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春夢拼搏,為中國夢奮鬥——讀《青春中國夢》有感相關作文20篇

為青春夢拼搏,為中國夢奮鬥——讀《青春中國夢》有感 篇1

讀後感 ,1312字

青春,因為夢想生機勃勃,似雨潤小草;青春,因為奮鬥熱情奔放,如似火驕陽;青春,因為奮發朝氣華麗,像鮮花綻放;青春,因為崇德瑰麗,因為向善華美,因為人生在這時奠基,夢想從這裡起航。從古到今,青春,夢想,奮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永恆不變的樂章。“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正如陸游《書憤》中所說,夢想指引著我們奮發向上,崇德向善。年輕的拼搏,讓青春無悔;民族的凝聚,讓無數的青春夢彙集成偉大的中國夢。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國,是每個人心中最最神聖不可侵犯的信仰,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探索,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難以忘記九十六年前,在貧弱的中國被帝國主義勢力欺壓的浪潮裡,在剛剛結束的一戰還未散盡的硝煙裡,青年學生為先鋒發起的五四愛國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殘酷的鎮壓,各路勢力的阻撓,都沒有讓他們停住追求進步的步伐,因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與方向,“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鼓舞了無數青年拼搏奮鬥,並用智慧、激情、熱血、信仰報效祖國、砥礪奮進,抒寫了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鐫刻下永不磨滅的歷史印記。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美麗夢想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指引著他們前行。同樣作為青年學生的我們,面對新時期的機遇與挑戰,更應該鼓起勇氣,把振興祖國的重任扛在肩上。這,是偉大的中國夢。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年輕的我們,擁有光明的夢想。然而要想實現夢想,我們要走的,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坦途。美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總統之一林肯出生時一貧如洗,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然而,正是因為他的不懈拼搏與永不放棄的精神讓他最終名垂青史;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因為作戰負傷,雙眼失明,但卻靠頑強的毅力完成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著名女作家張海迪五歲成了殘疾人,後來自學小學到大學的課程,以及五國語言,被評為三八紅旗手……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些主人公無一例外都用頑強的奮鬥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人生。如今的我們,沒有繁重的生活壓力,也沒有身體上的疾病,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去抱怨,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不畏懼挫折,在為了夢想前行的路上披荊斬棘。這,也是偉大的中國夢。

2015年的鐘聲剛剛敲響,今天,站在歷史、現實和未來嶄新的交匯點,我們從未如此真切的感受過中國夢的力量—這是中國的夢想,是華夏族的夢想,是每一個身體裡流淌著神州大地血液的炎黃子孫的夢想。作為一個高中生,刻苦學習是我們的本分;作為祖國未來的舵手,勇於創新是我們的職責;作為實現中國夢,實現祖國偉大復興重任的承擔者,我們,要擁有足夠的勇氣與責任。無數革命先輩的言傳身教,無數勵志人生的啟迪,祖國屈辱的歷史與蓬勃發展的今天,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我們將個人成長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勤奮學習,關注時事,勇於創新,融入潮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登上世界發展的舞臺,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朋友,努力吧!奮鬥吧!年輕的拼搏,讓青春無悔;民族的凝聚,讓無數的青春夢彙集成偉大的中國夢。讓中國夢點亮絢爛青春!讓青春夢鑄就富強中國!

讓正能量在我手中傳遞——讀《青春正能量》有感 篇2

讀後感 ,559字

我讀了《青春正能量》這本書後,對我感觸最深的要數“我愛幸福家園”這一節裡面的一個小故事,那就是《海邊的老奶奶》。

在這個小故事裡最讓我不能忘懷,記憶猶新的就是老奶奶說的那段話了。當“我”問道:“奶奶,您在撿貝殼嗎?”老奶奶說:“不是,我在撿碎玻璃呢!我從小就生活在這片海邊,我在這裡撿了大半輩子碎玻璃了,把海灘上的小碎玻璃都撿乾淨了,來這裡玩耍的小孩子就不會劃破腳了。”

讀了老奶奶說的這段話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一個人一時做好事容易,可長時間做好事就不容易了。可是老奶奶卻用她對別人的愛,在海邊撿了大半輩子碎玻璃。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上幼兒園時,老師要大家做好事,並說做一件好事就得一朵小紅花。為了換得小紅花,我把家裡的本子、筆、橡皮擦拿去交公或給別的小朋友。最後紅花越多家裡的東西越少,老師知道後,就對我說:“做好事不是為了得到小紅花,而是為了幫助大家,紅花是用行動換來的,而不是用東西換來的。”當時我不懂這句話,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道理很深刻。

當時,我做的“好事”,純屬為已,談不上半點為人。而老奶奶才是真正做好事的人,她用一顆善良的充滿愛的心去幫助別人,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她才是值得我們學習、尊敬的人。

現在,社會上處處都有好事等著我們去做。我們只有以自己的行動多做好事,才能讓我們的幸福家園更和諧。

為夢想而努力——讀《狼王夢》有感 篇3

讀後感 ,904字

最近,我迷上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狼王夢》。

《狼王夢》主要講的是母狼紫嵐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把自己的後代培養成狼王。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紫嵐一次又一次失敗,四個小公狼也相繼死去。可紫嵐並沒有放棄,它將最後的希望放在狼孫的身上,為了狼孫的安全,紫嵐和金雕同歸於盡了。故事情節一環扣一環,引人入勝。

最吸引我的是與金雕同歸於盡。對於一頭狼而且是一頭苟延殘喘的母狼來說,能和空中的動物同歸於盡,那是多麼的了不起啊。在整個狼群裡又有幾隻能做到呢?沈石溪說過:“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反映的卻是人的感情。”紫嵐對夢想的追求深深地打動了我。夢想對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如若沒有夢想,便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假如失去夢想,人將會怎樣,誰也無法想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夢終究是夢,終究是會醒的,既然醒了,就應該努力的去實現。可試問自己: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會向紫嵐一樣去追求嗎?你遭到失敗後還能堅持嗎?是的,我是溫室裡的一朵嬌嫩的花骨朵,禁不起外面的風吹雨打。可讀了《狼王夢》以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的夢想是想當一名歌手,找一個簡單粗暴的理由吧。因為我喜歡唱歌。為了我的夢想,我必須行動起來了。我要保護好我的嗓子;要多聽聽別人是怎樣唱歌的,比我唱的好,我就要不恥下問地向他們請教;在家裡可以試著學用一種樂器演奏出一首歌曲;要獨立起來,要學會面對生活的風吹雨打。

此外,紫嵐勇敢地面對現實,克服困難的舉動令我敬佩。現在,我們是父母手中的一塊寶,拿在手裡怕磕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們一直依賴著他們,卻忘了自己應該怎樣做。一遇到困難不自己想辦法解決。面對困難,我們一退再退,終究有一天將無路可退。與其那樣還不如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呢!父母終究是要老的,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依靠他們來生活,也許現在我們靠父母,而將來就是他們靠我們了,如果我們不獨立起來,反而始終依賴他們。我們長大以後,就不會成家立業了。所以,現在還生活在溫室裡的花骨朵們,慢慢獨立起來吧!自己去面對外面的風雨吧!

紫嵐的好品質深深打動了我,我會牢牢地記住它的好品質的,從此,也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觀《誰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篇4

觀後感 ,614字

去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個意外,但卻並沒有失望。這麼多年看的些青春類的電影基本都已經麻木了,閉著眼睛都夠猜到結局,可即便這樣,還是好多人願意去看,還是會為它掉眼淚,為什麼?因為它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在那些或美好或遺憾,總之是一去不復返的青春裡,有我們的回憶,有我們回憶裡的點滴。

之前就有看過《青茫》這本小說,但是對作者劉同並沒有太多的瞭解,只覺得他是挺勵志的一個人。能通過自己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孤獨向暖,不在意他人目光,這樣的人的作品本來就有很強的吸引性。

影片中最有感觸的是女主角林天嬌的轉變。她從小就是個乖乖女,成績一向名列前茅,自信驕傲的她一直以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其實,她一直在走的都是父母給安排好的道路,她根本就沒有自由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這個時候高翔就出現了,他看似不羈不靠譜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渴望自由,敢於追尋夢想的心,而這些也正是林天嬌可望而不可即的。於是劇情很自然的就把兩人安排到了一起,從起初的厭惡不理解到最後的感激,不捨。電影中,高翔問林天嬌:“你這麼喜歡天文,為什麼要考金融啊”,林天嬌說:“我媽說,學金融以後發展好。”其實林天嬌的轉變又何嘗不是許許多多個我們的寫真呢,就像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我們也會更多的考慮別人覺得以後會發展好的專業,而不是堅定地跟隨自己的內心。幸運的是,林天嬌遇到了高翔,也遇到了心底的那個自己。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心底的那個自己,並且堅持初心,不輕易被他人所動搖。

為你,千千萬萬遍——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篇5

讀後感 ,918字

“這本小說夾雜著美與醜,而那部分的醜都被友情添化為美。”這大概是我斷斷續續讀完這本書的深刻感受,故事中的無情與災難,都隨著風與風箏飄遠。作者從主人公的細膩感情描寫出人性的本質,令整本書充滿一段善惡交織的章線。

故事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少年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成長的經歷,哈桑崇拜阿米爾,是因為有知識的淋澆,令阿米爾能讀字講故事,讓本來沉默的哈桑產生了好奇,更加讓他們的友情增添幾分。不久,因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做出了一生讓他自己後悔的決定。阿富汗政變,前蘇聯佔領阿富汗,阿米爾與父親逃亡美國,阿米爾始終不能忘懷那件事而原諒自己,然而踏上了故鄉的路,為好友盡最後一份力,尋找那個當初的自己。

文中的哈桑,是一位正直善良的淳樸孩子,當阿米爾受委屈時,他總是出頭的那個,挺身而出的他不怕為難自己的一切事情。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智勇互補,哈桑對阿米爾依然十分忠心。在那場風箏比賽,阿米爾與哈桑合力贏得比賽,但當哈桑取回風箏時,卻遇到那群因保護阿米爾少爺而曾經得罪的人,並受到了不少侮辱,但他沒有責怪阿米爾少爺。故事的後來,阿米爾對哈桑變得冷談,更是不惜將哈桑逼走。哈桑內心充滿對好友阿米爾的失望與不解。

哈桑作為阿米爾的朋友,把他與自己的一生捆綁在一起,無論如何也不讓自己的朋友有事,無條件地為朋友付出,不管是面對凶惡無窮的流氓,還是別人對自己的侮辱,哈桑鼓起勇氣拿著彈弓來保護自己敬愛的阿米爾少爺,甚至令自己陷入危機。他的一生都在懷念過去那些美好的時光,直到他到生命的終點。

文章講述的不僅是友情,還有背叛後的救贖,阿米爾內心產生了對哈桑的深深內疚,想要彌補自己的錯誤,因此不惜生命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而索拉博身上有太多哈桑的影子,也讓阿米爾感到對回憶的思念與後悔。

這不僅是一本小說,而且是一部政治史詩。它描寫了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阿富汗的經歷變遷,將這個過去不以為意的國家完整地呈現其中的文化,同時也是一個童年與成年之間關係的人性故事。哈桑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打動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因為自己膽小和虛偽而傷害了朋友的錯,但我們要明白,心靈的救贖並不能用金錢或物質來彌補過錯,更多的是要去珍惜在身邊的朋友,真誠的友情。

為你,千千萬萬遍——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6

讀後感 ,730字

在一個盛夏的閱讀季節裡,我選擇了這本書《平凡的世界》。裡面的內容震撼人心,使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生活。

就像本所說的內容一樣,人物也很平凡,可是,平凡的人物卻有不平凡的故事。

孫少平初時到縣城高中就讀,家裡窮困潦倒,他在學校連一分丙菜都吃不起,丙菜僅僅只是清水煮蘿蔔,可那時的農民兒女們也吃不了啊,孫少平帶著自卑的情緒等同學們拿走飯菜後才偷偷地拿幾個黑色饃饃。這就是高中生活的他,但是,隨著日月的流逝,時光已經讓孫少平和金波、田潤生他們融在了一起,而且孫少平在班級扮演的角色和他的辦事能力也讓班裡的同學刮目相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少平已經慢慢成長為一位大人了。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見,他獨身一人到黃原城打工,做一個攬工漢,那怕再辛苦,他也是靠自己的勞動一分一分掙錢回來的。他更用自己的生命去大牙灣煤礦打工。

寫到這裡,曾經有那麼一句話,是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思想:在一個人的思想還沒有強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時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託另一個人比自己更強的人。

好了,孫少平就是一個有著自己個性的人。還有他們一家人溫馨的情感。在蘭香上學時,少平就會每月寄十元過去;每逢回雙水村時,也會買東西給自己的祖母,父母。當孫少安的燒磚場搞砸了以後,他(孫少安)揹負了許多無法償還的債務。但是玉厚老漢的一千塊錢卻給了孫少安解決眼前的事。

有困難時,一家人共同幫助,共同度過這困苦的歲月;當家境好轉時,一家人共同分享。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當生活給我們磨難的時候,我們用孫少平、孫少安不屈服、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去迎接。因為,當太陽落下的時候,黑夜即將來臨,但總有滿天星辰在夜幕中閃閃發光。而明天,是一個美麗的一天,一個平凡的一天。

為自由奮鬥——讀《湯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篇7

讀後感 ,522字

一本《湯姆叔叔的小屋》散發著淡淡的書香,香中蘊含著黑人追求自由的執著。不論膚色如何,都不會改變一個人的貴賤。每個人都能追求自由,關鍵是有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書中講述了湯姆叔叔為了不連累別人而放棄逃跑,後來為了保守別人的下落被活活打死。而喬治與伊麗莎夫婦因與命運做鬥爭而得到了自由。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湯姆,他忠誠、善良、能幹,但因是黑奴而受了許多磨難。我同情他,也十分憤怒,他的忠誠太盲目了,可以叫做愚忠,如果他在自由面前毫不猶豫,那麼他就不會受盡折磨,換了好多主人,最後還因為不值得的事而亡。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又是多想幫他做決定啊!我只恨我不是他。他如果也能勇敢與命運作鬥爭,那麼他的命運也不會與喬治夫婦不同了吧?

看到這裡,我不由想起了我們祖國大好河山中的多少英雄,他們英勇殺敵,才讓我們的祖國能夠成為今天的樣子,如果沒有他們,那我們就可能成為外貴人的奴隸,就像湯姆叔叔一樣,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自由,好好生活!有一句話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固,兩者皆可拋。”所以,自由在人們心中如此重要,我們怎能拋棄它呢?

所謂的“自由”,就是可以自己生活,不受拘束,那麼,只要自由在了,我們的生活怎能不豐富多彩呢?

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讀《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有感 篇8

讀後感 ,1109字

讀完《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一文之後,感慨七堇年寫的與現在的我們是多麼的相似:放縱、叛逆、不顧一切地去做一些自認為對的事。

青春如流水般總在不經意間消逝,而我們就在許多個不經意間讓它離開了,心裡想著離開了就離開了吧,總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在手中。正如同文中所說的,對於鬧鐘的聲音都覺得刺耳,恨不得抓起就往外扔,然後繼續做夢,才發現一切是如此的脆弱,時間就在這樣的日子中度過了。

學習、奮鬥、拼搏、放縱、嬉笑、叛逆,構成了學生時代的我們,做的那些瘋狂的事情,被問起時,還振振有詞的說是為了給青春一個回憶。其實想想,又有多少時間可以供你不顧一切呢?那些被荒廢了的日子造成了多少遺憾呢?以後再去哭泣又有何用呢?

我們都希望以後的青春能有多麼多麼好,現在便開始規劃以後的大學、工作和生活,卻忘了是什麼在支撐著這些?是在青春的時候,我們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好學生們在每個陽光和熙的下午,用手中的筆刻出了一個道道痕跡,而差學生們則是在每個下午老師的講課聲中沉沉睡去,這就是對待青春的不同。我們總在抱怨我們的生活在無盡的作業和考試中度過,總在幻想這以後多彩的生活,對坐在最後一排感到厭煩,對考試成績感到恐懼,對考試前幾名感到羨慕,對自己感到討厭,總在問,為什麼自己不如他們,為什麼自己不行。總是在問為什麼,卻從未想過要怎麼辦。

也許人都是這樣,要經歷刺激或打擊才能讓自己下定決心,這時的決心才是真的,那些以前口上說的輕飄飄的決定在其他誘惑的面前顯得那麼的脆弱與不堪一擊,於是總想著下一次下一次,下一次一定會怎麼怎麼樣。哪有那麼多時間讓你一次有一次的去浪費呢?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習也不是說好就好了的,是要付出行動的,也不必一天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子,者也不大可能,只有一點一點的積累,一點一點的學,不管遇到什麼都不要放棄才行。這條路是自己選擇的,不管怎樣都要堅持下去。

對於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我不想有太多的遺憾,到最後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現在的青春是為我們的以後鋪路的,是讓我們學習的。總在羨慕那些在年輕的時候就取得很大成就的人,卻忽略了別人所付出的汗水與時間是常人的幾倍,別人的光鮮是用多大代價才換回的。

不付出有想要得到回報,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我們沒有時間停下來回頭張望,沒有時間停下來回首過去,沒有時間繼續放縱。我們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為以後的生活奮鬥。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依舊作著我們的美夢呢?

我們的青春已被我們的種種行為埋葬了一半,是該與那些說再見的時候了,先放下那些我們羨慕的美麗衣服,放下手中還拔弄著的手機,放下我們還準備去做的事情,青春不能在如此浪費下去了。

為了給青春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努力為之奮鬥吧!

為人生而奮鬥 篇9

國一作文 ,497字

站在梧桐樹下,仰頭凝視橘黃色的楓葉,那被稱為糖槭樹花的葉,絲毫不輸給貌美的花瓣和花蕊。樹上的每一片葉子,從來到這個世上開始,就與大自然進行了艱苦的抗爭。

不過,儘管如此,大自然也沒有包容一點點—不讓它生命凋零。他們不能也沒有力氣抱緊自己的母親,無力地附在枝條上。風一吹,一會兒飄向左,一會兒飄向右,慢慢落在水泥地上,紅紅的一片,鋪滿了楓葉。他們一生的溫柔和波瀾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輪迴中積澱下來。可以說,它們的凋零也是一種新的開始。但這一片落葉的歸根是對母親的回報啊!這不正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嗎?

著名的“法國小云雀”,也就是《玫瑰人生》的原唱,曾經活得像玫瑰一樣絢麗,但最終也逃不了無聲的凋零。但是,那些包括《玫瑰人生》在內的眾多名曲,都被同名電影《玫瑰人生》儲存在了時光的留聲機中。歌聲不老,馥郁永生。雖然我並沒有親身經歷過,但當我聽到、看到此情景時,如同親身經歷過一樣,總是感觸良多。

生命的凋零再平常不過了,因為萬物都有生有滅,人也是如此。為了不留遺憾,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抓住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為創造輝煌燦爛的人生而努力拼搏呢?這樣此生才不會白活!

為理想而奮鬥 篇10

高一作文 ,1028字

人人都是一條毛毛蟲,需要經過挫折與困難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

—題記

理想,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因為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改變一個人的靈魂。它在人的一生當中,擔任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使一個人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進,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滋有味,有意義,死而無憾。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遠大的理想,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超出凡人的代價,歷經無數的坎坷卻毫不退卻。諾貝爾為了實現理想,實驗時炸傷了親人;居里夫人為了理想,冒著壽命縮短的危險發現了鐳。他們為科學創下了奇蹟,為人類做出了貢獻,為自己的理想踏出了成功的階梯,這是他們理想的結晶。世界上的重大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追求理想,這是很多人的願望,成功成名也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是,懷疑和缺乏信心,卻讓很多人永遠只能成為成功案例的旁觀者。就象掘井找水的故事一樣,每次挖到一定深度不見水的影子,就懷疑、就洩氣,就想另找一個地方去再挖,結果當然只能遇到同樣的情形,當然也只能又一次懷疑,又一次洩氣。碌碌一生,挖不到水,就只有抱怨命運抱怨天意了。然而,他何曾想到過,每一次的放棄,其實離水源已近在咫尺。

事實上,很多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懂得堅持,更懂得不懈地奮鬥。居里夫人,這位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分別獲得諾貝爾大獎、深受世人尊敬的偉大科學家,當初,她在面對8、9噸瀝青礦,要以它們提煉出零點幾克鐳的時候,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大海撈針一樣的工作是很難去完成的。換上意志力不強的人,早就會沮喪宣稱實驗的不可行了。貝多芬,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音樂大師,當他因苦難的生活磨練而成長為一名音樂家的時候,當他以火熱的生命激情投入到社會生活的滾滾洪流的時候,命運卻讓他失聰,而且身體上的病痛常常啃齧著他的神經,彷彿有意要阻止他邁向勝利之路的步伐。音樂是屬於聽覺的,失去了聽覺,還怎麼去從事音樂的事業呢?換上常人無疑只好忍痛而棄了。然而,貝多芬他用牙齒咬著木棍去感受鋼琴鍵上旋律的顫動,用這樣的方式來完成已積澱深厚的偉大樂曲的創作。正是他的堅持,正是他不懈的奮鬥,失聰後的二三十年,貝多芬在音樂交響曲創作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他的作品永遠成為人類最經典的精神食糧。

很多人之所以與成功無緣,恐怕就在於缺少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付出的努力遠遠未夠。

奮鬥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奮鬥肯定永遠不會成功。其實,命運掌握在我們的手中,自己努力,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