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翰墨香相關作文20篇

濃濃翰墨香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3字

我喜歡軟筆書法,喜歡它那獨特的韻味—長長的筆桿,一點一橫,時而剛勁有力,時而柔軟綿延,連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讓我走進書法的,則是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

在每個週二下午,我們都會踏著清脆的鈴聲,走進彌繞著墨汁味的書法室。我們擺放好筆架,毛筆,硯盤,書畫氈,練習紙,等待老師上課。每次老師一來,都會給我們露一手,他飽蘸濃墨,揮筆落下,眨眼間,白淨的紙上留下“堅持不懈”“博覽群書”,我們看得目瞪口呆,心馳神往。

老師總會耐心地向我們講解毛筆所需的四個特點: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健,即筆腰彈力,將筆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

“寫毛筆,臨摹是關鍵的一環。臨,就是看著字帖範字來寫,記住每個字的結構特徵;摹,就是不看字帖,把字摹得更好。”每次我提筆時,耳際總會迴響起老師的淳淳教誨!記得剛學基本字時,老師總說:“逆鋒起筆,回鋒收筆,膽大心細。”,並一遍又一遍地讓我們練基本筆畫,時間一長,這種枯燥,單調的學習讓我感到厭煩。每當想半途而廢時,我的耳邊就會響起老師講的“墨池”、“入木三分”等書法家的故事;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老師上課時寫的“堅持不懈”。是啊!做什麼事情都貴在堅持,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臘梅吐清香!

掌握了基本筆法,我慢慢愛上了書法,每次總期盼週二少年宮活動時刻的到來,提上心愛的毛筆,把自己沉浸在那濃濃的翰墨香中,筆走龍蛇,書寫自己的夢,那時學校的空氣中便滿是墨香、書香……

濃濃翰墨香,飄香學校滿園,滿載著童真,滿載著夢想,馳騁在孩子們的成長樂園—鄉村學校少年宮!

濃濃墨香 篇2

國三作文 ,646字

行走在書的世界裡,書中的清香伴我漸行漸遠。在書的世界裡,我遇到了最美的自己。

散文心緒寧靜

在青春的煩亂躁動之時,是一片荷塘月色走進了我的夏至,撫平我心中的煩躁。怎能說散文不是一把理平我心中“三千煩惱絲”的骨梳呢?手捧一篇散文,品味那字字句句之下的深意。讀讀餘秋雨筆下“三分劍氣,七分目光”的李白,讀讀“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的卞之琳的至美意境。

我願手捧一本散文,細細品味那字句之下埋藏的靜美。

詩歌顾盼神飛

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而詩歌則是這歷史長河中不朽的明星。嚮往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欽佩著蓮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感嘆著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不羈。由古至今,詩歌發生著改變,但是精神不變,根不變。古有“尚思為國戍輪臺”的報國之志,今有“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對國家的深沉的愛。古往今來,詩歌承載著不變的精神向前行進。

我願手捧一篇詩歌,在詩歌中獲得感悟,顧盼神飛。

小說清香撲鼻

小說深得我的喜愛,應該是其散發的不同的清香,或是金庸在活死人墓裡埋下的蜂蜜香,或是曹文軒寫下的秸稈味,抑或是郭敬明筆下的散雪凜香,偶遇同好之人,共同分享閱讀心得,共樂之。這豈不是展現了香囊招人喜愛的功效?

我願手捧一本小說,在其散發的清香的世界裡漸行漸遠。

行走在書的世界裡,久而久之,身上也沾了些許墨香。讓我們一起,在書的世界裡尋找那屬於自己的長存的美麗吧!

墨香濃郁助力成長 篇3

國二作文 ,745字

教室裡,一縷縷溫潤的陽光灑在書桌上,課本上好似鍍了一層暖金色的輝煌。看窗外,柔風徐徐,輕輕吹動柳條,風吹進窗縫,翻卷開:一頁,兩頁,三頁的紙張。柳葉香裡夾雜著書墨香,又或是墨香裡夾雜著柳葉香,陣陣沁人心脾,不禁使人心曠神怡。

自小,在我的生活中,書,不僅是物,更是兒時的玩伴、現在的摯友,又或是一位目光遠見的老者。書,每時每刻都在記錄我的成長。

媽媽一向對我管教很是嚴厲,自小對我就是高標準的要求。記得我讀第一本書的時候才五歲,那應該是本注有拼音的《西遊記》,我貪玩從不愛讀,再後來媽媽忍無可忍,拿起棍子,朝我的手心敲去,就這樣,我被媽媽逼著看書。漸漸的我竟迷上了書中曲折坎坷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甚至情到深處時還會隨著故事情節落幾滴淚。

上了小學後,因為環境的突然陌生和自身性格的敏感,我變得非常內向,也沒什麼朋友。六年來我所有的傷心、開心、窩心全都化作讀書的動力,讀了一本又一本,只因為那書的世界好似充滿著難以言喻的魔力緊緊地吸引著我。那陣陣沁人心脾的文墨香,就彷彿初晨的新露,一滴一滴地澆灌著我稚嫩的心花,我讀的大多是名人名記。只因為我百分之百的相信老師說的:唯有耳濡目染,才能潛移默化。

到了初中,因為有書籍的影響,我變得愈發的開朗,交了許多的益友。同學們在一起交流最多的話題,就是讀書的心得。我曾在一位同學那裡看到一本《設計與思想》,書中一幅精緻的服裝構圖和一篇設計構思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開始大量地翻看服裝設計類的書籍,與此同時,我也做了一個關於我未來的決定,我要做一名服裝設計師!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的青春、我的成長在被那陣陣墨香記錄著,而那陣陣墨香即是我的成長。

日光和煦,翠柳初垂,暖風溫潤。那平攤在書桌上的課本也似乎在陽光的照耀下,書墨香變得愈發濃郁、悠遠、綿長。

身邊的濃濃墨香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42字

中華五千年璀璨文明留給後人無限寶藏,它就像一本蘊含著千古奧祕的書籍,每翻一頁,陳舊古樸的紙頁都會散發出獨特的味道。它或許會是獨具匠心的木雕;或許是餘音繞樑的琴聲環繞;或許是對奕時思維縝密的沉靜;或許……或許就是無與倫比的文字書畫了。

墨香時刻飄溢在我的周圍。我家的書房、客廳以及外公的家裡,掛著一幅幅美妙的字畫。楷書、隸書、行書……各種字型都有,但更多的是篆書,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字型。每當我看到篆書,尤其是大篆,都會浮想聯翩……它真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你看那“水”字,它就是一條美麗的河流,彎彎曲曲,我能想象得到清涼的觸感與戲水的魚兒;看那“月”字,一彎明月凝視著身下的土地,銀光灑下,美麗至極!正如同喜愛書法的外公所說,中華書法就是一個民族符號,表現的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寫字的人是書法作品中的點睛之筆。打從我記事起,每天總能見到我的外公站在寫字檯旁,手執毛筆,聚精會神,飽蘸著墨汁的毛筆在他的手下如行雲流水,像一條遊動的小龍在潔白的宣紙上舞動。一年又一年,一幅又一幅美妙的書法作品從他手中展現,他用自己的行動為“數十年如一日”做了一個最完美的詮釋。

外公寫字前,總是拿起硯臺慢慢倒入些清水,拿起墨條開始研起墨來,那墨水的清香就隨著他的動作均勻地飄散開來。還記得小時候,我和哥哥一聞到那熟悉的墨香,也都好奇地圍過來幫外公。外公總說,磨墨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磨墨的力道、濃淡、技法都是有講究的,急不得。寫字前先磨墨,不僅是讓水更好地融於墨中,恰恰也是靜心的好方法,磨掉急躁,磨掉雜念,只有心踏實下來才能寫好字。

磨好墨,只見他高執毛筆,平心靜氣,身體前傾地恰到好處。當筆酣墨飽時,筆與紙便和諧地接觸了。筆鋒觸到紙,紙的纖維慢慢被墨滲透,柔軟的宣紙被墨色渲染,一個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躍然紙上,縝密的筆法,加上或豪放或溫婉的氣度,把人帶入到奇特的境界中。

外公的書房掛著一幅立軸,是隸書書寫的《滿江紅》。古色古香的卷軸,再配上宣紙的潔淨與素雅,顯得幾分端莊。岳飛的詞給這端莊的書法作品更加了一分磅礴氣勢。在詞中,我能體會到江邊戰場上的那種特別的氣息。青海長雲,煙塵瀰漫,戰士們“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氣魄揮灑在戰場上。我常常凝視墨卷,看外公筆下的漢字幻化成一個個披堅執銳的戰士,在宣紙鋪就的戰場上吶喊廝殺。千百年的民族風骨在墨香中撲面而來,使人不由生出一種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隸書本柔,藏鋒蓄銳,但在這幅卷軸上竟顯出了大海般的洶湧澎湃!試想,若無書法之韻,此詞雖壯哉秀哉,但何韻之有呢?

推開窗子,一股熟悉的墨香飄來,我知道外公又在練字了。我默默地欣賞著,知道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薰陶,而是一種細緻入微,於人、於心的雕琢。

春意濃,艾角香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0字

“二月十九日,艾角飄香時。”這句話是東莞人常掛在口邊的一句順口溜。“艾角”顧名思義就是用艾草做成一種像餃子形狀的食品。艾角是東莞人每年必做的一種傳統小吃。

春天來臨,萬物復甦,田野裡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艾草在春雨的滋潤下生長特別旺盛,綠油油一片,鋪滿田梗。在東莞人眼裡,艾草是一個寶,它具有抗疾病毒作用,可以平喘、鎮咳及祛痰,同時還有止血凝血、鎮靜、抗過敏及護肝利膽等作用。但艾草很難直接入口,所以,聰明的東莞人就想出把艾草混入麵粉做成“艾角”這種健康小吃。

每當想起奶奶做的艾角,我就垂涎三尺。奶奶是個做艾角的高手,她做的艾角香味飄滿整個房子,引得我們直咽口水。在焦急地等待中,一個個艾角在鍋裡蒸熟了,我和妹妹爭先恐後地從鍋裡搶出香噴噴的艾角,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熱騰騰的艾角,沁人心脾的艾草香,甜甜的豆汁,那種美味真是無法形容。奶奶常被我們的饞樣子引得哈哈大笑。

奶奶每次都會多做一些艾角,送給街坊鄰里,街坊們吃了艾角,都讚不絕口。在我們的村子裡,親戚、鄰里間也會互贈艾角,互相交流做艾角的心得,那種情誼,讓人陶醉,而每到這時,我總能品嚐到各種味道的艾角,或甜或鹹,或大或小。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奶奶做的甜艾角。因為奶奶做的甜艾角又香又甜,又軟又糯,可好吃了。輕輕咬一口,嘴裡溢滿艾草香,令我回味無窮。雖然現在的食品越來越豐富,樣子也越來越精美,但在我心中,外婆做的艾角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

和暖春天,艾角飄香。這種帶有南方獨特的艾草味道的食品伴隨著不少東莞人的成長,溫暖著無數人的回憶.更是我童年中最鮮活的一種記憶。

情濃槐花香 篇6

國三作文 ,757字

我出生于山東省萊蕪市。在萊蕪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有著許多特色美食,如金家羊湯、棋山炒雞、萊蕪燒餅、雪野魚頭等等。因為我小時候曾有一段在鄉下與爺爺奶奶朝夕相處的日子,所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以槐花為原料的食品。

又是一個槐花飄香的季節,一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枝頭,淡淡素雅的清香在空氣中瀰漫開來,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了在家鄉度過的美好時光,還有那鄉下的落日美景。

槐花生長在高而大的槐樹上,因此,採摘時需要用特製的鉤子。其實,這鉤子也無特別之處,還不就是在竹竿頂頭上綁上一根彎折而成的粗鐵條嘛!

記得那年春天,爺爺去摘槐花,我也嚷著要去。我去了,站在樹下,看太陽已跑到西面山頂上去了!陽光從樹縫裡灑下來,斑斑駁駁的,天是藍的,雲是白的,風是香的。我歡天喜地地將爺爺勾下來的槐花一串串撿起,放入奶奶編織的小籃子中。

回到家,奶奶將槐花洗淨,均勻地撒上些鹽,在麵糊裡攪拌好,讓麵糊把一朵朵槐花包裹起來,最後放在平底鍋裡煎。奶奶給我煎槐花餅,我站在奶奶旁邊看。我看見槐花餅逐漸成形,平底鍋裡的油“滋滋”地響著。槐花餅慢慢焦黃,奶奶迅速剷起出鍋。剛出鍋的槐花餅,油亮亮,黃燦燦的,真讓我饞得流出口水來。輕輕夾起一塊,細細咀嚼,慢慢品味,真是脣齒滿清香啊!

當然,用槐花製作的美食不僅有槐花餅,還有蒸槐花飯,油炸槐花串,槐花蜂蜜飲等等。

如今棲居於城市一角的我再也無法爬上槐樹的枝頭,或立於芳香撲鼻的槐花樹下,欣賞那鄉下的落日美景了。

那日,我獨自漫步在小區旁河岸邊的一棵槐花樹下,看到那槐花如一串串銀鈴掛在枝頭,我不禁讚歎道:不需要任何的裝飾,儼然就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清風徐來,把槐花獨特的香味送到我的鼻孔,深深吸一口氣,不禁心曠神怡,似乎所有的煩心事就此一掃而光。

又是一個槐花飄香的季節,家鄉的槐花又該是滿眼繁花了吧?

翰墨留香 篇7

國三作文 ,858字

昨日回家途中,適逢一場兒童書畫展正在影劇院展出,往昔的些許記憶猛然間觸動了我幾根敏感的神經,我竟鬼使神差地停下車子,駐足觀看,欣賞著這些幼稚的字型,嗅著宣紙中殘留的墨香,腦海中的記憶音樂盒悄然開啟,奏響了那段熟悉的樂章……

時光又回到了六年前,面對著比肩頭還高的練習桌,惶恐與不安充溢著我的心房,滿頭白髮的李老師用她那充滿“溝壑”的大手拉起我幼稚的小手,教我練習橫等基本筆畫,可是頑皮的我總喜歡看著李老師的那雙手,天真地想像自己老去時的手會不會和老師的一樣,結果每次寫出的字總是歪歪斜斜,每當這時,李老師都會嗔怒,假裝要打我,我總會狡猾地用手擋著,從她的眼神中,我知道她是愛我的,並沒有要打我的意思,就這樣,在老師對我不斷地關懷與幫助下,我的書法技藝突飛猛進。

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最難忘的就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的經歷,那年的夏天,陽光似乎特別的毒,屋外的蟬鳴像衝擊波一樣一遍又一遍地衝擊著我的耳膜,屋內的我背心已經溼透,我都仍在揮毫撥墨,一張,兩張……一個夏日的傍晚,我終於完成了這幅作品,接下來的整個夏天,我都在滿懷希望地等待。可是,我天天盼,盼來卻是一份失望與無助!比賽的結果好似石沉大海,杳無訊息。

酷暑的一個午後,飄潑大雨將我從慵懶的睡夢中驚醒,我推開窗,看雨中萬物,突然,井臺旁邊的那棵剛栽下的棗樹吸引了我的視線。它只是一棵幼小的樹苗,剛剛獲得新生就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豆大的雨滴毫不留情地擊打著它的樹枝、軀幹,而它卻依然挺立在井臺邊,一陣迅猛的風颳來,棗樹搖搖晃晃,幾片樹葉也已被無情地剝落到井臺邊,可它一直不放棄,同風雨在作頑強的抵抗。

我心頭猛然一震,似乎明白了什麼。從那以後,我又開始腳踏實地耕耘在我的書房裡,嗅著濃濃的墨香,我的心境變得安適而平淡。功夫不負有心人,接下來的比賽裡,我終於拿到了紅燦燦的證書,當我在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中接過證書時,我知道,我要由衷地感謝窗外的那棵棗樹……

一曲終了,思緒又回到現在,風雨中的那棵棗樹將會被我一直銘記在心底,它將幻化成一股奮發向上的動力,催我不斷奮進。

濃郁書香代代傳 篇8

國二作文 ,923字

我們一家四代都愛讀書。

每年暑假,我們全家都要去上海書展。因為家裡的書多得無處放,出發前大家都表示每人最多買五本,但每次我們都滿載而歸,“言而無信”。

晚上,家裡靜靜的,沒有電視、嘈雜,每個人都捧著書或報。長輩們常對我說:“書中充滿知識,又充滿了真理,你一定要多讀書啊!”我被他們的言傳身教薰陶著。學習再繁忙,我也會抽時間在燈下看書,那成了我最大的樂趣。

家裡有趣的事總與讀書有關。我對唐詩最初的記憶是從太公教詩開始的。太公是詩人,桃李滿天下,但教我這樣的小孩,還是第一次。那時我才六七歲,對於“平平仄仄平”還有韻腳這類的詩詞格律是一頭霧水。太公帶我讀了許多詩,不厭其煩地為我講,印象最深的還是他教我吟詩。在我看來這是李白才會做的事,他一吟起來我就忍不住笑,但看太公一臉認真,我也只好收斂起來,跟著他一起搖頭晃腦。那時我寫的詩狗屁不通,太公會一字一句教我改。有一次我不知天高地厚改寫張繼的《楓橋夜泊》:“日升雀啼雪滿天,江楓燦爛對笑顏。姑蘇城裡寒山寺,白晝鐘聲到岸邊。”太公說:“童言無忌,改得好!”他題“靜觀書屋”送給我說:“這是我父親的書齋名,也是我的書齋名,現在送給你,希望你繼承我們家的傳統,做個愛讀書的好人!”我使勁點頭。

我的奶奶是作家,她在家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有次她去我們學校講課,平時十分頑皮的同學,居然一個個靜靜地坐著認真聽,連手機也沒人玩。她笑著說:“書看得多,自然有底氣,鎮住人的氣場來源於讀書!”我瞬間明白了。

爸爸最好笑,他連上廁所都要看書。他成了我的萬寶全書,無論天文、歷史、時事,他從來不會被我問倒。他總是說:“積累知識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讀書。”

我像別的女孩一樣愛照鏡子,臉上有個小疙瘩就大叫,媽媽說:“鏡子能變出一個美眉來?還是多去讀點書吧!”她自己就是這麼做的,上街,跑得最多的是書店,而不是化妝品櫃檯。

我慶幸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長輩們的手不釋卷,家裡多得不計其數的藏書,讓我天天享受讀書之樂的同時,培養了求知、進步、不斷探索的精神,它們體現在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讀書教會我要做一個正直、善良、有內涵、懂道理的人,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濃郁書香代代傳,“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的人生之路就這樣變得更加寬廣、美麗。

那濃濃的書香味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8字

沙發旁那幾本不曾翻動的書……

當電子產品風靡全球時,我們家,不禁中了它的毒,好似戒不去的煙癮,一天不往電子產品瞄上一眼,心裡就癢癢。

但不知什麼時候,書卻悄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陪媽媽逛街時,我突然瞄到道路一側出現了個巨大的白色機器,起初以為是個集裝箱,乍一看,上面直挺挺地標著“24小時圖書館”。看到書本,我是厭煩的,恨不得立刻讓它消失在我的眼前。但媽媽像是見了寶似的,徑直走向它,我原本想拉住她,卻眼睜睜地看著她走向了“圖書館”。

那天,媽媽借了兩本書回家,我不禁厭煩,書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裝訂成冊的紙嗎?

晚上,媽媽開啟了讀書模式,看她津津有味地讀著,我的好奇心蹦了出來,雖然是那麼的微小。一捧起書,起先是潦潦草草翻一翻,但後來才發現這是章回小說,於是重翻至第一頁,耐著性子看。一直讀,我發現浮躁的心靈漸漸被安撫了,書中的詞句對我來說是多麼的新穎、有趣。

漸漸的遙控器粘不住我了,反而是書,在洗滌我的心靈。遙控器和電視已佈滿了灰塵,昔日電視的響聲,變成書頁的翻動聲。

爸爸不知不覺中也放下了手機,捧起家裡僅有的幾本書讀了起來。久而久之,書成了我們家茶餘飯後的話題,家中原本空蕩蕩的書架,也變得充實了。

那沙發旁的幾本書,不再孤獨。書已感染了我們,我們沉浸在書的天堂中。書的魅力已讓我們無法抗拒。

現在,我們家中飄著濃濃的書香。

翰墨書香飄自來 篇10

國二作文 ,890字

讀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是禪堂,年輕時讀書就像迎來朝陽走路,最淡的墨汁也能勝過最強的記憶。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鬥中取得勇敢。知識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增加,就會不斷的減少。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麼事做不來的。

而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阿列克賽取維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親身經歷所著的,這本書寫了保爾柯察金(小說的主人公)幼年失學,後來當過工人,參加過戰爭,成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保爾是一位倔強好鬥的少年。在他成長時期,國家正在革命,他漸漸成為一名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他都承受住了考驗,最後因為失明離開了前線。在這期間,他曾經動搖過,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他終於拿起了新的武器—筆。進行文學創作,讀了這本書我被保爾的意志深深的感動了。

在一次激戰中,保爾受了重傷送進了醫院。他的傷口很深,顱骨被子彈打穿,一隻眼失明,對於一個戰士,失去了雙眼那要承受多麼大的痛苦啊!即使這樣,但並沒有使他放棄、退縮,反而以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擾的精神投入地方的任務。黨組織的任務他都逐一完成。為了供應城市所需的木材,為了修復運輸木材的鐵路。他拖著沉重的身軀在泥濘、痛苦中走來。終於,城市的木材供應上了,運輸木材的鐵路暢通無阻了。保爾身上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那麼,他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學習呢?他不僅堅強而且也非常愛國。為什麼說他“堅強”呢?因為他在受到身體的重重考驗下,仍不放棄。為什麼說他還愛國呢?因為他不論自身有多大的障礙,首先想到的依舊是祖國。而現在的我們呢?雖然稱不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最起碼是要什麼有什麼,所以我們的毅力得不到鍛鍊,承受挫折的心理也弱的很,難道他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在艱苦、挫折、疾病、風寒中磨練的,我們要向這些人看齊,向這些人學習,做到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