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老師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爸爸的老師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76字

快放暑假的時候,學校佈置了讀好書徵文活動,我到壽昌新華書店買了《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日記體兒童小說,記錄了義大利學生安利柯在四年級期間的五十多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生動感人,其中《爸爸的老師》讓我記憶猶新。

故事說的是安利柯爸爸帶他去看望爸爸小時候教他的老師,這可是一個不一般的老師,今年已經八十四歲了,整整做了六十年的小學老師,剛剛被教育部授予了一枚教育勳章。他就是克洛塞諦老師。

克洛塞諦老師還清楚的記得爸爸是勃蒂尼技師的兒子,還儲存著爸爸四十年前的成績單,還清楚地記得爸爸小時候的惡作劇,不過老人對爸爸的評價是那麼的衷懇“當然,不過相比起來,你還是個聽話的孩子,比同齡的孩子要懂事的多。”這是個多麼稱職的老師呀!所以,這次爸爸帶安利柯來看望自己四十年前的小學老師。

在老人的家裡,安利柯仔細地打量:粗糙的牆壁,簡陋的床鋪,以及桌上的一些麵包。他和爸爸都有些意外,爸爸顯得有些難過,可是老師卻表現的很滿足,還高興地和爸爸聊著以前的事情。這是一個獲得教育部教育勳章的老師嗎?

這就是爸爸的老師,以前的老師,現在的老師,更是以後的老師,是我們永遠的老師。

父親的老師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73字

父親的老師是溫琴佐克羅塞蒂先生,他已經八十四歲了。辛勤耕耘教書的他,共教了六十多年。但最後因為手抖得厲害而不得不離開學校。他愛學生以至於珍藏了每一位他教過學生的一份作業,作為紀念。父親則因老師一個飽含保護、寬容、疼愛的手勢而對老師終生難忘,所以要帶“我”一同去看望老師。

父親的老師用一生熱愛他的工作,熱愛他所有的學生;而父親也因為一個細節對老師永生難忘,讓父親倍加尊敬老師。

這個故事選自《愛的教育》,文章真實感人。我在讀故事時彷彿自己就是小主人公恩里科,跟隨父親拜訪年邁的老師,被父親和老師之間的深情所感動,每看一次都讓我熱淚盈眶。

書中,因為一個手勢讓恩里科的父親對老師永生難忘。對此,我感同身受。老師,您可曾知道,時至今日,讓我難忘的不是您精彩的授課,也不是您在我作文字上留下的行行評語,而是當我不經意犯錯時,您春風化雨般的愛滋潤著我。

記得,剛升入三年級第一次拍集體照,我忘記了穿統一服裝。我怎麼竟忘了這麼重要的事呢?照片是要刊登在學校月報上,全班就我一個人服裝特殊,多影響班集體呀!因此,整個上午老師的講課我沒有聽進去。中午,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呂老師道歉。本以為老師會狠狠地批評我,卻沒想到老師平和地說:“沒關係。看,我也穿藍色,你和我站在一起吧!”我長舒一口氣,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放下!

您可能早已忘記這件事,但卻因為觸動我內心而讓我難以忘懷。我想這就是我到目前為止最難忘的一幕。

我想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除了‘父母’,‘老師’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可能有的最無私、最美好的稱呼了。”老師,我們愛您!

書包裡的老師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91字

在我今年過生日的時候,姐姐送了我一本書當作生日禮物。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用了幾天的時間就讀完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經常捧腹大笑,但是書中看似逗趣的內容卻也講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於是我深深地迷戀上了它,這本書就是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周銳所寫的《書包裡的老師》。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包老師和多多。包老師在書包里長大,愛搞一些小發明。而多多是個活潑開朗又樂於助人的小男孩兒,神奇的包老師幫助多多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個問題,比如:多多的爸爸有一個壞習慣--說髒話,多多一直希望爸爸改掉,因為說髒話是不文明的行為。於是多多就去找包老師幫忙。包老師拿出了一張紙條,讓多多在他爸爸說髒話的時候粘在他爸爸的嘴上。多多回到家後又聽見爸爸在說髒話,他就真的把紙條粘在了爸爸的嘴上,那紙條十分神奇,只要爸爸不改,紙條就永遠揭不下來。爸爸害怕了,從此再也不敢說髒話了。

每次讀完這本書中的故事,我都是先笑上一陣,這本書裡天馬行空的想象和風趣幽默的語言都讓我著迷。放下書本,我在心中對那個神奇的包老師也充滿了幻想,如果我也有這樣一位神奇的朋友該多好啊?但是書裡面畢竟是想象的,生活中的問題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克服,書中多多遇到的難題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多多可以讓包老師幫忙,而我們只能靠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包老師。也許我們沒有包老師那些神奇的法寶,但是隻要我們有信心和決心,那麼生活中有再多困難也不怕。

我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57字

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

“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要讓它動起來。”這是《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中懷特森先生說的話,它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我最好的老師》這一篇文章講述的是“我”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在科學課上虛構了一種叫做“貓蝟獸”的動物,結果全班無一人質疑,最後在隨堂測驗中得了零分的故事。

合上書,我不禁對懷特森先生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現在的社會上,到處都是那些把自己當作權威的老師,明明自己都知道自己說出的是一個錯誤的答案,同學也將其提了出來,卻仍然礙於情面,當作沒有聽見。

另一方面,文中的懷特森先生說過世界上根本沒有人發現過“貓蝟獸”的蹤跡,那麼他是怎麼發現這一種動物的?然而,“我們”卻深信不疑,就是因為選擇了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而沒有發現懷特森的種種破綻。

我不禁想到了我曾經看過的一幅漫畫:一名醫生讓護士把一位正在熟睡的病人叫醒,結果卻讓護士對病人說:“按時吃安眠藥。”顯然,這幅漫畫中的醫生就是沒有能夠做到變通,沒有讓自己的腦子轉起來,就鬧出了這樣的一個笑話。

“不要迷信權威,更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短文的最後,懷特森先生留給了我們這樣一句話,的確,現在的小學生們,整天就跟丟了魂似的,只會按老師的指令去辦事,那麼這又跟木頭人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轉動自己的腦袋,拒絕做一個木頭人!

我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11字

不要迷信權威

今天,我讀了《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不禁心潮澎湃,因為它使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學習中不要迷信書本、迷信權威,要敢於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這篇文章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六年級的科學老師懷特森在第一天上課時,告訴“我們”貓蝟獸的知識,“我們”認真聆聽,但是隨堂測,都得了零分,懷特森告訴我們原因後,大家都不開心,後來,他告訴我們要敢於懷疑,只是科學課成了冒險課。

我覺得這位科學老師是當之無愧的好老師,可能就有人會問:“他不是騙了學生們嗎?”這種思想和文章中的一些朋友的思想是一樣,我會對他說:“沒錯,他從表面上看是騙了學生,其實,他使用他獨特的方法激發孩子們擁有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敢於開動腦筋的科學精神,所以,我向往他的課堂,嚮往那充滿冒險、刺激和趣味的課堂,嚮往那種不分成績好壞,誰都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的課堂。

在生活中,我也有幾個例項:同學們都知道伽利略吧,他就是敢於打破權威的人,不顧人們的諷刺,不顧亞里士多德的權威頭像,只為把這種發現暢銷給全世界,讓所有人都知道權威也不一定是對的。

離我們的生活比較近的,還有一位叫聶利的十二歲小學生,它用實際行動推翻了蜜蜂發聲靠的是翅膀振動這個“常識”。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要有不迷信權威、敢於進取的精神。

《神祕的女老師》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77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書的名字叫《神祕的女老師》。這本書的作者是楊紅櫻,書中主要講的是不喜歡天上無趣的生活,下凡到人間當老師的仙女—蜜兒的故事。

蜜兒是一位不太漂亮的仙女。她喜歡手中拿著一把傘,頸部帶著大披巾。她無意中發現她以前的朋友孟小喬在一所美麗的學校讀書。所以她就想在孟小喬的班上當老師。學校的校長姓龍,他覺得蜜兒身上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就立刻決定讓她當老師。自從蜜兒到班上後,本來死氣沉沉的班級漸漸變了,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舉行了一個慶祝活動,還舉行了一個埋葬憂愁的葬禮,大家還在圖書館尋寶,到大自然去尋找秋天的足跡。最後,她離開了學校,回到天上。為什麼回去呢?因為她想要辦一個獨一無二的學校。現在,她的目的達到了:這個學校充滿快樂!

書看完了,我還在回味,這個蜜兒老師真是個非常獨特的老師!她的一言一行都和別的老師不一樣,她從來沒有給孩子上過一堂正經課。而是把學生們帶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大自然的樂趣,雖然學校的校監不喜歡她,但是學生們都喜歡這位老師,因為她給大家帶來了歡樂。讓學生們知道,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像蜜兒老師認為的,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發現生活是美麗的,並且享受到這些美麗,那麼他們的將來就是美麗的。而且他們會感激生活帶給自己如此多的美好。

聯想到我們的學習生活,雖然也充滿了趣味,但是走進自然的機會很少,春遊、秋遊的時間總那麼短暫。我們的眼睛儘可能多的在關注書本,其實,我們多想走進自然,讓我們的眼睛把大自然看個夠。看那湛藍湛藍的高遠的秋天的天空,看那天上的流雲,看傍晚歸巢的鳥兒,聽風過樹林,聽海浪聲聲,呼吸林子裡清涼的空氣,讓我們的雙腳踏在黃土與草地上,與土地親密接觸。

我們期待蜜兒那樣的老師,我們渴望走進自然。縱然不能與老師同學多走進自然,我們也可以與家人常去大日然中去暢遊。

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14字

老師一直是一個偉大的職業,這個職業孕育著祖國的花朵,如一個園丁守護著一方花草。自從讀了《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這本書後,我更是被許多偉大的教師他們的所作所為深深感動。

作為一個學生,老師在我們心目中如再生父母一般,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標誌,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讀了《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這本書後,我突然發現有些老師已經把教育不只看成一份工作,而是視為一種本能的使命。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鍛築著我們知識的殿堂。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優秀教師,他們的事蹟可謂是觸動人心,其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晏才巨集老師,標題也寫出了個響亮的名字《最後一課》,為什麼是最後一課呢?讀完以後我更是深嘆一口氣,這位晏才巨集老師在體檢中得知自己患上了絕症,無論是誰,面對這種情況肯定是內心崩潰,但晏才巨集老師卻並沒有向病魔低頭,他不捨得往日教課的講堂,他不捨往日與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他更不捨的是學生。雖然已是病入膏肓,但他依然堅持教書。往日的晏才巨集老師都是以教為樂,在最後幾節課裡學生和他都顯得有些不捨。直到最後他臨死前見到學生的心願也沒有完成,這位偉大的教師去世後,同學們更是悼念他、回憶他,網上也發表了數千篇對他回憶的文章。讀到這裡,我的眼淚早已溢滿眼眶。

像晏才巨集那樣的老師還有很多,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老師對我們的付出只為有一天我們能在祖國的各地為祖國建設新的未來,這也是每一個教師最大的夢想。

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28字

在2020年元旦,我讀了一本書,書名為《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很多對學生們默默貢獻,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好老師,也懂得了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無論是身在哪兒的老師都是辛苦的,特別是我們身邊教我們的這些鄉村老師們,他們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對於我們這些寄宿生來講,老師就是我們的再生父母。老師們不僅僅關心我們的學習,更關心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一日三餐、午休和晚寢以及我們的疼病和安全。老師們對學生都一視同仁,都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是您諄諄教導、深深鼓勵了我,把我們的心靈開啟,讓我們展開希望的翅膀。因為有了您,我們才有了智慧和知識;因為有了您,我們才有了憧憬和理想;您是不知疲倦的風,推動著我們這一艘艘小船向前航行;您是工作的舵,時時修正著我們前進的航向。您就是我們的班主任—李老師。

有一次上課時,李老師目不轉睛地望著我,那眼神好像在期盼著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會回答的,可不知怎的,就是不敢舉手。看到李老師那期盼的目光,我的手猶猶豫豫地舉起一點點兒,但一會兒又放下。李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我的身邊,輕輕拍拍我的肩,微笑著對全班同學說:“請王雅來回答。”我規規矩矩地站起來,低頭回答,雖然聲音很小,但總算回答完了。我心裡嘀咕:壞了,非挨批評不可。但出乎我的意料,李老師卻表揚了我。“王雅回答得非常準確,如果再勇敢點兒,聲音再大點兒,可就頂呱呱了!”聽了李老師的鼓勵,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們就不會成才;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我們就不會成人。所以我要衷心地向李老師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如果上帝來了,我一定會許下一個願,那就是:“願我的老師長生不老,快樂永存,桃李遍天下!”

爸爸的味道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63字

《爸爸的味道》這個故事,讓我從中得到了啟發,懂得了要尊重爸爸。

這個故事寫了:一個孩子的爸爸是海鮮酒家的廚師,他爸爸下班回來,身上就有濃烈有腥味,他非常討厭聞到這種味道,他和爸爸關係很差,他考上大學後就到朋友家住。後來,他爸爸病危,臨終時,他再也聞不到爸爸的腥味。他才知道那是特殊的味道,是辛勤勞動的味道,不應該討厭爸爸的味道。但後悔也來不及了。

爸爸的辛苦卻不能換來孩子的理解,而卻令孩子討厭。站在爸爸的立場想一想,爸爸的心裡該是多麼的難受啊!但他卻絲毫沒有表現出來,仍然辛勤地幹活,沒有一聲怨言。

我明白了爸爸工作回家,不管身上有什麼味道,他都是自己的爸爸,不能去討厭。爸爸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換來的腥味,爸爸努力地在外面工作,全是為了我啊!我還常常不理解爸爸,偶爾還會和他頂嘴。現在想起來真是不應該啊!我們做孩子的應該多與爸爸溝通、交談,學會去理解他,體諒他,這是身為孩子應該做的。要避免與爸爸發生爭吵和誤會,爸爸在外工作辛苦,回家最想與孩子聊聊天,享受孩子給自己捶捶背和捶捶腰。這樣爸爸不管怎麼辛苦,都會覺得值得。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氣味,日子久了,那種氣味就代表他。”這使我想起我的爸爸每天回家身上都散發出一股汗臭味。因為爸爸在玻璃廠工作,玻璃要在高溫下才能生產出來。一走進廠間就覺得非常熱。聽爸爸說,曾經想換個輕鬆點的工作,但因為玻璃廠的工資高,為了我能過得好一點,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暑假中,我曾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在那待了一會就讓我受不了了。爸爸工作一天之後,總會帶回一股汗臭味,我覺得這味道很難聞,可讀了《爸爸的味道》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明白了那是爸爸勞動後的成果,是爸爸辛勤工作的象徵。爸爸的味道是美好的,它伴隨著我長大,它包含著爸爸對我的愛。

父親的愛就像那筆挺的大樹,我就像那弱小的小草,大樹為我遮風擋雨,讓我茁壯成長;父親的愛又像大地,我便像那含苞欲放的小花,大地給我充足的養分,讓我開出鮮豔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花香。

父愛深深,同學們,讓我們珍惜父愛,好好報答吧!

怪老師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17字

讀了《怪老師》這篇文章後,我還真覺得文章中的老師怪怪的呢!

文章中寫了作者上六年級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老師佈置大量作業的思想準備。可沒有想到顧老師第一天只佈置了五道計算題,作者一開始倒沒有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後來,一個月過去了,作業還是這麼多。作者有點沉不住氣了,心裡直翻騰,他就搞不懂了,畢業班學生怎麼能夠這麼輕鬆呢?後來作者發現老師佈置的作業題目可以用兩種方法做,他就順手寫了每道題的第二種解法。老師把作者寫了兩種解法的題目拿來給同學們看,後來同學們做作業的時候都看看有沒有第二種方法了。過了一段時間,同學們題目不用老師講也會了。就連不喜歡數學的作者居然也如痴如狂地喜歡上了數學這門課程。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三年級教我語文的周老師,有一天早晨,我忘記帶作業本了,我的心很緊張,生怕老師批評我,因為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數學作業本沒帶,老師批評過我,我很害怕。老師來了,我走到老師的身邊,低著頭,用連我都聽不見一樣小的聲音說:“老師,我把作業本忘在家裡了。”老師說:“我剛才沒有聽見,你可以再大聲點說嗎?”我這才說:“老師,我作業本忘在家裡了。”老師說:“沒有關係,你明天把作業本帶來吧!”我心裡想:多好的老師啊!

文章中最後的一段寫的最重要,顧老師的一本記事本落在教室裡了,作者開啟看了一下,裡面全是一些密密麻麻的字。作者明白了老師為了摸規律,減輕我們的課業負擔,在備課上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難怪顧老師的課上得那樣輕鬆愉悅。作者感到她怪可親,又怪可愛。

談到上課,我想起了我現在的語文老師,他的教科書上寫滿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寫滿了自己的教學語言,寫滿了自己收集的資料……因而,年輕的他,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使我們學到了知識,練好了本領。

文章中的怪字一是佈置作業少,題目怪,十之八九有兩種以上的解法。二是上課怪,老師上課語言誘人,啟發得當,方法靈活,使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這些都是凝聚了老師的許多心血。文章中的老師可真了不起啊,我很佩服她!

掩卷沉思,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是許多老師為我們付出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辛勞,正是他們為我們鋪就了成人成才的陽光大道。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我們得用我們的進步回報他們,我們得用我們的真情感恩他們!

海龜老師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536字

鳥兒感謝翅膀,是因為翅膀帶它飛上了藍天;小草感謝陽光雨露,是因為它滋潤了它的成長;我們人類感謝氧氣,是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生存;我感謝我的老師,是他打了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短短几句既寫出了老師的辛勤汗水,也總結了老師的豐功偉績。

《海龜老師》系列寫的就是一個走在成長路上的老師。海龜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就這樣一種走著,路途中有煩惱,有困惑,有憂傷,也充滿了歡笑。海龜不是真的烏龜,而是指那些出國讀了書又回來的人。海龜老師也就是指那些出國讀了書回來做老師的人。

這個故事裡的海龜老師姓雷,當孩子們考上了全校最後一名時,他不是暴跳如雷,而是耐心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你們學習不是為了我,也不是為了我的臉。你們是什麼?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家庭的寶貝,我只要一看你們的眼晴,就知道你們都是最聰明的孩子,可是你們的心思沒有完全用在學習上。如果你們上課仔細講,回家以後認真做作業,你們完全是可以考第一名的。”在他的努力下,孩子們真的考了第一名。

敬愛的老師您辛苦了、以前從不知道老師有這麼辛苦,老師的工作這麼偉大,自從我讀海龜老師這本書以後,我才慢慢地有點了解我們敬愛的老師。

轟隆隆老師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83字

暑假裡的一個早晨,我起床來到了書桌前,從厚厚的書堆裡挑出了一本綠色的書。它便是我最最喜歡的書《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的一本—《轟隆隆老師》。

對了,說到現在,我還沒有介紹這本書的作者吧?作者就是:楊紅櫻。說到這兒,也順便介紹一下她吧!楊紅櫻是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文聯副主席,曾經做過小學老師、兒童讀物編輯、兒童刊物主編,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下面,我就開始講講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吧:馬小跳最崇拜的老師是轟隆隆老師,因為他會變魔術。馬小跳最喜歡的老師是林老師,因為她有一雙美麗又溫柔的眼睛,能看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優點。馬小跳喜歡上科學課,因為崇拜轟隆隆老師。同時,他又喜歡美術課,因為喜歡林老師。而馬小跳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秦老師,儘管對工作兢兢業業,對學生無微不至,但還是因為她陳舊教育理念和死板的教育方法,使得馬小跳受盡委屈。除了這些,我還記得書中寫到的一些小故事,等等。

要知道,《淘氣包馬小跳》不僅僅只有這一個系列哦,還有《貪玩老爸》《笨女兒安琪兒》《四個調皮蛋》《同桌冤家》《暑假奇遇》《天真媽媽》《漂亮女兒夏林果》《丁克舅舅》《寵物集中營》……這些書大部分我都看過了,都是很好看的。哦,我剛才不是說書中還有小故事嗎?我就記得其中的一兩個,現在也講一講吧。其中有一個叫演樹醫好了多動症。在一次六一節的時候,他們班要演一個故事—《龜兔賽跑》。馬小跳當樹,老師讓馬小跳說一句臺詞。演節目的時候,到了最後,馬小跳用充滿智慧的聲音說出了臺詞:“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馬小跳的腳受傷了,可以不用去上課,可他還是堅持去了。真相就是,因為有美術課,而不是有語文課。這使秦老師有那麼一點點小失望……

《轟隆隆老師》這本書讓我讀完後還想再讀一次,因為它講述了一些事情,而這些事也許在我的身上都發生過。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395字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給了我極大的感想。講的是一個老屋已經很久沒人住了,他要向旁邊倒去時,一隻小貓和一隻老母雞與一隻蜘蛛找老屋幫助,老屋成功讓小貓躲了暴風雨,讓老母雞下小雞,讓蜘蛛吃飽。

我也有一次一位同學在操場摔倒受傷了。上課了,操場只有他一個人,他哭得聲音非常大。我遠遠地聽見了,飛快地跑了過去,我把他扶了起來,讓他慢慢地向醫務室走去,來到醫務室,醫生先把傷口的死血洗乾淨,再把傷口塗上藥。我讓他趴到我的背上,慢慢地向教室裡走去。我雖然很弱,但是我有能力幫助別人。

還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學被另一位同學打傷了,我趕忙過去把他倆拉開問:“幹什麼呢?”“他把我的書桌打亂了,我不打他打誰?”聽了他倆打架的原因後,經過我的調解,他們不打了。看,現在成為好同學了吧。

我有了“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個啟示。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454字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講的是,有一個老屋已經一百多歲了,可它還給小貓一個安心睡覺的地方,給老母雞一個安心孵蛋的地方,給小蜘蛛一個安心織網的地方。老屋雖弱,卻依然傾盡全力去幫助比它更弱小的人,我可真佩服它啊!

我上課時看見一個同學沒有筆,他坐在那裡正在發愁,我把筆袋拉開,拿出一支筆,把筆給了那個同學,他拿到筆眉頭一下舒展了,微笑著說了謝謝,馬上開始迫不及待的寫作業。

我寫作業時看到老師正在修電腦,可怎麼也修不好,螢幕閃著各種各樣的顏色,老師一臉無奈,我馬上過去幫忙,一會兒就修好了,那個老師還表揚了我,我心裡樂開了花,沒想到,我雖然力量小,卻可以像老屋一樣儘可能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我不光可以幫助外人,也可以幫助家裡的人,有一天我在看書,爸爸在打掃衛生,爸爸已經累得滿頭大汗,地還是髒的,我說:“爸爸讓我打掃吧。”爸爸同意了,我開始打掃,我把床邊、牆角、桌子下、沙發下的垃圾全掃出來了,又開始拖地,我把可以看見的黑斑全拖得一乾二淨,自己心裡也很快樂。

看來幫助別人自己也開心。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30字

愛讓世界更美好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課文。裡面講的是一間活了100多年的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小蜘蛛卻來向它尋求幫助,為了幫助這些小動物們,老屋就努力地挺立在那兒,一直沒有倒下的故事,讚揚了老屋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

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去幫助他解決問題,使他脫離困境。這樣別人有了一份快樂,自己也有了一份快樂,再加上別人的快樂,自己就會收穫雙份的快樂。

記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帶鉛筆了,而馬上就要考試了,他急得都快哭了。我看見他著急的樣子,便把我的一支鉛筆借給他用了一個上午。他感激地對我說:“真是太謝謝你了!”我擺擺手,開玩笑地說:“不客氣,不過今天下午可別把你自己給忘在家裡呀!”我們兩個都開心地笑了。

還有一次,下課了,我正在操場上閒逛,突然一個同學不小心被地上的一個凸起絆倒了。他一隻手捂著摔破的膝蓋,一隻手捂著眼號啕大哭起來。我馬上跑過去,把他扶起來,幫他拍掉身上的塵土,帶他去一年級辦公室給傷口消毒、擦藥水。看著他感激的眼神,我也感受到了助人的快樂。

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多幫助別人,讓別人開心起來,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總也倒不下的老屋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563字

有意義的做人

我讀了《總也倒不下的老屋》這篇文章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文章主要講了一個老屋在森林裡幫助了許多小動物,最後一直站在那裡聽小蜘蛛講故事的故事。

記得在生活中發生過許多類似的事。有一次,我的老師佈置了許多作業,中午孫佳一同學找我去洗毛巾,可是今天我並不值日啊!我心想:拒絕她的話覺得不好意思,如果我不拒絕她今天晚上我的作業壓力一定會像千萬塊巨石一樣重,怎麼辦呢?我心裡正發愁時看到孫佳一正滿懷期盼看著我,我就跟著她去了。我們先把臉盆裡倒滿水,然後把毛巾使勁搓洗,毛巾雖然變得十分乾淨,但是水就像穿上了黑色的衣裳,那時我的心裡很高興,比吃了蜜還要甜,因為我做了一件好事。最後我們把髒水倒掉,重新接一盆水,看著孫佳一完成任務後像花兒一樣綻放的笑臉,我在心裡暗暗地說:“看來以後還要多幫助其他人。”

還有一次,我看見地面很髒,又看到勞累的媽媽,心裡像紮了千萬根針一樣痛。我心想:今天我要幫媽媽掃地,讓媽媽高興高興。我拿起掃帚,把垃圾一個個堆積起來,我掃得很仔細,生怕落下漏網之魚。掃完後,我的眼又像掃描機似的仔細檢查了家裡的每一個角落,直到沒有一點兒垃圾後才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裡。我看見地被我掃得一乾二淨心裡美滋滋的,媽媽的臉上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我們一定要樂於助人,你的生活就一定會有意義。

《老師的眼晴》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693字

老師的眼睛是無聲的語言,對我們充滿期待;老師的眼睛是燃燒的火焰,給我們無限的熱力;老師的眼睛,是純潔的清泉,永遠流淌在我們的心田。

寒假裡,我讀了《老師的眼睛》這篇文章。文中描寫了老師擁有一雙溫柔、親切又有魔力的神奇的眼睛。我們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呢?

記得小時候,我不懂事,上課時自己坐在位子上不好好聽課,全然不顧老師在賣力地講課,悄悄地玩起了“蹺蹺板”。拿直尺當“蹺蹺板”的板,把尺子放在文具盒上,在尺子的兩端各放一塊大小不同的橡皮,看看哪個重。老師發現了,並沒有批評我,那雙溫柔的眼睛看著我,好像在說“這個小實驗還挺有創意,可是咱不能在數學課讓做呀,快收起來,好好聽課。”看著老師那溫柔的目光,我頓時面紅耳赤,比用語言批評還羞愧,我悄悄地收起了“蹺蹺板”,認真地聽講了。老師看到我知錯就改,向我投來欣慰、信任的眼神,那眼神讓我記憶猶新。

還有一次,我考試考的全班最好。我欣喜若狂,非常得意。老師在講卷子的時候,我還在美美地想著,我考得這麼好,還用聽嗎?不用了。老師那眼睛也真神啊,她似乎一下子看透了我的心思,向我投來提醒的眼神,那眼神是在告訴我:“勝不驕,在成績面前可不能翹尾巴呀”。我馬上冷靜下來,認真地聽老師分析試卷。我發現雖然我考得很好,但有些題型我並沒有真正掌握,還有些地方模糊不清,於是認真地在試卷上做了分析。這時再看老師那眼神是那麼的溫柔,就像一股清泉,流向心田。

六年了,老師那雙溫柔親切的眼睛一直陪伴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正是有了那雙眼睛的陪伴,我們才從一個個不懂事的毛孩子變成一個個四好少年。想想我們馬上就要畢業,就要離開那雙陪伴我們六年的眼睛,是多麼的留戀與不捨啊!

《我的爸爸叫焦尼》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24字

《我的爸爸叫焦尼》這本書我不到20分鐘就讀完了。裡面的故事讓人特別感動。

在一個涼爽的秋天,早上十點半,媽媽帶著小狄姆來到了火車站,他要接他的爸爸—焦尼。突然一個興奮的聲音傳了出來。那正是焦尼的聲音,焦尼朝狄姆奔了過去,抱起狄姆。就這樣他們的一天開始了。讀到這裡,我在想,焦尼一定很想念狄姆。就像我的爸爸一樣,幾天不見,爸爸每次回家,一進門就會高興的說:孩子們,我回來了!這些就是爸爸愛孩子的表現。

他們來到熱狗店,圖書館,咖啡館……每在一個地方狄姆都大聲說“我的爸爸叫焦尼。”和爸爸在一起的小狄姆開心極了。他要證明他是有爸爸的孩子。讀到這裡,我深深的體會到小狄姆心裡面多麼想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爸爸,他是如此的深愛著自己的爸爸。

然而小狄姆也不能和爸爸再待一個晚上,爸爸要走了,因為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小狄姆跟媽媽生活。所以不可能和爸爸長時間在一起,爸爸還要工作。

小狄姆跟隨爸爸來到了火車站,爸爸把狄姆抱上了火車,對車上的人說“他是我的兒子是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然後他把狄姆送回火車站,狄姆的爸爸盯著狄姆,那一個眼神充滿了愛,充滿了關心。讀到這裡,我哭了,爸爸和小狄姆分別時是那麼的不捨,可是卻又那麼的無奈。父子之間的愛讓人感動。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869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腹語師的女兒》。這本書是臺灣重量級兒童文學小說家林滿秋阿姨寫的,它不僅為我架起了通往文學世界的階梯,還帶來了許多意外的驚喜。

這本書主要講了:媽媽的突然離去讓原本幸福的小女孩柳兒陷入了無盡的憂傷,而爸爸的遠赴他鄉又讓她品嚐到了孤寂的滋味。她只能與奶奶生活在幽深的大宅裡,等待著爸爸從南美洲寄來的一張張明信片,期待著爸爸迴歸的身影。多年後,成為腹語師的爸爸果然歸來,可距離的縮短反而加劇了父女之間心靈的隔閡。爸爸手中的腹語娃娃擁有著詭異的魔力,一次又一次的將柳兒逼入絕境。終於,柳兒釋放了藏在自己內心多年的祕密,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爸爸。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便被它那富含奧祕的書名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拿起書,進入了女孩柳兒的世界:當我看到柳兒媽媽懷孕後,全家人都冷落柳兒時,心裡不由得替她難過;當我看到擁有魔法的腹語娃娃奇莉指揮凶惡的貓咪來撕咬柳兒時,我非常的憤怒,而更多的,則是對柳兒的擔心;當我看到柳兒終於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爸爸時,我發自內心的為她高興……

這一件件奇幻的事件,似假如真,這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栩栩如生,這所有的事物都在林滿秋阿姨的筆下奮力掙脫,躍然紙上—我禁不住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回過頭來,細細品味,我發現這本書講述的其實是一場戰爭,一場魔幻與現實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柳兒一直在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爸爸和奇莉,一邊是魔幻,一邊是現實,他們發起的不同的攻擊,讓柳兒遍體鱗傷,可是她卻始終無法做出抉擇,究竟是被毀滅,還是救贖。然而,殘酷的現實最終逼迫她做出了最後的選擇—毀滅,也許是上天眷顧柳兒,也許是柳兒命不該絕,溫柔的魔幻又將她包裹起來,帶她離開無情的戰爭,離開殘酷的現實。

在故事的最終,奶奶可能沒有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親戚們也可能無法真正理解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感情,但是,柳兒卻堅定地相信,自己和爸爸一定會幸福的。這幸福,是來之不易的幸福,是苦難之後的幸福。

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關於傷痛,關於分享,關於治癒的成長之書—《腹語師的女兒》。

《腹語師的女兒》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551字

故事的關鍵角色是一對父女。他們同時,面對失去至親的痛苦,也同時因為一個古墓裡的陪葬布偶改變了人生。

父親失去摯愛的妻子後,逃離了日常扮演的角色,他開始在南美洲流浪,行屍走肉般的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直到有一天,他走入安斯山脈的一個荒村,在生命最低落的那一刻,意外的擁有了布偶奇莉,他的人生因此出現轉機。他捨棄原本的名字,拋棄醫生身份變成街頭藝人奇莉。

奇莉和奇裡自比成為一體,帶著魔幻的色彩,遊走在南美洲的大街小鎮。

女兒柳兒在母親去世,父親遠離後,跟著奶奶生活在深幽大宅中。她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唯一的活源泉是一張張從南美洲寄來的明信片。

幾年後,突然如她所期盼的,父親回來了並帶回了她期待中的布娃娃,只是她做夢也沒想到,那個腹語娃娃竟將她的生命帶向黑暗深淵。

她期待父親的愛,父親也因掛念她而返回。他們渴望彼此的溫暖。可是當兩個人在一起時,非但不能相互取暖,反而讓彼此的距離愈開愈遠。

一場月夜祭奠,讓柳兒毛骨悚然,也證實了她的猜測:奇莉是個有魔法的布偶。她需要人支援,可是沒人相信她。在一次車禍中,柳兒受了傷,那個布偶娃娃也因此消失不見了。

布偶娃娃消失後,柳兒的爸爸向柳兒許諾,要和柳兒一起旅遊。誰知,柳兒上完大學,父親已經因病去世了,而柳兒則自己去旅遊了,直到要像爸爸一樣走到“路的盡頭”……