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在水中的蠟燭相關作文20篇

燃在水中的蠟燭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1字

有一句古話說:“水火不相容,”但是,張老師卻可以讓水火“相容。”你們相信嗎?快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一上課,張老師就拿出一個小碗,一根短蠟燭,水和打火機,說:“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實驗,叫神奇的蠟燭,這個實驗可以讓火在水上燃燒。”什麼?火在水上燃燒?不可能吧!張老師剛一說完,班裡全炸開了鍋。大家紛紛議論,有的說:“老師,你騙人呢吧!火怎麼可以在水上燃燒?”大家都半信半疑。我呢,卻坐在座位上想:我相信老師這麼說肯定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消防員不是還用水滅火嗎?這是怎麼回事?

我帶著疑問,和大家一起仔細的觀察實驗。首先,張老師用打火機把蠟燭的底部燒軟,讓蠟油滴到碗的中央,趁蠟油未乾,把蠟燭固定在碗裡。然後,用打火機點碗裡的蠟燭,接著,沿著碗邊慢慢的往裡倒水,水一定不能沒過火焰。

一開始,火燃燒的還挺旺,像一個勝利的大將軍,得意洋洋,似乎並沒有感到水給它帶來的危險。過了一會,蠟燭的火快要接近水面了,蠟燭慢慢燃燒了,中間凹進了一個小坑,周圍有一層薄壁,看上去像是一層“圍牆”保護著火焰,不讓它受到水的“侵害”。又過了幾分鐘,奇蹟發生了,水和火連在一起!這時,火焰就像是水上的一盞蓮花燈,美麗極了。可是,最終火焰還是熄滅了,僅僅燃燒了五六分鐘。

這是怎麼回事呢?正當我們百事不得其解時,老師宣佈了原理:原來,蠟燭燃燒形成的蠟液經水冷卻後,形成了很薄的外壁,將水和水隔離開,這樣,水遇到水就不會熄滅了。

這次實驗有趣嗎?如果你感興趣,就快來試試吧!

一片浸在水中的夢想 篇2

國二作文 ,827字

螞蟻有個夢想。螞蟻在尋找一片大大的葉子,大到足以乘下他所有的家人,去哪裡才能找到呢?不知何時起,地表溼潤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災難隆下。狂風撕扯著垂頭喪氣的柳樹,烏雲與閃電手挽手,戲謔地觀看著一場好戲,不時還暴跳,尖叫,拍手,怒吼,雨滴也被氣得鼓鼓的,撒氣是的被扔下來,他們憤憤不平,被集在壩裡,匯在渠裡,卻盤算著衝出囚住他們的牢去,興風做浪。

小螞蟻走了好久,終於發現一片樹林,那裡枝繁葉茂,各種各樣奇怪的花花草草,擠在樹的縫細中,貪婪地享受著反有的陽光,最後的目光,被定格在一棵蒼老的白樺樹上。

那些暴怒的水滴,憤憤地拍打著堤壩,齊心協力地衝擊、飛奔、狂卷著。在認為儲存做夠多的火力以後,它們終於爆發了。瞧啊,它們找到北方的一個突破日便如狼似虎地飛奔往前,它們遇見街道就吞併街道,遇見房屋就淹沒房屋,它們還把魔爪伸向靠水而生的人們,奪去村莊,掠去了土地,像無法控制的、發瘋了的怪獸,又像一張飢餓的大嘴,心中的念頭只有一個—吃下面前的一切。離藍天最近的那片雲兒,管它們叫洪。

小螞蟻叫來了許多兄弟姐妹來幫忙,它們爬上了那棵對它們來說有點高的樹,開始用他們細小卻威力強大的牙來“砍樹”。

終於,天上的那些始作俑者背過身去,露出久違的陽光,露出難得藍天,露出期盼已久的白雲,它們相視而笑。目光如此堅定,它們手挽手,去面對眼前的困難。洪走後,什麼也沒留下,除了一片狼藉,受苦的傭人,受災的土地,但是我們不害怕,我們有堅定的信念,我們有摯著的意志,我們有巨大的勇氣,我們有希望。

小螞蟻帶領它和它的小夥伴們費了好大勁,運回了這片大葉子,準備接受遠方來自洪的挑戰,家園毀了,就順流飄去直到尋找一片可以生活土地,它把那個大葉子命名為“諾亞號”象徵永生希望。

最後的勝利一定會是那些善良、勇敢,雖然力氣小,卻團結齊心的人們。希望會緊緊擰在一起,擰成,帶我們突破重圍,重見陽光。而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那邊受災地區的人們,我們會並肩戰勝困難,無誰多艱險!

藏在水中的智慧 篇3

國二作文 ,1023字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是孔子《論語》的《雍也》篇中闡述的觀點:其意為:智者,聰明的人喜歡水,有仁德的人,喜歡山。相較而言。我更喜歡水,因為它往往扮演一個智者,帶給我思考,給予我智慧。

體育課總是令人身心“愉悅”的,但上完體育課後,同學們都都現出杜甫那脣焦口燥的形態,一個個拎著水杯去接水。

記得那次,我剛接完水後,掀開杯蓋,迫不及待地喝起杯中的涼白開。可一杯水下肚,竟一點不解渴,反而解決了餓的問題,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有一次,我又抱杯欲飲,卻想起了那件喝水卻不解渴的怪事。好奇心驅使著喉嚨冒煙的我一口一口呷熱水喝。沒過一會兒口不渴了。我便思索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忽然我靈光一閃,想起四個字:細水長流。要想一次豪飲一杯水來解渴很難,這就像我們做一件事一樣,突如其來的新奇的想法可能會使我們去行動,但未必能做得太久。

例如,蘇格拉底讓學生們一天轉300次胳膊。同學們都說這很簡單,但是一年下來,堅持的同學只有一個人,即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我們做事,應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切不可急功近利。這便是水中藏著的智慧。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上善若水”的觀點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

的確,水是善良的。無論是低窪或者是高崗。只要有水經過,就會變成一個平面;它也懂得“天之道”,它明白“高者抑之,下者舉之”的道理。

水有這樣一個善良的心態,有“天之道”這樣一個行動依據,使其經過的地方皆是水平的。這恰恰也體現出了水的善良。

水是善良的。他告訴我們,我們應當做到“人之初”那種善。這便是水中藏著的智慧。

洪水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種自然災害。雖然這時候水是無情的,但老子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那麼洪水能帶給我們益處嗎?答案是:能。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泰勒斯曾仔細研究過洪水,他發現每次洪水退去後,不但留下了肥沃的淤泥,還在淤泥中留下無數微小的胚芽與幼蟲,這使得河水兩旁的農民能更好的播種,耕作與收穫。

水告訴我們,看問題時不能片面,而應全面、理性。這便是水中藏著的智慧。

“夫水,智者樂也。”柳宗元說這句話時,無疑是轉述了孔子的觀點。可見柳宗元對孔子的觀點和水中的暗藏智慧也是推崇有加。我們也應當思考水中的智慧,領悟水中的智慧。

浮在水中的雞蛋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717字

聽說把鹽加在水裡可以讓雞蛋浮在水面上,於是我想做個實驗證明一下。

我先拿了一個綠色的小勺子、一個淡淡肉色的生雞蛋、一個透明的長玻璃杯和一袋鹽。然後,我用勺子先把鹽放在杯裡,再加清水,一直加到杯子的四分之三處,接著用勺子把鹽攪拌均勻,最後把雞蛋放在杯裡。

開始時,雞蛋快速沉到了杯裡,雞蛋沒有浮起來,我心裡犯起了嘀咕:“鹽水真的可以浮蛋嗎?”想著想著,我又加了三大勺鹽,水還是沒有大變化,仍舊沉在水底。但這次我發現,雞蛋圓圓的那頭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在水裡旋轉之後,每次都是向上,而尖的那端則向下。我想:“這是巧合,還是由於其他原呢?”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我查了查資料,得知雞蛋的圓頭那邊是有氣室的,是用來呼吸的。哦,原來是這樣呀,那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放雞蛋時,最好也是圓頭朝上放。

“雞蛋這麼還沒浮起來啊!”我一邊想著,一邊又加了10大勺鹽,我發現水變得很白了。我嚐了嚐那水,剛舔了一下,就馬上吐了出來,大叫道:“好鹹啊!”我心想,這麼鹹,那這次雞蛋總能浮起來了吧?果然不出所料,雞蛋浮起來了,而且它像“貴婦人”躺在鴨絨墊上一樣,優哉遊哉地漂著。我擔心雞蛋過會兒還會沉下去,所以我靜靜地等了一會兒。期間我又幾次把雞蛋按到水底,每次,圓的那頭都穩穩當當地鑽出水面,躺在水上。我歡呼雀躍起來:“啊!我終於讓雞蛋浮在水面上了!”

通過這次的實驗,我知道了液體密度越大,浮力會越大。相反,清水密度比鹽水密度小,所以雞蛋在清水裡就浮不起來的。這次讓雞蛋浮起來的實驗可真有趣,以後我還要多多嘗試。

在水中燃燒的蠟燭 篇5

國小二年級作文 ,282字

今天小仝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蠟燭在水中燃燒。

首先,老師給我們每人拿了一個小魚缸、衛生紙、打火機、雙面膠,然後我們就開始做實驗。小仝老師讓我們先用衛生紙擦了一下魚缸的底部,把它擦乾淨了,再用一塊雙面膠把蠟燭粘在上面,放進魚缸的底部。

最關鍵的時候到了,我們小仝老師拿來了一個大水壺,裡面裝著滿滿的水,我先把蠟燭點燃,小仝老師再往裡面倒水,快到上面的時候,就要小心翼翼地倒水,然而蠟燭就沒有熄滅。仔細地看周圍,水面上漂著一串串蠟燭油,紅紅得像一艘艘小船,真美麗呀!再仔細觀察你就會看到魚缸底部有一排美麗的火苗。

水和火竟然這麼美妙啊,這樣的現象真不可思議。

蠟燭在水中燃燒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5字

關於蠟燭,想必大家都並不陌生,但是水中的蠟燭能燃燒?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做了個實驗。

實驗前,我先提前準備了一個打火機、一個玻璃杯,一支蠟燭和一些水。實驗比較危險,我還叫來了媽媽和哥哥一起協助我。

實驗步驟一,我們先把蠟燭的底部用打火機烤了一下,使它能夠緊粘在杯子底;第二步,把蠟燭點燃,這個步驟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要燒到手;接著是把小心地把水注入杯中距離蠟燭上端一釐米處,最後靜待蠟燭燃燒到水面。雖然等待的時間有點長,但我們還是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目不轉睛地盯著蠟燭,一刻也不願意離開它。

我踮起腳,從杯口上方往下看,一股熱氣直撲我的臉。蠟燭上方已經出現了一層蠟油,而且蠟油凝固得很快,不到一分鐘就變回硬硬的蠟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到了我們期待已久的時刻,當火燃燒到水面時,火焰還是沒有熄滅。實驗成功啦,我開心地跳了起來!

後來我才知道,蠟燭在燃燒過程中,融化的蠟油遇到冷水會迅速凍結成固體,並在火焰周圍形成一個無水的空間,這樣就能保護蠟燭在水中也可以燃燒了。這真是有個趣的實驗!

蠟燭在水中燃燒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55字

關於蠟燭,想必大家都並不陌生,但是蠟燭在水中也能燃燒?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做了個實驗。

實驗前,我先提前準備了一個打火機、一個玻璃杯,一支蠟燭和一些水。實驗比較危險,我還請來了媽媽和哥哥一起協助我。

實驗步驟一,我們先把蠟燭的底部用打火機烤了一下,使它能夠緊粘在杯子底;第二步,把蠟燭點燃,這個步驟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要燒到手;接著是把小心地把水注入杯中距離蠟燭上端一釐米處,最後靜待蠟燭燃燒到水面。雖然等待的時間有點長,但我們還是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目不轉睛地盯著蠟燭,一刻也不願意離開它。

我踮起腳,從杯口上方往下看,一股熱氣直撲我的臉。蠟燭上方已經出現了一層蠟油,而且蠟油凝固得很快,不到一分鐘就變回硬邦邦的蠟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到了我們期待已久的時刻:當蠟燭與水面平齊時,火焰依舊在熊熊燃燒,並沒有熄滅!實驗成功啦,我開心地跳了起來!

後來我才知道,蠟燭在燃燒過程中,融化的蠟油遇到冷水會迅速凍結成固體,並在火焰周圍形成一個無水的空間,這樣就能保護蠟燭在水中也可以燃燒了。這真是有個趣的實驗!

點燃友善的蠟燭 篇8

國二作文 ,771字

寒冬的友善,成就了梅花的高潔;外表的友善,成就了枯葉蝶的安全;歸隱的友善,成就了陶淵明的山水田園之樂。太陽有了溫和與友善,贏得了比賽,而風,最終是被憤怒和暴力擊垮了,在每一個角落點燃友善的蠟燭,發出耀眼的光芒,綻放出璀璨的火花。

點燃友善的蠟燭,是跨越隔膜之洋的一隻渡船。當今世界的一大主題不正是和平嗎?世界人民呼喚各國關係友好發展。近代的中日之戰讓人刻骨銘心,而現在,中國通過友善的外交政策,不也和日本進行了一些互補互利的貿易嗎?兩個好朋友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當她們擦肩而過時,送給彼此一個友善的微笑,兩個人不就又和好如初嗎?那是因為她們心裡都有一隻友善的蠟燭,所以才能跨越那隔膜之洋,化干戈為玉帛,渡到那被友善之燭照亮的地方。

點燃友善的蠟燭,是尋求幸福的一本心靈密碼。一抹友善的微笑會激起一陣幸福的漣漪;一抹友善的扶助之手會奏響一段幸福的琴絃;一句友善的問候會讓一種幸福的氣息在你周圍瀰漫。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支友善的蠟燭,只是有些人沒有去把它點燃,而點燃了的人,那些美麗的燭光就會在茫茫黑夜中為你指引幸福的迷途,溫暖你的心房。一個個幸福的密碼,友善的燭光都會為你照亮,為你開啟那幸福的心鎖,敞開幸福的大門,走進幸福的殿堂。

點燃友善的蠟燭,成就了世間的美好。生物之間不也有互利共生的關係嗎?它們友善的交往,扶助彼此,成就了共生的美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們友善的交替,才成就了世間最唯美而又各具特色的四幅風景圖。太陽和雨在不同的時節裡灑在種滿莊稼的大地上,他們友善的合作和交替,才成就了人們的累累碩果,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好?世界是美好,到處是和平,到處都是微笑,這一切,都因為—友善。

太陽點燃了友善的蠟燭,所以贏得了比賽,人們點燃了蠟燭,所以成就了唯美。讓友善的蠟燭在茫茫的黑夜中點亮,發出最美的光華,照亮每個人的心房。

會吸水的蠟燭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1771字

【篇一:會吸水的蠟燭】

三級萬浩順

今天,我們做了個實驗,叫“會吸水的蠟燭”,都說“水火不相容”,蠟燭怎麼會吸水呢,下面我就揭曉答案。

老師從揹包拿出盤子、蠟燭、打火機、顏料。你可別小看它們,這些東西可是實驗裡不可缺少的物品。

老師先把盤子放在中間,再把蠟燭點燃,把蠟油滴在盤子裡,這樣可以讓蠟燭固定住。蠟燭的火焰像雲朵一樣變來變去,又像朝霞一樣明亮,還像被飄落的花瓣。老師又往盤子裡放清水,擠了點紅色的顏料攪拌了一下。“下面就見證奇蹟吧!”老師說。她把杯子蓋住蠟燭,蠟燭的火焰上升了,接著就熄滅了,杯子外面的水進到了杯子裡,好像蠟燭很渴,就喝了一大口水。

“知道蠟燭為什麼吸水嗎?”老師說:“燃燒的蠟燭會使空氣的溫度加升,熱空氣膨脹,‘跑’出杯子。玻璃杯罩住蠟燭,蠟燭缺氧,就滅了。熄滅後杯內外產生了氣壓差,杯子外的水被壓進了杯子裡,就像被蠟燭吸進去一樣。”

我感到科學真神奇啊!

【篇二:吸水的蠟燭】

三級張欣悅

你們聽過蠟燭會吸水嗎?現在我告訴你,蠟燭真的會吸水哦。

今天老師走進教室,從揹包裡拿出一個袋子,袋子裡都是一些奇怪的東西。有一個同學問:“老師,今天我們要做飯嗎?”老師說:“不是,我們要做一個實驗。”

老師拿出盤子,然後拿出蠟燭、水杯、顏料、打火機。現在實驗開始了。老師先用打火機把蠟燭點燃,然後將蠟油滴在盤子上,接著把蠟燭固定,我覺得蠟燭好像一位哭泣的孩子,看上去好孤獨。

接著老師去接了一杯水,倒在盤子裡,然後把顏料擠在盤子裡,把水和顏料攪拌了一下。這時的蠟燭像一隻螢火蟲,又像一位站在舞臺中央的舞者,真美麗啊!最後老師把杯子扣在盤子上,忽然蠟燭滅了,而且杯子裡進了一些水。

我很想知道蠟燭為什麼會吸水?老師告訴我們:燃燒的蠟燭會使杯子裡的空氣變熱,熱空氣膨脹,“跑”出杯子。玻璃杯罩住蠟燭,蠟燭缺氧,就熄滅了。熄滅後杯內空氣冷卻,氣壓下降。杯子內外產生了氣壓差,杯子外的水被壓進了杯子裡,就像被蠟燭吸進去一樣。

今天的實驗,讓我有很大的發現,我很喜歡今天的實驗。

【篇三:吸水的蠟燭】

三級單旭清

老師今天拿著一個神祕袋子走進教室,上面寫著“鍋圈食匯”。難道要吃火鍋嗎?原來,今天要做實驗呀!

我先來告訴你工具吧!有盤子、玻璃杯、打火機、蠟燭、水和一盒紅色的顏料。

開始做實驗啦!老師先把蠟燭點燃,放在一個大盤子裡。我發現蠟燭居然會漏油,那叫燭淚,也叫蠟油,它可以把蠟燭固定住。燃燒的蠟燭,它的火焰像花苞一樣,很美麗,又像一位軍人直立著。老師把一杯水倒進盤子中,再把紅色的顏料滴一滴放在水裡,攪拌一下,就變成紅色的水了。這時的蠟燭就像海中的燈塔,照亮四周……最後,老師用杯子蓋住蠟燭,忽然,火滅了,杯子裡進了很多水,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杯子罩住蠟燭,蠟燭缺氧就熄滅了,燃燒的蠟燭會使杯子裡的空氣變熱,而它熄滅後,杯子裡的空氣就冷卻了。玻璃杯內外產生了氣壓差,杯子外的氣壓高,杯子裡的氣壓低,結果,杯子外面的水就被壓進了杯子裡,產生了蠟燭吸水的現象。

這個實驗真是太神奇了!我回家也要試一試。

【篇四:吸水的蠟燭】

三級尹子軒

今天我們和老師一起做了一個實驗,名字叫“吸水的蠟燭”。

老師拿的工具有:蠟燭、打火機、杯子、盤子。老師首先把蠟燭點燃了,又讓蠟燭燃燒了一會,接著把蠟油倒在了盤子裡,把蠟燭固定。這時的蠟燭就像一個正要開花的花苞,也像一點小雨滴,整個蠟燭像一個正在守衛祖國的戰士,也像一根甜甜的棒棒糖。老師又把水倒在盤子裡,接著用一個杯子慢慢扣住蠟燭。蠟燭的火忽然消失了,我發現盤子裡的水少了。都去哪了呢?它們居然在杯子裡。

這是魔術嗎?我們很好奇。老師說:“這是科學。”老師說原理是: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杯子罩住蠟燭,蠟燭缺氧就熄滅後。蠟燭熄滅,杯子裡的空氣就冷卻了。玻璃杯內外產生了氣壓差,杯子外面的水就被壓進了杯子裡,產生了蠟燭吸水的現象。

我回家也要做一次這個實驗。

會吸水的蠟燭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1375字

【篇一:吸水的蠟燭】

三級張欣悅

你們聽過蠟燭會吸水嗎?現在我告訴你,蠟燭真的會吸水哦。

今天老師走進教室,從揹包裡拿出一個袋子,袋子裡都是一些奇怪的東西。有一個同學問:“老師,今天我們要做飯嗎?”老師說:“不是,我們要做一個實驗。”

老師拿出盤子,然後拿出蠟燭、水杯、顏料、打火機。現在實驗開始了。老師先用打火機把蠟燭點燃,然後將蠟油滴在盤子上,接著把蠟燭固定,我覺得蠟燭好像一位哭泣的孩子,看上去好孤獨。

接著老師去接了一杯水,倒在盤子裡,然後把顏料擠在盤子裡,把水和顏料攪拌了一下。這時的蠟燭像一隻螢火蟲,又像一位站在舞臺中央的舞者,真美麗啊!最後老師把杯子扣在盤子上,忽然蠟燭滅了,而且杯子裡進了一些水。

我很想知道蠟燭為什麼會吸水?老師告訴我們:燃燒的蠟燭會使杯子裡的空氣變熱,熱空氣膨脹,“跑”出杯子。玻璃杯罩住蠟燭,蠟燭缺氧,就熄滅了。熄滅後杯內空氣冷卻,氣壓下降。杯子內外產生了氣壓差,杯子外的水被壓進了杯子裡,就像被蠟燭吸進去一樣。

今天的實驗,讓我有很大的發現,我很喜歡今天的實驗。

【篇二:會吸水的蠟燭】

三級徐瑤瑤

上課一進門,我看見老師拿著一個袋子,裡面裝著蠟燭和盤子之類的東西,哦,這是要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呀。

老師把材料拿了出來,有盤子、杯子、蠟燭、打火機等等。老師先把蠟燭點燃了,又把燭淚倒進盤子裡,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是為了固定蠟燭呀。蠟燭的火像金色的水滴,整體像支火炬,又像個騎士。然後老師把水杯裡的水倒進盤子裡,用顏料把水染紅,又攪拌了一下。最後,老師把杯子扣在蠟燭上,忽然蠟燭慢慢滅了,蠟燭像有了魔法似的,盤中的水被吸到了杯子中。

我問老師:“蠟燭是不是有魔法呀?”老師說:“不是蠟燭會有魔法,這是有科學道理的。蠟燭燃燒,杯子裡的空氣就變熱了。蠟燭燃燒需要氧氣的,杯子罩住蠟燭,蠟燭缺氧就熄滅了。這時,杯子裡與杯子外的空氣產生了差別,外面氣壓高,裡面氣壓低,就把杯子外的水壓進了杯子裡。”

哦,原來是這樣呀,不是蠟燭會魔法呀,而是蠟燭懂科學呀!

【篇三:會吸水的蠟燭】

三級陳元超

你們肯定聽說過“水火不相容”這句話,蠟燭在燃燒,又如何吸水呢?今天,咱們的課堂上就要讓你大吃一驚,開開眼界!

實驗工具有盤子、玻璃杯、打火機、蠟燭、水等。老師先拿起蠟燭和打火機,並點燃了蠟燭,火光亮亮的,像一滴會發光的眼淚,而且這眼淚是美人魚留下的。蠟燭還滴下了燭淚,你們知道燭淚有什麼作用嗎?可以來固定蠟燭用。老師把水倒入了裝蠟燭的盤子裡,為了讓我們看得更清楚,老師放入了紅色的顏料,然後把顏料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後,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了,瞪大眼睛好好看哦!老師拿起杯子,把它慢慢蓋在蠟燭上,蠟燭的火光忽然消失了,盤子中的水被吸到了杯子中。這難道是魔法嗎?

我非常好奇,便問了為什麼。老師一一給我們解釋,原理是這樣的:“蠟燭燃燒,杯子裡的空氣就變熱了。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杯子罩住蠟燭,蠟燭缺氧就熄滅了。這時,杯子裡與杯子外的空氣產生了差別,外面氣壓高,裡面氣壓低,就把杯子外的水壓進了杯子裡。”

哦,幸虧老師解釋了一切,要不然,我以為蠟燭真的能吸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