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之旅相關作文20篇

湖北省博物館之旅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4字

“吱—吱—”知了在樹上不停地叫著,似乎不會疲倦。火辣辣的太陽炙烤看大地,樹葉都打著卷兒。就是在這樣炎熱的一天,我們“山山水”的同學要去參觀省博物館了。這炎熱,也許正是上天給我們的考驗吧!

博物館裡藏品豐富,猶如一座穿越時空的寶庫,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曾侯乙銅尊盤。

這件寶貝有42釐米高,口徑58釐木,重30公斤。就這麼重的銅尊盤,底部竟只有四隻小龍狀的青銅支撐,真是奇妙!古人對力的平衡把握得真是精準。

這銅盤的驚人之處在於其鬼斧神工的鏤空藝術。其裝飾品互不連線,單獨位於內層之中還有鏤空花紋,一層中還有一層,這種極其複雜的雕刻藝術竟在2500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己經被人們所掌握,真是太厲害了!要知道在高科技廣泛運用的今天,人們依舊無法複製出那樣精美的雕刻品。這銅尊盤也是權力的象徵。上面不僅刻有繁複而有序的鏤空花紋,而且還刻有象徵皇權的蟠龍,象徵著一方霸王。

我們還領略了2000多年前的“冰箱”—銅鑑缶,2000多年前的“鋼琴”—編鐘,一件比一件震撼……

兩個小時過去了,帶著滿滿的收穫,我們一行人離開了省博物館……

“啾—啾—”與先前令人厭煩的知了聲不同,此時小鳥正在枝頭高歌,太陽也躲到了雲朵後面,給我們帶來了一片陰涼。

如果說之前是老天給我們的考驗,那麼,現在的陰涼就是老天給我們的獎賞吧。

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40字

在寒假裡,我們一家去了期盼已久的湖北博物館。早上,我懷著無比激動和歡快的心情坐上了開往武漢的高鐵—復興號。

剛到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氣勢磅礴的六個大字“湖北省博物館”。我仔仔細細地把整個博物館看了一遍,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把千年不鏽的劍—“越王勾踐劍”。這把劍在我的想象中是銀光閃閃的,有一個桌子那麼長。我迫不及待來到越王的展廳,發現有很多人圍著一個東西看。我也走過去,只見玻璃罩子裡放著一把劍,劍上刻著“越王勾踐劍”。但是它和我想象中的並不一樣,這把劍金光閃閃,只有我的手臂那麼長,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是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這把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博物館裡還有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有的現在都仿製不出。有“曾候乙編鐘”、“曾候乙尊盤”,還有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寶石王冠”。以前我去過湖南博物館,我認為湖北博物館比湖南博物館歷史更悠久,文物更珍貴。湖北博物館有明代的“樑莊王墓”、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墓”和“曾候乙墓”,還有更早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距今有一百多萬年了。

參觀了博物館,我大開眼界。古人居然能做出讓我意想不到的精美文物,真是厲害!我以後要努力學習,做出比古代文物更加精緻的物品!

遊湖北省博物館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13字

今天,我們來到了坐落於武漢市東湖西邊的湖北省博物館。

自古以來,荊楚名士輩出,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屈原,到紅色革命的林彪,從清高典雅的文人名士,到馬背上的鐵血將軍,無一不是絕世英才,而這個博物館就帶我們領悟了湖北的歷史底蘊與名人鐵事。

最光彩奪目的無疑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顧名思義,是一個春秋時期的小國越國國君勾踐的劍,最後越國被楚國滅掉,這樣一把美輪美奐的劍便成了楚國貴族的陪葬品。走近一看,這把青銅劍雖然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可卻仍然不損當年的威風。劍身上滿是網格型的黑紋,不深不淺,恰到好處,既不會影響美觀,也不會華而不實。劍的底部刻著八個字,格外耀眼,藉助博物館的資料,我們才知道,八個字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整把劍秀長秀長的,把手之上鑲嵌著藍色寶石,十分耀眼,是春秋時期甚至是中國古代的造劍術的巔峰之作。看著這把劍在櫥窗裡的燈光下閃閃發光,我聯想起了各種歷史書上的描寫,眼前彷彿浮現出了越王勾踐緊握著這把青銅劍,一馬當先,率領著千軍萬馬在戰場上展開激烈的戰鬥。只見他殺入敵陣,運劍如飛,手中的青銅劍頓時削鐵如泥,只要寒光一閃,一個敵軍就轟然倒地,那是何等威風呀!

除了越王勾踐劍,博物館裡還有許多稀奇古怪,我重來沒見過的東西。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青瓷十二辰蛇、鼠俑”。這兩個青瓷俑,造型十分古怪,看上去就像是兩個人分別長了蛇頭、狗頭,穿著長袖漢服,還彬彬有禮,似乎在笑著和有人問好,不禁讓我捧腹大笑。

而宋代的“青白瓷蓮瓣紋溫碗”則是最能反映出古人的智慧的一個“碗”。這個“碗”可不一般,有兩部分——裡面是一個瘦長瘦長的酒壺,外面安是一個鑲著“蓮瓣紋”的矮胖矮胖的碗。兩樣東西無論是從外貌上,還是從用途上似乎是戛然不同的,可是,一旦他們在底部連線起來,設計者的心思和智慧就一目瞭然了。它的用處在於,如果你在就糊裡盛滿了酒,隔了一會兒,酒冷了,你就可以在碗裡盛滿開水,如此一來,酒便加熱了。這個做法,在沒有微波爐的古代可是屬於開創性的舉動呢!

上面只是略舉一二,博物館裡有意思的東西還很多了:精美地青花四愛圖梅瓶、青花十二月花卉盅,中國傳統樂器編鐘、排簫、笙,祭祀用品九鼎……

這個博物館讓我大開眼界,重新認識到了中國文化的歷史底蘊,也見識到了古人的智慧,我一定要繼承古典文化的精髓,並將其發揚光大!

與歷史對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之旅 篇4

國小二年級作文 ,548字

10月27日,我跟著小記者團來到了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博物館裡的文物可真多呀,我怎麼看都看不夠,好在有講解員阿姨為我們一一講解每件文物的來歷。

經過了兩個主題展廳,一直在我腦海念念不忘的兩件文物是一塊小孩的頭蓋骨部分和一艘獨木舟。

原來幾千多年前的小孩頭蓋骨是這個樣子的呀,與我在DK人體百科全書看到的人體骨骼與這個大不相同。時隔幾千年,人類的骨骼真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艘獨木舟的年齡,可是足足比我大了1000倍呢。八千多年前的人們在水上出行原來只靠著一艘獨木舟和幾根漿啊,真是不容易呢。在此之前的人們出行只靠一雙腳,遇到河流的時候,光靠腳過不去了,於是就發明出了獨木舟。

隨後,館長阿姨接受了我們的採訪。館長阿姨告訴我們:這些文物是八千多年前跨湖橋人留下來的,並且,這裡的文物都是真實的,沒有一個是仿製品,以及考古工作的開展非常不容易。

以前對考古不屑一顧的我通過今天的參觀,漸漸喜歡上考古了,考古是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以後我想當考古學家,那現在必須好好努力學習歷史知識,要有耐心,有細心。

短暫的一個半小時飛快地過去了,我依依不捨地和館長阿姨道別,離開了博物館。回家後,我立馬和爸爸媽媽說:“下個週末,我還想去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還有些文物再仔細地看一看。”

南宋官窯博物館之旅 篇5

國小二年級作文 ,458字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到達目的地,在陶陶和瓷瓷姐姐的講解下,和小夥伴們開啟了一場陶瓷文化之旅的探索。

首先老師給我們進行了科普啟蒙,比如陶和瓷的主要區別是原料不同、燒製的溫度不同、瓷敲擊聲清脆、響亮,而陶卻沉悶、輕弱,這些都是因為瓷有鈾,而鈾的燒製溫度是1200度……聽完這些我一知半解地跟隨講解員去南宋官窯歷史文物陳列館瞭解了主要瓷器—青花瓷,這些青花瓷以動物造型居多,有公雞、青蛙、鴿子,它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後我們還參觀了瓷器製作工藝流程。

不過最期待已久的還是做遊戲,首先我們開始找地圖,這也沒有,那也沒有,正當我們垂頭喪氣之時,一聲驚喜的叫聲劃破了當前的寧靜,地圖找到了,我們開始答題,一題兩題三題……九題,答完這最後一題就做完了,但關鍵時刻掉鏈子了,這一題怎麼也答不上來,我們心急如焚,一分鐘半分鐘20秒10秒,時間到了我們還沒答上來,這時突然有個小朋友說出了答案,大家激動地跳了起來。通過這個遊戲,我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尤其是南宋時期陶瓷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也對今天的參觀有了更深的印象。

上海自然博物館之旅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455字

“哇,這麼多精美的照片啊!”我望著自己手機中的相簿,不由驚喜地感嘆。這,可都是我遊學時的滿滿收穫啊!

前不久,我們四年級展開了向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遊學活動。下了車,我們便開始了一天的旅程。我們先來到一樓的生命長河。哇,這風神翼龍的化石的左右兩根肋骨就像兩根石柱般支撐著身體,在天空中凱旋飛翔,彷彿一架褐色的飛機。這霸王龍的化石雖算不上龐大,但眼睛陰森森的瞪著我,齜牙咧嘴的,兩隻粗壯有力的前爪放在胸前,還是讓我不禁打了個冷戰,好像它隨時會朝我撲來。再看樑龍,咦,它的脖子怎麼在動?我仔細一看,原來,這是個機器樑龍,可以控制。它是個龐然大物,嘴巴微微張開,露出了一口鋒利的牙齒。它的脖子又細又長,猶如一架巨型滑滑梯。我看了看樑龍,鼓起勇氣,閉上眼睛,牽著夥伴的手走過了它。

看完恐龍,我又看了人類起源、非洲大陸、植物標本……其中,我對蝴蝶標本印象最深。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蝴蝶組成了一個大環,一抹抹色彩映在標本上。遠看,還以為是一個真正的大花環呢!那是多麼美麗呀!

上海自然博物館實在太好玩了,我下次一定要再來玩!

收穫滿滿的博物館之旅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823字

出了梅,天氣突然就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有一個地方,既可以避暑,又可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好地方就是博物館。

上好英語課,媽媽帶我到城北沿著大運河,依次參觀了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和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沒想到,炎炎夏日,博物館裡好不熱鬧,參觀的大人、小孩絡繹不絕。

通過參觀,我瞭解了傘的起源、製作工藝,欣賞了亞洲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傘。在扇博物館,我有幸現場欣賞了一位技藝高超的阿姨,幾分鐘功夫,就把一把精美的紙扇做好了,真是一絕啊!還有大師正聚精會神地製作精美的風箏。展臺和牆壁上掛滿了各種大小不一的風箏,顏色鮮豔,形象逼真。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篆刻區域。有位爺爺正專注地雕刻著知了,一塊石頭經過打磨,變得如此活靈活現,旁邊一位叔叔看我驚訝的樣子,說:“小朋友,有沒有興趣?你姓什麼,選一塊你喜歡的石頭,自己刻一顆章帶回家,很有意義的。”我說我姓“崔”。於是,叔叔(後來我知道是潘老師)幫我挑了一個小篆的“崔”字作為樣子參考。潘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先把印章要刻的一面在鐵絲網上來回磨,直到磨平為止。然後,根據這個字的結構,用黑筆在刻面上大致劃一下位置。然後,再把“崔”字反著,一筆一筆畫在刻面上。最後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就是篆刻了。潘老師讓我左手戴上保護手指的手套,右手拿小號刻刀。大姆指和食指握住刀頭,中指緊緊地抵住刀頭的另一面,在刻面上,由下往上,由裡往外,根據畫好的線用力一點一點刻下去。真是說說容易,做做難啊。我一不小心,就把刀頭劃了出去,還好手沒弄破,不過刻面被破壞了。潘老師耐心地和我說:“沒關係,剛開始學是這樣的,你再把刻面稍微磨平一點,然後用刻刀再補一下,剛才的劃痕就會沒有的”。果然,經過“彌補”,我的姓氏章終於刻成啦!

我和媽媽說:“我很喜歡篆刻,下次能不能再來學啊?”媽媽微笑著點點頭答應了。剛才專注地刻著知了的爺爺,抬頭微笑著對我說:“小師弟,歡迎下次再來啊!”原來,老爺爺也是潘老師的學生呢!

低碳博物館之旅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732字

“嘩啦啦嘩啦啦—”

早晨下著傾盆大雨,讓我們不得已,取消了本次西湖出遊計劃,改為低碳博物館之旅。

低碳博物館不僅倡導我們生活要低碳環保,還展示許多高科技的產品。

來到低碳博物館,剛走進門就看到一些可以節能減排的高科技材料:太陽能充電寶、光伏陶瓷瓦……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個叫氣凝膠的東西,很輕,一根狗尾草的絨毛就能把它舉起來!

我們還體驗了很讓人激動的VR產品—虛擬現實。工作人員給我戴上一個重重的、類似的墨鏡的VR眼鏡,讓我拿著一個類似遙控器的東西來把握方向,我好像就身臨其境一樣!好神奇!

來到二樓,是一個低碳生活的展廳,裡面有一些交通工具:自行車、汽車、動車……,然後讓我們去駕駛,從而瞭解他們的排碳量。

除了這些,我們順便還深度地瞭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我還是不太明白:為什麼植物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陽光一照就能變成養料和氧氣呢?這估計就是植物讓我們覺得神奇的地方吧。

來到三樓,我們就真正地領悟到高科技了!我們先去看了機器人跳舞,它們揮動著兩隻胳膊,有些機械地動著。最讓人感到有趣的是,在表演完了以後,它們還會彬彬有禮地鞠個躬,真有禮貌!

我們還玩了一個叫虛擬更衣櫃的鏡子,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小樂趣,比如,我按了一下特效鍵,結果讓媽媽變成了大胖子!真是一面神奇的鏡子呀!

很幸運,我們在VR的問卷調查中了大獎,換回了兩張電影票,我興奮極了,告訴媽媽想去看。

媽媽告訴我沒問題,但是隻能看一個。於是我們去了巨幕影院,看了一部叫《小動物大英雄》的電影。誰也沒想到,我們竟然包場!感覺超酷!

我們的最後一站是策劃環保婚禮,他給我們幾個選項,看看誰的方案最環保!

走出低碳博物館,我心裡總是有些捨不得:多麼有趣的博物館呀!什麼時候才能再來?

博物館之旅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7字

早上,姐姐說帶我和小侄女田田去國家博物館和自然博物館參觀。

吃完早飯,我和田田就迫不及待地跑下了樓,姨媽和姐姐跟在後面追。我們先坐公交車來到國家博物館。入口處,我們發現許多人都在排隊,長長的隊伍中還有許多外國人,也是前來博物館參觀的。

排好的長隊圍著博物館,左三圈右三圈,一眼看不到隊尾,也一眼看不到入口的盡頭。為了看一看中國悠久的歷史文物陳列和中國文化,冒著烈日排隊,再辛苦也值得。為了分散疲勞,我和田田吃著零食、聊著天,姐姐還辛苦地給我倆扇扇子。

終於到入口,安檢後走入國家博物館,裡面好涼快。我們先補充能量吃點東西,然後觀看了古代許多文物,有唐、宋、元、明、清等幾個朝代的瓷器展覽;有世界各國送給中國曆代領導人的禮物展覽;還有各類古石器、青銅器、佛像等文物。真是收穫頗多!

下午,我們去了自然博物館,姐姐又是排著長隊去領票。我們先看了恐龍化石博物館,裡面陳列了4架恐龍化石標本。據介紹,恐龍生活在1億6千萬年前,在6500萬年前突然滅絕,我想什麼情況能讓這麼一群龐然大物突然消失呢?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問題。

在化石標本陳列館的後面,還有一個恐龍世界,雖然裡面的恐龍都是假的,但是很逼真,特別是它們的尖叫聲。這一路觀賞,我看到了霸王龍、翼龍、慈母龍、恐爪龍等等。我認識了很多種類的恐龍。

除此之外,我還遊覽了人的由來介紹館、植物館、海洋動物館、動物標本館、古代爬行動物館、古代黃河象等滅絕動物標本陳列館……

這次參觀真讓我眼界大開,不虛此行!

參觀湖南省博物館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1062字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有幸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

那天,天氣非常炎熱,火辣辣的太陽照射得人的眼睛都難以睜開,但這絲毫也阻擋不了大家前去參觀的腳步。

來到博物館大門前坪一看,只見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的參觀者排著長長的蛇形狀隊伍,迂迴繞過一排排S形紅色障礙物,慢慢地向大門移動。隊伍中還有不少金髮碧眼、鼻樑高聳,來自異國他鄉的外國遊客。排了大概半個多小時的隊,我們才隨著隊伍進到博物館。

我們首先搭乘扶梯來到博物館二樓,參觀的是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它分“家園”“我從哪裡來”“生活的足跡”三大主題,可以讓我們深刻地瞭解到湖南的人文、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習慣等等。這裡擺放的各種歷史文物,包括青銅器、瓷器、書畫詩詞、農耕具及農作物、綾羅綢緞等,不計其數,有的金光閃閃、價值連城,有的五彩斑斕、古色古香,看得我眼花繚亂。據說其中還有不少是國家級文物呢。更有趣並使我難忘的是,在展廳很寬的一面牆上,鑲嵌有56個身著不同民族風格服裝人物影象的電子屏,你想聽哪個民族的歌,或瞭解哪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你只要輕輕點一下屏,離屏大約一米的地方,地上有一個籃球大小的圓形聽音區,你站在聽音區上面,你就能聽到這個民族原汁原味的美妙歌曲和有關介紹,你說神奇不神奇!

離開二樓,我們繼續上到三樓參觀馬王堆漢墓陳列館。這裡有根據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和她的丈夫、兒子一家三口人還原的三個墓穴,牆上有關於墓主人的詳細介紹以及漢墓發掘的原因和過程等。館內陳列著數千個隨漢墓出土的各式各樣的文物,硃紅菱紋羅絲綿袍、人面銅方鼎、素紗禪衣等等,還有辛追夫人常吃的食物及生活日用品,可謂衣食住行樣樣俱全,一時半會還參觀不過來。接著,在貫通上下三層空間的地方,我們看到了錯落有致陳放著的辛追夫人棺槨,大棺套小棺,裡外居然有四層,而且每層都是嚴絲密縫,上面雕刻著各式圖案花紋,我不由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先進科學技術心懷崇拜和讚歎!

出了井槨陳列館,正當我為始終沒見到辛追女屍焦急時,電梯直降一樓。我高興萬分,終於來到了辛追夫人的遺體安放處。在一個用玻璃罩著的大棺槨裡,我看到了期盼已久的辛追女屍。只見一位身高大約1米5左右的女姓,雙眼輕閉,穿著白色的漢服,面容安祥地躺著。整個身體看起來完好無損,好似一個酣睡未醒的睡美人。同行的參觀者說,這是目前世界上儲存最完好的一具女屍呢。儘管隔著玻璃罩,相距有點遠,但大致還是能看得清楚。要不是工作人員提醒這裡不能拍照,我還真想拍照回來再仔細看看呢。

參觀完展覽,走出博物館大門,已是夕陽西下,天邊泛起一片片晚霞。回想今天,不虛此行,景美人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