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烏塔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97字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女孩烏塔花了三年時間,在家裡為獨自遊歐洲精心做了各種準備,並且成功獨遊歐洲之事。這篇課文給了我不少的感觸。

烏塔雖然是個女孩,但她卻不嬌氣,反而還很獨立,從她去發廣告宣傳單掙取旅遊費用,到每個地點都能準確地找到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並知道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等事情就可以看出。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孩子卻顯得嬌氣不少,很多在家裡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子”“小公主”,出去玩也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行人前後左右護擁著,極其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意識。

為什麼烏塔能做到那麼獨立呢?我想可能是因為烏塔有膽量、並且願意去嘗試生活中的事情,而我們卻只願意享受現狀吧;當然,她的這種獨立自主的能力與意識,我想與她的家人的鼓勵與幫助是分不開的,在這方面,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是需要有一些學習與改變。

另外,她去旅遊從來都不拿爸爸媽媽的錢,都是靠自己外出打工賺的錢,這一點也讓我非常佩服,小小年紀就懂得靠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我們要向烏塔學習獨立,不能養成什麼事都依賴父母的壞習慣。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烏塔那樣自立,獨遊世界。

烏塔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326字

有一個金髮小姑娘,她獨自一人游完歐洲,還懂得怎樣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會保護自己,考慮周全,安排仔細。她,就是我們課本第二十七課這篇課文中那個叫烏塔的小姑娘。

外面的世界危機四伏,為什麼烏塔的家長放心讓烏塔獨遊歐洲呢?除了烏塔是一個細心、懂得防範的女孩外,歐洲孩子的家長對孩子怎樣管理,想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歐洲的家長放心讓孩子在沒有家長的情況下旅遊,讓孩子培養獨立性,早早認識世面,是一個絕佳的好辦法。

而在我們中國,家長們為了防止孩子受到傷害,有些家長甚至連看著孩子自己過馬路都不放心,一定要手牽手過馬路,更別提什麼獨自一人遊慈溪市、浙江省、全中國了,根本沒有給孩子培養獨立性的機會。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獨自做一些事,讓孩子獨立起來。

烏塔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22字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之後,我非常佩服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能一個人獨自游完全歐洲。

“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會相信。”課文中的這句話我也同意。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箇中國孩子要外出遊玩很多天,即使自己願意,他的父母也肯定是千萬個不同意的。他們怕孩子遇到危險,怕孩子肚子餓沒飯吃,怕孩子生病不會照顧自己,怕孩子在外面不會自己洗衣物……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抱在懷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來對待。

我聽說過一件事,中國有個大學生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可是,他總是依靠父母,雖然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不會照顧自己,最後,他只能退學回家了。

外國的父母,雖然過得很寬裕,但他們會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極的事,從小得到鍛鍊。而中國父母只會寵壞孩子,讓孩子有一個依賴的思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就怎樣,自私且沒有獨立能力。

烏塔的父母沒有讓烏塔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而是讓她闖蕩世界,讓她成為搏擊暴風驟雨中的雄鷹。所以,中國的父母們,我知道你們也不想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那就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吧,讓我們成長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樑。

烏塔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27字

今天我們語文課學習了一篇《烏塔》,我非常喜歡這篇課文,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心裡想了很多事情,我們中國的孩子跟烏塔的區別在哪裡呢?烏塔最後想為什麼中國孩子沒有獨立性?電視怎麼能夠叫他們快樂呢?

烏塔是一個獨立能力很強的孩子,她通過自己平時勞動為自己出門旅遊

攢了很多錢。又提前規劃好自己旅遊的路線,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獨立完成,這一點叫我很是羨慕,通過跟烏塔比較,我覺得我自己缺乏很多方面的獨立性,比如學習上、生活上。

學習上面,我們平時在學校通過老師的講課,學習了很多知識,回到家裡,總是靠父母督促學習,有時候還會耍脾氣,想想真不應該。姥爺經常跟我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我總是不能體會,總是叫父母督促,獨立能力和自我約束理不強。我想以後在學習方面儘量自己掌握好時間,對自己的學習有個計劃,學習的路很長,不能總是靠父母。

在生活上,我自己感覺還可以,有時候自己的事情懶得做,父母就替我做了,這樣也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我前些日子腳骨裂了,那幾天媽媽總是幫我弄這個弄那個,我好像也習慣她的幫忙,總叫媽媽幫我,那些日子腳很疼,我坐在沙發上,忽然想喝水,於是就叫媽媽給我倒水,媽媽說:“好,稍等一下。”當時媽媽正在收拾屋子,她走去廚房給我倒水。爸爸看見了對我說:“雖然你的腳疼,但是扶著拐還是可以去喝水的。”那時候爸爸就說自己不能因為腳有問題了就全指望別人,自己如果能忍就忍者,自己去做。當時我還不服氣,還跟爸爸頂嘴,覺得他不夠愛我,現在想想烏塔,一個人獨立出國旅遊,困難那麼多都不害怕。還有那些殘疾人,他們是怎麼克服的呢?更何況我不過是骨裂了,今後還能走路呢!突然覺得自己做得還真不夠好。在不疼的情況下,用拐其實自己也能走,為什麼非要麻煩媽媽去拿呢?這就是缺少了堅強和獨立。以後我想讓我的父母對我再多一點放手,中國家長總怕孩子不行,做不到,所以請家長們不要想太多,你們也要放開手,鍛鍊自己的孩子,叫他們多參加活動,鍛鍊自己,比如夏令營、出國遊學。多長見識。

通過這篇課文,結合自己的事情,我覺得我們中國孩子最缺乏的就是獨立能力,應該好好向烏塔學習,學習她那種獨立,遇到事情先自己動腦筋,勇敢的面對遇到的困難。

烏塔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71字

“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反駁道。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呀,愛孩子,難道不該讓他們學會獨立嗎?

通過這篇文章,我能感受到烏塔自立的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此同時,她也在我心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並讓我回憶起了在生活中的一件事。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我總是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揹著書包獨自走在校園,看著他們自信的眼神,我的心裡也不禁產生了一絲羨慕:為什麼他們能自己進校?為什麼我不能自己進校?是因為我太小了嗎?可我不小啊……我一定要去問問媽媽。

“媽媽,您們把我送過馬路,剩下的路由我自己走完吧。”我央求媽媽。

“不行,孩子,你太小了,不安全。”媽媽果斷的拒絕了我。

“不用擔心,我要學會獨立,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堅定無比地說。

媽媽半信半疑的點點頭,把書包遞給了我。我接過書包,和媽媽說了聲再見,一蹦一跳的向學校走去。

在路上,我的腳步飛快,生怕後面有人來抓我,這時,我心想:周圍有這麼多同學和家長,怎麼會有壞人呢?看來,是我多慮了。正想著,我放慢了腳步,但還是時不時地朝後面張望一眼。我遵守交通規則,一路靠右行走,注意避讓來往車輛。我就這樣不慌不忙地進了學校。這有什麼不安全呢?我心裡不住地想。

今天,我獨立生活的能力又向前邁了一小步。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邁出一大步,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49字

這些日子,老師帶我們講了一篇課文《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女孩烏塔告訴作者她自己一個人遊遍國家,還講述了自己雖獨立,但快樂的原因。讀了這篇課文,我也像作者一樣深有感觸。

“獨立”這個詞語,意思就是單獨、自己一個人。烏塔才14歲,卻早就能自己獨立遨遊各地,而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天天準備這場旅行,可謂是又獨立,有堅強呀!

獨立,可不是一天就會養成的。多半不獨立的孩子,都是被家長過於寵溺的孩子。而那些獨立的孩子,他們從來不讓家長寵溺,還時不時地參加個人活動。我們要當獨立的小孩,可以讓家長關心你,但不要做家長的“嬌氣娃”、“小皇帝”。我們可以獨立參加一些活動,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更獨立。

參加個人夏令營是我最大的夢想。父母為了讓我獨立起來,決定培養我的獨立能力。

如果我有想買的東西,父母直接給我錢去買,他們在門外守著;自己收拾東西,自己穿衣洗漱;自己打理物品……獨立的培養無處不在。

獨立,是時間,讓你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情;獨立,是信念,讓你堅定自我,更加勇敢。同學們,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獨立的美吧!

烏塔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02字

《烏塔》這篇文章講了作者在羅馬,遇見了一個十四歲的獨自遊歷歐洲的德國小女孩兒,她名叫烏塔。她從三年前就開始自己掙旅費,閱讀相關書籍,並且制定遊歷的計劃。不不僅膽大心細,而且她還有一個好的觀點:光從書上和電視上看世界是不夠的,必須去親身經歷,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

看看人家烏塔,敢一個人遊歷歐洲,再看看咱們,如果家長不在家時停電了,嚇得就跟見了魔鬼一樣,人家多有計劃,可咱們很少制定長遠計劃。人家很自立,可國內孩子大多很嬌氣,一摔跟頭就得家長扶,外國孩子摔了跤,家長會鼓勵他們站起來,可見我們之間的教育差異竟然如此大。

我和烏塔根本沒法比,她不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自己還掙錢,而我連書包還要家長收拾。她三年不間斷地掙旅費,閱讀相關書籍,而我多幹一點活就累得受不了,我應該怎麼辦呢?我應該學習烏塔的幾個優點,首先學些烏塔制定計劃的優點,我要按照每天的作業,制定當天的學習計劃,安排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娛樂,什麼時候休息。其次,我要學習烏塔的自立精神,先從小事做起,以後書包自己收拾,衣服要學著自己洗,過馬路自己看車。最後,我希望能像烏塔一樣,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掙到零花錢,比如幫大人做家務,獲得獎勵。

烏塔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13字

昨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女孩在14歲時就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整整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閱讀了很多國家的書籍和資料,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她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這些旅費都是她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呀!

我被烏塔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我的爸爸媽媽眼裡,我永遠都是個孩子,不讓我單獨出門玩,也不讓我離開他們的視線,總是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從小把我嚴嚴實實的包起來,沒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間,我就像溫室裡的一棵小草,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為什麼我就不能像烏塔那樣呢?

晚上回家我跟爸爸媽媽長談了一次,把烏塔的故事和我的想法都說給他們聽,可爸爸媽媽還是不能理解我,跟我講了很多道理,比如:外面的世界不安全啦、你還沒有長大啦、一個人在外面我們會擔心啦……等等,我雖然心裡特別不服氣,但是大人真的不愧是大人,他們說的一大堆道理都讓我無法反駁,我覺得我似乎失敗了。

今天上課老師又組織我們進行了一次大討論,讓大家說一說與父母交流的結果,看到那麼多同學都還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我又有了信心,同時也為自己沒有據理力爭而感到後悔,真應該向這些同學學習。放學回家,還沒等我把準備好的長篇大論說出來,媽媽居然主動說支援我的想法,答應我今後要儘量放手,讓我做一個像烏塔那麼堅強獨立的孩子,還馬上同意了我一個與同學計劃好的活動,真是喜出望外啊,原來媽媽是看到了老師發的課堂討論視訊,她被我們的精神感動啦!在今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媽媽操心,做一個獨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23字

愛孩子,就放開雙手

愛孩子,不是給孩子買衣服;愛孩子,不是給孩子,很多錢;愛孩子,更不是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讀了……《烏塔》一文後,我知道愛孩子,就是讓孩子自己去實踐。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我”在羅馬認識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在“我”與烏塔的攀談中,瞭解到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當我讀到,烏塔說在家裡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計劃時,我頓時被烏塔的獨立和計劃性驚呆了。想想我每次外出表演,無論遠近,都要纏上父母,他們又是給我提包又是給我拿道具,深怕我受累。

烏塔做事有計劃,源於她的父母放手讓她自我實踐。而這在中國,是很難看到的。中國的孩子們大多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大多都不放心讓他們自己一人有世界。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詩句,這位慈母的兒子要遠行,縫兒子的衣服也要縫一層又一層,深怕他冷著,生怕他太晚回來!可事實上他的兒子已經是成年人了,她完全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了!而烏塔就不一樣了。她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讀了很多關於這些國家的書,自己打零工,攢足了旅費,還懂得怎樣獨立自主的生活,這就是放手的收穫。

只有父母放開雙手,孩子們才會被培養成做事有條理,獨立生活能力強,見識廣,知識豐富的強者!

烏塔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55字

我雖然去過歐洲,但是我卻不像德國漢堡的一個女孩烏塔一樣遊歷了整個歐洲,而且還遊玩的非常好,但是我卻不行,這讓我感慨萬千,震撼不已。

我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自己也開始聯想翩翩。十歲的我,做什麼可以呢?

這些一幕幕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十歲的我,一心只讀書,每天按部就班的吃飯,吃完飯一扔筷子就走人了,衣服髒了,隨手就扔了,讓爸爸媽媽洗。上學放學,爸爸媽媽車接車送,我在想我和烏塔同樣是十幾歲,但是烏塔獨自一人遊歷了歐洲,而我卻還要爸爸媽媽陪同。

我心想,這是社麼原因讓我和膽大心細不怕生的烏塔有這麼大的差距你?這時候,我一想,哦!原來如此,我原來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之中,這就是我和烏塔的差距所在。

這時我想想烏塔再想想自己,感覺自己真的很慚愧,我覺得在家裡養尊處優的孩子有很多,又何止我一個人?爸媽不可能伴隨我們一生。當我至親至愛的爸爸媽媽逐漸衰老了以後,而我還缺乏獨立性,還不能自立,又如何為他們撐起一片海呢。

我心想;我要學習烏塔的自立勇氣和膽識,需要獨自去面對生活的艱辛,這樣才能讓我們獨立!

《烏塔》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12字

最近,我們學了一片課文,叫《烏塔》。主要講的是:“我”去羅馬遊玩,在青年旅館認識了一位叫烏塔的小姑娘。通過“我”與烏塔的對話,讓“我”知道了烏塔是一個自理的女孩。他獨自一人來羅馬,令“我”十分驚訝。

我非常羨慕烏塔。因為她才十四歲,就已經去了法國、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等地。而且,遊覽了這麼多山山水水,旅費一定很多,而烏塔的旅費是自己一點一點掙來的。只要一有時間,她就去餐館或是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到別人家裡照顧小孩……而不是向父母伸手索要。反觀,我們中國的孩子就好像是一朵溫室裡的花,父母怕風吹雨打,便寸步不離地守護著。中國的兒童好像只會學習,正如《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中國的父母呢孩子想出去走走都不行。中國父母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不讓他們干涉除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外國家長注重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讓他們自己試著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我的父母允許我獨自一人去旅遊,我就要提前設計好旅行計劃,像烏塔一樣掙旅費。這樣,我就能開心地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看一看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實現夢想。當然,這一切不能憑空想,還是需要自己去努力。

我覺得,烏塔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很有道理。不能總是從電視或書本中看世界,要身臨其境,才能親自看到世界的美。

父母給的叫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我真想對中國的家長說:“放手吧,給我們一片廣闊的藍天自由飛翔吧!”

烏塔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893字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感觸很深。這篇課文介紹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德國女孩,她才14歲,卻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而十歲的我呢,出去買東西要媽媽帶,上興趣班要媽媽送,更別說獨自出去旅行了。

烏塔在家裡設計好了旅行線路和日程。而我呢,做事太欠計劃性。我喜歡看書,但經常把看書放到做作業的前面,因此導致我很晚才能睡覺。我一天別說寫份日程了,就連起碼的規劃都沒有,整天都急急忙忙的,像趕飛機似的。

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旅行用的所有的錢都是她自己掙的。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而我呢,洗碗有時都把碗摔得稀爛,更別說去餐館掙錢了。離開了媽媽,髒衣服沒人洗,臭襪子堆得跟小山一樣高,並且臭氣熏天。

烏塔旅行前閱讀了大量跟這次旅行有關的書籍和資料。而我呢,每次都是跟著爸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根本沒好好閱讀要去地方的書籍和資料就直接去了,結果跟沒去一個樣。

為什麼我跟烏塔的差距那麼大呢?仔細想來,還是爸媽對我太過溺愛。平日,我想自己削個水果,爸媽怕我劃到手幫我削了,類似的事還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到了溫室的花朵,雖然得到了溫暖,但沒經歷風雨的洗禮,生命力並不頑強。

學了《烏塔》之後,我決定要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力的人。我向爸媽推薦《烏塔》這篇課文,並告訴他們我的想法。首先,學習自理能力。從小事做起,每天自己整理書包、房間,自己獨立上下學;再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洗碗筷,打掃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和衣服。其次,學習做事規劃性。先制定並執行簡單的日計劃,合理安排好學習和休息時間,不再整天風風火火的;再製定並執行周計劃,安排好鍛鍊、閱讀、社會實踐時間;最後跟爸媽一起制定年度計劃,利用寒暑假回老家探訪親友,有準備的出去旅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爸媽很支援的我想法,並欣慰地說我長大了。於是,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獨自過馬路、第一次自己洗襪子、第一次賣報紙……我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信,爸媽也越來越欣慰。

我要跟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好孩子。離開爸媽建立的“溫室”,多一點磨鍊,即使有烏雲,努力後也有燦爛的陽光。

《烏塔》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469字

前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後,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文中烏塔既細心又勇敢,她獨自一個人出國旅行,在家自己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旅行的費用也不要家裡人出一分錢,都是她勤工儉學辛苦掙來的。烏塔還為了能夠讓家裡人放心,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或困難時,可以打電話請求幫助,並且還給家裡人寄明信片和打電話回家報個平安。

烏塔是那樣的獨立自主,個性也很要強。不像我們中國的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做什麼事都要依賴父母,沒有主見,被家人捧在手心裡,連過馬路都是千叮囑萬囑咐,生怕出什麼意外。可烏塔的爸爸媽媽卻覺得,既然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經歷艱苦的挫折和磨鍊。

烏塔就像是一顆小草,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奮力生長,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她都會坦然面對,讓自己在磨鍊中逐漸成長!

今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烏塔那種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做一個不畏艱難、獨立自主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21字

最近,我讀了篇名叫《烏塔》的文章,裡面講的內容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她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

烏塔的獨立自主讓我深有感觸,特別的是,她這次出來旅遊的旅遊費竟然都是自己掙來的,並且什麼都不要爸爸媽媽準備,我可真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在我們中國的孩子,每個人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什麼事情大人們都安排好了,慣著,寵著……記得有一天早上,我起得太晚,上學都快遲到了,只好匆匆拿起書包就往學校奔,結果到了學校才發現,語文書沒有帶!我心急如焚,想:“這下可慘了,語文書沒帶,這下上語文課該怎麼辦呀?如果早點起床就好了……啊!不對!昨天晚上是媽媽幫我收拾的書包,我要是自己收拾就好了……”一陣緊張過後,我決定去跟老師說明原因,然而,老師卻沒有批評我,而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以後可要自己收拾書包,不能全依賴父母,我們應當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我和烏塔的差別可真大呀!她的生活能自理,還能掙錢一個人遊歐洲,而我呢,大事小事都依賴爸爸媽媽,有時還發“小公主”脾氣。

“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任何事情都得經過磨練,力所能及的事情絕不依靠父母,烏塔就是這樣的女孩,獨立的女孩最美麗!我也要努力做烏塔這樣的女孩!

烏塔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76字

最近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烏塔》,文章中的小主人公烏塔讓我深感震撼,這篇文章也讓我受益無窮。

《烏塔》這篇文章描述了年僅14歲的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故事。烏塔能獨自一人遊歐洲是因為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一次旅行。烏塔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先查明警察局的電話,然後給家人打個電話或者寄張明信片,烏塔還閱讀了大量關於歐洲國家的書籍。我想這就是烏塔敢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原因吧。

烏塔的父母認為,愛孩子就要讓他們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從小就學習獨立自強。而中國的父母卻把我們看為掌上明珠,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不讓我們自己出家門;在學校也沒幾個同學敢獨自一個人去上學,大多數都靠爸爸媽媽來接送我們去上學、放學。所以中國的孩子都不獨立,別說獨自遊歐洲了,就是獨自遊中國也不一定有人可以做到。

和烏塔相比,我們之間差的不是幾歲了,而像是幾十歲的差別了。她有勇氣去遊歐洲,而我們都還不敢獨自去上學;她在打工掙錢的時候,我們還在向爸爸媽媽索要零花錢去買好吃的、好玩的玩具……因為這種種不同,我們和烏塔也大不相同。

讀了《烏塔》我的感觸很深,她那種自主自立的精神太值得我去學習了。以後我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儘量不麻煩父母。設計好自己的生活,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如果有時間還要幫把爸爸媽媽做一些事……

烏塔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386字

這篇課文,讓我領略到國外小孩的獨立;這篇課文,讓我回憶起自己的點滴;這篇課文,讀完後令我思緒萬千。它就是《烏塔》。

在中國,家裡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受一點傷都不行,孩子出門還得家長陪伴。可是,在國外,孩子的父母放開了自己的雙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難道是父母養育的方法不同嗎?

烏塔獨立自主,她能自己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且她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閱讀很多國家的書籍,週末去別人家幫別人帶孩子!而我們呢?總是畏手畏腳,就像家裡的寵物,有時候父母讓幫忙下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推三推四,常常依賴著爸爸媽媽,更別談獨自出去遊玩。就算要出去也要和父母家人出去。這樣父母又怎麼敢放手呢?

就說我吧,我每天寫完作業沒檢查就上樓看電視,總想著桌子上的文具都應該是家長的事情。朋友們,我們都渴望自由,那麼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先讓父母信任我們的能力,我們才有可能搏擊長空。

烏塔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525字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名叫《烏塔》的課文,文中的主人公烏塔是個德國小女孩,才14歲就敢獨自遊歷四方,因此我十分佩服她。

烏塔是個獨立自主、邏輯能力強,考慮問題周到,做事堅持認真的女孩。外國的孩子有那麼多的優點,而我們中國的孩子有嗎?

獨立自主,唉,別提了,早上,我常常為找衣服而浪費二十來分鐘,每次都是老媽幫我找到的。毫無疑問,這一項我沒有。

考慮周到,不用說,肯定沒有。就拿這件事來說吧:從一本書上我懂得了要節約用電,於是我立刻把燈關了。本以為老爸老媽會表揚我,可卻沒想到老爸老媽會被這突然的關燈感到驚奇。老媽在黑的不見五指的房間裡扶著牆壁開了燈。之後,吃了一頓老媽為我量身定做的“竹箏炒肉”。想想那個痛呀!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我翻開語文書,一邊對,一邊回憶,之後,我又算了一下,烏塔身上有十個優點,我卻只有一個。我羞愧不已,為什麼別人有那麼多優點,而我卻沒有呢?這都是他們自己一點一點從身邊的小事磨練出來的。而中國的小孩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是父母做好,自己根本不用費吹灰之力。

中國的孩子和外國的孩子比,獨立自主性不強,我們要學會像外國孩子一樣獨立自主,不再做一個只會依賴父母的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48字

今天,我學了《烏塔》這一篇課文,感受頗多。

這篇課文是汪曉潔作家寫的。主要寫了汪曉潔出國遊玩,遇到了14歲從德國回來的烏塔,經過幾次交談。烏塔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汪小潔。是的,中國的小孩正像汪曉潔所說的一樣,中國的小孩吃什麼,要什麼,穿什麼,都靠自己的父母,像寄生蟲一般,我也曾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當我讀到了這篇課文以後,改變了我的想法。

以前,我總是依靠父母。一離開他們就又哭又鬧。我要什麼,就向爸爸媽媽伸手,想去哪就讓爸爸媽媽陪我去。幹什麼都要爸爸媽媽陪。一次,媽媽有事情,就讓我一個人去博物館。她本來已經給我制定好了路線,安排好時間,給我費用,剛把我送出了家門,結果媽媽回來以後,我已經到了家裡,使媽媽哭笑不得。

可文中的烏塔卻不一樣。她自己一個人妥妥的制定好了行程,可我卻不敢去。她是一個多麼獨立自主,勇敢,聰明、熱愛生活,做事有計劃,考慮問題周到的小女孩呀!

是的,正像汪曉潔所說的“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遊樂園,孩子們很快樂。”確實,中國的孩子,一點也不缺乏樂趣。但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有句話講,“看過世界的孩子更強大”。我們也應該一個人去遊玩世界。

我以後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獨立自主,大膽,有規劃的人。

烏塔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38字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

從烏塔身上,我收穫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做,而文中的烏塔卻大不一樣。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自己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課文中講到烏塔為計劃這次旅遊,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裡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遊歷歐洲了。

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週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週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餘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裡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後,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而從來不會想到去親身體驗一番。光從一些課外讀物和電視節目中瞭解世界,是比不過親身體驗完美的,而且親身經歷總比聽說到的記憶要深刻,所以,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瞭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576字

最近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烏塔》,文章中的小主人公烏塔讓我深感震撼,這篇文章也讓我受益無窮。

《烏塔》這篇文章描述了年僅14歲的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故事。烏塔能獨自一人遊歐洲是因為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了這一次旅行。烏塔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先查明警察局的電話,然後給家人打個電話或者寄張明信片,烏塔還閱讀了大量關於歐洲國家的書籍。我想這就是烏塔敢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原因吧。

烏塔的父母認為,愛孩子就要讓他們品嚐生活的酸甜苦辣,從小就學習獨立自強。而中國的父母卻把我們看為掌上明珠,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不讓我們自己出家門。在學校也沒幾個同學敢獨自一個人去上學,大多數都靠爸爸媽媽來接送我們去上學、放學。所以中國的孩子都不獨立,別說獨自遊歐洲了,就是獨自遊中國也不一定有人可以做到。

和烏塔相比,我們之間差的不是幾歲了,而像是幾十歲的差別了。她有勇氣去遊歐洲,而我們都還不敢獨自去上學;她在打工掙錢的時候,我們還在向爸爸媽媽索要零花錢去買好吃的、好玩的玩具……因為這種種不同,我們和烏塔也大不相同。

讀了《烏塔》我的感觸很深,她那種自主自立的精神太值得我去學習了。以後我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儘量不麻煩父母。設計好自己的生活,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如果有時間還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