著我坐在躺椅上,手中握著一把蒲扇,輕輕搖動著,看那庭院裡盛滿盈盈月色,給我講著一個個美得不忍心聽的故事,躺椅右邊的茶几上必然會有幾片如同這月光一樣的梨,太爺一邊輕輕地把梨片放入我的嘴中,一邊給我講故事,看星星,看月亮,童年和太爺在一起的回憶總是充滿了甜蜜。

兒時我受了委屈,總會伏在太爺那寬厚的胸膛裡哭訴,太爺總是一遍遍地撫慰我受傷的心靈,然後再將我護在身後,指責大人們的不對。最後再變戲法似得從口袋裡掏出一塊蜜糖,餵我吃下,記憶中,太爺總是我的堅強後盾。

現在,雁去無痕,人去樓空,那一方古樸的木床上再也沒有了那靜臥的身影,月光下也少了那個給我講故事的人,太爺已隨著流逝的時光模糊在圓的背面,再也沒有了那些年甜蜜的美好,只有那被碎碎的光陰裁剪得支離破碎的記憶仍固執地躲藏在記憶深處,偶爾憶起,便是忘不了的甜蜜。也許,再美好的東西,也會隨著光陰的流逝而慢慢衰退吧,就像我與太爺的那份情一樣。

再次來到那熟悉的吱吱呀呀響的破舊的紅木門前,那曾經盛滿盈盈月色的庭院中,聽那沾衣不溼杏花雨的哀愁如縷,看那燃起的嫋嫋青煙中不屈的英魂,竟全是你的氣息,眼前全是你的臉,你遞給我那如同月光一樣的梨的樣子。

大概,現在才是最寶貴的吧,過去已成事實,未來太過遙遠,只有現在彌足珍惜。生命的長河正是由無數個一分一秒組成的,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在,不要等到逝去了才懂得珍惜。

是的,太爺在圓的反面,而我在圓的正面,但我們仍觸手可及,我們的心靈,仍親密無間。

清明遠思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4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清明節,我沒有回湖北祭奠逝去的親人,而是留在了溫嶺。

這個清明,我想起了我的爺爺。

爺爺很高很瘦,我腦海中關於他的記憶很少。幾年前,爺爺患心臟病去世了。那時我還沒上小學,記憶中,唯一一次見面,就是在爺爺去世後,我看到他躺在床上,身上蓋著一塊很大的白布。奶奶、爸爸和很多不認識的親戚,圍在邊上痛哭著。

曾經聽爸爸講,爺爺是位極善良的人,他在深山的小村裡教了一輩子的書,村子裡的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學生。爺爺總是閒不住,一有空就幹農活,特別勤勞。我依然記得,爺爺葬禮那天,雖然大雪紛飛,但是來送別的人很多,有很多我不認識的人,哭得很傷心。那些人把爺爺送到墓地,還在路上安慰我這個只見過幾次面的小女孩,將希望寄託在我身上,囑咐我一定要像爺爺一樣,幫助他人,善良待人。

這個清明,因為路途遙遠,我們沒去掃墓,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忘記了爺爺。因為一個人不在了,便只能活在別人的記憶裡,活在別人的心裡。如果連記憶都不曾存在他人心中,他便是真真正正地消失了。只要有著一顆思念親人的心,不論身在哪裡,逝去的親人總會默默地為我們祈福。

待到兒孫還恩日,一捧黃土永相隔。思人斷魂,我願我只見過一面的爺爺能安息!爺爺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清明情思 篇8

節日作文 ,580字

清明,我想起了那些軍人,他們在戰場上為我們的祖國拋頭顱、灑熱血。

在戰場上犧牲的烈士何止千千萬萬,但被人們記住的人只有寥寥幾人而已。為此,我們只能做一些小事:在心中緬懷一下他們。儘管如此,他們並不是白白犧牲的,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換來了今天祖國的平安以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我還記得有一次去雨花臺,導遊阿姨跟我們講過一個人,他叫金佛莊,曾犧牲在雨花臺上,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位軍人黨員。接著,導遊阿姨又給我們隆重介紹了一位烈士,他沒有留下名字,卻讓來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記住了他,他是光榮犧牲的,如果不是遭到叛徒的背叛,他或許可以以另一種形式讓世人記住。在雨花臺上犧牲的,其中最小的才16歲。導遊阿姨讓我們記住幾個數字:10萬,代表在雨花臺上被殺害的烈士總數,2400,代表有姓名的烈士總數,170,代表留下照片的烈士總數,17,代表犧牲後屍體和本人能夠對上號的烈士總數。這是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

一縷輕煙緩緩升起,在空中盤旋,又徐徐地飄散開來。大家臉上的神情嚴肅,就連平時頑皮的表哥也收斂許多,不再亂跑,顯然也被這種肅穆的氣氛感染到了。看著這一座座烈士墓碑,我不禁心生感慨:犧牲的烈士有如此之多,而我們能做得十分有限。戰爭,究竟有多可怕?

犧牲烈士太多了,卻並沒有多少能被人們記住的。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祖國有何來的繁榮昌盛。所以,我們要從心底裡感謝他們。

清明相思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0字

萬物生長時節,清明節就在不知不覺中走向了我們。下午,爸爸媽媽將掃墓的祭品準備好,我們一起去給爺爺掃墓。

我們到了墓地,爸爸將爺爺的墓碑打掃乾淨,拿出祭品擺在墓碑前,彎下腰點燃二支蠟燭。我看著爺爺墓碑上的遺像,回想起一些往事。

爺爺每天都樂呵呵的,雖然退休在家,但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爸爸三番五次地提醒爺爺要多休息,爺爺雖然附和著答應,但還是每天能看到他那忙碌的身影。爺爺最拿手的就是種菜了,不管是酷暑還是寒冬,他都不辭辛苦,冒著暑氣帶著草帽、頂著寒風穿著雨衣,到田間種菜。爺爺種的菜,綠油油的,每當吃飯時,爺爺總是說“吃自己種的,才健康。”爺爺忙碌的身影已深深刻在了我的心裡。

還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感冒了,爸爸仍叫我上學,我呢,不想去,卻又不得不聽爸爸的話,就軟綿綿的背起了書包。這時,鼻涕從我的鼻子裡“飛流而下”,爺爺見了,急忙從桌上抽了幾張紙,走到我面前,蹲了下來,一隻手拿著紙輕輕地擦著我的鼻子,另一隻手撫摸著我的頭“北北,有困難要堅持,今天你病了,還是要堅持哦!”我不願意地望著爺爺的臉,爺爺的眼神是那麼堅定、那麼期待。我向他點了點頭,揹著書包,大步向門外走去……

到了一四年的秋天,爺爺被送進了重病室,有次,我和爸爸去看他,他見到我,手比劃著叫爸爸拿下吸氧罩,高興地對我說:“北北,最近讀書怎樣,上課聽得懂嗎,考試了嗎……”爺爺進了重病室,還是這麼掛念我……

想到這,我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這時,爸爸輕聲喊了一聲:“爸,我們來看您了。”說完,爸爸手中敬著三支香拜了三拜。只見爸爸的眼睛溼潤了,我能夠想像,爺爺去世時爸爸的心裡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我又望了望站在一旁的姑姑,姑姑雙眼發紅,漸漸地,她的眼睛模糊了起來……

清明節,那相思的情感就像綿綿細雨帶著一絲憂傷,淋在了爸爸身上,也淋在了我們全家身上。

清明寄思 篇10

國一作文 ,760字

每到清明節時,我總會想起一些人,他們生如夏花之絢爛,死於秋葉之靜美。

思李白

他不受朝廷重用,寫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之成為後人絕唱。他每每舉杯消愁,千金換酒,只求化去心中的不甘“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他的豪情壯志令世人讚歎。月是他思鄉的牽掛,“床前明月光”依舊是他思鄉的寫照,月是他吐露心聲的知心人,“舉杯問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對友人的情思重如泰山,“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每每離別時總會吟詩送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他的詩名垂千古,他被後人喻為詩仙,他的豪情清高,使他萬古留名,他看清朝廷上的貪婪腐敗,有著淡泊的追求,他看盡祖國的千山萬水,寫下了絕代的“芳華”。

思王勃

他在滕王閣中寫下了不朽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他明知那本是孟學士施展才華的地方,但他不仍吟出那篇精彩絕倫的文章{滕王閣序}使之流傳千古。但他最後溺水而亡,後人為之悲傷,他在那二十七個春秋譜寫下了不朽的華章,他對友情的讚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他心中的離別思緒含著淡淡的悲涼“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他對祖國的山水有著不同的讚美“桂林幽靜積,山亭涼夜水”。他身為初唐四傑之首,年紀輕輕,有著驚人的才華,他的詩詞名垂青史,後人無不所驚歎,他的才氣豪情盡情揮灑,留下了一首首絕代的詩詞。

思昭君

她被漢成帝賜給匈奴人已示和平,她的一生坎坷而又曲折,她從不抱怨,只為將匈奴與漢朝和平共處。她的苦、她的痛又有誰能理解,她宛若一隻古蝶在蔚藍的天空中遨遊,但又一路凋零,她用美麗的姿態穿過大漠,放棄自由,踏上了和親之路。她心中的苦澀在時光中慢慢褪去,她那顆心早已冰冷,她的和親使漢匈和平共處,但她已成一隻斷翅的蝴蝶,行走在大漠之中……

看著窗外的雨點,我的思緒又飛向了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