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遊石窟相關作文20篇

游龍遊石窟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5字

今天,媽媽帶我和外公外婆去遊覽龍遊石窟。這已經是我第三次重遊龍遊石窟了。石窟其實就是地底下的洞穴,但這些洞穴不是天然的,而且非常大,一個洞連著一個洞,很壯觀。今天我要帶著我的兩個疑問去遊覽。

我的第一個疑問是:這些石窟是怎麼鑿出來的?它又不是天然的洞穴。聽爸爸說在歷史上還沒有記載呢!我非常好奇,所以決心仔細研究研究。走進洞中,我仔細摸著石壁上那些有規律的鑿痕,我似乎有了答案:不管這些巨大的洞穴是拿來做什麼的,有沒有用途,都是古代人民辛辛苦苦鑿出來的。我可真佩服他們,他們就像愚公移山一樣偉大。

我的第二個疑問是:為什麼這些洞裡都這麼涼快?走進洞中,一下子就涼爽了起來,大家都在喊:“哇!涼快!”在洞裡,就像在冰箱裡一樣。我用手摸著洞中的石壁,發現石壁上都溼溼的。這個我可知道不少,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凝結成了小水珠,這說明,裡面真的比外面涼快。可是為什麼洞裡面比外面涼快這麼多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我把問題告訴爸爸。爸爸回答說:“這是因為洞裡空氣不流通,外面的熱空氣也進不去,所以裡面才比外面涼快這麼多。”媽媽在一邊打了個比方說:“如果冬天來的話裡面就比外面暖和,這也同樣是因為外面的冷空氣吹不進洞裡的原因。”

這次遊覽龍遊石窟真令我難忘,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游龍門石窟 篇2

記敘文 ,623字

洛陽市南郊十三公里處,座落著聞名世界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們就瀏覽了四大窟之一的龍門石窟。

到了那裡,買過票以後,我們乘坐觀光車去景區,道路旁邊有一種樹,這種樹的樹葉有黃色和紅色樹葉,非常漂亮。

到了景區門口,我先看到了一條河,這條河叫伊河,河面又長又寬,長得看不到盡頭,河面上碧波盪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橋,叫龍門橋,這座橋是仿照趙州橋建造,比趙州橋要長要寬。

往裡走,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這個水池叫禹王池,是為紀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來,一群群石洞映入眼簾。這些洞有大有小,裡面有許多佛像,形態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遺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壞,殘缺不全,有的沒有了頭或者手。走著走著,我看到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大佛,這個大佛叫“盧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個子還高呢!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帶微笑。旁邊有幾個小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真讓人驚歎呀!

還有一個萬佛洞,中間是一尊阿米託佛,旁邊有四個稍小點佛像,兩邊的牆壁上密密麻麻的許多小佛,總共有一萬五千個呢!所以叫做“萬佛洞”。

遊覽過西山的石窟,我們通過一座橋,來到了東山。東山有香山和白園。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走進白園,裡面有許多竹林茂密,松柏蒼翠,景色十分優美。裡面有許多石壁,其中一塊石壁上記得著白居易寫的古詩《草》。

龍門石窟是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想,那麼高大的大佛,以前也不發達,古代人是怎麼雕刻的呢?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可真聰慧呀!

游龍門石窟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1字

五一假期,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具有“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稱的世界文化遺產風景區—龍門石窟。

著名的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以南13公里處,那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稱“伊闕”。現在,“伊闕”已成為游龍門石窟的第一景觀。

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代,就刻鑿在龍門山的石壁上,長有1公里多。現存石窟1352個,佛龕150個,碑刻3000餘塊,佛塔40餘座,造像10萬餘尊。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這裡如同一座座包羅永珍的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我們沿著石塊鋪成的小路拾階而上,經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到了萬佛洞。洞中主佛跏趺於八角蓮花座上,似乎個個佛都朝著我們笑呢!最令人讚歎的是洞內的南北壁上刻滿了2釐米的小佛,遠遠望去就像密密麻麻的巧克力豆。高的有17。14米,遠遠看去就像是頂天立地的巨人。

在1000多年前,華夏文明就達到了如此高的水平,不由令人深深敬佩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這散發著無限魅力的龍門石窟,定會在每位遊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並回味著它那無限綿長的古老文化氣息。

龍遊石窟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7字

今天,我帶著非常好奇的心情來到龍遊石窟。

首先到一個放映廳看了關於石窟的介紹,主要是石窟的發現與挖掘,石窟來歷的種種設想,我們帶著種種疑問走訪了有著千古之謎的洞窟。

龍遊石窟是世界上第九大奇蹟,它們本來都藏匿有深水下面,據說是當地村民出於好奇把水抽乾才發現這個偉大的建築群。

據說這裡有24個洞窟,已經開發的有5個。

走過彎彎曲曲的小路我們便靠近洞口,冷氣撲面而來,走近了4號石窟洞口,像進了巨大的冰箱。沿著石階往下走,裡面是一個空曠的世界,像一個巨大的長方形,有三根石柱呈三角形分部,石窟壁上和窟頂都有有著一道道整齊的條紋。天吶!這裡離地面可足足有30米高!這麼高條紋是怎麼刻上去的?條紋均勻整齊是怎麼做到的?這麼大的工程在古代用人工是怎麼挖的?各種問題纏繞著我。我沿石階慢慢地往石窟下面走,因為在上面往下面看只能看到白茫茫的霧氣,我走著走著,感覺越往下越冷,走到洞底,我估計洞底大概只有20度左右,跟上面三十幾度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寒冬一個酷暑。洞底只有三根三角形的石柱支撐著,這充分的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難道古人早已懂得了這個道理?而且這如此龐大的洞窟僅用那麼三根三角形石柱竟撐過了上百甚至上千年!

接著我們看了另外四個洞窟,都是大同小異,有大有小,最小的裡面只有一根石柱。

在3號洞窟中的一面石壁上著馬、鳥、魚三種動物的圖案,而這三個動物的圖案竟然在接近洞頂的石壁上!這麼高的高度,古人是如何上去並且雕刻出這如此精美的圖案呢?

我帶著眾多疑問走完了一到五號洞窟,又帶著疑問走出了洞窟。

龍遊石窟中的眾多謎團連科學家們都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這些謎團的答案究竟是什麼呢?誰能來解這個千古之謎?

游龍門石窟有感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8字

暑假,媽媽帶我去游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修建,建有大小石窟、佛像不計其數,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我們一進旅遊景區,遠遠地看見山上挖掘著大大小小的石窟,形態萬千、各式各樣的佛像就雕刻在這些石窟中。這些佛像大的身高數丈,小的只有雞蛋般大小。其中有身型圓滿、神態莊嚴的盧舍那大佛,有安祥自在、微露笑意的釋迦牟尼佛,有舉止從容、文靜端莊的觀世音菩薩……

我們在驚歎先人鬼斧神工精湛技藝的同時,也看到不少洞窟在歷經漫長的歲月洗禮和風雨侵蝕之後,顯得斑駁陸離,特別是有的碑刻和佛像人為破壞嚴重。有的沒頭,有的斷手,有的跛足,更嚴重的是有的佛像不翼而飛,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石洞讓後人唏噓不已。

據導遊介紹,這些破損嚴重的石窟,除了自然風化的因素以外,相當部分是在晚清時期,遭受外國侵略者搶劫,運到了國外;也有的是因為以前當地人非常貧窮,文物意識淡薄,把石窟裡的佛像偷偷搬走拿去換錢。

我一邊驚歎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一邊為缺損的佛像感到可惜。我希望那些被盜取、被國外收藏家收藏的佛像能夠歸還回來,讓它們完璧歸趙。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出現外國列強侵略的事了。

游龍門石窟 篇6

國二作文 ,831字

龍門石窟是河南洛陽的一個主景點。在路上,我聽導遊說從下往上一共有三千多級臺階。我沒有去仔細數每一級臺階,但是當我走完之後我的腿就像樹幹一樣動彈不得,所以我能感覺出來這一定不是吹牛的。那裡的臺階斷斷續續,幾乎每一部分都像一座高山,中間高兩邊低。

走出購票口,迎面而來的就是一棵棵高大的柳樹,那些柳條我只要伸手即可摸到。提起柳樹,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而且這條路非常的寬敞,人人一走進去就心曠神怡。它不像那些商業街,人多擁擠且熱。這樣的一道美麗風景使我的旅行有了一個好的開頭。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檢票口。這趟旅行算是真正的開始了。剛進去的時候,我感覺只是環境更好一些罷了。直到我們到達刻有“龍門”兩字的石門後,我看到了一片湖,湖水如野馬般向前跑去。在湖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船,船上的人用手輕輕撫摸著湖水。在我的右手邊有很多很多的石窟,每個石窟的大小不一,但每個石窟裡都有石像。遺憾的是有的石像被別人偷了!所以我看到的是有的沒有頭,有的半個身體沒有了,有的全部都空了。

一些遊客總是有手摸那些石像,那些石像被摸的像水一樣的光滑,幾乎感覺不到一點摩擦。有的石像甚至都凹進去了,所以現在都有欄杆圍起來。我走上了臺階,看見了不同形狀的的石窟,還有一些小石像,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不久,我來到了一座巨大的石像面前。在石像的對面有一個廣場,那裡有很多人在拍照。雖然現在已經非常的高了,但是我依然大膽的往前走。我之所以這麼勇敢的往前走,是因為臺階邊有欄杆。那欄杆對於我來說像牆一樣,密不透風。這時候我面前出現了兩條路,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選擇了往下走。當我走下來的時候,我已經氣喘吁吁了,但是我看見別人依然健步如飛!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沒有繼續往前走。抬頭看見天已經黑了。我也沒有向那條橋樑走過去,就原路返回,沒能看完真可惜啊!

龍門石窟擁有佛像十萬餘尊,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寶庫,經過時間的洗禮仍然熠熠生輝。這樣了不起的財富,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龍遊石窟,世界之謎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910字

聽媽媽說,龍遊石窟是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群。於是,我日思夜想,卻始終勾勒不出龍遊石窟的模樣。好奇心驅使下,我迫切想揭開石窟的神祕面紗。

汽車七轉八彎,進入一片碧綠蒼翠的山區。在群山的懷抱中,矗立著一幢高大雄偉而又神奇無比的建築。最為醒目的是,大門上鐫刻的四個鎏金大字“龍遊石窟”。我們隨著人流進入石窟。聽了解說員的解說,我初步瞭解了龍遊石窟是一座地下建築宮殿。於1992年,被四位農民伯伯發現後,經開發,成了國家重點文物。目前開發的共有五個洞窟,他們洞洞相連,奇巧無比。

隨著好奇心的牽引,我來到了氣勢磅礴的5號洞窟。順著石階,扶著鐵欄杆走下去,哇,好大呀!是一個完全由人工開鑿的巨型建築。整個洞廳高達80多米,面積足足有2500多平方米,可容納一萬多人在此集合開會。這是一組多麼驚人的資料啊!三根魚尾狀似的巨型石柱支撐著整個大堂,仔細估測,三根石柱還形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非常符合力學原理。走到介紹石窟的圖案面前,詳盡地瀏覽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三根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洞窟的牆壁和石柱上竟都刻著鑿痕,這鑿痕可非同一般啊!都是10釐米左右寬的平行線,中間刻著弧形絞路,線條勻稱流暢,就是現在最先進的開鑿工具也不能刻得如此粗細一致,間隔相等!

這景象使我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龍遊石窟簡直就是一個使人撲朔迷離的謎團。先別說這些精緻的石刻條紋,單說採光吧,古人是如何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洞中工作的?這洞壁都是紅砂岩,旁邊沒有絲毫油燈留下的痕跡,洞口又那麼小,要造成如此規模巨集大,鑿痕一致的洞穴可不是常人所能及的,莫非是外星人所做?怪不得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帶著無限的疑惑,我們穿過拱形的小洞,走過人工製造的通道,來到了2號洞。此洞比5號洞稍微小一些,約有兩三間教室那麼大,構造和洞壁上的鑿痕和5號洞相差無幾,只是洞中還有一泓方形的水池,池水黑幽幽的,深邃不見底,讓人歎為觀止!

為什麼要建造如此龐大的地下洞窟,而且要洞洞相連相通?為什麼要在洞壁上刻上如此高難度的鑿痕?為什麼鑿痕之間要間隔相等,線條一致?為什麼……帶著一大團疑雲我依依不捨離他而去。龍遊石窟這個千古不解之謎,正等著專家和遊客們去破解!

游龍門石窟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777字

河南洛陽,一座有著十三朝古都之稱的美麗城市,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著許多的名勝古蹟,像白馬寺、龍潭大峽谷……然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龍門石窟。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兩旁一棵棵高大的松樹,就好像是一位位勇士守護著這裡,這就是松濤陣陣。腳下是一塊塊石頭砌成的路,由於龍門石窟名揚四海,年代久遠,無數遊人前來參觀,現在已經磨的很光滑了。它的左側是伊河,放眼望去就像是一塊碧玉,水是那麼的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遊動。水是那麼的清,清的能看見河底的沙石。伊河上橫跨著一座龍門橋,十分的雄偉、壯觀。

往前就忘見了一團馬蜂窩似的小洞,他們有的深,有的淺,大小不一,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個佛像,他們臉上的表情,身上的衣服……都被雕刻的惟妙惟肖,一點細節也不放過。

往前走,那些黑洞逐漸變大,就來到了萬佛洞,這裡的洞可真多,裡面還密密麻麻的刻著許多小佛,別看他們小,可是神態表情都是那麼的精緻,真讓人歎為觀止,其中,觀音手拿柳條和淨瓶,臉上還掛著淡淡的微笑,好像在用淨瓶掃除人間罪惡。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奉賢寺,奉先寺裡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據說,當初武則天為了建造他,把自己的粉脂錢都捐出來了,所以盧舍那大佛就是根據武則天的外貌雕刻的,耳朵有2米,比一個普通人都要高出一截,一直垂到脖子跟,盧舍那大佛坐在蓮花寶座上,全身就長20多米有餘了,那要是站著,就長50米了!真不知道古代勞動人民是怎麼把它建好的,嘴上露著淡淡的微笑,眼角微微往上翹,用她那和愛的眼神,注視著神州大地,就好像在關注著人類的和平,

不過現在的龍門石窟已經不完整了,有的沒有了臉、手……有的被當初的外國侵略者給偷走了或者銷燬了,還有的在文革期間被破壞了,唉!真的好可惜!

古代勞動人民可真厲害,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人間奇蹟,我為中華名族而感到驕傲!

游龍門石窟 篇9

國一作文 ,566字

“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陽,有這樣一處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歷盡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馳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

趁著金秋國慶假期,爸爸媽媽帶我到了龍門石窟遊玩。

走進龍門,兩排林木鬱鬱蔥蔥,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種韻味。牆上的每個小窟中都有佛像。別看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勢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雙手放在腿上,目視遠方,讓人感到溫暖;有的雙手合十,虔誠閉目,彷彿在祈禱什麼;有的眉頭緊皺,面目猙獰,盯著什麼地方,讓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佔據了我整個眼睛。那尊佛名叫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頭部就足足高4米。他髮髻呈波浪形,面部圓潤,眉毛如那彎彎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閉,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視山下的伊水。嘴角藏著隱約的笑容,顯現出他的慈祥與平靜。他的表情就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捉摸不透,嚴肅中帶著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絲神聖與威嚴。我不僅讚歎這驚人的高度,也佩服這精湛的技藝。

漫步伊水邊,夕陽的餘暉灑滿水面,猶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裝,優雅而平靜。微風輕拂湖面,層層漣漪蕩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臉上漾起的微笑,讓人舒適。水中的魚兒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打鬧,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一絲生機。

這次洛陽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自然風光的美麗,也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游龍門石窟 篇10

敘事作文 ,1058字

2014年8月5日,我們來到了洛陽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還有云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踏著青石板路,追隨古人的腳步,沒走多遠,就能看到巨大的岩石上大大小小的石窟和神龕。這塊區域叫做萬佛石窟。裡面石窟和神龕裡的佛像大大小小加起來一共有一萬多個,所以被稱之為“萬佛窟”石窟大而深,神龕小而淺,但都獨具特色。石窟展現的佛像較為壯觀,都是大型的,石窟頂上還有很多壁畫,此中以蓮花居多。而神龕相對來說就小的很,但是在這些一個個小小的神龕裡,也有各種各樣的佛像。有的小佛像神情泰然,彷彿在靜靜冥想;有的微微頷首,露出慈祥的微笑;有的嘴巴張著,似乎在默唸神聖的經文。這些佛像雖然個個都很小,但是個個雕刻的都很精緻,無論是佛像的雙眉,還是佛像身上的衣褶,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得清清楚楚,淋漓盡致。

離開了萬佛窟,再往前走百餘米。此時正是盛夏,河南正在遭受著巨大的旱災,兩千多萬畝的田地遭到了破壞。但是今天的天氣異常得好,只有二十多度。伊水旁,風涼涼的,吹起了柳條,帶起了漣漪,拂過了這些沉睡著的千年石窟。繼續往前走,前面就是世界上最壯觀的佛像—盧舍那大佛。我很早以前就瞭解過這尊大佛的故事,盧舍那大佛是一位主持以武則天為原型修建的,所以通過盧舍那大佛的面容我們可以看到武則天的容貌。盧舍那大佛於唐高宗咸亨四年竣工,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爬上高高的石階,我強忍著心中的好奇,告訴自己一定要等到在上面了再欣賞大佛。快爬到的時候,我聽見旁邊的其他幾名遊客都在感嘆“太美了”,我跟加快了爬行的速度,終於來到了這個大型露天窟龕。

我往上一看,這是一種十分奇異的感覺,當我仰起頭,眼神剛好與盧舍那大佛對視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彷彿安靜了下來,似乎整個世界只剩下我和這尊大佛,其他的一切都空蕩蕩的。那一瞬間,我感覺我的內心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我注視著佛像,佛像慈祥地看著我,我們彷彿穿越千年與這尊大佛進行無聲的交流。仔細看那大佛,它以武則天為原型,表現出了女性的柔美,並且也表現出了武則天的女權主義。古書中記載,菩薩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也表現出了武則天對於權利的慾望。這尊大佛通高17。14米,耳長1。9米,頭高4米,是一個十分巨集大的工程。盧舍那大佛眉目清秀,鼻樑挺直,嘴脣飽滿,我猜想武則天一定是個美人。盧舍那大佛的身旁還有其他幾座小佛,雖然雕工都不遜色與盧舍那大佛,但是盧舍那大佛是最讓人震撼的,它帶著我們穿越千年,感受風雨滄桑,用一顆平和包容的心態感受世界。

盧舍那大佛,深深地震撼了我。龍門石窟遊,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